情智教育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智教育(精选8篇)

情智教育 篇1

传统模式继续引领风骚,情智教育模式更成市场“新宠”———

寒假又将来临,目前不少社区网站上又出现了双职工家长急寻托管班的帖子。笔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寒假少儿托管市场除了传统的“看护型”、“看护+智力培训型”模式继续引领风骚,一种集看护和情智教育于一体、特别强调以情商教育为特色的托管模式开始脱颖而出。有关人士指出,在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日益严重、情商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国家长重视的今天,这种“三合一”的模式应该成为未来少儿托管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

●欧杰思情智教育引领寒假少儿托管新模式

时下,当一些家长为找不到合适的少儿托管班心急如焚的同时,市场上种类繁多的托管项目也让不少人感到眼花缭乱:什么“英语托管班”、“课外辅导托管班”、“体育托管班”——笔者注意到,今年寒假少儿托管市场虽然仍以传统的“看护型”和以“看护+智力培训型”模式为主,但同时情商教育开始成为市场的“新宠”,一种“看护+智商培训+情商培训”的“三合一”模式开始走俏市场。这里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家名为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的机构,他们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推出了主打不同层次情智教育牌的少儿托管班。

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校长顾坤老师告诉笔者:“欧杰思本身就是做少儿情智教育的机构,因此寒假每期5天的少儿托管班只是长期班的一个缩影。针对处在培养兴趣阶段和大小肌肉发展关键期的2-4岁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设置了情境英文听说、感觉统合、情商阅读、情商音乐互动和情商美术等课程;针对处在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关键期的4-5岁孩子,我们设置了情境英语听说大联盟、情商舞蹈、情商口才、音乐课和美术等课程;针对已经处于认知初期的5-6岁孩子,我们设置了情境听说大联盟、情商舞蹈、口才表演、英语语音、情商主题、情商阅读等课程。寒假班按年龄段分班如此细致,是为了

有利于对每一个特定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做最专业的培养,也便于特定年龄段的专业教师对孩子进行更合理、科学的教育。而所有课程都凸显情智教育,‘情’是通过情商主题培养,‘智’就是学科知识。”

欧杰思顾校长还指出:“我们的情商主题有完整的体系,首先分为统一大主题,比如首先认知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每天所有科目的老师都会在课程中渗入这个主题,以便于孩子在重复中建立正确的意识。情商的培养也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置梯度,首先是习惯品质的培养,接下来是性格(情绪)的培养,最后逐渐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情商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五天课程里我们只有两个大的情商目标,一是建立秩序感,二是要关爱家人,比如我们的美术主题就会以今天我当家、我为父母做顿饭等这样的主题来教授美术的课程,希望孩子在过年的前后给辛苦了一年的父母送上自己亲手绘制的美术作品,这同时也培养了孩子感恩的心。”

而北外青少英语教学顾问曹文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向笔者表示:“北外青少在2011年的规划中将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孩子们的情商,并侧重于孩子学业发展、课外活动、公益活动、文体专长等方面的培养,在短时期内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另一家托管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也告诉笔者,他们托管的对象以5至12岁的幼儿和小学生为主,通过系统复习上学期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寒假学习计划的习惯。此外,该中心还借助经典诵读、英语对话、金笔作文、阅读训练及科幻故事、科学探索、感恩训练等课程丰富孩子的寒假,通过反应能力、注意力等智能训练,逐步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少儿托管班引入情商教育意义何在

谈及少儿托管班引入情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时,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校长顾坤老师向笔者表示:“以我们的长期班为例,每周都有情商目标,每周要用情商短信提醒家长共同培养孩子。此外,我们还邀请国内外少儿教育专家做专业讲座,实现家长和孩子情商教育的共同进步、成长。我们想以此告诉家长,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多,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教研总监吴金培老师则指出:“目前,很多中国家长只注重关注孩子学了多少,考了多少分,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分数没有错,但同样应该注重孩子健康思维模式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两条腿走路,不要成为高分低能的孩子,所以每节课程里都同时设有情商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就是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要保证孩子在这里学到的所有课程都是最专业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女士告诉笔者,情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自信快乐、健康向上。现在独生子女较为普遍,而少儿托管可以营造集体情境、丰富情感体验、锻炼情绪管理技巧,是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很好环境,其拥有的天然优势是其他场景难以替代的。此外,专业课程、优秀教师完全可以弥补家长教育观念和技巧的差异性。以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研发的“为幸福而教育”系列产品为例,其《布奇乐乐园》课程就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

●少儿托管安全健康是基础,情智教育应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情商教育,目前少儿托管市场“培训”正成为“主旋律”。对此,专家们一致强调,安全和健康仍是少儿托管市场的重中之重。

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校长顾坤老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在有了安全的环境和健康的身体后才能谈及其他,接下来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一些成功人士当年的文化分数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他们可能会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或很好的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管理自

己情绪能力或大爱之心等;当然也有很多优秀人才的情商智商同样很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女士指出:“安全和健康是少儿托管的基本要求,智力和情商应当两者并举。无论健康、智力还是情商,幼儿诸多方面能力培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幼儿的生活和游戏都是一种教育契机,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彼此融入贯通,并相互促进发展。”

在比较情智教育新模式与传统托管班模式的不同时,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校长顾坤老师表示:“目前,很多家长难以找到专业性较强的寒假班,不是吃不好,就是学不到,要不然就是让孩子写写作业,再有就是学得非常累”。而‘看护型+智力培训型+情商培养型’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每个形态都是非常专业的,如在看护方面,对孩子的休息、安全、饮食我们都做了合理的搭配,有机营养膳食,休息时间和内容都做了非常科学的安排;智力培训方面我们的每门课程都有科学专业的体系和教案,并由专业的老师来教授。”

情智教育 篇2

心理教育关注的是“情”,智慧管理则指向“智”,将两者结合,加以延伸和拓展,“初中情智教育”就在丰厚的积淀中应运而生了。情智教育倡导情感与智慧并重,科学与人文并举,闪耀着“情感”和“智慧”的光芒;同时,它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也相吻合。学校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课堂。“因心施教、因性施教、因情施教、因龄施教、因代施教”,关键落在“情”与“智”上。

“情”既指心情、性情、情感、情绪、表情、情结等,又指具体学习中的情景、情节、情趣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我们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景、文本情景以及故事、习题、实验等不同的情景,温故知新,设疑引思,让教师和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得到胜利的果实,从而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师生相伴成长。

创设长远的育人目标。从长远目标看,“初中情智教育”致力于使学生成为拥有“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的大写的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彰显民主的教育氛围。在情智教育的情境下,教师千方百计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教育走进学生情感世界,启迪学生的心智发展,使教育阵地进一步扩展空间,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关注师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存在有别于他人的弱点,情智教育着力于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努力寻找适合师生发展的个性化的学习工作模式和策略,激发师生的内驱力。

形成健康的学校文化。情智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学校文化。我们的研究从情智课堂开始,渐渐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从情智课堂到情智管理,继而扩展到情智德育、情智社团,形成情智交融的良好氛围。

目前,“初中情智教育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抓手,成为全校师生生命成长的一种共同朝向。“十二五”期间,我们从多个维度开展研究,即情智课堂、情智管理、情智德育、情智社团,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情智课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令学生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课堂情调”;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产生或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也获得提升和完善。情感的智慧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演绎推进中;智慧的情感又在特定的情境教学中、在学生亲历亲为的体验感悟中生长。情感积淀智慧,智慧催生情感,两者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师生的情智共生。

情智管理。其最主要的体现是刚柔并举,即刚性的制度建设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学校管理有刚性的制度约束,但更多的是人性化的精神力量的指引。学校对教师提出,不做海滩上的砂石相互碰撞,要做天空中的星星相互照亮;绝不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通过每一个体的辛勤劳动,完美地实现价值认同与生命自觉。学校定期组织“东洲大讲坛”“课前演讲”,讲述我们身边的精彩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制度言说”“精神引领”,用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感染大家,引导师生欣赏别人的长处,练就阳光般的心态。

情智德育。其重心是缔造完美教室,让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快乐幸福地得到最大发展,倡导“以爱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立人”。于是,班级成了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学生在故事中完美地成长。晨诵、午读、暮省成了东洲学子每天的必修课;三分钟课前演讲,成了东洲课堂的文化名片;节日庆典活动,成为东洲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植树留念、班旗签名、校庆活动、毕业典礼等,让未来的校友找回往日亲切的回忆……

情智社团。其主要任务是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丰富课程资源,带领师生走进自然,走出国门。形式有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趣味英语、智慧天地、汇报读书、成长故事讲述、系列艺术体育课程、国际交流课程等,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多渠道的展示、交流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社团活动的快乐。

情智共生: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 篇3

1980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继而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卫生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入围“全国名校600家”。2002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视察学校后评价:“北京东路学校是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200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视察学校后评价:“北京东路小学是全国素质教育的典范。”2009年,教育部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我校作为仅有的两所承办小学之一,以“情智教育”的鲜明主张以及“情智课程”的独特探索,给来自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教育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一直坚守素质教育立场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基于怎样的理解提出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的?在情智教育提出后的7年多时间里,孙双金校长又是带领着北小人,以怎样的理论思索与实践架构,全面推行情智教育办学理念的呢?

一、情智管理——让管理走进师生心灵

所谓情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被管理者,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情智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管理模式。情智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情智交融。它强调“三重”:

一重发现——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师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校长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弱点,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优化组合,让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并和谐统一于集体的大目标内。

二重关怀——关怀人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需要亲情,需要同事情和朋友情,一个集体内更需要营造上下关怀、互相关怀的氛围。关怀出效率,关怀出智慧,关怀出质量,这是情智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重激励——人需要激励,下属更需要领导的激励,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次亲热的握手能给下属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会赞美下属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之一。虽然管理需要制约,有时甚至需要强迫,但更多的是需要激励。恰当的激励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庸者变成智者。

“情智管理”的一般策略为:(1)以情换情。我们认为在一个集体之中。情感是黏合剂,能增加凝聚力;情感是润滑剂,能和谐人际关系;情感是动力源,能促进人奋发向上。教师生日,校长会在生日贺卡上写上热情洋溢的祝福。手捧鲜花和贺卡送到教师手中:每当看到学生面有难色,老师都会主动走上前去询问。直至学生露出开心的笑脸。(2)以智启智。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是北小的未来和栋梁,他们大多渴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体现人生价值。学校通过价值引领,让教师争当名9币;通过文化奠基,让教师争读经典名著;通过名师引领,成立“北小导师团”,为教师铺路搭桥;通过头脑风暴,让教师在论坛和沙龙中进行思想碰撞,引领青年人走向成功。(3)情智交融。我们利用情智互动原理,培养教师的爱生情怀,在爱生中研究学生:培养教师的乐业情怀。在乐业中享受生命: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生成智慧。

二、情智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情智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倡导的情智课堂。其外显特征是“四小课堂”:每堂课要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们倡导的情智课堂,其内部特征是“登山式课堂”:课堂要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经历攀登的过程,课堂上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情感生活: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乐此不疲地攀登知识的高山、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和人格的高山。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了情智课堂的一般模式:(1)入境——启动情智;(2)感悟——生成情智;(3)交流——发展情智;(4)操作——展现情智。并借此建构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比如让课堂更具画面感和情境性,让课堂向学生的问题敞开。善于运用故事记忆,善于挑起矛盾冲突,等等。

三、情智校园——让校园充盈人性光芒

校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家园、精神的伊甸园。情智校园就是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提供一个乐园。

1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我校选送了由柳斌主编的一套“中华诗文诵读本”。推荐给师生,每周安排早读时间让学生诵读,6年内让学生背诵240首古诗文,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打下传统文化的底色。我们还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四方推荐,反复筛选,确定了“北京东路小学生30本必读书目”和"30本选读书目”。在语文课时中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开展评选书香家庭、班级小书迷、作家校园行读书报告会、读书故事大奖赛、读书笔记、剪贴大展示等多种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开展“振兴课外阅读活动”。

2009年,我们又在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主编写了《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低、中、高年级各一本)。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全国小语界引起积极反响,并即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情智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进一步浓郁了书香校园的氛围。

2情智校园是畅想校园。我们针对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奇特的心理特点,开展了“想象作文”实验。低年级以创作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创作儿童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创作儿童小说为主。我们辩证地处理好写实文章和独创性的“想象文章”的关系,课内以做好写实文章为主。课外以编创想象文章为主。想象文章两周一篇为底数,感兴趣的同学上不封顶。一学期下来,我们要求每名同学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装订成册,每班把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北小学生6年有12本自己的作品集,这是自己最好的“成长记录袋”。这一创举被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十八频道”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多位“小作家”作客少儿频道演播厅现身说法,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学生中最多的已创作了8万多字的中长篇小说,并由江苏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情智校园是文化校园。情智校园是充满文化的校园。我们注重显性文化的建设:“思源楼”饮水思源,让古典文化洋溢其间:“博爱楼”彰显南京的本土特色,南京文化跃然墙上:“致远楼”胸怀世界,世界文化尽展风采。此外,文化长廊里,孩子们参与探索、研究、体验的照片跃然纸上,让人目不暇接:教室内外,富有个性的

班级名片,按不同年级设计的创意板块,无不彰显着每一个温馨而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楼道内,陈列着孩子们推荐研讨的诗词、优秀儿童文化,更是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多年来,我们以百家讲坛、学术沙龙、观课议课、网络阅读等平台为抓手,致力于营造富有北小文化气质的学习型文化、研究型文化和实践型文化。通过引导教师走向经典、走向名师、走向身边的世界,努力做一个具有研究气质与学习内涵的新一代情智型教师。

4情智校园是创造校园。创造,首先来自于课堂。情智课堂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见解、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发现。开放的课堂,引领学生的思维在创造中得到提升。创造,其次来自于活动。研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作品。创造还来自于体验。体验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历程让孩子们对身边的世界多了份理解与认知,也增强了他们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热情和能力。

四、情智活动——让活动释放学生潜能

我们率全国之先,开展了以“娃娃科学院”为核心,以“娃娃参议院”“娃娃国学院”“娃娃合唱团”“娃娃体验吧”“娃娃电视台”“娃娃心语屋”等课程板块为构成的“娃娃校本课程”系列活动。其中,“娃娃科学院”分八大研究所,研究水平处在全国同类学校前列。丰富多彩的科学院活动让一批批有志于此的北小娃娃们热爱科学、享受科学、探究科学。“娃娃科学院”院士逐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名娃娃科学院小院士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优秀小院士。“娃娃参议院”则致力于培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具有公民素养的新一代北小小公民,我们引导北小娃娃以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为背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展开调查、听证、答辩等活动,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决策与管理,彰显新一代小公民的精神风貌。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爱国教育基地该不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了。最初,北小娃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然后,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咨询律师、社会问卷、召开听证会等多个渠道,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交流、分享,并通过孙双金校长向南京市人大提交了一份提案。最终,这一提案不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很快得到了明确回复。不久后,南京市的所有爱国教育基地都正式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一个问题、一次听证、一份提案,既实质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又让北小娃娃们体验到了参政议政的意义和价值。

“娃娃校本课程”的不断建构与丰富,让北小娃娃有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研究、调查、实践、欣赏等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娃娃校本课程”成为北小娃娃成就自身综合素养的优质课程资源。

成功永远属于过去。

在刚刚过去的由省教育厅举办的课程教学成果评比中,“情智教育”以其独特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特等奖珠荣,并作为江苏省获奖教学成果的代表报送教育部参评获三等奖佳绩。但我们清晰地知道,情智教育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还很多。

情智课堂 篇4

三年三班 陈蓉

走进恒大小学的校门,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情智课堂,成就未来”八个金灿灿的大字,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我第一次听到“情智课堂”这个词是在2013年小店区新教师岗前培训期间,郭校长做的一堂专题讲座上,心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经过查询和了解,我知道了“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进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旨在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然口号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情智教育,需要全体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转变旧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平等的态度还课堂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我听了三年级两位老师的课之后,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了“情智课堂”含义。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 篇5

新密市直第三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萦绕心中的情结----理想中的课堂充满情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管理,我们对课堂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师生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不知不觉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解决问题,带着笑容与满足步出教室,投入轻松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教师教的优质、高效、幸福,在没有过重课外辅导与质量压力困扰的教育氛围中度过几十年职业生涯;学生学的主动、轻松、愉快,生活多姿多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幸福生活与成长的精神家园。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自课堂的挑战和思考

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堂了无生机,还处于低效状态。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之间有的是知识传递,而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教师教的劳累,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的辛苦,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课堂教学的劣质、低效,成了制约师生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需要情智共生的课堂

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课堂是落实“爱心育人、育人爱心”办学理念的主阵地,情智共生课堂是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

4.众里寻他千百度-----与情智课堂邂逅

几年前,在郑州农大的礼堂里,我们有幸听到了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老师的观摩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孙老师充沛的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引导,对学生恰当而又真诚的鼓励点燃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富有成效。整个课堂学生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放光,小脸通红,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蓦地,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后来,通过网上深入的学习,我们对孙双金及他的情智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不让情智教育这棵“淮南的橘”到了新密以后变成“淮北的枳”,我们因地制宜,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二、模式的详细解读 1.理论依据:

(1)当代教育的呼唤

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写的人。人是由一撇一捺支撑起来的,这一撇上应该写着“高尚的情感”,那一捺上应该写着“丰富的智慧”。一撇一捺有一个交叉点,就叫情智交融,和谐共生。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大写的人。“情智课堂”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人的发展要求情感和智慧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我们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理念就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2)新课程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和技能”,二维是“过程和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以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不约而同,异曲同工。

(3)心理学研究理论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迭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教学如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该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知情合一的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认知方式做事。教学就是要提供一种人道主义的、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能使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不以权威、指导者自居,其作用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教师只起到顾问、咨询服务的作用,他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该理论要求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2、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3、情智课堂的外显特征

情智课堂在学生的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3、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环节设置: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4、应用范围:语文、数学

语文学科

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情智。

--------操作说明: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3)认境激情: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像,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操作说明:

(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

尝试读好:

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的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正确、连贯地表现出来。(本环节相机检测学生掌握生字、多音字、词语等方面知识的情况)

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作者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情怀,感悟文中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课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与技巧。

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把相关的知识点以问题、填空、作业的形式适时呈现,当堂掌握。)

交流-------展现情智

--------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表达----发展情智

--------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灵动的火花。

------操作方法:

(1)迁移表达: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成长过程。在迁移运用中,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运用能力。

(2)想像表达: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像和梦幻的时期,情感一旦被激发,想像的翅膀也就能迅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想象点,引导学生想象,当然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要将想象力的开发,开阔情怀的培养与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读四入”创建情智课堂 篇6

“三读四入”强调以读生情,以情促智,以智生情,以情促读,用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智。

“三读”指的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读近文本――读进文本――读出文本。“读近”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字词,梳理文章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读进”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也是最重要、最关键,需要教师大力指导和点拨的阶段。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词句,咀嚼“文味”,对话文本,理解内容。“读出”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总结延伸拓展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思想,形成方法,跳出文本,举一反三。

“四入”是从学生学习的层面来说的,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入境――入文――入理――入情,文理情相融,情智德共生。这“四入”与教师的诱导紧密相连,即通过诱导,激起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入境”;通过诱导,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入文”;通过诱导,带领学生品悟语言,形成阅读与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入理”;通过诱导,升华学生阅读情感,使情理共振,情理交融,达到让学生“入情”的目的。

“读”是语文课堂的根本,“入”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读”和“入”是分不开的。“三读”与“四入”是相生相融,相互依存,相互延展的。

教学之初,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带进“乐学”的情境中,通过诱导让学生产生愉悦之情,开启智慧的大门。当学生的情智被启动后,教学就进行到第二阶段――“读进”文本。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文本,独立学习或合作探究,通过咀嚼文字感悟道理,生成情智;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展现情智;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升华情感,达到情智共振的目的。

若想让学生“读近”文本,教师首先要亲近文本,细读文本。当教师掌握了文本的秘妙之后,就可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读近”文本,如通过图片感知或趣味游戏活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入境入文,启动情智,生发情智。

所谓“读进”就是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关注文本内最基本的素材――语言及语言的表达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品析、涵泳、探究,在感悟中,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或表达,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智得以生成。教师还应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大舞台,通过多种对话方式,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质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以文入文、以情入文、以理入文等方式,带领学生“读出”文本,即适当拓展,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引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有目标地发展学生情智。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情智教育 篇7

构建教学模式, 是促进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和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 优化教学过程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正确的教学策略指导下, 构建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用以计划课程、选择教学方法、规范教师自身行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范型。 故而可以为教师用于指导教学, 也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提高教学效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显得十分重要。

二、“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1.课堂教学现状

走进一些语文课堂, 我们发现, 部分课堂了无生机, 还处于低效状态。 课堂上,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 师生之间仅有的是知识传递, 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死气沉沉, 教师严肃紧张, 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 教师教得劳累, 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得辛苦, 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

2.学校状况

武汉市江岸区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围绕“和谐教育”开展研究, 并不断深化与发展, 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科研品牌。 在江岸教育的引领下, 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小学温馨教育的实践探索》的研究。 温馨教育的课堂理念是:“情智交融的课堂, 情润生命的教师。 ”情智课堂, 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 洋溢着友好的情感, 充满着智慧的挑战。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中, 我校进行了以课题为《温馨施教中情智交融的课堂》的研究。 在情智交融的课堂研究中, 我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努力探索, 建构了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情智交融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三、“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时代需求

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 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写的人。 人是由一撇一捺支撑起来的, 这一撇上应该写着“高尚的情感”, 那一捺上应该写着“丰富的智慧”。 一撇一捺有一个交叉点, 就叫情智交融, 和谐共生。这样培养出来的人, 才是健全的、大写的人。“情智课堂”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2.心理学研究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时, 会思维灵动, 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 相反, 人若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 往往思维之门禁闭, 大脑一片空白而茫然不知所措。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 学生是一个知情合一的人, 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认知方式做事。 教学就是要提供一种人道主义的、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他们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能使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 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教师不以权威、指导者自居, 其作用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 起顾问、咨询服务的作用, 有时会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 该理论要求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四、“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新的课程改革, 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和技能”, 二维是“过程和方法”, 三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以为,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 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情智课堂是教师用情感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思维, 培养习惯, 夯实基础, 从而使学生不断生成情智, 发展情智, 实现生命成长、提升人生意义的场所。“情智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这里,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五、“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

“情智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

1.以情启智

以情启智, 即根据教学的特点, 采用有效的方法,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诱发学生以情启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调动出学生学习的愉悦情绪。

要实现以情启智的教学, 需要教师在课前研读教材, 依据教材特点, 揭示矛盾, 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根据预习, 主动设疑, 展开思维触角;创造良好的情境, 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 诱导情智的萌发。 如: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课的研读问题, 其实就是在精心选择教学的突破口 (切入点) , 这一问题将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根据教师们的经验, 问题设置的常用方法有: (1) 从题目中提炼主问题; (2) 从文眼、关键句提炼主问题; (3) 从过渡处提炼主问题; (4) 从课后习题提炼主问题; (5) 从主旨提炼主问题; (6) 从“比较”中提炼主问题; (7) 从“反复”处提炼主问题; (8) 从“矛盾之处”提炼主问题; (9) 从言语表达提炼主问题; (10) 从写作手法上提炼主问题等等。 如:从主旨提炼主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读中寻找文章的主旨, 并从主旨引出主问题。 一位教师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她让学生寻找主旨:作者曾经两次来到德国, 德国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此, 他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 请快速浏览课文, 并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学生通过勾画出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两个感叹句引出精读探究的主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教师对阅读课研读问题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设计阅读课的研读问题, 清楚该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因此, 教学中让学生能独立提出有价值的研读问题, 正是学生把书读“进去”的标志, 也正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

2.互动生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温馨、安全的课堂气氛。 ”因此, 教学中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满腔热情地激发出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加强“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而言。 借鉴许多成功教学模式的经验,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困惑, 在生生互动中巩固基础性目标, 促进对核心目标的深入认识。

加强自主互动。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主互动。 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 问题让他们去提、去议, 答案让他们去辩, 结论让他们去得。 在交流中, 学生得内心是纯净的、安全的, 不管自己的回答怎样, 都能得到同学们真诚的评价, 大家之间的关系友好而和谐。

教师在课堂中把握学生学习的困难, 在知识点疑难处、在学生思维障碍处加以引导, 真真落实“为学而教”, 一改以往的为教而教的课堂。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 温情点拨, 雪中送炭, 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迁移度发展。

3.以智蕴情

通过适度适量的训练, 让学生巩固内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 或概括, 或想像, 或思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生成。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 生活中形成的情感, 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 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 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 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 乃至升华。 以智蕴情的课堂会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 以情悟情, 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4.发展情智

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内涵, 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 这样, 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 此时, 教师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帮助学生发展情智。

其一, 采用各种交流形式, 让学生发展情智。

(1) 辩论式交流:在学习感悟基础上, 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 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让学生越辩越明白, 越辩越聪明。

(2)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中的成果, 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 欣赏者, 与学生产生共鸣, 给学生以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拓展式交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学习感受, 只有这样, 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 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其二,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文本中的精典语言, 或注重拓展阅读, 或注重迁移文本中的精妙写, 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成长过程。在迁移运用中, 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语感的运用能力,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其三,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的落实。 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 对自己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也可以评价同学的学习情况, 互学优点, 共同进步,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后面学习的期待。

六、“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是情智交融课堂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 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影响文本对学生的精神观照与文化浸染。教师应做到:从作者视角上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从读者视角上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从语文视角上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从学生视角上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3.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和调控意识,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教师角色转换、课堂信息重组、课堂评价等策略, 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 个性化地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 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生生互动中, 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要充分认识到小组的建立和培养是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得以落实的基础。

5. 根据不同学生情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 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最大的提高。

七、“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效果预测

通过“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有以下几点效果预测:

1.“情智交融” 的课堂能促进教师情智的发展。 课堂上老师灵动机智, 用爱心润泽生命。

2.“情智交融” 的课堂将是灵动的课堂, 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交融, 智慧碰撞, 如沐春风。 课堂一改以前老师只重教、学生埋头学、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的局面。

3.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将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对文章的研读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以情境开启情智 篇8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文章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再现生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而为理解、感悟文本打下基础。

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时,教师用语言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春天的雨淋在身上很柔和,夏天的雨淋在身上很凉爽,冬天的雨淋在身上很寒冷。谁给我们带来了雨呢?是云妈妈。云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你看,它们来了——”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生被带入了生命涌动的教学情境之中。

竞猜谜语创设情境。竞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其表达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二年级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先用导语点明课题内容:“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想帮你们交一些特殊的朋友,你们有兴趣吗?赶快到谜语中去猜猜它们的名字吧!”然后教师口述谜面:“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说奇怪真奇怪,肚上有个大口袋,不装粮食不带菜,专门来把娃娃带。”学生平时就喜爱小动物,现在边听边想,思维十分活跃。

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情感化。多媒体课件能把丰富多彩的动态图画、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渲染情境,创设气氛,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四年级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王维送别元二的情境:屏幕上展现关外一望无际的荒漠。教师配画外音——满眼的荒漠,孤凄冷寂;遥远的行程,即使骑马,也要走半年时间。此时此刻,纵有千言万语,又能从何说起?只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才能道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情谊吧!这杯酒别有一番滋味,你品出来了吗?(悲伤、难分难舍、痛苦等)这样的酒一杯是不够的,两人已记不清喝了几杯,不得不分别了。那么,朋友,再喝最后一杯吧!这哪里还是一杯酒,这是浓郁的——情(板书)啊!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情?

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教师创设的情境吸引了,他们因而对诗意、诗情、诗境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诵读创设情境。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创设诵读的情境,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内心情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意境。

如,指导朗读《匆匆》一文时,开头可用低缓的语气读燕子的“去、来”,杨柳的“枯、青”,桃花的“谢、开”等对比的词句;接着再用急促的语气读四个疑问句,表达出急切追问、想弄明白“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彷徨无助的心境,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眷恋;然后,用轻快的语调读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叠词“匆匆”“斜斜”“默默”“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的轻巧、婉转的美读,表现出时光飞逝而过、来去匆匆、稍纵即逝、毫不留情等人的情境,体会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限伤感和惋惜;最后,再以四个疑问句为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愤愤不平”的语气,仔细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及心有不甘的激愤无奈之情和无助之境。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学生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获得了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的洗礼和美的熏陶。

教学离不开情境。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要激情引趣、以境寄情、以情促思、寓教于乐,这样才能让儿童的情智开放出绚丽的花朵。

上一篇:安全管理服务协议下一篇:2024年最新小微企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