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拆装实训报告总结(精选5篇)
实训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电机拆装实训的时间从2015年6月15日到2015年6月19日,共一周时间,地点在10号楼电机拖动实训室,完成了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包括电机拆卸、电动机的装配、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共五个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
整个实训内容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工艺要领与操作技能,及增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结构的感性认识,将知识点与能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五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达到如下目的:
1.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三相异步电机拆卸及装配过程、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电机修理所用的专用工具。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能够采用简易方法判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接法及正反转控制。能够能读识各种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基本掌握定子绕组展开图、接线图的绘制。
2.直流电机的拆装方面
基本掌握了直流电机的拆装步骤,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绝缘电阻测试、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学会测试电枢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空载电流等参数。基本掌握直流电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并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部分学习用功的同学能够绘制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
3.吊扇单相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单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步骤,单相异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单相异步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能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如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的测试,以及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并能完成单相异电机的正反转的拆装实训。
4.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
了解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测试和直流电阻测试。掌握电动机的耐压试验、短路试验、空载试验、反转试验。掌握摇表使用方法并正确的测量绝缘,掌握钳形表,拉力尺,榔头等工具的使用并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参数测定,掌握判断、检测电机故障及维修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
二、实训要求
实训管理实训学生。他们虽在校内实训的学生,鉴于此,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训。要求学生不因实训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训实训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研究者”的身份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前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任务要求”(指定、自定)方式设计计划,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训机会深入实训,了解实训,认识拆装工艺,关注最新行业动态,实训结束时要完成实训报告并作为实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训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效果与与改进措施
通过一周的电机拖动拆装实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通过这次的实习,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电机的拆装和工艺过程,实际体会一个机电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训,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3、实训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周的实训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动机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教学实训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训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拆装实训,发现同学们对机电设备的拆装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为三相电机的三相绕组的头尾判别、单相电机的正反转接线、三相电机绕组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等,忘我情况较好,难点为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需要加强实训前的预习工作。同时可适当增加直流电机启动方面的实训知识,以供同学的后续学习(如伺服电机的电流环)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知识。
实训时间:2012年11月6日、11月13日
实训地点:模具加工实训室
实训项目:模具的拆装、测绘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典型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认识模具上各零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
3.熟悉模具安装的过程;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4.了解模具总装配图、零件图的设计及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5.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6.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训器材及准备:
1.实训器材
① 拆装的模具类型:塑料注射模和冲压模
② 拆装的工具:游标卡尺、角尺、扳手、内六角扳手、钳子、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2.实训准备
① 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
② 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训结束时按工具清单清点工具,并交指导教师验收。
③ 熟悉实训要求:要求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详细阅读本指导书,对实训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作详细的记录。拆装实训时带齐绘图仪器和纸张。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观察分析
看到具体要拆装的模具后,需对下述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作好记录:
① 模具类型分析
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② 零件分析
根据模具分析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③ 模具的工作原理
要求分析其浇注系统类型、分型面及分型方式、顶出方式等。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④ 模具的零部件
模具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
⑤ 确定拆卸顺序
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件和不可拆件,制定拆卸方案,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2.拆卸模具
① 按拟定的顺序进行模具拆装
② 体会拆卸联结件的用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秩序摆放好,避免再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③ 将模具的上下模分离,观察各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凸、凹模固定方法;弄清楚模具六大部件的零件组成。分析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如冷冲压的正倒装结构、卸料、压料方式,定位、导向方式)
1)工作零件:是直接对毛坯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零件,如:凸模、凹模、凹凸模等;
2)定位零件:用来确定毛坯或半成品在模具中正确位置的零件,如:定位板、定位销、挡料销、导正销、侧压板等。
3)卸料、出件、压料零件等;
4)导向零件:保证凹、凸模正确运动的零件,如:导套、导板等;
5)连接与固定零件:将凹模、凸模和其他零件连接固定在上下模板上用于传递工作压力的零件,如模板,固定板,垫板,模柄,螺钉等;
6)其他零件:在模具中用于配合其他动作的零件,如:弹簧、滑块等
3.测绘主要零件
从模具中拆下的型芯、型腔等主要零件要进行测绘。要求测量尺寸、进行粗糙度估计、配合精度测估,画出零件图,并标注尺寸及公差。
4.组装模具
① 拟定装配顺序
以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定装配顺序。② 按顺序装配模具
按拟定的装配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的位置。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其它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
③ 装配后的检查
观察装配后的模具与拆卸前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或漏装等。
④ 绘制模具总装草图
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5.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
(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
(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
6.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
① 首先从分型面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② 定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拆卸限位销钉→定模座板→导柱→定距拉板→弹簧→中间板
③ 动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下推件→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支承板和模脚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上紧固螺钉→推板→推杆→推杆固定板)→支承板→动模板→凸模→导柱
7.模具拆装注意事项:
① 学生必须穿实习服装参加实训,拆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不得在实习场地嬉闹;
② 拆卸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③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系关系做好记号;
④ 不准用榔头直接敲打模具,以免模具零件变形;
⑤ 导套、导柱不要拆掉;
⑥ 拆卸冲头和镶块时若有销子,应先拔销子再卸螺钉,安装时应先打销子再打螺钉,以避免损坏销定位的精度;
⑦ 模具拆装完毕要弄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实训心得
这次的模具拆装实训结束了,虽然很脏很累,但是通过模具拆装实训,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第一次的实训感受最深的就是细心,它不同与其他行业,这个专业需要的就是细心
一、要敢于质疑,不一定别人想的就都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1.加深理解三相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熟悉电动机的嵌线工艺、装配流程 5:实习步骤:
1.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分析 2.绕制电机绕组线圈 3.装配电动机定子绕组 4.电动机整机安装及调试 6:实习过程: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分析。1.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由静止的和转动的两部分构成,其静止部分称为定子。定子是用硅钢片叠成的圆筒形铁心,其内圆周有槽用来安放三相对称绕组;三相对称绕组每相在空间互差120°,可连接成Y形或△形。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是用硅钢片叠成的圆柱形铁心,与定子铁心共同形成磁路。转子外圆周有槽用以安放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有鼠笼式和绕线式两种。鼠笼式:将铜条插入槽内,两端用铜环短接,或直接用熔铝浇铸而成短路绕组。绕线式:安放三相对称绕组,其一端接在一起形成Y形,另一端引出连接三个已被接触Y形的电阻,或直接通过短路端环短接。(在该次实习中我们使用的是鼠笼式。)2.旋转磁场
旋转磁场是极性和大小不变且以一定转速旋转的磁场。对称三相绕组流过对称三相电流,产生圆形旋转磁通势和旋转磁场。三相对称绕组是三套数据相同,空间(沿定子内圆)互差120°电角度的绕组组成三相对称绕组,通以三相对称电流就可产生旋转磁场 3.作用原理 转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在短路的转子绕组中形成转子电流,转子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形成转动力矩。使转子随旋转磁场以转速n转动并带动机械负载。转子和旋转磁场之间转速差的存在是异步电动机的必要条件,转速差以转差率来衡量。4.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
定子铁心:导磁和嵌放定子三相绕组;0.5mm硅钢片冲制涂漆叠压而成;内圆均匀开槽;槽形有半闭口;半开口和开口槽三种,适用于不同的电机。
三相定子绕组:绝缘导线绕制线圈由若干绝缘导线绕制的线圈按照一定规律连接成三相对称绕组;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称为电枢绕组是电机能还的关键部分。常见的绕组有单层同心式、单层链式、单层交叉式和双层跌绕式等。5.绕组
单层绕组:每个槽内只放一个线圈边.在该电机实习中,线圈数目等于槽数的一半。
6.绘制绕组展开图
先绘出定子槽并编号;接下来按每极每相槽数,将每对极下的槽数平均分为六个相带;依线圈节距将对应的线圈串接起来,组成一项绕组;再将极相组按反串的规则串联起来,就得到一个完整的三相绕组。<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绕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拆卸
通常电动机的绕组在下好以后,为了固定,都会给绕组线圈浸漆,所以,在常温下绕组是很硬的,不易拆除。若强行拆除则有可能将定子冲片损坏。所以必须加热使绕组绝缘软化以后趁热迅速拆除。常用以下方法:
· 电流加热法:拆开绕组端部各连线,在一相绕组中通入单项低压打电流加热。当绝缘层软化后,绕组端部冒烟时,切断电源,打出槽偰、拆除绕组。· 用烤箱等加热拆除:拆除绕组后应清除槽内的绝缘杂物,修正槽行。2.三项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绕制
绕制电动机绕组时,绕组尺寸的大小对嵌线质量、绕组的耗铜量以及电动机的运行特性都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一个拥有相关参数的电机可以通过查手册来获取绕组的尺寸。对于无相关参数的电机可以在拆卸绕组时,拆下一个完整的废旧绕组,取其中最小的一匝,参考它的形状及周长来制作线模尺寸。在绕制线圈时可用绕线模具来绕制。用确定好的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模具,然后在绕线机上进行绕制。3.定子绕组的嵌线
嵌线工艺的关键是保证绕组的位置次序的正确、绝缘良好。
首先,在铁心上的槽内垫放槽绝缘。槽绝缘应按照电动机槽的尺寸选用对应规格的青壳纸或符合绝缘纸来制作。然后,依定子硅钢片的内径用绝缘纸折出一个纸筒来,纸筒的高度及绝缘槽的长度要大于槽的长度,使绝缘纸能高出槽10mm左右。把做好的纸筒塞入铁心内径里,然后开始往槽中下线。在下线的过程中使用纸筒可以防止在下线过程中线圈碰到铁心,以防绕组的绝缘受到破坏。在下线过程中可以使用划线板和压线板。在下好每一个槽的线圈后,要用折叠好的纸条做盖槽绝缘从槽口插入,使绝缘纸能把槽中的所有线圈都包起来,从而使线圈和铁心完全隔离开。在下好所有线圈后,要打入槽楔。最后用捆线把所有的绕组捆好。
要注意在嵌线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绕组的良好绝缘,不要损伤线圈绕组的漆膜和绝缘材料,以免导致绝缘性能的下降以致发生短路现象。4.定子绕组的接线
在绕组线圈嵌好后,要进行端部接线,也就是把每极的极相绕组串连成一路(或并联成多路),然后把三相的6个引出线头连接到电动机的出线板上。若接线不当,电动机就不能正常运转。
绕组的接线方式必须符合绕组内电流方向,使磁场都是相加而不是相减。在该电机中我们采用“反串”接法:端部采用“尾接尾”、“头接头”相接的原则连接。<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实验和绝缘测试
待绕组接线完成后,要检查三相绕组时候接反或接错,用万用表测量线圈的导通性,到通则说明线圈接的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接错了,检查并排除故障。若接线正确了还要对新绕制的电动机要进行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的绝缘测试。测量时要用兆欧表,其绝缘电阻值一般不低于0.5M(380v的电动机)。<四>.上端盖
如果确定绝缘性已没问题就开始上端盖,之前要先将转子部分插进去,然后将两端盖的螺丝先分别用手拧一拧,再用工具将其中一个端盖拧紧,拧的时候要旋转着拧。接着用锤子将另一端盖敲打进去,敲的时候同样要旋转着敲,用力均匀,最后将螺丝拧紧。<五>.通电测试 在通电前还要测一遍绝缘性,如果确认绝缘性没问题才可通电。在通电加压时要注意观察电机,一旦电机开始冒烟就需要停止通电。
7.故障排除
电动机不能启动
1、开关在分断状态
2、电源断线
3、熔丝烧断
4、启动控制设备故障 检查出故障点,进行修理消除故障
启动时不转,有嗡嗡声
1、有一相断电
2、定子绕组断线
3、传动机械卡死 检查出故障点,进行修理消除机械故障使之转动灵活
三相电流不平衡,并且发热,冒烟并有嗡嗡声
1、电源一相断线造成缺相运行,在三角形接线中,一相绕组的电流增大;星型接线中,两相绕组电流增大。电动机发出嗡嗡声,如不及时停车,绕组会很快烧毁。
停车检查,修复断线
2、绕组断线,电动机有一相绕组断线时,现象同上。
3、匝间短路:线圈匝间短路时,电动机有明显的嗡嗡声。这几匝线圈短路后阻抗很小,能产生很大的环流,使得绕组很快发热、冒烟,并且发出焦臭味。短路的线圈较多时,会使熔丝烧断。此时由于电动机收到的电磁转矩不平衡而产生振动,并发出不正常的声音。
对于匝间短路,可用电压降压法查找。即可分别对各组绕组通以低压交流电,电流最大的那一相即为有匝间短路的绕组。然后再测试该相的每组线圈电压降,电压最小的那组,即为故障点。
4、相间短路:绕组相间短路时,就产生短路电流。如果短路处的电压差很大,两相间短路所产生的火花就会把铜线烧断。
5、绕组接地:由于绝缘受潮。热老化以及铁末、焊渣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钻孔现象,使绝缘击穿接地,其接地电流会使线圈发热冒烟。
电动机启动后冒白烟
若除了白烟并无焦糊味,绕组各处温度均匀而正常,三相电流和声音也正常,则并非故障,而是由于新制的电机或者长久不用,在线圈表面及鼠龙转子槽内有油污和潮气,受热蒸发而形成的。
空转一段时间进行干燥,白烟便会自动消失。
我们组的电机在最后测试时出现了v相不通,最后检查出故障并排除了故障,电机正常运转。8.实习小结:
1.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做实验过程中要遵照流程按步骤进行。
2.通过电机实习进一步理解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电机具体的拆卸与制造步骤,并且学会了分析一些简单的电机故障。从而将电机理论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将理论具体化,发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3.绕电机主要是要细心,防止把线弄断,或者造成短路。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快乐、与同学的快乐、与老师的快乐。因为每当自己或自己和同学完成了一个项目时,或多或少有些欣慰,会感到开心,休息时和老师的交流也是一种快乐。虽然四周实训不是很长时间,但对我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只是起点,终点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走以后的路。而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五、实训体会
通过一周的课程实践,使我加深了对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掌握小型交流电机的拆卸、重装设计、重绕安装等维修初步知识,特别是对线圈接线方法的掌握,虽然开始时对接线一头雾水,但经过老师的多番指导和组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还是把电机接线接好,并在电机测试运行中取得不错的结果。
在实践中,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步骤和细节,在接线过程中,由于我们组为了赶上进度,在连接线头前没有刮净导线线头的绝缘漆,连接并套上绝缘套管后才发现线圈之间接触不良导致电路断路,最后还要逐个线圈接头检测并重新连接线头,直到接触良好为止,在这里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就是这个细节的失误导致我们在最后的检查中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令我再次引起对实验细节的重视,对实验中每一步都不能有所马虎,并要在实践中重复检查。实践中,自己做的与书本有一定的差别,只有自己亲手做过才能有 所体会,让我清楚的明白到了知识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发挥作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别是理工科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明白书本的知识。就如线圈接线方面,只有亲手接过,再和书本对照才能明白个中的含义,才能对电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在这次实训的过程中,由充满疑问的开始,到满怀兴趣的结束,期间给与了我许多平时在书本上得不到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让我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但有一点我是由实训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忘记的,那就是最重要的电气安全问题,虽然在实训过程中,全程有老师的悉心指导,但也绝不能丢以轻心,因为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一不小心往往就会引起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无论是给自己还是学校都会造成不可返回的严重影响,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和提醒组员注意实验安全,特别是试机运行时,绝不能因为兴奋而过分心急,一定要上绝缘措施做足并经过导师的检查允许后才能充电试机,并且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来进行实验,保证绝不能马虎处理。
通过这次实训,巩固和加深了我的理论基础知识,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我对电气电机学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电气这个专业学科的社会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我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为我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
1.三相异步电机(本组为同心式2极24槽)2.兆欧表、万能表、手锤、胶钳、剪刀、绕线机、钢直尺 3.青壳纸、绑扎带、绝缘管、竹片、漆包线
三、实验数据: 1.记录数据
PN=0.8kw、nN=3810r/s、UN=380v、p=1 2.测量数据
定子槽数(Z1)=24
定子内圆直径(D1)=6.7cm 定子槽深(hs)=1.5cm
定子铁芯长(L)=7cm 定子槽边长(K)=3.2cm
线圈节距(y):
11、9 3.计算数据
极距:t=Z1/(2*p)=12
每极每相数:q=Z1/(6*p)=4 每相绕组线圈个数:N粗 =Z1/6=4
三相绕组线圈总数:N=Z1/2=12 每个线圈匝数:W单 =24*p*U粗 *10-3/(Bm*Di*L*Z1)=38 ξ2.实训总结——
经过了3天半的实训,在此次实训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电机的知识,通过动手去实践,深刻地认识电动机的结构构造,组装技巧,运转情况,更加深了书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等。
1.首先真实的了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由固定不动的定子和饶轴旋转的转子两部分组成。
2.在拆卸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技巧:
把电动机的端盖敲开时要铁锤均匀的敲,不得一直单向敲击,这样端盖才会慢慢的敲开。3.把线圈拿出来后,小组要进行分工,几人对线圈进行检查,看看线圈的绝缘层有没有破损,如有,要用胶布对绝缘破损地方进行缠绕,此过程一定要细心与有耐心,因为,线圈的绝缘方面决定了实验的成败。剩下的人进行数据的测量计算,以及进行绕线模的制造和绝缘纸的剪裁。
4.在制造好绕线模和绝缘纸后,就进行绕线,绕制线圈时应相互平行紧密,线圈的两个出线端留出足够长度,每个线圈绕制后应检查是否通路,确定无误后立即绑扎好,以免松散零乱。如发现短路设法立即排除。当绕制完线圈时,小组人员进行嵌放线圈,嵌线规律采用“底-中-面”三平面法。
5嵌放线圈前一定要记得放绝缘纸,以免漆包线被刮伤导致短路。当把线圈都嵌入定子槽时,要塞上竹片。考虑到当所有的线圈都嵌放完毕后再进行接线可能会比较麻烦,所以本组在线圈一切无误下采用嵌一相接一想,以此减少失误。接线前一定要把导线的绝缘层去掉,接线口一定要牢固。
一、竖流式沉淀池
一、竖流式沉淀池简介
竖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多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 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 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 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
二、竖流式沉淀池适用范围
污水物化处理混合沉淀池,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三、竖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
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四、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1.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3,池直径一般采用4-7m;
2.当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 7m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个别当直径≥7m时,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3.污水在中心管内的流速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当中心管底部不设反射板时,其流速不应大于 30mm/s,如设置反射板,流速可取100mm/s)/s。;
4.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
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0.3mm;
2)反射板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3)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
4)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
5)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为0.25-0.5m,缝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20mm/s;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0.2m,管上端超出水面≥0.4m;
6.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新型竖流沉淀池
二、斜管沉淀池
一.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度为v,受重力沉降的速度为u0。颗粒沿两者矢量和的方向移动,碰到斜板就认为是已被去除。
二.沉淀池处理能力的比较
设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长度为l,倾角为,水中颗粒沿水流方向的上升速
由a移动到b的那种颗粒的沉速为u0,这种情况相当于:当颗粒以v的速度上升ll1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和以u0的速度沉降l2的距离所需的时间相同,颗粒从a运动到b。
l2ll1-(*)u0v假设沉淀池内共有n块斜板,则每块斜板的水平间距为L/n(板厚忽略不计)。
Lsec--------------------(1)nL-------------------(2)
l2tann 则:
l1斜板中的过水流量为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速:
vBsLin
→ v
QvwQ----------------(3)
BLsin
将以上(1)(2)(3)式代入(*)得:
u0vl2Q ll1nBLcosLB
故: Qu()0nBLcosLBcos是全部斜板的水平投影面积,LB是沉淀池的水平表面积。因此
nBL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处理水量与斜板总面积的水平投影面积A斜与液面面积A原之和成正比
Q=u()0A斜+A原
可见:与未加斜板的沉淀池的处理量Q=u0A原相比,在相同的沉淀效率下,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
在实际沉淀池中,由于进出口构造、水温、沉积物等影响,不可能全部利用斜板的有效容积,故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乘以斜板效率(可取0.6-0.8),即:
Q=u()0A斜+A原同理,对同向流和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分别有:
Q=u()0A斜-A原Q=u0A斜
三. 斜板沉淀池优点
a)水利条件好,水流雷诺数可降至200以下,弗洛德数可达103104数量级;处理效率高。
b)处理能力比一般沉淀池大得多; 面负荷通常911m3/m2h 四.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的原因:
1.增加沉淀面积,缩短沉降距离从而提高颗粒的去除率;
从理论上看,不论斜板的角度如何,其效率提高的倍数相当于斜板总投影面积比原池面积增加的倍数;
2.斜板斜管内的再凝聚,促进絮粒的进一步加大,从而提高沉降速度。
3.创造了层流条件,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
五.斜板沉淀池的缺陷
1、单位面积上的泥量增加,如排泥不畅,将产生反泥现象,使出水水质恶化;
2、水在池中停留时间短,若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来不及调整运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差
3、斜板或斜管管径较小,若施工质量欠佳,造成变形,容易在管内或板间积泥
4、斜板或斜管在上部阳光的照射下会滋生大量的藻类.、六、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1.机械刮泥;
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2.穿孔管排泥;
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适用于中小水量的斜板沉淀池,面积小,管长不大条件下。
有两种方式:一是斜板沉淀池中的穿孔管排泥,二是机械刮泥机刮至池子两端排泥槽以后再用穿孔管排泥。3.多斗式排泥
比穿孔管排泥较易控制管理,且不易堵塞,适用于中小型斜板沉淀池,但斗深增加池壁高度,影响土建造价。
三、接触氧化法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池。在不透气的曝气池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这种方式称谓鼓风曝气装置;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特点
(1)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
(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缺点
(1)滤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
(2)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影
响处理效果;
(3)滤料更换,构筑物维修困难。
设计参数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2)填料的体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填料的容积负荷一般应通过试
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于生活污水或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容积负荷一般采用
1000~1500g BODs/(m3·d)。
(3)污水在氧化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4)填料层总高度一般为3m。当采用蜂窝型填料时,一般应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ram。
(5)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50~300nlg几范围内。
(6)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7)为保证布水布气均匀,每格氧化池面积一般应不大于25m2。
四、SBR(sequncing batch reactor)法
SBR(sequncing batch reactor)法是一种序批式生物反应器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SBR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可省去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耐水量和水质负荷冲击,运行方式灵活多变并可组成多种工艺路线。传统SBR法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SBR反应器中,将曝气池和沉淀池的功能合二为一,集中在SBR池子上。污水分批进入反应池,按顺序进行反应、沉淀、排出上清液和闲置过程完成一个运行操作周期,一切过程都在一个设有曝气或装置的SBR反应池内进行。
应用电动阀、液位计、自动计时器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可使SBR工艺全过程实现自动控制,操作方便快捷,劳动轻度低。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污水处理工艺介绍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SBR系统的适用范围
由于上述技术特点,SBR系统进一步拓宽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围。就近期的技术条件,SBR系统更适合以下情况:
1)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2)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水资源紧缺的地方。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uasb污水处理工艺的回收利用。4)用地紧张的地方。
5)对已建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改造等。
6)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SBR设计要点、主要参数 SBR设计要点
1、运行周期(T)的确定
SBR的运行周期由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排泥时间和闲置时间来确定。充水时间(tv)应有一个最优值。如上所述,充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水
质及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曝气方式来确定。当采用限量曝百乐克污水处理工艺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紫砂壶工艺师物的浓度较高时,充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非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充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充水时间一般取1~4h。反应时间(tR)是确定SBR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及曝气方式等因素。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一般在2~8h。沉淀排水时间(tS+D)一般按2~4h设计。闲置时间(tE)一般按2h设计。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tC≥tR﹢tS﹢tD 周期数n﹦24/tC
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
假设每个系列的污水量为q,则在每个周期进入各反应池的污水量电镀工艺为q/n·N。各反应池的容积为: V:各反应池的容量 1/m:排出比 n:周期数(周期/d)N: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量
q:每一系列的污水进水量(设计最大日污水量)(m3/d)
3、曝气系统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装置的能力应是在规定的曝气时间内能供给的需氧量,在设计中,高负荷运行时每单位进水BOD工艺玻璃为0.5~1.5kgO2/kgBOD,低负荷运行时为1.5~2.5kgO2/kgBOD。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的曝气和沉淀,曝气装置必须是不易堵塞的,同时考虑反应池的搅拌性能。常用的曝气系统有气液
混合喷射式、机械搅拌式、穿孔曝气管、微孔曝气器,一般选射流曝气,因其在不曝气时尚有混合作用,同时避免堵塞。
4、排水系统
⑴上清液排除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⑵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
⑶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装置在沉淀排水期,应排出与活性污泥分离的上清液,并且具备以下的特征:
施工工艺 1)应能既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会使污泥上浮,按规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
2)为获得分离后清澄的处理水,集水机构应尽量靠近水面,并可随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变化而进行排水。(追随水位的性能)
3)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动作应平稳进行,动作准确,持久可靠。(可靠性)
排水装置的结构形式,根据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机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
5、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SS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0.4kg-BOD/kg-ss·d)时污泥产量以每流入1kgSS产生1kg计算,在低负荷运行(0.03~0.1kg-BOD/kg-ss·d)时以每流入1kgSS产生0.75kg计算。
在反应池中设置简易的污泥浓缩槽,能够获得2~3%的浓缩污泥。由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沉池,易流入较多的杂物,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SBR设计主要参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必须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用地面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适当的确定。
用于设施设计的设计参数应以下值为准:
项目参数
BOD-SS负荷(kg-BOD/kg-ss·d)0.03~0.4 MLSS(mg/l)1500~5000 排出比(1/m)1/2~1/6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50以上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根据有机负荷的不同而从低负荷(相当于氧化沟法)到高负荷(相当于标准活性污泥法)的范围内都可以运行的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BOD-SS负荷,由于将曝气时间作为反应时间来考虑,定义公式如下: QS:污水进水量(m3/d)CS:进水的平均BOD5(mg/l)CA:曝气池内混合液平均MLSS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
e:曝气时间比e=n·TA/24 n:周期数TA:一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负荷条件是根据每个周期内,反应池容积对污水进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数来决定,此外,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因池内容易保持较好的MLSS浓度,所以通过MLSS浓度的变化,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进一步说,由于曝气时间容易调节,故通过改变曝气时间,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
在脱氮和脱硫为对象时,除了有机物负荷之外,还必须对排出比、周期数、每日曝气时间等进行研究。
在用地面积受限制的设施中,适宜于高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小负荷变化大的小规模设施中,最好是低负荷运行。因此,有效的方式是在投产初期按低负荷运行,而随着水量的增加,也可按高负荷运行。
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特征
有机物负荷条件(进水条件)高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
间歇进水 间歇进水、连续
运行条件BOD-SS负荷(kg-BOD/kg-ss·d)0.1~0.4 0.03~0.1 周期数大(3~4)小(2~3)
排出比大小
处理特性有机物去除处理水BOD<20mg/l 去除率比较高
脱氮较低高
脱磷高较低
污泥产量多少
维护管理抗负荷变化性能比低负荷差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运行的灵活性强
用地面积反应池容积小,省地反应池容积较大
适用范围能有效地处理中等规模以上的污水,适用于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上的设施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下,适用于不需要脱氮的设施
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主要设施与设备
1、设施的组成
本法原则上不设初次沉淀池,本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较简单和维护管理较为集中
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对于游览地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研究流量调节池的设置。
2、反应池
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
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
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
①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②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③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④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
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SBR工艺排出比(1/m)的选择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
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SBR反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生化反应器容积的大小。SBR工艺也同样如此,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所需曝气反应时间就短,SBR反应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应池池容则大。但是,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生化反应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沉淀时间。污泥浓度高需要的沉淀时间长,反之则短。当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机物浓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选用较大的数值,反之则宜选用较小的数值。SBR工艺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选择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关于污泥负荷率的选择
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的高低。当要求的出水有机物浓度低时,污泥负荷率
实习地点:实验中心
学生:
班级:农机2班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4号——25号 指导教师: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⒈ 巩固和加强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⒉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 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 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⒌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习要求:
1.学会汽车发动机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拆装 3.学会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 4.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 5.理解汽车发动机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习常用工具: 普通扳手、螺钉旋具、锤子、手钳。
二、实习内容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十个人一组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我们小组拆的是一个四缸直列水冷式发动机,先按要求拆下化油器,由于时间原因,对化油器内部零件没有进行拆装,不过事先我们已经拆装过化油器,这里就没有特别要求。然后卸下分电器等外部零部件,拆下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组件。然后拆下进,排气只管,卸下气缸罩,然后把两侧的汽油泵以及节温器,这样发动机外部组件基本拆卸完毕。然后按如下要求拆卸机体组件 1)拆下气缸盖13固定螺钉,注意螺钉应从两端向中间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下螺钉。2)抬下气缸盖。
3)取下气缸垫,注意气缸垫的安装朝向。
4)旋松油底壳20的放油螺钉,放出油底壳内机油。
5)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注意螺钉也应从两端向中间旋松)。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垫。
6)旋松机油粗滤清器固定螺钉,拆卸机油滤清器、机油泵链轮和机油泵。
2、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
1)转动曲轴,使发动机1、4缸活塞处于下止点。
2)分别拆卸1、4缸的连杆的紧固螺母,去下连杆轴承盖,注意连杆配对记号,并按顺序放好。
3)用橡胶锤或锤子木柄分别推出1、4缸的活塞连杆组件,用手在气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连杆组件,注意活塞安装方向。4)将连杆轴承盖,连杆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装回,不同缸的连杆不能互相调换。
5)用样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连杆组。
3、拆卸发动机曲轴飞轮组
1)旋松飞轮紧固螺钉,拆卸飞轮,飞轮比较重,拆卸时注意安全。2)拆卸曲轴前端和后端密封凸缘及油封。
3)按课本要求所示从两端到中间旋松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钉,并注意主轴承盖的装配记号与朝向,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4)抬下曲轴,再将主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钉拧入少许。注意曲轴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
3、发动机零部件清洗
1)清除发动机零部件的所有油泥和污垢,刮除气缸、气缸盖及活塞积炭。2)在专用油池中清洗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是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
4、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并观看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各组件的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更一步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发动机总体安装
1)按照发动机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所有零部件。2)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安装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时,应该特别注意互相配合运动表面的高度清洁,并于装配时在相互配合的运动表面上涂抹机油。
2.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3.各零部件应按规定力矩和方法拧紧,并且按两到三次拧紧。
4.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气缸前,应使用专用工具将活塞环夹紧,再用锤子木柄将活塞组件推入气缸。
5.安装正时齿轮带时,应注意使曲轴正时齿形带轮位置与机体记号对齐并与凸轮轴正时齿形带轮的位置配合正确。
6、拆装完后将所有工具及地面清理一遍,整个拆装实习才基本结束。
三、实习心得体会
【电机拆装实训报告总结】推荐阅读:
拆装实训报告107-21
制动系统拆装实训报告09-16
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报告要求10-11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06-25
机械拆装实训心得体会11-11
机械拆装实训室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09-10
管道拆装实验实验报告11-11
底盘拆装实习报告12-19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06-25
变速箱拆装实验报告01-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