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课堂笔记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设计课堂笔记(推荐11篇)

园林设计课堂笔记 篇1

1、行为学角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从事生产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分为人工、社会和自然环境。

2、设计的角度

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和场所。

3、景观的角度

大至区域城市建筑与邻近区域的有机融合的整体客观层次,小到道路广场以及建筑的内廷、天井等的光、色、质等微观层次。

建筑与景观园林的关系

园林的艺术风格变化及历史的变迁与建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具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2、差异很大,建筑中内部空间是主体,环境为载体,景观园林中外部环境为主体建筑只是一个组成要素。

设计的表现手段------形态

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肌理等都是设计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的相对论

点的大小和形态会发生变化而抽象的点所具有的相对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平面设计中“点”作为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始终在相对的意义发生视觉上的审美作用。点作为现实形态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样,有圆的或接近圆的形态,有锯齿状或任意状的形态既有规则的点又有形形色色的点。

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不同大小、书迷的混合牌类,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如植物的配置)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由点的移动而产生浅化的感觉(如建筑、行道树、驳岸)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如波浪形的围墙)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的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造型

从形态的是在性欲本质上看,线条的显著特征与点的相比显得细长。直线主要以垂直、水平、倾斜三种不同的方向。

垂直线是坚定、严格、阳刚和上升下降的感觉,水平线具有宁静、平衡的感觉,聘请斜线具有动态、飞跃、冲击的感觉。

曲线

在平面设计中常以圆线、波线和任意曲线的面貌出现,圆线精密、压制;波线优美、柔和;任意曲线自由、奔放和洒脱,它们随着各自的特性在平面构成中发挥着作用。

曲折线

以倾斜折线与曲线并用的线条形式,此类线条集直线与曲线的阳刚与柔美于一体,表现出直与曲结构中的有机性。

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等距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见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做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第三节

面的构型及性格

在平面设计中,面形态的特这往往是在特定的构合方式形成的某些性格色彩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这题、稳定的视觉效果

1、几何形的面

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醒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一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记性的面 得出柔和、自然、抽像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

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型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7、面的作用

1、造型

2、空间

第五节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单从行驶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是,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时间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和谐

从广义上讲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差关系式时,若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是同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单调或杂乱无章。

(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融合性才称为和谐)

2、对比

对比又称为对称,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的配列于一起,虽然是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但是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如色调的冷暖 明暗、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方向的垂直、倾斜、水平)

3、对称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

1、点对称

2、轴对称)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总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4、均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有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是根据大小、色彩、轻重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5、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直接按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如:桥与湖)

黄金分割比例:1:1.618 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协调的美感 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6、视觉重心

重心在 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作用点。(如:盆景、水池、喷泉)

人的视觉安定与适合的形式美的关系计较负载,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左上角到左下 2

角,再通过中心部分到右上角,经右下角然后回到画面。最吸引的中心视觉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就是重点。

8、节奏与韵律

9、联想与意境

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食物延伸到另一事物之上。

第三章

园林发展历史

中国园林

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布局(如

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个时期大发展。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

日本的枯山水的形成来自于南京的写意山水画。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时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比较自然朴素,集成了朴素山水宫苑传统。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用园中有园的方法。及时有山有水,但注重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地园林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式吧全国划分成若干景区,每一个风景区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已经、情趣。

第四章 园林技术和园林艺术

园林四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地形:指园林中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在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给人以轻松感和美的享受;斜坡、崎岖的地形能限制和封闭空间,极易使人造成兴奋和恣纵的感觉;凸地形提供了事业的外向性;凹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通常给人一个分割干、封闭感和秘密感。空间形成的方式:A、对原有基础面填土造型

B、对原有基础面挖方降低平面

C、增加凸面地形的高度使空间完善

D 改变高度构筑成平台或改变水平面 影像空间感上极为关键因素(三者同时其作用):

A、空间的地面范围

B、封闭斜坡的坡度

C、地坪轮廓线 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山之三远:深远、平远、高远;水之三远:旷远、迷远、幽远。

园林地形起到的作用: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的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的作用。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造所需的各种地形环境,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园冶》“约十亩之基,虚开吃这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赊七分之地,为垒土有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

挖湖堆山注意事项:A、安全

B、功能

排水、灌溉

C、形态

虽为人工宛自天开 文化底蕴

节省:A、因地制宜《园冶》“高垒可培,低方宜挖”

B、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

C、充分利用原有地表熟土

D、准确选定水位 地形造型的基本原则

A、因势利导,合理布置 B、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C、力求园林的园林艺术美

掇山要点:

A、主客分明,遥相呼应 B、未山先麓,脉络贯通 C、位置经营,山进三远

D、山关四面景异,山形步移景异 E、山水相依,山抱水转

水体----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

水系设计的要点:

A、主次分明

自成系统 B、水岸溪流

曲折有致 C、阴阳虚实

湖岛相间 D、山因水活

水因山转 水体的造景手法: A、基底作用 B、系带作用 C、焦点作用

D、整体水环境设计

第五章 植物和建筑

园林植物设计要点(植物造景,四季浪漫)植物的审美

A、满足园林设计立意的要求 B、借鉴当地植物,突出地方风格 C、创建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

D、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E、要注意经济原则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A、功能上的综合性

B、生态上的科学性 C、配置上的艺术性 D、风格上的地方性 E、经济上的合理性 植物配置的基本手法: A、主次分明,疏朗有致 B、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 C、合理应用植物材料围和空间(开放型、半开放型、封闭型、冠下覆盖型、竖向空间型)

D、林缘线与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方向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有高低、阴暗、前后衬托。E、利用透视变形、几何学、视错觉的原理来进行植物造景,利用植物改造或强化地形,减少挖土方的费用。植物设计的基本方式和类型

1、方式

A:规则式

乔木的距离3.5—5米 乔灌木之间≥0.5米。

B:自然式

乔木和有窗建筑的外墙间距≥5米

C:自然式

群植自然灵活

2、类型

A:孤植

孤立树草坪上、草地上、单株种植树点优美、色彩优美、体型高大、寿命长、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留出的空间一般是四倍的树高)

B:对植

C:形植(列植)株行距:大乔木5—8米、中小乔木3—5米、大灌木 2—3米、小灌木 1—2,米。行植成绿篱是株行距一般0.3—0.5米

D:丛植

E:群植

F:片植

3、藤本配置

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

B:棚架材料 灯柱 拱门(紫藤、金银花)

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于一走时可以绿化)

D:点缀假山

E:灌木栽培(紫藤)

F:地被 建筑布局手法

以山水为主、建筑配合(山水为骨架啊、建筑为眉目)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求异象 对景顾盼,借景有方

框景:选择特定的视点,利用窗框、门洞、山洞、树干等,观赏有树干或框架、山洞围合而成的景色,构成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立体画面。亭

1、亭的功能:

A:休憩

B:赏景

C:点景

D:专用作为

2、亭的功能:

A:功能性

成景-点缀园之景色,构成特定目的作用的园之景点。

园林设计课堂笔记 篇2

练习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 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心理学研究表明,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 不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 而且对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 而课堂练习 (即利用课堂教学的部分时间进行训练) 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 教师参与教, 学生参与学, 只有当教与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 教学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不可忽视练习的重要作用。

一、填表法

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 考虑到文章篇幅较长, 学生较难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而通过填表就可以简明厘清课文内容。于是设计以下练习:

默读课文, 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和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画出来, 并填在表格内, 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通过实践操作, 这次填表练习还是行之有效的。根据表格的提示, 学生很快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既了解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又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在不同时间段里北京春节的习俗, 而且简明清晰地领会了课文有详有略的写法。

二、对比法

1. 字词对比练习

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时设计的课堂练习, 分清形近字, 巩固基础。

2. 句子对比体会

《我爱故乡的杨梅》

a. 下了春雨, 一棵棵杨梅树吮吸着雨水。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狭长的叶子生长着。

b. 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通过比较, 两个句式孰优孰劣就一清二楚了, 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深入, 印象也更深刻。b句属原文,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在茁壮成长, 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而a句平淡无奇, 杨梅树也缺少生动。

三、迁移法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 情节空白处, 思维发散处, 言而未尽之处等, 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 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 让学生根植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进行扎扎实实的练习。这样,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依据《匆匆》。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借此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结合《语文作业本》, 相应完成以下练习:

仿照画“____”句子的写法, 发挥想象, 写一句话。

四、延伸法

学习了课文, 理解了相关内容, 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 进行一些探究, 依然是语文练习的内容之一。这样的练习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升华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给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1. 课内延伸练习

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是理解并加以应用, 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中, 在学习了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后, 设计了下面的延伸性练习:

在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a. 我蹲在旁边, 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b.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c.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 就向外走。

通过练习, 学生对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前后呼应的写法除了突出强化的作用, 还有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作用, 得到更深刻的印象感受。

2. 课后巩固练习

对课文进行学习之后, 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 这时需要进行课后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随堂跟踪练习, 可以充分利用《语文作业本》和《词语手册》, 不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 也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更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如在《语文作业本》中《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就有这样的练习。品读课文第三段, 完成练习:

这段话共有 ______ 句话, 主要论述 ______。第一句话论述 ______ 的原因;第二句话指出 ______ ;第三、四句话论述采纳批评的前提, 就是 ______ ;第五句话举 ______ 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______。

3. 课外延伸练习

在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作品的兴趣, 设计了下题:

读一读, 想一想, 这些句子分别出现在安徒生的哪篇童话作品里, 这些加点的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在括号里填上作品的题目。

a.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 手中托着一条的后裙。

( )

b. 天空的女儿也没有的灵魂, 不过她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 ( )

c. 年轻的白天鹅感到太幸福了, 但他, 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 )

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质量 篇3

虽说教师风格、学生状况等的不同,决定了课堂提问并不定式,但课堂问题的设计仍有它应该遵守的原则。下面笔者就以《与朱元思书》一课的课堂问题设计为例谈谈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八年级下期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短小精炼的山水小品文。我在备课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2.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可以从写作角度,修辞两个方面重点谈一谈。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遵循了课堂问题设计的以下原则。

一、问题设计的规律性原则

(一)符合教材的意图

《与朱元思书》是典范的山水小品文,领会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抒情,就是这篇教材要传达给学生的主要意图。为了达到这个意图,我设计的这三个问题各有用意:问题1让学生领悟到写景也应该有一个主题,能给人明确的印象。学生经过阅读,应该很容易地找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答案,能够很快地明白,课文就是写“山”和“水”的。问题2则是重点了解和学习写法。从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提取“色彩”“声音”“动静”这些角度词,可以提取出“拟人”等修辞词,让学生知道写景就应该选取恰当的角度,使用恰当的修辞和描写方法去尽力描绘,进而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技巧,让这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变成学生的知识,更变成学生以后可以使用的能力,充分达到教材的意图。问题3稍稍提高了一点,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所以认真地完成了问题3,学生就可以对课文,对作者有更高、更全面地了解,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写景文两大要素——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上面的三个问题,问题1明显最简单,学生只需阅读课文,便很容易地可以从原文中找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个答案。问题2则不仅要读懂,还要读透才能完成。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缥碧”这些色彩词,抓住“蝉”“猿”“山”“树”这些动静词,抓住“互相轩邈”这些修辞句,还需要把它们提炼出来,无论从完成的时间还是完成的内容看,都要比问题1难了不少。问题3不仅需要对全文有总体把握,更要深入领会作者隐含的深意,有“揣摩”之功才行,更比前两个问题难了不少。

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了学生认知中的“由浅入深”的规律。从“浅”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完成,因而也就愿意完成,同时也可以为后面问题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到“深”结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识和能力。

二、问题设计的突出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仍然是教语文,问题的设计和训练目标也永远应该是语文的,落脚点也应该在语文上,更准确地说,应该落脚点在语言上。只有着重于语言本身,才能让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合理,也只有着重于语言,我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以《与朱元思书》的问题设计为例,这三个问题中,问题1、3的落脚点都可以从教材原文中找到答案,问题2更是紧贴教材,完全从课文本身体会教材,领悟教材的妙处。

当然,教材的内容不同,教学的着眼点也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开发”性问题。但是语文教学的大方向——语言、文字不能变。因此,语文教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来自文本,突出文本,关注语言文字,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而训练的落脚点则一定要落在文本中,不能随意的无原则的脱离文本,构建“空中楼阁”。

三、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任何学科的教学行为,其针对的主要对象就应该是学生。语文学科也一样。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首先要针对的对象也是学生。这就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程度,甚至了解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校学生的水平在全县处于下游,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对课文仅处于读懂阶段,甚至有个别学生读不懂。因此,要想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争取不漏掉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就必须让后进生能参与进来。我所设计的问题1是基础题,后进生都能回答上来,而问题2、问题3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答案的寻找过程可以看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没有脱离文本。后进生只要愿意回答这些问题,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課堂问题的设计更要针对教材,教材提供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教材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因此,设计出能针对这些特点的鲜明问题,就成了一篇教材问题设计成功的标志。《与朱元思书》是写景文,怎样写景,景与情怎样交融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也是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问题2就是针对怎样写景这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来的,让学生领悟到怎样写景,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内容,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选取具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是写景的基本方法。而问题3则是针对“怎样情景交融”这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来的,让学生领悟写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可以通过写景来抒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目标,写作中不盲目,形成最终的知识和能力。

四、问题设计的连续性原则

课堂问题设计的连续性,主要指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不能出现大范围跳跃式发展的现象,最好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自然过渡,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自然跟进。

在《与朱元思书》教学中,我所设计的问题1是回答“写什么内容”的,学生很容易得出“奇山异水”这一答案,那么,问题2怎样描写的过渡就很自然了。有些问题之间,衔接不可能处处紧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过渡语来进行过渡。比如问题2回答完了以后,要是直接提问表达了什么感情,就显得有些突兀,教师可以在对问题2的答案总结中设置过渡语如“文章写的‘山奇水异’想表达什么”来过渡一下。尽量不使学生感到东一句,西一句,不让学生思维断层,尽力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活跃,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问题设计的提示性原则

课堂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回答,是让学生通过回答学习课本知识,而不是刁难学生。因此,恰当的提示语就必不可少。在《与朱元思书》的问题设计中,我注重了这一点。如问题2的提示语:“可以从写作角度、修辞两个方面重点谈一谈”,就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写作角度(色彩、动静等)和修辞方法(拟人等)两个角度上,从而避免了东拉西扯,乱找一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总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只有努力钻研,认真实践全面把握才能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情况的问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读书笔记《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 篇4

有用的:这是一本结构感较强的书,一层层加高、一层层深入,所以,给我感触比较深和最值得引用与借鉴的自然就是最后第七章的内容了。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利用各类限制性因素);

注意产品的可视性,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可供选择的操作和操作的结果;

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

用户能够弄明白操作方法;

用户能够看出系统的工作状态。

将任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

应用储存于外部异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三种概念模式/心理模式:设计模型(design model)、用户模型(user’s model)、系统表象。

简化任务的结构。

不改变任务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利用新技术,把原本看不见的部位显现出来,改善反馈机制,增强控制能力;自动化,但不改变任务的性质;改变任务的性质。

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操作意图与可能的操作之间的关系;操作行为与操作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到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需求、意图和期望之间的关系,

电脑资料

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利用形状的匹配或颜色指示等自然因素,人为地造成唯一匹配关系。

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设想用户试图要做对每一项操作;支持用户的操作,而不是去打击用户在对话中作出的回应;要让用户发现差错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使用户能够比较容易地取消错误操作;还要有意增加那些无法逆转的操作的难度。

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就采用标准化。

标准化:每个人只需要学习一次,就知道如何使用所有经过标准化的物品。

有意思的:这本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完成初版,作者在书中对未来的产品进行了许多的预测,而且总是在现代得到了证实。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替似乎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作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作者正好就在摸索规律这方面体现了他的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是可钦可敬的,也是可以勉励自己的。

要思考的:许多人都高举“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旗帜并且很努力地想做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自己有多少人是抱着“高姿态”去面对生活、面对身边的人?多少人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些许成就中忘记了谦逊和理解?值得思考,这样的“高姿态”带入到工作中来,多少会影响判断工作的智慧吧?!以至于也经常有一些不妙的现象:以“自己”为中心的设计。突然,很想寻找大隐于市的境界。呵呵~~

设计课堂练习浅见 篇5

“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讲到“训练”,它就一定要有内容,有形式,新教材课后练习题较少,如果仅仅依靠完成这点练习,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也是远远不能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试增加了一定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为教学和学习留下了创设和补充的空间。学生在学校每天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即使你老师有心给他们补课,学生都没有时间可以参加,因此作为教师,只能向自己的35分钟课堂要效率,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精心设计,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安排。

(一)首先,练习设计要依托教材,充分挖掘。

教材是教师上课所不可缺少的,是上课的文本和依据。练习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教材的自身情况,在学习课文时,每课的教学重难点部分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如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时候,教师如果根据重难点设计一份恰当的练习,不仅省时,而且高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有层次,而且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作”,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教学效果好。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新颖、别致的刺激能引导小学生的注意,在设计练习时要经常变换形式,就练习的对象而言要做到广泛,使全班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就语文课堂练习的方式而言诸如读读、划划、说说、写写、议议;就练习的题型而言既要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比较句式,又要设计阅读、应用等。

(二)其次,练习设计要跳出教材,适度拓展。

就拿成语来说吧,虽说课文中所给的一些成语不少,但如果仅仅靠课文学习还是不够的,每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我也一样,在此说说自己怎样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对学生进行适度拓展。

《花朵》课堂课程设计 篇6

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到美好。

3.会认“花、朵”写七个生字及组词,含写“火”“我”字。

二、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火”“我”字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花朵课件;带拼音课文和去掉拼音课文内容课件;布满星星的夜空课件;焰火燃放的情境课件;学生们玩耍的情境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进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花朵课件,说出花朵的名称,感受花的美。

师:这些花美吗?它们都是些什么花?(菊花、向日葵、水仙、牡月)对,这些花都是花朵,揭示课题:(板书:1.花朵)

2.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师:同学们说的桃花、梅花、月季花等许多漂亮的花、我们都说它是(指课题)生齐:花朵。

3.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请翻开书,自己读一读,就知道这是什么花。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能告诉老师这三种特殊的花是什么?(板书:星星、焰火、我们)

2.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读。

三、指导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1.课件:环节①有拼音的课文;环节②去掉拼音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认读。

②去掉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把要求认的字和会写的生字读正确。

2.老师示范读,学生比较,感受(感受老师读,有停顿更好听)

3.再读课文:认识逗号、句号。

师: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告诉学生逗号是在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号是一个句子说完了就在后面写一个句号;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

4.让学生感受逗号和句号的作用。(比较没有标点的句子读起来难受不好听;标上符号后句子读起来顺畅、好听)

例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老师一口气读完,提问: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标上逗号和句号读一遍。

今天,有许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让学生感受有逗号和句号后读起来顺畅、好听)

5.老师带读一遍,跟着读一遍。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四、指导背诵、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句子(一组读一句)

2.指导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晚上的夜空吗?是什么样的?

②出示夜空的课件:

师:什么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像什么?然后闭目背一背

③指名背、齐背。

师:你觉的有星星的夜空美吗?你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3.自学第二句:

①指导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焰火吗?它像什么?

②出示课件:焰火燃放的景色。(帮助学生体会背诵)

师:多美的焰火呀。燃放在夜空中就像花朵一样。

③指名背,齐背。

4.朗读体会第三句:

①齐读句了:

②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玩耍的情境。

师:同学后看,谁在操场上玩?玩的开心吗?

告诉学生:我们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可爱的象花朵一样,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通过画面闭目感受背诵)

③全班齐背。

5.背诵课文《花朵》

小组同学互背→齐背→板书“→”符号,然后围着课题画一朵花。

园林设计课堂笔记 篇7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英语课堂提问是师生教学互动的最主要形式, 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新的语言内容, 并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 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 但问不在多, 贵在精。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繁、难、偏、旧、乱的现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 教学有输入有输出, 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二、有效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课文导入时的有效提问。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 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 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 教师应在备课时因生、因时、因材, 仔细琢磨, 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省的情境, 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 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 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 为学好英语课文做好铺垫。

2. 利用课文材料, 有效设计细节理解题。

高考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就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 答案能在文章的具体句子中直接查找。学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处, 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细节提问, 设计有关True or False题目, 让学生skim and find answers。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快速查找答案的能力。有时分析课文细节时教师也可设计图表结构, 这样可使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目了然。

3.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猜测词义题。

猜测词义题是从特定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生词的能力。猜测词义包括对词、词组和句意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长句、难句出以下题目。提问方式如:

1)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the passage means%%%%.

2) The word“it”in the first paragraph refers to%%%%.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derlined word?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6) The word...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对于这类题目, 可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情境中照应、替代、省略、对比、举例等关系确定答案, 有些也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4.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等提问。

主旨大意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 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问题一般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因此考生要从整体上权衡语篇的内容, 根据事实陈述, 找出串联全文的线索。要结合文章的特点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 作者未言明的态度和意向, 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推断。所以教师在训练时,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分析、讨论, 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5. 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更多地测试了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具体来说, 分析和判断是建立在对整篇短文的理解, 尤其是对多条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的。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 学生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暗含的意思, 这就是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中心思想、加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 特别是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做这类题目要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 进行逻辑推理判断, 提醒学生注意以文章中的信息为推理判断的依据, 对文章中作者未言明的结局或所持态度作出合理推断。

三、关于阅读课中有效提问在实际运用中的反思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及提问的方式和对象。有时叫学生口头回答, 有时书面作答;有时面向全体, 有时面向个体, 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有“度”提问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 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跨度、角度、精度等,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在把握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提出有一定水准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题材范围广泛, 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 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 还应有涉及各领域的常识。所以教师必须养成学习、再学习的习惯, 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只要这样, 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总之, 课堂提问是维系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纽带, 它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要把握好这门艺术, 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课文,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做到因人施问, 提问要形式多样, 处理及时 (包括问题的解答及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 , 这样才能大面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实现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

摘要:阅读理解始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更是当前高考题中分量最大的主要测试内容, 而问题导学则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充分利用阅读课, 有效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受益。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堂阅读效率,有效提问,阅读能力,反思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 (7) .

[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构建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兴趣点;重点;艺术与技巧;开放与灵动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将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课堂提问充满趣味性,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泼生动。这样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了高效教学目的。如,我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时,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不言而喻,苹果是“水果之王”,孩子们大多都比较喜欢吃苹果。接着我又问:“你们用刀切过苹果吗?它里面有什么呢?”孩子们都无语了。在孩子们的沉思中我又抛出了问题:“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说苹果里有五角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欲望,相信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突出重点

教师要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现以《最佳路径》的三种课堂提问设计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种:

(1)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二种:

(1)老太太是用什么方法卖葡萄的?

(2)你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三种:

(1)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老太太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学到了什么?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它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赞扬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是完美设计,格罗培斯是一个做事严谨,不怕困难,力求完美,追求最佳的一个人。二是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是由格罗培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而设计出来的,从而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第一、二种问题设计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都存在片面性。第一种问题设计,重在分析主要人物格罗培斯的特点,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教育。第二种问题设计,仅仅对老太太独特而有实效的做法非常赞赏,同样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分析之下,第三种问题设计,既紧扣教学目标,又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重点,突出了难点,显然比第一、二种问题设计更加合理。

三、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

比如,“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听懂了吗?”等等口头禅,毫无意义和启发性。当然,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在课堂上也经常会无意识地问到。有时候当学生被我问烦了,他们干脆不回答了,每当这时,我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没人注意的小丑,在讲台上自问自答,那滋味还真不好受。

四、课堂提问要开放灵动,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

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教学自然又向高效前进了一步。比如,我在执教《三袋麦子》这一课时,课文本来是要表扬小猴的办法最好,他最聪明能干,但是班上一个同学说她不赞同,她认为小猴的方法也不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他把一口袋麦子全部种下地,结果连麦子的味道都没尝到,很不合算,虽然小猪贪吃不对,但至少他还能尝了一下味道,我一听,有道理,我让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交流,那他们三个人方法都不好,怎样处理这袋麦子最理想呢?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最后他们的策略是综合三个的方法取优点,有两套方案可行:方案一:留半袋吃,半袋种下地,这样既解决了当时的饥饿,又可以永远有生活来源。方案二:三分之一袋吃,三分之一袋存下,三分之一袋种下地,这样既有现在吃的,又有近期吃的,还有明年吃的多好!这实在是意外的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在准确抓住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出具有开放而灵动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有利于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徐承芸.令人生厌的语文课[J].小学语文教学,2015(12).

园林花卉笔记 篇9

第一章园林花卉的含义及发展状况

1.1.1园林花卉的含义

A.狭义的花卉: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B.广义的花卉:草本、木本、藤本等植物。

1.1.2花卉的栽培方式

花卉栽培的定义:以花卉为主要生产对象,获取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为辅进行的花卉的育苗、栽培、养护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花卉栽培分为生产栽培和观赏栽培。

1.2 花卉在园林中的作用

A. 生态作用(体现了主要的环境效益)

a.调节温度、湿度

b.防尘防噪,吸收有害气体

c.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d.防止水土流失

e.调节生态平衡

B,美化作用

C,经济中的作用

以生产切花、盆花、种苗及球根等为主的花卉栽培,这类花卉生产为集约化经营,经营管理最为精细,通常应用高科技的栽培技术和完善的设备。

D.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世界花卉生产发展的趋势:

a.扩大面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b.追求精品,创造品牌

c.鲜切花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前景看好

d.观叶植物发展迅速

e.野生花卉的引种

f.研究、培育、开发新品种

世界花卉生产的特点:

a.花卉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b.生产的现代化、花卉生产的温室化、工厂化及新的栽培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

c.产品的优质化

d.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

e.花卉的周年供应

第二章园林花卉的分类

2.1.1 一二年生花卉

a.一年生花卉定义:开花、结果、死亡在一年内完成的。特点:耐寒性差,耐高温。

b.二年生花卉定义:开花、结果、死亡在两年内完成的。

特点:耐寒性较强,耐高温能力差。

c.宿根花卉定义:多年生的、草本、根系宿层多的花卉

d.球根花卉定义:多年生的、草本的、根系变态为球状的花卉。球茎类:无侧芽或侧芽不发达

鳞茎类:地下茎极度短缩,形成扁平的鳞茎盘。块茎类、根茎类、块根类

e.水生花卉:常年生长在水中、湿地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花卉。

挺水花卉:根生长在水下泥中,茎叶挺出水面。

浮水花卉:根生长在水下泥中,叶面浮于水面或高于水面。漂浮花卉:叶面浮于水面,随水飘动。

f.多浆多肉植物:称多汁植物,植物的茎叶肥厚多汁,茎部多变态成扇形、片状、球状、柱状等。

g.兰科花卉:多年的草本花卉,地生或附生。

2.1.2 木本花卉

1.落叶木本花卉

落叶灌木、落叶乔木、落叶藤本

2.常绿木本花卉

常绿灌木、常绿乔木、常绿藤本

2.2 按观赏部位分类

观花、观茎、观果、观叶、其他

2.3 按开花季节分类

春花类:2-4月开花、夏花类:5-7月开花、秋花类:8-10月开花、冬花类:11-1月开花

2.4 按栽培方式分类

露地栽培、温室栽培、切花栽培、无土栽培、促成及抑制栽培。

第三章花卉栽培与环境因子

3.1花卉与温度

1.耐寒性花卉:主要有露地二年生花卉、部分宿根花卉、部分球根花卉,能耐零下5-10℃低温。

2.半耐寒性花卉:通常能忍受轻微霜冻

《手指》课堂练习设计 篇10

1、照样子写词语。

随时随地

直直落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平静的()()的月光

刻苦地()()地款待

3、指出下列各句是联想句还是拟人句。

(1)小虫子在田野里唱歌。()

(2)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

(3)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路通向遥远的陕北。()

(4)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句段集锦】

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怎样的?把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手指》练习设计,手指,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指》课堂练习设计】相关文章:

1.课堂练习教学设计

2.《手指》教学设计

3.《手指》优质教学设计

4.最新《手指》教学设计

5.手指的教学设计

6.《手指》精品教学设计

7.设计课堂练习浅见

8.课堂练习设计之浅见的内容

关于课堂互动和设计课堂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课堂互动 课堂设计 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70-01

独立学院作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迅速成长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本科院校,从其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到生源入学成绩的参差不齐,都使得目前独立学院课堂教学状态严重依赖于教学的实施者—— 老师。

由于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作为理工科学生数学和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随着各个院校越来越重视学风、教风的建设和培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目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毕业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完全采取多媒体讲解,每节课内容多,留给学生自学内容等,造成学生本来基础就差,跟不上老师上课节奏,时间长了,没有了求知的兴趣,索性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教师为了讲授足够量的知识,没有时间安排单独的习题课、答疑课、讨论课等互动环节,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最后学生掌握的如何没有反馈和自我调控;再或者教师一味追求学生能懂,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今后在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上欠缺,最直接的表现是考研专业课复习吃力,只会表面,不会深入,更别提应用。

1 实现良好课堂互动和交流

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教师,多年的摸索和与学生交流后,笔者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力求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与学生度过90分钟,同时课前充分准备内容并设计好课堂,力求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抓住重点和难点,复习和应用时学会自我思考和查阅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啟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启发,让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它的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力学、电学等的前序课内容较多,比如“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更要涉及到电机、放大器、动力学分析乃至液压系统等,有的学生前面的知识或者学的不好或者忘了,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要简单复习回顾一下;尤其本门课研究的“系统”更是让很多学生茫然,因为系统可虚可实,可大可小,上到航空航天、海洋军事、导弹发射,下到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机床振动系统,甚至是人骑自行车等等生活中随处可举的控制实例,都可以称其为一个控制系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老师在讲看不见抓不着的理论知识,对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没有用处,不知道学这些干嘛,不像机械设计、数控技术等,他们知道今后要做机械这一行,就要去学会这些零件、机构、机器、机床、工艺等,他知道这些对他工作“有用”,而工作中不会总是分析“输入”、“输出”,所以慢慢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

2 合理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划分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把教学过程分三个板块:

“设计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基础再加上没有兴趣,学生听课就成了种煎熬了,因此从开场白到知识的引入和延伸,什么时候看屏幕,什么时候记笔记,哪些地方重复,哪些地方强调,一切都理顺了就剩下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了,关注重点学生,重视普遍同学接受情况,单独沟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日复一日,每堂课后的总结、反省和思考都能使教学一次比一次好。

“管理课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从管理开始:首先对课堂秩序有很多明确要求,不迟到、不打手机、不吃东西、不能讲话、不准不带课本进教室等等,任何的要求和规定教师首先自己做到,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配合课堂”—— 每个知识点尽量都能找到结合实际的例题、习题、作业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实验”,亲自动手验证课本中说的理论,印象会很深!每一章的习题课都以提问题的形式带领同学们把本章内容串一条线,用图框勾勒每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强调重点难点和经常出现的题型等,让学生复习有个整体思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不断总结和复习的习惯!

3 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为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基础理论配合工程实例的办法避免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解概念空洞,缺乏感性认识,从开始讲解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和原理时就结合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骑自行车、全自动洗衣机、电冰箱温度控制等用方框图的形式画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关系,进而深入到工程中的数控机床、普通机床振动分析、电机调速系统、恒温箱控制和液位控制等等,从中抽象出对应的力学模型、动力学分析模型或者电学模型等,为今后的性能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乃至综合设计和校正等奠定感性的基础,把今后机械类学生经常会接触到的系统与理论模型对应并分类,后续的讲解总是以这些典型案例入手,比如涉及到力学模型时就结合机床振动分析展开,遇到电学模型就结合电机调速系统等,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工程分析与设计的训练,结合当前常用的仿真软件,在实验课上对基础理论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验证,由此建立起学生系统案例工程分析能力。

该文讨论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抽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堂设计和内容讲解上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目前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对其他课程的授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欢迎晚宴祝酒辞下一篇:医院收费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