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精选13篇)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1

一、对工业设计前途(未来设计趋势)的几点剖析

1.1国际化和民族化(本地化)。

新的世界是个讲究沟通的纪元,更多和更广泛的商贸合作,不仅实现个体用户的便捷与事业家的净利,更是伴随着文化交流和融汇,甚至是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人侵”与弱势文化灭绝。文化疆域将变得越来越朦胧,设计将更加着重展示性能。就在当下,你是否已很难区分一些产品都产自哪里,是中国、中亚或西方国家的东部商贸世界化致使文化风俗被逼收敛,国际化是必然的设计趋势,现代感的经典不只是跨年代,也包括跨区域。在这样一个“大混合,小集合”的定居点时代,共存着许多不同色的人种:黑色、白色、黄色、棕色等等。你得同时兼顾每一个潜在消费者或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需求,功利主义的设计使之没法脱离国际化的潮流趋势。不过,万物皆有一体两面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美学它不能放弃追求个性,人总在单调的重复中刻意追求自我。因此,设计被赋予个性,变成一种创造。也因此,民族化(本地化)才会被创建—一种共通性中的单独性,普遍性中的特异性,整体性中的局域性,它的背景是国际化的趋势,是比较里的和谐。“唯有根植在故土土壤中的本地文化,并努力吸收国外的优秀意识、方法、经验等,方可建立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体系,并且不落后于国际潮流。”

1.2技术化和艺术化。

新的世界也是个科技时代,没有人能够否认科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利益,一个经典例子是计算机与关联行业的普及和发扬。成为某类先进的设计器具,其换回的.不只是减少劳动时间和增强劳动效率,还有一个是创造形式的变革,甚至为创造性思维的转变,伴随着生产工艺、过程、材质的变化,或意味着实现设计方式的改变。例如在图形设计中,可以说图形设计的历史是依附于打印历史,并随着印刷工艺的沿革而发展完善起来的。由留给人刻板印象的雕刻及至新时代自动化的彩色数码印刷,设计师的创意几乎能够在不被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发挥,可见技术和艺术同样是未来经典设计应该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个发展方向。

1.3一体化的形式和内容。

综上所述,若技术不再是一个障碍的时候,艺术散发出的光辉将更加耀眼,艺术将成为设计中愈来愈重要的那部分因素。一方面,设计师、生产商会更经常地透过更多艺术表达方法的比较创新去打动受众群、争取消费者;另一方面,客户群更加关注消费者能否透过自身形成的有自主选择权的艺术表达方法去展现自我个性化需求与审美情趣。因此,受众消费群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是相生互动的,消费受众群被设计师的引导、传播作用带动着;反之,设计师也会被客户兴趣爱好的提示以及消费受众群逐步提高的审美趣味和文艺修养带到一个更高的设计发展方向。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将在设计层面上达到完美统一的水平境界,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文化品味体现在设计上,设计也将更多地体现人性化,更倾向于将“自然”与“人文”天衣无缝地结合;最后所涉及到的也就只是艺术内部的问题,即如何把设计做得美观、做得和谐,如何让形式、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起来。到那时,设计才成为真正的经典,是设计的经典、艺术的经典、经典中的经典。

二、结语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2

一、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 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 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来讲, 我国工业企业目前主要采用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信贷融资。

信贷融资是市场信用经济的融资方式, 按信贷规则运作, 注重资产安全和资金回流。但由于责任链条复杂, 追索期较长, 加之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银行在选择客户时条件比较苛刻。新成长的企业如化工等行业, 因未来发展前景不明, 除获得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之外, 很难获得其他信贷融资。同时, 企业对于项目投资的判断往往只是取决于少数高层决策者, 银行的业务性质以风险控制为原则, 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

(二) 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是市场经济融资方式的直接形态,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随着金融市场法制的不断完善, 证券市场的监督是企业融资渠道中最为严格的, 要求也最高,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证券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两类, 与信贷融资不同, 证券融资是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 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公众对公众的行为, 直接受公众及市场风险约束, 风险也由投资者直接承担。

1. 股票融资。

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金融资, 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 但是所投资金不能收回, 投资者所冒风险较大, 因此要求的预期收益也比银行高, 从这个角度而言, 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比银行借款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 借助股票市场大规模聚拢资金, 同时通过信息披露与分红塑造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声誉。股票融资还有无需还本, 无定期付息压力等优势。

2. 债券融资。

发行债券的优缺点介于上市和银行借款之间, 是一种实用的融资手段, 其关键是选好发债时机。债券种类很多, 国内常见的有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其好处在于还款期限较长, 附加限制少, 资金成本也不太高, 但手续复杂, 对企业要求严格,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完善。

(三) 留存收益融资。

留存收益融资属于本文引言部分描述的内部融资, 实际相当于股东将企业税后利润追加投资。随着企业发展,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留存收益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本文对此部分不再赘述。

二、西方融资啄食理论与我国企业融资现状

“啄食理论顺序”由梅耶斯于20实际80年代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当公司要筹集长期资本时首先考虑使用内部盈余, 其次采用债务融资, 最后考虑股权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股票的发行成本及对公司自身要求均高于债券的发行成本;二是股票的永续性使其期限风险高于其他债务融资;三是从节税角度考虑, 债务融资成本 (利息) 准予税前扣除, 而股利在税后分配, 无法起到节税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融资理论不同, 我国企业在融资时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一)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

在我国,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普遍趋向于不发红利或以股票股利代替现金红利, 造成上市公司在吸收大量投资的同时却不给投资者现金回报。另一方面, 国家对股利征税也使投资者不愿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而是希望公司将资金用于再投资形成增值, 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赚取资本利得。同时股权融资还有无需偿还, 没有还本付息压力等优势, 使我国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股权融资,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顺序有明显的差异, 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现阶段的资本市场需要完善。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会逐渐被扭转。

(二) 我国工业企业股权融资困境

受我国股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影响, 企业在享有上市后“圈钱”的明显优势时, 同时也受到明显的制约:一是由于我国股市市场容量有限, 企业上市审批时间长, 手续繁冗, 难以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二是我国股市的不成熟, 使上市企业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残酷环境中, 需要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另外对于工业企业来讲, 股权融资无法尽快的形成生产能力, 因为股票融资吸收的一般为现金, 需要通过购置和建造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三) 融资渠道单一, 加大非上市工业企业财务风险

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推动, 我国银行业不断增加自身发展能力, 金融体系已经充分具备资金融资、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在2008年全球经济受到经济危机重创的时刻, 中国政府投入四万亿元进行国家建设, 并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在这四万亿的投资中, 中央政府资金为主导, 地方政府进行配套投资, 银行贷款为投资的主要支持点, 在此种大环境下, 工业企业发展中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贷款。但是刺激性的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日益明显, 各地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 使得地方财政已力不从心, 地方融资平台也难堪重负, 非上市工业企业单一的银行借款融资渠道, 已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三、未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选择

工业企业发展在面对上市难, 融资渠道单一, 政府投资及融资平台越来越力不从心的窘境时, 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尚未完全成熟的债券融资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之所以说债券融资是未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趋向, 是因为他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 政府引导债券市场发展日趋完善

加入WTO以来, 中国债券市场加快发展, 200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10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2年,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 河南省财政厅及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河南省金融业发展专项将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办法中对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给予补贴进行了明确, 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综合各项政策, 国家对于融资结构改善,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目标已十分明确。

(二) 债券融资有效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

工业企业发展中融资渠道的选择应逐渐偏向债券市场, 一是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尽快摆脱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二是乘着国家债券市场发展的东风, 享有各项补贴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随着债券融资规模的增加, 规模化效应会影响直接成本逐渐降低;三是根据税法约定,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所支付的利息计入成本, 从而具有节税利益。

(三) 债券融资有效保护企业控制权, 降低地方融资压力

债券融资有效的保护企业控制权, 一方面避免因权力分散带来的管理风险, 同时可避免流通性强的股票交易而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同时债券融资有效的降低了财政及地方融资平台压力, 因为债券融资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 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公众对公众的行为, 可以有效的将我国逐渐增加的居民储蓄及社会闲散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

四、工业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尽管债券融资突显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但是工业企业在进行债券融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时关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出台的各项制度, 保持企业债券融资与市场的高度一致, 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二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仍采取严格的额度管制, 并且设定了企业债券的最高利率, 使得企业面临募集资金不足的发行风险;三是我国企业债券目前发行量较小, 种类偏少, 同时发行期限多为中短期的现状虽然正在改善, 但短期内仍将限制企业债券融资;四是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工作有待加强。不过随着政府政策引导, 可以预见我国债券市场将从各方面快速完善, 以上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总之, 资金紧缺仍是制约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企业融资则是企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融资渠道的选择是其最重要的一环。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债券融资势必会成为继银行贷款后的主要融资方式。同时, 工业企业发展中融资渠道的选择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 还需要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 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博, 罗红雨, 范兴洲.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 2013 (06) .

[2]李德.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J].金融与经济, 2011 (03) .

[3]王铭泽.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 2013 (01) .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发展趋向 篇3

关键词:室内 软装饰 发展

1.新的室内文化取向—室内“软装饰”

根据家装设计公司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每年的家居装饰消费至少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住房成为国人“衣食住行”的最大需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正在逐步得到满足和完善。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提升,思想观点、审美水平也与时俱进。室内装饰逐步追求个性化风格、舒适度的理性消费。装饰的效果也越来越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从“重装饰、轻装修”的发展业态来看,越是在装饰业发展成熟的时期,人们装饰概念中“与众人不同”的个性需求就会展现出来,追求个性化风格、追求生活舒适度的理性消费,不得不证实了软装饰的存在与发展。

由于“软装饰”,是指室内易于更换、可以变动位置的家具与饰物所以采取簡约的手法作为装饰,“软”是相对室内其它硬质造型与材料而言的,其功能的多样性、装饰手法的灵活多变性、装饰效果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性,在室内装饰中可大面积的广泛运用。运用的软装饰品,直接体现着主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是造就室内空间装饰效果的个性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因素,是营造各种家居情调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新时代的室内装修理念,为居家业主装饰带来了两全齐美的解决方案。

2.装饰的手法分析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运用的软装饰品种类繁多、选择余地大,甚至可以自己创意设计、亲自动手制作。在装修中通过软装饰品的合理搭配与呼应,就可以塑造出个性特色鲜明的室内装饰效果,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因此,室内软装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软装饰在当代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发挥着丰富空间层次、和谐整体色彩、强化室内环境氛围、创造室内环境意境等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装修过程中,前期主要解决墙面、顶面和地面等和谐对比关系,处理好室内大的环境个性与特色设计。室内软装饰主要是在装修的后期通过室内软装饰品的搭配、摆设来实现的。比如在装修室内墙面时仅需进行色调与肌理的处理就可以了,装修后期用一幅字画、一件壁饰、一组装饰挂盘,就能表现出特定的主题,达到预想的装饰效果。

当前,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的软装饰品大多是从各类成品中挑选的。在各种商品市场中,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数量多得惊人,可以作为室内软装饰品的比比皆是,如系列化的床上用品、系列家具、地毯、墙纸、各种材质风格的工艺美术品等,应有尽有。各种软装饰品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相互协调、呼应的视觉元素,合理地搭配运用可以共同塑造特定的装饰风格与氛围情调。另外,一些明清旧家具、老照片、旧烛台、破陶器,也可以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加以运用。这些寻常的旧物创造出一种时代的沧桑美感,引起人们的怀古幽思。

软装饰品不仅品种多、选择余地大,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以常换常新,变幻室内装饰的风格、品位。软装饰深受当代人的青睐,迅速成为一种室内装饰的新时尚。

自己创意并动手制作,在眼下十分流行。许多“80后”的小夫妇在自己的新房装饰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充满个性情调和风采的软装饰品,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趣装点着自己的居室空间。如有的女主人自己动手挑制十字绣,制成墙上的挂屏,沙发上的垫巾,床上的靠枕,以及窗帘、台布,等等。这样,满屋子的挑花软装饰品使得室内装饰的形式、内容既和谐、统一,又充满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艺术品位古雅、清丽,令人耳目一新。自己动脑、亲手制作的软装饰品布置在自己的家中,会让自己体验到暖暖的亲近之感和无尽的回味。既创造了快乐,温馨,浪漫和惬意气息也更加符合主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和经济状况,体现出主人的学识修养,而且,有效地避免室内装饰效果“千家一面”的趋同现象。

3.室内软装饰趋势的分析

软装饰作为一种全新的装修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目前人们对于家居装修的高要求、高标准,已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全新理念,这是一个居室装饰设计的流行趋势。它推动室内设计的潮流与价值地位,更能借此说明国内对于软装饰呈现上升趋势的大好新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平均9%的速度增长,人们满足了部分物质需求基础之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软装饰的发展,在今天和未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家装产业的持续走高和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居家环境的需求表现出回归自然、重文化、高享受、重感情、个性化的倾向。其次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同室内环境设计中软装饰是不可取代的,它的发展对每个人身心需求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更加注重用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随着材料与技术的进步,装饰的效果也越来越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越是在装饰业发展成熟的时期,人们装饰概念中“与众不同”的个性需求就会展现出来。

4.未来趋势的发展

将来的软装饰品更多的是在创造着室内空间的人文环境与心理感受,体现居室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志趣喜好。软装饰品的造型、材质、色彩、纹样等因素,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特定的信息,从视觉和心理上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个性需求,它有效地缓解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和陌生感,并逐渐成为当代人体验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全新方式。

未来的生活空间无疑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毫无疑问,它对于烘托室内的气氛、格调、品位、意境等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正是“虚”化的使命让软装在各个层面的涉猎面更广了。如何将设计过程流程化,成为摆在不少设计总监面前的难题。在国外,软装饰行业早已经得到了装饰行业的一致认可,一套完整窗饰的费用就有可能等同于一套硬装修的费用。在中国软装饰行业将于世界同步。实际上,软装饰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古代宫闱中层层叠叠的纱幔,就展现出东方装饰文化的缥缈与神秘。目前“软装饰”在家装中的比例逐步在提高,软装将有潜力成为主流的家装方式,有专家预测未来的10年之中软装将占到40%甚至更多,我们的空间就是靠点缀而变得温馨。

参考文献:

[1]龚建培.装饰织物与室内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薛野.室内软装饰设计[M].东方出版社,2012.

[3]范业闻.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薛野.室内软装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 篇4

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

詹姆斯、库利的早期研究为自尊提供了理论概念和经验背景;40-50年代的心理学家探讨了自尊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在60-70年代,心理科学中的不同学派及其不同学科对自尊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而80-90年代的研究者们则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自尊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拓展了自尊的研究范围,揭示了低自尊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自尊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

作 者:张丽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6(2)分类号:B018关键词:自尊 发展趋向 抑郁 情绪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5

“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号,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色彩自身而言,它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一旦色彩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之后,便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

” 在中国,这一观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它有所认识,并且大力研究和发展色彩在办公空间内对人的心理所起到的作用这一奇妙的功能,使其成为办公空间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资、合资企业逐渐增多,从而西方的办公空间设计思维也逐渐进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思想也开始改变。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中,人们吸收了西方的思维再与中国传统几千年来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产生出富有现代气息的中国办公空间的色彩艺术,在色彩功能设计方面趋向于人性化与艺术化。

在整体上,不但要注意不同行业的特点,还要注意办公空间所在的地区与民族的差异;在内部不同的区域上,就要注意不同区域所要起到的作用和所面对的使用者。总之中国办公空间色彩功能的发展将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势,各种设计风格、流派、样式所形成的多元化局面,为人们提供了自由竞争的可能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6

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文章最后建议:1、培养未来社会意识;2、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精心一、二项运动;组织学生的体育小团体;3、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4、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5、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1、前言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的基础上的。因此仍将带有商品社会的烙印,如竞争性、求利性、开放性和平等性。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全球化加速,国际间、区域间合作加强,广阔的空间性、快速的时效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攻击天性,是“民族战斗热情”恰当的疏泄口:同时又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青少年较好的社会化途径之一[1]。因此,无论未来社会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体育运动仍将蓬勃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相应变化。

2、未来体育的特点

2.1、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社会目前面临着因高科技的发展所导致的全球化和因民族主义的抬头所造成的分裂化两大趋势。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攻击性这一人类的天性,在民族主义的包装下成为“民族战斗热情”,亦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战争,这一昔日民族战斗热情的最高体现形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渐被淘汰,为世人所唾弃,但合法的文明战争,没有硝烟的战场体育运动,正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各国家,各民族,都将热情倾注其中,不惜动员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大肆效量一番,使体育运动,这一传统的健身,娱乐

形式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民族战斗热情的疏泄口和阀门。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国际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区域性(如亚太地区)合作与高科技化趋势加强。富有民族特色的竞技项目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项目增多。体育竞赛成为国家或区域间综合实力的效量,对于促进各国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举办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权力之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竞技运动向文明战争方面向发展,与以健身为目的的非竞技运动的分化日见分明。

2.2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

未来社会的高度技术化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使人一机对话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人是社会性的,有群居的要求,需要社会交往。因此,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里,除健身强体外,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商谈业务,显示社会地位;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激发活力,颐享天年。

2.3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

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体脑倒置。为补偿这种偏差,缓解脑力紧张,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增强心力,消除心脑紧张。因此,体育的趣味性增加,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体育的艺术性提高。人们可以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美感,享受身体的愉悦:体育的自然性增强,出于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人们渴望回自然,返朴归真。古老的、随意的、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爬山、林间漫步等形式愈加受到人们喜好:同时体育的冒险性加大,在大自然中尽情展示自己,既享受自然的婍妮风光,又体验战胜自然的快感,在大自然中炼就机体、陶治性情。以致于新型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如江河漂流、攀岩等。

2.4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

因为信息共享,使各国丰富多彩,富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得以流传。其次,未来社会向脑力型转变,体育必将适应社会需求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以提高心力,培养脑力为主要目标,兼顾体力耗能的运动项目将日益受到欢迎,如球类、赛艇等。新型的运动项目可能被创造出来;如电子游戏、虚拟情境下的运动等,都可能发展为新的运动项目。

三是为纠正“强刺激持续作用导致感受性降低”这一不断追求刺激所致的种种不良

后果,如进行超高危险项目等。根据“弱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导致感性提高”这一基本的感觉适应规律;选择、倡导、发展一些以强调内部感觉为主,利用暗示性套语调整呼吸、活动、疏通脉络的运动项目,如气功、太极拳等,并从中摸索规律,借鉴传统文化,创造新的健心健脑运动项目。因此,未来社会,新型运动项目将不断涌现。

2.5体育的形式多样化,具有流行性社会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使人们能很快接收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形式,古典的、现代的、国际的、民族的,只要感兴趣就可模仿、学习、并且通过媒体传播,形式一阵“热潮,流行开来,如曾在我国出现过的气功热、呼啦圈热”等。

同时信息社会的灵活性、自由性、使得大众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因此自我体育增加,个体化明显。有共同兴趣的小团体活动增加,家庭体育活跃。非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2、6体育知识系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

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对于人体科学的了解,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方案,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信息技术系统,主动模仿、主动学习功作技能,将成为运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对教练员、教师运动学习指导能力的要求提高,特别是利用高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习指导的能力

3.关于未来学校体育的几点建议

未来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挑战。未来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适应体育的发展?笔者结合国内学者有关研究,认为,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具体措施是:

3.1培养未来社会意识

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3.2系统学习体育知识,精修一、二项终生项目

小学教育以培养运动举趣、形成运动习惯为主,高频率从事一、二项运动。

初中教育以学习人体基础知识,普修各项运动,延续童年时代习惯为主。

高中教育深化人体科学知识,学习体育基本的实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选修一、二项运动,树立终生体育的观点。

大学教育强调系统学习体育知识,任意普修各项运动,精修一、二项项目,初步掌握“怎样进行健康(体力、心理)诊断;怎样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实施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体育小团体,培养共同兴趣

3.3加强科研工作,把身心问题研究,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科研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3.4顺应未来高等教育的潮流,强化体育系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培养信息意识,即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信息科学方法及信息科学思想观念,提高运动学习指导的能力。

3.5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总之,未来社会的科技手段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亦将对体育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学校体育更是首当其冲。本文仅是初步研究,亦为引玉抛砖,有持同道们百家争鸣,深入研究。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篇7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6-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也实现了重大的创新。其中中药药剂学这一科目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于药品的设计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也较为成熟,这是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目标就是朝着“创新药,创好药”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药业普遍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1中药药剂学学科现状与发展目标

虽然我国的中药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在日常的应用中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药行业发展上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在中药剂型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对我国中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中药药剂制剂的理论体系,开拓符合中药药剂特点的制剂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辅料至关重要。

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

近年来,医药领域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检测,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符合中药的整体特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是在总结中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地遵守古人的施药原则和方法,将中药治疗方法为主要核心,其配伍形式主要为中药有效组分和效应组分,根据药物的药性、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地组合,同时结合现代的制剂技术手段,制成多种释药单元,最后还要根据一定的治疗需要来将不同的单元组合成一个释药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达到中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物质组释放量”、“生物效应计量”、“整合药动学”等评价技术也有一定的运用。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充分体现了中药治病的整体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药制剂的核心竞争力。

1.1.1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应用情况

在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应用中充分应用了一些中药药材,如丹参、大川芎、愈肠宁、芍药甘草汤等来进行深入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同时论证了这种释药系统在新型的中药释药系统中的可行性。

1.2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处方设计方法学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一些中医疗法,比如油水分散、贴膏外用等,相关的制剂处方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中医药的设计方法的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用药较为困难,稳定性和渗透性较差。由于这些中药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的显露,中药制剂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药物料溶度、表征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中药外用制剂载体技术和终端制剂共性技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中药的外治疗法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医药领域的一大突破。

1.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能够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地减少药材的用量。针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超微粉碎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减少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但是中药超微粉碎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规律不清、粒度控制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并有待进一步完善。

1.4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应用

1.4.1开展了增溶性辅料的行业标准研究

对于增溶性辅料的研究主要是以吐温-80的增溶适宜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增溶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地研究与分析,剖析了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的一定物质基础。对于这种辅料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质量控制标准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的辅料和制剂的发展。

1.4.2开展了中药直接压片辅料技术研究

对于这种技术的研究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共处理的方式,因为共处理能有效地改善辅料的不良性质,使得单个辅料和整体的辅料相互协调,进而提升辅料的整体功能。这在粉末直接压片的使用中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提升了共处理辅料的性能,使其能够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对我国中药片剂的压片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5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研发

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赖于新型的中药制剂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如近些年“微波提取与干燥设备”、“膜分离关键技术设备”、“中药防粘冲压片设备”等新型中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获得质优、价廉、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变得更为容易。

2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趋势

2.1 继续深入中药药剂学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随着中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引入给中药药剂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中药药剂学完全的向着化学药物制剂转变,尽量保持中药药剂学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出较为科学的中药药剂学思想理论体系:首先,对中药药剂学的指导原则和理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建立合理的药剂研究思维方式;再次,要充分应用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对中药药剂学进行深入研究。

2.2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体系就是对中药制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现代的制药技术,提高整体的研究水平,渗入一定的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配伍理论以及药效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融合统一,进而凸显出我国中医药药剂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2.3 系统开展中成药再评价开发研究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药品自评价制度还有待发展,其规模和体系仍有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建立较为规范的再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要从多方面来对药物进行合理地控制,如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制药工艺、方案、费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同时要对用药的可靠性、安全性、药量的控制上加以重视,这样才能使得中成药的自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2.4 促进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对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得我国的一些大的药业加大对药品开发的投资力度,建立现代化的药物创新平台,增强药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5 加大对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与制剂研究

随着现代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和药用辅料的飞速发展,传统经典名方更是经过广大患者临床应用被证明是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较小的。应用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理念,结合中药复方传统施药特点,从名方中筛选与现代疾病联系紧密并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处方。

2.6 探索组分中药的制剂研究

近年来“组分中药”的概念开始形成,已然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开展组分中药制剂的研究,是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新途徑。

3总结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药剂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设计方法、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传承中医药特色,完善中药制剂学理论是中药药剂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映.中药复方现代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未来酒店发展趋向智慧型酒店 篇8

“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信息”这些词语的出现,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上至耄耋老翁,下到娃娃,都对这些内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可见数字、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提倡“存在既是合理”的偏激言论。但是从现代社会的人们眷恋不舍的“电子情节”,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呈现出向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的转变。因为,科技手段的创新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高科技体验可以成为未来酒店经营和管理的利器,成为吸引客源的竞争力要素。同时,面对中国酒店行业的竞争局面与价格竞争的市场环境,如何及早思考自己的蓝海与市场的差异性,打造培育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市场,成为酒店必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纵观酒店行业,我国的酒店与国际接轨较早。在国际酒店巨头早已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的今天,国内酒店信息化程度相对来说过于迟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酒店在网络时代的营销拓展,影响了酒店经营绩效与竞争能力的提升。很显然,中国酒店行业正在向着真正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智慧酒店代表了未来酒店业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发展的主流。

酒店实施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是对酒店传统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挑战,各方观点证明,这一趋势代表了酒店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酒店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将酒店管理信息数字化,同时为顾客提供数字信息技术产品,借助计算机和Internet进行辅助管理和服务的模式。这其中就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以酒店信息为管理中心的系统,如酒店电子商务、网上预定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HIS)、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其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为酒店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数字信息产品,如客房宽带、可视电话、网络游戏等,其目的在于满足顾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酒店收入。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9

摘要:民间文艺呈现出了一种日益依赖于仪式而存在和发展的新趋势。这一趋势是由中国当代文化生态的变迁所造就的,由当代文化生态中的仪式文化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当然,这一仪式化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并不是民间文艺传统所固有的仪式化存在的简单复现,而是其在新文化生态条件下一种新发展,包含了许多新的特质。是仪式化的存在和发展方式,还是当今保护民间文艺并能使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民间文艺;文化生态;仪式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1-0034-06

在古代,民间文艺是指与宫廷文艺、文人文艺、宗教文艺相对的由民间艺人创造的文艺形式与类型;而在现代,民间文艺则是指与专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相对的由民间艺人创造的艺术形式与类型。而民间文艺的艺术形式与类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主要是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民间小戏、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娱乐游戏等类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民间文艺无论是从产生,还是从存在的状态看,都既是生活的,也是仪式的,即一方面,民间文艺往往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的“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即是这一情形的典型表现;另一方面。民间文艺又往往是老百姓各种日常与节庆仪式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他们娱神娱人、沟通现实世界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民间文艺正在由原来的生活化和仪式化的二元存在,逐渐向仪式化的一元存在和发展转变。其具体表现就是,民间文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但却大量地出现在当今人们举办的各种仪式活动中。在这里,所谓的仪式,主要是指人类为了特定目的和意图而施行的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程式与规范的具体行为。

那么,民间文艺的这种由二元存在向一元存在转变的新趋势,与中国当代文化生态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有些什么新特质?是否有助于使民间文艺摆脱濒危状态而得到保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文化生态的变迁与民间文艺的存在与发展的新趋向

纵向地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生态的变迁给予民间文艺的影响首先不是促进,而是置其于无所适从的濒危状态。其具体表现:一是民间文艺的观众越来越少,二是从事和传承民间文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三是民间文艺展示的现实空间和舞台空间越来越窄。这一危机的出现,与下面几个文化生态的因素有关。

一是建国之后,许多民间文艺在“文革”的破“四旧”的运动中遭到了很大打击,不仅使其自身元气大伤,而且还使其正常的承续进程遭到了暂时的中断。

二是现在人们获取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家有电视,有网络游戏,有DVD、卡拉OK,在外有电影院,有歌厅等娱乐方式。在这种娱乐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古老的民间文艺被当作“老土”的东西看待,吸引力急剧下降,年轻人对之尤其不感兴趣。

三是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外出进城打工越来越多,而未到打工年龄的孩子则忙着上学,应付沉重的学业,两者都无暇顾及民间文艺,只剩下老年人以及少数留守的中年妇女成为它们的忠实者,这与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前人们插秧、挑担、赶马车,为了消除疲劳和驱散劳作的单调寂寞,往往会独自哼唱民歌,或对唱民歌;剥玉米的时候,也会边干活边讲故事;青年人谈恋爱,要唱情歌;而放牛娃在山野互相逗乐则唱“仗歌”。民间文艺总是与人们的生活与劳作紧密相随。但自从分田到户,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以及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的日渐发达,民间文艺越来越难以出现在人们的劳作与生活中了。久而久之,大多数人对之也就生疏了起来,而民间文艺也就在这种生疏中衰落了下来。

四是人们的心理与观念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挣钱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中心目标,而民间文艺被认为是个不挣钱的东西,自然也就使人们对待它的热情大减。

这四个方面的文化生态因素的出现,却正是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30年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生态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其变化的结果。在这种新的文化生态变动的冲击下,民间文艺的生存空间和舞台空间也日渐缩小,一些民间文艺几乎到了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不过,当代的文化生态在造成民间文艺的生存危机的同时,也给它留出了一条生路。这条生路就是当代文化生态中的仪式活动需要民间文艺。这种需要,可以说给奄奄一息的民间文艺注入了一股活力。因为随着“文革”之结束和改革开放的推行,文化政策的宽松,一些传统的仪式也逐渐恢复和活跃了起来,而濒临绝境的民间文艺也随之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于是,在乡村和城市的各种传统仪式,如丧葬仪式、节日仪式、落成仪式、结婚仪式、开业仪式以及政府新创设和组织的各种节庆仪式上,我们又频频地看到了民间文艺的身影。这一情况表明,民间文艺通过仪式又找到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生态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并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但也不能把民间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新趋势看成是其传统就有的仪式化存在的简单恢复和凸显。首先,现在的仪式已不再是过去仪式的简单复现,因为“由于社会空前迅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族群之间的交流日益扩大、深入,使传统的仪式在今天的背景之下增加了许多不同的‘新质’”。其次,“仪式既对保留传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历史的重构’”。所以,现在的仪式,即便是传统的,也不能说完全与过去一模一样,况且还有一些仪式是新创设的。由此看来,今天,民间文艺无论是在传统的仪式上展现,还是在新的仪式士出现,都不能说与其过去的仪式化的表现完全相同。比如,今天在丧葬仪式和婚姻仪式上表演广西玉林八音,与时代在同样的仪式上表演八音,都是有所差别的,不仅因为时代变了、氛围变了,甚至连仪式本身也变了一些,而且还因为八音自身的曲目内容也有所变化。再如南宁国际民歌节作为专门为民歌而设的新仪式,以前是没有的,在其上表演民歌与过去在传统仪式上表演民歌,其风味与格调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尽管表面上看,都依赖于仪式,形式上看起来也很相似,但实质上却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当今民间文艺的仪式化存在方式,不能只看成是其过去仪式化存在方式的简单复现,而应看成是其传统的仪式化存在方式在新的文化生态条件下的一种新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新趋势,即由原来的生活化与仪式化的二元存在模式,逐渐向新的仪式化一元存在模式转变。

二、当下民间文艺仪式化存在的新特质

那么,在当下民间文艺仪式化存在的新趋向中,到底又包含着怎样的新质呢?笔者认为,这些新质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间文艺的从业人员逐渐专业化、职业化。

探讨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趋向 篇10

【关键词】人物画;内涵;趋势

凡以现代人物为内容的中国绘画统称现代中国人物画。范围很广,根据画面人物多少一般分为群像画和肖像画。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动为主,后者以描绘人物形象的酷肖为主。二者表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备,即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体、服饰结构、比例、场景透视原理等,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等。人物的面部是描绘的重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动作和整体画布局(章法)的统一。另外中国人物画以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情(神似)为其主要特点,而有别于西方绘画注重质感,光影变化的特色。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本文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对于《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生冲撞与融合,中国绘画处于向现代转型的阶段,绘画表现又回归到其本体上来。色彩作为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绘画要素之一,不但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表现画家内在情绪感受的功能,而且作为绘画语言的形式要素,在画面构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画家从各方面吸收营养,丰富和充实着意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而对色彩语言本体认识的深化也成为色彩表现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意笔人物画色彩语言发展现状的分析,从色彩语言本体意义的角度,重新认识色彩语言的艺术价值。色彩做为当前意笔人物画创新的一个突破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新时期的人们在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上有了变化,单纯的笔墨情趣已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新需要。

20世纪初社会巨变,备受欺凌的中国近代史需要中国人物画从昏昧的状态中猛醒,逃离吟风诵月的闲情逸致,以写实主义人物画来表现现实生活,传达民族的声音。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国富民强和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统治和国力上的空前衰微,具有忧患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大量引入西方文化艺术思想,其中就包括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冲击最大的“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就这样,写实主义人物画又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和光明,听到了来自历史的清晰地召唤。处在这样的关口,一大批优秀的写实人物画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其中对写实人物画做出卓越贡献的首推“徐蒋体系”,然后还有长安画派和“新浙画派水墨人物画”。

中国社会进入了21世纪,写实人物画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创作追求的多元化现象,在部分热心于西方现代艺术的人们心中对写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评价不高,甚至加以唾弃。水墨写实人物画家中也开始出现自惭形秽者,一些很有实力的水墨写实人物画家在时风的压力下开始转向,向抽象或形式构成、形式美、表现方面转移。

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写实人物画家队伍中英才辈出,如北京的刘大为、王明明、史国良;天津的杜滋龄、范曾;吉林的粱岩;广州的杨之光、林墉;深圳的王子武;西安的刘文西、王西京等。这些画家正逐渐成长为写实人物画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拍卖会上的热点,价位一路走高,在荣宝2004年春季书画拍卖中,当代著名画家及中青年画家的精品力作也得到藏家的大力追捧,范曾、史国良、王明明、冯远、刘大为、范扬、薛亮、曾宓、吴山明、龙瑞等人的作品成为收藏的热门。上面提到的这十位画家中,写实人物画家占了七位,由此可见,市场对写实人物画家是充分认可的,写实人物画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主流地位丝毫没有被撼动。

从真正的人类文化审美活动的正统主流角度看,写实人物画仍是能反映人性本真和体现人对美和善的永恒的追求的创作主流,这是人类文化的长江大河,它的主流地位在未来历史中是改变不了、阻遏不住的。中国人物画有着承载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只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写实人物画就会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记录人类的生命进程和思想演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永不消亡的。

绘画像语言一样,与生存着的我们形影相随;我们对语言的守候,就是对我们存在的肯定。获得语言自信的人是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而非抛弃语言或做哑语状。所以,一种绘画语言的水墨绘画,就是一种丰富的生活,是画家从其生活的现象学意义出发而做出的表达,显示了其生存的境遇和具体的经验。这时表达的水墨绘画就是画家的生活存在的显现,乃至生命存在的明证。因此,绘画全然是个体生命的故事。

关于中国发展的议论文 篇11

这三十年来,经过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许多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同时国立大大增强,使别人再不敢任意欺辱我们,使那些企图引诱、强迫中国走上邪路、限制中国发展的人不敢靠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清了香港被侵占百年国耻,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十年来,香港在原有繁荣的基础上,有取得了稳步的发展,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的困难,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到了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博彩业,在澳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再与旅游业加在一起成了澳门的经济支柱。

很快,到了_年,这一年12月11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_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它的第143个成员,从此中国真正与世界市场接轨。

_年的10月24日,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成发射,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大振了国威。“嫦娥一号”的发射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有愿望,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的高峰,它标志着中国航天已成功实现了向深空探测领域的迈进。

_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在此实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它表达了中国人民是一个正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_年8月8日开幕式正式开始,这标志着我国腾飞的时刻已经到了。

去年,“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再次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12

[关键词] 公民;政治;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1-1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公民的民主、平等和自觉意识逐渐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逐步增加;公民参与基层政治生活的程度明显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在逐步提高;公民的政治敏感性在逐步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责任感在逐步增强等。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实践中依然是不完善的,存在很多问题与阻碍。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多的实践创新,就会牵涉到民主政治制度基础的稳定性。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但具体的关于规划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保证参与实施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的行政程序缺乏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其次,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缺乏制度保障,使公民对公共管理活动的满腔热情一次次淹没,直到全部丧失。再次,政府提供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单一,只有传统的选举、政治协商会议、职代会、村民自治等,缺乏一种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参与系统。虽然互联网参与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仍未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二)政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制约公民的政治参与。完整的政务信息是实现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的前提之一,然而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公开,例如在选举投票中对候选人的不知情使选民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目前,阻碍政务公开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经济、技术条件,而是政务公开的义务主体——政府的主观限制,各级政府不愿公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不愿因信息的公开而改变现有工作流程。然而,政府信息化进程不能止步,解决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公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进,但是仍然任重道远。

(三)公民政治参与期望过高与政治效能感低并存。所谓政治效能感,是指一个人是否相信政治变迁是可能的,相信自己的参与可以影响政治决策。当前我国政治民主化客观上要求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这使得一部分公民希望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之后,政府决策就能尽快实现,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期望值过高。一旦要求不能满足,就认为自己不能影响政策的制定,对政府产生失望情绪,不愿再积极参与了。因此,我们应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对其参与给予积极回应,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效能。

三、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构建合作、参与型政府治理框架

为了克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障碍和困境,政府应该积极从体制和制度上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为公民有效地政治参与提供支持。

(一)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拓展参政渠道。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参与机制越健全,公民接受政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实施政治参与行为的主动性就越大。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造就了一批参与型公民,公民参与政治的量和质较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变化,但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毕竟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保证公民具备政治参与的物资基础。同时,要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与形式,并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二)完善相关参与制度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渠道。一是完善和规范社会公示制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公开是参与的前提,只有社会公众真正具有了知情权,才能最终落实公共决策的参与权。二是完善和规范行政听证會制度,保障社会公众的话语权。三是完善和规范行政责任制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监督权。这些制度既是保证行政行为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又是保障和推进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民间组织建设,逐步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它的发展壮大对于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努力加强民间组织的参与:完善民间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其自治地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有利于民间组织参与决策的外部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使非政府组织发展具备良好的法律保障;创建正当的程序,保障民间组织有效地参与政府决策。

(四)培育具有主动参与精神的公民。现代政府需要积极性的公民,因为如果要维持行政国家的地位,就要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民主政治,而不是一个维持僵化管理的机器。因此,为了在民主行政中扮演一个角色,公民观念必须重生。这种新公民观念的重生需要我们塑造三方面的素质:一是具有成熟的思想与公民意识,具备主体意识和成熟的思想来为公共事务与决策作判断,同时也能深刻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采取积极参与的行动。二是具备实践公民资格的能力与智慧。三是能够承担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李雪卿.论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议论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向论文 篇13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1.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中的特点与问题

1.1对中国汽车市场缺乏理性认识,抢市场、抢利润的急功近利思想浓厚。厂商对中国汽车市场认识有待于深化,短期行为倾向明显。

1.2汽车行业研发能力开始引起全方位重视。虽然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能力依然比较低下,但研发能力是制约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瓶颈,已经达成了共识。

1.3汽车生产厂家一哄而起,数量太多,质量多数较差,相关企业甚至跨行业企业纷纷介入汽车产业。由于地方政府利益驱使、条块分割等因素,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前分割市场阶段”,跨地区、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还难以有效形成。

1.4汽车市场定位与汽车厂商发展战略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汽车市场发展中产品定位受到充分重视,但厂商的产品战略定位却被忽视,企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1.5低水平国产化影响汽车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国产化是一个双刃剑,一般的理解是,国产化率低说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慢,国产化率高说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较好,但为了降低成本而国产化的出发点与国际化水准的制造能力的提高带来的国产化是相差甚远的。

1.6市场竞争激烈,不断降低成本,车市价格同落微型汽车价格已趋正常;中级轿车正在逐步下降到较为合理的水平,但与国际价格水平还有很大距离;高级轿车价格与国际价格相比较仍然偏高。高出40%~l00%个百分点左右。但总体水平正在逐步回落。

2.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分析

2.1汽车产业发展要确定比较优势定位战略,汽车企业发展要确定差别化优势定位战略。不一定都要发展高端汽车,不一定都要发展全档汽车,也可以在客车、货车、轻型卡车、SUV、MPV、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发展自己的优势。中国需要农用车巨头、商用车巨头、家庭轿车巨头、高端轿车巨头、客运车巨头、工程用车巨头,在国际市场也是如此。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瞄准潜力市场,以不同的细分方式,发展各自市场相对错位的个性化的产品群、市场优势,才能组建和发展具有国际性核心能力的行业领袖。发达国家发展的初期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子。

2.2汽车厂商应该立足正常利润的发展战略。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一般会有一个很漫长的市场培育与发展期,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由于经济发展中造成了消费需求的储蓄倾向,一旦消费开始释放,就会出现短期车市井喷现象,加之消费需求的多层次性、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汽车消费在今后5~10年必然是一个增长期。但是,对于企业来讲,捞一把的心态长期来看要吃大亏,投机心理对于企业来讲是战略性失误,车市价格随着市场的国际化逐步会步入正常的轨道,立足正常利润发展,积蓄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力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正道。

2.3以国际化眼光和标准看待的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汽车业在国际上发展的经济规模起点是100万辆,否则,很难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必将淘汰,实施重组兼并战略,处理好不同品牌、不同合资对象、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打造3~6个特大型的百万辆以上国际企业巨头,中国汽车产业才有希望。

2.4自主研发产品,实施年度创新,形成滚动开发优势。简单的讲提升自己的整车研发能力,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研发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高层次配套能力的综合体现,短期内实现研发能力的较大提开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必须尽快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建立研究与开发机制,逐步打造研究与开发平台。

2.5国内企业价值链上中下游优势配套分布合理科学,形成优化结构的产业发展群体。作为一个大国,汽车产业自成体系独立发展是有其必要的。一层意思是,无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什么程度,非战略性的产业内行业可以按照国际分工与国际相衔接发展,战略性的行业国内必须实现能力独立、配套发展;另一层意思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分布要科学、合理,国内与国际分工也要科学合理。

2.6推行汽车业发展的国内品牌与国际化品牌并举战略,推行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双市场型企业发展模式。走大国型汽车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道路,内外并重,内部发展、外部拓展。全面注重品牌发展战略,必须尽快度过贴牌生产、合资生产的发展时期,积蓄实力,走向自主开发、自主投资、自主生产、自有品牌、系统化营销与服务的成长模式。

3.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发展前瞻分析

3.1资本集中方面。目前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上升期,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拓展期,这个时期还可以维持2~4年,但是,2~4年外资企业完成市场布局,中国汽车市场步入发展正轨后,资本集中、寡头竞争不可避免。一些企业一方面应付目前市场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未雨绸缪从战略上思考未来市场生存大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3.2经营战略方面。一是产业价值链比较优势与优势选择问题。二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协调发展问题。三是与国外厂商的竞合问题,以及合资品牌过渡到独立自主品牌问题。四是国际化问题。

3.3科技发展方面。我国目前的状况是,龙头企业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但是科技水平落后发达国家若干年,一般性企业技术水平、研究能力还比较弱,具有一定的消化模仿能力,但还难言开发。投破口应该是在龙头企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乃至与国际机构的联合开发。

3.4市场发展方面。企业必须尽快扭转目前的粗放型消费研究、车型定位、价格策略确定、营销策略制定的局面。

3.5产业配套方面。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系统。高水平的整车设计生产是靠高水平的发动机生产、零部件生产、装备工业等来进行强力支撑的。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产业的位势与发展途径,积极实施汽车配套产业集群战略,形成零部件工业系统配套能力,一方面满足国内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世界范围的汽车工业局部配套,满足国际企业全球采购的要求。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必须注意以国际标准要求企业,绝不能搞所谓的“中国特色”配套产业也必须考虑以国际水平来要求,全面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上一篇:幼儿园毕业文案下一篇:工会领导在庆“五一”文艺晚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