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陶艺(精选8篇)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陶瓷文化有源远流长、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古人制陶是因为简单的生存需要,随后便有了相对复杂的身心要求。生活陶瓷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到现代,生活陶艺在我国迅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并且密切地满足着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享受。本文从生活陶艺的风格演变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活陶艺的发展现状及时代变化需求对生活陶艺的影响。
关键词:生活陶艺
演变
发展现状
影响
生活陶艺把生活与陶瓷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对陶瓷艺术的其它分支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以服务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的方便使用为出发点。生活陶艺是从传统陶瓷的技艺中脱颖而出的,以多元化的创作理念支配着不同生活陶艺创作们的构思,以更广阔的视角,从不同方位寻求着有意味的创作形式,显示出无限的表现力。现代生活陶艺除具有传统生活陶艺实用主义的功能特征,同时具有现代陶艺创作者所追求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独特审美性特征。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现实生活理念为创作基础,以实用功能性为载体的功能性艺术类陶瓷产品,在遵循传统陶瓷实用功能设计理念的同时,又对其使用功能和艺术化处理进行突破性的改良,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意义和情感内容远远超越了其造型的使用功能,作品的形态也因艺术家极富才情的创造使之具有了全新的审美理念,除了实用性以外,更加注重生活情趣性、作品的艺术性和回归自然之美。
生活陶艺风格的演变
由于生活陶艺的生产制作所采用的材料不同,产品所表现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以陶为原料进行生产和制作的器皿,如瓦罐、大缸等,这类产品风格粗犷、奔放;有以瓷为原料进行生产和制作的器皿,其产品则细腻、含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陶艺的创作风格呈现出多元的发展面貌。首先,在造型语言的处理上大大拓展了传统生活陶艺的表现范围,表现出时代特征和陶艺家的个性。陶艺家把现代陶艺创作中的造型语言和理念运用到生活陶艺的制作中,而且,在成型手段上不再局限于手工拉坯,而是结合作品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成型手段,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以及多种成型手段的综合运用等,大大丰富了生活陶艺的造型语言。
其次,在装饰的表现上改变了传统生活陶艺风格单一的面貌。陶艺家在进行生活陶艺的设计或创作时,是凭借生活陶艺的“用”为媒介来表现对泥的感悟,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陶艺家的实验性品格。各种釉色的综合运用,刻、划、画等各种装饰手法的综合表现,以及器皿表面各种肌理效果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陶艺家的创新意识。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陶艺家的创新性品格。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捏、压、拍打所留下的指纹或工具的纹理,以及碗口、杯口等有意识的扭曲变形等,这些痕迹的自然呈现给人以亲切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色釉的运用,陶艺家们在进行生活陶艺的制作时,着意于色釉自然肌理的表达,并刻意在作品中保留火的自然痕迹,师法自然,力图通过作品流露出的自然纹理来打动观众。透过造型和釉色所呈现出的张扬个性特征是传统生活陶艺所不能相比拟的。
生活陶艺的发展现状
任何时候,艺术都会对人的心理起着平衡作用,生活陶艺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代生活陶艺作为一种特殊材料艺术在人居环境中显示出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丰富的形式与肌理表现,神秘莫测的釉色的独特魅力,它作用于人们的视觉、触觉,能够影响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现。生活陶艺处在特定的人居空间内,服从整体环境表情的同时也能注重人的心理感受,注重人的个性情感的表达,这一点正是现代生活陶艺在环境设计中的魅力所在。各种视觉语言的交融超越了时空的概念,体现现代设计追求人性化与个性化这一终极目的。
随着生活与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几年人们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部分生活陶艺设计师的潜心参与,生活陶艺的设计内涵和文化意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陶艺的设计更多地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把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其产品设计之中,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成为现代生活陶艺设计的亮点发展态势。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变迁现象形成了现代生活陶艺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由于现代陶艺在设计创作形态上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使设计师设计的生活陶艺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传统生活陶艺中被认为是缺陷的肌理,如缩釉、变形、开裂,或是釉色不均等,在设计师设计创作中,经常被有意识地利用,有的甚至被夸大地加以运用,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语言。每个设计师的艺术追求都不一样,他们设计的产品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有的偏重于设计的理性,有的偏重于情感的表现。所以,现代生活陶艺的设计创作丰富了传统生活陶艺的表现语言,创作观念现代化,以纯艺术文化理念的形式或艺术文化理念兼实用的新形态步入当代人们的生活,朝着贴近生活,符合现代都市人情趣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生活陶艺与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近年来受到了国内陶艺家的青睐。因为生活陶艺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陶艺家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器皿来进行自由创作和表现,并借此来表达个人的艺术追求。生活陶艺的创作自由度较大,没有日用陶瓷设计的理性约束,就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用”来表达陶艺家的个性情感。陶艺家一边从事着现代陶艺的创作,一边从事生活陶艺的设计和生产,作品风格多样,表现手法新颖,令人赞叹。
时代变化对生活陶艺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要在城市的喧嚣中寻找一种与自然和谐的温馨情调,不仅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性并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使生活变得舒适、快捷、有效,而且也需要运用各种富有激情和创造性能休闲娱乐方式和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因此,生活陶艺不光存于陶艺家的设计室里、展览馆里,更多地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居室里、办公场所等。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生活陶艺的艺术性与工业批量生产相接合,在现代生活人们满目机械商品的物质社会中,天然的、手语的、手工生活实用陶瓷艺术给人们以清新自然之感。生活陶艺作品表现有规则、随意、粗犷、精细,它真实地保留下制作过程中情绪化的痕迹,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浓厚的手工美,是人们情感的释放和真情自然流露的过程。人们在玩陶时会不自觉地做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碗、杯子、壶等极具实用品格而又不失审美情趣的作品,当从窑中取出一件件富有个性风格、形态各异、具有人情味、体现生命律动的作品时,创作者的心里充满了愉悦与兴奋。这就克服了大批量生产带来的这种个性和人情味的匮乏。
现代陶艺家以体现创作个性,向纯粹艺术性、观念性发展成为必然,真正靠观念性陶艺生活的陶艺家并不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陶艺家不想也没人愿意学习梵高、黄秋园的生活状态,陶艺家也需要吃饱肚子再搞艺术。尤其陶艺创作不比国画、油画,它受其他客观条件诸如泥料、釉料、窑炉、场地等因素制约,这些都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是陶艺家不放弃生活陶艺创作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日本、韩国的陶艺家生存状况较好,他们大都是家庭式的作坊或工作室,有足够的创作条件,甚至有豪华的展室。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对生活陶艺研究和创作,没有放弃对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与创新,他们创作出质朴、清新的现代生活陶艺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中国陶艺家来说,关注生活陶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提生活陶艺市场前景)
生活陶艺制品起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我国的生活陶艺是人们适应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新生一代生活陶艺设计家将创造更多更好的独具特性的生活陶艺品造型,充分发挥陶瓷的自身特性,满足不同环境生活,不同层次品味,不同风格样式的人居环境氛围,推动生活陶瓷作品长足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生活陶艺市场发展前景的曙光。发扬传统,加强国际间的陶艺交流,不断培养壮大市场,我国生活陶艺将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
(周永锵)
一、生活陶艺的内涵挖掘
(一) 生活陶艺概念阐述
生活陶艺作为一种艺术, 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那么, 何为生活陶艺呢?生活陶艺是创作者因在劳作中灵感闪现而加以创作或纯为家居环境创造美感, 创造一种居住惬意的陶瓷艺术品。俗话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千差万别,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对美的追求。创作者凭借着自己内心对美的追求, 设计和创造着生活陶艺的形式。这种形式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所以说生活陶艺是创作者将自己深刻的生活感悟, 赋予陶瓷中的一种艺术。
(二) 生活陶艺特点呈现
生活陶艺是一种新鲜事物, 正在蓬勃兴起。而生活陶艺的流行自然有它的原因, 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它的生活性、实用性、独特性三个特点息息相关。
1. 生活性
生活陶艺, 顾名思义, 是运用到生活中的陶艺。生活性是生活陶艺的一大显而易见的特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运用到陶艺, 比如吃饭用的餐具, 装饰家居用的花器, 喝茶用的茶具等等。陶艺因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又能与生活联系起来, 故而其生命力旺盛, 能够于众多艺术中脱颖而出。
2. 实用性
如今是一个讲究实用的年代, 艺术品也不例外。生活陶艺的实用性, 有目共睹。它不仅仅是陈设在家居中供观赏的艺术品, 而且可以为人们所用, 为人们创造价值的实用品。仍然以生活陶瓷中的餐具为例, 它不但具有美观、大方的审美特点,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人们吃饭时使用的餐具, 用它来吃饭, 是餐具这一生活陶艺的实用性特点。
3. 独特性
每一个生活陶艺品, 都倾注了创作者的心血, 都是创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可以说每一个的生活陶艺品都不一样, 都各具特点, 各具价值。所以说它是独一无二的, 是无法复制的。
二、生活陶艺的发展背景
(一) 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 人们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物质享受方面。慢慢地, 人们发现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才能使人们心情愉悦, 得到放松, 才能真正感觉到家的温馨, 生活的档次。对生活环境的高要求促使生活陶艺的产生。
(二) 人们不满足仅有的装饰风格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改造, 倾注了许多心血。可是千篇一律, 总觉得没有新鲜感, 没有创意。越来越不满足仅有的装饰风格。在这种情况下, 生活陶艺便“乘虚而入”, 因生活陶艺, 既具有艺术性, 又具有实用性, 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受到了人们的喜欢。
三、生活陶艺的审美趋势
(一) 艺术美是生活陶艺审美趋势之一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个阶段, 人类社会基本处于工业化的萌芽发展阶段, 一切都是新鲜的。人们对未来心怀美好的企望, 希望机器能够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 带来好的发展。这阶段由机器制造出来的工业制品具有模式化、规整化、实用化的特点, 工业制品的价值设定在实用性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然而, 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中, 人的思想也一样, 看惯了一成不变的东西后, 就希望能够看到与之不同的, 有创意的物品。这种思想的产生, 恰恰是因为建立在机械化生产基础上的工业品实在是太具标准化和统一性了。所以人们希望能够看到体现个性化风格, 有所创新的工业品, 来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
就这样, 在后工业时代, 人们开始觉悟, 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属性追求开始转变:由原来的大众化开始向艺术化转变。生活陶艺便是这个阶段的产物, 它顺应人们的需求。它的艺术性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又因其实用性的特点, 更加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由此可见, 生活陶艺的艺术性是人们审美的趋势之一, 也是它能够在众多的工业品中独占鳌头, 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的原因之一。
(二) 自然美是生活陶艺审美趋势之二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也曾说过:“真正的美来自所谓的颜、色、美的形式。”生活陶艺恰是创作者头脑中的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说生活陶艺是美的, 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一门艺术。
俗话说, 自然的, 就是美丽的。生活陶艺作为一门艺术, 一门有个性的艺术, 与它具有的自然美的审美趋势是分不开的。创作者凭借自己对生活的领悟, 利用浓厚的“泥”“火”来塑造作品, 阐释着生活中的自然, 自然中的美丽, 所以说自然美是生活陶艺的一大审美特征。
(三) 情趣化是生活陶艺审美趋势之三
过去人们面对千篇一律的工业制品, 产生了审美疲劳, 即使再美丽, 再漂亮, 已经调动不起人们的兴趣。而通过用手用心来制作的生活陶艺, 便具有强烈的情趣化这一审美趋势。为了抒发这种情怀, 为了表现这种精神, 生活陶艺的创作者在制作的过程中, 会参考一些资料, 会亲身体验一些休闲娱乐的工业制品给人的感觉。经过精心制作, 一个个具有情趣化的优秀生活陶艺便出现了。
如果你喜欢将家居布置成田园风格, 那么可以在家居装饰中摆设一套比较粗糙的陶器皿做点缀, 能够使整个家居看起来比较简朴且温馨;如果你喜欢将家居布置成典雅风格, 那么可以在家居装饰中摆设一些精美细致的陶艺品来加以修饰, 能够从中看出主人的精雕细琢, 细致化生活品味。
生活陶艺是“艺术化的生活”“生活化的艺术”, 只要你喜欢, 便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维驰骋构造出和装饰出理想中的风格。既能够体现艺术美, 又具有生活气息, 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聂丽芬.浅谈生活陶艺的手工之美[J].陶瓷研究.2008年01期.
[2]聂丽芬.论生活陶艺的手工之灵性美[J].陶瓷研究.2009年02期.
一、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概况
1、日用瓷的概况
日用瓷是人们最熟悉的瓷器。如茶具、咖啡具、酒具、餐具等。日用瓷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使用。因为它有以下特点: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热稳定性较好,导热慢;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瓷器的气孔极少,吸水率很低;彩绘装饰丰富多采,尤其是高温釉彩及釉下青花装饰等无铅瓷,可以大胆使用,因此很受人们欢迎。
2、生活陶艺的概况
生活陶艺,指的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器皿,它以手工制作区别于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产业陶瓷。生活陶艺是产业日用瓷审美需要和现代陶艺实用需要空缺的一种补充和折中。生活陶艺通过手工制作既具有生活实用又具有艺术欣赏效果的生活器皿,制作者是以器皿的实用性为载体,借助大自然的材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个性及审美需求。
二、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差异
1、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产生差异背景
陶瓷从远古时代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日用瓷由最初粗犷、简陋的陶器到细腻、精美的瓷器,它始终与人类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日用瓷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这种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丰厚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的工作愈来愈紧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希望在生活上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走出喧嚣的都市、冰冷的空间,去感悟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总之,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为现代人的渴望。而生活陶艺作为一种鲜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自然、朴实、含蓄等特有的形式贴近人们的生活,直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与人们直接对话。
2、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制作方法差异
从成型上来区别,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大体成型方法都差不多,但日用瓷工业化大生产的局限性导致它有很多成型方法不能使用。日用瓷基本成型主要方法有:注浆成型、旋压成型、干压成型、滚压成型、等静压成型等。而生活陶艺为了追求个性化与艺术化,却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它的成型方式不单单是日用瓷成型方法那几种,它还可以使用拉坯、盘柱、印坯、泥片等等。
从烧成上说,日用瓷基本上是大批量生产,并需尽量缩短烧成时间,很多都使用辊道窑烧制。而生活陶艺不用考虑太多,它的产量不多,用小型的梭式窑、电窑、柴窑都可以,没有固定的烧成方式。
从装饰来说,普通日用瓷不需要像生活陶艺一样使用手工制作,复杂不易烧成的颜色釉等。日用瓷大多以稳定的色釉和贴花做装饰,达到有效快捷地完成所需的装饰效果。
3、陶瓷设计与艺术侧重的差异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可以说,艺术和设计是有本质区别的,艺术是作者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行为,表现的是作者的情感,并让观者在思想上得以共鸣。设计虽然也是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行为,但它不是表述作者的情感,而是触动观者的情感,有目的性。
为什么要从艺术与设计上区分日用瓷与生活陶艺?那是因为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日用瓷更侧重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加以艺术元素,增强美感,如景德镇为民瓷厂的《苏州园林》和《水点桃花》装饰纹样使用一些园林或者某些画家的画制作成贴花纸进行剪切式贴花等。而生活陶艺侧重于艺术,在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加以设计,如构图、表达形式、元素设计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
4、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消费人群差异
日用瓷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日用瓷企业在制作时,他们的目的是寻求具有强势购买力的日用瓷产品市场,让成本降到最低并尽可能获得高的利润。如在景德镇国贸和金昌利陶瓷大市场内,日用瓷随处可见,并且价格也是一般消费者可以接受的。
而生活陶艺为什么还不能像日用瓷那样普及,那是因为它们的制作工艺不同而导致成本的差异,个性需求的差异,从而也导致了消费人群的差异。如法兰瓷,法兰瓷是中国著名的陶瓷品牌,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日用瓷,其实它属于生活陶艺,它的制作方式十分复杂,每一款瓷器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是采用郎世宁的《十犬图》,有的是对大自然元素的表达。艺术语言十分丰富,使得也因价格的高昂,限制了消费人群的范围。
三、日用瓷与生活陶艺各自发展的方向
日用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能被降低的,现在许多企业聘用更多设计人员进行创作,制造出器型简单大方,规模化生产,装饰简洁明了,增强日用瓷的艺术效果。如佛山、潮州等地的一些陶瓷企业正是运用这一观念,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的营养(如聘请意大利设计师)。
我国生活陶艺在目前阶段的发展是缓慢的,但这并不表明不会向前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逐渐上升等等,都是生活陶艺发展的有利因素。如何找准发展方向,因势利导,我们作为陶瓷工作者,责无旁贷。
四、结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游戏中,去满足孩子的快乐,让老师、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对陶的认识,对立体雕塑的理解,以及如何欣赏立体雕塑,同时推动陶艺的发展。儿童玩陶,必须用手,这大概是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手捏成形、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这些方法学起来不难,掌握后可肆意发挥,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招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并把它作为我们在今后的陶艺实验的方向标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今后的教学和一系列活动。
今年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共30名学生。有专用的陶艺教室,购置了拉胚机、泥条机、30套专用工具、特制了工作台和展示柜等。本学期每周上一节课。
教学内容是:
1、用变化的泥条盘筑器皿。
2、学习泥板切割、粘合。
3、学习拉坯的方法。
4、给作品上色装饰。
5、用软陶制作动物或人物。开展动漫主题彩塑,制作出各种动漫形象。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手法基础,下面把这学期的课程进度大概安排如下:
第一周:软陶制作-----蛇 第二周:软陶制作-----萝卜
第三周:软陶制作——鱼 第四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五周:泥板制作——盘
第六周:泥板制作——碗 第七周:泥板制作——白菜 第八周:泥塑制作——乌龟 第九周:软陶制作——蜗牛 第十周:泥塑制作——老鼠 第十一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十二周:泥塑制作——兔子 第十三周:泥塑制作——烟灰缸 第十四周:泥塑制作——玉米 第十五周:软陶制作——高跟鞋 第十六周:泥塑制作——花瓶
第十七周:软陶制作——房子
桌子 第十八周:软陶制作——美味甜点
蛋糕
教学成果展示:
1、每节课将每位学生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收集好、学期末将照片放进学生成长记录册。
2、将有创意的作品,注意保留,并晾干烧制。
3、本学期每位学生的作品可以保留8--12件,其余照片留存。
陶艺教师应看到学生作品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提高得更快。在快乐的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更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艺课 总结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艺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地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形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刚好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陶艺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探究和反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捏制某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初步的尝试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动物的那种形象。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所制作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再让其加以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陶艺课程第二课
2.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课前准备:(学生)陶艺工具(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 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4.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三、教学准备:
学生:泥塑工具等。教师: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陶艺课程第五课
5.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以泥板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陶艺技法的综合表现力。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
教学难点:陶艺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2、方法探究:(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身体的稳定
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2)头部——捏塑 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
(3)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
3、启发创作:
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注意:陶艺技法的恰当运用。
4、展示评价: “立得稳”、“动态美”、“表情丰富”、“装饰漂亮”
5、小结拓展:
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
6.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追寻童年的快乐。技能目标:用陶泥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教学难点:用陶泥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
学生:陶泥、陶艺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
一、玩泥巴、忆童年:
1、用泥巴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
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泥巴的心得。
3、教师引导:
玩泥巴,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泥巴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
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
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 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
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
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
三、造型表现:
1、用玩泥巴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
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
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
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
五、对比拓展:
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拓展:寻找简单道具、去体验各种没有玩过的童年游戏。
本教学目标
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复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二种,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同学们,学会了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3.探讨改进的方法.;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
为了提高校外活动中心活动能力,提升校外活动质量,2015 年6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校外联主办的这次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几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参加陶艺培训的五十多位老师来自全省各县,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抱着极大的热情和谦虚的态度来到宝鸡市的眉县,迅速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去。通过眉县校外中心精心的安排,不仅让我领略了授课教师精彩的授课内容及授课风采,而陶艺老师的精湛技艺更让我感受到了陶艺创作的魅力。
为期一周的陶艺培训已经结束了,我慢慢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揉泥的基本方法和拉胚的技能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李老师和林老师还教给我们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和泥塑成型的一些方法。其实,在这些制作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拉胚,在我的印象里,拉胚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当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我才发现,在老师制作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神奇的跟变魔术一样,而到自己做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终于我能很快的将泥固定好,找到泥的中心,并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进行开口,然后慢慢的拔高,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
人类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运用手工制作在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陶制容器。对于手工制作的陶器,人类始终具有一种质朴的感情。在物质产品不够丰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产品的要求首先是使用,其次是美观。而对于手工产品这种荷载着感情的,富有趣味、富有品位的产品的需求,则是人类对于物质产品的最终追求。在陶瓷产品方面,在大工业生产逐渐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人们开始对于手工陶器的追求和向往,她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因此,如果没有“手工味”,就失去了生活陶艺作品所带有的人性味,也就缺少了一份亲和力。对于手工的留恋,是对于机械世界的异化现象的平衡。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高情感作为高技术结构中的互补形式共生的可能性,在满足人类高情感需要的层面上,人们发现了手工艺的人情价值,进而认识到手工艺的文化意义。因此,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生活陶艺作品的手工性质总是值得保留的,也是值得研究与肯定的。
1“手工”情结是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机器生产的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开始向往富有人情味的手工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流水线上以统一规格制作的工业化日用陶瓷,已经难以满足城市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比如在欧美、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带有“手工味”的生活陶艺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新宠。采用新材质、新装饰,用手工拉坯、捏制、泥条盘筑等技法成型,手工绘画雕刻装饰的餐具、茶具、酒具等,成为城市酒吧、饭店的日用陶瓷新品类,受到以白领阶层为主的消费者喜爱。许多崇尚自然、追求时尚的城市家庭,其家居生活中,也开始普遍流行使用手工成型的日用陶瓷用于泡茶、盛果品及餐饮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用餐、喝茶、饮酒时,端起这些具有曲线的韵律、质朴的肌理、多变的造型碗盘杯碟,给人感受到生活陶艺制品的个性美。这种带有“手工味”的生活陶艺洗去了机器压坯制作的刻板、冰凉感觉,给人享受到一种返朴归真的田园情调。手工制作是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生产方式,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手工制作不适合机器时代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成为落后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工业产品的日渐泛滥,大批量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廉量大,而手工制作的产品需要一件件通过手工做出来。正因为单件制作倾注了作者的心智与劳作,具有不可重复性,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相比,就要显得更为珍贵。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已经厌烦了机械生产千篇一律的重复,希望享受富于个性的手工制品。
从历史角度来看,无论生产方式如何变化,手工制品一直是人类难以忘怀的生活情结。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对机械产品的生硬、冷漠风格的痛恨,曾掀起过三次返回手工运动的高潮。第一次是工艺美术运动,由英国理论家约翰·罗斯金和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发起,对于当时机械化带来产品缺乏设计的严重后果所提出的,其起因是英国水晶宫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约翰·罗斯金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而威廉·莫里斯则要取消工业化造成的“恶果”,否定现代设计依赖的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应当复兴歌德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然而他对机械化生产的根本否定却是消极的;第二次是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其曲线及有机形态的设计风格,使其最终不能付之批量生产,而成为为少数权贵服务的艺术设计风格;第三次是包豪斯的创建者格罗皮乌斯倡导的艺术与手工艺结合,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应征入伍,目睹战争机器的残忍和可怕,在战后开始放弃对于大工业化的顶礼膜拜,转而希望倡导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兄弟、行业精神,提倡中世纪的行会工作方式。他在建立包豪斯学校时的宣言中说:“建筑师、雕塑家、画家们,我们都必须转向手工艺。艺术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在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并无根本的差别,艺术家是一类身份较高的艺人”。在宣言中,打破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提高手工艺人的地位。格罗皮乌斯与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不同之处是,他重视手工艺,但同时又提出与工业生产的结合。回顾以上三次对手工运动的回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三次运动都是由于对机械生产的厌恶而产生的,并且每一次运动都是对上一次运动的进步和飞跃。在每一次运动中,人类逐渐找到了平衡机械与手工产品之间的矛盾,从而证实了手工生产及产品一直具有机械产品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从历史上的陶瓷生产和制作领域看,即使在机械化大生产如火如荼之时,手工制作也并未被放弃,即使是积极倡导机械化生产陶瓷的企业家,也并非完全排斥手工制作。乔赛亚·维奇伍德是世代陶工的后裔,深受工业革命影响,立志改进手工时代的制瓷技术,建立了分工明确、管理严格、高效的陶瓷生产企业,成为那个时代天才的企业家。他在积极推行工业化生产的同时,也尝试着平衡机械与手工之间的关系。他把需要高度个人手工制作的瓷塑、花插及其它装饰品,作为有别于日常用品的另一类产品,采用手工制作生活中一些装饰品。
他认为古希腊陶瓶是陶瓷生产的最高水准,模仿古希腊陶瓶,采用手工贴塑,创造出了新型希腊陶瓶,同时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另外,大型陶瓷公司敏顿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于1872年在肯星顿·戈尔组建了陶艺工作室,从斯塔福德郡买回的批量生产的陶器表面进行手绘装饰,走机械化生产和手工结合之路。
2“手工味”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现代工业生产追求高速、高效,其基本要求是统一规格和批量生产。而手工生产则追求情趣、品味,其基本特征是风貌各异和单件制作。在现代工业生产语境下,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对情感和个性的体现。“手工味”的多种形式,往往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2.1“手工味”在造型方面的体现
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业陶瓷,强调高度的一致性。如用“等静压”压出的瓷坯,无论在形状、大小和重量上都是绝对一样的。生活陶艺则并不完全强调规则有序、对称比例,也不追求高度统一、理性秩序、造型规则,而是显得随意、轻松自由。它重视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有意造成扭曲变形的状态。采用不同的成型手段,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以及多种成型手段的综合运用等,大大丰富了生活陶艺的造型语言。经常能看到捏、压、拍打所留下的指纹或工具的纹理,以及碗口、杯口等有意识的扭曲变形等,这些带有“拙味”痕迹的自然呈现,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一些不规则的花瓶以传统观念来看是“异态”或“不精致”的,花瓶象自由弯曲变形的柱子,看上去是那么的灵活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然而现代人们的想象力和踊跃的创新思维给予了花瓶造型更多的可能。
带有“手工味”的作品,不仅在生活陶艺中出现,而且在批量生产的日用陶瓷产品中也可以看到其踪影。例如由艺术大师黄永玉设计的“酒鬼酒”酒瓶,好似做成了一个正正规规的袋状酒瓶后被人不经意地从高处摔了一下,经受了一种力的挤压而倾斜、扭曲变形。这一“摔”改变了完全对称的呆板格局,顿时显得潇洒、豪放起来,正好与“酒鬼酒”的酒品内涵暗中相合。
2.2“手工味”在装饰肌理方面的体现
生活陶艺以丰富的釉色、多变的肌理显示出不同于机械生产日用瓷的整齐划一的审美取向。为了追求丰富多变的装饰肌理效果,设计师着意于色釉自然肌理的表达,并刻意在作品中保留火的自然痕迹,力图通过作品流露出的自然纹理来打动观众。设计师采取部分施釉方法,形成面积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以及光滑和粗糙来进行对比,造成一种不符合审美定式的效果,让人心有所触。有些器皿在拉坯成型时,湿坯体外表面抹上厚厚的干坯粉,干燥时表面坯粉会自然干裂,然后碗内施釉烧造,最终产生内侧光滑和外侧粗糙的强烈对比效果。
2.3“手工味”在描绘方面的体现
生活陶瓷上的描绘装饰,讲究随意自然,并不讲究构图和布局的完整严密,有时,随意地在器物上描绘、刻划几笔,清新脱俗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一花一鸟,却能立即改变瓷胎的观赏效果,妙笔生花。往往为了突出材质美,只是轻描淡写画上几笔,手绘过程是偶尔留下一点笔误,也不影响其审美,反而平添些许拙朴的情趣。目前某些高档陶瓷酒瓶上,也采用手工描绘字、纹的方法,显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气质。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他使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制品超越了原有的实用性,赋予陶瓷制品全新的创作理念,使之成为富有艺术家个性色彩的艺术品。在此之前,一般用于生活目的壶、罐、盆、盘等器皿,是不被视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可是由于毕加索的参与,改变了原有的陶瓷的物质功能,朝着具有文化意义的方面发展,时任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称其为是“最伟大的创举,他破坏和创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而且是千秋万代的物体的形”。
3 生活陶艺“手工味”的非物质意义
带有“手工味”的生活陶艺在现代高科技社会不但没有萎缩,相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工味生活陶艺的兴起与城市人紧张的工作之余渴望放松心情有密切关系,这种现代手工日用陶瓷绝不是传统手工陶瓷的简单回归,而是与现代陶艺潮流相融合、充分体现着现代人审美诉求的发展新趋势,是一种对非物质文化的追求。从杯盘碗碟到花器、酒器、食器、壁饰、灯具、洁具以及各种杂器等等,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个性情感表达,对紧张工作压力舒缓,对自然回归渴望和追求的需要。
从人类生存方式角度看,手工制作这一过程已经成为当代生活方式之一。进入物质高度发达社会后,生产已经从完全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逐渐演变为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需要,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谋生的手段。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中,生活陶艺的制作,也演变为一种兴趣和享受的过程,人们在制作生活陶艺作品时,不是出于物质需要,而是出于精神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手工制作生活陶艺作为娱乐的对象,其功能价值就是娱乐满足和情感的满足。现代都市人群将现代手工艺视为一种高层次的业余文化和娱乐活动,制作者本人往往就是欣赏者,自己制作手工艺的过程被视为一种享受,制作本身就是娱乐的过程。而对于手工艺制作的结果则又进入欣赏娱乐阶段。拉塞尔·莱茵斯认为“人热衷于制作各种手工艺,为的是从中获得感官、智力以及手单方面的乐趣。”所以,“他们都表现出对手工艺品的极大兴趣”。莱茵斯认为,人们对手工艺的兴趣,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现象。机器制品冷漠的形象,缺乏个性,却主宰着人类的环境,控制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所以人类除了通过设计改善机械制品冷漠的状态外,还要在手工艺上寻求满足,并通过自我制作来寻求个性的张扬。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手工制作体现着中国以自然、质朴为造物美的审美倾向。《考工记》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天时”“地气”要与“材美”“工巧”结合,才能“为良”器。“材美”意指自然材质的美,“工巧”的含义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之意,即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和人对天然材料的主观能动作用。庄子崇尚自然,主张无雕饰的朴素美,对工艺造物的影响非常大。庄子的审美理想是要建立起一个“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境界。“返朴归真”是工艺造物所追求的目的。追寻生活陶艺的“手工味”的过程中,实质上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对“材美”的“审曲面势”和“大巧若拙”崇尚自然的思想和造物审美内涵。表现出“既雕既琢,复归干朴”[1]的工艺意境。
生活陶艺的“手工味”构成了器物的质朴美感。正如邓白先生在评价民间青花瓷器时说“是朴实无华,不假做作,出之自然,大胆挥洒。不拘形似,但又合情入理,人人能懂。它简练而不简单,朴拙而不呆板,天真而不幼稚,奔放而不草率,通俗而不庸俗。这正是民间青花艺术的精华,是正统的宫廷用瓷望尘莫及的。”[2]
“手工味”反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相融,是现代人类对自然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回归。这是当前社会非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下高科技条件下高情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庄周.庄子·天道.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9-132
关键词:生活陶艺;传统;现代;传承;超越
一 生活陶艺的概况
目前国内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陶艺课,陶吧、陶艺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许多城市出现。陶吧是以提供场地、工具、材料给顾客参与制作陶艺为辅,出售陶艺作品为主的经营方式的场所。在全国主要产瓷区很早就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也称陶艺作坊),主要以生产销售生活陶艺工艺品和订单商品为经营方式。大众日益广泛的参与,不仅能让人们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去体验和学习制作陶艺,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全民审美素养的重要方式。
二 追溯生活陶艺之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与瓷的国家,陶瓷的出现不仅给全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也给人类增添了创造原始审美所需要的物质载体。从原始人类“河姆渡文明”时期出现的原始陶器到“仰韶文明”时期出现的彩陶“人面鱼纹陶盆”,充分的显现了原始人类对彩陶花纹的抽象提炼,原始生活陶艺就此出现了。随着朝代的变迁轮替,生活陶艺的质地和外部装饰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陶器发展到瓷器,由简单的抽象线条发展到不同釉料绘制的惟妙惟肖的图案。
三 生活陶艺的传承
生活陶艺的概念应定义为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以陶瓷材料为载体,具有不同时代风格同时又能够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陶艺除了具有有着传统生活陶瓷制品“实用主义”的功能特征外,同时还具有现代陶艺创作所追求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独特审美性特征,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现实生活理念创作为基础,以实用功能性为载体的功能性艺术类作品。在遵循传统陶瓷实用功能设计理念的同时又对其使用功能和艺术化处理进行突破性的改良,使得生活陶艺更加注重生活趣味性、陶艺的艺术性和生活天真朴直的自然之美。不论是机械化生产还是手工成型,都强调人与物、使用和被使用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亲近。简而言之,生活陶艺就是陶艺类的生活用品,也就是将生活用品在不失实用性功能的同时赋予艺术气质。
在审美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艺术品成为人们满足审美需求的必需品,陶瓷艺术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结晶,更是受到大众的青睐。日用陶瓷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生活陶艺的概念则是出现于近代,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陶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范围,清华大学李砚祖教授是这样论述的:“现代陶艺分为一类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的产物,另一类是非实用的纯艺术欣赏品。”“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句经典总结同样适用于陶瓷艺术,陶艺源于生产、生活方式,并在生产生活中被提炼、升华的艺术形式,生活陶艺在此过程中悄然而生。生活陶艺的造型和纹饰的改变,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着,如不同时期的茶壶造型有着千差万别之分,虽然只是茶壶,但能体现出那个时期人们的喝茶方式,审美趋向,人文情怀等。唐代越窑青瓷茶具之所以受到喜爱和推崇,因为这种青瓷胎质细腻、纤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类玉似冰,衬托了茶色增添了品茶的情趣。当时的诗人为它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像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句抒发了古人品茶时畅快的心情,它不单单是茶叶的清香带给人的生理上的舒适,而且由于青瓷茶具高雅的色泽,优美的造型,光润的手感使人感到一种审美的陶醉。
四 生活陶艺的发展与超越
如今大众审美的个性化逐渐对工业化日用瓷商品产生倦怠,生活陶艺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青睐。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生活陶艺的审美也由传统单一性而向多元化发展。纯正的釉色,规整的器型已不再是唯一的审美准则,相反,把那些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是缺陷的工艺运用到生活陶艺的创作中,似乎更能衬托出生活陶艺的时代性。生活陶艺就是由传统日用瓷演变过来的,两者相比在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第一,造物者发生了转变,传统日用瓷的制作者大多是手工艺人,而现代生活陶艺的制作者则是陶艺家、陶瓷设计相关的从业者;第二,风格追求的转变,传统日用瓷注重中规中矩,而生活陶艺则超越了这个局限,在作品中融入了制作者的个人情感,加入自然随意的创作理念;第三,制作的目的发生了转变,传统日用瓷作为日常生活实用品,生活陶艺则不单单追求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寻求艺术情感的表现。传统意义的生活陶艺仅局限于生活中能使用的碟、碗、杯、坛、盆、缸……也就是生活日用瓷。在社会分工如此细化的今天,生活陶艺的范围也应该重新审视,由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日用陶瓷就不能归结为生活陶艺的范畴。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看,现代生活陶艺不仅仅为我们提供它的实用功能,也包含其审美方面功能。在现代陶艺的引导下,生活陶艺在满足实用功能基础上,更加的注重了艺术表现,近年来实用功能和观赏功能并重的生活陶艺作品层出不穷。国内外许多著名的陶艺家一方面从事现代陶艺的创作,另一方面从事着生活陶艺的设计与制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陶艺的人文关怀融入到生活陶艺中,并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佳品。
五 结语
生活陶艺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观念,冲破旧观念的束缚,超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创作不能局限于个人情愫,要注重作品内涵的表达。同样不能局限于民族符号的应用,应注重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