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二小劳动实践基地财务管理制度(共3篇)
为保障劳动实践基地稳定发展,经济效益不受影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特制订如下财务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做到“财有所出,出有所指”。
二、对劳动实践基地的收入及支出账目要清楚,及时盘点及时公布。
三、学校及个人不得借其他理由挪用基地经济款项,基地经济款必须专款专用,各项开支必须有计划,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
四、建立健全账务制度,认真做好经济台帐。
五、必要的开支必须先申请后办理,经有关人员批准后方可执行。
六、严格按照学校经济收入分配制度支出。
一、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知识的传承过程, 认为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育任务,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这严重地扭曲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压低了实践教学的地位, 使实践教学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以教学为中心”演变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中心”, 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学校对实践教学投入不够, 具体表现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方面。在校企合作中, 学校为完成其合作的目标须向企业支付一定额外的费用,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阶段, 额外的教育费支出使很多学校望而却步, 不太愿意涉足校企合作。
(二) 企业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实习效果差
企业重点考虑经济效益, 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参观实习往往不感兴趣, 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同意和配合, 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有些学生在实习中找不准定位, 不适应实习的岗位, 有时会对企业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这使得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往往需要权衡再三, 不敢轻易接纳。虽然有些企业想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获得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 或者是为获得人才, 所以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大力支持, 以期将实习学生培养成企业未来的高素质员工, 但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必要的财务技能后, 在经济利益和未来个人发展预期的驱动下, 往往会选择去待遇更好的企业, 极大地伤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因此, 实习单位主动性不足是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难题。此外, 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性质的工作, 如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薪酬体系等, 不便实习学生参与, 实习学生只能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 严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 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稳定性不足
实习实践基地建成后, 学校和实习单位虽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但要充分发挥基地培养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作用, 发展和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就要规范实习管理, 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等, 而这些都要以相对稳定的基地建设为前提。在实际工作中, 实习实践基地主要依赖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双方自愿协商与合作的方式。有些合作没有书面合同, 仅仅是口头协议;有的即使签署了书面合作协议, 也往往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因此, 学校与实习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很脆弱, 不稳定。通常来说, 在当前实习单位难寻的大背景下, 这种合作关系对学校和实习学生的约束力较强, 而对基地单位的履约责任要求较弱。因此, 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实习生三方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中断。从学校看, 实习实践管理队伍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管理不到位, 人员更换频繁, 就有可能导致已建立起来的基地无法继续维系。而对基地单位来说, 因为基地单位的管理队伍和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导致实习基地不稳定的现象常有发生, 甚至有时由于对实习生不满意或是实习生对基地不满意, 学校无法为已签约的实习实践基地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实习生等多种因素, 也会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无法维持。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二、建设稳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对策
(一)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
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不单单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还要体现在科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上。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 才能够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分类的过程中,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综合考虑, 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 必须保障经费投入, 实践教学所用的配套设施必须与时俱进, 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必须注重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 彻底解决师资问题。一定要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经费投入, 按照“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理念,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 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 校企双方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 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 增强实习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真正使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二) 加强对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 保持与基地合作的长期性
首先, 学校要建立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制度。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 增强双方合作的法律约束力, 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 树立责任意识。学校与实习单位要保持定期联络, 及时了解人员的变动, 防止人员流动造成基地流失。此外, 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条例, 对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规范。
其次, 学校与实习实践基地之间要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激发实习单位的兴趣, 形成真正的合作。企业具有实体资源优势, 学校具有智力资源和人才的优势, 应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为企业开展财务培训和管理咨询等服务, 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难题, 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能力,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实现供需对接、校企学三赢。
最后, 学校要建立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习实践的管理与评估。实习生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张名片, 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树立品牌意识, 通过加强对实习实践的管理和实习生的教育, 在实习实践基地树立良好的口碑, 为彼此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三) 充分发掘, 建设多形式、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
首先, 积极发掘、建设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发掘校外基地的基础上, 积极建设校内实习实践平台。比如, 学校自己的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纪检部门等, 都是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平台。
其次, 建立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实习目的可以将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分为实习、实训和参观等不同性质, 根据不同的实习目的和实习性质建设起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参观基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了解相关政策, 可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 直接参与到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需要基地企业提供较长期的帮助。
最后, 作好基地企业的甄选, 建设一批“金牌实习企业”, 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实习企业, 配合实习基地建设, 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实习企业的范围。和企业协商沟通, 对企业进行甄选, 保证有一批企业可以实实在在地派出专人为学生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热情。
总之,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基地建设的质量、稳定性等将对财务管理实习实践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我们应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摘要: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 实习实践不仅是培养实务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如何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 根据专业特点,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是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 对目前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8) :164.
[2]何伟, 沈晶.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64-65.
[3]杨水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4) :118.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位
这个学期以来,我校在校本教研上坚持以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年为契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利用“专业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的方式,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研究、师训一体化,把学校建立成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实施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具体达标
在开学初,我们就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要求》,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目标,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专业能力,具体做法与要求如下:
1、在学习中提升理论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坚持以理论为支撑,让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研究与分析,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学期中,配合市教研室关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学习体会,使广大教师学习中理论上有所提升,在反思时理论得到内化,在教学时理论加以应用,切实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2、在应用中提高能力
对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尽管在前面有“三案六环节”的实践,但面对新的文件要求,教师的心中还是没有底,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对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文件精神内化。
(1)新教师汇报课——让新理念指导新教师前行。我校今年毕业了不少的新教师,他们对于课堂的认识是全新的,因为没有经验,加上初出学校的热情,工作一个月,就要求他们上汇报课,并将六模块的学习落实到课堂中,在上课之前专门请老教师加以指导,提高他们上课的质量,以迅速适应课堂。从活动情况来看,效果很好,新教师成手很快。
(2)骨干教师示范课——让新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骨干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有着很强的领悟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很好的落实,在这个学期,我们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力量,给骨干教师加压,让骨干教师带动教科研,在定期的示范课中,有许多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科研的中流砥柱。
3、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理念内化
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听课学习、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和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内容,自己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根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的原则,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和谐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赋予教师自主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见,做出自己的决定;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的呼声,使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以教师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纳入教研组或备课组或作业组,以组为单位再制定计划实施研究。
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利用县局配发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配合教研室送教到校及名师请进各类形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全体教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听课评课活动,参加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上好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上述各项均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5、教育科研 ⑴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验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照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此成立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具体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学生的个体特点及发展优势;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研究重基础、多层次、多样化选择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发展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课程结构的改革、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发展研究的重点,特长生的培养、特色教学计划的形成、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是教学管理研究的重点。
⑵形成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科研模式,构建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支持网络,寓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于新课程实施过程,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深入研究,作理论探讨和有益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研究,使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中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⑶以课题为载体,发挥其对教师的培训作用,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边提高”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内化,进一步促成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使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锻造名师,提炼课改经验。
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石桥二小劳动实践基地财务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06-30
于家乡石桥的作文10-05
石桥小学办学基本标准自查总结09-07
美丽的家乡,石桥驿作文600字10-19
新林第二小学体育工作制度06-09
羊街二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办法07-17
石桥镇中心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0-04
《王二小》课堂教学设计06-14
中枢二小开学工作总结06-20
王二小一年级语文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