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共10篇)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1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然后专门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和几个具体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计算机类课程; 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 13 . 070

一、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种模式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许多高校的通识平台课程。

计算机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行业对计算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高校中对应的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会不一样。

我们不妨将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简单分为以下4种类型:

①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

②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

③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

④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这样可清楚地看出不同类型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

1.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这类专业的特点是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是计算机本身,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会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讲得非常全面和深入,以使学生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IT行业就业。

2.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较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中的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这类专业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各不相同,但其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各种问题,即属于工程类和计算类的问题;二是其对计算机的要求主要是应用,即应用计算机快速解决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几种工具软件或计算软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即可,而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工业制造业或一些工程类、计算类的研究所就业。

3.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有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等专业。

这类专业也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和商务中的各种问题,它们属于管理类;二是它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主要是应用,即应用计算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差错。这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能干什么,而且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去规划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要学习比较多的内容,特别还要将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相结合,但仍然没有必要对计算机软硬件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般的了解就行。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一些管理类或信息类的行业就业。

4.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还可在教育、医疗、数字多媒体及其他生活方面应用,相关学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就是讲授计算机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工具软件的应用,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等。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学科所跨的领域也比较宽,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甚至名称类似的课程可能由于专业特点不一样,教学的内容的侧重点也应不一样。所以,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完全靠一个计算机系或计算机学院来统一开设,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研究,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才能将专业特色体现出来,才能将专业建设得更好。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有别于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专业与管理专业的大拼盘,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在该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支撑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构建适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即以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管理与技术并重,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这一方向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树立“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的发展,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实现”的思想,让学生获得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专业技能。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上主要有信息技术导向型、管理导向型、信息资源导向型和公共管理导向型4种模式,这些模式虽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但无论何种模式,其课程体系的共同特点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分界明显,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加强管理的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知识,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内将与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高级技术工作者。其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组件的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过多过深的介绍,而是应该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应以计算机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中如何应用计算机为主要宗旨,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程序和案例贯穿其中。

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在规律性,使其区别于其他专业。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个要点

(1) 多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达到帮他们进行复习的效果。

(2) 多用实例或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难点,或不好理解的知识,老师应多举一些实际例子或现场操作加以辅助说明,如有可能,应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如动画、电影片段)进行演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做课程设计。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将做习题改成做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尽量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做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4) 不断完善实践体系。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有步骤、分阶段地来完成。这里每个阶段的内容设计,都必须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相关联,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化调研与咨询、网站设计、软件项目外包等。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5) 灵活的考试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实现考试多样化,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演示、开卷、闭卷、小论文、项目规划、项目设计或开发、答辩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各不相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无法用同一标准来统一,只有深入研究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永林,师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0(6): 15-18.

[2] 王学颖,黄淑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81.

[3] 张基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5(8):48-52.

[4] 翟丹妮,黄卫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2

在生活中, 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会计专业的元素, 生活中和会计专业有关的事情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看看我们学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经过工厂加工出来的商品, 既然是商品, 就要考虑成本、售价、利润, 当然少不了要记账、算账。而事实上, 我们的会计教学还是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 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不了解真实企业的生产过程。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 它来源于生活, 从属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需求最主要突出在“实用”上, 这就要求, 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形式上必须“情境化、生活化、实用化”。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大多数还是沿袭了传统教学的方式, 这样的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 学生只能靠想象去学习会计专业的一些知识, 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因此, 有必要提出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充实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美国, 教学生活化是判断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他们认为将教学生活化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 让生活造就爱弥儿, 让自然做爱弥儿的教师。卢梭认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 从各种活动中学习,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获得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 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 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 教育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 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 适应生活的需要, 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 强调多运用探索、实践等教学方法, 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为新课程教学增添知识的源泉和教学的载体。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 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 教育极其广阔自由, 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 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让会计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突出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实用性、生活性”。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 为生活而教育, 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 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 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 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生活化的教学, 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情境着手,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 教师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 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 把会计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会计的学习。

在中职会计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就要从精彩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片段,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们留心观察。中职会计教学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可能是学生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 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业务,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 寻找生活与会计的结合点, 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 更是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 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如在教学生学习“生产成本”这个账户时, 笔者搜集了关于生产轮胎、生产校服的录像, 有原材料、机器设备、工人的特写图片, 有整个生产车间的情况, 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素材, 学生感受到了加工产品的过程, 进而在老师的提示下思考这些过程中的耗费是否构成了产品的成本, 同时, 也对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学生的将来的创业也奠定了一些基础。在进行会计方法的学习时, 和学生爱玩的电脑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把会计核算的方法当成是玩“会计游戏“的游戏规则, 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 既让学生容易理解会计理论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运用实践性的活动, 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 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价值, 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在进行生产过程的学习中, 为了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体验生活, 实践“教学做合一”, 在课后作业中, 可以要求学生为家人做一次饭菜, 然后和父母一起核算其所花费的成本, 回到课堂再与同学们分享。通过这个生活体验, 将会计知识和家庭生活进行融合,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于这个活动非常生活化, 每个同学都能或多或少说出自己实践结果, 能让每一位学习者能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是课堂有效性的一种表现。同样, 也可以在班级进行班费收支管理, 在学校组织“赈灾义卖”、“旧书销售”等活动, 让学生对这些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利润核算, 从这些实践活动中, 去探究生活, 了解会计和生活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能够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以达到追求真知识、培养生活力的目标。

(三) 体验生活化活动, 实践“教学做合一”

为了消除传统教育制度下劳心与劳力的对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强调实践, 重视行动, 倡导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 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 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 通过生活实践来学, 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同样, 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 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进而学会学习,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 有一个活动课就是参观企业的生产过程。带领学生参观羊城晚报的生产过程、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益力多的生产过程, 让学生们了解会计与企业加工生产过程内在的联系。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 从感性上认识企业, 认识产品的加工生产, 了解我们所学专业要服务的对象, 做到“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同时, 组织学生去生产线上参加真正的生产劳动, 在玩具加工厂, 在校服加工厂,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做就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和实践事情怎么“做”, 在了解了事情怎么“做”的基础上, 再教学生怎么“学”。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 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不但学会了知识, 更体验了生活, 感受了合作的意义, 懂得职业技能的用武之地。在这样的情境之中,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 会计专业与生活就在学生的学习中融为一体。这样与生活的“对话”, 更让会计专业的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这更验证了这样一句话: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四、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创设生活情境要依据教材内容, 形式多样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是生活展现, 可以是实物操作, 也可以是录像播出, 也可以是游戏, 还可以表演, 还可以设疑讨论等。内容要贴近生活, 目的要明确, 形式要为内客服务, 也就是要变抽象的内容为具体形象的易于理解的自然生活的内容。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突破难点, 不要千篇一律, 不要牵强附会。

(二) 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任教中职会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在企业、在工厂实践过所学的专业知识, 理论知识丰厚, 但实践经验很欠缺。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 深感自己实战经验严重不足, 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和调查, 搜集资料, 不断学习, 给自己充电。

(三) 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实践中, 教师在选取“生活素材”的过程中会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有时, 过于注重生活化, 创设情境活动过于精彩纷呈, 反而会淡化了学习内容。生活化的会计教学只是学习会计专业的一种手段, 就像调味品一样, 不可太多太滥, 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因此, 在生活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做到体验、倾听、反思, 将外在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 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 把生活引进课堂,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 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就会意识到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 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从而主动地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 其主张与当代中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 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许多借鉴意义。对于中职会计专业,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倡“教学做合一”, 突出实践性, 让学生将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使学习的过程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会计教学,教学做合一,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元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7.

[3]赵永菊.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1) .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效果

一、开展有效教学的背景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仍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缺乏等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灌输为主,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式的落后教学手段阻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校内的模拟课程,主要采用手工记账操作,业务范围狭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难以适应21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有效教学本身强调对教材的整合,知识的连贯,相关知识内容要讲究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有效教学作为当前教学领域比较新型的研究成果,作为反映国际教学研究方面一种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的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对分析和研究当前会计低效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会计课程实施有效教学,旨在一方面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以及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

针对中职会计的专业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实行有效教学:

1、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造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时间机会、课后也可以提供一些案例给学生自主去分析,并开设一些模拟银行、公司等课程拓宽学生思维,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赋予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題”的新课程理念。比如我们可以按难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或者将一个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将成绩较好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进行搭配组合,互帮互助,共同研究、提高。

3、选择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协作精神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需要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的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同时,在课外探究学习中要学习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为此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从而有效落实教学育人的功能。

四、开展有效教学的几种方法

1、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有关章节内容的特点,编制相应配套的电子教案,使其图文并茂,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活化教材,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理财的角色,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在屏幕上,形象直观。再如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揭示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等。

2、采取协作式教学

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比如投资决策分析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内容涉及投资现金流量的估算、投资决策分析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运用,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计算,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之后,教师再对计算的准确性、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及分析的全面性加以指导,这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该章的内容。

3、采取探究式教学。

首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至家庭、宿舍、企业。如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家庭企业和熟知企业的一些财务情况作为教学案例,并运用财务会计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这既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借助于学校的ERP沙盘模拟实训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沙盘模拟实训中,财务总监角色担负着模拟企业的筹资、投资的决策及资金运用的重任,通过实训,将财务管理的方法、技能技巧全面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

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尤其注重实际操作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如学习相关经济业务核算时,把它编制成一道公司采购、销售、库存的相关案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5、采取实践教学法。

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当然,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目前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面临重重困难,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而我们只有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五、开展有效教学的预期效果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教材的领会,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把握,课后的巩固等各方面得到提升,锻炼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及评价指引能力。

2、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同的职业判断所形成的经济后果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为社会培养管理型、应用型人才。

3、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能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也就是说师生间的这种互动行为能大大增加教学交流,相互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通过师生之间的这种教学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场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4

在会计教学当中,运用生本教育会收到不错的效果,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愉悦、有效、灵动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社会对这方面的中等人才需求量极大,中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输送此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通道。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每一位会计专业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就如何运用生本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构建幸福课堂进行探索。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培養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会计教学不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而应该让他们接触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分岗协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来适应未来的工作。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或技术教育,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中职学校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并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适应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一种整体实力。

二、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探讨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因此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从师本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一)激活生本幸福课堂,主体是学生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既不是单向传输的过程,也并不是所谓师生对话或师生交往,抑或师生互动,而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改变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熟练掌握制作会计分录方法,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讲解出来,阐述出教师个人的想法,总结出几个要点并写在黑板上,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和解决,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和创造型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同时教师也从教学中得到启发,发现教学盲点,实现教学相长。

生本教育的理念可以与很多现有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会计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在实施这些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能够准备得更充分,在课堂提出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那就可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地表现出来,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开来,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学得快乐、尽兴,有较好的效果。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对课堂撒手不管,这是一部分教师应该重视的误区。不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不论是在哪种类型的学校教学,不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实施生本教育、构建幸福课堂,用心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教师备课质量的要求更加高了。备课时要设计好课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课堂,教师相信和依靠学生,把生命拥有的一切和可联系的一切,都看成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如在讲述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方法时,可以先把书本知识的范围告诉学生,然后简略地把难点圈出来,之后让学生参照书本知识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一些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辅导。等一部分学生完成制作后,再让他们去帮教旁边的同学,并对一些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慢慢统一出一个答案。

以生为本的课堂并不是放任学生,有一些教师认为生本课堂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让他们讲,让他们做,书本的题目布置下去,教师就可以坐在旁边看,快下课了就公布答案,总结几句话。这是不负责任的体现,也是为迎合教改而敷衍的行为。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幸福课堂,教师一定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更要吃透教材和知识点,更要理解和熟悉学生的需求,更要与学生和谐地相处,更要用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如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电算化本来就是操作的课程,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一个劲地演示和讲述,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如在课外的时候教师辛苦一点,设计课堂的同时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的学案出来,让学生对照书本知识和学案,进行自学,不懂的可以提问。完成了任务之后,让学生进行演示,他们就有了竞争和激情,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三、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能构建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满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能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学到知识,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

(一)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幸福需要人呵护,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大的难处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是楼梯边的扶手,岩崖边的攀藤,动力仓的助燃,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圈套设置者。不少课堂上,老师似乎为了体现启发性,或者某种目的,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问了一个又一个学生,不厌其烦。还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感悟能力等因素,不可能每个学生发展得一样,让学生适当想想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多想想也可以,问题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得出来。冷落是幸福最大的杀手,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尽量让学生觉得“老师看到我了”,自己也是主角,这也需要教师拿捏适度。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寻求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精心呵护。

(二)让学生找到主动学习的欲望

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有一定压力,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学习当作需要。朦胧状态下,有的孩子把学习当作好奇和新鲜接纳了,而有的孩子开始“碰钉子”,好奇心受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老师再不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两极分化了。

珠算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如果要学生熟练地掌握,难度也不小,一味地背公式,或者不断出一些复杂的数字让学生去加减,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再去触碰算盘了。而如果在珠算的教学中插入一些小游戏,让他们自己去“玩”、去竞争,效果就不同。例如教他们“见子打子”,由于特别的形状摆设,他们会好奇结果是不是反过来排列的,一个个学生噼里啪啦地打个不停。生本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看成是一种本能,这也是人类的本能,教师如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本能,就可以创建幸福课堂。

(三)学习的乐趣在探索

学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来自征服,在征服困难中展露出勇气、力量、智慧。教师要多设置一些让学生去体验、求证的教学环节,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一定要让学生设法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头脑动起来,整个课堂就像流动的河,有浪花,有涟漪,有风起潮涌,有拍岸击沫,这样能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时空,而不是局限和满足眼前、教材上的知识。

让学生在追求中磨练意志,在探索中感受幸福,越战越勇。让学生自己动起脑来,动起手来,是以生为本的一个要求,这也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必要途径之一。所以让教师做一个引导者,不仅仅是引导着学生学习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找到幸福感。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5

2.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吸引力。基于中职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相应的话题,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再进行分班级讨论,这样学生既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辩论的乐趣,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其次,教学内容要具有美感。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在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美。

2.3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

教学内容要适当的贴近生活实际。其实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突破口,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紧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喜欢并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教师应努力找到联系生活的关联点,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既充分理解课文的深意,又能扎实地记在脑海里。

2.4注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书写能力。加强写字方面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同时还是其语文学习的态度保证。因此,教师要仔细教授学生写字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好习惯。写字教学要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始末。例如布置学生临摹字帖,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汉字书写,又帮助学生提高汉字书写美感。第二,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文的广泛运用,不仅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还是用人单位判断新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就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应用文写作格式、内容。同时,教师还应结合着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灵活的补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时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得到培养。而在其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课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第二,设计合理的课堂层次,同时必须注重教学的完整性。第三,教师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并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教授的知识。

3结论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才能不负中国五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深厚文化。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有效性就要做到“全面掌握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选择要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在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责任,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参考文献

[1]蒙承陆.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教学改革,2008(5).

[2]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

[3]李瑞峰.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M].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4]赵本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讨[M].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 德育工作论文

★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 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论文

★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 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 职业院校热门专业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想在与高层次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找到立足点,站稳脚跟,取得一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会计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操作技能,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一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详细的业务叙述,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事项都是以各种原始凭证的形式摆在会计人员面前,如何处理这些凭证全靠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刚毕业的学生面对大量的单据和复杂的经济业务根本无法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因此就出现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为此,如何缩短会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成为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高度重视会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相结合的道路。它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只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偏离了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实训教学,教学不合理

课堂教学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现有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虽然明确了会计实训的课时量比例,但是对每门课程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效果没有很好的落实和监督。有关专家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课时的比例不到30 %,远没有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教学中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实践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只是为了应付各项教学检查和学校验收。专业授课教师受原有职业教育目标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教课方法,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用书本知识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生依然以拿到中专毕业证为根本目的,只关注理论学习和掌握,忽视了实践操作,限制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忽视实训教学是造成目前中职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培养出的学生既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没有练就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会计实训内容单一,实训课时偏少,达不到实训效果

职业教育总是强调实训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上仍以理论传授为中心,并没有把实训教学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会计实训课大多数只停留在手工实训,而且要在学习一年理论后,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才能系统进行,并且时间不到一个月就匆匆结束了,没有任何有关的技能考核,更为甚者干脆不开实训课程,提高技能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教学手段简单,缺少”双师型”教师

会计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为主旋律,单纯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手段老一套,忽视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中职学校目前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虽然他们具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 ,但是由于没有亲自从事过财务的相关工作,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动手能力普遍不强。致使中职会计教育缺少“双师型”教师,无法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训,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

仿真实训仿而不真,中职会计专业基本上都建有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提供学生会计仿真模拟训练。但很多学校实训室的配置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影响学生的实训效果。同时,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仿真模拟实训,几乎是企业常规性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内容,一些极为重要的会计技巧,往往没有进行实训。

(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一是前往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实习是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好的机会。但是会计专业不同于化工、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操作性人才。但是会计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接受会计专业学生,或者即使接受也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会计工作,往往达不到的实习的目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要联系安排会计专业的实习很艰难,很多时候是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系,没有任何保障,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正确定位中职会计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而且要依靠实训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加强实训教学势在必行。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备好实训课。其次。通过挂职锻炼或兼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成为“不但能教会计而且能做会计”的“双师型”教师。第三,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又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改革课程模式,实训经常化和多样化,提高会计实训的实效性

(1)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实践内容,是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2)课程实训。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3)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4)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体现和检验,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5)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6)电算会计模拟实训。这主要是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转到计算机上来。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财务软件,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建账、原始数据的录入、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计算机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会计的快捷、方便和先进。(7)将会计实训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技能,应将会计实训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列为考试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进行实训评分。从而保证实训的质量。(8)根据技能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体现就业需求,职业资格考试及技能训练要求。比如:笔者学校近几年毕业生主要从事银行接柜、超市收银、企业出纳、库管等工作,根据此信息,可以通过压缩基础文化课程,开设收银实务、出纳实务、及银行前台实务等课程,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

(四)以每年中职学校的技能大赛为契机,开展实训技能竞赛,培养“技能见长”尖子生

每学期应组织学科的技能竞赛,使之成为实训的重要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会计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现有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让教师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理论指导等方式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方法,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改变多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完善校内模拟实习相关工作

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的,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校内模拟实习应该重视以下工作:

1、做好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资料准备工作。为弥补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不足, 建议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企业的财务工作者搜集资料,共同编写会计分级实践教材,实验教材系列的内容最好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企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

2、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会计模拟实习的指导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因此应该配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好的专职试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模拟实习。

3、保证模拟实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建立以基础会计、工业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协调的模式。

(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能否真正开展好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开展定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财务实际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保证。基于前面所提到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

1、积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明确企业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的责任,并可在税收方面适当优惠,以调动企业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帮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会计职业的素质教育目标。

2、选派业务素质较高、职业素养较好的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为企业进行财务诊断,提供管理建议和决策方案等,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进而为学校赢得声誉。与此同时,每年可安排学员去实习,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学校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难题。

3、积极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可以将学校的部分闲置房屋,免费或低价租赁给财务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办公场所,并且与其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企业对在校学生实训的责任,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在财务公司或事务所兼职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中职教育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一定要准确定位,即必须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希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心和的支持下,中职财会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完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浅谈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途径》 杨 冰

2、《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思考》耿聪慧

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的探讨》冯太业

4、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水平提高途径》黄秀莲

5、《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丁呈敏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7

一、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 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 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有次在学习分段函数时有个学生迟到了, 经过了解他是因为前天晚上送同学回西藏后住在外面, 今天早上起来的晚然后还坐出租车来的。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我果断放弃原来准备的有关邮件价格的导入, 改让这个学生回答1. 出租车起步价多少;2. 每公里单价多少;3. 他一共用了多少钱。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把分段函数定义的精髓传达给了学生。只要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都属于“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再比如例题讲解。导入新课一般要用时10到15分钟, 据研究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也只有这么点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上, 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弄一些“噱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例子来创设本课所需要的例题或练习。比如分段函数中可以用移动上网流量收费问题;指数函数中可以用如今的物价、房价、或者家庭用车的折旧;其他象概率、立体几何等等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有人说这类应用题对中职学生来说太难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 如果你的课经常出现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题, 学生还会觉得难吗?学生觉得难恰恰是因为我们平时的太注重理论性而使数学课脱离了生活。数学教师通过捕捉生活素材, 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 让学生在生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对数学的体验与感受、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利用生活经验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是精炼出来的生活经验, 是高于生活的, 的确比较抽象。但数学毕竟还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如果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或感兴趣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突破重点难点, 那学生就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圆锥曲线中椭圆的离心率0<e<1, 抛物线的离心率e=1, 双曲线的离心率e>1, 学生往往会搞混。如果你天宫一号讲起, 说明航天器获得的宇宙速度等级不同, 即离心力不同, 在太空中的飞行轨迹也不同, 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 即椭圆轨道, 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 / 秒。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 需要的最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公里 / 秒, 地面物体获得这样的速度即能沿一条抛物线轨道脱离地球。地球上物体飞出太阳系相对地心最小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它的大小为16.7公里 / 秒。地面上的物体在充分利用地球公转速度情况下再获得这一速度后可沿双曲线轨道飞离地球。离心率大小影响离开地球程度, 并结合飞行器的轨道, 使学生充分理解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又比如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 教室的门和地面以及墙面可以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等好几个定理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解平台。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并做一定的拓展, 找出理解记忆难点重点的方法, 使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让学生既开了眼界又感悟数学, 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观察数学的意识, 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应用数学

数学作为一种生活和研究的工具, 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 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 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 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 激发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 "再创造 " 的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坚持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的理念, 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 让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但体现在数学课堂上, 甚至辐射到数学课堂之外。比如在三垂线定理中, 课本只提到了点和线段的射影, 但是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点和线段明显少了, 在建筑识图和制图中不但要点和线段的射影, 还要面的射影, 甚至更多的是复杂空间体的射影。我们处理教材的时候适当添加一些面或体的射影, 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 并让学生试着画一些建筑制图中的空调、浴缸等简单元素的射影, 让学生深切的感受数学是生活和研究的工具, 并体验创造的喜悦。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 学了即可用得上, 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在数学课堂上有意引导学生,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 并从中提炼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应用背景, 独立思考,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既能使本课数学知识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又能观察现实事物, 阐释生活现象,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随时应用数学的习惯。

“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所以只要你有心, 生活绝对会给你提供足够的素材。数学教学也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变抽象数学为生活数学, 使数学课堂生活化;但数学又高于生活,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 同时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 数学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 而是对生活的再加工。正确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 让新课堂更精彩, 课堂的有效性更高。如果能长期坚持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让生活数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那么学生慢慢的肯定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学生离开数学课堂还在应用数学, 那我们就成功了, 我们数学课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不是做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 教育含于生活之中, 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本文就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利用生活经验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课外应用数学三方面谈了生活教育在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性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课,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3]陶行知等.生活教育之特质.

提高中职会计教学实用性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能力培养;实践

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知识而学的观念。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前进和会计理论的深化不相适应。如果会计教学还只停留在知识教学,而不把知识教学与当前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则无法实现会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对接。

2.教学手法死板

会计教学长期以来都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堂堂感到“肚胀”,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无味,学生从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抽象描述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内在规律,导致对学过的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不能很好理解,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会计教学有必要做些改进。

二、提高会计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1.重视会计的入门教学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知识学习的首门课,因此教师要用灵活的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有个感性的认识。

我曾与一些学生探讨过会计教学问题,有些学生提到在会计入门学习时教师讲的知识点分散,学生一时无法很恰当地统一联系起来。基础会计教学时教师最好先给出一个具体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抛出来。并且给出的案例应该是系统的,也就是说它能很好地将基础会计的理论串联在一起,学完基础会计就像为一家公司做完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一样。

2.强化会计的实践教学

学生只掌握教师讲解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经过良好全面的实习,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上岗需要,是极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或上岗适应期较长就会被社会弃之不用,这就需要在会计教学中注意会计实践教学的分量,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校内学习时,有条件的学校可购买仿真教学专用会計工具,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原始凭证,如支票、汇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让学生在教师讲课同时亲手操作,这样会更好掌握这些凭证的填制和使用方法。学校还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都可看作独立的财务室,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感受会计工作。在校外则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企业、事业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学生经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实践学习,自己填制会计凭证,辨认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相关会计报表,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会计工作的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利于学生互相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会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师运用灵活、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真正“实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9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成都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李成凤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原因,得出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语文 兴趣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也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一问三不知,只好自问自答。在我们身边总听到这样的感叹:在中职学校当语文老师真没意思。面对这样的境地,老师也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语文教学也成为无效教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近一年时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调语文的功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为中职学生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阶段。任何知识或信息都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理解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如果专业课是“硬件”,那语文课就是“软件”。语文课不学好,那将影响其技能的发挥。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三、巧设导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个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节课刚开始,如果教师一开口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全无新意,完全没有号召性,学生的兴趣瞬间消失。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那种期盼就消失了。导入有很多的办法:故弄玄虚型、故事导入型、情景设置型、设疑引入型……不一而足,每种都有它的特点。(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能够很好地安排,学生就会心存期盼,心有所问。例如:在上《赤壁怀古》时,我在导入设计中会让学生先听《三国》中的主题曲,再赏析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最后导入我们的作者苏轼也非常崇拜三国时的一位英雄,他是谁呢?设疑激趣,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进入到学习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四、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乐学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画里阴晴》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赏析中西方的`水墨画和油彩画的不同特点,利于让其感受画里阴晴的内在含义,学生兴趣很浓厚。本来以为很枯燥的课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上的有声有色。在教学诗歌时,配以画面、音乐去刺激学生的听视觉,从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与专业接轨,设计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针对之前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远大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与专业接轨,就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最大交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可以结合专业设置情境,如作文可以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写作一个计算机组装过程。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查、收集本专业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的一个阶段后,采用朗读课文精彩片段比赛;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正反方的观点辩论大讨论;利用重要节日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甚至是书法比赛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有计划地穿插入正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将引领职校学生朝着乐意、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行列里发展。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职校语文教师有心、用心的在语文课中尝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10

路桥区新桥中学陈良聪陈美琴

摘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地理教师的追求。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方法是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体验和理解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设 生活化 情景 课堂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们只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教师如不使学生处于非知想知,非懂想懂,难言想言的心理状态,就难以知道学其善,懂其义,名其理。同时,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感受地理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从而有交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创设生活化情景。

一、利用图表创设生活化情景

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会考的重要考试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会考大部分都以地理图表为情境创设问题,以考察学生运用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图表的观察和分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高中湘教版地理教材和地图册上地理图表类型多样,这些图表往往信息量大,有的甚至较抽象。如果我m 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信息融入到地理图表中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

读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据图回答:

(1)学校明天要举行登山比赛,为锻炼同学们的毅力,拟选择攀登最艰难的线路。小明在图上画了4条线路,他最终可能选择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小明到达山顶时,感到山顶比山脚凉快,请问山顶与山脚的温度约相差几度()

A.0.6℃B.1.2℃C.2.1 ℃D.3.6℃

(3)寒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保暖衣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明一家人的旅行线路最有可能是()

A.从浙江到罗马B.从浙江到莫斯科

C.从浙江到伦敦D.从浙江到新加坡

这组题充满生活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等高线和气候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地理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师应势力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并在愉快的心境中体验成功。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景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会马上高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就会自然与和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就更加深刻。

如在地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绘制简易校园平面示意图,引导来访者准确快速地找到目的地,学生兴趣高涨,之后,我特意挑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在下面就议论开了,我顺势引导,这几幅图有什么地方与实际校园是有出入的,怎样修改才能使这幅图能真实地反映我们学校的校园空间布置,(涉及比例尺方面知识)怎样修改才能使这幅图更简洁美观?(涉及图例知识)怎样修改才能避免“找不着北”?然后通过画、评、改三个步骤,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地图的三要素,感受到所学地理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利用虚拟假设创设生活化情景

虚拟假设,即在思考问题时能假设一个情境,可以用人、地、事、物、时来创设,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思考、挥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如中国杭州天堂伞业有限公司有批伞准备外销,有南亚、非洲北部、欧洲西部几个地区共选择„„中国台州某羽绒服制造厂有大批羽绒服希望外销,有印度尼西亚和瑞典两地供选择„„,假如你是这企业的销售部经理,你会怎样选择销售地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上述生活情景是虚拟的,但问题是完全可能是现实的。通过了解销售目的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这些气候类型具有的特征,同学们就找到了答案。学生对销售部经理这个职位很感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四、巧妙联系创设生活化情景

有些故事、诗歌、歌诀、谚语、对联等对学生来说是富有吸引力的,他们往往与地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教师利用他们与地理知识与生活常识三者之间的联系找到结合点,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扩大视野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地理课堂产生无穷的魅力。

例如小华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风吹草低遍地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禾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绘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既学了知识,又体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多样的人文美景,获得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同时又了解区域的自然特征。

五、结合热点创设生活化情景

当今世界新变、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教材中尽管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仍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新地理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并且要将学生对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热点焦点事件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材料:据市气象台消息,今年第9号强台风“圣帕”于8月13日凌晨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强度不断加强,15日下午2时中心位于温州东南偏南方向大约156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在北纬15.7度,东经128.1度,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50米/秒(15级)。目前中心正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预计台风未来将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还会有所加强,于17日到达台湾东部海域。虽然目前位置距离我市较远,但该台风强度强,在此提醒有关方面要提前做好防台抗台准备工作,关注气象台的最新消息。

教师可以设置下列情景:

1、台风发生时间、典型地区?

2、台风与飓风的关系?

3、目前,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什么?

4、台风造成的影响?

5、为什么我国强台风大多出现在浙江、广东、福建沿海,而超强台风浙江机率最大?(或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的角度加以分析)„„

联系时事热点、焦点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思维空间较大,而台风就发生我们的学生身边的一种自然灾害,学生对它较熟悉,我们创设学生身边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有些热点、焦点问题常常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和生成,学生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继续加以关注和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六、利用实验创设生活化情景

实验法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老师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主要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

验,或让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学习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都有待发展,用简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可以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时,设计如下小实验:撑开雨伞,从顶上倒下一滴红墨水。当雨伞不动时,发现红墨水沿直线流下;当雨伞顺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左侧流下;当雨伞逆时针转动时,发现红墨水偏向右侧流下;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就可得出“南左北右”的规律。

上述地理实验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原理清晰、效果明显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构建的知识,记得牢、理解得透,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愉快而轻松,课堂的效率无形之中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上一篇:淘宝店岗位职责说明书下一篇:农业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