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通用10篇)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1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09-03-05 来源:深圳市文产办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市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合深圳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各类文化企业。

第三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产办”)是本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深圳市注册成立的企业;

(二)申请企业应拥有良好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现代化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且主营业务属于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领域范围;

(三)申请企业属于创作研发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 1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80%以上;申请企业属于中介服务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2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80%以上;申请企业属于生产型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年实际纳税额100万元以上;

(四)新设企业如果注册资本金大于 200 万元,或实际投资总额已达到300万元以上,并且拥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亦可申请认定,新设企业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的企业。经认定后,如果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个会计内,仍未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条件,将取消该企业的认定;

(五)从事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发或创作的申请企业,暂未达到有关标准,但其原创成果对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亦可认定为重点文化企业。

第五条 申请认定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的单位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代表证明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三)经会(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财务会计报表。

(四)主营业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及税务机关出具的纳税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五)验资证明文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六)产品或技术鉴定证书、专利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信誉等级或荣誉证书等。

(七)有利于评审专家了解情况的其他相关资料。第六条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报程序:

(一)申请企业应先通过深圳市文化产业信息网

()进行网上申报,网上获得受理编号后,打印《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书》,连同其他需提供的书面材料一起装订成册,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市文产办,同时将申请材料报送辖区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二)市文产办根据本办法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对列入初审合格的企业,安排组织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人员由市文产办工作人员及相关行业专家组成;

(三)市文产办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认定标准和现场考察意见进行评审。市文产办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核准,并下达批准文件和颁发《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证书》。

经认定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的,可以持《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证书》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 经认定的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应在每个季度15日前向市文产办报送上季度统计报表,报送方式可采取网上申报。

第八条 对经认定的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实行年审考核制度。认定未满1年的重点文化企业可不参加年审。企业应提供以下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于每年的3月底前报市文产办审核:

(一)《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考核表》。

(二)《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证书》副本。

(三)经会(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会计报表。

(四)税务机关出具的上纳税证明。

第九条 如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重点文化企业资格:

1、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或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2、偷税、骗税、抗税或逃避追缴欠税;

3、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

4、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

5、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或银行的诚信系统中有严重失信记录;

6、未年审逾期超过一年;

7、未按时向市文产办报送季度报表累计超过3个季度,或报表有虚报、瞒报情况累计超过3次的;

8、企业连续两年未达到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

9、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考核通过的企业在其《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证书》上加盖有效期的印鉴,企业可持加盖印鉴的证书和有关文件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优惠政策手续。

第十条 经认定的文化企业若发生变更行为,应及时将变更情况上报市文产办,并办理有关手续。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2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各类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开发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专用名称,高新技术产品系指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根据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结合深圳实际公布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所列产品。

第四条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一)申请企业所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范围;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申请企业其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应大于500万元,其自产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

(三)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预期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必须具有明晰的知识产权关系;

(四)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或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以上,并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

(五)年人均总产值或预期年人均总产值达15万元以上 ;

(六)销售利税率或预期的销售利税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8%以上;或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

(八)具有现代化管理的组织、措施和方法;

(九)从事重大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申请单位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其产品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确有重大贡献的经认定程序亦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十)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生产的已经深圳市认定的软件企业其年销售收入应大于500万元,其中登记注册的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的,可以直接申请转为高新技术企业。

第五条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由企业自愿申请,并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报资料目录;

(二)《深圳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

(三)必备的附加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原件)和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2、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财务审计报告及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包括自产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和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等科目(当年成立的公司到申请时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已达500万元和研发投入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提供上月的审计报告);

3、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开发软件的企业需提供: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该产品的软件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报告、用户手册、测试大纲、测试报告和用户试用报告等材料);

4、银行贷款卡和信誉等级证明;

5、属于特殊行业的企业需提供特殊行业许可证或入网证。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行业规定许可生产、销售的必备文件的复印件;

(四)辅助的附加材料:

为了对申报表和必备材料未充分说明的内容做进一步阐述,帮助评审专家了解情况,申报单位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提交下列材料:

1、市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

2、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以及其他相当的技术证明材料;

3、若环境污染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4、用户使用意见相关材料;

5、属专利技术的项目可附加专利证书;

6、其他相关资料

上述书面材料装订成册,并含完整申报信息的软盘一张(注明申请单位名称),上报相关单位部门。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第六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程序:

(一)市科技和信息局常年受理高新区、保税区、大工业区内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各区科技局根据属地原则受理本区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各受理单位的收文窗口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要求对各企业上报的材料当场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企业则发给受理回执单;

(二)对初审合格的企业,各受理单位组织由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实地现场评审,专家评审小组依照《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进行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书面上报市科技和信息局,未能通过评审的企业如有异议可以向市科技和信息局申请复核;

(三)市科技和信息局汇总各方现场评审结果,并将通过现场评审的企业名单在市科技和信息网上公示十天;公示期满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核准,并将核准文件报送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

(四)核准后颁发认定证书、《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铜牌;

第七条 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年审淘汰制(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订)。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每月五日前向市科技和信息局报送截止于前一个月的统计报表,每年三月一日——三十日向市科技和信息局、各区科技局报送下列年审资料:

1、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考核表》;

3、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审计报告;

4、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包括上自产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和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等科目;

5、银行贷款证复印件及信誉等级证明。

第八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一)考核达不到《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

(二)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

(三)企业违反国家法律受到查处的;

第九条 各考核单位将考核结果上报市科技和信息局,市科技和信息局对考核通过的企业在其《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上加盖有效期的印鉴,企业凭加盖印鉴的证书和有关文件到政府相应部门办理优惠政策手续;对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收回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十条 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若发生变更行为,应及时将变更情况上报市科技和信息局和各相关单位,由市科技和信息局视其变更情况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和信息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3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委、办、局:

为发展壮大我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州人民政府下发了《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发〔2005〕62号)。文件的实施,推动了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全州现有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州级44家。为了进一步规范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管理工作,促进我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针对我州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红政发〔2005〕62号文件《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报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将修改和补充后形成的《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六日

红河州农业产业化州级

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搞好对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服务与扶持,根据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有较强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能力、主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企业或达到一定规模的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红河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对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四条 凡申报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申 报

第五条 参照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办法,红河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为甲级和乙级,主要包括加工流通型与市场带动型两类。具体条件为:

(一)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

1、加工流通型。

(1)企业规模。是各行业的行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其中申报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

(2)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南部六县1000户以上),联结种植业基地5000亩以上(南部六县2000亩以上)。畜牧业养殖规模:奶牛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猪存栏2000头以上、家禽2万羽以上;水产养殖2000亩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采购的原料应占原料收购总量的50%以上。(3)企业类型。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企业。

(4)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主营产品产销率达到90%以上。

(5)企业信用。企业依法经营,遵守市场经济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6)企业竞争能力。在同行业竞争中企业的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7)目前企业规模虽达不到上述第1项要求,但所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属创新技术产品或主营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企业,或符合我州优势农产品布局,属行业龙头的企业。

2、市场带动型。

(1)龙头作用。市场占地、设施、资产、交易规模以及带动农户能力在所在县市同类市场中名列前茅,市场主营产品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示范、集散辐射作用明显。

(2)资产规模。资产总值2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

(3)交易规模。市场中农产品交易占交易总量的80%以上。蔬菜、粮油、果品类销地市场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畜产品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

(4)带动能力。市场对带动地方主导产业形成作用明显。市场直接或通过经营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联结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

(5)产权清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6)服务功能。市场基础设施好,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能及时为农户和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引导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运作规范,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

(7)经济效益。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市场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济效益好,没有债务纠纷。

(8)国家、省有关部门定点或重点联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先考虑。

(二)乙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

1.企业达到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但其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服务功能全、经济效益好,不需要州级财政一次性扶持资金。

2.企业目前达不到甲级重点龙头企业条件,但分别达到以下条件:

(1)加工流通型。

①企业规模。是各行业的行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6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3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500万元以上)。其中申报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200万美元以上。

②企业带动能力。企业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南部六县1000户以上),联结种植业基地3000亩以上(南部六县2000亩以上)。畜牧业养殖规模:奶牛存栏300头以上、肉牛存栏600头以上、猪存栏1000头以上、家禽1万羽以上;水产养殖1000亩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采购的原料应占原料收购总量的50%以上。

③企业类型。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企业。

④企业效益。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主营产品产销率达到90%以上。

⑤企业信用。企业依法经营,遵守市场经济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在B级以上(含B级)。

⑥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的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处于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⑦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属创新技术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符合我州优势农产品布局。

(2)市场带动型。

①龙头作用。市场占地、设施、资产、交易规模以及带动农户能力在所在县市同类市场中处于前列,市场主营产品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示范、集散辐射作用比较明显。

②资产规模。资产总值10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6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南部六县300万元以上)。

③交易规模。市场中农产品交易占交易总量的70%以上。蔬菜、粮油、果品类销地市场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畜产品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

④带动能力。市场对带动地方主导产业形成作用比较明显。市场直接或通过经营户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联结农产品基地5000亩以上。

⑤产权清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⑥服务功能。市场基础设施好,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能及时为农户和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引导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市场交易秩序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和运作比较规范,没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

⑦经济效益。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70%,市场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济效益较好,没有债务纠纷。

第六条 申报材料。申报企业应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具体包括:

(一)企业申报表;

(二)企业情况简介;

(三)银行出具的该企业的信用证明;

(四)由县市农经部门或中介机构出具的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五)县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出具的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证明;

(六)科技成果、专利或有关省部级认定的证明材料;

(七)产品质量、环保方面的证明材料(省级以上法定质检机构对主营产品的监督检验报告、质量管理手册、通过ISO9OO1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绿色食品证明等);

(八)与农民签订的产销合同书。其中前5项为必备材料,后3项根据企业情况据实出具。

第七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

(二)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征求发改委、经贸、财政、科技、林业、创新办、乡镇企业、税务、粮食、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及有关商业银行对申报企业的意见后,经县市人民政府同意,按规定正式行文向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州产业办,设在州农业局)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

(三)州所属企业可以按照以上1、2款申报程序申报,也可以由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由部门按照规定正式行文向州产业办推荐,并附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省属企业可以按照以上1、2款申报程序申报,也可以直接向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并附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

第三章 认 定

第八条 州产业办负责对各地推荐的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遴选和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测评价工作。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评价评分办法,由州产业办牵头商有关部门提出,报红河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审定。

第九条 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程序和办法。

(一)州产业办根据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上报的企业有关材料,按照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评分办法进行评分、审查、分出层次,提出审查意见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

(二)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正式确定前,以一定形式进行公示,以确保公正、公开、公平。

(三)经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都作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对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甲级的,给予资金扶持并颁发证书;对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乙级的,颁发证书。州人民政府发文认定的同时,通过媒体公布企业名单后颁发证书。

第十条 经认定公布的甲级和乙级重点龙头企业,将分别按照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章 监 测

第十一条 对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

第十二条 建立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并进行运行监测评价,为企业的进出提供依据,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十三条 实行两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具体办法是:

(一)企业报送基础材料。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在进行监测年份的次年1月中旬之前,应将反映企业变化情况的基础材料报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材料包括: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情况统计表;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企业的财务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提供证明);税收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税务部门提供证明);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关系情况(由县和县级以上农经部门提供证明);应享受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第一次监测是在企业被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始后的第三个年份。

(二)州级材料汇总与核查。次年1月下旬,当地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对所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所报基础材料进行汇总、核查。核查无误后,报州产业办。

(三)州产业办根据各县市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报送的基础数据材料,按照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评价评分办法进行评分,并对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并上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

(四)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对监测结果予以审定。

第十四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监测不合格者,取消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第十五条 在不属监测评价的年份,各地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将所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按有关报表制度统计汇总,于次年的2月底之前报州产业办。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申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应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如果存在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已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未经认定的企业取消其申报资格,2年内不得申报。

第十七条 对在申报、认定、监测评价过程中不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工作人员,主管机关要按有关党纪政纪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八条 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予以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及有关更名材料,由所在县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州产业办予以审核确认,由州产业办将企业更名情况通报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4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认定和管理工作,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指在山东省内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并居同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法人实体。

第三条凡山东省境内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所有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第四条申报基地的具体行业范围为:文化创意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动漫游戏业、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文化经纪代理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销售业等。

第五条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认定一次。

第六条省文化行政部门是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基地的评选、认定及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对基地搞好相关服务,并从中推荐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申报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符合国家、省文化产业政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服务群众,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主营业务;

(四)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健全规范、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五)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净利润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六)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七)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八)省文化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申报程序

第八条省直、中直驻济的申报企业直接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申报;各地的申报企业向所在市文化行政部门申报,并由其初审、转报。

第九条超出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的文化企业申报示范

基地,应由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第十条申报企业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式10份):

(一)背景情况说明;

(二)当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投资额度及资产规模,税前净利润;重点企业和项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等;

(三)企业的行业、品牌、技术优势及发展潜力;

(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件复印件、国地税登记证的正本复印件;

(六)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七)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必须客观属实,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即取消申报资格,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第十三条山东省文化厅成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四条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第十五条各市文化行政部门和省评审办组织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进行实地察看;省评审办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

评审。

第十六条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认定命名的基地初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文化厅正式命名,通过新闻发布会、工作会等方式举行授牌仪式并颁发证书。

第五章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负责。

第十八条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复查。原则上每两年复查一次。

第十九条组织基地之间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对基地管理、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条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省文化厅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一条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汇报上一年发展情况。

第二十二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基地,将予以警告、直至取消基地称号:

(一)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资格的;

(二)宣传虚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信息的;

(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

(四)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或者其他的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经复查应予撤销称号的行为。第二十三条基地在经营性质、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或有重大兼并重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报告。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山东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自主创业服务载体建设步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创业帮扶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108号)和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琼财社〔2012〕1848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及管理。

本办法所指的创业孵化基地是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并免费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各类创业载体。

第三条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市场机制运作”的原则,积极帮助各类创业人员创业。

第四条 创业孵化基地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一)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

(二)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鼓励创业优惠政策和其他扶持措施;

(三)协助孵化企业办理开业手续,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和信息咨询及有关代理服务;

(四)维护孵化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创业孵化基地应符合下列标准和条件:

(一)申报主体。经政府批准设立或依法成立的独立法人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健全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财务等管理制度,有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二)场地和配套设施。孵化基地的场地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场地须产权清晰或租用合同明确,在使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场地及公共服务设施应免费提供或使用成本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三)运营状况。基地内在孵企业一般不少于15家,基地要制定明确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及相应的评审程序。

(四)配套服务。基地应设立专门的服务区域,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创业孵化台账和政策落实台账,基地内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劳动用工、税费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良好。

(五)基地发展前景良好,促进劳动者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

第六条 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下同)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地及办公经营场所均在创业孵化基地内,企业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以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为主。

第七条 申请单位申请创业孵化基地,须向所在地就业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海南省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申请表》;

(二)创业孵化基地可行性报告(包括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基地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创业服务情况、入孵企业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三)相关证明文件:企业或事业法人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房地产证明或租赁合同等。

(四)入驻孵化对象和专职管理人员名单。

第八条 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程序:

(一)申请。由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准设立或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成立的基地机构,向省就业局提出认定申请;由市(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准设立或在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成立的基地机构,向所在市县就业局提出认定申请。

(二)初审。各级就业部门通过核查申报材料、组织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基地进行初审。

(三)审核。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依据就业部门的初审意见,对基地的认定申请进行审核;

(四)公布。经省直相关部门审核合格的创业孵化基地,授予“海南省创业孵化基地”;经市县相关部门审核合格的创业孵化基地,授予“X X市(县)创业孵化基地”。

第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存在下列情况的,取消其创业孵化基地资格,收回相关牌匾:

(一)孵化基地违法违规经营,或允许新办企业等孵化对象违法违规经营的;

(二)孵化基地被孵化对象投诉查实3次以上,没有及时整改的;

(三)不能为孵化对象提供入孵时承诺的各项服务的;

(四)经营过程中产权转让、转租的。

第十条 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对象享受的扶持政策:

(一)对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根据基地建设规模和吸纳创业就业情况,同级财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或分房租补贴、基本办公设备购置经费等资金扶持,扶持资金拨付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对其使用管理负责。对发展前景良好、示范作用突出的创业孵化基地,推荐申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二)创业孵化基地内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具体贷款额度和贴息办法按现行政策执行。

(三)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减免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孵化对象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孵化对象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履行合同满1年后,按每招用1人给予孵化对象一次性奖励补贴2000元。

(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四类人员首次自主创业3年以内,带动3人至5人就业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履行合同满1年后,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3000元;带动6人以上(含6人)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履行合同满1年后,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5000元。上述四类人员自主创业享受本款规定奖励补贴的,不再享受第五款规定的奖励补贴。

创业孵化基地对孵化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企业在基地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上述扶持政策所依据的文件有调整时,相应的补贴标准等也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对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对象全面落实有关创业扶持政策。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6

(二)申请人在提出轮候申请之日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不含少儿医疗保险,下同)累计缴费5年以上。申请人属《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规定的人才的,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累计缴费3年以上,且不受该办法规定的年龄限制;

在2011年6月1日《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补缴社会保险的时间不纳入累计缴费时间。

(三)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购买过准成本房、全成本房、社会微利房、全成本微利房、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政策性住房,未享受过购房补贴政策;

(四)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含商品房、军产房、集资房、拆迁安置房、自建私房、违建住房等)和住房建设用地,且在提出轮候申请之日前5年内未在本市转让过或者因离婚分割过自有住房;

(五)申请人及其配偶无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子女的行为。

(六)符合申请条件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下列申请人、共同申请人,不受缴纳社会保险的时间限制:

1、经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一、二、三、四级残疾人;

2、经民政部门认定的抚恤定补优抚对象。

申请人以家庭为单位提出安居型商品房申请的,申请人的配偶、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列为共同申请人,申请人年满18周岁的子女不能列为共同申请人。未满18周岁的子女列为共同申请人的,不影响其成年后单独组成家庭或者达到规定年龄后以单身居民身份申请本市住房保障。

无本市户籍的现役军人,可以以申请人配偶的身份作为共同申请人。

投靠子女取得本市户籍的居民,只能作为共同申请人。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7

信息名称: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2012年11月29日县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

人民政府 年12月3日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暂行办法

一条 为规范我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房困难问题,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11号)、《阜阳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暂行)》(阜政办〔2011〕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太政办〔2011〕24号)等规定,结合我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际,制定本暂定办法。

第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居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县民政、住房保障等部门依照本暂行办法规定,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申请受理、资格认定、资格复审、轮候配租、年度审核等工作。

三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县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资格认定和配租管理,其他机构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可参照本暂企业自建公共租赁住房面向本企业职工的配租结果报县住房保障部门备案。

申请与准入

四条 申请条件

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具有本县城镇居民(非农业)常住户口,并且实际居住;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县政府公布的收入线标准;

家庭人均自有私房建筑面积低于县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

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有县民政部门认定的扶养关系。二)城镇新就业职工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且参加工作不满5年;

已办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录用手续,或与本县城镇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申请人年收入符合县政府公布的收入线标准;

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在本县城镇无自有私房;

申请人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家庭成员之间应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有县民政部门认定的扶养关系。三)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年满18周岁,持有本县城镇暂住证(居住证);

与本县城镇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2年以上或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2年以上,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年以上;

申请人年收入符合县政府公布的收入线标准;

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在本县城镇无住房,且在户籍地未享受住房保障政策;

申请人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家庭成员之间应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有县民政部门认定的扶养关系。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不受收入条件的限制。五条 申请资料

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提供的材料:

《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身份证件、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

收入证明和住房情况证明;其它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城镇新就业职工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提供的资料: 《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本人和配偶及父母的身份证、户口簿及亲属关系证明;婚姻状况证明;

本人学历证明;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录用手续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收入证明和住房情况证明;

申请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申请人单位出具的担保书;其它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三)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应提供的资料:

《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身份证件、户口簿(或户籍证明)、暂住证(居住证); 婚姻状况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收入证明、住房情况证明和户籍地县住房保障部门出具的没有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证明;

申请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申请人单位出具的担保书;其它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家优抚对象、孤寡残疾人员、县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需提供相关证明。六条 资格认定程序

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的,以家庭为单位,从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领取《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并依据本暂行办法规定提交相关资料。

受理: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受理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调定条件的,出具收入和住房情况证明,并将申请资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

.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对符合规定条申请人户籍地的村居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15日。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将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部门。经调查核实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复审: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会同房屋登记机构,对申请人家庭现住房状况以及享受住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将申请材料送县民政部门进行收入核定。

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审核,出具核定意见,提交县住房保障部门。

核准: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县住房保障部门通过太和房产网(http:/fcj.taihe.gov.cn)或其他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县住房保障部门向申请人发放《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资格证》(以下简称《租赁资格证》),进入轮候环节合规定条件的,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城镇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的,从就业单位领取《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向就业单位主管部并依据本暂行办法规定提交相关资料。

受理:就业单位受主管部门委托受理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符合规定条入和住房情况证明,并将申请资料报送主管部门。

初审:主管部门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就业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15日。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将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送县住房保障部实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复审: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会同房屋登记机构,对申请人家庭现住房状况以及享受住房况进行审核。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将申请材料送县民政部门进行收入核定。

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审核,出具核定意见,提交县住房保障部门。

准: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县住房保障部门通过太和房产网(http://fcj.taihe.gov.cn)或其他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公异议不成立的,由县住房保障部门向申请人发放《租赁资格证》,进入轮候环节。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人,并说明理由。

三)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属个体工商户的,从就业地所在村居委会领取《太和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向就业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按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程序进行资格认定。

三章 轮候与配租

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轮候制度。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期暂定为5年,被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在轮候期内可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确定后,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制定配租方案并向社会公布。配租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置、数量、户型、准、供应对象范围等内容。

九条 配租方案公布后,轮候对象可按照配租方案,到县住房保障部门进行意向登记。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对意向登进行资格复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十条 对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县住房保障部门可采取综合评分、随即摇号等方式,确定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综合评分办法、摇、摇号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十一条 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中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老病残人员、县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省部级劳模、全国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等,可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

十二条 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确定后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配租对象按照配租排序选择公共租赁住房。配租会公开。

十三条 配租对象选择公共租赁住房后,县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与配租对象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赁期限一般不赁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房屋的位置、用途、面积、结构、室内设施和设备,以及使用要求; 三)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 四)房屋维修责任;

五)物业服务、水、电、燃气等相关费用的缴纳责任; 六)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七)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 八)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十四条 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县物价和财政等部门,按照同类地段住房市场租金80%以下的原则,确定本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调整。租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

十六条 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经县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租赁住房。

使用与退出

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及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由县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费用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租金收入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解决。

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不得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确需装修的,应当取得县住房保障部门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十九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六)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的;

租人拒不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县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县住房保障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二十条 租赁期届满需要续租的,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满3个月前向县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申请。

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准予续租,并签订续租合同。

按规定提出续租申请的承租人,租赁期满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拒不腾退的,县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二十一条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一)提出续租申请但经审核不符合续租条件的;

二)租赁期内,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其他住房并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条件的; 三)租赁期内,承租或者承购其他保障性住房的。

租人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县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为其安排合理的搬迁期,搬迁期内租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租

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的运营单位可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二十二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不得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法律责任

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居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县民政、住房保障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暂行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事责任。

二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给予警告,并记入公共租案。

欺骗等不正手段,登记为轮候对象或者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回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价格补缴租金,逾期不退回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二十五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按市场价格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记入公共租赁住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前款所列行为,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十六条 违反本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的,依照《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由县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房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 24 号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已于2004年12月24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郑斯林

二OO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是指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第三条 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机构,必须根据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取得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

劳动保障部负责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

第四条 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规定的内容与格式,向劳动保障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 法人受托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三)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五)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七)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账户管理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三)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五)具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

(六)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条第(五)项规定的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由劳动保障部另行制定。

第七条 托管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

(二)净资产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

(三)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四)具有保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条件;

(五)具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统;

(六)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商业银行担任托管人,应当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

第八条 投资管理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受托投资管理、基金管理或者资产管理资

格的独立法人;

(二)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投资机构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三)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

(五)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七)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劳动保障部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

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劳动保障部

应当受理申请人申请。

劳动保障部受理或者不受理申请人申请,应当出具加盖劳动保障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正在接受司法机关或者有关监管机关立案调查的机构,在被调查期间,劳动保障部不受理其申请。

第十条 劳动保障部受理申请人申请后,应当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专家按照专业范围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专家库由有关部门代表和社会专业人士组成。

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申请材料按照分期分类的原则进行评审,所需时间由劳动保障部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部认为必要时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人申请材料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部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及现场检查情况,会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后,认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并于认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证书》。证书制式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

对于未取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申请人,由劳动保障部书面通知,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部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告取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

第十四条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限届满前3个月应当向劳动保障部提出延续申请。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部应当办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注销手续:

(一)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的;

(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被依法撤销的;

(四)国家规定的应当注销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其他情形。

劳动保障部办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注销手续后,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告。

第十六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劳动保障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认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并给予警告;申请人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

第十七条 申请人采用贿赂、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劳动保障部会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后取消其资格;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部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有关机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申请材料内容与格式》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申请材料内容与格式

一、申请材料目录与内容

(一)资格申请表

按劳动保障部统一编制的资格申请表填写(可从劳动保障部网站下载)。

(二)资源配置说明

1、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专用场所安全说明;

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设备和系统说明;

3、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系统测试报告(仅适用账户管理人资格申请人);

4、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专业人员配置情况及人员简历。

(三)管理制度和流程

1、基本制度

(1)公司章程;

(2)公司治理结构及组织结构说明,若申请多项资格须对各项业务独立性做出说明;(3)企业年金稽核和风险控制制度;(4)企业年金管理专职人员行为规范;(5)企业年金管理业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6)企业年金管理业务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7)危机事件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2、法人受托机构资格申请人补充材料

(1)选择、监督、评估、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及其他中介机构的制度和流程;

(2)战略资产配置及投资决策制度和流程。

3、账户管理人资格申请人补充材料(1)账户管理组织架构;(2)账户管理业务制度和流程;(3)客户服务制度和流程。

4、托管人资格申请人补充材料

(1)资金清算、支付能力及电子化水平等基本情况概述,确保资金清算安全、快捷的制度及措施;

(2)交易数据及财务数据管理制度;

(3)基金托管业务职责、权限和业务分工;

(4)投资管理风险评估程序、风险预警制度及投资运营监控系统。

5、投资管理人资格申请人补充材料

(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风险管理制度;

(2)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独立运作和管理制度;(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制度。

(四)申请人自律承诺书

(1)承诺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2)承诺取得资格后,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诚信合法、勤勉尽责地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

(五)相关证明材料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国家业务监管部门出具的业务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国家业务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函原件(限于法人受托机构或者投资管理人资格申请人);

4、国家业务监管部门出具的托管业务备案受理证明材料原件(限于托管人资格申请人);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申请人近3年财务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6、律师事务所就申请人独立法人、公司章程等材料真实性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上证明材料为复印件的均须加盖公司公章。

(六)业务可行性报告

二、纸张、封面及份数

(一)纸张 采用A4规格纸张,并用245×315毫米规格的硬皮夹子装订。

(二)封面和侧面

1、封面标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XXX(如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或者投资管理人)资格申请材料”、申请公司名称、申请日期等;

2、侧面标注:“XXX公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XXX资格申请材料”。

(三)字体和页码

除固定格式外,其余材料标题字体为四号仿宋,正文内容字体为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主要材

料应当双面印刷,页码置于每页下端居中,字符大小为五号。按内容分章节安排页码顺序,例如:1-

4、2-

26、3-58或者1-4-

1、3-1-

2、3-4-21┉┉,章节之间应当有分隔页。

(四)份数

申请材料可以邮寄或通过劳动保障部网站申报。首次报送一式十二份,其中一份为原件。

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篇9

1、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前景,产品市场需求广阔,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优化全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带动作用;

2、项目产品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等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已完成研究开发,技术成熟,具备产业化条件;

4、优先考虑能增加出口或替代进口的项目。

第二条重点项目应以企业为主体承担,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承担单位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运行机制灵活、高效,企业资信状况好:领导班子科技意识强,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第三条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由承担单位所在市地科委、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或省直有关委办厅局负责。申报的重点项目要充分听取当地计委、经贸委及有关产业部门的意见。

第四条项目承担单位需填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书》(见附件一)、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经所在市地科委、高新区管委会或有关省直委办厅局严格把关,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委,省计委、经贸委、财政厅派员参加办公室工作。

第五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分领域组织相关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重点项目评审组,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平衡后,分批提出重点项目计划建议。

第六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建议的重点项目计划进行审定,交由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执行,并向有关方面发布。

第七条经认定的重点项目享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豫政[1998]60号文)的有关优惠政策(除第七条外)。其中部分项目可获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贴息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第八条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计划编制、合同审查、进度检查、中期评估、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九条组织项目申报的市地和有关委办厅局负责日常的监督管理协调,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组织申报部门提交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和统计报表;向有关财政、财务和监察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十条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没有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者,要限期改进,逾期仍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者,中止对项目的支持,并撤销其重点项目资格,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重点项目验收的程序如下:

1、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审批书》(见附件二),并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证明材料,经组织申报单位申报签署意见后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者,颁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验收合格证》,获得合格证者,可视为已投产,开始享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豫政[1998]60号文)第七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分别予以责成整改或取消重点项目资格的处理。验收结果及处理意见报告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第十二条建立省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每半年或一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对前段重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下段##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他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三条对取得显著效益的重点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从项目所获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1]

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 篇10

时间:2016年10月1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本市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一定区域内的企业行使投资控股、运营决策、集中销售、财务结算等管理服务职能的总机构。

第三条 市政府成立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监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审议有关总部企业发展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总部企业认定条件

第四条 在本市新注册且经营不满一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一)新设立的企业,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下同),且其控股母公司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上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并承诺新设立的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

(二)由原注册地迁入的企业,上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并承诺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

第五条 在本市注册且持续经营一年(含)以上,上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20亿元,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4000万元的,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第六条 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重大产业支撑作用的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第三章 支持措施

第七条 根据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认定的总部企业,认定当年给予落户奖励1000万元,如该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每超出20亿元再奖励500万元,累计落户奖励不超过5000万元。认定次年落户奖励超过2000万元的,超出部分在下一中支出。

重点引进的特别重大企业,其落户奖励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与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

第八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自认定第三年起可以提出申请贡献奖。奖励额为上一形成本市地方财力超过其自认定为总部企业以来历史最高值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奖励资金应当用于在本市企业的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拓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第九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租用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设施和配套用房)的,每年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150万元。

第十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设施和配套用房)的,按购房房价5%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申请联合或独立建设总部大厦,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连续3年每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或连续3年每年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的,可以申请联合建设总部大厦;

(二)连续3年每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或连续3年每年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1亿元的,可以申请独立建设总部大厦;

(三)按照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认定的总部企业,与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业规模(营业收入)和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的承诺,参照前两款可以申请联合或独立建设总部大厦。

规划国土部门在制定近期建设和土地利用实施计划时,优先保障总部用地供应。鼓励总部企业入驻市(区)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基地集聚区,并享受基地集聚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第十三条 总部企业的奖励与补助资金在每年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中列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享受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和重大项目便利直通车服务。市有关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投放,协调组织银团贷款。

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市、区政府将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租、售、补、建”等方式对其符合条件的职工实施住房保障。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由企业持有并按照只租不售的原则解决其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第十六条 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人才、通关和外籍人员居留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第十七条 市有关部门根据本暂行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完善其他有关鼓励政策和便利措施。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十八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总部企业认定、奖励与补助申请,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总部企业认定名单、奖励与补助方案的初审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

第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与本市其他同类型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第二十条 享受本暂行办法优惠政策的总部企业,应承诺在本市经营期不少于10年,经营期内实缴注册资本额不得低于认定条件,并全面履行有关承诺和协议。

违反前款规定的,撤销其总部企业认定,责令退回奖励与补助所得。

第二十一条 享受购房补助的办公用房,在购房10年内不得出售、出租或改变用途。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退回已获得的补助。

第二十二条 总部企业按本暂行办法申请建设总部大厦的,其自用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0%,对于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总部企业,可将部分建筑面积用于引进市外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但自用建筑面积不得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按本暂行办法申请建设的总部大厦,非因法定原因,其自用建筑面积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内不得转让。

第二十三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总部大厦用地需求申请,并会同市行业主管部门和规划国土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总部企业联合建设总部大厦的,允许联合投标并按规定分割办理房地产证。

第二十四条 市、区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总部经济专项统计制度;总部企业应按市、区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市统计部门会同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总部企业的排名。

第二十五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市行业主管部门,评估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使用效果,检查总部经济政策执行情况,提出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市政府督查室及市监察、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总部经济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六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涉及变更名称、变更注册资本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重大事项的,应及时通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 企业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获得认定或奖励与补助的,撤销其总部企业认定,责令退回奖励与补助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暂行办法制定操作指引。

上一篇:法规试题整理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