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精选13篇)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1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王炜

老师与学生间的多方位、平等沟通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笔者通过在其中尽可能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及课文潜在因素,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引领他们最大限度展开想象,把握切入点,进行有效的拓展练笔。

一、抓“面”,显现共同点,反思课文写感受

案例:《第一次抱母亲》

师:冰心说过:“假如母亲不在了,至少世界上的真会失去一半,善将失去六成,美会丢掉七成。”文中母亲先后被儿子两次抱起,开始他竭力将母亲的身体抱起,而后他是用情、用心抱起了对母亲无尽的愧疚、感激。通过最朴素的方式,最深的爱被儿子表达出来。母亲经儿子这么一抱,立刻欣慰涌动干心里,眼睛中跳动着幸福的泪光。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文中的儿子和母亲是互相关爱的。

生:和课文中的儿子相同,平时我只想着如何索取,甚至还抱怨妈妈做得不尽如人意,真是太不像话了。

师:好好回想,父母都为你们做过些什么事呢?

生:不管刮风下雨,天天接送我上学……

师:父母心中装着你们,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今后我也要为爸妈做些自己能够办到的事。

生:因为看电视,妈妈前几天要求我完成作业时,我和她争吵起来,现在回想当天的情景,真是惭愧。中午放学回家后,我会马上向妈妈认错。

师:或许你们心中充满愧疚,由于曾和父母吵过嘴;或许你们心中充满感激,正追忆着平常父母的丝丝关爱……就请大家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对父母的丰富情感。

就母亲而言,儿子给予的微小关爱都是极大的欣慰。母子间发生的故事在课文中得到了精彩的描述,显现出“爱心回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基于此,在我的引领下,儿子的两抱母亲及爱心回报被学生读懂,而后我引导他们联系实际思考课文,通过对比认识自身不足,明确需要改进的方向,随后进行练笔。这样既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加强了其与父母的沟通,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二、牵“线”,多轨并行,改写课文编故事

案例:《永远的白衣战士》

(出示:同事们面对困境,总能听到叶欣坚定的话语:“让我来吧,这里危险!”叶欣毫不犹豫地做出一个个斩钉截铁的选择一一尽可能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和抢救工作进行大包大揽,有时居然“过分”地把同事拒之门外,不和他们有半句商量。)

师:哪些人物出现在这段话中?

生:叶欣及其同事们。

师:课文中着重描写了叶欣经常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留给同事以生的希望。(语文教学论文 )其实,叶欣的同事在其奋力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也在活动。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去思考他们是怎样活动的。

生:当同事们看到疲惫不堪的叶欣又投入到下一次抢救中时,都不约而同地劝其休息一会儿,甚至有的人想把他拖走,可叶欣始终不愿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生:当叶欣把同事们“蛮横”地拒之门外时,他们很心疼,不禁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请大家将刚才的感想写下来。改写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生:要将同事们的心理状态写好,特别要把他们被拒之门外时的矛盾心理详细描述出来。

生:要重点描述同事们和叶欣的语言,这样其伟大更能得到表现。

师:在改写时,我们的确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并且要刻画一些细节,使文章生动起来。好,现在开始动笔吧!

在对课文进行解读时,学生想象空间得到充分拓展后,笔下便会生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仅表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写作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还能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领略人物的人格魅力,内化课文内容。

三、布“点”,以点牵面,回归全文补空白

案例:《在大海中永生》

(课文学完后,再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

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呜咽的大海。也许,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正被它们送往祖国的各地……此时,同学们,你隐约听到浪花、大海在倾诉吗?(出示:奔腾不息的浪花,呜咽的大海。)依据此句提示,请大家走近人民无比敬爱的邓爷爷,写一段话。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呜咽的大海。它似乎在深情地说:“邓爷爷,您无私地把一生献给了人民和祖国。现在,您离我们而去,就让我们再送送您吧!”

生:……您真的走了吗?您再看看您为之毕生奋斗的祖国,处处繁荣昌盛……不,在我们心中,您将永远活着,您永远不会走。

经过读书过程中的层次渐推,复杂的情感蓄积在学生心中。有对邓爷爷高尚情怀的敬佩、一生丰功伟绩的歌颂及离去的不舍。学生情感的闸门如何被打开呢?此时,我想起了浪花、大海。邓爷爷的离去,天地为之哭泣、动容。通过想象,将人的情感赋予浪花、大海,通过浪花、大海,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比起直接谈感受,学生在练笔中有深度、有空间、有凭借,更得心应手。且句子经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强烈情感也被其巧妙领悟到了。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2

1. 结合教学内容写信练笔

小学生喜欢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告诉自己亲近的朋友和同学, 他们通常用写信或是发电子邮件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写信的形式,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因为对这种形式, 学生熟悉, 容易接受;相反, 如果都采用作文的形式去练笔, 难度相对较大, 效果也不见得就好。

小学的语文阅读主要是对教材的阅读, 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就要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写信练笔。根据课文内容去写信练习, 是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回顾, 也是对文章内涵的再次把握。学生在练笔中重温课文的内容, 在练笔时再现课文情境, 在笔端流露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落笔时习得行文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 在学习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写一封信, 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许多学生在信中都能复述聂将军把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时给日军官兵写的那封信的内容。通过写信练笔, 学生进一步回顾了课文的内容, 再现了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日本孤女的场景, 也再次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结合教学内容写信练笔, 通过直击事情的经过, 直面人物的内心, 既把握了文章的重点, 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又加深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2. 延续课文情节写信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而小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历来很感兴趣。但课文的情节通常都很短, 学生都希望知道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特别是想知道故事的结果。例如, 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 就有许多学生问:“老师, 高尔基的儿子现在做什么?也会写文章吗?也是一位文学家吗?……”学生的思想天真, 想象力丰富, 我们必须加以引导。写信练笔, 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己去想象、完善故事的结果。

引导学生延续课文情节写信练笔, 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延伸情节时, 要告诉学生, 应遵循课文脉络进行合理生发, 不能脱离原有情节去乱写。同时要注意选择情节有吸引力的、能让学生有一定想象空间的课文去延伸续写。续写应是对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的自然之举, 文章的主旨在续写中应得到秉承和升华, 情节的发展也应是合理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练习题之一, 就是要求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课文通过高尔基写信教子的生活小事, 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智慧。通过代高尔基的儿子回信练笔,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只要他们叙述的故事合情合理, 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就可认为是优秀的回信。宽松的要求, 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也会使文章的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 抒发情感写信练笔

古语云“情动而辞发”。对于情感真挚强烈的文章, 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悟情、动情中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文章的情感线索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绿色通道, 只有把握情感线索, 才能感悟文本, 体验真情, 产生共鸣。学生在阅读和感悟之后进行写信练笔, 可以让他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真诚和真情的现实世界。

课文《花瓣飘香》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安慰妈妈, 小女孩虽然舍不得, 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花瓣, 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而她的爸爸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沙, 他常常来信叫小女孩听妈妈的话, 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孝心。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如果让她给爸爸写封回信, 她会写些什么呢?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情境, 让学生以小女孩的口吻写回信。这种练笔, 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故事之中, 练笔最终练出的是学生的亲情味和人文性。因为真诚质朴的亲情能在学生的回信中体现, 传统永恒的文化能在回信中传承。这种回信练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既是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 也是学生与教材和人物的互动对话, 可谓一举多得。

4. 阐明事理写信练笔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教师课堂育人的过程, 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阐明事理的写信练笔, 可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人生道理, 同时也能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走入理智的世界, 让学生变得成熟。

例如,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是巴金所写的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勉励孩子要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让生命开花, 表达了他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 给人以启迪。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封信的内容, 体会作者巴金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回信, 显然孩子来信在先。在教学中, 不妨让学生根据巴金的回信, 合理想象, 以家乡孩子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巴金。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家乡孩子来信的内容, 想象家乡孩子的困惑和精神向往。正是有了孩子的来信, 才有了巴金的回信, 才让我们看到了巴金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因此要写好孩子的来信, 不能凭空想象, 要把握巴金信中的内容, 感受巴金大彻大悟的人生情怀, 将孩子的心声与巴金的愿望有机地联系起来, 把他这种割舍不下的家乡情与无私奉献的生命观融进去。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3

一、插图配情节

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往往是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难点而精心绘制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做到图文结合,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他们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而且有益于他们留下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插图应有的作用。插画也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最容易引人想象,但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往往只能是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画写“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绎画面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描绘了课文的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主要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插图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插图的内涵,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如课文《珍珠鸟》的插图中,显现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其实珍珠鸟是一步一步与主人冯骥才接近的,根据插图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叙述珍珠鸟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在叙述过程中,不光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内容,还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设计的情节。这样一来促进学生思想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读“活书”,写“活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想象拓思维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反过来,写作也能加强想象力的培养。鲁迅先生曾说自己创作时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想象在写作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许多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丰满详尽。如《第八次》一文中,布鲁斯王子在磨坊里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地结网,到第八次才结成了一张网。课文中并没有写出布鲁斯看到蜘蛛的一举一动时是怎么想的,这里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先从一次又一次结网的蜘蛛说起:它身上有着一股怎样的精神?再来说说:布鲁斯看到这一切时会怎么想呢?让学生边读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感悟布鲁斯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在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了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的?他会用亲眼所见的蜘蛛结网八次才成功的事实激励士兵,他会用一个首领的身份号召士兵不弃不馁……想象丰富而合理,让学生深化对“第八次”的认识,这是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从而领会其不懈斗争的精神。通过想象,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把课文人物的品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起学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填充空白处

“空白”指的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只注意外表,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文章结尾写小骆驼明白了自己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从内心深处产生自豪感。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沙漠旅行回来后,小骆驼又到河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你能接下去把故事说完吗?学生兴趣极高,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自己身上各部分的作用;有的想象小骆驼带小红马到沙漠中走一趟,帮助小红马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小红马感到非常惭愧。

还有些课文结尾(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给人种余音绕梁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的地方。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课文中讲普罗米修斯盗到了火种,把火种拿回了人间,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时,“人们得到火种欣喜若狂”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未及细述。为此,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欣喜若狂的情景。由于“点”选得好,学生的思维火种也给点燃了。

在阅读教学中,把小练笔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为今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是为达到情与训的“双赢”所进行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4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富,不少孩子知识的保有量远远超过年龄段,他们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处理的水平远高于国家对他们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度也高于教师的预设。如果老师的教学停留在一般水平,很难适应当前教改的需要,也很难满足孩子的渴求。因此,近年来,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成了教师解决此类难题的好方法。拓展延伸并非每课时都适用,也不是每篇课文都适用。它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一、鼓励创新

课外延伸

《新型玻璃》一文紧扣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他们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为了鼓励同学们增强创新意识,我是这样进行课外延伸教学的:

师: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民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生:

1、我想设计发热玻璃,让我的房间冬天不冷。生:

2、我想设计音乐玻璃,让玻璃发出美妙的音乐。生:

3、我想设计变温玻璃,能使我的家冬暖夏凉

二、学习表达

拓展延伸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个弱点,为此,在《鲸》一文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师:这篇文章写的特别生动,大家再来认真读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生动、具体的描写出鲸的特点,并感受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师: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是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对鲸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组织了一个“巨鲸”演讲团,想不想听听他们精彩的演讲?

1、出示图片,教师示范演讲。(引导学生感悟写法)

2、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图片,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一段巨鲸的“自我演说”,任意抓住鲸的特点表述。

3、学生上台演讲,互相评议。

三、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学会看病》一课,我在进行拓展延伸的教学时,采取了总结升华的方法。

1、教师总结: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的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是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父爱或母爱吗?

(2)你看见过独立面对生活,自觉磨练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那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参加一次磨练自己意志的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慈母情深》记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憧憬之情。学生们对母亲知之甚深,对母亲感情最深,说起母亲都有很多话语。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五、积累美德

拓展延伸

《钓鱼的启示》一文故事很简单,内容浅显易懂。但却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本文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切不可错过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积累美德。

1、写学习感言

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诱惑人的东西太多了,要做一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容易的。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们此时此刻,一定激动万分。有许多话想说,有许多感情要发表,用笔写下一、二句告诫自己和告诫他人的话。(学生写感言,请几个学生来读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5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的如何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在文本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本拓展延伸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受到了社会的期待。由于阅读教学具有比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使得学生能够结合本文内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文本延伸需要遵循的的原则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并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可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文内内容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限制的.延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从文本出发,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在对阅读文本进行延伸拓展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本文本身,一定不能为了延伸而延伸[1]。如果可以,则在文本本身的基础上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和内容,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不要进行无用的延伸,延伸的内容太深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难以受到理想的效果。

1.2找准延伸时机进行延伸

尽管阅读教学并没有对延伸的时机做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在延伸的过程中确实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臆断进行延伸,但是并不意味所有文本都需要延伸[2]。有些文本本来就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再延伸则没有必要,有些文本在延伸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够能接受和消化。

2.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延伸的实践策略

2.1课前延伸

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收集即将要将的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并对作者进行适当的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继续收集的兴趣,所以课前的合理延伸是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要的[3]。比如,在即将讲解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作者鲁迅的背景知识以及当时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收集和了解,对于鲁迅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了解到了鲁迅当时创作该篇文章的社会背景。这样一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对文中的句子进行体会,感受到鲁迅当时创作时的个人情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2.2课中延伸

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困难或者难点。而现有的文本内容可能很难对学生的理解起到实质性帮助,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点拨,使得学生无师自通。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延伸材料驱产生自己的理解,最好能够让学生做到和之前没有延伸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对比学习之后学生将会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到《孔乙己》的时候,可以尝试向学生讲解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呐喊》《孔乙己》《祥林嫂》等,这些作品与《孔乙己》的产生年代及表达思想非常相似,通过对鲁迅其他作品的点拨,学生能够从中领悟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从而使得课堂效率更高。

2.3课后延伸

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代表知识学习的结束,有些文章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让学生明白,尤其是比较深奥又精彩的部分,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很难以真正理解的,这也是文章的“神来之笔”。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领略它,去感受它,从本意或者上下文的连贯关系去推敲它。比如,鲁迅的《故乡》在讲解完之后,文章中出现这么一句: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其中,“终于”二字用的非常巧妙,但是文章却没有作进一步说明。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想象,把这个“空白”补出来。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本文知识,有些时候仅仅靠文本知识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文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利军.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延伸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52(050:116-118.

[2]赵桂荣.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15(03):169-170.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6

一、有情可诉时练笔

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理解和感悟

机, 当学生读到情深意浓时, 便可以设置小练笔, 让学生自由表达心声。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这样才能水到渠成, 事半功倍。比如:我在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一文, 当学到第18自然段父亲来送花夹袄时, 学生对比之前父亲面对小海音的错误时的严厉, 心中肯定有话想说。教学中, 我抓住时机, 让学生对比“一打一送”两幅插图, 并提笔写一写此时小海音想对父亲说的话。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心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练笔比较顺利。有的写道:“爸爸, 我知道错了, 我不该赖床, 不该逃学。以后我会好好学习, 再也不迟到了。”有的写道:“父爱如山, 爸爸, 我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 我读懂了您的爱。”学生写得情意浓浓, 通过练笔, 他们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情感, 深入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 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坚持自省与反思, 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小练笔设计一方面检测学生对前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 另一方面也在“写”中升华情感, 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净化。

二、强烈争论处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学生对文本有强烈争论的地方, 可借用小练笔的形式, 让学生自由表达,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再加以点拨、解疑。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的感受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 我该怎么做?”讨论中, 同学们各抒己见, 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 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 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 “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余意未尽处练笔

在教材中, 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 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能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 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可以加深理解, 丰富语言, 而且能拨动情感, 丰富感受。真可谓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如《穷人》一课,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桑娜知道丈夫和她想法一致时, 才“拉开帐子”, 文章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势必会让学生浮想联翩, 我们何不根据文本的特点, 设计一个续写训练, 让学生大胆想象, 把文章续写下来。想象一下, 在以后的生活中, 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让学生续编, 进行小练笔训练, 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我想: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这样的教学, 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参与的热情高涨, 创造性被大大激活, 想象力得到了训练, 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行文精彩处练笔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谓文质兼美。读着这些精彩的语段, 欣赏这些飘扬的文字, 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这些语段, 还可以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精彩点进行练笔,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掌握写作方法。比如《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句式精美, 手法独特, 这就是引导练笔的好时机。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诵读之后, 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般地进行仿写。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还涌现出了令人惊喜的高水平好文段。比如, 有的写道:

“如果不能成为绚丽夺目的彩虹,

那就做一朵悠然自得的白云。

做大海里最快乐的水母,

做天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学生像在写小诗般, 通过仿写训练, 孩子们发现, 写小诗歌并不难, 优美的句子如泉涌般地出现在自己的笔端, 他们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创作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7

【关键词】阅读过程;自主阅读;合作练笔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是心智的表现。当前,农村中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兴趣全无,且普遍对写作怀有恐惧心理。农村中学学生来源相对较差,写作文便成了老大难问题。随着高考改革向语文科目的倾斜,老师们急于求成,家长们望子成龙。课业负担繁重的学生,很少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阅读写作能力。为了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作为唯一一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课程——语文,在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過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当然,阅读不能随意的,毫无目的地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可见,读后必须让学生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

一、有针对性地对所教学生作详细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军事上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亦适用于教学。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兴趣、水平,懂得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特殊处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培养,否则就是隔靴搔痒。

二、有目标的指导学生阅读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开始迅速的发展,不同的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现在书目繁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能指定篇目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我对多任八年级两班学生指定的阅读篇目:八年级第一学期课内自主阅读篇目:《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台阶》(李森祥)、《老王》(杨绛)、《信客》(余秋雨)、《生物入侵者》(梅涛)、《落日的幻觉》(黄天祥);课外必读篇目:《朝花夕拾》(鲁迅)、《骆驼祥子》(老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八年级第二学期课内自主阅读篇目:《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组歌》(纪伯伦)、《大雁归来》(利奥波德)、《吆喝》(萧乾)、《俗世奇人》(冯骥才)、《快嘴杨巴》;课外必读篇目:《西游记》(吴承恩)、《海底两万里》(凡尔纳)、《名人传》(罗曼·罗兰)。八年级第一学期寒假必读篇目:《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吴承恩)、《傅雷家书》(傅雷)。

三、教给学生将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的方法

(1)课内自主阅读与小练笔结合。阅读语文课本上指定的泛读篇目。课堂以小组形式展开自主阅读。指定一篇文章后,学生首先速读内容,了解大意。视内容长短规定三到十分钟时间完成。接下来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这一环节是搞好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环节。课堂上小组根据教师提前配发的阅读导学简案快速完成自主阅读理解,再进行组与组之间交流活动(教师尽量不干扰,只做适时补充)。在交流活动中力求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主旨所在和写作手法的精妙处。这一环节大约需十五分左右。第三步进行的是小组合作练笔活动。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练笔本上写出不拘形式的读文收获。可以是诗歌、随笔、三句半、小散文等等。这一环节大约十五到二十分钟。最后是小组展示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将本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同学看。在欢乐的欣赏与被欣赏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提高了自身的练笔水平。

(2)课外自主阅读与周记相结合。对课外文章的阅读我分了规定篇目与学生自我选择篇目两类。对每学期规定阅读篇目的阅读我要求学生必须把阅读成果显示在学校配发的《阅读成长手册》上,一周一记。有学习委员收交到我手里来进行详细评价,半学期一总评,奖励班级前十名,以促进他们的写作热情。

(3)学生自主选择的篇目与“小组练笔本”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每小组准备一个练笔本。组员一到六号在本组练笔本上顺序轮写阅读笔记并给上一篇作品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评价语。实行半学期一评比,分出一二三等组进行奖励。这样一来那些试图偷懒的学生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也会自觉投入到阅读与练笔的行动中去,同时也享受小组合作的成果与欣喜。

(4)师生同读同练笔,课堂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与学生共同阅读,写收获、感触等。如我带领学生熟读配套的《情感读本》外,还与学生一起阅读了必读名著《傅雷家书》,利用课堂交流读后的练笔,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多种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以上的种种做法使每位学生每周至少都有三到四次认真阅读与写作的机会。这样进行一个阶段之后,学生逐渐形成了阅读与写作的良好习惯。彻底杜绝了以前不读书,盲目阅读或只读不写的不良习惯。有了平时这些小练笔做基础,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学生也能得心应手,顺手拈来。原来要求当堂做600字左右大作文的任务只能完成一半人数的现象不存在了,现在两班95%的学生都能在45分钟一节课内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且质量可以。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8

摘要: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互动阅读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围绕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学习任务的开放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网络的操作程度,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互动阅读教学模式划分为设置高度、互动交流和授之于渔等三种教学环节。

关键词:网络环境 拓展阅读 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珠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本人创建了一个专门给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的课外阅读网站——儿童读书吧。网址是http://211.155.25.185/bbs/.到2010年5月20日,网站共有365个注册会员,主题总数有3050篇,帖子总数有14818篇。

以儿童读书吧为基地,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阅读平台。学生在儿童读书吧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交流读书心得,切磋琢磨。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策略,针对性给给予高效的引导。

每一月,我班学生一起阅读一本书。上学期,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四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列那狐的故事》和《新中国第一》。本学期,结合广州市“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向学生推荐了《林汉达历史故事》一系列历史故事书,最少阅读四本。儿童读书吧,激发起了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在全班乃至全级,掀起了一股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潮。在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涌动着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浪。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有五个子栏目:“读书日记”、“同读一本书”、“内容监测站”、“主题讨论站”和“读书心得”。

儿童读书吧成为一个激发学生好读书和读好书的好平台。

一、设置高度,点击读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字”。在儿童读书吧这个平台上,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儿童读书吧的“同读一本书”里,学生一起查找有关历史故事的资料,有的家长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动起来,一起营造了一个共读一本书的浓郁的氛围。“主题讨论站”中,教师、学生课前提出了很多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无形中设定了一个个读书高度,增强了读书的欲望。孩子的特点是好强,为了能在“历史故事”内容检测时候拿到好名次,学生特别认真阅读。“内容监测站”这个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互动交流,刷新阅读深度。

课前,学生一起查找和分享历史故事的有关解读资料,为生本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句名言:灵感来自于广泛的阅读。而名家的解读能点燃学生的思考思维,加速了生本互动的深度。在“主题讨论站”中,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回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别人的帖子,学习或质疑,在分享和激辩中,促进了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主题讨论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在互动中思辨,在思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了加深生本互动的,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

三、授之以渔,学会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五六年级)。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仅仅是一个例子,不在于这节课能否都能达到对一本书的理解,关键在于能教学生怎样去阅读。历史故事阅读交流课中,让学生明白了读课外书的办法。“读书日记”让学生品尝到了积累了丰富语言材料对平时说话写作的重要。“同读一本书”让学生懂得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的有关内容,能加速对书籍的理解。“内容监测站”让学生明白了读一本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熟记熟记的内容。“主题讨论站”使学生体会到了质疑问难、共同探究的喜悦。“读书心得”使学生体验到了读书要分享心得,才能共享读书之快乐。这节课达到了这些效果,走出这节课,学生以后能渐渐学会了阅读书籍的可依之道。让学生学会阅读,功不在当今,播下了种子,我们就有期待收获的坚强的理由。

儿童读书吧,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的名家名作,拉近与优秀的距离;儿童读书吧!让阅读温暖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余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 2000,(11)[2] 李镇西.《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2001,(6). [3] 商亚.《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 2001,(2)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9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

作者:李峰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8期

摘 要 小练笔紧随阅读教学,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随文练笔使学生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易对作文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小练笔 作文 阅读教学 思维

课堂上设计片段训练,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笔者教六年级这一年里,从开始由少到多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小练笔,开始由一个单元选一两次练,后来到笔者认为哪课值得练就练哪课。

一、进行仿写,降低作文难度

小练笔的形式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亦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

《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以《考试以后》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这次考砸了,我心里多么难受,都怪我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复习呢?老师我很对不起您!您严厉地批评我吧!要是您冲我发发火,那也活该,是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在老师面前说呢?就说你以后给我多布置些作业吧,……不,不能这样说……要么说以后我天天留下来……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仅理解课文,又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淳朴可爱的海边农家少年。笔者教学后设计仿写一段人物外貌的话。有学生写道:“她长着浓眉大眼,脸颊泛着微红,戴着一副粉红色的全框眼镜,乌黑的秀发扎成„马尾辫‟。她喜欢穿着舒适的上衣,配着一条宽松的„口袋裤‟。瞧她这打扮,显然是一个运动型女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性格,还带着一丝羞涩。”教师亦可以在教学总分、并列式段落后适当知道学生填空、仿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

二、激发感情,抒发真实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往往在抒发真实情感的内容上,学生有话可写,并且真实感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激发情感的地方特别多,如本学期在教学“人与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学

生一度地被课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它们的丰富情感后,感动之余更受震撼。这时候设计写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又能抒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来。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笔者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到“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让学生想一想嘎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在想些什么。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嘎羧想说的话:“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儿的!“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嘎羧的忠诚与善良,激发了对战象嘎羧的敬佩之情,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补充“空白”,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制造一些“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于是画。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穷人》一文中省略号的运用特别的多,如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非常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因此,笔者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一学生写道:“她内心极其矛盾,她怕,她怕丈夫回来会骂他、打她。她怕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挨饿,她怕养不活这些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家也非常的贫困,自己一家也难以温饱,她也知道丈夫其实并不坏,只是他捕鱼那么的辛苦,养活一家已不容易,还要再添两张嘴行吗?可又想,如果我不管,这两个幼小的孩子肯定会夭折,我不忍心,作为母亲我何能忍,再说也对不起西蒙呀,我宁可挨打,挨骂,宁可自己一家缩衣减粮也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同学通过朗读、体会,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去了。

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四、捕捉精练处,激发学生思维

在习作指导时,常会要求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可是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写具体,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具体。有时教会了这种情况写具体,却又遇见那种情景不会写,渐渐发觉课堂上的小练笔倒是个不错的练台。课文中有的语言相当精练,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可以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主人公内在精神的把握。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简略概括:“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在这二十余里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其实教学中有许多“写”的影子,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读”与“写”便能如鱼得水。

五、续写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续写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创造性地作文。

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可以设计让学生续写故事内容的作文。教师做适当的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对故事的结局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个内容丰富的故事。有的同学写“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使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续写表达出了自己独有的美好心愿或者担忧,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续写也是一种再创造,它可以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开阔思维,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下完成作品。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10

摘 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方面,要能加强创新方法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对教学进行改革深化。主要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要对阅读充分重视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对其自身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就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及特征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原则。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及独立性特征,还要遵循立足文本的原则和拓展开放的原则,主要是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教学氛围的开放性等。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拓展以及阅读空间的拓展和阅读方式的拓展。倘若仅仅是依靠课文是达不到阅读教学目标的,所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就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横向相关的拓展,能够加强学生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而在阅读空间的拓展方面主要就是进行广泛的阅读,这也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就是在阅读方式层面的拓展,通过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等能够加快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首先要能够对阅读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创造,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比较顺畅自然,有时间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就是进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样在双向结合下就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要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想象,让学生更好地对文中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

2.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要能立足文本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丰富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说就是要在障碍点上实施拓展。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在阅历方面较浅,故此在对文本阅读过程中就会存在诸多的因素限制,并在实际的理解上会有诸多的困难。此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从文本出发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解决疑难。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阅读中,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有的材料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一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初读课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可让学生先说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再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最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试着列小标题,通过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

3.还可以通过对课堂进行改革,开拓阅读教学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加入阅读中来。在对阅读的方法进行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中的人物进行扮演。这样在阅读的趣味性方面就能够得以有效体现,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语感以及对学生的兴趣有着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开拓也有着很大帮助。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红.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彰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11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及特征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原则 。 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及独立性特征, 还要遵循立足文本的原则和拓展开放的原则,主要是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教学氛围的开放性等。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 。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拓展以及阅读空间的拓展和阅读方式的拓展。 倘若仅仅是依靠课文是达不到阅读教学目标的, 所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就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横向相关的拓展, 能够加强学生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而在阅读空间的拓展方面主要就是进行广泛的阅读,这也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就是在阅读方式层面的拓展,通过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等能够加快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对小学语文拓展阅 读教学策 略的实施 首先要能 够对阅读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创造,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比较顺畅自然,有时间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就是进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样在双向结合下就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同时也要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想象,让学生更好地对文中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

2.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要能立足文本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丰富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说就是要在障碍点上实施拓展。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在阅历方面较浅,故此在对文本阅读过程中就会存在诸多的因素限制,并在实际的理解上会有诸多的困难。 此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从文本出发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解决疑难。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阅读中,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 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 有的材料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一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初读课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 ,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可让学生先说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再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最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试着列小标题, 通过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

3.还可以通过对课堂进行改革 ,开拓阅读教学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加入阅读中来。 在对阅读的方法进行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中的人物进行扮演。 这样在阅读的趣味性方面就能够得以有效体现,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练笔 篇12

一、问题的描述

阅读教学中的即时练笔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但一次校级公开课中,听完三位老师的语文课,让我感触颇多。

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安排了一次“即时练笔”,其中有一位老师教学《燕子专列》一课,在课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道:“小燕子就要走了,如果你是前来送行的人,你会对小燕子怎么说,请你写一写。”老师还没讲完,学生就拿出课前下发的一张纸条写了起来,没两分钟就有孩子举手了。一生写:“小燕子,祝你一路平安!”又有一生写:“小燕子,请多保重,一路顺风„„”三四名学生一读,学生的手齐刷刷放下了。

听完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即时练笔”意义在哪里?在《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人们”是助人者,“小燕子”是接受帮助者,如果有话要说的话,那应该是受助者有更多的谢意要表达。显然,这位老师在安排练笔时,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落点,如果练笔改成“小燕子,你们就要离开这个国家了,就要离开那些用尽千辛万苦救护你们的居民了。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许多的话要对他们说。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也许学生更能沉浸在情感的海洋里,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有感而发。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一时间一股“课堂即时练笔热”悄然兴起。但是,在风风火火大量安排课堂小练笔的课堂中,我们冷静去分析,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理念不到位,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即时练笔”失去了实效,二、现状的分析

综观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即时练笔”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训练落点选择不准。由于一些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的钻研不深,随便找到一个“练笔”的点就喜出望外,以为自己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就万事大吉了。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水平、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特点来考虑“练笔”的切入点,于是出现训练落点选择不准的现象,形成离题万里的“假练笔”,千篇一律的“伪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如前面提到的《燕子专列》一课的练笔设计。

二是训练方式呆板。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每次“练笔”均采用单

一、呆板的形式。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你想对xxx说什么?或者假如你是xxx,你会做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而且以上的小练笔形式往往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小学阅读教学中“即时练笔”落点选择与训练路径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找到阅读教学中“即时练笔”落点选择的方法以及训练的路径,提高练笔的实效性。

三、实施计划

(一)研究对象

笔者将对象确立为诸暨市璜山镇小四年级学生。主要原因为,笔者任教四年级语文,工作与研究同步;其次,学校四五年级教师通常跟班安排,有助于开展对高段的后续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寻找单元主题课文中符合学生特点的“即时练笔”重点课文,再依托课文,联系生活,选择“即时练笔”的落点,设计训练方法。

2.探寻一种能够有效开展“即时练笔”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预期目标

1.研究设计出五年级“即时练笔”的练习体系,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五年级写作基本目标为把内容写生动。)

2.在“即时练笔”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从而改变他们畏惧写作的心理,提高写作技巧。

3.通过 “即时练笔”的训练,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以听课、交流、检查等形式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别分析。

3.调查法: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兴趣进行问卷调查。

4.行为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解决问题好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五)操作策略

1.明确随文练笔的教学手段

(1)明确五年级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本校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写作水平,将“即时练笔”的要求确定为:能以较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即时练笔”,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即时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3)要求五年级语文教师每学期拟订好研究计划,每月写一次反思,上一节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课,交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案,每期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或论文,收集一部分学生小练笔习作;每期开展一次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交流会,给予课题研究成绩优秀的教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2.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即时练笔”应该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落点”,在每个“落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在一个“落点”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等。

“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练笔的部分。要求词求其义,句宗其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

“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练写”,围绕“即时练笔”训练目的要求,抓住“训练落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3.设计五年级语文“即时练笔”的训练体系。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情感喷发处、空白补充处、技能迁移处、意象还原处、文章的经典、精彩处,4.把握“即时练笔”的训练策略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做课后“思考题”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步骤:本课题自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结束,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8-2012.12)):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课题,撰写方案,主要就其研究的意义和怎样进行研究进行论证。

(2)收集整理阶段(2013.1-2013.7):按计划组织实施,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3)应用反馈阶段(2013.8-2013.12):按照计划进行研究,一是开课、听课,二是研讨案例材料。

(4)整理提炼阶段(2014.1-2014.3):收集、整理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的结果,汇报总结并撰写课题报告。

2.人员分工

属个人研究小课题。但已与教研组联系相关事宜,届时组内老师也会提供必要帮助。

五、成果形式

1.对五年级单元主题课文中的“即时练笔”落点及训练策略进行整理汇编成册,以资教学参考之需;

2.对典型课例进行摄像,制成光盘,用于校本培训;

3.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即时练笔”进行整理,汇编成册,与非实验班学生的“即时练笔”进行对比研究;

小学语文怎样教拓展阅读 篇13

1、开设阅读推荐课

之所以开设这类课程,就是为了向学生推荐和学生年龄段比较适宜的优秀书籍、文章以及报刊杂志和优秀课外读物等,有效结合教师推荐、家长推荐以及学生推荐方式,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师应该了解各类图书以及文章内容,进一步了解各种书籍,从而为学生推荐比较好的图书。如对于故事诙谐的作品,教师可以讲一段比较有趣的故事;对于语言非常优美的作品,教师可以朗诵一段内容。此外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作品里面的精彩情景以及人物形象或者是人物音频等,将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2、设置阅读指导课

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欣赏优美书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语言优美以及描写出众的作品以及故事情节,这样就可以通过读写,让学生推敲文章作者应用文字的具体写作方式,深入学习故事情节具体表现形式,并且不断累积优美句子以及词语,在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如果是散文、古诗以及诗歌等作品,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开展朗诵比赛,有效提升其朗读能力以及作品鉴赏能力。

3、进行互动性教学,将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互动学习。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拓展阅读的喜爱度,利用开展组织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班级和班级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可以开展比赛,确定几名教师以及学生来进行评判,现场点评每次表现。该过程不仅能够扩展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层面以及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以及促进学生进行相互学习。

4、再现文章情景,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小学生处于成长最初阶段,所以对所有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进行语文拓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作品里面的情境或使学生亲身参与作品完成情境再现过程,利用表演、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把表面文本展示出来,使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目标

通过拓展阅读的不断开展,小学生可以达到的阅读水平是:获得一定欣赏文学的能力、从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思维、获取相应的知识、挖掘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潜力。

(一)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

在拓展阅读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小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进行阅读,克服遇到的困难,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领会语句和词语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涵义,学习词语在文中的使用方法,拓展理解句式、修辞等表达方法,形成阅读感受,累积一些基本词语、句段,以便为日后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阅读语感

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小学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做到朗读正确、流利、不平淡。训练小学生默读(主要适应高年级学生),做到不出声,注意力集中,促进学生思考,也可以唤起他们的联想。

(三)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中多用精读方法,对学生树立学习认真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能够使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略读多见于课外阅读,学生通过略读捕捉文章关键信息。查找资料利用浏览的方式更适合,小学生应该具备这种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原则

(一)拓展阅读以老师为主导

如何制订合理、有效的拓展阅读计划,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可以得出,某些老师重“主”而不重“导”,在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是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参与;某些老师在制订拓展阅读计划时,常把握不准,常常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以所准备的课外阅读文章为主,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一样,效果也不好。

(二)拓展阅读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教育,就是围绕孩子展开,在拓展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而要忽略老师在这一教学中的所处位置,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学习,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阅读以训练为主线

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而阅读训练是一种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准备多项选择供学生挑选,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个性化地选择材料,积极调动学生展示个性、抒写的灵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阅读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环境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课程也一样。如果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不错的阅读环境,就一定会使学生在阅读时顺畅、放松,慢慢进入阅读世界,喜欢上文字和里面体现的思想。除此以外,老师的耐心引导和细心的指导也会从另一个方面影响学生的读书欲望。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引导阅读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很多的不同方式告诉学生,事物和事物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很多时候,你都可以因为一个画面而想到别的东西,阅读也一样的道理。在读到优美的诗句时,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知道的诗句及表达的意思,一步一步地延伸,进而更好地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不仅发散了思维,而且增强了阅读效果。

(三)丰富阅读内容

因为阅读和其他的教学还不是很一样,不在于量大就可以提高能力和水平,而在于内容的丰富性,是否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的作用。而且,在阅读资料的选择方面,要注意补充课本的一些疏漏,或者是增加些最新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四)探究阅读方法

任何学习,都需要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够顺利,所以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课堂阅读时,方法更显得重要,要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低年级的孩子要大声读出来;大一点的学生教会他们默读,把自己的思考放进阅读中。新课程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反思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丰富阅读内容

拓展阅读是对语文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拓展阅读要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以教育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内容的丰富。首先,在重点难点上进行拓展,有时候学生受知识底蕴、人生阅历等的影响,对课文内容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重点难点,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其次,在学生的兴趣点上进行拓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反复阅读,学生早已对教材内容失去了兴趣,对教材的拓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读书的积极性。

(二)创造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给我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开放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阵地,要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更新图书馆书籍;其次,增设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借书,班级图书角是学校图书室的延伸,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捐献出来,组成班级的图书角,学生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选择班级有责任感的学生对图书角进行管理,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三是增设课外阅读课,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处理好课堂学习与拓展阅读的关系,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三)组织开展阅读成果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是提高拓展阅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及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知识、年龄、心理特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文本,丰富阅读内容

一个文本就是一种视野,我们把孩子的视野局限在一个文本上,他们就无法产生多元的、独特的解读与体验。孩子们广读博览就会视野开阔,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习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从障碍点上进行拓展

教师要给予学生的不是明确的观点或透彻的讲解,而是对孩子们进行科学引导,让他们在阅读中深入理解、自我感悟。

2、从发展点上拓展

我们在文本阅读中适当地拓展阅读资源,让孩子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进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在课文中设计了拓展内容。文中“我”和闰土一见如故,虽然相处时间很短,但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依依不舍,再见面时已是三十年之后……这里可让孩子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当他们再次重逢后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于是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此时在多媒体上展示重逢时的照片和一段文字内容,于是学生心里产生一个大问号,闰土的形象怎么是这样子的?通过对比,孩子们对闰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印象和体会就更深刻了。

3、在兴趣点上进行拓展

相信许多教师都尝试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并不是他们教得不好,而是没有找到激发孩子兴趣的突破口。讲解精彩的一课固然重要,但可能孩子们在课前已经熟读课本,听起课来味同嚼蜡,没有胃口。因此教师讲解时要注重课本内容的拓展,文学作品里留有大量的“空白”,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为孩子们设置悬念,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对“空白”之处进行填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地去感悟和体验。如:《小摄影师》,课本最后一段:“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显然高尔基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对记者很冷淡,对小男孩很关爱。这里就有一处“空白”,到底小男孩会不会来,如果来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果不来高尔基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将结局编下去,创新思维就被打开了。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幼苗需要阳光、水和土壤才能生长。同样的道理,孩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呵护才成健康成长。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必须为他们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首先,学校要开放图书室。图书室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巨大宝库,是熏陶感染、拓展阅读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切实抓好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打造书香校园,实现“不言之教”。其次,增设课外阅读课。课内学习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为此增设课外阅读课,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掌握有效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选择有益于身心的拓展读物十分必要。如此一来孩子们的拓展阅读得到落实,并积极朝大语文的方向发展。

三、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采取多元化途径开展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享受快乐阅读。首先,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结合孩子们的心身特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全员参与、积极展示风采。活动要遵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师生一起享受彼此带来的阅读乐趣,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发展。其次,多举办亲子活动。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经常举行亲子读书活动,不仅能为孩子们营造更温馨的阅读环境,还增长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情感。

上一篇:公司给员工生日祝福语下一篇:千古文人桃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