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颂的诗歌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月亮颂的诗歌(精选7篇)

月亮颂的诗歌 篇1

婆娑的银光;

放眼望去

欲似天仙般柔美,温顺!

月亮哟……

我爱你柔情之美,

每当夜晚来临

我便深情等待你的出现,

我爱你柔情之美!

波澜壮阔的大海;

峭崩绝壁的昆仑,

我无比爱意!

啊!月亮,

我爱你柔情之美!

夜晚-----

万物俱寂,

商海沉浮;

沙场上一片哗然撕拼,

葬送,诞生多少英雄豪杰?

时势造英雄,

关山风雨呼啸,

引来有志之士,

翻天覆地齐同心干!

马云运筹,刘强东在帷幄,

长江后浪推前浪,

花落谁家!

啊……

月亮哟,

久飞的鸟儿也会疲惫!

明明如月,

月亮颂的诗歌 篇2

李商隐是晚唐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其现存的600余篇诗歌中,有60余首直接写到了月亮,计有江月、凉蟾、皱月、斜月、月姊、月娥、月影、霜月等,可见他对月亮的钟情与青睐。李商隐重情、多情也伤情,不幸的身世和复杂动荡的时局、敏感深沉的个性使得他偏爱阴柔的意象。月光下轻柔的一切也易于感动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引发他更多的情思,而月亮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其审美视野。在李商隐的视野中,月亮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融入了诗人的特定情感,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也寄寓了他关于人生独特的哲理思考。

刘学锴在《李商隐诗歌研究》中写道:“李商隐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朦胧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确实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但究竟象征什么却又难以猜测。再加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跳跃性和非逻辑关系的串连,使得辞意缥缈难寻,遂形成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他的很多诗歌都是以月亮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因为月亮具备这一特质:她空灵、高洁,朦胧、缥缈,可望而不可及;她独立于人类生命主体之外,却又与人类生命主体共存于浩淼的宇宙中。中国人的情感体验、生命历程都离不开月亮的映证和陪伴,比如“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春宵自遣》),呈现了作者悠然自得,颇有自遣的意味。诗中风、月、花、竹四个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清风拂过的傍晚,花、竹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出一种朦胧美,整首诗写得有情有景。再如“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商於》)、“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摇落》)、“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和孙朴韦蟾孔雀咏》),将月、露、霜等朦胧的意象结合起来,或表达自己的寂寥孤独,或抒发“望帝而切近君之慕”,或悼怀亡妻,读者只能从那些朦胧的情思中体会诗人的孤寂与愁苦。在诗人眼中,月亮似乎包容着一切,抚慰着诗人敏感多愁的心灵。再如《锦瑟》一诗,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是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月明、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构成惆怅、寂寞、伤感的情思,是诗人心灵世界与客观外物交融的心象,而这所有的一切莫不是在明月的照耀下超越时空的界限,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也不再有界限。整首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思浑然一体,诗人将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思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境界。李商隐善于把外在的客观物象与心灵中的朦胧情思融合,化为扑朔迷离的诗的意象,以表现其惆怅伤感的心理情绪和复杂的心理矛盾。所以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首次提到了诗歌的“隔”与“不隔”,后来朱光潜又在《诗论》中讲到:“隔与不隔的分别就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面可见。情趣与意象恰相熨帖,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俗,不能在读者心中现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2]。李商隐的诗歌虽然意象跳跃,诗境朦胧,但却充满亲切可感的情思。读者即使不懂诗歌的内容,也能领会其中朦胧的诗境,所以他的诗虽难懂却与读者没有隔阂。

李商隐的诗不仅做到了诗境与读者的“不隔”,也真正做到了情趣与意象的“不隔”。如《端居》中,“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在这里,月中之景、雨中之景都非一夕之景,青苔与红树也并非眼前实景,但诗人将眼前实景与想像中的景物交织描写,以雨、月来烘托整个气氛,使时间内涵拓展延伸。《子初全溪作》中“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写全溪的景物,一个“皱”字使月亮既具体可感又形象生动,水中有月,月中有水,鱼在水中游又在月中戏。《赠从兄阆之》中“幽境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一个“依”字将月亮写活了,赋予了月亮人性的魅力。意象与情趣的熨帖使得其诗境界顿开,这不仅仅是诗歌本身的境界,更是诗人心灵历程的境界的诗意再现。李商隐诗中的月光或像浮动的寒烟,或像薄薄的青纱,或像迷离的晨雾,营造着朦胧的境界,这种朦胧的意象与朦胧的境界使得他的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并留有广阔的空间让我们感受诗人的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体味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李商隐的诗在内涵上表现出朦胧性、多义性的特征。

李商隐深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滋养,“童年时代便受业于一位精通五经、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青少年时又曾在玉阳山上学道。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3]。所以其思想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成分兼而有之。再加上动荡的时世和不幸的身世,使得他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有痛彻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在他看来,一切都是虚幻的,无法长驻。可是,他明明知道追求的结果只能是幻灭,却不愿跳出情爱囹圄,不愿放弃对理想、对青春、对爱情的追求。他通过杜鹃泣血般的歌吟,引起人们对生命、情感的深情眷恋,引导人们对人生的存在价值做深刻反省。

从个人遭遇来看,李商隐的一生都在凄苦中度过。从他曾祖父开始的几代都只做过县令。李商隐9岁丧父,家境贫寒,幼年时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尝尽人生的冷暖酸甜。他在《祭裴氏姊文》中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其身世的凄楚,由此可见。在仕途上,他l8岁赴长安赶考,不幸落第。后又参加了多次进士考试,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人仕后,先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幕府做幕僚,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料令狐楚逝世,李商隐被迫离开。后又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儿为妻,从而无意中卷入复杂的朋党之争中,致使仕途坎坷。李商隐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给无数人做过幕僚,居无定所,漂泊一生。所以诗人对时光的流逝、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敏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识的感叹显得更为迫切。他的许多月亮诗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城外》“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有隔城。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中,借用蚌蛤与月亮亏盈的神话来抒写感慨,将人生与蚌蛤做比较,并指出人生终究不如蚌蛤,不能与月亮共亏盈。全诗充满了悲情的基调,诗人在面对月亮的圆满时想到的却不是人生的美满,而是人生的不如意,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再如《月》中“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前两句写月亮初生时的情态:看似离我们很近的月亮其实远离人间,孤寂清冷地俯视着人间的一切;后两句写初生的月亮有亏损,人们总是叹惜其亏损,并为之惆怅不已,却不知月亮圆时也未必于人有情。诗人劝解人们没有必要为月亮的亏损而惆怅,因为月圆时人生也未必圆满,看似劝慰,实则是无可奈何,连月圆时人都未必圆满,那么月未圆时呢?人生希望的虚幻和缺憾的难免,被诗人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了。

李商隐的诗虽然难懂,却有很多人喜欢,因为他写得很美,情真意切,幽微含蓄,寄寓深远,词藻典雅,并且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以象征的手法构筑出脱俗的情境,形成其特殊的美学风格。李商隐富有哲理性的月亮诗,将人类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价值的体认,以朦胧的意象曲折地吐露出来,表现出了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他揭示的人生哲理不是李白那样高昂旷达、俊朗飘逸的生命体验,不是盛唐人士不安于有限生命而向往无限时空的精神幻想,而是一种悲剧的命运情结。晚唐时局的动荡不安,仕途的无望使诗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李商隐不同于初唐诗人的前瞻,也不同于中唐诗人的中兴希望,他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李商隐曾经说过:“行道不系古今,直挥笔为文,不爰攘取经史,讳忌时世”,极力强调了审美的个性。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所蕴含的朦胧境界和人生哲理都是为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服务的。他将诗歌的审美对象由纯粹的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转向复杂多变的心灵世界,外物只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它在经过心灵世界的解读、接受后转化成为心灵世界的一部分。心灵世界的复杂多变,使得李商隐诗歌中的审美对象总是显得扑朔迷离、虚幻缥缈。诗人对月亮的审美有一种倾向,即对月亮的淡雅、清幽、凄冷、虚幻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与其相应的是诗人孤寂、感伤的心境,相连的景物也多是烟花、清风、秋夜、寒霜。月亮代表着阴柔、宁静,它是对诗人清静虚远的生活情趣在审美情趣上的反映,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在诗人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驾驭,而是包容、和谐,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就是这一关系的典型体现。诗人反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描绘他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月亮。月亮不再是高高在上、清冷孤傲的自然实体,而是可以倾诉一切的知己。如《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中“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花》中“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杏花》中“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这三首诗中诗人分别以月下梅花的高洁孤傲、李花的轻明淡素、杏花的寂寞零落自寓,感伤有才而不见赏,慨叹生而不逢时。明月是诗人落寞孤寂的见证者,陪伴诗人左右。霜月、月夜、月痕,月的凄冷、幽暗已经融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李商隐因其诗“艳而不靡”,而成为晚唐一代大家。他内心深处有一股沉郁之气,在诗歌写作中直接与内心世界对话,使得其诗境扑朔迷离、幽美细腻。李商隐对心灵世界也作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他笔下的心灵世界层次丰富、复杂奥妙,他将诗歌语言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并为北宋西昆体开创了渊源。西昆体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意旨幽深,是宋代诗学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诗歌体式,又正式开启了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门户,在这其中李商隐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李诗在绮艳的内容、缅邈的文词、长于细腻地表达人的心境意绪等方面也给宋词提供了借鉴。如果说唐诗以外向豪放为主流,那么宋词则以婉约内敛为正统。宋人更注重对内在心灵世界的体悟,他们延续的就是李商隐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这条道路。其实,宋词的言辞、意境、内容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李商隐正是在唐诗发展到鼎盛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1.

浅谈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 篇3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一直是诗人钟爱的歌咏对象。诸多文人骚客写月、颂月的诗文浩若烟海。无论是浪漫诗人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还是禅宗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亦或是豪放词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月亮总是撩拨着诗人敏感的心弦,承载着无尽的悲欢离合,深情款款地走入诗人的创作情怀,成为文人墨客心中一道独有的精神寄托。而其中,颂月诗最多、成就最为卓著的诗人当属唐代诗仙李白了。月亮给了这一旷世才子以非凡的创作灵感,使其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艺术精妙,诠释了文人雅士高洁的精神信仰,留给后人以宝贵的精神盛宴。

李白是一位罕见的天才诗人,其一生诗作近千余首,其中,写月的诗句不下三百处。正如陶潜爱“菊”、陆游爱“梅”一样,李白爱“月”的情结到了近乎狂热的程度。月亮唤起了这位诗仙过人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活跃在诗人的笔端,给读者营造出一个个气象万千、灵动逸趣的美学境界;它也熔铸着诗人的风骨与精神,成为诗人一生理想的浪漫化身和卓然不群的人生见证。

正如李白所云:“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诗、酒、月成为李白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李白诗歌的美便是缘于这样一番诗酒逍遥、月色空濛的美好情韵。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寻李白》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个性特征、旷世俊逸的诗歌才华和执念于其心的永恒的月光情结。沐浴着高洁之光的李白诗无疑给后人留下太多值得欣赏与品味的价值。

一、如明月般空灵的旷世才情

李白之人千年难遇。有言道:“千古才情,李白八斗。”李白一生诗歌成就斐然,其旷世的才华令人惊叹。李白写月之美,可堪天下独步。月亮是他美好心灵的表露。

李白颂月之诗清新俊逸、飘然不群、潇洒浪漫。其笔下之月可谓性情万千。月也有春秋冷暖,春月如花,秋月如雪,有诗“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更有月凉似水,寒似于冰,有诗“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歌无不透露出一股清新自然、脱俗俊逸的浪漫气息,使得李白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笔势如天马行空,诗人想要将明月一揽在手,艺术表达何其豪放,诗中洋溢着的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和真情实感实乃豪迈和快意!《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起句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而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的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营造了空灵入妙的意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出峨眉照苍海,与人万里长相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等一句句来自于月光之境的低吟,或忧伤,或雄奇,或明净……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也让人不得不折服这位千古诗仙非凡的艺术才情。

二、如明月般高洁的人格精神

李白诗歌光彩四溢的魅力源自于他独立不羁的个性,纯真高洁的人格。他生性豪放,纯真脱俗,正如月色一般皎洁。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驰骋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作伴,表现了诗人如月般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节操。

诗人常以明月来传达人间的至真性情。当诗人怀念友人、亲人的时候,常常把情感向明月倾吐,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以孩子般纯洁、真挚的感情来拥抱明月、赞叹明月,寄托对友人、亲人的思念。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诵出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情。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对老友遭遇的忧虑和恳切的思念、热诚的关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句的至真性情,月光下的精神意趣是如此真实而高洁。

诗人亦常以明月来抒一腔潇洒豪迈的气概。诗人能流芳千古与他的豪迈、洒脱的性情有很大关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如《东鲁门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诗人将月下泛舟、遨游太空当作人生无穷乐趣。诗人爱月,甚至上天捉月,纯真又潇洒。在大济苍生的理想破灭后,他高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他兴致盎然地泛月,高歌“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他追随着月亮的行迹,飘逸在月色的世界高唱“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作者横溢的诗情,纯真的性情、高洁的人格精神在神秘浪漫的月光世界里被尽情挥洒、尽情表露。

三、如明月般冷傲孤独的灵魂

李白一生之所以对于月亮有一种独特的爱恋,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孤独因为冷傲。月亮是诗人表达清冷,超俗绝尘的固定意向,可以说,李白一生的孤独、抑郁都用月亮这一方净土来承载。在李白的心目中,月亮是高尚灵魂的寄托。因此,月亮成为诗人一生的挚友、知己,是诗人理想的精神栖息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孤寂情怀寻求精神皈依的典型代表。这里,他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把月亮、自己与自己的身影聚合在一起,绘成“三人”饮酒图,到达一个“天人合一”心灵自由的境界,在自我慰藉的快乐之中,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伤和难以言状的孤独。

李白是孤独的,亦是冷傲的。他邀月酌酒,轻轻地唱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惆怅感伤,高歌泪下,感叹知音难觅。“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只有月能理解他,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咏叹“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尽情享受着无边的风月,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地过活。

李白一生介怀的是“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的破灭。现实的打击,知音的难觅,让他的孤独更深。所以他只能在《 长相思》中“卷帷望月空长叹”,在《夜泊牛渚怀古》中悲叹:“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面对明月,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叹世间知音难觅的心情是何其沉重!

寂寞的李白一生以月为伴,因为月亮能善解他意,能够慰藉其悲苦幽怨的心灵,并始终不离不弃地伴随着诗人浪迹,为其拂去尘世的纷扰,觅得大千之外的一份宁谧和美丽。于是诗人的寂寞也变得异常美丽。可以说,月亮情结贯穿了李白的一生。相传在月光里,李白忘掉了自己,去水中捞月,永远与明月拥抱在了一起。“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于皓月当空之夜,掬一片月光于怀,沉醉于氤氲朦胧的浪漫气息中与诗仙李白相约。

参考文献:

[1]诗歌报刊主编峰会在庐山举办[J];诗林;2010年01期

诗歌《太阳和月亮》 篇4

执教:徐 艳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的意境。2.学习短句“xx醒来了”“xx睡着了”。

3.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角色,仿编短句。活动准备:

1.热闹的音乐和安静的摇篮曲各一段。2.课件PPT 3.各种小动物胸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感知诗歌内容。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

1、些什么?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二、分句理解,体验诗歌内容。

(一)利用课件感受白天 1.出示白天的图片

师:看!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

师:太阳出来了,谁会醒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醒来了。(小鸟、小猪、小朋友)

2、小结:哦,原来太阳出来了,小树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朋友也醒来了。(幼儿学说此句一两遍)

3、动作表示

师:他们醒来时会做什么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起床时的样子。(师生边念诗歌边表演)

4、学编短句:“太阳出来了,xx醒来了” 太阳出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醒来了呢? 5.体验热闹

师:太阳出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都醒来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跳个舞吧!师:白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醒来了,他们一起到草地上来玩,你感觉怎么样?

师:大家一起又跳又唱,玩的可真高兴,白天热闹吗?(学说:白天真热闹)

(二)利用课件感受晚上

1、看,现在谁出来了?(月亮)师: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

师:晚上了,我们要做什么了吗?看!谁睡着了?(学说:月亮出来了,xx睡着了”)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也睡着了?(看图仿编)

3、体验静悄悄

师:夜晚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睡着了,你感觉怎么样?(幼儿学习短句“夜晚静悄悄”。)

师:夜晚静悄悄。我们也一起来静悄悄一下。(放《摇篮曲》,大家做睡觉动作)

三、完整学习朗诵诗歌。

1、完整欣赏一遍诗歌。

教师:天亮了,听!(放课件、录音)

2、幼儿连贯朗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有感情的边朗诵边表演。

四、游戏《太阳和月亮》

今天太阳和月亮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幼儿戴上各种动物的胸饰,看课件跟着音乐边朗诵边游戏。

(1)当听到:“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醒来的动作边说:“xx醒来了。”放一段热闹的音乐,两个好朋友一起跳舞。从而感受白天真热闹!

(2)当听到:“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睡觉的动作边说:“xx睡着了。” 放一段安静的音乐,小动物做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静悄悄!

教学反思: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句式简单,篇幅短小,有重复性,内容贴进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的理解,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太阳和月亮》作为教材,通过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使幼儿参与其中,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自然地感受到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安静。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将原有的诗歌进行了改编,将诗歌中的植物全部改为了动物。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诗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这首诗歌的主角是幼儿熟悉的,里面出现的动物又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能充分吸引幼儿,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个活动很很投入。

《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想通过这个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促使孩子们在情感、思维、表达等方面得到发展。

遵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完整欣赏——分段理解诗歌——完整学习——游戏体验。

在活动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两段诗歌的特色、特点,首先让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再分段理解,帮助幼儿把作品梳理清楚;再完整学习,让幼儿理解掌握的透彻;最后在游戏中结束活动。让幼儿在层层深入地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语言。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回答问题往往很单一,我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对语言发展好的幼儿我会说:”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完整语言的习惯。

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是:活动中不管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加以鼓励。因此幼儿始终情绪饱满,非常投入。

不足之处:

1、活动中,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在表现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选取的音乐《碰一碰》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希望下次能有所突破。

2、第一环节中,整体欣赏诗歌时,不应该播放课件,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课件中出现了一些文字,并不适合小班幼儿。

月亮诗歌 篇5

月亮啊月亮

每一个夜晚

我都能看见

你是那样从容淡定的

站在遥远的天边

虽看不到你的笑容

听不到你的声音

更猜不透你的心儿

但你还是那么皎洁妩媚

任凭痴醉的人儿

用痴迷的眼睛

对你肆无忌惮的放纵

从未言自己心灵深处的苦衷

我知道只有最优秀的人

才能给你增添美丽的光环

使你更加亮丽动人

可我只想对你说说自己内心的宿愿

月亮啊月亮

你能让崇迷你的人

梦中醒来还是你样子的人儿

能够再一次

听一听你的声音

看一看你那甜美的笑吗

六月,风烟俱净

文◎兮莫

洗却浮躁,还一颗清宁的本真,尘世的风依然是旧时光里的清新……

--兮莫题记

六月,风烟俱净。尘世与烟火安然地在轮回里静坐。

一枚清浅的魂魄,躲在文字里,兀自地痴迷着。

仿若一切的燥热与喧嚣都不曾与自己相干。

这一刻,我是缄默的,安静的。

把光阴拈做手指的花朵,植在六月的细枝末节上。

我就听不到窗外那或风生水起,或声色犬马的战常

不去过问无关忧伤的琐碎,不去纠缠对一朵花的牵念。

且浅歌低吟,以素简的姿态,把盏六月炊烟。

凭由大朵大朵光阴的呼吸,清宁地拾捡着朴素的静好。

时光清瘦的眸子,如此的寂静。

同一朵简宁的花,静燃于烟火人间,

与清凉的风幽幽地交换着些许恬淡的心事。

她说,我只想以柔软的手指,

采摘几片温暖的薄欢,典藏于尘世。

经年,会否就可发酵成旧时光阴里

那半袖旖旎暗香的诗篇?

此时的你,多么像那一朵明媚阳光下

风儿拂过长发的清凉女子,

正暗许着六月浅浅的情事。

六月,欲以远行,挥手向我告别。

我又怎能忍舍、疏忽淡漠这一枚掌心的静好?

多想偷借一颗玲珑的心窍,为这枚手捧的魂魄。

我又该以怎样描画的姿势,才可留一笔琉璃乾坤的容貌。

一次次,于山重水复里,

我把天籁清灵的颜色寻找。

此刻,煮一杯清宁的时光,于静好对盏。

尔后,请允许我以清泉为墨,用最诚恳的清澈,

把这枚清淡素静的光阴,锁进这一纸清白的魂魄。

或,于经年后的某个或晨晓或夕照的清风里,

我会捧一杯惬意的心情,翻开泛黄的光阴,仔细聆听。

在这一剪倏忽而过的旧时光里,

由着柔柔的旧欢喜,温软地爬满心怀。

六月,风烟俱净。

唯其花开绽放的呢喃,轻轻地,

洇开一湖倾城的

水色……

把每一天当最初的一天过

有时候我们走的远了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前两天去车间帮忙,到了自已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到了第一次自己见到公司的时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用新奇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仿佛自己一下就回到了3年前。特别具体的画面感就出现在自己眼前。 每天第一件事情,开早会,说着昨天大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时而培训的各种文件,关于公司的制度、规定那2个月是我学到最多的,更重要的可能就是人的最初的时候都会保留自己的赤子之心,努力的让自己尽快去适应那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每一天自己都会有挑战。(虽然这些东西对现在的自己来说微不足道)。在那时候更让自己找到了可以信任的人。那时候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以及对所有人和事物都怀着敬畏的心。对于自己的内心自己一直不想改变可能有时候和古董一样,有时候会跟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一直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即使收获可能不是马上就会出现。不想变得那么能说会道即使那样可能会让别人更加喜欢自己,不想溜须拍马,不想说着那些一听就很假的话。可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难免沾染着一些毛病。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自己变得那样浮躁,变得自己忘了自己一开始的梦想,变得对于处境不如自己的同事没有当初的敬畏和尊敬的心。看来自己要经常反省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在按照自己自己最初的想法做,是不是因为走的远了忘记自己出发时的目标。

有时候感觉不仅仅小动物有印随,我也会有。对于在陌生环境第一个让自己信任的人,我会对他产生很特殊的感情,比如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至今都记得她的名字,可以想出她当时的样子,甚至她在我们升二年级的时候告诉我不可以绝不可以偏科的忠告;还有上高中的时候 最先接触的教官,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 短短的`几天军训 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一下子说再见就再见(即使在最开始就知道结果是这样),很难舍得感觉。在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毫不保留,毫不掩饰的将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用自己最赤字的心去感受任何事情。要把每一天当做最初的一天过,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随笔而已

就像现在这样,窗外是灰色的天。我就坐在楼上客厅的四人沙发上,开着收不台的电视,让那个红底黄色的大喜字浮在20几寸的电视屏幕上。偶尔会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声从窗外传来。这里有个窗,我就喜欢在这里,让起飞的飞机划过眼线,让飞机起飞的声音覆盖一切。

在一只飞机划过视线之后,剩下的就只是一片寂静。然后走到窗前,看那条横躺在杂草之中的我们走过的路,想我们曾经想过的事。我总是拿他跟你对比。 又或者直接拿起正在充电的手机,穿上我新买的松糕鞋,踩上大红色的小自行车,(我也不知道那叫什么自行车)哼着转角遇到爱,吹着轻轻的有着夏天味道的风,穿梭在来来往往的飘满二氧化碳的大街上。 小四说,他拿到全国一等奖并不是因为他会说故事,他说他只是善于剖析他自己,然后把自己的一切告诉别人。我也想像他那样剖析自己,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我不懂我也不会。 现在,乌云满天遍布,似是积累一身怨气,然后给世人来个狠狠的惩罚…或者只是紫电青霜装点越来越沉重的天……

其实我是喜欢雨的,哗啦啦的下,又汇聚成股流下……

有时只是远处传来的雷,便把我的思绪打断……

忘记你是为了不再想你

也许是想你太累,我决定把你忘记。但是在痛下决心之后我才发现,你已经深深扎到我的心里。真的,想你想的太累,每天夜晚望着屋顶,到处是你的身影。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想你,不知道何时起,想你已变成一种习惯,让我觉得总是很累。我不敢让你知道,我在想你,我怕你的主动会让我彻底迷失自己。不知道山的那边你是否也是如此想我。

珍惜才配拥有

有些人是一直会刻在生命里的,哪怕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

可每次想起他那种感觉却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原本想要费劲心机忘掉的事情,原来真的就那么忘了。说海枯石烂太远,

说山盟海誓太大,我只愿能和你做一条线上的蚂蚁,一条爱情锁上的囚徒,爱情果真有让人从天堂坠入地狱的魔力,世俗也许真的是这样,

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它,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如果它存这他就干涸,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成长它就慢慢凋谢。

一个人的感情一个人承担,一个人的快乐不快乐一个人享受,这个世界里,人本来就是一种自私的动物,

也许这生活只有前路而没有回路,我走的是不是也是一条不归路?是不是上辈子欠你一滴水,现在要还你一世的眼泪,

上辈子你欠她一滴水,现在要还你一世的眼泪,你还清了她的债,你说你尝到了泪的滋味,可那泪……

是我的。如果春天过去我在雨中爱你,如果秋天过去,我在雪中爱你,如果世界消失我在天堂爱你,如果我走了,我在远方爱你,

如果你走了,我用泪水爱你。笑过哭过所以学会成长,爱过痛过因此选择坚强。盛开只是一种过去,而凋零却是现实。我们就像两朵孤独的云,

因为天冷而凝聚在一起,化作了雪,在寒冷的时候我们相互依偎,但雪过天晴终于还是要化作水各自流走的我告戒自己拥有年轻拥有梦,但我不能放纵,

也许是因缘而来的东西必有因缘而尽而去的时候。人不知道靠什么才能得到幸福,靠健康,爱情和金钱这三位一体,虽然能获得些许幸福,但生命真的是那么简单的吗?

所有这些东西都太脆弱易随,那么容易老去消失,因此,人的生命,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跟悲伤,痛苦和不幸更为亲近。世上到处都有那么多爱情隐藏,

有那么多悲伤隐藏 我们永远也找不出全部的爱情和悲伤平凡的善良给人们洗礼平凡的光亮给人们生命的祝福不管是内陆的人还是海边的人。

在黑暗到黎明前,清晨不会到来, 在叶子找到香气之前,花儿不会到来在快乐找到悲伤之前,爱情也不会到来。有人说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但是不可能的事确实存在,太明确太深太耀眼的爱情不会回来,无论怎么叫喊,怎么等待,曾经无比确定的爱情,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回来,

这种只有一次的爱情要重新体验真的不可能 增加一个位置不明显,但突出一个位置却很显眼,老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离开了,

他留下的位子到底要怎样才能填补呢?心不知所措因而悲伤,胸不知所措,因而苦痛。你会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看见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在自己的泪眼中开始,在别人的眼泪中结束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我问佛怎么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 佛回答:“把自己弄得疯掉。任何事物都符合所谓的硬币原理。有正面就必然有负面,

通俗一点,由选择必有放弃,有付出必有承担 有得必有失。爱…珍惜才陪(配)拥有。

晚秋、挽秋

如果说二师的天气春如四季,那么二师的风景则是四季如春,当然,图书馆附近除外。

图书馆的附近,几乎展示了校园所有的秋色。黄叶纷飞,凌乱的飘落,随意洒在那片枯草地上。深红的、淡黄的叶子,像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用自己凋零的身影,演绎着校园的秋意。我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这份秋意;我弯下身,是想拾起这一地秋意,无奈却触发了满心的苍凉。我知道我必须克制这种情绪,因为我不想就这样结束了我的这次独行。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

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虽算不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但对于我来说已经相当的悦耳动听了。一直以来我都在自学笛子,技艺却一直无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我羡慕这个不知名的吹奏者。在我看来,吹笛子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多的是一种释放压力抒发感情的工具。心境悲凉时,翻出一首乐谱,在黄昏里,在微风中,独自吹奏,吹出了笛声,也催出了眼泪。曲罢悲尽,又收获了一份心境。

少女都是爱幻想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少女。由笛声联想到笛子,再联想到古筝钢琴及所有的乐器,不知道我是否有资格说我喜欢乐器,因为我无一精通,所以倍感羞愧。我对古筝的喜爱源于很久很久以前,每次看到它,一种典雅的感觉油然而生。只要我能用手轻轻的触碰它,心中就会泛起说不尽的喜悦,道不明的高兴。对它近似痴迷。我总是幻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和我的知心爱人合奏一曲【知心爱人】呢!他吹笛子,我弹古筝,形成一处亮丽独特的风景。但幻想毕竟是幻想,生活终究还是生活。

小狗的叫声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出来,我蹲下来,企图把手中的落叶当做食物把小狗哄过来,它们的疯闹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现在我也要用落叶来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它们嗅了嗅我手中的落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或疑惑、或恼火,然后跑开了。突然我就有了一种想法,我要养一只可爱小狗,精心照料。我知道狗是最通人性的,长时间相处下来,它肯定能读懂我的喜怒哀乐、哀怨心酸。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东区的三涧池,记得我上次来此湖边,正值阳春三月,杨柳依依。我和两个室友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在湖边玩闹、拍照,用照片记录欢笑,渴望着开心一刻总是地久天长。而如今湖边杨柳依旧,没有丝毫秋意,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它们的生命力。现在我一人立于湖边,冷冷的晚风阵阵吹来,到我并不觉得冷,因为对我来说最冷不过心凉。正如汪国真所说,外晴心雨,晴也是雨;外雨心晴,雨也是晴。而此刻的我则是外冷心暖,冷也是暖。

月亮颂的诗歌 篇6

一、独特的意象与“黑色”的世界

意象是架起情感与思维的桥梁。普拉斯诗歌中独特的意象使她的诗别具一格。仅看诗题便有两个清晰的意象映入眼帘:“月亮”与“紫杉树”。月亮是古今中外常藉以歌咏抒情的物象, 中国古诗中咏月的例子就数不胜数。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在看到月亮与树的意象会以为这是一首幽静、清丽的吟诵小曲, 其实并不然。

紫杉树在西方国家文化中代表“死亡之树”, 对于海克提 (希腊神话中司冥界的女神, 后世认为系巫术、魔法的女神) 来说, 是神圣之树。不同国家关于紫杉树的神话各异, 在布列塔尼 (Britany) , 据说教堂墓地的紫杉树庞大的根可以延伸到每具尸体的口中 (范丽娟等2012) 。通读全诗, 整首诗呈现的是神秘、阴郁的基调, 依然延续了普拉斯的写作风格。普拉斯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代表之一, 她的诗歌打破了艾略特“非个性化” (Milton R.Stern, Seymour L.Gross1975:559) 的文学主张, 毫不避讳地书写个人隐私和内心世界。对道德禁忌和生命盲区进行了深入发掘和大胆探索。自白派诗人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和抒情, 采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这些特征都在普拉斯的《月亮与紫杉树》中有所体现。但普拉斯超越了这一语言限度, 在诗歌中不时地加入梦魇色彩, (汪玉枝2010:96) 凸显了诗人的“黑色”艺术手法。

诗人夜晚离开家门, 来到教堂的墓地, 眼前的紫杉树与冷白月光反映到诗人心中, 或者可以说眼前的物象是诗人个人心迹的外显。普拉斯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发生碰撞与映射。“月光”被书写为“心中之光” (the light of the mind) , 被诗人赋予了“冷峻” (cold) 的特点, “苍白”如“关节” (white as a knuckle) 。“紫杉树”也被书写为“心中之树” (the trees of the mind) , 阴暗、诡异, 长着哥特式的形状, 死寂一般。心中的紫杉树是黑色的, 月光是蓝色的。这里诗人运用两个颜色的意象, 黑色与蓝色。夜晚漆黑天空, 只有一束束月光, 目之所及之物必然染上低调的冷色调, 似乎传达着阴郁或愁苦之情。诗人提到月亮白如“关节”, 有一种令人可怖的不安。所以这里的“蓝色”可以解释为“忧郁的”, 月光冷峻、苍白, 甚是阴郁、忧愁。其实有此感的也非这些客观的物象, 不论是触感的冰冷, 视觉的苍白, 还是情感上的体验, 均是诗人内心世界心迹的流露。如此说外部世界是诗人个人心迹的外显更为容易理解了。

普拉斯在诗歌中运用独特的意象, 表达了她独特的心灵体验。最终诗人总结道, 紫杉树的寓意仍然是黑色 (或抑郁) , 黑色 (blackness) 和沉默 (silence) 才是永恒的主题。 (范丽娟等2012)

二、独特的女性体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不断。文学上, 女性写作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弗吉尼亚·伍尔夫鼓励女性作家“杀死屋里的安琪儿”;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女性写作的“符号学”理论;露丝·伊利格瑞提出“女人腔”的主张;艾莱娜·西苏则明确发出“描写身体”的号召 (杨仁敬, 2004:223) 。女性愈加关注自身的状态与地位, 寻求精神上的解放。普拉斯的女性体验不仅是身体感官上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力量以及思想的丰富与自由。在《月亮与紫杉树》中, 诗人观察到了两个“不安的缪斯” (Disquieting Muses) , 一个存在于外部世界, 一个隐藏在意识中, 在耽于幻想的头脑中。缪斯本是希腊神话中提供文艺、美术、音乐等艺术灵感的女神形象。缪斯的不安的原因是, 如同她们的祖先一样, 拥有像补衣球一样的光秃秃的脑袋的妇女实际上是毫无灵感的, 脑袋空空如也如一片荒野废墟。普拉斯有一首诗就是以“不安的缪斯”为题的, 她在诗中写道, “于是她派遣这几个女人作为替身/脑袋像补衣球一样光秃秃的/在我的婴儿床四周点头、点头/在脚后、头前以及这小床左边?” (“Sent these ladies in her stead/With heads like darning-eggs to nod/And nod and nod at foot and head/And at the left side of my crib?”) (CP, 74-75) 可以看出诗人厌恶这些不安的缪斯, 因为她们不能提供给诗人才华与灵感, 有的只是苍白、冷峻的月光和阴暗、诡异的紫杉树。诗人不想被不安的缪斯束缚住, 她渴望成为精力充沛, 充满想象力与力量的海克提的形象。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了海克提 (Hecate) , 与紫杉树的关系使人们自然联想到了她。除此之外, 诗人在第一诗节描绘的独特的女性体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内心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动态的相互碰撞中, 诗人拥有一种感官上的经验。“脚边的青草在我的双脚上卸下悲伤, 好似我就是神一样/它们刺痛我的脚踝, 喃喃自语, 低诉它们的谦卑/如烟如雾, 笼罩此地。” (笔者译) 青草崇敬诗人, 滴下露珠浸润她的双脚与脚踝。在一排墓碑旁, 诗人似乎感到烟雾缭绕, 如仙境般, 自己像是一个神, 抑或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如海克提的女巫。莎士比亚在戏剧《麦克白》中也有对海克提及其他女巫施巫术时的描写, 如烟如雾状甚是相似。在《月亮与紫杉树》这首诗中, 月亮冷漠、死寂, 对一切都视而不见, 而紫杉树传达的唯一的信息便是阴郁与沉默。但诗中的女人既不阴郁也不沉默。她像一个女巫, 又像一个艺术家, 可以扮演神, 也可以创造“人工的小精灵”, 赋予无生命以生命, 使单调、死气沉沉的氛围变得生机、有活力。只要艺术家的双眼看得到, 想象就肆意绽放。普拉斯也曾表示, 她害怕想象力的死亡胜过害怕其他任何事物。她的信仰所在即是想象的力量。诗人不愿成为脑袋空空的不安的缪斯, 她以她独特的女性体验, 与神话形象产生精神上的认同, 希望成为一个充满想象力和灵感的女神。

三、独特的重生之路

普拉斯对于死亡的迷恋是众多研究学者热衷的一个话题。 (徐畔, 李翼2012:143) 普拉斯沉迷于死亡, 但同时她又向往重生。“重生”是在普拉斯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在《月亮与紫杉树》中, 诗人走到教堂墓地, 看到教堂, 想到每个礼拜日在教堂中祈祷的人们, 祈求获得重生 (Resurrection) 的许诺。但普拉斯的所思所想却超越了这一层面。她寻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重生之路。

诗人看到冷漠的月亮与长着哥特式形状的可怖的紫杉树, 着实让人不安与绝望。“月亮是我的母亲, 她不像圣母玛利亚那样温柔。”“我是多么希望相信温柔”, 但“我已距离正途越来越远了”。 (笔者译) 月亮无法拯救诗人, 正如圣母玛利亚无法拯救耶稣一样。诗人意识到传统的基督教义对她的困境的解释, 诗人误入歧途, 人心堕落, 崇拜恶魔。但教堂中那些圣人像在诗人看来又是那么阴郁、僵硬与呆板。她宁愿成为一个撒旦式的恶魔, 或海克提式的女巫;不愿成为隐忍, 消极被动, 甘心服从上帝的信徒。代表“重生”的钟声被诗人描绘成冷静且严肃 (sober) , 圣母玛利亚也只不过是一幅肖像 (effigy) 而已, 至于那些基督圣人, 他们俯视冰冷的教堂长椅 (cold pews) , 双手和面容带着神圣的僵硬 (hands and faces stiff with holiness) 。诗人追求的重生不是通过祈祷获得圣人的许诺, 因为她发现这种许诺的虚假性, 同时也发现相信圣母玛利亚甜美肖像的虚假性。所有这一切传达给诗人的只有“阴暗”与“沉默” (blackness and silence) 。

诗歌中的女人或者可以说是普拉斯自己渴望成为一个精力充沛、富于灵感的女神形象。尽管海克提会引起众多令人恐惧的事物, 但她却是那么令诗人兴奋, 使她充满力量。作为一个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 而不是凌驾于自然的女神, 她赋予了普拉斯巨大的具有启发性的能量, 让她感到自己充满力量, 才会产生独特的女性体验, 拥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结语

塞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堪称天赋促成, 灵感使然,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既继承了自白派诗歌的风格, 又富含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作为女性, 普拉斯具有女性独有的心灵体验与反思。在《月亮与紫杉树》这首诗中, 她把奇怪、诡异的意象运用的灵活自如, 营造了阴郁, 略显沉闷的氛围, 创作了一个“黑色”世界。但细细品读, 会发现诗歌平静的表面下敏感、跃动, 又富于想象力的心灵与思绪。那是诗人不甘于循规蹈矩, 不甘于阴郁死寂, 渴望力量与灵感的心灵。走在教堂的墓地之间, 诗人却注意到了青草轻轻刺痛脚踝, 感受到了飘飘欲仙的独特体验。诗人感到自己如同一个女神, 一个精力充沛、充满灵感的海克提 (1) 。诗人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普拉斯突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常规认识, 以她独特的女性体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值得探讨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范丽娟, 姜涛, 张继书.20世纪英美女性文学概观[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汪玉枝.论普拉斯对自白派诗歌风格的继承与创新[J].外语研究, 2010 (05) .

[3]徐畔, 李翼.现代社会语境下女性的分裂——普拉斯《隐喻》中的困境[J].学习与探索, 2012 (01) .

[4]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4

[5]周乐诗.笔尖上的舞者——女性文学和女性批评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Hughes, Ted, ed.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and Row, 1817.

月亮的诗歌 篇7

这个相思特指男女之情。

诗经・国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速狻J嬗鞘苜狻@托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薛涛这首比较隐晦,一方面很雅致很俏皮,一方面引用了班婕妤团扇的典故,有弃妇和相思的苦涩在里面。所以不单纯是欣赏自然风景月圆月钩。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那几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生查子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二、闺怨

闺怨跟男女相思总是分不开的,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归为一类。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旁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三、思乡团圆,羁旅惆怅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人如入无人之境,清旷至极。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没有归为边塞诗是因为作者本人并不是身在边塞而写思乡。但是从主题来说确实是反映战事与戍边使人团圆不得。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徵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Y斗婵娟。

李商隐是非常喜欢用嫦娥、婵娟这样的字眼和典故的。如碧海青天夜夜心等。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Y,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以不看月写月,也算独特。近乡情更怯的心理。

四、边塞

边塞月色更多苍凉和悲绝。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调笑令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菩萨蛮 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五、清秋

以写秋色为主,但绝不仅有风景。

《秋浦歌其十三》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维《山居秋暝》的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故人寄茶》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漫兴》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面这两首虽是写秋景的名篇,但主要表达的是国愁家恨、历史与怀古,其实也可以单归为一类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孤篇《春江花月夜》

虽然不是写秋天,但还是写月诗的绝品。春、江、花、月句句皆有,夜色与超然的情怀一并吐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七、问月

问月诗主要是由月的阴晴圆缺、四季轮回更替、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而阐发的朴素的哲学思考。代表人物是李白和苏轼。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由此化用的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问月,发起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思考,呈现的是“千里共婵娟”的超迈的宇宙观。

《江楼有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Z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阳关曲》 /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最后提一个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上一篇:国际经济法概述下一篇:餐饮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