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老鼠》说课稿(共12篇)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 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 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 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 读来令人感动, 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 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人类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 要让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人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 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 抓住主要信息, 概括故事梗概。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 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 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突现悲剧不同凡响的意义, 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 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 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 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 品味关键词句, 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 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感受人物心理, 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 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方面,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 读出感受, 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设计意图:以介绍南极, 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入本课, 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 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
师: (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 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 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 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 但是, 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 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 准备为人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 (放映阿蒙森、斯科特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 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
(二) 字词检测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扫除阅读障碍, 积累运用。)
师:1.请大家默读课文, 找出描摹南极风雪的、南极雪原的、探险人的词语以及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互动扫除阅读障碍。
3.学生用上找出的词语中的3至5个设置情境说一段话。
(三) 概括情节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 人物较多, 情节复杂, 学习概括课文, 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 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 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思维的能力。)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 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 这么长的课文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 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 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 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强化巩固, 学以致用, 进一步熟悉课文。)
1.积累字词。
2.用本课积累的词语描述斯科特等人的探险概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酝酿情感
(设计意图:旨在酝酿情感, 创设沉思、凝重的气氛, 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 调动学生思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的故事。
(二) 直奔中心, 把握基调
(设计意图:遵循文本特点的变异导读法, 能有效避免串讲的枯燥,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又教给其阅读技巧, 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并为下一个环节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大凡传记文章, 往往包含着作者对传主的情感与评价, 茨威格在文中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三) 品读细节, 激情碰撞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 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 进一步深入文本, 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 通过品读、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师: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 但他们倒下的是肉体, 树起的是精神!他们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让人感动、使人震撼、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故事中动人的细节, 相信大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请大家按照以下的要求品读文中令人震撼的细节: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个细节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2.揣摩细节“悲”在何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四) 质疑讨论, 明确认识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 学习一篇课文, 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 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 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 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师: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就在我们被感动、被震撼的同时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 他们认为, 斯科特一行既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 也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 他们的探险行为是无谓的牺牲, 没有任何意义, 你是怎样看的?
(五) 拓展延伸, 延续精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 既巩固了情感, 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一、设计意图
《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老鼠娶亲”是汉族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有关它的故事、曲艺、歌谣等遍及各地,而以老鼠送嫁为题材的年画、剪纸、窗花等更是吉祥图案的保留项目。本次活动是在了解这一故事的前提下,让幼儿通过欣赏有关老鼠娶亲的剪纸艺术并亲自动手尝试剪纸来增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二、说目标
1.通过欣赏有关老鼠娶亲的剪纸艺术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前提性目标/情感目标)
2.引导幼儿欣赏剪纸艺术的设计和形态之美,能用语言将自己美的感受与体验进行表达。(关键性目标)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能模仿老师给出的样品剪出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中人物,进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剪纸创作。(产物性目标/能力目标)
三、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老鼠娶亲》这一故事;了解这样一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了解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并有过使用剪刀的经历;参加过婚礼仪式。2.物质准备:《老鼠娶亲》视频;背景音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剪纸作品若干;剪刀;彩纸。3.环境准备:在活动室或相应的区角贴上喜字、窗花等娶亲所用的剪纸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四、说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老鼠娶亲》,回顾故事内容并引导幼儿感受视频中娶亲的快乐、喜悦之情,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通过视频播放与故事讲解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特点。3.进行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剪纸作品的设计和形态之美。
首先,在分析人物特点后继续引导孩子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的老鼠爸爸和女儿、太阳公公、风婆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其次,公布答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出示剪纸小老鼠、太阳、风、墙等。
接着,继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出示一系列剪纸作品,让孩子们观察欣赏剪纸作品。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时期,他们情感外露,很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更要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歌曲生动有趣,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小老鼠偷油遇猫”的情景。虽然是一首歌曲但故事情节很完整,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游戏。而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
二、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所以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本身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目标如下:
1、学习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演唱的乐趣。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借助多媒体理解歌曲内容。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情境游戏带来的快乐。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演唱的乐趣。
难点:借助多媒体理解歌曲内容。
四、说教法:
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主要才用了、提问、直观、示范、表演等方法。
五、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互相学习等方法。
六、说活动准备:
一个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与本次活动有关的课件、音乐。
2、自制灯台一个。
3、老鼠耳朵42只,猫头饰一个。
七、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幼儿带上老鼠耳朵,我扮演鼠妈妈,幼儿扮演鼠宝宝,这样,在活动一开始就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的扮演当中,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我带着鼠宝宝随着动感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目的是让幼儿能进入轻松的音乐的氛围之中。
二、播放课件,观看情境表演。
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求知大门的动力。我以“哇,真香啊!什么东西这么香,我们去找找看。”这句话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投影屏幕上,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播放课件,看图逐一理解歌词内容。
1、形象、直观、具体的事物往往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图谱,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图谱来引导幼儿一一看图理解歌词内容,让幼儿直观、形象的记忆歌词。我设法打开幼儿的话匣子,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置了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老鼠下来呢!”“你会学小老鼠滚下来吗?”这两个问题给幼儿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表现滚下来的动作。
2、我既要引导启发幼儿看图说出歌词,又要配上简单的动作,给幼儿表现的机会,既要兼顾群体需要,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以此突破难点。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四、播放课件,幼儿学唱歌曲。
音乐活动本身就是形式多样而且十分鲜活的艺术展现,在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后,我通过让幼儿学唱,边演边唱、配上音乐演唱、站起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学唱歌曲。这正是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短暂、坐不住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避免单一呆板的逐句教唱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
五、情境游戏。《猫来了》(由另一教师扮演猫)。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又一个亮点,在这个游戏中,以鼠妈妈和鼠宝宝肚子饿了为线索来开展游戏,围绕找东西吃这一游戏情节来巩固学唱歌曲。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充分把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的联系,相互渗透、寓教于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将快乐在游戏中尽情宣泄。
在集体游戏时,猫故意抱走一只小老鼠,为结束活动做铺垫。
六、延伸活动。
教师:一只鼠宝宝被猫捉走了,我们去把它救回来吧。(播放音乐离开活动室)。
这一环节与上一环节相联系,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转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难点。
本次活动我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一首歌曲一架琴,师生唱到下课铃”的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装备和情境游戏结合起来。从始至终的体现了教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将整个活动都贯穿于角色扮演与游戏当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小班音乐《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2一、说教材
1.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而音乐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听觉、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与非音乐素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等台》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在游戏中大花猫的出现,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刺激性,增添了游戏中的情趣。
2.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性质。边玩边学习理解音乐性质。
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会听音乐做游戏,遵循游戏规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应是在让幼儿区分音乐动作与角色形象上的关系,并教育幼儿应遵循游戏规则。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小老鼠头饰,图谱。
二、说教法、学法
1.双主体互动模式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欣喜、期望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兴趣,体验音乐学习和表达的快乐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悦、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
2.听唱法
听音乐前奏,回忆名称,唱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3.提问启示法
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1、激发音乐模仿兴趣
游戏:《小老鼠走路》
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要求动作符合节拍。
2、新授:增添对游戏的兴趣
(1)听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边唱边做动作(两遍):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动作与表情,老师及时表扬符合歌曲内容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3)在玩中学做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怎样才能表现出大花猫很凶狠呢?小老鼠步子是大还是小,是轻还是重?”幼儿讨论后说出,老师边哼音乐边逐项做出小结:大花猫眼睛瞪得大大的……
(5)边听音乐边做游戏(幼儿扮演“小老鼠”,老师扮演“大花猫”)。
一、说教材:
欣赏曲《可爱的家》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对故乡无尽的忧思,是人眷念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二、说学情:
新课标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人得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设计教学时,我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的浓浓情意,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为目标,运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中的异同;音乐符号附点的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以及不同歌曲版本的欣赏感受。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唱歌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从而建立起对亲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向往和追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学唱、探究、合作、综合等方法,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家的温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弱起小节歌曲的起拍,带有附点音乐节奏的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起好拍并有感情的演唱(视学生能力可加入竖笛的演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够用不同力度处理、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2、教学难点:准确的处理换气记号处的节奏
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唱准附点音符、弱起旋律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变的主动快乐。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便设计了在《可爱的家》的纯音乐中欣赏几组家庭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说说图片上每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而后启发学生由图片带来的感受说一说“家给你怎样的感觉?”以“情”与“境”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2)、 观察欣赏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鉴别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课中为了能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我设计了“小小配乐师”这一环节,通过对比相似乐句,对比无附点和加上附点后的旋律,对比不同版本的歌曲等手段将歌曲的难点在观察、对比、感受中解决。
2、说学法
学法指导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的指导。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1)、在设计本课时利用渗透式指导法将歌曲中的难点在观察比较重解决。
(2)、本着让学生在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歌曲教学采用整体视唱法,在完成难点教学后通过歌曲的整体视唱(旋律、歌词),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视唱能力。
(3)、律动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又称达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其基本原则是要培训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期内在的音乐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在教学歌曲二声部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歌曲中长音带来的连贯、温柔感,我便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轻摇身体来感知音乐形象。
六、说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展示家庭温馨的图片 歌曲《可爱的家》的纯音乐版本、童声合唱版本、小提琴版本、歌曲伴奏。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听赏纯音乐版《可爱的家》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并说一说感受引发学生说自己家庭中的感人小故事。
2、观察,尝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出示谱例(不带有任何音乐记号)让学生初步学会演唱。然后通过观察类似乐句中的不同点;比较没有附点与加上附点的旋律带来的不同感受,比较、体验、尝试后了解歌曲的难点以及音乐符号的作用。
3、 欣赏童声合唱版本
在欣赏合唱版本的同时,教师简介歌曲,既让学生初步感受了童声合唱的美感,也在欣赏听创作中的小故事,为学生对歌曲情绪处理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4、 学唱歌曲
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教学中那样采用分句学唱,而是在学生学唱歌曲的时候让他们自由的采用唱或奏的方法学习,并在学唱二声部的时候用身体律动感受歌曲的柔美感。
5、 拓展
配乐读诗,目的是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仅能有感情的唱,同时更能有感情的颂。
欣赏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提升学生的音乐视角,旨在让学生感受更多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6、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演唱《可爱的家》这首歌结束本课。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全部阐述,如有不足,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与批评。我将继续更正、完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圆》这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 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 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 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熟悉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 感受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采用尝试法、操作法、讨论法、引导质疑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把静态变为动态, 把抽象的数学方法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 指导学生自由合作、展开讨论、积极探索, 探寻特征, 巧妙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玩中学, 动中思, 做中悟。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设疑激趣
游戏导入, 让学生在有趣情境中感受, 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初步孕伏“一中同长”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宝物就在老师的右脚5米处, “宝物”可能在哪里?做法是:用大吸铁石放在黑板上, 代表老师的右脚, 用一支笔的长代表5米的距离, 用一些小的吸铁石代表“宝物”。启发学生从不同方位摆“宝物”, 引导思考如果用一点代表宝物, 这样的点会有无数个, 轨迹会形成一个圆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想象。游戏中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 对圆的平面轨迹形成建立感性认识。
(二)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说圆, 初步感知。让学生展开想象, 自由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例子, 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 用多媒体展示向日葵、天坛、大炮、水滴、车轮、双人溜冰等等系列图片展, 从自然现象、圆形物体、圆形建筑、运动现象等各个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圆的世界, 欣赏圆的美。
【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改提出的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引导学生在对圆形成初步表象的同时,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2) 画圆, 探索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画圆, 自己动手画一画。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肯定学生的不同方法画圆的想法, 鼓励创新。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圆规画圆。共安排了三次画圆:第一次学生自主画圆, 引导学生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总结自我画圆方法。第二次, 让学生自由汇报, 点名让学生板演画圆, 集体分析与评价。第三次学生画圆前设置疑问:如果方法正确, 会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图形?会不会出现椭圆呢?为什么?在画圆的过程中, 让学生意会这些问题便可, 边画边感悟圆的特征。学生汇报画圆方法, 教师总结归纳:画圆的关键是针尖不动 (一中) 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同长) 。教师在黑板演示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步自我建构圆规画圆的认知,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
(3) 识圆, 探寻特征。认识圆主要是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由画圆引出了“不变的距离”, 让学生在圆上找出“不变的距离”, 教师顺势揭示了半径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半径的特性, 探究在画圆的过程中,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相当于半径, 引导学生发现半径长度相等。
让学生剪下圆, 拿圆片折一折, 反复折几次, 会出现几条折痕。教师讲解:这些折痕就是这个圆的直径。设问: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 直径交点是圆心。画圆时候, 针尖不动地方, 便是圆心。设问:圆的直径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总结:对一个圆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 直径是半径的二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由导入游戏的笔摆的定长到画圆活动的不变距离, 始终贯彻半径定长的概念, 探寻出圆的特征, 并在操作中获得直观体验。
(4) 议圆, 对比理解。提出问题:圆之所以成圆, 这是与什么有关?如果它的半径或直径是不一样长, 会是什么图形?自己试一试, 画一画, 说一说。教师总结归纳:圆之所以成圆, 跟半径的长度有关。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多边形, 具备同样特征, 分析得出:圆是正无数边形。
【设计意图】提升“一中同长”的思想, 同时架起了圆与直线平面图形的联系。
五、拓展练习, 引发思维
(一) 必做题: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练习第三题, 指明让学生板演, 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巡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 选做题:
出示3道比较每组中两个圆的大小练习题学生选做, 巩固圆的特征。
(三) 拓展题:
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拓展题必做题与选做题设计旨在针对不同学情分层练习。拓展题设计意在培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以对话评价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布置课外练习:用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找跟绳子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一、说教材
《贪吃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经过,本课配合故事内容安排了四幅图片,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想清结果后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学习。
根据学前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我认为这一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发展设想故事的结尾。
2、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重点: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
难点:设想故事结尾并讲述。
准备:投影仪、图片、每人一块拼图板
二、说教法
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采用了观察法、图片讲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幼儿活泼好动,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几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1、悬念导入
放投影仪出示西瓜皮,请幼儿讲述西瓜皮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费时3分。
2、经验讲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启发幼儿讲讲小老鼠看到瓜皮它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用一句完整地话讲述图片内容,让幼儿充分发表见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接着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里的情景,请幼儿讲述老鼠的神情,让幼儿学会理解“神气”这个词。让幼儿自己动手排序,每人一块拼图板,四幅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图的顺序,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幼儿先按老师排得图片讲故事,老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故事,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习理解“羡慕”一词。费时20分。
3、让幼儿创编故事
提问:水慢慢地流进来,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发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结尾,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推理能力。费时4分。
---陈 淞
说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可爱的动物》。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走进生活,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熟悉动物的特点。
(2)借助于讲故事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爱护小动物。
(2)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走进生活,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难点: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孩子们听到动物的叫声,猜出动物的名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教学我喜欢的动物
主要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一些特点。
2、教学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通过教学孩子与动物之间有所交流,培养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教学怎样才是真喜欢
让孩子们懂得爱护小动物,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适时进行法制教育,文明旅游教育)。
4、教学别让自己受伤害
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说作业设计
我们与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四、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别让自己受伤害
7、可爱的动物
中职机械专业使用的《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课本选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高职课本选用的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在学习《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的过程中, 游标卡尺的使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测量手段, 它能够测量内外径尺寸、孔距、壁厚、沟槽及深度, 而且他的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游标卡尺的使用是本章的重要单元, 游标卡尺的刻数原理和万能角度尺的刻数原理很相似, 如果能理解游标卡尺的刻数原理对以后学习万能角度尺的刻数原理将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游标卡尺的结构、刻数原理、读数方法、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 了解其他类型的游标量具。
(2) 能力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 培养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 减少测量误差,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思想目标
培养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成为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现代化技术工人。
2、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 重点:游标卡尺的刻数原理、读数方法、使用游标卡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
(2) 难点:游标卡尺的刻数原理。
三、学情分析
当学生基础一般, 理解能力稍欠缺时, 教学中一定要讲细、讲透, 多练, 并利用直观教学。当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时, 讲透刻数原理后, 多加练习读数即可。
四、教材处理
本节的内容按照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过渡。首先应讲清游标卡尺的刻数原理, 该原理较难理解, 是个难点问题。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主尺上每格为1毫米, 可是测量的精确度却可以达到0.02毫米、0.05毫米、0.1毫米呢?那么在讲述刻线原理时, 以精度为0.02毫米的游标卡尺为例 (见图1) , 应该首先告诉学生主尺上49毫米 (49格) 对应游标上50格 (也就是主尺上的每格与游标上的每格相差0.02毫米, 游标上的每格为0.98毫米) , 当不测量时, 主尺和游标上的零线会对齐, 此时游标上的第一格和主尺上的第一格是错开0.02毫米的, 游标上的第二格和主尺上的第二格是错开0.02*2毫米的, 游标上的第三格和主尺上的第三格是错开0.02*3毫米的……游标上的第49格和主尺上的第49格是错开0.02*49毫米的, 游标上的第50格则与主尺上的第49格是对齐的。假若测量尺寸为0.02毫米的零件, 则游标上的第一格和主尺上的第一格将会对齐, 假若测量尺寸为0.04毫米的零件, 则游标上的第二格和主尺上的第二格将会对齐……, 以此类推。那么, 反过来, 我们可以根据游标上第几格与主尺上的某格对齐来进行读数, 就可以读出精确到0.02毫米的小数部分。只要理解透彻刻线原理, 就能使读数方法问题迎刃而解了。然后, 依次讲解0.05的游标卡尺刻线原理。最后再讲述使用游标卡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等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讲授、练习法, 讲练结合, 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 本节课可以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 容易理解。另外还需要分组 (每组4人, 一个工件、2把0.02的游标卡尺、2把0.05的游标卡尺) 测量工件尺寸, 反复用游标卡尺进行读数训练, 提高读数的正确性和精确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 游标卡尺的结构、用途
(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3)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4) 使用游标卡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
3. 巩固练习
在讲透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的基础上:
(1) 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数 (如图2) 。
(2) 分组测量零件。
4. 课堂总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游标卡尺的结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数量的讲解与练习, 掌握了一定的测量方法、读数方法。课后还要进行测量实际零件来巩固所学知识, 减少测量误差,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重难点, 分组测量零件, 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七、学法指导
1.感受诙谐的音乐,体验诙谐音乐的趣味。
2.能随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老鼠真快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故事引入。
故事:鼠老大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大仓库,里面有许多好吃的,想到那些好吃的东西,我不禁口水就要流下来,鼠兵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把那些好吃的搬回家吗?在去搬好吃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我们必须先学好一些本领,才能上路。
2.创编小老鼠轻轻走路、左瞧右看,前看后看的诙谐的动作。
(1)老鼠在去的路上我们的脚步是怎么样的?
(2)为了避开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3.借助肢体动作,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
提问:音乐中鼠老大在干什么?
4.再次感知音乐,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二、情境扮演,游戏体验《老鼠今天真快乐》。
1.请个别幼儿参与游戏。
(1)师:我们的本领学好了,请两位鼠兵跟我一起去探路吧。
(2)师小结
2.全体幼儿完整游戏。
师小结:提醒幼儿控制脚步动作,表现出小老鼠蹑手蹑脚的样子。
3.再次完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
(1)师:刚刚大家有没有搬到食物,搬到什么?放在哪里?
(2)要求:不能半途而废,要搬到洞里。
三、增加游戏情节,进一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1.创设老猫出现的情节。
——引导幼儿听到老猫的声音迅速回到洞里。
2.创设老鹰出现的情节。
——引导幼儿听到老鹰的声音,要在原地一动不动伪装自己。
3.完整游戏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 ,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 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一、内容编排
1.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在9—10岁之间。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 学习中缺乏专心、细心或恒心等情况非常普遍。本课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很强的针对性。
2.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无论是看他人的成功还是为别人支招都是平时孩子们自己的经历。这样的内容更能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引起他们的共鸣。
3. 注重学生的体验。
教材安排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充分体验, 然后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这些良好的心态是教材编排的另一特色。
二、教学目标
1.在体验中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在学习过程中, 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在活动中养成学生有恒心、能专心、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懂得”还仅仅是一种意识, 从课程对教育有效性的追求来说,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更高的导行目标。
三、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专心、细心及恒心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懂得学习需要良好的习惯是本课的“纲”, 只有这个认知深刻了, 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深切体验, 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 从而保证“导行”环节的顺利开展。
2. 教学难点。
如何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由认知到行为养成的转化?这是因为, 一方面, 经过两年的学习, 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实现由认知到行为养成的转化还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 这对9—10岁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的, 即“激趣、明理、导行”。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的过程。围绕这条主线, 笔者安排了四个板块, 分五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前激趣部分, 我们安排的是“认识奥运冠军”这一话题。这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为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作了铺垫, 可谓一举两得。
在明理部分我们安排了三个步骤, 分别是学习需要专心、学习需要细心及学习需要恒心。
在“专心”这个板块, 我们首先安排了“为黄鹂鸟支招”这个情境, 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这个情境中看似学生帮黄鹂鸟, 其实是为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专心。
在此基础上, 我们预设了第二个情境———“改错别字”。我们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学习还需要细心。
相比较而言, 我们觉得学生对恒心的理解是最困难的。恒心是长时间做某件事情, 而我们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去体会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我们经过反复地斟酌, 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活动体验的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的对比体验中自然地领会学习需要恒心。
明理之后如何导行是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导行, 我们设计了“心灵寄语”。
五、教学策略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我们预设的各种活动、情境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以此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 促进他们的个体体验。
2. 积极引导学生的充分体验。
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我们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充分的体验, 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
3. 努力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立足有限的课堂, 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都有学习习惯养成的渗透,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教辅手段
1. 图文结合的板书。
图文结合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洁、美观及内涵丰富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想象的空间。
2. 精美有效的课件。
希望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对于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下面我先进行第一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的标题源于著名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是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20世纪50年代,美帝国主义挑起朝鲜战争,妄图颠覆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但14万年轻的生命永远埋葬在异国他乡,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经过。第二目“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三大重要举措施之一。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能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读图、识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依据:学生对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他们的品质理解不深,对当时中国的军事 1 力量知之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装备与美军相比有天壤之别,以弱国去对抗世界军事头号强国,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毫不畏惧,在这样的条件下,硬是把美国人打回到了谈判桌前。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说“共军都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我把英雄的事迹以及志愿军的精神列为本课重点,是想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的惨烈,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倍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难点:抗美援朝的原因、意义
依据:学生还未接触世界史,不了解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格局,实质就是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想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对于中国出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材只字未提,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更大,我这样的设计也为学生学习初三世界史打下基础。
二、教法学法 教法:
1、主要是围绕导学案展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突破教材重、难点,当堂检测,课后四清,评价学生掌握情况。这是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上期期末历史成绩为例,城区中学平均分76分,我所教的最好的班是80分,仅比区平高4分,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单纯预习为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变老师满堂讲为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先学后教,学生懂的老师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板书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受益终生。
2、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知识容量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学法:
1、自主学习,提前一天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对本课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搜集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组织,能简明扼要的讲述;根据老师对导学案的批阅再次发现问题,自我解决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积极探寻、充分交流、勇于展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3分钟)
提问:我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最可爱的人是谁?”学生们一定会齐声回答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我这时用多媒体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图,并配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说:62年前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运用学案,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明白本课到底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1)理解中国政府出兵的原因,(难点)了解战争的大致经过,掌握战争的结果;(2)能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重点)(3)能总结出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读书自学、充分预习(2分钟)
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这里我选择三个填空题来复习第一课的知识,分别是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第一届政协会议,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以及意义。
(2)教材预习:在本课这一部分的设计我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不仅仅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而且对全课知识有一个归纳和梳理,以便学生对教材内容从结构上把握得更清楚。导学案中对学生怎么预习、预习哪些也提出了要求。比如第一块内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要求学生看P7—P8,对战争的经过由于书上只用了“五战五捷”四个字来概括,新课标也未作要求,所以我对此未作补充。指导学生观察《战役示意图》:要求掌握几个主要地点即可,三八线、上甘岭、鸭绿江、平壤、汉城,战争的结果部分我要求学生识图《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这一块内容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搜集他们的故事和其他英雄的事迹,我都一一列出。
课前批改预习导学部分,用3分钟时间留给学生对预习不懂的地方提问或者再次预习。
3、合作探究、讨论解疑(10分钟)
在这步学习中,主要是小组长组织对本组成员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自学 3 当中遇到的困惑。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3道合作探究题。
(1)中国政府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央讨论对策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
设计说明: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较深,我开门见山,直接提问。
(2)本课的这些英雄人物体现出什么精神、品质、今天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
这是本课的重点,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前查资料、班上讲故事,再次把鲜活的历史人物带到我们的面前,并通过这些英雄的代表把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个群体的崇高品质概括了出来,突破重点,并思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上不了战场,堵不了机枪,又该怎样继续和发扬,完成我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你认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学生曾讨论总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争胜利的原因,已经具备了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是在对战争胜利的意义把握上不全面,因此在学生的展示中我将插入启发式教学法,意图学生从讨论、启发中突破难点。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5分钟)
这一部分主要是展示点评。在讨论的时候我会列出展示的小组名、展示学生,点评学生,(1)介绍A、B、C的意思。(2)说这样安排的理由。(3)如果展示不全面,又该怎么办。(4)对展示的结果,怎样表现?(PPT),对展示、点评的各组给予相应的分数图标予以评价,对于展示、点评环节之后回答仍然不够满意的问题,可鼓励其他组同学起来补充,这个环节是课堂上孩子们最渴望、思维最活跃的,孩子大脑高速运转,踊跃发言,方式灵活、不拘形式、在自我展示与相互评价的过程当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激烈的语言交锋和思想碰撞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
在第一个题的展示中,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出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边境城市烧我同胞,对我国内政直接干予,就需要其他学生起来补充,对平时知识面较宽的学生会逐渐向我国东北的工业地位,我国与朝鲜的关系,历史教训这些方向展示,原因会越来越清晰,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国侵略朝鲜的意图,“透过历史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我板书了几个词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此时无声胜有声。稍后学生异口同声的喊出“必须出兵”。4 我用PPT显示出兵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样就将本课的难点之一(出兵的原因)化解了,我再多媒体展示P4毛泽东同志的分析,组织学生齐读,用它做总结,恰到好处。(PPT)第2问我设计了“一读二看三讲四说”四个环节:
“一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这在课前已经完成,使学生对英雄的事迹先有一个“文字”上的认识。“二看”:多媒体播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片段。
这在书上完全没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心灵以强大的震撼。“三讲”:让学生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英雄人物故事。
通过讲故事,毛岸英、罗盛教、杨根思、王海、王成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会先后进入课堂,从而拓宽了教材。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肯于去发现”,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课上时间有限,我视情况结束此环节。
“四说”: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板书,以这些英雄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美好的以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巍峨丰碑,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他们。最后明确指出可以将这些优秀品质命名为一种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多媒体展示:我们怎样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军人的形象——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绝大多数没有上战场,但是他们出现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98年洪灾、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泥石流、洪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第3题我采用启发式,给出一组图片,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如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领导人的指挥能力、志愿军的作战的勇敢程度、广大人民的态度,中朝军民的配合等角度分析),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难度,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就能得出战争取胜的原因。战争的意义学生从我国出兵的目的来思考也能得出一部分,我再补充(PPT)给出克拉克在签字时说的话以及美军兵力投入情况的补充,让学生从数据上体会到这次胜利胜利打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士气,极大的进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和平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更为重要的是我军取得了与美军作战的实战经验,为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这样突破这一难点。
5、自主构建,总结反刍:形式上就是对当堂内容框架的搭建,实质上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从而取代老师的板书。这一部分我也要求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当众点评。(5分钟)
(三)当堂检测(5分钟)
当堂检测要求当堂完成,题不多,但要精,我安排5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这5道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点的测试,简答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四、学习评价
【《可爱的老鼠》说课稿】推荐阅读:
小老鼠和大老虎说课稿05-24
可爱的小动物幼儿园说课稿06-24
老猫和老鼠的故事07-05
我发现老鼠的秘密作文10-26
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06-28
猫捉老鼠的作文150字06-07
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及反思06-28
贪心的两只老鼠的故事06-10
老鼠报恩的故事的笔记600字07-10
大班语言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