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文件(精选8篇)
关于印发《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新秀”评选活动规程》的通知
各乡(镇)教育办、中学、县直各学校:
为保证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新秀”、“课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活动中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关于开展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新秀”评选活动的通知》(静教发[2011]35号)精神,县局制定了《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新秀”评选活动规程》,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新秀”评选活动规程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全县第二届“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新秀”
评选活动规程
一、竞赛规程
(一)时间规定
初中复赛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高中决赛时间段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初中决赛时间段为11月中旬—12月上旬进行,小学决赛时间段为12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各组负责人与承办单位提前协定,县局不作统一要求,但必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活动进行完毕。
(二)赛讲程序及规则
1.赛讲时间确定后,承办单位要通知本片区(学校)评委,提前一天在承办单位召开由组长主持的评委组会议,商定评分标准及相关事宜。
2.所有参赛教师于竞赛前一天下午3点半到承办单位抽取比赛顺序号。在自己赛讲的前一天下午4点抽取赛讲内容及班级(赛讲学科由参赛者自己确定。赛讲内容: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化学为九年级)、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具体内容以承办单位教学进度为准),然后进行教案、课件等准备工作。原则上教案准备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凡不能按时抽签者视为自动弃权,逾期不补抽。
3.参赛教师需准备8份教案在课前2分钟发给评委;课前进行课件等教学设施的调试。4.承办单位要全面负责活动程序的安排、活动场所及教学设施的提供、学生的调配、印制并及时发放赛讲评课表(样表见附
3、附4)等具体工作,并为每个评委提供相应的教科书(赛讲结束时当场收回)。
5.顺序号在后面的授课教师不得听前面授课教师的课;上完课的教师必须随评委一同听课,不得缺席。
6.每天赛讲结束后,评委组组长要主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要求当天上课教师和已讲完课的参赛教师全部参加。参赛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与培养等内容,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评委可采用”2+2”评课法进行点评,但不能公布或透漏赛讲得分情况。
7.本片或本校所有赛讲课结束后,评委组组长要组织人员对参赛选手的得分情况进行详细汇总统计,在所有评委确认自己所评分数正确无误后,方可公布参赛选手得分及排名情况。
8.决赛中要严格按照县局分配的名额选出相应人员。如出现并列成绩时,必须让相关人员重新赛讲,择优选取。
9.承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的次日将活动秩序册及赛讲结果(有负责人、评委签名的成绩汇总表)送交教科所。
二、评委组成及要求
(一)评委组成。
1.初中复赛、小学决赛评委由县局抽组部分首届“能手”获得者、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担任,并采用异地交换的形式进行,具体交换方式为:中片抽组人员担任东片评委,东片抽组人员担任南片评委,南片抽组人员担任西片评委,西片抽组人员担任北片评委,北片抽组人员担任中片评委。初中、高中决赛评委由县局抽组学校班子成员担任。
2.初中复赛、小学决赛的评委既参与“能手”也参与“新秀”的评选活动。初中、高中决赛评委只担任其中一项活动的评选工作。
(二)评委要求
1.评委必须本着对赛讲负责、对参赛选手负责、对县局负责的态度,遵守大赛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同评委组长或负责人联系,不得随便发表任何不利于评选活动的言论。
2.严格掌握评判标准,以真实的实力和水平作为评判的唯一依据,不打关系分,不打人情分,评委间不互相举荐和照顾选手。
3.评课要本着有利于帮助选手继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在充分肯定教学亮点的同时,开诚布公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评分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
5.所有评委应尽量回避与参赛选手或领队的私下走动,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在赛讲活动未完全结束前,不准透漏参赛选手的得分情况。在将评分表上交工作人员后,评委不得再修改自己评定的成绩。
6.所有评委必须全程参加评选活动(包括抽签、听课、评课、评分、成绩汇总、总结会等),活动期间不得有请假、早退或迟到现象。
三、几点说明
1.县局确定的活动负责人,要与承办单位校长或教育办副主任一起共同组织好这次活动,如人员不足,可临时抽调包乡教研员参与工作。
2.初中组复赛、小学组决赛的评委食宿由承办单位负责安排,经费由评委所在单位共同承担。初中组、高中组决赛评委的食宿由县局负责安排。参赛教师食宿均由本单位自行解决。
3、各承办单位、评委组均要安排专人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形成内容翔实的总结材料上交教科所。
附1:评选活动主要负责人 附2: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表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篇幅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
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农村教育有哪些问题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邬志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的篇幅 (在“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两处共计289个字) 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用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农村任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益保障难题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在学界和政界,出现了许多“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的声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一体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高度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体提升城市人口的质量和城镇化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 (MichaGisser) 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比投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释放农民巨大消费潜力。然而,中国城镇化的不彻底性,导致出现大量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承受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代价。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的隔离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弱质化正在加剧城乡“三元结构社会”形态的固化,这与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是相悖的。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乡产业结构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究竟要“保留”还是“消灭”农村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要解决城市化问题,还要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与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彰显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现在的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具有现代的宜居特点。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社会结构格局不发生改变,就会继续引发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贫穷集聚、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城市病”。就教育而言,大量学龄人口向城市涌入,也会对城市提出征土地、建学校、雇教师、投资金等一系列刚性需求。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这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还可以减少城镇的资源闲置浪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总之,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城市社会发展同样有利,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在人口可以跨城乡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城市教育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性转变,在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矛盾、挑战和危险,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幸福指数下降、疾病暴力流行等“城市病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我国过多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口城市化”,结果不仅产生了约4000万至5000万“被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而且还出现了2.5亿“虚假城镇化”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突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的制度障碍,改变户口作为社会屏蔽机制的功能,使城市原住民能以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他们,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认同和融入城市社会,就能防止拉美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及相应的制度保障跟不上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平稳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如何重新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袁桂林
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文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对未来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论述十分翔实。
扭转农村教育渐趋凋敝的局势
自城镇化速度加快以来,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领略了城市教育的优势,所以,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学校读书,使得农村学校渐渐萎缩,特别是优秀教师陆陆续续转到城市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薄弱学校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是务实的改变策略。只有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才能逐步办好农村学校,而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只看表面硬件条件变化,要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指标。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宣称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无视农村大量“外表漂亮的薄弱学校”,盲目乐观,其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即从缩小差距开始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继续消除“过度布局调整”遗留的危害
2012年7月,教育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制止某些农村地区借布局调整撤并一些不该撤并的村小和教学点的行为。然而,这几年还是有些违规行为发生,加上校车系统不健全,致使农民子女因上学远而辍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显然,在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坚定不移,一定要严格实现学校服务半径的规定,该恢复的教学点就应该恢复,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发展幼儿教育重心在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思想第一次明确传达了三个信息:一是要扭转以前公办园、示范园办在县城,远离农民,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二是要关注农村乡镇级别的幼儿园,更要关注村组级别的幼儿园,这两级幼儿园才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能重心上移,否则就失去基本的群众基础;三是在农村的幼儿园要具有普惠性,不能有营利动机。
这些信息体现了决策者心系农民群众,尽快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坚强决心。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兼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高中阶段教育大局出发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这段话含义深刻,指出现行高中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弊端,要从体制上理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关系,还要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合力,对每个儿童的生涯发展负责。普通高中不能千校一面,仅仅为升学服务,要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定要注意,义务教育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学业而步入社会,连同一部分高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大学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为他们铺设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道路,使农村儿童离开普通教育学校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仍然有机会、有尊严、有关爱,体会社会的关心。
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质的提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种地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要扩充,质量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府际关系协调,农科教合作,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
落实好已有农村教育倾斜政策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篇幅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
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农村教育有哪些问题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邬志辉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的篇幅(在“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两处共计289个字)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用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农村任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益保障难题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在学界和政界,出现了许多“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的声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一体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高度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体提升城市人口的质量和城镇化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Micha Gisser)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比投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释放农民巨大消费潜力。然而,中国城镇化的不彻底性,导致出现大量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承受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代价。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的隔离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弱质化正在加剧城乡“三元结构社会”形态的固化,这与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是相悖的。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乡产业结构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究竟要“保留”还是“消灭”农村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要解决城市化问题,还要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与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彰显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nlc202309021112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现在的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具有现代的宜居特点。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社会结构格局不发生改变,就会继续引发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贫穷集聚、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城市病”。就教育而言,大量学龄人口向城市涌入,也会对城市提出征土地、建学校、雇教师、投资金等一系列刚性需求。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这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还可以减少城镇的资源闲置浪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总之,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城市社会发展同样有利,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在人口可以跨城乡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城市教育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性转变,在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矛盾、挑战和危险,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幸福指数下降、疾病暴力流行等“城市病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我国过多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口城市化”,结果不仅产生了约4 000万至5 000万“被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而且还出现了2.5亿“虚假城镇化”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突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的制度障碍,改变户口作为社会屏蔽机制的功能,使城市原住民能以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他们,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认同和融入城市社会,就能防止拉美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及相应的制度保障跟不上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平稳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重新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袁桂林
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文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对未来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论述十分翔实。
扭转农村教育渐趋凋敝的局势
自城镇化速度加快以来,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领略了城市教育的优势,所以,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学校读书,使得农村学校渐渐萎缩,特别是优秀教师陆陆续续转到城市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薄弱学校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是务实的改变策略。只有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才能逐步办好农村学校,而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只看表面硬件条件变化,要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指标。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宣称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无视农村大量“外表漂亮的薄弱学校”,盲目乐观,其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即从缩小差距开始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继续消除“过度布局调整”遗留的危害
2012年7月,教育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制止某些农村地区借布局调整撤并一些不该撤并的村小和教学点的行为。然而,这几年还是有些违规行为发生,加上校车系统不健全,致使农民子女因上学远而辍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显然,在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坚定不移,一定要严格实现学校服务半径的规定,该恢复的教学点就应该恢复,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发展幼儿教育重心在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思想第一次明确传达了三个信息:一是要扭转以前公办园、示范园办在县城,远离农民,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二是要关注农村乡镇级别的幼儿园,更要关注村组级别的幼儿园,这两级幼儿园才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能重心上移,否则就失去基本的群众基础;三是在农村的幼儿园要具有普惠性,不能有营利动机。
这些信息体现了决策者心系农民群众,尽快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坚强决心。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兼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高中阶段教育大局出发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这段话含义深刻,指出现行高中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弊端,要从体制上理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关系,还要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合力,对每个儿童的生涯发展负责。普通高中不能千校一面,仅仅为升学服务,要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定要注意,义务教育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学业而步入社会,连同一部分高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大学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为他们铺设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道路,使农村儿童离开普通教育学校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仍然有机会、有尊严、有关爱,体会社会的关心。
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质的提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种地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要扩充,质量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府际关系协调,农科教合作,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
落实好已有农村教育倾斜政策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这些政策取得了一部分成效,现在中央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在某些项目需要地方配套时,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克服狭隘思维,为农村教育服务,激发农村教育发展的活力。(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晋教德〔2006〕15号
晋江市教育局关于表彰2006年晋江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通知
教育系统各单位:
一年来,我市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委发[2004]16号)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先进班集体。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突出正面引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经研究,决定对2005~2006学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庄聪雅同学等331名三好学生、吴炫同学等304名优秀学生干部、实验小学五年五班等183个先进班集体予以表彰(名单附后),并分别授予晋江市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1 — “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创佳绩。各单位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2006年晋江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名单
晋江市教育局
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 表彰先进 通知
抄送:泉州市教育局,晋江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有关领导。
晋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6年5月17日印发
2006年晋江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名单
庄聪雅陈新荣张永鑫许宝玲吴鸿霖李少华林雨坦蔡链垚杨珊珊颜 蓉施凯翔施养塔洪巧媚曾华威
郭伊琦陈 颖李青榕杨美灵张铭铭姚莹莹陈敏敏陈小芳许莲玉林娜萍许文挺许敏聪杨梓豪周雅婵谢
洋林溥泉吴雅灵何黄燕吴锦江柯绵绵陈小梅李 毅黄秀爱谢金龙许嘉玲林馨铭黄雅玲郭奕钊
小学三好学生
杨雨希 吴鸿婷 施晓瑜李雅婷 蔡杭溪 赖昌贤黄晓静 唐嘉玲 丁铭铭陈禧阳 苏晓玲 陈晓雯谢燕梅 陈冰冰 陈非凡吴美女 吴佳慧 杨碧莲留美雅 林聪娜 蔡茵茵张金垚 许武铸 曾荣裕姚婷汝 苏衍清 沈诗荣张翠玲 蔡巧婷 吕丹青许晓鑫 施丽雅 吴芳芳柯吉祥 李美凤 洪燕妮陈申译 蔡柏谊 施珊珊蔡清梅 蔡安娜 杨青青 庄文婷吕明竞许焕铭吴艳竹吴宏凌李雅丝柯晓安高佳达吴锦鹏王超群吴英挺柯雅萍施俊嘉何诗宜 陈诗茵 李晓斌 吴德辉 杨丹丹 蔡绵绵 蔡宛蓉 周 澜 陈艺容 姚腾飞 吴珊丽 王婷婷 王雅诗—
—初中三好学生
陈彦吟 柯雅婷 蔡伟超 黄娜玲 张锖锖 王玉森 张 琳 洪雅茹 赖庆玲 赖峰满 傅雅雯 曾 祝 李烨蓉 黄锦辉 杨华丽 陈晓东 丁锦珍 丁靖敏李志松 吴雪芳林伟铭 苏育婷苏秋月 郭依雯施辉娜 杨行成许逸琳 张婉萍颜凤仪 黄明霜蔡婉秋 黄丽芬郑金源 黄锦婷许晓真 许专专柯馨馨 林少旎
庄祖金 张贻东丁丹阳 洪荣华— 4 — 陈玲玲苏思诗吴婷如蔡雅凤许培莉刘家文李雅琳李美婷蔡锽珺洪连向吴斯琪阮恬恬王建强林雪娇 林萍珍 林诗婷 王清培 吴金珠 吴惠旋 陈艳红 张碧云 陈丽萍 柯鸿达 柯秀菊 杨燕珊 陈淑娟 陈棋浩 林荣权 柯景祥 陈丽娜 周倩仪 黄秋珊 高伟雄 颜悦妮 吴蓉蓉 朱玉琴 林心声 洪燕语 吴丹萍 庄少林 洪晓莲 杨丹丹 张诗瑜 杨琳琳 陈斯达 黄美茜 高中三好学生
陈建全 吴彩婷 林云凤 李玉婷 田 洋 蔡明强 李丽花 谢坤霖 姚帅凤 吴雪虹 苏安超 王玲玲 朱冰冰 王玉虹 施钰樽 施丹妮 蔡秋燕 蔡秋红 蔡巧兰 陈 璐 陈嘉楠 吴嘉炎 吴燕华 周书聪 郭心如 方丽碧 钟珍梅 施德怀 施晶晶 吴翠微 谢婷婷 蔡菲惠
尤少雄 陈雯雯 苏晓筠 曾正平严朝朋 林思文 黄莉莉 丁江东 吴志英
吴姗姗 吴冬玲 林煌彬 赖乔木 王湘湘 李晓婷 许海玲 洪评评 杨金兴 林雅烽 蔡玉鑫 庄美貌 杨丽双 蔡少平叶其旺 蔡子宣 杨金巩 蔡育钦 张珊珊 苏玉姗 洪美玲 柯鸿达 王伦发 尤燕华 李远远 姚宝玉 林金钳 王英权
杨榕娇 张清梅 吴丽金 张芳俊
高珍妮洪棉棉施家华洪清艺姚春华许娜玲柯凤莲许秀婷陈剑元黄 河 李伟景 王婷婷 黄玙橙 朱少辉 杨忠志 李雅颖 谢思文 洪珊瑚 林晓燕 李春燕 张佳荣 施桔桔 蔡伟强 施纯启 施金狮 郭阿乙 洪凤娇 洪晓芬 许梅芳 许清媛 施娜莉 许文件 吴少峰 高惠茹 吴振培 杨惠婷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三好学生
王勉勉 洪师恩 吴端端 陈尤明 许江龙 柳淑燕 张燕珠 董波洁 陈淑美 吴佳景 吴以鹏 吴碧云 朱月珠 张冬梅 谢 或 黄婉莲 林婉莉 吴辉红 王小凡 陈志坚 蔡端端 李萍萍 蔡玟婷 陈珊娜 小学优秀学生干部
吴 炫 苏以铭 李立仁 肖炳阳 林莹莹 陈婷婷 蔡建元 许婷婷 刘泽杰 庄宝玲 张东东 王珊珊 吴雅珍 洪波芳 洪雅茹 卓珍琳 卓明铭 黄艳婷 吴萍萍 朱诗雅 张 泽 丁炎彬 林霜华 黄钰燕 李蓉蓉 丁煌毅 林喜凤 蔡一超 吴树焰 蔡宣宣 吴煌塔 李志沿 曾清凯 张思英陈其晓 王毓煌蔡静宁 许安颖蔡雅虹 施嘉仪肖蔚琳 黄伟超蔡滨琪 吕培元黄怡佳 陈婷婷郭明超 洪富帅吴玉娇 张巧玲蔡欣蓉 王文焕
陈若诗 杜雅玲吴玉梅 赖大伟张庚楠 刘泉体王培灵 吴思贤— 6 — 王思婷曾宝琳曾婉瑜许奕纯颜美容张永鑫蔡玉秋施养镇陈靖昱洪燕玉王冬兰张华源林秀珠吴春宝陈钰心 陈玲玲 苏燕萍 吴冰冰 郭晓楠 翁劲裕 杨聪雅 陈加进 夏秋妹 李建安 黄晖宏 邵志平陈怡然 王佳欣 曾雅丽 许晴瑜 黄思姚 王永泰 蔡妮妮 吴桂芳 王清清 苏雯雯 李燕妮 蔡美凤 周 妍 曾超景 张铭崖 钟炳南 杨雅铮 曾华聪 施伟帛 施雅莉 李雅雯 洪兴超 施婉芳 张潇铃 洪雅诗 杨佳蕊 洪菲萍 蔡秀妮 李晓根 施宏斌 陈茜琳 蔡嘉达妮 施甘甘 陈雅琳 李曼菁 陈天玮 陈
静 初中优秀学生干部
徐 强 陈梅凌 张德铠 陈梦茹 蔡芬芬 陈东森 李雪娥 刘舒萍 吴红艳 张雪红 赵胜兰 林思玲 陈俊辉 李雅瑜 苏仁智 吴亚女 李灿波 王婷婷 陈鸿圳 苏珊榕
李俊妮 吴月霞 吴如萍 徐淑棉 陈翠蓉 林婧婷 庄雅芬 陈晓玲 吴少荣 陈剑航 柯呈祥 吴静虹 翁宝惜 柯冬梅 吴伟强 吴珊莉 庄丽娟 王珍妮 陈燕红 翁小玉 曾玉萍 蔡珊瑚 留敬读 叶金猛 孙佳纯 孙雅芳 王美珊 刘燕红 吴美旋 肖桂英 肖婷婷 谢亚萍 黄晓琳 许彬彬 陈佳莉曾少青 王雅霜 张 鹏周培明 吴彬彬 施洋洋许苗苗 许培清 洪雅琳陈汝静 杨加里因 施小凤
李育春 吴冰冰 郭金淼黄凯旋 李雅惠 曾凤茹许珍美 陆泽容 张 瑜杨宝输 何嫣然 张月红许燕红 邵月梅 施白珊蔡清华 蔡晓峰 陈金汉施巧妮 曾婉祝 林稳稳李春月 朱玫婷 李鸿鸿
曾
潆 李昌泼 黄玉梁 许婷华 陈秀珍 曾狄勤 朱丹凤 孙
莎 施丽珊 吴雅瑛 吴振深 蔡凤瑜 洪佳惠 欧阳珊珊 许国良 施丽红 陈嘉楠 李冰冰 陈晓冬 王晓雯 高中优秀学生干部
蔡莉莉 庄毓敏 蔡丽萍 赖丝丝 陈瀛霖 黄燕霜 肖仁森 陈彬彬 苏连招 吴声渠 吴丽玲 杨华新 李 浪 陈旋旋 佘培培 姚森岛 陈清法 曾万金 曾世涌 庄铭远 蔡雅玲 王恺恬 黄奕雅 郭劲彬 朱清云 黄志强 粘婉清 施静茹 王小婷 周天裕 叶云鹏 陈巧翠 黄燕华 王鸿梅 施明俊 施小明 施婷婷 王培生 苏翠玲 赵 洋 陈培霖 陈文彬 姚佳丽 李桂南 张金钎
—
— 许丽坤 施巧利 施莉莉 王子健 许晓雄 刘永赞 张安琪 陈霜霜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优秀学生干部
张美婷 陈晓瑜 王花莲 卢灯明 陈奕钦 赖顺玉 张英兰 吴淑贞 许美芳 颜鸿艺 施光明 王韵清 吕海英 郭康镇 吴安妮 张燕明 陈 斌
小学先进班集体
实验小学五年五班 实验小学六年十班 第二实小四年二班 第二实小五年一班 特教学校三年聋班 特教学校六年培智班 青阳中和小学四年二班 青阳凤安小学三年级 梅岭希信中心小学六年二班 梅岭岭山小学四年一班 西园仕头小学三年级 西园砌田小学三年一班 池店溜滨小学六年一班 池店金山小学四年一班 池店雁山中心小学四年一班 池店三省小学六年二班 池店旧铺小学六年一班 池店金针小学六年一班 陈埭紫峰中心小学五年二班 陈埭西滨小学三年二班 陈埭高登小学二年一班 陈埭鹏头小学六年一班 陈埭霞村小学四年一班 陈埭西坂小学五年二班 紫帽中心小学四年二班 紫帽霞茂小学四年一班 紫帽紫星小学四年级 磁灶明江小学六年五班 磁灶尚志中心小学三年一班 磁灶瑶琼小学四年二班
— 8 — 磁灶梅峰小学六年一班 磁灶大埔小学四年二班 磁灶梅里中心小学六年二班 磁灶张林中心小学四年一班 磁灶中心小学五年一班 磁灶岭畔小学四年一班 磁灶大宅小学五年一班 磁灶洋尾小学六年一班 罗山荣宗小学二年二班 罗山育德小学六年一班 新塘杏坂小学五年一班 新塘铭仁小学三年级 灵源大山后小学三年级 灵源张前小学六年级 永和周坑小学二年级 永和后埔小学五年级 永和群英小学二年级 永和锐峰小学六年甲班 永和城山小学六年级 永和启初小学五年甲班 东石檗谷小学六年甲班 东石塔头小学五年乙班 东石金山小学五年二班 东石井林小学六年一班 东石中心小学六年三班 东石湖头小学五年级 东石清透小学六年级 东石锦青小学六年二班 东石中心小学六年四班 东石蓬山小学六年二班 东石潘径小学六年二班 安海中心小学四年三班 安海中心小学二年一班 安海菌柄小学五年一班 安海龙山小学五年级 安海西边小学一年级 安海前埔小学二年一班 安海桥头小学五年二班 安海南林小学四年一班 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三年二班 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二年七班 安海成功小学一年三班 安海培基小学五年一班 内坑东红小学三年一班 内坑霞塘小学二年级 内坑中心小学三年一班 内坑甘棠小学五年二班 内坑丰山小学三年一班 内坑三和小学五年二班 龙湖衙口中心小学五年四班 龙湖恢斋中心小学六年三班 龙湖尊道小学六年二班 龙湖秀山小学五年二班 龙湖晓新小学一年甲班 龙湖檀声小学四年级 龙湖启文小学六年一班 龙湖侨英小学四年级 龙湖强民小学六年一班 龙湖阳溪中心小学四年二班 英林中心小学三年四班 英林龙西小学五年一班 英林嘉排中心小学六年三班 英林西塔小学六年二班 英林凫美小学五年级 英林英埔小学六年二班
— 9 — 深沪华海小学三年二班 深沪科泉小学六年一班 深沪狮峰小学六年级 深沪中心小学四年一班 深沪中心小学三年二班 深沪科任小学五年乙班 金井毓英中心小学五年四班 金井毓英中心小学四年一班 金井旭山小学四年级 金井双山小学四年一班 金井围江小学五年级 金井石圳华侨小学四年乙班 金井培育小学五年级
华侨中学初三年九班 南区中学初二年五班 池店中学初一年二班 江滨中学初二年四班 西滨中学初二年二班 磁灶中学初三年一班 梅溪中学初一年六班 罗山中学初三年二班 灵水中学初三年三班 南峰中学初二年一班 南岳中学初一年五班 子江中学初二年十六班 — 10 —
初中先进班集体
平山中学初二年六班 南区中学初一年一班 远华中学初三年六班 晋江二中初二年一班 池店中学初二年一班 江滨中学初三年三班 陈埭民族中学初二年八班 高登中学初二年三班 紫峰中学初三年二班 紫帽中学初二年六班 晋江五中初二年十班 尚志中学初一年四班 陶英中学初二年一班 季延初级中学初三年五班 新侨中学初一年八班 紫华中学初三年八班 永和中学初二年一班 英墩中学初二年一班 侨声中学初一年一班 潘径中学初三年五班 金山中学初二年四班 东石中学初三年一班 安海中学初一年十六班 鸿江中学初一年二班 上安中学初三年三班 松熹中学初二年四班 内坑中学初一年二班 丰光中学初三年三班 三民中学初三年四班 南侨中学初一年六班
阳溪中学初二年七班 龙侨中学初一年四班 云峰中学初三年五班 英林中学初一年二班 南湾中学初一年八班 首峰中学初三年四班 深沪中学初一年二班 毓英中学初一年六班 石圳侨中初三年一班 锦东侨中初三年四班
高中先进班集体
晋江一中高二年三班平山中学高二年三班 晋江二中高二年六班 陈埭民族中学高二年四班 磁灶中学高二年一班 季延中学高一年二班 永和中学高二年一班 侨声中学高一年三班 养正中学高二年十一班 嘉辉中学高二年四班 子江中学高一年八班 内坑中学高一年三班 南侨中学高一年十一班 南侨中学高一年三班 英林中学高一年三班 首峰中学高三年六班 毓英中学高一年二班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先进班集体
泉教会考〔2010〕1号
关于2010年泉州市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通用技术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县(区、市)教育局:
2010年泉州市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通用技术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采用各县(区、市)教育局统筹安排的办法,以学校为单位分类施考。为了切实搞好考查科目施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施考时间:
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安排在4月19日至5月21日之间进行。通用技术课程考查采取理论和设计与制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理论考试全市统一定在5月15日(星期六)上午10∶00—11∶30进行;操作实践考查在5月15日至5月21日之间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各校安排后汇总到各县(区、市)会考办,各县(区、市)会考办于4月15日前将各校考查时间报送市会考办备案,考查具体时间确定以后各校不得自行更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的,须经县(区、市)会考办批准,并报市会考办备案。
二、考查范围
1、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必修模块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都属于实验考查的内容。各科考查内容及标准参照泉州市教科所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闽教基〔2006〕76号)提出的《泉州市2010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及通用技术考查标准》。
2、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会考,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规定的模块,即《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模块。为此,该课程考查实行全市统一命题,考查范围及要求根据泉州市教科所编写《泉州市普通高中基础会考通用技术课程考试说明》。通用技术课程考查采取理论和设计与制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理论考试要求全县统一组织阅卷,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暂不涉及选修模块,待条件成熟,考试范围将扩大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三、分类施考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实行分类施考,由泉州市教科所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县(区、市)教育局统筹安排,考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考查时按单人单桌进行,学生独立完成操作,每一位教师监考2—4位学生,监考教师按考查评分标准规定的考查项目和评分要点逐项评分。每个实验操作时间为15—20分钟。
各县(区、市)会考办在考查前三天向各考点通知考查试题及需要准备的试验仪器、药品、材料。每位考生只考一道试题(考 前15分钟通过抽签确定)。
四、考务
施考学校根据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考务工作安排,经县(区、市)会考办批准后报市会考办备案,在考查时间内,县(区、市)会考办必须派巡视员到各考点巡视,市会考办将组织人员对有关考点的考查情况进行抽查。对于没有严格按时间及要求进行考查的学校要予以通报。
五、考查成绩
实验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各县(区、市)会考办在考查后半个月内把考查成绩不合格及缺考的名单一式两份报送市会考办。
六、补考
补考办法由各县(区、市)会考办确定。
七、经费
根据闽价[2001]财31号和省会考办通知精神,高中会考考查科目每生每科收取考务费10元。其中2元上缴省会考办、1元上缴泉州市教育局、7元留县(区、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使用。
二O一0年二月二十五日
抄送:省会考办、各县(区、市)会考办、泉州市教科所、各县(区、市)教师进修学校、各普通完中
临教人〔2007〕40号
关于做好2007年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的 通 知
各镇(街道)中小学、市直属学校、民办学校:
为了认真做好2007年全市中专、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职务评审工作,根据台教人〔2007〕125号文件精神,现就今年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工作的总体要求
1、评审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各校要严格按照《试行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教师职务评审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晋升”的原则,严格掌握评审条件。
2、学校要按照《台州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宏观控制实施办法》,在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的基础上,将教师职务制度与聘任制度结合起来,增强岗位意识和职责意识,强化岗位聘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中、高级职务岗位没有空余的单位不得推荐评聘。
3、考核是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要强化教师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工作,认真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及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和履行职责情况。对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连续两年以上考核优秀的可以优先晋升,对当年未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推荐评审教师职务。凡由于师德原因考核不合格的,在随后三年必须考核合格,方可推荐评审。
要特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考核,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向学生、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违反有关规定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参加赌博以及迷信活动;擅自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教辅用具等不良行为的教师,应将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凡因上述师德原因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随后三年考核合格后,方可推荐评审。
二、评审范围、对象及条件
1、评审范围和对象
(1)中专、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对象仍按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执行。
(2)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的高级职务评审,仍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教人[2001]279号)的规定执行。
从今年起,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的高级职务评审由台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3)中小学(中专)教育管理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对象,是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中专)及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
(4)中小学(中专)实验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对象,是指中小学校(中专)专职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
2、教师资格要求
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申报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实验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需具备教师资格。
3、学历、资历要求
(1)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学历,原则上按《试行条例》和省、台州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从今年起,凡在镇中学、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幼儿园及以上学校任教,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晋升中学一级、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初中教师,要求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从今年起,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2)申报教师职务人员的资历,即任职年限,统一计算到今年年底。晋升高级职务的要求担任下一级职务的任职年限必须满五年以上(2003年1月1日前聘任);晋升中级职务的要求担任下一级职务的任职年限必须满四年以上(2004年1月1日前聘任),其中晋升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的要求担任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的任职年限必须满五年以上(2003年1月1日前聘任)。
先参加工作,后取得规定学历的教师,取得规定学历前后的任职年限可以相加计算,达到晋升高一级职务要求的,可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不受学历或资历规定的限制,可以破格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破格晋升高级职务的条件仍按省职改办浙职改办[1992]23号文件执行(附件六),破格晋升中级职务的条件仍按市职改办台职改[1992]5号、[1994]14号文件执行。(见附件七)
(3)中小学教育管理、实验职务申报对象,必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具体的学历、资历条件按《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职务试行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校实验职务试行办法》(浙人专[2004]14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4、班主任工作要求
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有担任两年及以上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的教师除外)的经历。
5、申报高级职务的送审论文要求
(1)申报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资格的人员,要求提供任现职以来,两篇论文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者已获优秀论文评选市地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以上。
(2)申报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副研究员及高级实验师资格的人员,要求提供任现职以来,两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学术论文,并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者获优秀论文评选市地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以上。
(3)申报小学挂靠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人员,要求提供两篇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者已获优秀论文评选县级一等奖、市地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以上。
(4)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人员,仍按台教人[1996]142号规定执行。
(5)对于在农村学校(不包括街道中小学、市直属学校)任教满20年,现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时,只需提供一篇代表性论文,论文的有关要求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专家对送审论文的鉴定意见,要严格按省教育厅《关于送审论文专家鉴定意见的填写说明》的要求填写。评审高级职务送审的论文和专家鉴定意见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和专家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评审依据。要认真对待送审论文的专家鉴定结果,对送审论文的鉴定结果不满意而进行篡改或重新送审的,一经发现,将取消评审资格。
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和实验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对象的论文鉴定工作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从明年起,申报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论文的要求按附件5规定执行。
6、德育学科资历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对属于教师编制、从事团组织、少先队、班主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成绩突出的(必须有育人的“典型事例”),可评审德育学科教师职务。德育学科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由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着重评审申报者的“育人”实绩,对教学工作量不作硬性要求,不搞照顾。申报对象的“典型事例”必须先在学校进行公示,并由所在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
7、申报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实验等专业技术资格的,外语不作要求,中专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的,按浙人专[2007]80号文件要求执行。
8、普通话水平要求
凡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均应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具体要求是普通话口语课或语言课教师为一级乙等及以上;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其他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其中在偏远农村任教满20年的教师可放宽到三级甲等。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实验人员要求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
9、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务时,均需取得《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WINDOWS 2000/XP&OFFICE)》(新三级证书)或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规定的模块考核合格证书。2006年底前取得的新三级证书有效期截止2007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后取得的新三级证书不再作为评审高级专业资格和聘任职务的依据,仍可作为评审中级专业资格和聘任的依据。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① 年满50周岁及以上。② 转评、兼评专业技术资格。
③硕士学位获得者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④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类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人员(不包括其它专业设有计算机课程的毕业人员)。⑤获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取得成绩,并获设区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人员。
⑦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援藏、支边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⑧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首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⑨乡镇中小学教师。(不含县市、区直属学校、街道中小学)。
10、继续教育及学分要求
(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担任现教师职务期间,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达到平均每年48学分(学时)。(截止2007年8月31日)。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申报高级职务的须提供《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申报中专、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和实验人员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但对学分暂不作具体要求。(3)现任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含民办学校),推荐评审教师、教育管理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并在颁证后的每五年中,按计划参加继续提高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凡2001年1月1日前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不含民办学校),必须取得《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十五”培训结业证书》,否则不得推荐评审。
(4)根据台州市人事局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晋升对象必须取得《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与能力》或《科研素养方法》培训合格证书。
(5)根据台教考[2005]34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凡是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合格证书》,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或《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或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核发的《培训合格证》。
11、支教要求
(1)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分配、录用在市区中小学(指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不含民办学校),在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才可推荐评审;1957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分配、录用在县市区中小学,在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时,必须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立联系制度,联系时间为一年,联系期间,每学期为联系学校上公开课,观摩课四次及以上,并有详细的原始记录,方可推荐评审。
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经历。
(2)根据浙政发[2006]41号《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今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挂职研修两个月,作为教师职务评审的必备条件。
12、欠发达镇(片)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破格条件 对于在我市欠发达镇(片)中小学(黄坦小学、黄坦洋小学、丁家园小学、育才小学、黄坦中学、善家洋小学、岭景小学、河头五村小学)任教的教师,距法定退休时限1年以内(即次年的12月31日前退休)的现任中学二级教师或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项者,可破格晋升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1)曾获得过乡镇党委、政府及以上荣誉称号的;(2)连续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所带班级、团队、课外活动小组获乡镇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
(3)任现职期内连续两年及以上考核优秀的;(4)任现职以来,教学效果突出的,在乡镇级及以上组织的教学评比、竞赛中获奖;
(5)语文、数学包班,教学效果突出的;
(6)教学经验总结在县级及以上交流或获三等奖及以上的;(7)连续任教30年以上的。
13、教育管理和实验人员职务评审要求
(1)鉴于首次在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实验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已结束,从今年开始,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实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转入经常化进行,直接申报政策不再适用。对于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者资历条件的申报者,按照破格条件掌握。
(2)申报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实验高级职务的破格条件,按浙人专[2004]147号文件规定执行。
(3)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任研究实习员职务满四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任研究实习员职务满三年不满四年的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具备下列5项条件中的2项者,可破格申报助理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
①参加编写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书籍者(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2万字)。
②教育管理研究成果获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的主要获得者(以奖状排名为准)。
③曾获市(地)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等称号者。
④在教育改革、支援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工作以及热爱关心学生、为人师表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⑤大专毕业从事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十五年及以上,大专以下从事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二十年及以上的。
(4)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高级职务资格仍由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中级职务由台州市教育管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负责评审;初级职务由各县(市区)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14、量化推荐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职务评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各校要采取量化记分办法进行择优推荐。量化记分办法见附件二《职务晋升量化试行方案》,并填写《学校量化记分登记表》报人事监察科。
15、从2007年起,经评审获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一律使用新证书,根据省人事厅的要求,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填写《浙江省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信息表》(见附件八),并将照片贴在表上。
16、为了提高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质量,今年对申报中级及以上职务的人员将进行测评,具体另定。
三、报送材料和时间要求
(1)报送材料按附件九办理,其中教育、教学业绩材料应是2007年8月底前的。(《评审表》等表格在临海教育网下载,综合表一律用A3纸打印)
(2)时间安排详见附件一。
(3)破格晋升对象,须填写《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一式二份,并附相关材料,同时在“评审表”、“综合表”、“材料袋”及“资格审查表”备注栏中注明“破格”字样。
(4)评审材料是各级评委会评审的依据,提供的材料要实事求是,一律以考核表为依据,只填写任现职以来的业绩,要用蓝(黑)色墨水填写,或按照《评审表》中要求打印。
要进一步加强职评工作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职评材料公示制度。申报人员要对本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个人材料要在学校公示(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监督。申报人要签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当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附件:
1、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日程安排
2、职务晋升量化试行方案
3、各校职评操作程序
4、评审费标准
5、申报专业技术高级职务送审论文要求(2008年)
6、各类职务高级破格条件
7、各类职务中级破格条件
8、《浙江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信息表》及填
表说明
9、材料清单
10、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11、学校量化记分登记表
12、学校职务评审“公示”情况登记表
上述附件请下载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2007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格请下载:
表1.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
表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
表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 表4.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任教情况登记表
表5.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
评审用表(表样)
主题词:教师 职务 评审 通知
抄送:台州市教育局,临海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临海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7年7月27日印
2011年专委会年会,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周光富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她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细化校园管理在基层层面的落实, 加强宿舍管理, 切实做好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最后, 她强调各高校要充分抓住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建党九十周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的契机,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年会继2010年再次邀请到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教授参会。冯刚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指出, 在中央16号文件下发六年多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推进这项工作, 要进一步明确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超越,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他强调, 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 以文化育人, 构建深层次的育人平台, 同时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强化高校内协作意识, 共同打造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
继四川省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委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公开发表, 2011年年会的优秀论文再一次汇集, 这是一年来高职高专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也是一年来专委会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批论文反映了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贯彻实践中央16号文件精神,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新做法、新经验, 值得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借鉴。
30余所高校提交的论文, 既有理论的探讨, 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 内容涉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 全面展示了一年来高职高专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成果。从这批成果中我们看到了一线教师们的执着、艰辛和热忱, 看到了四川省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辉煌的明天。
这批优秀论文的发表, 既是对高职高专一线教师研究成果的肯定, 又是扩大和运用成果的有效形式。将这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指导, 必将进一步推进四川省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水平。在此, 衷心希望这项工作能坚持下去, 使我们能够从这一篇篇论文中, 看到高职高专专委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探索历程, 看到广大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
方法一:使用DOS口令实现
首先,准备好需要隐藏的文件,除了种子文件外也可以是txt之类的文件,将文件使用WinRAR压缩成一个rar压缩包,文件名尽量简单,如hide.rar。
然后,准备好一张想要显示的图片,如01.jpg。图片文件不要太大。将以上两个文件aa.rar与aa.jpg放在同一目录,如D盘根目录,打开CMD窗口切换到D盘,运行如下命令:
copy /b 01.jpg+hide.rar mypic.jpg
运行完命令后会生成一个名为mypic.jpg的图片格式文件,这就是小邓的最终作品,直接打开会显示图片,而如果使用WinRAR打开就能解压出第一步中压缩的文件(图1)。
方法二:使用软件实现
如果你对DOS命令了解很少,没关系,使用“绣身文件生成器”这款软件,同样可以帮你达到保护秘密文件的目的。
运行软件后,选择新建一个文件,选择文件包的封面,这里的封面就是指我们要使用的图片。然后添加需要隐藏的文件,在中间的文件包选项处选择压缩方式和输出路径,最后单击“生成文件”即可(图2)。
小提示
软件生成的图片可以正常使用,将图片扩展名改成ZIP文件后就可以用WinZip等解压缩程序正常打开。
【教育局文件】推荐阅读:
教育部艺术教育文件10-26
石狮市教育局文件06-02
涟水县教育局文件06-23
通化县教育局文件09-10
进贤县教育体育局文件06-11
研究生教育文件10-07
教育部16号文件11-08
河北教育考试院文件11-18
安徽省教育学会文件12-3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