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密山口岸(精选2篇)
密山市是黑龙江重要的口岸之一,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2],蜱资源丰富。为了了解莱姆病(Lyme disease,LD)、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和斑点热(spotted fever,SF)在媒介蜱中复合感染的情况,于2014年4-6月,在蜱活动高峰期,在密山采集蜱共44只,对密山口岸这三种新发蜱传疾病开展复合感染情况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蜱类标本的采集
2014年4-6月,在黑龙江省密山口岸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记录捕捉日期、生境及其生物学特征。
1.2 DNA提取及PCR扩增
将蜱在液氮下研磨至粉末状,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由天根试剂公司生产)提取DNA,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以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见表1。经PCR产物进行回收与纯化,送至吉林库美生物公司测序。所测序列与NCBI网上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用Mega6软件中的Algnment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此调查采用的参考毒株序列均取自GenBank。
2 结果
2.1 蜱类监测结果
各口岸共捕获蜱44只,共3种。其中森林革蜱2只,嗜群血蜱34只,全沟硬蜱8只,嗜群血蜱为密山优势蜱种,占捕获的比例为77.27%。
2.2病原体检测及复合感染结果
在44份标本中,共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阳性标本4份,感染率为9.10%;共检测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标本6份,感染率为13.63%;共检测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标本2份,感染率为4.55%,见表2、表3。通过检测结果的比对,发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1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1份,且该两例复合感染来均自于全沟硬蜱。
2.3 系统进化树构建
2.3.1 莱姆病螺旋体检测结果
4份序列编号为B.b-MS1、B.b-MS4、B.b-MS7、B.b-MS11的莱姆病螺旋体经序列测定比对后,B.b-MS1、B.b-MS4、B.b-MS11均与从德国欧鼠(Clethrionomys glareolus)检测到的Borrelia afzelii型核酸序列Bavaria CG 563 Gr株(DQ 155630.1)的相似度为99%,可确定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型;B.b-MS7与从俄罗斯全沟硬蜱检测到的Borrelia garinii型核酸序列Nov 14606株(EU635990.1)、Tom 3803(DQ479290.1)和外蒙全沟硬蜱检测到的Mng1602(DQ479282.1)的相似度为99%,可确定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型。系统进化树见图1。
表1 文中所用引物
表2 不同口岸蜱新发蜱传疾病的检测结果
表3 序列编号列表
图1 基于莱姆病螺旋体Osp A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2.3.2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6份序列编号为SFGR-MS1、SFGR-MS2、SFGR-MS8、SFGR-MS9、SFGR-MS10和SFGR-MS37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序列测定比对后,SFGR-MS1、SFGR-MS2、SFGR-MS8与黑龙江省黑河市森林革蜱Dsm2、Dsf3等(KF003015.1、KF003014.1)相似度达99%,可确定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SFGR-MS9、SFGR-MS10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全沟硬蜱中分离的C3H1株、IP2株等(KF008250.1、KF008248.1)相似度达97%~100%,可确定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SFGR-MS37与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森林革蜱中分离的054株(CP002912.1)相似度达99%,可确定为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系统进化树见图2。
图2 基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2.3.3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
2份序列编号为HGA-MS2、HGA-MS5菌株经测序鉴定比对后,与从新疆马血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序列XJ-HGA-H-1株(GQ500031.1)、河北山羊体内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序列HB-SZ-HGA-S02株(HQ171975.1)等相似度为98%~99%。系统进化树见图3。
图3 基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黑龙江密山地区至少存在两种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Borrelia afzelii),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Rickettsia raoultii、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也同时证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存在,两例复合感染分别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经测序比对,可知具体病原体为Rickettsia raoultii和Borrelia afzelii Rickettsia raoultii与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4.55%。
同时可以发现,这两份复合感染的宿主均为全沟硬蜱,现已证实全沟硬蜱可自然感染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孙毅[3]等人在对全沟硬蜱复合感染检测时发现,至少40%的全沟硬蜱个体存在复合感染的现象,复合感染的类型包括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在此调查中,全沟硬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7.5%,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为37.5%,这两种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高感染率的结果与万康林[4]及孙毅[3]等人的检测结果相近,也同时增大了这两种病原体与其他病原体复合感染的几率;不仅如此,在俄罗斯的全沟硬蜱中甚至还发现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立克次体和森林脑炎病毒4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5],因此全沟硬蜱作为可能携带复合病原体的高危蜱种应得到重视。
在此调查中,森林革蜱虽然未检测到复合感染感染率的情况,但同样有森林革蜱复合感染的报道[6]。闻静等人证实森林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的感染率在90%以上[7],这也证明了其同样存在复合感染蜱传疾病的几率;但相比于嗜群血蜱,复合感染的报道却较少,仍不能肯定其不存在复合感染的可能。
复合感染是指一种蜱可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而大多数蜱传疾病均属于人兽共患疾病,并较多集中在如硬蜱科的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太平洋硬蜱(Ixodes pacificus)、篦子硬蜱(Ixodes ricinus)和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而有关蜱传病原体混合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feri,BB)、微小巴贝虫(Babesia microti,BM)、埃立克体(Ehrlichia)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8]。在蜱、动物宿主和人中,最常见的复合感染是伯氏疏螺旋体与巴贝西虫、伯氏疏螺旋体与无形体[9]。蜱中的高复合感染给人类的威胁是巨大的,虽然复合感染的蜱叮咬人类或牲畜后的致病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例如像全沟硬蜱这样高复合感染率的蜱种,还是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像伐木工人、农民、畜牧工人和旅游者等一些高危人群。
综上所述,复合感染在蜱中的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蜱可能因同时叮咬复合感染的宿主动物而感染,也可能在不同时期分别叮咬已感染的宿主动物而获得复合感染,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形式,对研究者的考验都是巨大的。从蜱种角度看,黑龙江蜱种以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为主,蜱种虽然较单一,但是全沟硬蜱在复合感染上却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人群的威胁是不能忽视的。因此,长期监测黑龙江各口岸蜱、蜱传疾病及复合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雄林,朱朝君.蜱分类学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9(5):385-388.
[2]张西臣,赵权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SUN Yi,LIU Guo-Ping,YANG Li-Wei.Multiple infections of tick-borne pathogens in Ixodes persulcatus collected from fores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Acta Parasitol.Med,2007,14(4).
[4]万康林,张哲夫,窦桂兰.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J].实用预防医学,1998,5(6):321-324.
[5]Popov,V.L.,E.I.Korenberg,V.V.Nefedova,et a1.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of the ehrlichial developmental cycle in naturally infected Ixodes persulcatus ticks in the course of coinfection with Rickettsia,Borrelia,and a flavivirus[J].Vector-borne And Zoonotic Diseases,2007,7(4):699-716.
[6]黄海楠.我国部分省区蜱传斑点热及其与莱姆病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7]Jing Wen,Dan Jiao,Jian-hua Wang,at al.Rickettsia raoultii,the predominant Rickettsia found in Dermacentor silvarum ticks in China Russia border areas[J].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2014,63(4):579-585.
[8]宝福凯.蜱传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12-114.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地区的腹地,已成为我国对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双方有3000多公里边界线,两地坐落着20多个对应城镇。它们通过公路、铁路相通、水陆相连,使黑龙江省沿江、沿边、沿线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俄经贸合作和边境旅游的逐步发展,黑龙江省获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25个,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水运口岸包括哈尔滨、佳木斯、桦川、绥滨、富锦、同江、抚远、饶河、萝北、嘉荫、逊克、孙吴、黑河、呼玛、漠河等15个,公路口岸有东宁、绥芬河、密山、虎林4个口岸,航空口岸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铁路口岸包括绥芬河火车站、和哈尔滨内陆港2个。在上述25个开放口岸中,其中有17个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开放口岸。2014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同期全国对俄贸易总值的24.4%,是我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龙江丝路带”建设主要依托黑龙江沿边铁路、绥满铁路、大连至同江铁路3条铁路干线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全力整合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龙江丝路带”的建设是黑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将会极大地提高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贸易的利用效率,进而带动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的发展。
二、黑龙江省对俄主要边境口岸现状分析
边境口岸在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边境口岸建设至关重要,当地政府应不断加强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口岸对外开放功能。多数口岸因地制宜集报关、报检、货代、征税、结算于一体,开展“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公”,加上电子口岸建设的推进,口岸的工作效率和通关能力得到提高。在17个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开放口岸中,绥芬河口岸、黑河口岸、抚远口岸是重要的对俄开放口岸,文本主要分析了上述3个边境口岸。
(一)绥芬河口岸
绥芬河口岸是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沿线口岸,2014年,绥芬河对俄贸易额实现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5.1%。绥芬河倡导以贸易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贸易,全力提高对俄经贸合作层次,打造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示范区。从2007-2014年绥芬河对俄贸易规模的变化看,绥芬河口岸进出口总额与对俄贸易额每年都在快速上升,对俄贸易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且绥芬河口岸对俄贸易额均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0%以上。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绥芬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4月12日“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正式开通,实现了中俄韩货物联运的常态化,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亚地区的重要践行,打通了我国东北地区新的出海口,将加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起到桥梁作用。“哈绥符釜”联运通道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韩国“欧亚倡议”的重要成果。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陆海联运为链接的区域性贸易中心城市已经建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绥芬河的国际陆港地位更加突出;随着绥芬河口岸运能由1300万吨提升至3850万吨,绥芬河将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通洋达海、连接欧亚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
(二)黑河口岸
黑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尔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长达7000公里边界线上唯一相对的城市。黑河口岸是中俄边境最早开展边境旅游和边民互市贸易的城市。作为沿边开放带的重要口岸,黑河在对俄贸易上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2014年,黑河市进出口总额17.8亿美元,同比下降57.5%。其中,进口额为2.4亿美元,下降77.5%;出口15.4亿美元,下降50.8%。从贸易方式来说,边境小额贸易7.3亿美元,下降3.4%;一般贸易7亿美元,下降75.7%;对俄贸易额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44.5%。表2列出了2007-2014年黑河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贸易规模。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16年2月18日起,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16年2月18日起,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黑河口岸将设进境免税店,最高购物限额为8000元人民币。进境旅客在口岸进境免税店购物后,必须由本人随身携带入境,这将极大的促进黑河市对俄过境旅游贸易的发展。
(三)抚远口岸
抚远口岸位于乌苏里江、黑龙江交汇的三角地带,1992年5月经国家批准成为一类口岸,1993年2月正式开通,是我国最东部的口岸。抚远港为天然深水良港,码头可同时停泊3艘3000吨级的驳船,抚远口岸拥有查验单位办公大楼3280平方米、现场联检大厅2560平方米,年货运吞吐量在10万余吨左右。2013年,抚远县进出口额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6%;其中出口额为7.1亿美元,进口额为0.73亿美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抚远口岸的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口岸查验部门机构齐全,港区建设初具规模。抚远口岸在货物通关上实行24小时预约制,随到随检。抚远口岸是出口型口岸,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90%左右。在进出口品种上,进口主要有木材、废旧物资;出口主要有服装鞋帽、轻工产品、五金家电、建筑材料、农用机械、粮食、蔬菜水果等。
三、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但由于其边境口岸地理位置偏远,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使得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存在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小、通关不畅导致边境口岸贸易量下降、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
(一)边境口岸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较小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要求不匹配。由于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边境贸易手续繁杂和缺少相应的专业贸易人员等因素,使得现有的边境口岸建设满足不了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流量的要求,从而使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对其边境口岸地区和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的带动力较小。虽然国家将部分口岸的级别调高,但是目前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却未能改善,特别是一些二类口岸的设施老化和超期服役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口岸的实际通过能力。口岸通过能力不足影响了黑龙江省对俄边贸发展的进程,限制了两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日渐成为了中俄经贸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缓解通道压力,更好地发挥边境口岸作用,是加快中俄边境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通关不畅导致边境口岸贸易量下降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大多处于温带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制约,一般口岸的通航能力较低。例如抚远口岸全年开关时间仅为170~180天,口岸处于“半年闲”状态,对俄贸易和旅游只能在明水期进行,导致招商引资困难,口岸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口岸的“半年闲”状态严重制约了边境口岸贸易量的发展。一些口岸通关手续繁杂,需要多个部门层层审批,货物报关、报检时间长,导致边境口岸贸易量下降。
(三)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多数口岸都受到季节影响,多数水运口岸只能是季节性开放,虽然黑河、漠河等水运口岸开发了冬季的冰上汽运方式,但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的整体物流通过能力仍显不足。同时,多数沿边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部分道路基础设施陈旧,路面条件差,道路等级整体较低,再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冬季不时会发生雪阻、冰冻等灾害,公路口岸体系的保障能力也较差。
四、加快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继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经贸通道建设,大幅提高口岸过货能力和贸易规模,黑龙江省应从采取适度增加边境口岸的投资额度、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投行”实现口岸的对等发展和加快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一)适度增加边境口岸投资额度
在相关口岸进行调研的过程当中,口岸相关负责人都将投资力度不足、希望国家能加大投资额度作为核心内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给予一定的重视。边境口岸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边境口岸贸易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建设滞后。一方面,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确实相比较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带动边境口岸贸易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投行”实现口岸对等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我国政府提出设立“丝路基金”与“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用中国庞大的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而“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的重心则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目前的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大多数国家希望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前,我国边境口岸贸易额有限、通关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邻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我国,无法满足我国口岸设计通货量的要求。如果能依靠“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的相关资本,推动邻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国基础设施相匹配,将大幅提高边境口岸的通货量,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长足发展。
(三)加快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的边境贸易口岸中,大部分口岸都存在着设施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备,交通条件较差的问题。这些口岸最终将无法承载大量的贸易业务,成为限制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瓶颈。因此,出口加工保税区应围绕着现有口岸进行优先建设,以此带动两国边境口岸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通过对保税加工区建设的基础投资,进一步带动口岸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现有路网的维护和建设力度,保证在全年均可实现区内货物的自由流转,避免再出现当前的季节性、间断性的交通联系,切实提高边境口岸的物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鸿丽.我国东北边境对俄口岸城市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6(1):142-147
[2]项义军,张金萍.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接的障碍与冲突[J].国际贸易,2016(1):33-38
[3]赵龙珠.黑龙江对俄边境口岸经贸合作发展研究——以绥芬河口岸为例[J].商业研究,2015(15):109-110
[4]马友君.黑龙江省推进对俄开放战略升级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2(2):22-28
[5]李靖宇,冯笑凝.绥芬河市在中俄两国边境口岸市场对接中的主体功能地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1):26-35
[6]Bull Kasahara.Brazil and China:partners or competitors,Centr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J].2011(4):21-23
【黑龙江密山口岸】推荐阅读:
黑龙江家乡诗歌06-25
黑龙江高考范文12-21
黑龙江科技大学就业06-17
黑龙江工程学院12-14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06-27
黑龙江鞋业调查报告07-2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1-07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教案01-12
黑龙江建设安全监督网06-21
黑龙江十二五规划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