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精选8篇)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篇1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局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各单位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努力克服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各单位的安定和谐,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五年的工作回顾

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局系统坚持将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激活党的组织细胞,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年来新增党支部X个,发展党员XX名,截至XXX年底,全局共有XX各党支部,XXX名党员。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局党组认真贯彻市委转发的《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带头抓党建工作若干意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保证。发扬民主、集体决策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定重大项目实施、人事任免等事项,全部提交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群策群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带头执行集体决定,互相支持,互通情况,互相谅解,以诚相待,充分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形成了谋大事、议大事、干大事的融洽局面。二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设优秀的农业干部队伍。坚持从保证农业事业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增强选人用人决策的科学性。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形成了富有生机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管理教育,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广泛开展“三抓一建”活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健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爱岗敬业的优秀党员队伍,在推动全市农业工作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思想建设有新成果。局系统各级党组织立足农业工作系统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扣市农业发展主题,坚持把党的工作落实到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各单位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资料,严明学习纪律,创新学习形式,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局系统全体党员中先后开展了党章党规学习、党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等理论学习活动,开展了广泛开展了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专题理论学习班,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XXX年到XXX年,组织开展了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达到了思想认识显著提高、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学发展有效推进的目的,提升了各单位科学发展的水平,使局系统党组织、党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推动现代农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风建设有新气象。五年来,局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和党性教育活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转变作风,切实整改,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认真解决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局系统的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了深刻的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了端正党风、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制度建设有新成果。五年来,共建立实施了《党建工作要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学习教育计划》、《党组班子理论学习计划》等制度20项,推动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党风廉政建设有新推进。

农业局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和市纪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市直机关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意见》为主线,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较好地履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一是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xxx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法规,在全系统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在抓好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的同时,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局面。二是建立健全了《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按规定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置身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以廉政促勤政,勤政廉政一起抓,有力地促进了思想作风的转变和机关精神文明建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设。三是结合农业行业特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重点放在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农业项目建设上,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及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局属各单位党组织始终坚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贯彻《市农业局职工工作制度》,深入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了职工文明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局属各单位发展更加健康、环境更加优美、秩序更加优良,服务更加优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处科室。XXXX年至今连续5年荣获市直机关工委授予的“机关党建先进单位 ”称号、荣获“五个好”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目前,局级文明单位、科室达XX个。努力开展支援灾区和扶贫帮困等各项活动,在XX抗震、玉树等救灾献爱心活动中,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踊跃捐献,共XXX余名党员、职工捐款XXX余万元;捐助衣物2000多件(套)。共有XXX名共产党员缴纳特殊党费XX万元,体现了农业局广大干部职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向定点帮扶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先后捐款5000多元、衣物300多件,帮助帮扶村困难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

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认真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普法读本,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各单位注重发挥工会、妇女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科学发展有新活力。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作发展。局党组将党的建设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业发展思路紧密结合,着力破解发展的难题。局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08余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402余项,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实事356余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405余项。在局建党89周年表彰大会上,局表彰了6个“四强”党组织和25名“四优”共产党员。此外,局有2个基层党组织和12名共产党员,分别荣获了“中国市委争先创优领导小组‘四强’党组织”、“中国市委争先创优领导小组‘四优’共产党员”的殊荣。

二、主要措施

第一,必须依靠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来开展党建工作。党组的领导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过去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党建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自觉主动地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整体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为农业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谋划部署党建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农业工作大局,在推动中心工作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产生影响、取得实效。要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党建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证中心工作完成的业绩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使党建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力。

第三,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来开展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党建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各级党组织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面貌。

三、存在问题 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一些党组织、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内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党建工作创新不够,习惯于老思想、老方法;党员教育管理仍需加强;党建工作制度缺少一些行之有效、保证落实的方法和措施;推广先进典型、总结经验仍有待加强。

四、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伸、继续和深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党建工作任务。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农业工作大局,通过激发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干劲,为发展鼓劲造势、营造氛围。

(二)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的重大战略安排,我们要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党员;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做学习型领导干部;创建学习型单位,做学习型职工”活动,积极营造崇尚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要突出抓好党组中心组的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知全局、抓大事、谋长远的本领,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党员干部成为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培育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把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落实到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和风气。进一步完善党组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设一支认真负责、务实奉献、品德高尚的干部队伍,倡导埋头干事、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努力成为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推进工作发展的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奉献公文学堂http://www.gwxt.net 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先进形象,促进和谐的作用。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完善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管理制度,完善党员服务网络,拓展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和纪律约束,努力在营造风正气顺的环境。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篇2

一、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7年, 经过近17年的努力与探索, 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㈠标准化的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开沟起垄覆膜栽培、小麦套种玉米 (食用向日葵) 等一批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同时, 每年都配套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30项, 绿色食品栽培技术24项。

㈡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步伐加快全市有5个旗县区18个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产品包括小麦、玉米、食用向日葵、油用向日葵、番茄和青椒8种作物, 基地总面积282万亩。还有磴口县、五原县和杭锦后旗3个旗县的番茄、食用向日葵和玉米等3个品种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 创建生产面积达85万亩。

㈢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该市抓住小麦、西甜瓜、番茄、食用向日葵和肉羊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农畜产品开展标准化工作, 截至2013年底, 全市共编印了优质春小麦、玉米等24个A级绿色食品和西瓜、甜瓜、番茄、肉猪、肉羊、奶牛等3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并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发布, 作为地方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强制推广实施。同时, 汇编了农业部发布的36个绿色食品、39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3个名优农畜产品质量标准, 作为推荐性标准在全市推广应用。目前,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 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为全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㈣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建立了市、旗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其中市级和6个旗县区建有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5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初步形成了以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 旗县区、乡镇检测室为补充的覆盖全市、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㈤“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持续增长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有59家, 产品166个, 其中:种植业产品103个, 畜产品18个, 水产品45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76.7万亩, 畜牧养殖规模130.6万头 (只) , 蜜蜂3万群, 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 年实物产量约112万吨;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生产企业有36家, 绿色食品产品100个,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规模263.1万亩, 畜牧养殖规模26.2万头 (只) , 绿色食品实物总量约20.3万吨;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批准使用有机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有5家, 有机产品18个, 有机食品原料生产面积17.3万亩, 畜禽养殖规模1.6万头 (只) , 有机食品实物总量32.6万吨;已有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备案, 分别是“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和“河套向日葵”。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 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蔬菜瓜果的合格率为98.9%, 保证了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标准化并不仅是一个制定标准的过程, 还包括标准的实施和监督。从总体来看, 尽管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标准执行的对象为基层的涉农技术人员, 且其中大部分为农户。该市的农民普遍存在标准化意识不强, 技术素质偏低的状况, 而制定的农业标准书面规范, 用词严谨, 一般农户的知识水平还未达到此要求, 往往成为标准实施的一道瓶颈。二是农业产前、产中标准多, 产后标准和相关的系列标准少, 产后农畜产品的分级加工缺少标准, 已经成为该市农畜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农牧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滞后, 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建立, 农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需要继续完善, 产品质量的检测评价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标准化农畜产品还没有完全体现优质优价,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缺乏内在动力。

三、对策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该市农产品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该市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㈠健全机构, 明确职责任务为了加快全市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 市委、市政府先从健全组织机构入手, 在财政经费紧缺和机构改革压力很大的情况下, 健全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队伍, 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给予倾斜, 并要求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大局出发,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同时加强同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积极争取科技、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支持, 充分调动和利用好各种优势, 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㈡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在农业标准化的领域中, 农业标准化体系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近几年来, 该市在积极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围绕农业外部功能的拓展, 农业服务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现有农业服务业标准分布零散、数量少、覆盖面窄, 少部分农业服务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 极大阻碍了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因此, 在接下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中, 应大力推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保险、农业信息、良种服务、农技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业标准化。

㈢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农牧业标准化的实施推广必须找到一种与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相结合的载体, 将分散的农户行为统一起来, 将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归总起来, 实现农牧业生产目的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相一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 可以引导农民按订单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也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较好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另一方面, 可以引导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 并且实现规模化经营, 从而可以促进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发展。该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小麦、食用向日葵、油葵、番茄、脱水蔬菜、肉羊和乳制品7大绿色食品产业。

㈣设立专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和监督人员在现代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亟须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标准化知识的专门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广和实施。人员要在各旗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人员和人才储备库中选取,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并经过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培训, 且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农业标准化推广和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对涉及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事项进行监督、引导 (培训) , 推进农业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施, 将标准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农业标准的到位率和实施率, 同时起到维系上级农业和质监主管部门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交流与互动的桥梁作用。

摘要:农业标准化作为规范农业生产过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污染、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以巴彦淖尔市为例, 突出地方农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篇3

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今年的农业工作要以加快推进4个6666.7万平方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抓住省全面直管的政策机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市级农业奖补政策扶持力度,强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业综合信息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持续增强我市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加快建设具有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基础支撑。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积极实施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是加快构建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打造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高效现代农业;六是探索农村产权改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市农业局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总结 篇4

,我局按照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什农党组[]2号)文件的要求,采取“一三五”措施,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一个机制”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唐前卫,市委常委、宣

传部部长殷萍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农工委、党校、监察局、农业局、文化局、广电局、报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明确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牵头部门为市农业局,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工作、通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各镇和市级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落实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过努力,建立了有效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运转机制。

二、创新“三个载体”

(一)制定“四个结合”“八个一”标准,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四个结合”:一是紧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二是紧密结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管理;三是紧密结合农村“勤廉双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农村党建;四是紧密结合“乡风文明十进村”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标准:制定一个廉政文化工作计划、建设一个廉政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传队、举办一场廉政文化文艺演出、设置一个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建立一个村(党)务公开栏、建立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开展一次“两委”班子的述职述廉。全市确定1个村为德阳市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红白镇柿子坪村)、15个村为市级示范点。市的“四个结合”“八个一”抓好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国办要情》(.6.30)采用。

(二)办好反腐倡廉专栏

1.在电视台开通《廉政时空》栏目、在人民广播电台开通《行风热线》直播栏目,解决了很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畅通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2.市纪委监察局坚持办好《纪检监察信息》和《纪检监察信息参阅》。

3.全市16个“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均设立了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栏。

(三)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廉政家访活动

一是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二是开展党员干部及家属的廉洁教育,三是开展访贫问苦,四是化解矛盾纠纷。

三、搭建“五个平台”

(一)利用党课、会议、讲座及党校培训等,搭建课堂教育平台

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类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镇党委会、村组干部会、支部党员会、村民会等)、市长书记廉政党课、纪委书记廉政党课、党校教学计划及“十万农民大培训”的内容,做到开会有内容,讲授有计划,考试有题目。

(二)利用报刊杂志、教育读本、宣传资料、宣传栏等,搭建文字教育平台

利用“送图书杂志进村”向各村(社区)送图书杂志,各村(社区)设立廉政文化图书柜(角)、农民读报栏,各镇(街道)在试点村(社区)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

(三)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搭建电化教育平台

市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篇5

一、目标任务与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2005年底,累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23737人,占年___市政府目标任务20000人的119%,焦作市目标任务13000的183%;劳务输出完成12672人,占年目标任务10000人的127%;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完成2394人,占年目标任务1080人的222%;劳动事务代理完成1600人,占年目标任务1000人的160%;就业信息目标任务8篇圆满完成,其中:省部级1篇,地级市7篇;新增就业岗位完成7584人,占年目标任务4500的168%,城镇失业率实际控制在3.4%以内。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发挥机制和功能,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一年来,我局不断完善和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与机制作用,以高效、快捷、周到的优质服务,有力地促进用工和求职供求双方劳务交流。全年登记用工单位95家,其中:境外用工单位48家,县域外至省内8家,本市区域39家;先后发布用工信息353条,登记求职人员11380人;全年举办劳务交流洽谈会28期,参加求职人员7584人,其中:3274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协议。

2、劳动事务代理开展成效显著。今年初以来,为方便个体从业人员和自由择业者参加养老保险,积极开展劳动事务代理工作,为鼓励个体从业者和自由择业者自愿劳动保障事务参加代理,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开设专栏3期,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发动,使个体从业人员和自由择业者认识到参加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劳动者已把参加劳动事务代理,作为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途径。截止2005底年,劳动事务代理工作开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完成劳动事务代理1600人。

3、打造劳务经济品牌,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我局把“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努力以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作为今劳务输出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以中心劳动力市场为枢纽、以乡镇(办事处)为骨干、以村街信息员为支点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发展和培育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团体、个体经营组织参与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发展壮大我市的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放射出盎然生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输出劳动力,为振兴和加速我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着力开展培训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和再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在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注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做为我市“阳光工程”下岗失业培训基地,市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场地、设施等优势,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对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了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免费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举办下岗失业职工培训26期,免费培训学员2394人。其中:下岗职工培训15期,培训1682人;失业职工培训11期,培训712人。其它培训8期,培训372;举办农民工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219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340人,技能培训850人。

5、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后上岗制度。我局把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多策并举,通过政策宣传和配合劳动监察部门的检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达到了较好落实,全年参加鉴定人员130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25人。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来,××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指导精神,在我市农口部门、各乡镇、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按照推动农业信息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平台,延伸服务网络,放大服务窗口,一年来,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好范文版权所有

××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经过今年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目前软、硬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原有××农网热线电话、网络中转平台、100部ic卡电话的基础,今年又开通了拥有1000个固定用户的手机农业短信服务平台,在农业产业集中的专业村建立了10个与信息中心相配套的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全年农口各部门报送信息6016条,中心发布各类涉农信息1万多条,发送手机农业信息近10万条次,涉农新闻1500条,供求信息1000条,价格信息2200条,通过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解决疑难问题近200个,处理率达98以上,召开农业科技和信息交流会10次,参加群众500多人,累计发放科技资料和书籍近万册,信息的传播提高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科技信息意识,信息户年均增收2000元,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仅为“三农”服务,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在我市举办“首届郑氏文化节”、“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首届象好范文版权所有棋文化节”期间,××农网与政府网站和宣传部对外宣传网互通互联,全面推介××,日访问量在200次以上,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为推介我市优势农产品,我们制作的“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和××柿子专题版块,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点击率在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河阴石榴·中国”也在中国互联网中心成功注册了网络品牌。今年11月15日,××农网在中国农博网举办的万个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大型评选活动中位居249位。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农业信息做为资源,融现代农业科技与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为一体,集监测、采集加工、发布传播、应用服务、决策支持等多种职能于一身,应用领域日益广大。在行政决策、宏观管理和农业微观决策以及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和手段,已成为农业部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服务农民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省内乃至国内县级市一流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并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工作机制上都进行了强化,逐步形成了涉农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和应用为一体的网络服务体系。为确保农业信息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明确了××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机构和编制,并就信息中心工作进行多次批示,特别是10月27日,我们召开的农业信息暨××农网建设座谈会[××农村工作(第九期)]引起了丁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李书记、李文岭副市长也都对信息中心和××农网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加强网络建设

××农网是信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市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更是我们对外宣传农业的窗口,为把××农网办成县市级一流的农业专业网站,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一××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认真落实李市长对农网建设的指示精神,有针对性的发放“××农网”网站建设征求意见表50份,就农网建设广泛征求意见和见议,并借鉴和吸取其它大型农业网站的先进经验进行全新改版。在各单位的子网页建设上,我们开展了比层次、比更新、比创意的“三比”活动。并2次通过投影进行集中观看和评比,从而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目前的××农网网页界面设计合理,模块布局得当,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涉及农、林、水、牧、机、供销等6个子网页,子网页链接一目了然,同时与国内大型网站实现了自动链接。

3、创新方式,进一步拓宽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本着“创新方式、扩展平台、延伸网络、放大窗口”的要求,不断开辟新的、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7月14日,我们正式开通了农业手机短信业务,首先建立了1000户农户的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从运行情况看,效果非常好,农民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更加便捷、快速、准确地获取我们发送的涉农信息,并且可以及时反馈信息,这种信息传播途径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10所农民技能培训学校。12月6日我们邀请农业局蔬菜专业在广武镇张庄村进行了蔬菜知识讲座,12月日,我们在刘河分水岭村进行小麦冬季管理、禽流感预防等知识,现场解答了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从而使农户足不出户即可接受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

4、制订制度,规范管理。

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为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送,我们首先坚持信息工作例会制,全年共召开农口主抓领导及信息员会议10次。其次是健全了信息上报和统计制度。制订了网站更新登记表和信息一览表。各单位今年上交的信息一

览表都在45次以上。并要求各单位每周至少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报送2条以上的文字信息,本单位的工作动态至少每两天更新1次。其三是建立了信息考核制,印制了涉农单位信息网站(页)考核表,定期进行统计和公布,年终进行总评。其四是制订了××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核标准办法,对中心工作人员一星期一小评,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从而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浅谈巴彦淖尔市农业节水的措施 篇7

巴彦淖尔市实行农业节水措施, 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工程节水

渠道防渗。河套灌区各级输水渠道大都为非防渗的土渠, 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2, 形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灌溉保证率低。近年来,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灌区开始实施新一轮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在渠道上增加不易透水的防护层, 如聚乙烯塑料薄膜防渗、混凝土预制板作保护层等方法, 进行防渗处理。支渠以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或U型槽衬砌等措施, 这样既减少了水的渗漏损失, 又加快了输水速度, 提高了浇地效率。

1998年以来, 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380万亩。截止2008年, 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投资7.25亿元, 共衬砌杨家河、义和、永济等支渠以上渠道140公里, 整治总干渠、总排干沟等骨干渠沟640公里, 配套支以上骨干建筑物555座, 建立了隆胜节水示范区 (7.3万亩) , 南小召节水示范区等。衬砌渠道的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0.156, 全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已由0.42提高到0.428。已完成的节水改造工程年可节水1.5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 通过采取综合节水措施, 灌区累计节水近30亿立方米, 引黄水量由上世纪的52亿立方米下降到49亿立方米以下, 有效缓解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平地缩块。根据巴彦淖尔市农业生产实际条件, 目前应先推广1.0亩的田块, 长宽比15:1-7:1, 畦田高差在5厘米左右。今后, 随着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 逐步推广面积小于0.5亩的田块。

经在向日葵、小麦套向日葵1亩畦田块田间试验, 畦田的平整程度与灌水量的大小有明显关系。其中, 浇第一水关系最为密切。畦田平整 (相对高差小于5厘米) 与畦田相对平整 (相对高差7~9厘米) 相比, 节水14.5%~15.4%;与畦田不平整 (相对差大于10厘米) 相比, 节水22.3%~28.6%。畦田灌水定额与畦田相对高差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当畦田相对高差从小与5厘米增加到8厘米时, 灌水定额增加15%~18%;从高差8厘米增加到高差10厘米时, 灌溉定额缓慢增加, 增值在5%左右。

经在小麦、小麦套种玉米地田间试验, 畦田的灌溉节水量与畦田规格有较大关系。在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0.5亩畦田比1.5亩全生育期节水19.4~22.3立方米/亩, 节水率8.3%~9.5%;1.0亩比1.5亩节水17~21.2立方米/亩, 节水率7.6%~8.8%;0.5亩比1.5亩节水38.3~44.3立方米/亩, 节水率达到19%。

二、引进先进的灌溉方式

井渠双灌。在高地、稍地轮灌周期长、供水困难的地区, 采用井渠双灌, 地表水、地下水互补技术。作物生育期利用地下水补充地表水的不足, 秋浇采用黄河水保墒、洗盐及补充地下水, 这将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 将过去的露地漫灌改为膜上流水, 水沿放苗孔和地膜旁侧渗。膜上灌水投资少, 操作简便, 便于控制灌水量, 可减少土壤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这种技术与露地漫灌相比, 节水40%~60%。

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新型节水技术, 它是把滴灌带 (毛管) 铺于地膜之下, 将毛管接入管道输水网的设施上, 在低压下向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不断缓慢滴灌已过滤的水分或已溶入肥料的营养水, 使作物主要根区的土壤能经常保持良好的含水状况。这项技术初步实现了浇水、施肥一体化和可控化, 不仅明显减少了灌溉水田间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 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和渍盐及膜下杂草生长, 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节药、省工和增产增效的特点。据调查和测算, 膜下滴灌比漫灌节水30%~50%, 可使水、肥的利用率高达70%。该技术适应于番茄、辣椒、瓜类、蔬菜、玉米、果树等间作作物应用。

畦灌水技术。田间畦灌具有很大节水潜力。目前灌区生产上普遍推广的平地缩块, 将5亩以上的地块分割成1~2亩大小, 使地面高低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在精细平整土地基础上, 大畦改小畦, 使畦规格合理化, 使灌水定额减少, 实现田间灌溉节水。从实践推广效果看, 平地缩块仍然是投资小, 见效快, 能普遍推广的重要节水方法, 田间节水的空间很大。据测算节水效率可达15%~20%以上。

沟灌水技术。沟灌是在间作栽培的基础上, 在大行上开沟, 在小行上起垄, 实行垄上种植, 垄沟浇水施肥。近几年巴彦淖尔市在甜瓜、西瓜、番茄、青椒 (脱水菜) 等间作作物上大力推广了开沟起垄覆膜栽培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 不但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 还明显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了作物病害的发生, 是一项节水、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

套种分灌技术。做法是将小麦套种覆膜玉米内的小麦带与玉米带用堰埂分开小畦, 小麦带实施畦灌, 玉米带实施膜上灌。

三、农艺节水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大力推广区域化种植和集中连片种植, 河套灌区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由过去的60%压缩到目前的41%, 亩均用水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67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556立方米, 年均节水1亿多立方米。与此同时, 改善土壤种植条件, 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灌区油料、番茄等高效节水农作物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75.66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458万亩;粮经草比例由1998年的64.4:34.4:5.2调整为2008年的51.2:42.6:6.2。

应用农田保墒技术。农田保墒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和覆盖保墒。耕作保墒主要是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等措施来打破犁底层, 增大活土层, 疏松土壤,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水的入渗速度和入渗量, 减少降雨径流损失, 同时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土壤地表蒸发, 保持土壤墒情。试验研究表明, 深耕松土能使土壤容量降低0.004~0.134克/立方厘米, 孔隙度增加7.33%, 土壤水分提高1.23%~4.5%, 增长率10%~20%。覆盖保墒主要是在耕地表面覆盖地膜、秸秆等材料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起到储水保墒, 提高地温和土壤肥力利用率等作用。覆盖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除地膜外, 用作物残渣、秸秆、草肥、粪肥都可以起到保墒作用。巴彦淖尔市玉米、油葵、瓜类作物现已都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据田间测定, 春季地膜内外温差达5~7度, 膜内土壤水分耗散速度比膜外每天低0.9毫米, 增温保墒效果明显。灌区采用秸秆覆盖技术的地区并不多。

使用节水良种。现代节水良种要具备对水分条件适应力强、御旱性好、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水分利用效率高, 同时具有叶小、低秆、叶片和茎秆表面有较厚的腊质层、生育期短等特点。研究表明, 小麦品种永良4号, 具有矮秆、抗倒伏、丰产性能好等特点, 现阶段可作为巴彦淖尔市小麦的当家品种, 9595号等小麦新品种可作为小麦搭配品种。玉米品种可选择耐旱能力强, 适应密植紧凑型掖单系列和西域3号等。葵花要逐步淘汰本地高秆品种, 选用矮秆、生长整齐、丰产性能好的杂交品种。

增施有机肥。河套灌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仅1.15%。有机质含量小于1%, 属于缺氮少磷有机质低下地区。有近70%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所以, 灌溉土地除增施粪肥、纯氮和五氧化二磷外, 还应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 间、套、复、混种绿肥等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地力, 保水保肥,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使用抗旱节水化学药剂。使用化学制剂可以缩小作为叶片气孔开张度, 减少水分蒸腾;同时, 提高根系活力,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二者相辅相成, 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经试验, 河套灌区喷施黄腐酸 (抗旱剂1号) , 青山旱地龙、午睡剂等化学制剂节水效果明显。试验表明, 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旱地龙, 叶片含水量能分别提高3.2和3.8个百分点, 且有显著的增长效果。正常条件下增产8%~15%, 在干旱、干热风和病害条件下能增产10%~

30%。

四、盐碱地综合技术节水

河套灌区可开发利用的农田中, 程度不同的各类盐碱地面积占50%以上。可以说河套农业的持续发展, 受到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制约, 为解决盐碱地节水灌溉的技术问题, 在以节水为中心的基础上, 改造和防治盐碱化, 主要的技术措施是井渠双灌、平地缩块、畦灌、沟灌、覆膜栽培及膜上灌、膜下灌和套种分灌综合应用, 达到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蒸发, 又脱盐、又节水的目地。盐碱地综合节水技术推广后, 在试验区6.84万亩土地上平均每亩生育期节水33.5立方米/亩, 农民每亩增收124.54元/年, 成功地实现了节水改土农民增收的推广目标, 效益十分显著, 中重度盐碱地土壤脱盐率达

23%。

上述农业节水措施的应用大大加快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 GDP总值由1998年104.3亿元, 增加到2008年的439亿元, 增长320%, 农牧民纯收入由1998年的2268元增加到2008年的6603元, 增长190%;灌区粮食产量由1998年的150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215万吨, 油料由1998年的2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52.9万吨, 番茄由1998年的0.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226.8万吨。

参考文献

[1]艾宝明《农牧区适用技术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篇8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我们云南地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解决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实施“润滇工程”的关键。通过对弥勒市农业用水现状及当前节水形势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刻不容缓,分析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弥勒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取得明显的效益,为弥勒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景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我们云南地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解决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实施“润滇工程”的关键。而就弥勒而言多年平均降雨量位列红河州倒数第三,自古以来时有旱灾的发生。特别自2009年以来,弥勒连续3年大旱,使人们对水危机有了切身的体验,面对严重干旱,一方面要合理开发新水源,一方面要加大节水力度。而就目前,开发新水源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因此更需要注重节约用水、高效用水,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旱保丰收的生产能力,是解决水资源贫乏的效措施,是保障当前弥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弥勒市自然经济概况

1.1 弥勒市地理位置概况

弥勒市地处云岭以南、哀牢山脉以北的青山碧峰环抱之中,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北部。东经103o04′~103o49′,北纬23o50′~24o39′之间,东西横跨78km2,南北纵距91.75 km2。东与泸西县、邱北县相连,西与华宁县、建水县隔江相望,南与开远市为邻、北与石林县、宜良县接壤。县城在弥阳镇,北距省会昆明约140 km,南距蒙自(州府)137 km,昆河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滇越米轨铁路沿南盘江纵贯市域西部。全市国土面积4004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87%,坝区面积占10%,其他山间谷地、河谷面积占3%。

1.2 弥勒市社会经济简况

弥勒市辖2个乡10个镇、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1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27万人,农业人口42.0881万人,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4806人。2013年全市生产总产值227.3亿元。主要盛产烤烟、甘蔗、水稻、葡萄、亚麻,享有“烤烟之乡”、“蔗糖王国”、“葡萄之乡”之美誉。弥勒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宝藏,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就发祥于这片热土。

2 弥勒市农业灌溉用水现状调查

2.1 弥勒市水资源概况

弥勒境内主要河流水系有南盘江及其支流甸溪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干流。南盘江在市境西缘由北向南再转向北东流出,全长228公里,界河段长180公里,弥勒段出口以上流域面积26181km2,多年平均流量202m3/s。甸溪河属南盘江一级支流,甸溪河一级支流主要有禹门河、白马河、花口河,三条支流在弥东三道桥汇合后,自市境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沿县境东南边缘汇入南盘江,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3672km2,弥勒市境内流域面积1568km2,多年平均流量16.46m3/s。市内多年平均降水资源38.44×108m3,全市水资源总量6.0至1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2.35至5.98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2000立方米。已建成蓄水工程118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100座,蓄水量1.86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达24.4%。年均供用水量2.2亿立方米左右,占水资源总量的27.88%,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2.3 弥勒市农业用水现状

全市渠系配套防渗率低,仅为30%左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投入,实施重点县项目、干支渠等项目但主要是对干渠防渗配套,而未级农渠、毛渠防渗率还很低,导致灌溉水和利用率低,灌溉水利用率仅达到30%-40%,即从水源到田间作物,约有1/2以上的灌溉用水因渗漏、蒸发和治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依靠传统产业种植结构农田水的利用率也很低,1立方米产生的粮食差不多就1千克左右。加之管理上的混乱,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耕地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加剧,现状农业供水设施也不能保障农业发展的需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已经成为制约弥勒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实现弥勒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作物產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弥勒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是新时期弥勒市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用水量在国民经济总用水量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因此,要保持灌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节水增效、高效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未来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农业高效节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的革命性措施;是为合理划定符合“三条红线”政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和保障;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社会可持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措施,也是实现弥勒市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省工、节地的同时,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实现精准灌溉,通过工程措施与田间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可为农民可持续增加收入奠定基础。可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为城镇化及二、三产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配合弥勒市旅游二次创业,引领绿色、环保、休闲生活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良好基础支撑农业,以优势产业壮大农业,以科学技术振兴农业,以市场引领农业,以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云南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示范样板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3.1 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政策趋势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设备补贴范围,重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12]13号)和《中共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红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红发[2012]24号)精神,加快红河州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切实提升红河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红河州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领先、云南样板”的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

3.2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建设精准农业的需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用水量在国民经济总用水量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因此,要保持灌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节水增效、高效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未来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节水农业与精准农业的基础,推行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精准农业实施、促进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精准农业的条件之一是精准灌溉、精准施肥。采用滴灌技术和配套相应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使土壤水分可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作物体内能量消耗,并且能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另外,滴灌结合施肥很容易做到少施、勤施,可以根据作物消耗直接施到作物根系附近,使土壤养分保持在最佳平衡状态。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改善灌溉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使项目区农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3.3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

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将是新时期弥勒市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以水为重点的生产条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果蔬要求以小水量、多频次、充足的供水,同时又保持一定空气湿度,避免病虫害烂果发生,只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滿足这一要求。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实现作物的精准灌溉,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物质与技术保障。

3.4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渠系防渗率不高,加上运行管理上的混乱,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还很低,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受耕地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加剧,而高效节水灌溉可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因此,为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建设,既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得项目区高附加值农产品得以发展,同时又使项目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减少水的无效损失,增强了农田水利设施供水保障能力,有利于减轻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省去了田间的农毛渠、畦埂,可以节地、节肥、节电、节劳力,减少土地投入成本,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使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3.6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弥勒市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及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季节性缺水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建设,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再进一步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7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是以强调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农业产量为主的,而对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重视不够,对节水抓的不紧,“大水漫灌”浪费严重,有的地方甚至以挤占生态用水,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这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的恶性循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通过管道输水、田间滴灌,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减少引水量,可有效缓解用水矛盾,有利于项目区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大林果种植面积,可有效降低当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地石漠化、滑坡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改善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经济林覆盖比例,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4 弥勒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效益趋势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将会使各部门、企业、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认识逐步提高,加之规范的管理,不管是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是产业化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弥勒目前正大力推广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引进企业,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蔬菜、园林苗木、葡萄、核桃、石榴等水果产业。就弥勒市高效节水灌溉现状调查,引进企业相应配套建设了少量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的增产、省工的作用已经有所显现。蔬菜亩增产量150千克,按市场均价3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450元/亩;芦笋亩增产量600千克,按市场均价8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4800元/亩;葡萄亩增产量250千克,按市场均价10元/千克算,亩均产量达2500元/亩。企业获得的高额利润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高附加值作物的热情,因而少量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打下了基础。现状已经有部分农户开始由以前的单纯种植粮食为主转向种植以果蔬为主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可以预见,今后弥勒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将大幅度提高,高效节水灌溉将成为当地特色作物生产基地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4.2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改善了植物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的环境,作物增产10%以上,灌溉成本下降10%左右,每亩增收450~2500元,使得企业生产盈利良好,而农户通过将土地租给企业耕种获得租金外,还能受雇于企业,据调查农户每人因此年增收约1万元。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当地农民及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激发了当地高效节水工程实施的热情。

4.3可有效推动弥勒市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管网逐步替代田间的沟畦,挖沟筑畦不再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环节,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常规的耕作模式相比,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倍以上。另外,节水灌溉的发展还为农业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管道施肥、施药得到了广泛应用,精准农业将得以实现,可有效推动弥勒市现代農业的发展。

4.4提高水资源的利效率

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弥勒市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及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季节性缺水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建设,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再进一步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可保证灌区安全输水、精确配水、定时、定量灌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75左右,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4.5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减轻了水量供需平衡矛盾压力,对持续多年的旱情有明显缓解,对改良土壤、改善项目区田间小气候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达到防旱除涝,推广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用水量。可大大降低灌水定额,减少单位面积水资源利用量。做到精准灌溉,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推动项目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促使农民由广种薄收走向精耕细作,有利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对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变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生态效益明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弥勒市农业灌溉用水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预测,得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快地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国忠,施建芬,弥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M].弥勒市:弥勒市统计局,2014:4-25

[2]张玉蓉,顾世祥,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M].昆明: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12-1,2-10

[3]朱家福,李国民,云南省弥勒县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M].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7:2-3,1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浅议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下一篇:关于团队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