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推荐10篇)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1

监理资质:从业年 注册资金 案例 大案例 案例总金额 技术人员 监理师 负责人经历 案例规模 审批

甲级: 4 500万 12个 5000万*1 4亿 50人 30人 5年 无限制 国家级

乙级: 2 300万 09个 1000万*2 2亿 30人 15人 4年 <1500万 国家级

丙级: 2 100万 300万*2 5000万 10人 6人 3年 <500万 省市级

资质证书:有效期四年,满四年为及时更换且超过有效期30天,则资质证书予以注销。

监理单位组织建设:业务体系建设、质保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

监理单位经营组织结构分为: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

监理项目部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监理服务质量按照时间可分为:预防性控制、监督性控制、补偿性控制。

监理服务质量按照评价方式可分为: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监理服务质量控制内容:

(1)监理人员素质数量(2)监理工作指导文件(3)监理实施过程(4)监理效果

监理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1)“守法、公平、公正、独立”(2)按照监理合同取得监理收入

(3)不承建信息系统工程(4)与承建单位不存在隶属和利益关系

(5)不侵害知识产权(6)违法律应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监理单位的行为准则:守法、公正、独立、科学、保密。

监理单位的风险类别:行为责任风险、工作技能风险、技术资源风险、管理风险。

监理单位风险防范方法:

(1)谨慎签订监理合同(2)严格履行合同(3)提高专业技能(4)提高管理水平

监理单位应于委托监理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监理项目部的组织情况通知建设单位。

监理工作程序:

(1)确定总监理工程师,成立项目监理组织。(2)编制监理规划。(3)制定监理实施细则。(4)规范化开展监理工作。(5)参与验收签署建设工程监理意见。(6)向业主提交监理档案资料(7)监理工作总结。

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师代表的职责不包括方框中的内容)

(1)对监理合同的实施负全面责任(2)负责管理监理项目部日常工作,定期向监理单汇报

(3)确定人员分工(4)人员调配和人员更换

(5)主持编写监理规划及审批实施方案(6)主持编写监理月报、监理工作阶段报告、专题报告、和项目监理工作总结,主持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7)组织整理工程项目监理资料(8)主持监理工作会议,签发项目部重要文件和指令(9)审定承建单位开工报告、系统实施方案 系统测试方案和进度计划

(10)审查承建单位竣工申请,组织监理人员进行竣工验 收,参与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签署竣工验收文件。

(11)审核签认系统工程和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纪录(12)主持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13)审批承建单位的重要申请(14)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 签署工程费用支付证书

(15)调解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合同争议,(16)指定专人记录工程项目监理日志 处理索赔审批工程延期

专家的职责:提供参考意见、技术指导,重大方案评审、接受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咨询。

专业监理工程师:

(1)负责编制建立规划中本专业监理实施方案(2)本专业的测试审核、单元工程验收,提出本专业自系统工程验收意见

(3)负责系统是时方案中的本专业部分(4)负责本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变更,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报告

(5)负责核查本专业相关设备的原始凭证、(6)负责本专业工程量的核定,审核工程量的数据 检测报告等质量文件及实物;有必要时进行检验 和原始凭证

(7)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参与编写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员:

(1)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监理工作。(2)检查设备、人力及使用、运行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3)复核或从现场直接获取工程量核定的有关数据(4)按详细说明书及有关标准,对承建单位的实施过程进 并签署原始凭证文件。行检查和记录,对安装、调试、测试结果进行记录。(5)做好督导工作,发问题及时指出并向本专业(6)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监理工程师报告。

监理规划的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乡木审批文件。(2)与监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3)与本项目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4)监理大纲、监理合同及相关合同文件。

监理规划的内容:

(1)工程项目概况(2)监理的范围、内容与目标(3)监理项目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4)监理依据、程序、措施及制度(5)监理工具和设施

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方式:(1)专业分工编制(2)分阶段编制(3)按工作内容编制

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1)已批准的项目监理规划(2)相关的国家、地方正则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3)与工程向关的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4)实施组织设计(5)合同文件

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1)工程专业的特点(2)监理流程(3)监理控制要点及目标(4)监理单位方法及措施

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概念:在力求实现信息工程项目总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信息工程项目总体质量要求所开展的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项目实施结果与服务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意义:质量控制是进度、成本和变更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质量失控,那么成本、进度和变更控制就无从谈起,质量控制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影响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因素 :

协同质量控制的概念以及业主方、承建方、监理方三方在协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1)三方都应当建立各自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任务应该由三方共同完成。(2)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整个项目质量保障的关键。(3)建设方应该建立较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4)监理方既要按照自己的质量体系从事监理活动,还要对承建方的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督导和指导,使之有效实施。

(5)质量控制体系以承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主体。

质量控制手段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评审、测试、旁站、抽查)

评审

主要目的是检查项目当前状态,项目评审一般是项目里程碑接近完成时进行,通过专家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处理意见。

评审范围 建设单位的用户需求和招标方案 承建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计划

承建方的总体技术方案、工程实施方案、系统集成方案、培训方案。

承建方有关应用软件开发的重要过程文档。

其他需要会审的重要方案。

评审过程 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根据会审方案和承建方提交的资料形成会审结论。

建设方和承建方根据监理一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由现场监理组进行确认,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发。

测试 监理单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监督建设方的测试、现场抽查测试、协助和评估第三方测试)

旁站 在总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对某些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抽查 主要针对设备和软件产品以及项目中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检查。

质量控制点的含义、作用和设置原则:

质量控制点 对信息系统重点控制对象或重点建设进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而设置的一种管理模式。

可以将质量总目标分解为控制点,通过控制点的控制,实现工程质量总目标的控制。(1)将工程质量总目标分化为简单的控制点。(2)易于分析和掌握控制点所处的环境因素。(3)有利于计算分项目标值与实际标值的偏差。(4)有利于制定、实施纠偏措施和控制对策。(5)通过下层质量控制点分项目标的实现,对上层控制点提供保证。

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突出重点、易于纠偏、有利于三方共同参与、灵活性和动态性

工程招投标及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方法(招标过程质量控制、对建设方及人员资质审核)

招标过程质量控制

(1)协助建设方提出整体质量目标(2)参与标书编制,对可能有质量影响的因素明确提出要求(3)协助制定评标标准(4)对项目标书中指来能够控制计划审核,提出监理意见

(5)对招标过程进行监控(6)在项目承包合同中对工程质量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建设方及人员资质审核

(1)资质文件是否真实齐全(2)承建方资质等级是否与工程规模相适应(3)承建方主要技术领域是否与工程需求相符(4)审核建设方的项目经理资质(5)技术人员是否与本工程技术要求相符(6)承建方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

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方法

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承建方提供的各类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采取监理措施。

(1)协助建设方监理质量目标规划和安全目标规划(2)提出各种设计文件,质量标准(3)进行设计过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建方协调(4)审查阶段性设计成果,提出监理意见(5)审核建设方总体设计方案(6)审核建设方的关键部位测试方案(7)协助承建方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8)协助承建方的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9)组织设计文件及设计方案交底会

工程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方法

(1)协助承建方完善实施过程中阶段性质量控制(2)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

(3)对开发、实施材料与设备的检查(4)协助建设方对严重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5)工程款支付签署质量认证(6)质量空置的其他方法

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及方法

竣工 承建方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完成了全部工程实施任务。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方组织对该工程进行最终的检查验收。

交工 工程验收合格后,承发包双方办理项目产权转移手续和结清工程价款。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对验收方案的审查和对验收过程的监控来完成的。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1)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流程(2)验收计划、方案的审查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2

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述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就是指具备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 在依法设立后, 受雇于业主单位,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 对工程项目实施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的过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整个过程包括“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即对工程的质量、投入及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两管”即管理合同与信息;“一协调”即监理要帮助信息系统建设的双方开展工作。监理工作的宗旨就是通过有效的规划, 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和质量, 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规划目标、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它包括了信息化系统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招投标立项——需求分析——设计总体方案——开发应用系统——安装系统——测试系统——验收。

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构成

监理人员应该在信息系统的整个过程中发挥本来的功能。主要包括对系统的初级和中期阶段进行控制:运用自身的工程管理技术和经验, 对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的安装管理, 并开发和监督软件系统的工作;有效控制投资、质量和进度, 争取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具体而言,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控制进度、质量和成本

进度控制就是指根据已定开发计划开发软件产品, 而监理人员的工作则是有效管理软件开发的进度, 最终确保工程符合招标合同的进度计划, 并且顺利完成。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开发优良性能的软件, 最终确保软件质量。在开发软件时, 并需对合同有一个正确而又全面的认识, 并监督控制好软件开发的各阶段,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并很好的运行, 做好软件产品事前、事中及事后的评估。

成本控制的出现是因为软件开发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因为这些投入很难控制, 所以, 监理人员必须控制好软件开发工程的成本。具体而言, 就是控制好信息系统工程软硬件的购买成本, 对工程中的实际人员配置和工程进程成本进行控制, 确保开发造价在预计成本范围内。监理人员要做好成本控制必须控制好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投入。

2.2 组织协调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对承建单位、业主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关系协调, 以便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组织协调的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协调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工作, 并且测试修改后的结果, 在进行汇总后上报给建设单位;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妥善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 并及时向投资方汇报系统测试的进度和事故的处理结果、过程。

2.3 合同和信息管理

2.3.1 合同管理

监理人员协调业主和相关开发人员的关系, 并且有效调解合同中存在争议的地方, 本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心态, 保护参建各方的利益, 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2.3.2 信息管理

科学记录工程的整个过程, 并且切实确保工程文档的完整性。有效管理相关的信息开发, 以便为工程的后期检查和竣工后的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3 完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对策

3.1 做好咨询、监督和控制

监理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管理并规范相关流程, 首先是要做好咨询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管理。在具体的监理工作中, 可以同时使用咨询与监督。咨询工作做的越好, 越具体, 就越能为监督工作打好基础。并且在做好咨询工作基础上, 让监督工作更加协调和健康的发展。由于咨询工作必须重视执行基本工作, 其中也涉及到熟练掌握和理解工程技术。总结并对施工方的需求、业主的需求、设计的概要内容和详细内容等文件做好整理归类, 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监理人员可以在利用这些文档的时候, 就了解业主的具体需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 并在咨询相关文档内容的同时, 能够制定出有效的监理报告, 并把相关报告交给业主和施工方。一个工程项目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 只是风险的程度存在差异。从参与的第三方来说, 这种风险就是一个挑战, 要有效避免风险需要三方的协调配合, 在工程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预测导致风险的相关因素, 以便在工程的实际进行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的规避。监理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监理工作, 并随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那个时候的外部因素, 预测和综合分析工程项目进行中评可能存在的风险, 以便有效控制风险, 并强化整个工程对抗风险的能力。

3.2 确定三方工作流程

由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独特性, 并且软件系统的建立时间不长, 监理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工程细节。但是, 细节在软件开发工程中, 是一个会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重要部分, 所以, 需要第三方在其中做好监督控制工作, 并仔细审核软件开发中的细节问题, 做好监理工作。在具体实施时, 应该制定三方工作的流程规范, 形成稳定的工作监理, 并且规范必须得到业主的许可。

3.3 实施过程中的监理

软件的开发过程包括很多个流程, 需要将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好, 在进行软件开发时, 需要各种技术人员和多种工序的密切配合, 最终使得产品能满足相关要求。

3.4 系统初步检验

软件系统的初验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地使得用户适应软件系统, 强化软件的生命力。这是开发软件中对于测试管理的较早形态, 在初验后可以对软件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有效了解, 继而做到优化处理相关软件。

初验必须严格遵循基本流程, 才能真正彰显初验在监理中的功能。在进行初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必须是在集成方开发结束后;在监理人员完成了二次针对性的检验后;子系统已经处于上线试运行的过程中, 并且已上线一个月的时间。

3.5 以合同管理作为核心

监理方要做到管理合同的科学性, 确保工程能按期完成。在签订合同前, 监理方应该协助业主方制定合同, 最大限度的避免承建方对合同的异议和疑问;监理人员还应协助业主方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 认真研读每一个条款, 防止歧义和纠纷的出现。在具体执行合同时, 监理方必须立场公正、坚定, 有条不紊的对施工中出现的纠纷进行处理。一旦双方存在争端, 监理方就应该在协商的基础上, 尽量早日解决, 尽量不要延误合同的履行时间。

3.6 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

建设信息系统工程跟制造产品的道理一样, 都是为了最终获得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工程。为了做到对工程质量和结果的有效衡量, 监理方一定要在结合业主方的要求的基础上, 搭建一个质量评价标准, 再在这个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评价机制, 以便确保产品的质量。

总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监理人员要充分结合实际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 对工程开展有效的协调和监督, 为确保建设方质量和进度的实现, 提供优质服务, 协助建设方构建一个优质、高性价比的信息系统, 尽量做到以最少的钱做做好的事。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学卿.论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42-4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3

截止到目前,文件下发已六年有余,各地、各部门对这一管理机制运用的如何呢?据笔者考察,与文件的初衷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单位对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监理的问题了解不多、理解不深、运用不当;二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这一新兴行业的运作程序亟待细化与规范。

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先解决理念的更新,即从正确地理解与重视以下问题做起:

一、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为什么要启用监理机制

有人片面地认为,启用监理只不过是一个形式,是为项目主持人开脱责任,花钱买“保险”而已,其实不然。众所周知,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是依托着计算机、网络、软件、流媒体等高科技产品与技术的支撑,这类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对于甲方(建设单位)来说多为陌生的,也就是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故此客观地讲,就多数信息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甲方自身是无法,也不可能会全方位的掌控与鉴别乙方(承建单位)所提供和施实方案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的可靠性、预算的合理性,为此,有必要借助外脑和外力,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信息系统工程介入监理就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二、明确与摆正三方关系

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为合同关系;建设单位与信息监理单位也为合同关系;信息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不是合同关系,而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三、信息工程监理的内容

欲启用监理机制,首先要了解监理介入工程后应该有哪些作为。简洁的讲,就是通过“旁站、测试、评审、抽验”等质量监控手段和“图表控制法、网络图控制法、香蕉曲线法”等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四控、三管、一协调”。“四控”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变更控制、成本控制;“三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一协调”即协调各方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监理的众多监控手段中,“旁站”是其他一切监控手段的基础,可以说,在信息监理的全过程中,不采用“旁站”就无法验证其他监控手段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如何正确地实施和考核监理工作呢?分述如下:

(一)“四控”

1.质量控制。分为前期预控、过程控制与分析。

前期预控:即为便于项目顺利开展,有利于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和最后项目验收,监理单位应首先对甲、乙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并将所有与项目相关的技术和保障方案等纳入合同的附件。监理单位对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质量保证体系计划方案”,通过评审、评估、监控等手段给出结论性意见,依据评审或评估的结果,由承建单位对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计划方案”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做到切实可行。

过程控制与分析:

一是在日常的过程控制中一般采用“旁站”和“抽验”的方法。“旁站”可以通过信息监理师的“监理日志”和信息监理的“会议纪要”来记录、反映监理过程中的情况,如发现问题将以“信息监理通知单”的形式进行“协调”解决。“旁站”是设备到货验收的唯一手段(包括货物落地、开箱、通电和调试),亦是验收软件开发、电子机房系统建设、通用电缆布线系统等的重要手段。“抽验”是检查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最好方法,可以直接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在项目建设达到某一里程碑(阶段)时,要按信息监理工作对照表中对这一阶段的要求,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定,其手段主要采用“评审、测试”。甲方负责召集专家,监理单位组织承建单位、建设单位,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并将结论记录在案。“测试”包括对成果的“硬”(如仪器、设备)测试和“软”(如使用测评软件)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案。“分析”指对“评审”和“测试”结果进行的量化分析。

2.进度控制。分为实施前控制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从理论上讲,监理的进度控制手段是“图表控制法、网络图控制法、香蕉曲线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进度控制也离不开“旁站、测试、评审、抽验”。

实施前控制:乙方应按合同条款中规定的进度要求,编制出实施进度计划并提交监理单位进行“评审”。进度计划应包括开发进度、设备到货、设备调试和工程进度等。

一是进度计划“评审”。此过程采用“评审”手段进行监控,其主要监控的方法有:是否将项目进行“阶段”划分;是否有“里程碑”标识说明;是否有“关键路径”的描述说明;是否有“网络图”说明,以及是否可行。

二是会议纪要“评审”。会议纪要应记录在案,并通过“监理通知单”的形式将纪要内容送达乙方,责其按纪要和监理通知单中所列问题进行修正并报审。

实施过程控制:在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以“旁站”的监控手段掌控影响进度的因素。

一是对照乙方提供的“关键路径图”,找出与关键路径对应的工程点,并列为确保进度的监控“点”。

二是对此“点”的监控,现场监理师应在“信息监理日志”中对进度情况进行重点描述,如果发现影响“关键路径”进度的因素,立即通知总监理师,并以“监理通知单”的形式送达乙方现场项目经理。

三是在信息项目工程实施中,监理师要实时、准确的收集来自各方的进度信息,汇总后呈交现场总监理师。在信息监理例会上,总监理师要将进度情况向与会各方通告,并提出具体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各方签字后送达各方。

四是依据“监理工作对照表”对各阶段工作内容的进度进行检查,对每一个阶段成果进行“评审”。

五是对于由于“变更”引起的工期延长,监理师必须做到有据可查(变更起因及甲、乙双方的审批意见和签字)。

六是对于各种“借故”拖延工期的情况,现场监理师先口头协调,如协调不果时,必须采用“监理通知单”,以书面形式告知各方。

3.变更控制。引起变更的因素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中的“变更”。起因一般为初始调研不充足,造成数据流图和实际不符或不详以及随着甲方工作深入引发的新需求。如需“变更”,应填写“变更申请单”,履行“变更”程序及相应的手续。

②硬件环境建设的“变更”。如在网络、布线、机房、信息安全、流媒体等工程中的变更,大多数为设备或实施方案的变更,这类变更一般不影响工程总体方案。如已选设备型号在订、供货时发生了意外,须用新型号替代,只要不涉及价格问题,甲方一般都会同意,但必须填写“变更申请单”,待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作为监理全过程来说,前期介入是关键,一般分为前期预控和过程控制。

前期预控:

①从制作招标文件入手,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提供合理的中标价格参考,采用科学的评标机制。

②评审方案中的各种报价明细,提供合理的价格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最低价中标,因为没有合理利润的标是不会有好的施工质量和后期维护的)。

③对投标方案进行详细的审核,审核其包含的内容是否涵盖了项目需求的全部内容(功能指标与性能指标)。

过程监控:

①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进度,因甲方原因造成的停工时间在一周之内的,应及时向乙方说明;如在一周以上的应以“暂停项目建设通知单”的方式告知乙方,乙方可暂时撤离现场,总进度可将此段时间除外。停工时间过长的,应和所有参建方协商解决。这样可以避免成本的大幅度递增。

②严格控制总体方案的变更和增加合同外的内容。

③严格控制变更建议方案的提出,确实需要变更并要增加成本时,须得到甲方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还要报监理单位备案,以便增加相应的监理范围。

④严格执行中标金额或合同金额。

⑤项目进行中的阶段性付款,乙方应首先填写“付款申请表”,监理单位在意见栏内填写意见并加盖“监理现场专用章”后,报甲方申请拨付。

⑥项目竣工要进行竣工结算,监理方确认结算结果并加盖“监理现场专用章”。

(二)“三管”

1.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原件、合同规定的所有附件、增补合同、变更合同。严格执行合同的内容是合同管理的核心。

①按ISO9001:2000标准对合同进行编号管理。

②对合同和附件中的内容进行量化或标准化处理后,写进监理规划的监理标准依据中,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作为监理标准依据。

③对变更合同、增项合同的管理应按ISO9001:2000标准与主合同的编号共为统一标准进行管理。

2.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工作之一,将为今后信息化项目改建、扩建、运维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监理和乙方施工现场的全部信息。

①监理单位按照交底文件、监理规划和相关国家标准对文档的要求监控乙方。

②监理单位应交付的文档包括:监理文档列表;监理回复(批复)文档;监理日志和例会记录;评审记录和相关决议;信息监理实施文档和总控文档。

③监理单位递交文档时,应有文档交接清单,并请甲、乙方接收人员签字并盖章。

3.信息安全管理。

①审核关于信息安全的方案,包括对物理环境的安全管理、应用环境的管理、逻辑访问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并出具审核报告。

②监理单位应将信息安全的理念贯彻到项目的建设单位,使其了解什么是信息安全。

③监理单位要督促甲方进行全员信息安全教育、建立安全规划和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实与贯彻。

(三)“一协调”

协调的手段包括监理报告、监理会议、监理通知和监理例会等。具体方式如下:

1.口头协调。在施工现场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由监理单位总监理师或总监代表召集现场的甲方负责人和乙方项目经理临时决定解决方案,但事后必须补填临时会议记录,并请参会人员签字,以便留档备查。

2.书面协调。在这里主要指“监理通知单”或“备忘录”。将问题的内容和限定解决的时间,以书面形式告知乙方现场项目经理,并进行整改。

3.会议协调。“评审”会针对某一阶段性成果或方案进行的专家审核,形成专家评审最终结论(专家中须包括甲方单位内的业务专家)。对于“评审”会形成的审核意见,以书面形式存档,同时呈交甲方项目负责人和乙方现场项目经理存查。在“评审”记录上应有监理方、甲方、乙方的参会人员签字。

四、监理介入的最佳时机

在北方农耕作业中有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指的是冬小麦要在秋分时节下种最为适宜。每个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通常可依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需求调研;整理分析;可行性报告;方案与预算;专家论证;立项招标;签订合同;组织施工;测试验收;培训推动;投入使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作法是在组织施工前介入监理,如能提前会更好些,因为这样才能把监理的优势用好用足。原因是,大凡一个合格的、具有监理资质的企业,都曾是业内的高手,对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系统集成、价格谈判、起草标书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运作技巧,他既是甲方的高参与助手,又是乙方施工质量的监护者,经验告诉我们,条件允许的话(因为国家财政投资的项目启用监理也需投、招标),监理介入的越早,越会使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设备选型、资金预算等工作做的精细和具有可操作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增值之效。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多应用里程碑控制、过程控制这两种方式。流程中涉及多个要素,很多要素属于明确的、可控制的,这时就可以应用里程碑式监理法。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多由同行审阅,如果发生错误在编码、测试时才会发现。信息系统工程的流程存在很多不确定与风险,里程碑式监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辅助生成代码会变成为里程碑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能捕捉全部问题,却会使很多风险更隐蔽,无法正确评估工作量与价值。通过里程碑式监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待问题出现后才会发现。里程碑监理法会将所有问题积累,错过了解决问题好的时机,如果进行过程动态的评估可以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使问题累积。过程控制监理法会受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具有极佳适应变化与不确定性,可以为里程碑式监理实践应用提供复审,在更高层次对信息系统工程做出评价。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5

XXXXXX:

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较大,建设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为了减少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风险,规范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保证业主和承建单位双方利益,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行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理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国家重点的信息系统工程更是需要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工程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扶持政策和管理规范,使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信[2002]570号>》等国家有关规定,下列信息系统工程应当实施监理:

(1)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信息系统工程;(2)使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定需要实施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

(3)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4)涉及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的信息系统工程;(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实施监理的其他信息系统工程。由此可见,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监理的引入并没有强制性法规要求,但是从国家及地方政策上来说,为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等,是倾向于信息化监理的引入的,而且现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已引入监理机制。

而我XXXXXX系统建设对于我XXXXXX工作尤为重要,经我XXX研究决定认为,为保障项目的实施,我XXX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化监理是有必要的。望领导批准!

XXXXXXX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6

【发布日期】2002-05-31 【生效日期】2002-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县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我办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制定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现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以下简称工程监理)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承建、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方面实施监督。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的咨询和组织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业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管理规范和等级评定条件;确定和管理资质认证机构;发布资质认证结果。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市信息办政策法规与行业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

市信息办授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认证机构,具体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和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协议或者招标的方式优先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

各级财政全部补助或者部分补助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实行强制监理。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实行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和监理分离制度。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承建;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

第七条第七条 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个人和单位必须分别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格和资质。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两个等级。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不同资质等级对应的监理能力如下:

(一)甲级资质可以监理各类信息系统工程;

(二)乙级资质可以监理建设总额为1000万元以下的信息系统工程。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应当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

(二)具有工程系列中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具有工程系列高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

(三)近3年参与监理3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近3年参与监理5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

取得监理工程师、高级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分别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

第九条第九条 甲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5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1500万元以上或者3个在8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2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5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商务活动。

乙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2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3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300万元以上或者2个在1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3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务业务。

第十条第十条 监理工程师资格申请人、监理资质申请单位均应当向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提出申请,并如实填写申请材料、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定期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应当本着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监理资质申请单位的资质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监理范围、监理权限、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监理费用计取和支付、违约赔偿责任以及违约救济方式等内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委托的监理单位、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客观、公平、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

(二)超越资质等级从事监理业务;

(三)委派不具有相应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实施监理;

(四)擅自转让监理业务;

(五)与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以及软、硬件提供单位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六)以实施监理为名,侵害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串通,为承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派出1名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工程师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对监理活动总体负责。

在监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计划、分阶段定期向建设单位书面报告工程情况。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建单位结算工程进度款应当经总监理工程师核定签字认可。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二)违反政策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理合同的要求,为谋取私利,恶意实施监理;

(三)造成重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事故。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市信息办依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信息办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者降低、撤销监理单位资质、监理工程师资格。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实施。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 篇7

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述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是独立于信息化技术产品生产、销售与系统集成行业之外, 并拥有足够信息技术实力, 有良好信誉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主要受到业主单位的委托,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合同, 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并且监督环节是信息系统工程对建设单位所提供的针对性服务, 也作为信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社会治理结构而存在, 也是第三方结构与信息系统提供规划与组织、管理与控制、沟通与协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通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 并从需求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监理方案的优化, 以及设备和技术方面的选择。并且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还对组织管理、投资控制、纠纷调解和验收测试等环节发挥作用,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服务内容包括项目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也可以作为某一专项环节的监理服务工作。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通常采用分离制度, 并对信息系统工程单位的干预程度进行约束以此来保证监理环节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的应用

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环节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 因此单一的模型很难对监理体系的整个体系进行充分概括。通过对传统建筑工程监理环节进行借鉴, 并通过结合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 充分应用新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技术, 需要从两个维度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模型应用进行介绍:

2.1时序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该模型的基础是监理工作的时间顺序, 并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监理、中期监理和后期监理。前期监理主要的工作是更多的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的意义, 并对参与招标的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保住, 在招标的同时, 提出重要功能和总体目的。并对初步方案进行拟定, 以及对实施技术的考察环节进行负责。中期监理则是根据信息系统工程不同的情况, 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工程与组织的关系方面, 组织的支持是信息系统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保障, 因此中期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监督软硬件设备的采购情况, 以及实施计划进行详细的审核。并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控制, 检验具体项目的关键性因素, 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签署合格证书, 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后期监理主要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充分的记录, 并在完工之后进行有效的分析, 从而对施工结果进行评判, 并对整体工程监理过程进行总结概括。

2.2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与时序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不同的事, 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更倾向于管理职能, 并可以在监理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相关的管理学理论, 从而充实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并通过项目管理使得信息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充分合作, 并对各个环节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 能充分的优化资源利用。但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需要具有充分的管理知识以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工程监理工作本身便属于管理的范畴, 如果将工程分为基本工程和支持工程, 则工程监理对象属于基本工程, 而监理环节根据自身监督、评价和调理的定义, 更接近支持工程的范畴。因此项目管理维度的监理实施模型应用需要具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知识, 并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 制定相应管理战略, 从而完善整个项目管理体系, 加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系的指导意义, 有效的保证工程监理环节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发展, 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通过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 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的相应技术参考模型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地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技术参考模型的基本要素及构成进行研究, 从而使得技术参考模型给我适合监理国家标准。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

参考文献

[1]吴紫丹, 李永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三维实施模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09) :121-126.

[2]徐全平, 贾卓生.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技术参考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12 (S2) :212-214.

关于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2-0214-01

1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具有完成信息采集、编码、传输、贮存、检索、分发和输出的职能,独立存在或为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林业生产与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应该包括林业生产管理的主要方面,如森林资源基础数据以及营造林、森林采伐、林地变化、重要林业工程管理(如公益林、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数据,也就是林业生产与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都应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以统一的数据格式与信息管理方式包括其中。这就必须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统筹考虑,部门内部对各类数据的认定标准、计算方法都必须统一,不能存在歧义和重复。二是系统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整个系统应该在科学的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数据分类,而且还应该贴近生产管理实际,使信息系统既是现实森林资源的真实反映,又能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和便于操作的友好界面为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国家林业局进行试点推广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其主要目的用于对现实森林资源进行管理,通过建立与现实森林资源相对应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并且通过信息系统将营林生产、采伐管理等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信息系统信息格式设计有待优化。从现行的数据处理模式分析,目前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为森林资源统计更新服务的,没有将其它功能纳人其中,如公益林、退耕还林等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属于该系统统一格式下森林资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此信息系统数据之外的其它信息。也就是说,只要是森林资源相关信息,不管其来源、部门等如何,应该在完整的信息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统一的格式,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肃一致性。

2)信息管理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使用的系统单纯从信息收集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准人进行考虑,这一设计可以杜绝无关人员对信息的损害和享用,但操作人员由于层次、熟练程度及其它相关因素等的原因,往往难以全面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从而影响系统的严肃性和使用的可靠性。

3)数据处理刷新速度过慢。作为远程终端,我们在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的小班更新时,往往1个小班要耗费几十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造成操作人员时间的大量浪费。笔者分析认为,除了远程终端的配置原因以外,主要的可能还是网速和无关信息调用太多,从而造成远程终端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3措施

根据上述中对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相关措施:

1)全面完善网络系统建设。网络系统的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建设,二是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主要是数据传输速度、终端设备的存储速度、运算速度等,也就是实际应用中的网络速度、显示速度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软件设计中对远程终端数据调用方式的优化、数据传输的合理组织、数据更新方式的科学安排等,尽量保证数据传输的合理化、高效化,尽量避免无效数据的调用,提高交换效率。

2)完善森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一个部门,其内部数据、信息应该以标准化为基础,并尽可能地与其它相关部门融合接轨。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描述对象的表述方式、名称应该一致,而且包括数据、信息的类型、模式、小数位数、计算方法等都应该高度统一。目前我国林业系统已经出台了部分标准和规定。但离全面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3)林资源信息系统设计。如前所述,目前我们正在试运行的信息系统虽然能够满足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一般要求,但针对具体的工作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营造林、公益林、征占用林地、其它林业重点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管理,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完善与补充规范。我们建议,首先应该根据营林生产、森林保护、林地管理、公益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的需要,由系统内部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分为子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在此基础上,再由各子系统专家联合分析、综合,整合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总方案;最后通过软件编制人员按照总方案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系统整合以后的信息管理总方案应该具有数据上统一性、完整性和针对实际工作上实用性。具体要求:这一系统的原始基础数据(包括原始数据的采集方式、准人程序和导人处理方式、存放格式等)、管理过程(包括数据计算处理方式、操作准人手续、操作的时限与空间、后期系统维护等)和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使用权限设定、报表格式、信息服务形式等)都应该严格科学地进行系统设计,同时还应该包括系统备份存档和出现紧急情况应对预案等。

4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森林资源数据的本身属性就包含了大量的图、文、声、像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因而整个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必须为适应这些方面的需求而向多媒体化,进而向虚拟与现实的系统仿真技术方向发展。

2)集成化。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扩展,3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多媒体技术、空间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等高新技术之间的不断融合,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必然。多种技术相互配套,建立系统集成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改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把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3)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公用资源数据库以及与它相应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 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发展的必然。

4)管理知识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人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运用管理职能,通过人员的合理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处理和使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而不是仅考虑信息系统的研建,或基于统计表的计算。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管理的概念,加强各种分析、评价和决策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生产的全程服务管理。

5结束语

办公信息系统 篇9

电子文件柜,电子会议和通信等。办公设备一般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文字处理和印刷等设备,计算机是核心。办公信息系统涉及行为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它是一个人机系统,设备和资源(包括数据和软件)是重要条件,但人是办公的决定因素。它所处理的数据已从单一的文本数据发展到包括文本、语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的多媒体数据。目录

编辑本段定义

在2000年11月的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建议将办公自动化(OA)更名为办公信息系统(OIS)。办公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空间科学、行为科学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专向和综合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水平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性人机交互系统。在该系统中,指导思想是灵魂,规范标准是基础,信息资源是前提,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是工具,系统管理和维护是保证,系统应用是目的。

编辑本段办公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服务对象

办公信息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传递、管理和处理等手段,为办公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以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办公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导致办公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以及办公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对原有办公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办公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一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秘书、操作员等。单位的高层领导主要用于进行战略决策,他们关心的是宏观信息。部门领导在其部门的战术决策上起关键作用,所

关心的是本部门的管理信息。一般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分工处理各自的业务,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秘书和操作员主要从事事务操作。

编辑本段办公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照办公信息系统所能支持的最高层次,办公信息系统可划分为事务处理型、信息管理型和决策支持型三种。

办公信息系统也可以按其所服务的组织机构划分为若干层次,如政府办公信息系统有中央部委、省市、地、县等办公信息系统之分;企业有总公司、分公司、工厂、车间等层次的办公信息系统。各层次还可按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还可按行业的特点划分为以下类型:

(1)事务型:以文字处理和事务处理为主的办公信息系统。如行文系统、订单处理、民航订票、编辑出版、图书馆等 ;

(2)专业型:服务对象为种专业机构,如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设计院等;

(3)案例型:以案例为主的办公信息系统,如用于法院、公安、医院等的办公信息系统;

(4)生产型:以生产管理为主,主要涉及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而以经营管理为辅,或称生产经营型办公信息系统;

(5)经营型:以经营管理为主,主要涉及市场需求、供销流通、预测决策、用户服务等。如用于银行、公司、商店等的办公信息系统;

(6)政府型:如各级政府的办公系统及其信息中心等。

编辑本段办公信息系统的构成OIS由六方面的要素构成。1)办公人员办公人员是办公信息系统的主体和中心:信息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办公业务人员:文秘、财务等人员

系统服务人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和数据录入员。

2)办公机构

办公实体所处的办公组织。

3)办公制度和办公例程

办公例程是指规范化的办公过程和办公程序。办公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OAS有重要意义。在OIS建成之后,办公制度和办公例程又成为OAS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4)技术工具

技术工具指OIS建设所需的技术、设备、手段等。办公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在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设备的基础之上。

5)办公信息

办公信息是办公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从信息处理角度看,办公活动实际上是对各类办公信息(数据、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和输出的过程。

6)办公环境

办公环境指办公实体之外的外部办公环境,包括社会组织、上下级部门、服务与被服务的对象等。办公环境是OIS的支撑和制约因素。编辑本段办公信息系统的功能

(1)办公信息处理:包括日常办公信息处理,业务统计数据处理和数据的定量化处理等。

(2)文档管理:公文的准备、起草、审批、发布、下达、批转、汇报,各种数据、报表、文件、档案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处理等。

(3)信息通信: 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技术,使办公室的各类信息能够相互传输,以达到信息互通和共享的目的。

(4)时程管理:办公计划、业务、会议的日程编排,工作文件的准备,会议记录大事记、备忘录的落实等。

(5)辅助办公决策:为决策者提供办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辅助办公者的各项决策。

编辑本段价值

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通常的办公型(或分布式)文件处理环境包括个人打印机、网络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设备。在文件处理的相关环节中很容易产生浪费,主要是因为它的真实成本不易被感知并难以控制;文件处理的各种成本被分散计算到多个费用中心,决策单元也非常分散,只有很少的企业会对此进行集中控制。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ALLAssociatesGroup对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公司的实际文件管理耗费调研结果表明,平均来说,企业要花费其营业额的6.1%在与文件有关的环节上。其中,文件输出环节所产生的成本(纸张、耗材、设备等)仅占文件处理总成本的10%左右,而与文件流转和管理相关的成本(文件采集、分发、存储、检索、流转、共享、归档等)则占总体成本的9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在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这是一块必

须控制的成本领域,《华尔街日报》分析师将文件处理费用称为企业“最后一项没有审计的费用”。

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商提供的定制化的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有效管理这部分“没有审计的费用”,达到节约管理成本和提升盈利能力。

在设备管理方面,通过对客户现有设备普查、合理配置、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固定资产剥离、制订设备管理、购置和费用管理流程,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冗余设备与管理成本,达到持续改善。

在耗材、零件和维修方面,采用“按需打印,按印付费”的方式,费用支出的稳定性大幅度改善,彻底解决耗材、零件和维修的管理问题;同时,费用结构清晰、可靠,交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在文件输出管理方面,采用设备监控和成本管理软件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和耗材使用情况,大大降低硬件故障率和故障排除的时间。

在成本管理方面,可以按照部门、时间段、输出类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并自动生成各种费用统计报表,实现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费用漏洞,及时在软件中进行权限和策略部署,实现管理控制。

Gartner的调查表明,通过实施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可以帮助客户降低文件处理方面的总体拥有成本10%-30%。

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则可有效地减少差旅,从而帮助企业节约差旅费用。国际上的平均数据表明,视频会议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差旅约30%。

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办公信息系统在帮助客户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迫于经营压力,众多企事业单位产生削减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的迫切需求,将有利于办公信息系统市场的进一步增长。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企业竞争力

办公信息系统服务中,文件管理外包服务通过硬件、软件与服务相结合的手段,可以优化客户的文件处理流程(包括文件的采集、分发、存储、检索、流转、共享、输出/归档等),从而加快信息沟通与流转的效率。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信息沟通效率与反应速度日益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要素。文件的沟通与流转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和做出反应的速度。

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则可帮助企业大量差旅时间,使远距离沟通变得更为频繁、效率更高,从而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运行模式,提高沟通效率,缩短决策时间,同时提高组织内部的协同力和竞争力。

OA软件则通过企业办公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协同办公等多种手段,优化办公流程,提高企业内部的办公流转效率。

因此,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对于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综合效益如下图所示:

客户综合效益分析

客户综合效益分析

降低资源消耗,创造绿色GDP

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可推进企业办公数字化进程,通过部署文件管理软件,并配合文件设备监控、成本管理等解决方案,实现网络传真、网络扫描、电子存档和移动打印等功能,帮助客户减少纸张的耗用;同时,还能够促进员工的节约意识,从而进一步节约纸张并相应保护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同时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

企业级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节省大量差旅,从而大量减少差旅导致的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量,缓解交通压力。

OA软件可以有效增强企业跨区域办公的协同,降低沟通成本,最大化满足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即时信息沟通的需求,有效节约能源。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篇10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MIE 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竞争 企业发展战略

[正文] 面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逐渐演化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以及战略联盟等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整体组织的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持续的创新。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这么多的目标,仅仅依靠组织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企业开始转向对信息的探索与追求,而在这信息爆炸与信息发展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成功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通过对MIE示意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通过建立MIE模型,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与理论,发挥MIS的主要功能性,可以将经济中的各个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传统成本收益的提高,到价值连接及提高价值更新速度,再到通过价值重组与创新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的投资回收率,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率。同时,将MIS与经济发展的战略相匹配,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得更高的管理回报,获得较好的经济业绩评价。

二:MIS的定义,发展,分类与作用

1.定义: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2.发展: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3.分类: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 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4.作用:MIS对于企业的有效化管理和信息集成化管理以及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够起到一种综合协调以及监督管理的作用。

5.综上所述:

(1)MIS的对象就是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者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的主要特征是来源分散,数量庞大。信息来源于生产第一线,来源于社会环境,来源于市场,来源于行政管理等部门。信息具有时间性。信息的加工方式有多种形式。企业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可划分为物流和信息流。生产过程是一个物流的投入产出过程,且是不可逆的过程。管理过程是信息流的过程,且具有信息反馈的特征。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法则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有两个以上要素,各要素和整体之间,整体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有机联系。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信息系统是输入的数据,经过处理,输出的是信息的系统。

(3)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

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形成MIS。计算机设备使MIS更有效,尤其是现代社会,MIS已和计算机设备不可分离,因此一般来说MIS就是计算机MIS。MIS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成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包等软件成份。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内容。

三:我国的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经济体制不完善制约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集中表现在投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开支不足;土地、环境等资源价格失真,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成本高昂。其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那些不利因素对我国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2.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

首先是企业的原料设备,这是企业进行生产和再造的基础,而在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因素的掌握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次是企业内部管理,只有将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好,建立起完整的团队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在今天,管理信息系统得出现与应用给了企业很大的发展空间与交易平台,只有熟练运用MIS,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系统,才能节约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收益,降低企业风险。除此以外,加大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方能节约企业的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3.综上

只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企业的内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既要认清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及时地根据国家的政策做出社和企业决策的调整,又要根据企业自身内部的各个因素,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施,与社会的总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突出企业的优势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管理信息系统对经济的作用

依据米歇尔·汉默提出的BPR的观点:“企业经营过程的再造工程就是彻底重新思考和设计企业作业流程,期望在成本、质量及顾客服务上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在结合BPR的信息系统开发中,重视“附加经济价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

所谓经济附加值,指的是一种衡量资本赢利率的基本尺度,即从经营收入中减去纳税额,再减去资本费用,剩下的就是附加经济价值。采用这种原则,经营者可以了解自己资本的真正费用是多少,在经营中占用了多少资本,特别是了解自己在经营中搁死了多少资本。MIS的建设是一种在需求、开发和应用中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效益将在不断建设、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MIS可以增加企业的投资回收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和技术方面做出正规的评价。由于信息技术能够与企业独有的资源相结合,而企业特有的资源不能完全被模仿,因此信息技术与企业特有资源组成的资源束就具有了不完全模仿的特点。衡量经济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营业绩。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比如说将BRP与战略匹配相结合,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对现有流程进行根本的再考虑和彻底的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智能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促成绩效的巨大飞跃。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改进,这就给了企业不断向前面发展改良的动力,实现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经营业绩。

不仅仅如此,利用MIS模型能够分析农业产量,并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形进行宏观调控,如规定粮食价格,调整农业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为农民服务,另外当农产品交易时,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这一切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除此以外,MIS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力作用。企业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能力、信息和知识等无形资源。信息技术是比较新的技术,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生产潜力,探索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持续创新使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竞争者相比,能够保持稀缺性和不完全模仿能力。当竞争者模仿领先企业的信息系统时,领先者不断自我超越,使得竞争者完成模仿时,领先企业又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系统。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企业综合资源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作用是全方面的,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大力发展国家经济,使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国的经济相结合,从而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通过MIS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瞻望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在于企业的各项资然的信息集成和业务的集成化管理,只有这种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如今经济发展的快速步伐,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MIS为企业资然计划提供保障,为中国的发展发挥战略性作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便是培养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努力寻求MIS与中国的经济发挥发展战略相融合便是新世纪的主流发展趋势。为了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应该迎头赶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适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扩大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传统形态上并不存在的组件

如某些制造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与原材料供应商及时地保持联系,而原材料供应商则可根据制造商的生产进度随时调整供货的时间和数量,利用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制造企业可以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因此,在制造企业中,“原材料”这一概念可完全由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代替。又如,随着制造企业与销售企业信息联结的日渐紧密,销售企业的“存货”亦可由制造商的角色取而代之。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使得企业的外部环境延伸成为企业的一个“虚拟组件”,企业的外延由此得到了扩大和发展,多个相关企业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企业的资源浪费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第二,拓展企业经营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尤 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硬件、软件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通讯资费的日渐低廉,目前因特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用于拓展经营方式的优先选择。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直接与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网上潜在的层出不穷的客户打交道,它们既可将这一网络用作广告宣传,又可用作市场推销、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支持工具,也可以把网络作为取代电话、传真、通信、快递等通讯手段的一种廉价替代品。此外,配合相应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企业还可利用网络随时与客户群保持联系,从中获取由客户反馈回来的建议和意见,并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改善自己的经营方式。在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虚拟企业、虚拟银行等新概念的出现导致了许多新型商业运作方式和新型企业的诞生。

上一篇:2008年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下一篇:生活中的小智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