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读后感
海洋测绘内业数据采集系统
地图扫描识别是一项高科技技术,是解决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和属性数据实体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目前,大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地形图的扫描识别,对海图的`扫描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 者:殷涛 严宇 吕立男 YIN Tao YAN Yu L(U) Li-nan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局第二大地测量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32(4)分类号:P229关键词:模式识别 图像搜索 自动跟踪
关键词:海洋测绘,作用,发展历程
0 引言
海洋测绘, 对于海上航行的保证以及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海洋测绘的研究成果, 不仅体现在海洋事业的发展, 还体现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来说,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 海洋测绘的发展也从弱走向强, 从小做到大, 并且有了骄人的成绩。而海洋测绘成果体现在那一万四千米的岛屿岸线1 800km的大陆岸线以及300多万平方千米和6 500多个岛屿的管辖海域。对于我国的海洋测绘事业而言, 海军的测绘力量开创的时间最早, 随着海洋测绘事业的发展, 我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的海洋进行调查、规划以及实施, 使得海洋测绘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
1 海洋测绘发展历程
我国的海洋测绘事业, 是从新中国的成立开始进行的。1949年4月, 全部的船艇以及大部分的仪器设备、资料以及科研人员, 被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搬往台湾, 之后, 上海市海军接管部在上海得到解放后, 把残留在上海的海道测量局重新布置, 在同年的6月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海道测量局, 海道测量局属下还设有制图、测量、海事、潮汐等课以及开设铅印厂, 拥有了“开明”号、“渔威”号等船舶队伍以及“登为”号、“登志”号两艘登陆艇。此时, 也有了测量队的成立, 测量队主要对长江口一带的水道开展检测工作, 并有了沿海海图的编制, 以及出版了长江下游的地名表、航行图。1950年, 有了沿海航海通告书以及港口潮汐表的出版, 满足了当时航运、军事训练以及水产部门这方面的需求, 从而对东海海防的巩固以及上海生产的恢复,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951年1月, 海军司令部取代了华东海道测量局, 并且设立了技术主任室、制图、测量、潮汐、海事等有关机构, 接着在南、东、北等三个海区, 成立了机动测量队以及水道测量科。1953年7月, 海军司令部与上海海务处进行合并, 有了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的成立, 并且设立了制图、测量、海洋气象、航标、航海等五个业务处, 同时, 海道测量处取代了各海区的水道测量科。从1954年起, 各海区增加了一些海道测量段和区 (后来演变成科、处) 。为了对测绘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1953年以后, 在解放军测绘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水面舰艇学院以及南京大学等几个高等院校, 开设了海图制图以及海道测量系等专业。
1957年, 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对渤海、黄海以及东海等沿岸开始进行勘查, 同时有了一个伟大的决策, 那就是加快进行海测工作的研究步伐。此后, 拥有各类型的舰艇18艘, 测量队的作业人员增至300多人, 同时采用无线电坐标仪以及专用测深仪等, 测量队也演变成海道测量大队。到了1958年, 开始对沿海及沿海岛屿的地磁进行普测, 对各个海区做基本测量等等, 这也代表着海测的工作走向了正规化。
1959年11月, 海道测量部也相继改了名称, 叫航海保证部, 而各个海区的海道测量处也被称为航海保证处。1960年, 海道测量大队从一个大队增加到三个大队, 并且有了制图队的建立。1966年底, 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至2 000多人, 从1958年起, 在之后9年的时间里, 海区基本测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共测深里程78万公里, 测水深图520幅, 编制参考资料以及图集20册, 各种海图929幅, 并且有了第一部海图集的出版, 不仅如此, 还进行了两百多项的海洋测绘等项目的工作, 海洋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努力,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到了1966年, 我国开始发生了十年动乱, 在十年动乱期间, 由于技术工作人员大量被复员, 技术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成图成果的质量欠缺, 有关业务的检查指导不能顺利进行, 甚至出现了事故的发生等等。直至到了1975年, 海洋测绘工作才开始又得到重视, 在海洋测绘技术人员共同的努力下, 海洋测绘的有关工作开始正常进行, 除了对海区进行基本测量外, 还对岛屿以及海岸带进行测绘, 并且为了使外轮航海有指导依据, 编辑出版了国外海区航海的图书资料。1978年, 国家开展了工作重点的转移, 并且使得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使得测绘工作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除了建立海洋调查船队伍以及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之外, 并且在设备上也配备了测量船, 测量船适合到中、远等海域进行测量。1985年, 此类专用的测量专用船已经达到了2万多吨。随着党和人民政府对测绘事业的支持, 开始研制成功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装备用于海洋测绘, 例如万米测深仪、高精度无线电定位系统、海洋重力仪等等, 并且采用了激光、微波、卫星定位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 开展对业务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来, 海洋测绘工作取得了非凡的进步, 除了对航海图进行编制外, 还编制了各类的专题图, 并对海洋测绘的自动化研究展开研究工作, 向着更大更远的目标发展。
2 结论
我国的海洋测绘事业之所以有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及人民群众的关心密不可分;同时, 更是离不开海洋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勇于牺牲的精神, 他们积极探索, 努力实践, 为了海洋的测绘事业的发展, 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关怀与努力, 促进了海洋测绘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十卷)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93-96.
[2]刘化冰, 韩保国, 利刚, 等.“杏r汁”品质及工艺技术改善[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8, 14 (3) :36-37.
[3]李科友, 史清华, 朱海兰.苦杏仁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 2001 (4) :23-24.
[4J杜琨, 牟朝孵.杏仁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 (5) :153-155.
参考文献
[1]毕永良, 孙毅, 黄谟涛等.海洋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海洋测绘, 2004, 24 (3) :65-70.
[2]陈洪云, 翟国君.海洋测绘进展评述[J].海洋测绘, 2004, 24 (1) :63-65.
[3]黄谟涛, 翟国君, 管铮等.海洋重力场测定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5.
摘要: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海洋测绘有了更高要求。海洋测绘在我国军事、经济等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诸多先进设备和技术应用到海洋测绘中,而GPS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海洋深度、定位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海洋测绘基本概况,然后系统探讨GPS技术在现代海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海洋测绘;GPS应用
前言
海洋测绘是现代测绘领域中的一部分,不管在科研、经济,还是国防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进入以数字化测量为主、计算机技术为基础,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海洋测绘阶段。由此可见,GPS技术在测量控制、海洋地形及定位中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
1.海洋测绘基本概况
所谓海洋测绘,就是根据海洋底层的物理场性质、变化特征进行测量,按照不同的比例绘制成海图及专题性海图,这是一项关于海洋水体及海底测量和海图测绘的工作。具体讲,有海道、海洋地、海底地形等测量和海底地形图、航行图及各类专题图的编制。
在测绘过程中,由于海洋水体丰富,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借助专业海洋考察船及专门测量设备、仪器开展连续性观测,通常是一船多用,实行系统全面性考察。最为基础的测量形式有两种:一是路线测量,也就是剖面测量,主要为了了解和掌握海洋地质构造及物理场特征;二是面积测量,根据测绘任务规定的比例要求,布设合理距离的测量网络。而在现代海洋测绘中,是以GPS技术及无线电定位技术为主。
2.现代海洋中GPS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关于GPS技术
GPS也称全球定位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及用户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及高精度等特点的导航定位系统。该技术可迅速、高效、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系统精确的点线面三维坐标及有关信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在海上定位中的应用
海上定位是现代海洋测绘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在海上准确定位船舶位置,给舰船航行提高导航,其工作主要有海面定位及水下定位。近年来,RBN/DGPS技术在我国沿海测绘中逐步应用开来,该系统可在300km内可进行偏差在5m以下精准定位,可满足当前沿海测量的大比例绘图导航及定位要求。而对于距离相对大的海域测绘,因海洋相关工作存在特殊性,测量监控点的固定难度大,常规性大地测量技术及GPS静态定位技术很难满足其需求,而使用常规DGPS定位技术因随流动站和差分主站的距离扩大而导致定位精准度降低,作用面也受限,局限了该技术的应用。GPS-PPK技术则可弥补这些不足,可满足高精度测量要求,且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数据实时通讯。通常在海洋测绘中要充分考虑到经费、测量精确度及导航要求等各种因素,把RBN/DGPS技术和GPS-PPK技术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制定测绘技术方案。
2.3海洋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如今,在我国海洋水深测量工作中大多数是应用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和以往的单波束测量系统相比,前者可根据水源深度差异直接获得深度信息,此外还可在垂直向开展测量,而这些都是后者无法满足的。
海洋水深测量,就是通过测量船配置的测量系统对海洋水深进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该系统主要由专门水深测量软件、计算机、GPS接收器、多波束测量仪组成。海洋水深测绘流程主要是:(1)准备工作。一是进行GPS-RTK基准站架设时,需把其设在需测量区的中心位置,且要处于周边地势较高无明显遮挡物为主。二是以北54或西安80坐标作为基准换算坐标。三是根据已测数据重新加密处理,进而重设原有测量面,这就需要测量水深作业开展初步布设。(2)进行数据收集时,通过对数据参数的正确性进行检查,以免其有误导致基站定位出错,在测深设备正常连接后,需对相关测量仪、更正天线偏差、接受器数据格式、定位仪接口等进行全面校准,并在检查确认正常后才可开展测量工作。(3)在数据处理时,应用专业软件对获得的海洋水深数据实施有效处理,以得出海洋测绘专业、系统的数据分析报告,并以文档方式妥善保存。
2.4海洋水下地形测量应用
海道测量是海洋水下地形测量的基础,海底测量主要是明确海底点三维或平面坐标,而水下地形测量还需通过水声仪器来进行水深测量。海上航运、海上石油作业、海底电缆工程以及渔业开发、矿产资源勘探等工作均需要应用到水下地形图。CPS技术在海洋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能迅速、准确地测定水声仪所在位置,对比例尺相对大的测图,可通过差分GSP技术开展相对定位。在实际操作中,要把GPS接收器和水声仪器结合起来,前者实现定位测量,后者开展水深测量,再通过电子记录设备、应用计算机、绘图仪等构成海洋水下地形测绘自动化系统,实现断面图、水下地形模型等相关测绘。
2.5海洋测绘中GP5应用中的误差分析
当应用无验潮法进行海洋测绘时,因波浪影响、船体摆动、RTK高程有效性、采样速率等因素的存在都会对测量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此进行纠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度,而对于因船体摆动而出现的误差,可应用电磁式姿态仪对船姿态纠正,此种纠正主要是针对位置、高程等方面。同时,姿态仪也可对船行驶中横、纵向予以调整,两者均需要专用软件来分析控制。另外,相对船体动态吃水数据来说,可以根据其静态吃水及探测船自重下沉、颠簸幅度总和选取平均数值进行更正,以减少测绘过程中误差的发生。
3.结论
———————《走向海洋》读后感陆佳梦
蓝天白云,飞翔的海鸟映衬着一片蔚蓝色的大海,两只海豚正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一艘帆船正破浪向前,这就是《走向海洋》的封面。我一拿到这本书,便被这片湛蓝深邃的大海吸引住了,真恨不得自己马上变成一只海豚,在海浪里欢腾跳跃。寒假里,我便贪婪地看了起来,每看一回,对大海就多了一份了解,也多了一份向往。这本书,就像一只航标,引领着我在茫茫大海中穿越时空,一步一步走进海洋世界,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中自由穿梭。
带着几许神秘,几许好奇,我被穿越到了海洋世界的远古时代,认识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了人类的进化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母亲,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地球实际上叫“水球”更合适,因为地球表面积大约占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3.61亿平方千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我还探索到了海洋的起源,知道了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全世界80%的生物,有全世界90%的淡水,有超过全世界70%的石油和天然气,海洋真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聚集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珍贵的历史文物。翻开中国海洋史,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创造了中国航海史的奇迹,还成为了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使得海上贸易量迅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我真为祖国拥有海洋这个“聚宝
盆”而感到骄傲!为祖国有郑和这样的历史人物感到自豪!
走进当今时代,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似海浪激荡着我的心。脑海里总会闪现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林文虎、安业民、麦贤德……他们在炮火硝烟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令人肃然起敬!但中国近代所取得一些成绩更让我感到无比欣慰,毛主席非常注重海军的成长壮大,带领全军自行研制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还制造出了命中率极高的洲际导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登上南极最高峰的个国家。这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正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海洋事业正在崛起,正在破浪前行!
带着几许期待,带着梦想,我又穿越到了海洋的未来世界,见到了会隐身的护卫舰,完全自动化的潜艇,还见到了被誉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已经到了超强的程度。一座座跨海大桥似一条条巨龙腾飞,连接世界各地。各国人民心连心,手牵手,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书写着海洋世界美好的未来……
我想用沉没的宝藏建成一座“黄金牧场”,那里生活着海底生物,最大至鲸、最小的到虾。总面积五百平方千米,可容纳200种海生动物。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占了地球表面的70%,约3。61亿,再做十个“黄金牧场”还绰绰有余。我还要开发植物园,即使有人类的居住也不会遭受污染,我要大量地种植海藻、珊瑚……使海洋的环境越来越好!
我要在太平洋开发,在北海创业,在大西洋完成我的梦想,美化一个又一个的海底世界。
当然,这只是梦想,要做到开发海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日本做到了。日本给阿拉伯制造了一座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由八根柱子支撑,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当船行驶。里面不仅仅有居民楼,还有花园、公园、学校……应有尽有。日本还将在21世纪末完成水下公园这项伟大的工程。
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一是保护海洋,陆地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洋受着同样的折磨;二是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为哺育我们的海洋完成这项宏伟蓝图!
《猜猜海洋》是“明日童话大师”林世仁的“现在进行式”:一半内容从已结集出版的书中挑选;另一半,从尚未结集甚至还在创作中的作品中择优选入。他风趣地说:“我的选集‘选过去的书,也选未来的`书’,成为一本‘过去和未来手牵手’的童话选集了。我对写过的故事招招手说:‘故事,集合──向前看齐!’它们立刻就在电脑里排好了队。我再依着高矮顺序,仔细挑选出十四篇故事,让它们以新的队形跟读者见面。”
《猜猜海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有一种专门吃声音的怪兽,生活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声音是声音兽在打嗝吗?这里还有一片海洋,它不产大鱼,却酷爱烂漫写诗歌。还有还有,你能想象流星雨下在自己的喉咙里是什么感觉吗?假如《小红帽》里的大灰狼生病了故事要怎么进行下去……惊天动地的奇思妙想,带你走入一个不一样的童话世界!
这就是这本《猜猜海洋》。看目录上一连串有趣的篇名:声音兽咚咚,相机撞见鬼,猜猜海洋,谁来代替大野狼,喉咙里的流星雨,雨滴换声音……小伙伴们心动了吗?
多波束的测深系统是使用多波束的原理, 对海底进行测量地貌与测图的一种宽条带的回声测深的系统, 是计算机、数字化传感器、水声及导航定位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合成。它工作的原理是由声波利用发射与接收换能器阵再进行声波广角度的定向发射与接收, 通过不同传感器对每个波束测点的空间位置进行归算, 进而可以得到与航向相垂直的条带式高密度的水深数据。
测深系统所载有的处理回声的设备较多。数字磁带机可按照所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导航、时间记录、纵横摇摆、罗经航向及各波束测得的水深与船的横向距离等相关数据, 以便于后期的处理;数字打印机能够对所需要的所有数据记录进行时时监控;计算机可以预先给定一种程序, 在按照这种程序对不同参数及数据在船上进行实时处理;数字绘图机能够沿这校正过的航行痕迹标绘出等深线图, 及时的对海底地貌轮廓进行判读;显示器则是对系统模拟输出进行时刻得到监视, 可直观的对横向深度剖面进行显示。
与单个的宽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较, 多波束测深系统拥有有波束窄、横向覆盖范围大、效率高等一些优点。可以精确测定航行障碍物的位置及深度, 适用于大面积的精确的测量如海上要航道及海上工程施工区等。同时它又能绘制出海底的三维图, 解决了使用侧扫声呐时所出现的判读困难。更甚至有的系统还能够在冰覆盖区进行使用。
2目前的海洋测绘工序技术和多波测量技术体系
目前, 在海洋测绘体系中, 我国从地形、控制及水深等方面的测量再到海图编辑与加工出版等一系列工作已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的技术改造。可是和纸质的海图工序相比较, 但是这些对于它现在的供给与需求量的变化却不大, 其主要的因素还是它进行改造的全部的技术都是借鉴了原纸质海图的工序, 进行实施改造的。
在进行海洋的测绘中, 其水深的测量是最中心的技术, 目前受到单波束变革到多波束测量方式的变化, 水深测量技术完全实现了垒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方式, 这是一项重大的变革。但是, 如果不对现在的测量要求与工序进行改变, 不仅扩大不了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减少不了海图产品化的时间。反而由于数据量过大, 增加了海图出版的负担。
3多波柬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多波束测量系统是由多种技术结合的高度集成, 如有导航定位系统、计算机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通常它利用测船底部所安装的探头进行发射与接收声波的信号, 再由水体中所探得的声波的传播声速及时间乘积便可以算出水的深。船底所安装的探头由接收换能器及发射探头组成, 其接收换能器至多可达126个且都是相互独立的;探头所接收的信号可以通过声纳处理器再传回到计算机中。
多波束的测量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测深方法, 在校正与处理波束所形成的理论及勘测技术的方法上形成了其独特的体系, 不过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 否则将严重的影响其勘测精度与结果。
3.1影响多波束测量技术的主要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形成高密度条幅式的水深数据, 通常它使用广角度及多组阵来进行接收、发射, 且其大部分都是由数字化的计算机与传感器技术、导航定位系统等各类技术进行高度集成的。因为多波束系统的纵向、横向测点都非常密集, 必须要与之相配套高精度的GPS定位系统。否则测点的位置就会错位, 测点一旦错位多波束系统便就失去了进行勘测的意义, 而所勘察到的海底地形也会畸变或失真。所以, 必须保障测量的精度, 严格的测量每个坐标的定位数据, 以达到最佳测量结果。
影响多波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GPS定位系统的精确度对坐标精度所产生的影响、在不同的水域环境的音速对波束的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潮位的变化对水深所产生的影响、测船中换能器的相对位置等等。如坐标系的影响, 因为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的多阵列的信号接收及广角度的定向发射, 多个波束的形成及处理等技术,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波束海底的投影点的空间位置与波束的空间关系, 第一就是要定义好多波束测船的参考坐标系。不论是便携式还是固定安装的多波束系统的换能器, 其测量船相对的位置是不会变的, 所以, 在多波束的勘测工作之中, 最真实的考察平台其实是测量船。由于在波束空间中其角度的表达相对方便, 因此, 测量船的进行参考的坐标系的原点一般设置在换能器的对称中心点, 以船只的纵向船头的方向作为Y轴, 以船只的横向左舷的方向作为X轴, 而船只的铅垂向下的方向设为Z轴。除此之外, 设计运动传感器时必须要在船中轴相平行的方向进行装置。多波束船只进行参考的一些坐标系是一种随着船只不断运动而进行运动的一种三坐标轴的坐标系, 建立这种的坐标系, 使得多波束的各个测深点的相对位置和测量船只的定位系统的大地空间的位置拥有了更加有效的联系, 与此同时, 也为不同船只的补给提供了便利。因此, 所有坐标所进行定位的数据都必须准确且严格的进行测量。
通过实际试验得出, 进行工作时通过使用多波束的测深系统, 对潮位与参考坐标系、导航系统和声速系统的定位等影响因素都要加以注意, 对数据进行严格的精细的处理及利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完全能够发现水下一些较细微的地形变化, 还可以很可靠准确的测得水下的地形图。
3.2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因为进行技术工序的改变或测量重点的调整, 一定会使得一些海洋测绘等方面的技术及方法的发生变革, 部分方法与理论需要修正, 大量的不够成熟的技术需要克服。
多波束测量系统的特点有数据量大、全覆盖等, 如果当前海图水深数据仍由相符合要求的多波束测量的源数据组成, 水深测量工序不进行及时的改变, 其发展是相当困难的, 这样会加大从水深测量再到海图成品的时间差。参考NOAA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 的方式, 同时与H-Cell与NS (航海表面) 的概念相结合, 调整当前的一些水深测量的工序。具体修测体系:
计算水的深测量数据出现误差并及时进行修改, 这就形成了网格化的NS;之后严格的依循自动综合的方法, 再由NS所组成的水深点与等深线 (H-Cel) ;然后修正障碍物的探测数据, 再形成一种障碍物的H-Cdll;所有不同的H-Cell进行想回重合叠加, 再插入海图的数据库中, 进而整合完海图数据的全部修铡。由此可见, 由所测量的一些数据转到网格化的NS, 再由已网格化的NS转到H-Cell, 不仅是改变了其成果的展现形式, 还形成了一个新的水深测量工序或服务于数据库的修测系统, 同时, 不仅能够使海底的DTM等各种产品快速有效的出版, 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海洋各种测绘产品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4结束语
海洋测绘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分别产品化、海洋测量及数据库, 它们相互的影响, 相互的依存, 并共同发展。海图数据库的完成及多波束测量技术的进步, 极大地影响的数据库产品化, 有效的缩短了海洋测绘产品化的时间, 并且很好的提高了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翟国君, 黄谟涛.我国海洋测绘发展历程[J].海洋测绘, 2009 (4) .
[2]暴景阳.海洋测绘垂直基准综论[J].海洋测绘, 2009 (2) .
南极,对我来说真的太遥远,太神秘!只是在地球仪的最下端,见过那一片白茫茫的大陆。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南极,只是在地球最底端的那一大片茫茫冰雪天地。
《极地海洋》使我领略了南极的美丽和富饶,感觉那遥不可及的南极近了!
凛冽的风、坚硬的冰构成了南极恶劣的环境,但丰富的矿藏、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资源、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光,却让人忍不住将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它、将脚步一次次地迈向它!
《极地海洋》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壮观绚丽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雄伟美丽的冰山……可是,最吸引我,最让我怦然心动的是高高飘扬在我国极地长城站上面的五星红旗!――艳艳的红,映着满眼的银白,显得那么醒目!
我的思绪随着书中那激动自豪的描述,随着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的牵引飘到了南极――那个冰天雪地、寂寞荒凉的地方。
忽然,我看到了,看到了远处惊涛拍岸的汪洋之中,一个小黑点在大风大浪中忽上忽下。大浪似乎一次又一次地把它吞没,而一次又一次地,它依然出现!――那样坚韧!那么顽强!那不肯屈服的气魄,让一贯肆无忌惮的大风大浪也迷失了方向!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数不清的.惊涛骇浪,数不清的艰难困苦,终于,经过一路的颠簸,它靠岸了。“向阳红10”,我记住了它的名字!那是一艘硬件条件并不很好,甚至没有破冰装置的船。――可它又是一艘英雄的船――凭着不屈的精神漂洋过海来到了这个拒绝人烟的地方!
船上的人们下来了!他们有着黄皮肤,黑眼睛!他们是这片大陆的新来客!他们是炎黄子孙!
他们的脸上有狂喜,更多的是骄傲!――我们上来了!我们到了南极!我们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有的实力!
终年不化的积雪没有让我们中国人害怕!随时可以卷走他们的狂风没有让我们中国人畏惧!平均一天吞噬一个生命的危险也不能使我们中国人退缩!――长城站、中山站,一个个极地考察站建造起来了!这片拒绝人烟的大陆留下了一张张炎黄子孙的笑脸!
整个阅读过程,我始终带着激动和自豪!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果然,这是一场妙趣横生的讲座。冷向军教授从大家最感兴趣的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他告诉我们地球上首先出现的是远古的海洋,之后才有陆地。他还说,最先出现的物质也不是陆地上的,而是在海洋中诞生的。冷教授的这番话,完全颠覆了我从小到大形成的观念,原来海洋是这么神奇啊!
冷教授详细介绍了生命的起源,他说:生物的形成经历了很多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开始,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到有机高分子(大分子)物质,然后形成多分子体质,并在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这个过程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实现的。冷教授还比喻说,如果地球的出现算作一天的话,那么人类出现在这一天的最后1分31秒。而根据冷教授的推论,1秒等于50,也就是人类已经有400万年的历史啦。
终于,冷教授的讲座迎来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原来,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等。而海洋动物又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主要是鱼类,以及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他还重点介绍了我们生活中见到最多的鱼类。鱼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全世界有2.8万种鱼,其中海水鱼就有1.6万种……冷教授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传授了大量的海洋和海洋生物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甚至还教我们怎么辨别鱿鱼、章鱼、乌贼的方法呢。
讲座的最后,冷教授讲了捕鱼和海洋污染的知识。中国是捕鱼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养鱼最强和护鲸最有力的国家。但是,全球到处都在污染海洋,特别是石油和塑料。冷教授给我们看了几张图,上面都是因为石油黏附导致无法飞翔而在等死的海鸟,都是吃了塑料而致死的海洋生物,令人心痛。因为此,我甚至想起了不久前在SSP上看到的一篇文章—Saving Sea Life,对那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海底的发光鱼”这个小介绍了。一开始,我看了标题,就萌发了许多疑问,鱼会发光?这好像是不可能的?如果鱼会发光,那么有什么做用呢?仅仅是为了漂亮吗?
书中写道,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我高兴地解决了上面的几个问题,可有萌发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样的鱼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呢?
抱着这个疑问,我继续读了下去,烛光鱼就是其中一种,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安康鱼也是其中一种,它头上有一根发光的丝,这条丝就是它的鱼竿,这样就像竹竿上挑着的小灯笼,时明时暗,闪闪烁烁。这样的诱饵从不损坏,不用更换,在海水中飘来飘去,傻乎乎的小鱼还以为是一只小虫呢!除了这两种鱼,还有许多发光的鱼呢,有大桑鱼、斧头鱼、蝰鱼、深海鱿鱼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对海洋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也为海洋现在严重的污染而担忧。新闻上在播石油泄露海洋,垃圾普遍海洋、鱼儿逐渐减少的时事。我想,只要我们不把垃圾丢进海洋,人人都做保护海洋的一份子,那么海洋就不会有那么严重的污染了!
作者:204班 莫尹 指导教师 宗惠娟
地球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8%,准确地说,应该叫它“水球”更合适……《走向海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海洋充满好奇。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神秘的海洋孕育了各种生命,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海洋像一个摇篮,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原始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充满了漫长和神秘的过程。
海洋的神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古代神话传说,也赋予了海洋很多悲剧的色彩。神秘的海洋引发了人类对海洋不断地探索,无数伟大的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知海洋。
海洋充满了无数神秘的财富。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有大量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海洋就是一个蓝色的聚宝盆。海底世界充满了神秘色彩:有各种各样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海鲜,还有电视里看到的海底生物,也有数以万计的沉船,光沉船上的财富就相当于陆地财富的八分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
海洋的财富引发了无数的战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中国近代海洋史上的战争不断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民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有海无防的耻辱历史。现在的祖国,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就能保家卫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神秘的海洋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药库、能量之源……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人类对海洋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坏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秘的海洋对人们来说将不再神秘,人们在海洋里活动将会和在陆地上一样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它、建设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已经被它的封面深深的吸引了,封面是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组成的。蔚蓝的大海中,帆船正迎风起航,溅起层层浪花,大海里的海豚时不时的在互相嬉戏着。这一番景象令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走向海洋》这本书。
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是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深蓝,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人紧紧相连。海洋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如,南京的“海底世界”,以及许多海鲜都得靠着海洋的水去生存·等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因为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越来越大,导致了海洋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应该齐心协力,保护海洋。不让海洋受到破坏。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在上面说道,海洋是个蓝色的宝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这使人类的目光转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我们得合理的开发资源。海洋是世界未来的主宰。我们要好好保护。
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改善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洋事业新的跨越。我们人类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人类要合理利用开发海洋,并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将来不至于导致海洋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最终成为人类生存危机的杀手。
读完这本是让我深深的明白:一个国家落后不要紧,只要肯去努力。就不会被人霸占。一个国家被侵略不要紧,只要有着打不垮的勇气。国家依旧属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要有着不屈不饶的精神。要敢于抗战。好好保护海洋这个宝库。海洋将会是我们未来以后强国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生存的希望,它的丰富资源,巨大宝藏正在向我们挥手,向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你们人类不破坏我们,好好珍惜爱护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希望。我们将会为你们长久造福。
【海洋测绘读后感】推荐阅读:
《极地海洋》读后感11-17
海洋天堂 观后感01-09
关于海洋的观后感01-26
参观海洋馆观后感09-22
《海洋天堂》350字观后感09-30
海洋天堂电影的观后感影评10-11
参观海洋馆的观后感12-30
迪士尼年终力作《海洋奇缘》观后感09-27
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海洋时代)10-29
测量测绘技术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