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金色花预习教案

2025-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金色花预习教案(精选4篇)

课文金色花预习教案 篇1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19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3、朗读课文。

4、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我”那么快乐?(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5、合作探究:

⑴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⑵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⑶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⑷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6、体验反思: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三、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课文养花老舍预习资料 篇2

1.围绕中心,组织安排材料。本文写,表现的是的乐趣。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先写了“的原因(爱花)和目的(只当作乐趣)以及对花草种类的选择。接下来,写自己在过程中“摸着一些门道”。养活了花草,还掌握了知识;下文着重写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这些都表现了的乐趣。

2.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感情丰富。作者老舍虽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的语言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掌握了一些方法之后的喜悦,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类语言,课文中比比皆是。

中心思想

金色花教案 篇3

文学院2011级4班 万瑾 1116116810

一、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使用

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师生同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恩,很好。那大家还记得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深深的母爱。

师:对,母爱。母亲是离我们最近的人。母爱像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像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像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零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 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零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其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其中许多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让她在文学界上迈出了一大步。

3、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匿()笑

沐()浴()祷()告 嗅()罗摩()衍()那

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 祷告 沐浴:

匿(nì)笑:偷偷地笑 嗅(xiù):用鼻子闻。动词。

罗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沐(mù)浴(yù):洗澡,洗浴。也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4、自由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沉静的、虔诚的,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5、播放录音

学生认真听录音,体会感情。

6、指导朗读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1)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A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B 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C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D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A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B 讨论完后,进行第二次朗读:集体带着感情地诵读。(师生一起)

7、诗歌赏析,合作探究

1、通过前面的诵读,我们可以看出诗中的“我”变成了一个什么呢?他变化的原因是为了什么?我们可以初步看出这个“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变化的原因是“为了好玩。”(学生可另答为了母亲)。初步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点调皮同时又非常开朗活泼快乐的小孩。

2、大家用到调皮一词,非常好,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对母亲有没有调皮过呢?(请一个同学分享)大家再看一下诗歌中“我”又是怎样调皮的?

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板书)

母亲祷告时,我发出花香让母亲问到

母亲读诗时,我投出影子到母亲书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跳下现出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3、讨论在这三次嬉戏中,“我”所做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自由讨论。明确:都是围绕着母亲展开,都是默默地没有让母亲知道,像自己的小秘密。但是同时,又都是为了和母亲亲近。前面两件事还体现出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希望给妈妈带来幸福。

4、总结人物形象: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美丽、大方,沉静的、虔诚的。母子情深)

8、拓展延伸

金色花教案。。 篇4

 教学目标

1.有关于知识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涉及到的重要作家(泰戈尔)以及相关的作品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流畅朗读散文诗,以及对课文圈点勾画阅读的能力。

2.有关于情感态度:此散文诗旨在诠释母爱,因此在情感态度方面,应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学会正确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剖析:据教学目标的分析,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散文诗时,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的让学生重视起他们曾经忽视过的爱的点点滴滴。

2.难点剖析:对于母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因此这篇散文诗的难点就落在了,学生能否抓住文章的重点字句加以揣摩,从而整体的把握全文。

 教学方法

1.2.3.4. 朗读式教学。圈点勾画式阅读。(抓住重点字句进行赏析)

对于重点字句或是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比较阅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诗中的情感体验能够彼此沟通。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1、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情感,也是最能体现亲情的一种情感。因此它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本首散文诗涉及到的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经过上面的介绍,想必你们对泰戈尔已经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品味一番他的诗呢!那么好,现在就请大家以最饱满热情朗读一遍这篇散文诗吧。让我们美美的的品它一番

下面呢,我们则请一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在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其余同学要做的则是,在听的同时,在课文中圈画出容易出错的字词以及本篇课文涉及到的生词。1)听完。同学的朗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

2)前面我们已经美美的品味了一番这首散文诗,扫除了字词之类的障碍,那么现在,你们在下面仔细的小声的再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时候,用手中的笔圈画出重要的字句,并思考本首散文诗的大致内容。

现在我们再讨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前,要先请同学回答黑板上的几个小问题:

A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都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B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还是猜不出来呢?

C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首诗通过金色花这一意象描绘了孩子的快乐、活泼、可爱,间接地表现孩子所受的母爱的沐浴)(孩子:活泼、可爱、机灵而又天生善良;妈妈:沉静、虔诚、慈爱)

D“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个对话各表现了妈妈与孩子怎样的情感?

(本首诗其主旋律就是表现母子两人的善良、善意,诗末的这句表现“我的“诡 ”和母亲的“受骗”的诗则与主旋律不相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却创造出浓浓的意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是母亲找到孩子一惊一喜的表现,看似是嗔怪孩子,实则是母亲惊喜找到了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是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表现了孩子的撒娇、调皮的神情。)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刚才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也了解了这首诗的大致内容,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么样的感觉?

(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轻灵、巧妙、自然,而情感的抒发又是舒缓、温馨、深情)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

四、课后作业

1、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可以去仿写小诗或是散文诗,仰或是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上来.1、散文诗两首之一冰心的《荷叶母亲》也是一篇阐述母爱的散文诗,大家在课前预习时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母爱这一共同话题上有何差异(爱的表达是各有各的方式的)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或是将这篇优美的散文诗读给你的父母听。

上一篇: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下一篇:把握自己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