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共8篇)
1、供求定理包括的内容
P23-24 供求定理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第二、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第四、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与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P31 35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需求的收入弹性是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收入的相对变动的比值。
3、预算空间
P51 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性线或价格线。假定消费者将其全部货币收入用于购买商品,预算线就是消费者花费其全部货币收入后所能购买的商品量的集合。
预算空间是消费者花费其全部或部分收入后所能购买的商品量的集合。M≥Px·x+ Px·y
x≥0 y≥0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P57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成为替代效应。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进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商品总量的变化,成为收入效应。
5、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P83 首先是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点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的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地减少。
接下来是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上升的速率与下降的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上升的速率与下降的速率。这一特征表现为:当平均产量上升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因此,恰好有一点,即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使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6、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P103 短期总成本STC是厂商在短期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其中包括总固定成本TFC与总变动成本TVC两个部分。短期总成本可以简单表示为C,其一般形式为:C=f(q)+b其中为f(q)变动成本,b为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厂商花费在所有固定投入上的费用,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动成本是厂商花费在所有变动成本投入上的费用,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平均成本是平均每一单位产量所摊分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SAC表示为SAC=f(q)/q+b/q短期平均成本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平均变动成本AVC,另一部分是平均固定成本AFC.不管是平均固定成本,还是平均变动成本,都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平均固定成本本
来就是一条曲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有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垂直相加而得到。短期边际成长是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即SMC=dTC/dq=△TC/△q
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并且在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时,短期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在短期边际成本大于短期平均成本时,短期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上升。
7、一、二、三级价格歧视的涵义
P138-140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第一个条件时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第二个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二级价格垄断是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产品收取另一种价格。又称为成批定价。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起不同的价格。
8、重复博弈
P158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每次博弈成为阶段博弈。博弈重复次数对参与人的影响:第一个是博弈重复次数无限时,A所采取的战略成为冷酷战略,B为了减少损失,也就只能一直不合作,冷酷战略意味着任何一个参与人的一次性不合作都将触发永远的不合作。第二个博弈次数有限,意味存在所有参与人都可以预测到的“最后一次”。在最后阶段博弈中,如果某一参与人选择了自己的占优战略,给其他参与人造成损害,则其他参与人不能报复。
9、准组与寻租
P172 在短期,变动要素根据其边际生产力取得收入,生产要素创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变动要素收入后剩余的部分便属于固定要素的收入,由于不存在固定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固定要素的收入成为准组。准组等于总收益减总变动成本,准组的大小依赖厂商出售产品价格的高低与厂商所耗费的评价变动成本的大小。
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所进行的占用或获取具有固定供给量的生产要素的要求权的努力。
10、边际收益产量
P173 边际收益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它等于边际收益与边际产量的乘积:MRP=MR·MP边际收益产量反映的是总收益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11、范围经济
P114 范围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与递增规模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一个生产多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可能不存在递增规模报酬,但是却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12、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
P189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于使用这两
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13、平均主义、功利主义和罗尔斯福利函数
P196平均主义者认为只有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间平均分配,才最有利于全社会的利益。功利主义者把社会福利函数看做个人效用函数的加总。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指出,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是使境况最糟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14、外部性及其效果
P209 外部性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15、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P219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与怕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
16、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P15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是正常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引起需求的提高,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将引起需求的降低。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低档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反方向变化,即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引起需求的降低,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引起需求的提高。
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需求的影响视该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17、垄断者的定价原则
P141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垄断厂商定价原则是边际成本加价原则,公式为:P=MC/(1—1/Ed)
由于垄断者一般将生产推进到对于其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阶段,表明厂商对自己产品的定价高于边际成本,因此成为边际成本加价。定价时在边际成本上加价取决于垄断者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加价越低。在极限的情况下,若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则无须在边际成本上加价啊,让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定价原则。
18、均衡利率的决定
第一轮复习之后,大家应该能够自己把这些图画出来,或者把它画得更详细,第二轮之后,就要求对图中的每一个点能够展开分析,而第三轮之后,我们应该可以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解答综合性试题。
宏观经济学相对微观部分来说,整体知识内容较少,但是分支较多,我用的那本复习资料“河海大学856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将它分为了以下八个部分,这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都属于重点内容,各位同学可以对宏观、微观经济学整体框架做一图解。具体的答题技巧,建议如下两点:
第一,正确的答题思路。虽然西经的试题偏重于文字性内容,但设身处地地,我们站在评卷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肯定是希望花费最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给出一个最公正的分数,那么,如果是单单的几页文字叙述,只会让老师越看越头疼,很难抓住重点。所以,什么样的答案最简洁,同时又最有说服力,这就是数学语言的表达。
我们在解答西经试题时,大致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首先,如果能够找到数学公式的话,先写数学语言,然后,就是二维图形,用图形来描述问题(初级西方经济学中,好多问题都可以用图形说明的),最后,才是文字表述。这样,在改卷的过程中,老师很可能看到你正确的数学式子和图形,直接就把分给你了,你写的文字只不过是对这些东西的描述罢了,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也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多加注意书中的公式和图形。
第二,合理的时间分配。考研时,西经试题的题量还是相当大的,几乎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我们要不停地书写,
备考资料
因此,必须在拿到试卷后,仔细地分析试题分布,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开来。以免在前面比较简单的小题部分耗费大量的时间,耽误后面重要的简答和论述题的解答。
此外,一位成功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分享,“考研在我眼中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这在考试的试卷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十年磨一剑”固然可喜,但是若是因为“剑利而招不对”就着实可惜了。因此在考研战场上除了基础牢,难点通外,还需要有着应万变的答题技巧。
注意答题技巧的细节,可以让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起初,经济类的题目对于我这样一个工科生来说很是头疼,因为对于很多题目,我能理解它的意思,却难以表达。我习惯了工科的那种言简意赅的逻辑思维,比如一道计算题,我只能列一个公式代入数值算一个结果,而不会想到加上很多语言文字的描述。但后来发现,每类题目都有每类题目的答题规范,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与说明,但是每类题目都有约定俗成的答题规范,你做到了,老师自然能给你高分。这也是我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答题技巧。
对于名词解释,首先,要详细描述它的含义,然后要解释它相关的性质,有图的配上图形,有公式的配上公式,然后跟它相关的你能想到的都写上,尽量多写。
对于简答题,首先答出题目中涉及的名词解释,然后再对问题本身作答,回答问题时要尽量详细,有图形或公式说明更好,只要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和结论都要写上。最好是分条描述,即写上标号,这样老师看得清楚,也显得你思路清晰,回答得有条理。
对于计算题,先要把涉及的相关原理和公式写出来,并对公式做适当的解释,然后对公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进行解释,并联系题目进行赋值,最后得出结果,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对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
1、劳动过程三要素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相关知识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
5、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
7、货币的职能
8、货币转化为资本
9、剩余价值的概念、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
10、生产资本的不同分类及分类标准
11、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源泉
12、资本循环的含义、实现正常循环的条件
1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1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要求掌握经过哪些交换即可)
15、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为什么优先增长)
16、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7、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手段、结果
18、垄断的概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根本任务、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基本路线
2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2、非按劳分配的形式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25、产业结构、经济杠杆的含义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代率MRS12 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0。(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或者MU1/P1=MU2/P2。(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这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2、基数效用者是求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得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得边际效用.某一单位得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将每一消费量及其相对价格在图上绘出来,就得到了消费曲线.且因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消费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P=。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解:消费者均衡条件: 可达到的最高无 差异曲线 和预算线相切, 即MRS12=P1/P2 需求曲线推导:从图上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分别绘在图上,就是需求曲线X1=f(P1)
4、用既定成本曲线来分析说明厂商如何来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组合的。答:既定成本就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使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模型为:C=wL+rK(L,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C为既定成本)再结和生产函数Q=f(L,K),两个方程联立算出具体要素投入量。即得到既定成本下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
5、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P0和Q0,在均衡产量Q0上,垄断厂商可以赢利即л>0,此时AR>SAC,其最大的利润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垄断厂商也可以亏损即л<0,如分图(b)所示,此时,AR<SAC,其最大的亏待量相当与图中的阴影部分.在亏损的场合,垄断厂商需要根据AR与AVC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当AR>AVC时,垄断厂商则继续生产; 当AR<AVC时,垄断厂商必须停产;而当AR=AVC时,则垄断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由于AR<AVC,故该垄断厂商是停产的.由此,可得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其利润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或等于零.微观经济学第五版178页有图
6、什么叫市场失灵?为什么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单选、多选、判断均在导学上
注:也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中的客观题来熟悉上述内容
二、重点名词
1.需求规律报2.供给规律 3.均衡价格4.需求的收入弹性5.边际效用6.无差异曲线7.替代效应 8.收入效应9.边际产量10.机会成本11.边际成本12.等产量曲线13.边际技术替代率 14.生产扩展线 15.规模报酬16.完全竞争17.完全垄断18.垄断竞争19.寡头垄断20.利率
21.洛伦兹曲线22.吉尼系数23.不完全信息24.外部经济25.科斯定理 26.公共物27.平均消费倾向 28.边际消费倾向29.投资乘数30.总需求31.总供给32.短期供给曲线33.长期供给曲线34.失业率
35.通货膨胀36.菲利普斯曲线37.滞胀38.财政政策39.税收乘数40.挤出效应41.货币乘数 42.货币政策43.再贴现率44.存款准备金率45.经济开放度46.国际收支47.汇率48.对外贸易乘数
注:名词以理解或了解为主,切忌死记硬背
三、重点问题
1.结合图说明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2.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分类.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4.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即结合图阐述供求定理.5.结合图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6.结合图形说明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7.正常商品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8.结合图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9.结合图说明等成本线的特征。10.结合图说明一种要素的最佳组合.11.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13.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14.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15.结合图说明斯威齐模型.16.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1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较的特点.18.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极其条件。19.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20.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2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2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23.科斯定理及其评述.24.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25.弗里德曼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26.莫迪利安尼的生命期理论及其评述。27.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28.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29.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30.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31.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32.总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33.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34.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5.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及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其恶化。36.财政政策的内容
3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38.自定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39.政府增加公债发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4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4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44.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应用 45.资源禀赋理论
46.四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变化
注:粉红色标志的表示已经考过了,蓝色加粗的问题提请大家重点关注。
四、计算题类型
1.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计算 2.弹性的计算
3.基数效用论条件下消费者均衡的计算.4.成本收益,即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计算 5.乘数国民收入决定的计算.6.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货币乘数 7.计算对外贸易乘数
8.计算开放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注:1、2、4、5两种类型考到的概率比较大
各位学员,你们好:
关于复习我再提几点:(1)名词解释按各章的重点名词来看,理解即可;(2)简答题按各章的重要问题来准备,以理解为主,可以按自己的语言组织;(3)计算题我们讲过的类型一定要掌握,即弹性、效用、利润最大化、国民收入的均衡及乘数理论,要理解其计算原理,不能死记硬背;(4)论述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从所给问题抽象出经济学原理或理论,完整的阐述理论,根据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对策。实际当中,应该灵活,不能太机械。一些图形必须会使用:供求定理的图示、无差异曲线、家庭预算线、产量曲线、成本曲线、完全竞争及完全垄断厂商均衡、IS-LM曲线(解释总需求分析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最后希望大家认真复习,不懂就问,考试取得好成绩。
无锡电大:王芙蓉
1.稀缺: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机会成本存在需要两个前提条件①、生产要素是稀缺的②、生产要素是具有多种用途的。
3.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4.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齐次生产函数中有一种典型的生产函数,即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AKL,这里A代表技术水平,K、L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指数。他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产量增加中约有3/4是劳动的贡献(即b=3/4),1/4是资本的贡献(即a=1/4)。由于a+b=1,因此,该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函数。6.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7.极大极小化策略:不管对方选择何种策略,我总选择自己所能选择的最坏策略中的最好的策略,即首先找出各策略中自己能获得的最小的收益,然后选择其中最大者作为自己的策略。这被称为极大极小化策略。
8.洛伦茨曲线: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别程度,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收入分配曲线----洛伦茨曲线。
9.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让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10.沉没成本:又称沉淀成本或既定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主要用于项目投资决策。
11.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1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二、简答题:
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答: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点①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②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③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2、简述满足生产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条件
答: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处,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①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
②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如果,生产者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力求最小的成本,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的组合呢? 同样的,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一,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二,生产者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三,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异。四,供应商和消费者都可以了解市场信息;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4、简述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答:等产量曲线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有如下性质(1)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3)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如果生产函数是连续的,那么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中间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4)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5、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答:完全垄断市场指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有三个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的商品没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三、计算题
1.假设某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需求函数为P=9400-4Q,成本函数为TC=4000+3000Q,求该厂商均衡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单位:美元)
2.在商品X的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
(1)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均衡点。(3)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两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上予以表示。
66.收入负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成_反方向_变化。
67.恩格尔系数是用于_食物_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
68.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_正常_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_低档_商品。
69.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_互补_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 替代 关系。
70.供给弹性是指_供给量_变动对__价格_变动的反应程度。
71.供给缺乏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_小于_价格变动的比率,供给富有弹性则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大于 价格变动的比率。
72.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时间_。
73.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_反方向_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_同方向_变动。
74.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 _富有_ 弹性的商品。
75.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_增加_总收益。
76.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_提高_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77.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_税收分摊_,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_税收归宿_。
78.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_消费者 身上。
79.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_生产者 身上。
80.消费者的_偏好_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81.假设有三种不同的物品组合,如果消费者对B的偏好大于C,同时对A的偏好大于B,那么就可以推出对A的偏好也大于C,这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具有 传递 性。
82.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_满足程度_。
8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_计量并加总求和_,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
84.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_高低与顺序_,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
85.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86.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 消费量_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效用)。
87.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88.当边际效用为_正数_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8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_;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90.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91.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Px・Qx+Py・Qy=M MUx/Px=MUy/Py=MUm。
9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_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9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94.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_越大_,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95.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96.消费可能线的假设条件是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
97.消费可能线的限制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M=Px・Qx+PY・QY。
98.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99.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00.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01.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在于边际效用_递减。
102.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减少。
103.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利率。
104.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
105.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106.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07.在合伙制企业中每一位合伙者都要对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108.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公司。
109.经济学家把不是由于资源配置所引起效率损失称为X非效率。
110.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11.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
112.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113.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11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115.生产函数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1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与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117.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118.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1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121.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122.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123.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 达到最大。
12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 达到最大。
125.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126.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 产量 增加。
127.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28.如果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被称为内在不经济。
129.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的增加。
130.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 收益递增 达到最大。
131.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本行业的技术特点、市场条件。
132.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_利润最大化。
133.研究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时采用的是边际分析法和等产量分析法。
134.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1)_PK・QK+PL・QL=M;(2) MPK/PK=MPL/PL=MPm。
135.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相等产量带来的一条曲线。
136.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13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138.等产量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139.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140.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则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141.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142.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这时就是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
143.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扩张线。
144.扩张线的含义是,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
145.成本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乘以数量,收益等于产品价格乘以数量。
146.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称之为成本。
147.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148.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149.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没有反映在会计帐目上,因此被称为隐性成本。
150.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
15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
152.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153.短期成本分为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154.短期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
155.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156.短期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
157.在短期,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固定成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属于可变成本。
158.短期平均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1、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3、供给的变动引起(b)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4、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17、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A:洛伦兹曲线 B:菲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 D:工资曲线
18、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A:与纵轴重合 B:与横轴重合 C:与450线重合 D:无法判断其位置
19、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20、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A:E=(ΔB/ΔA)?(A/B)B:E=(ΔA/ΔB)?(B / A)C:E=(ΔB/ B)?(ΔA/A)D:E=(B /ΔB)?(A/ΔA)
5、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无法确定
6、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7、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
A:低档商品 B:正常商品 C: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
8、平均收益是指(c)
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10、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1、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1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1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14、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15、平均成本等于(c)
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16、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
A:10万元 B:7万元 C:3万元D:不可确定
1、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2、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d)A:面粉 B:大白菜 C:手表 D:化妆品
3、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A:销售收益增加 B:销售收益不变 C: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5、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
A: 0 ,B:负值 C:非弹性D:弹性大小不一定
6、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
A:108个 B:100个 C:106个D:6个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
9、正常利润(a)
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1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1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13、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
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发生平行移动 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
1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b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1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
出数量。那么TFC为 a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16、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
16、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A:AC =AR B:AVC〈AR或AVC=AR C: AVC〉AR或AVC=AR D:MC=MR
17、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A:VMP=W B:MRP=W C:MP=W D:MR=W
18、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1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20、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2、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3、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
A:减少B:不变 C:增加D:难以确定
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收敛型 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6、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7、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
A:商品A的价格最B:商品A紧俏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11、M=Px?X+Py?Y是消费者的(c)
A:需求函数B:效用函数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D:不确定函数
12、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B:在基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13、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15、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b)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
17、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A:收支相抵点B:亏损点C:停止营业点D:获取超额利润点
18、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
A:继续生产 B:立即停产,退出市场 C:提高价格D:降低价格
19、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20、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D:左上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不变C:增加 D:难以确定
4、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5、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9、收益是指(a)
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
10、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A:20 B:100 C:120D:25
12、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c)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1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14、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 D:生产扩展路线
15、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1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A:P = MC B:P =MC = AC C:P =MR=MC D:P=MR=AC
18、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1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
20、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b),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b)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C:不平均,不平均D:平均,平均
1、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A:人们的偏好和爱好B:产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 D:相关产品的价格
3、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
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4、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5、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圆圈型
9、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10、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以上都不正确
11、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3、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 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
1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c)A:大于B:小于 C:等于 D:没有关系
16、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A:收支相抵点 B:亏损点 C:停止营业点 D:获取超额利润点
17、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
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
18、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b)边际成本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可能不等于
20、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b)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1、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3、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
A:需求的变动 B:收入的变动C:偏好的改变 D:需求量的变动
4、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5、M=Px?X+Py?Y是消费者的(c)
A:需求函数 B:效用函数 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D:不确定函数
6、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8、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c)
A:会计成本 B:隐成本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9、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13、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b)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16、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
A:利润最大化 B:社会福利最大化 C:消费者均衡 D:随心所欲
17、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
A:水平线 B: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
A:一般准租金 B:经济租金 C:纯租金 D:地租
19、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20、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c)
A: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 C:科斯定理D:逆向选择
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
A:增加100亿元B:减少500亿元C:增加500亿元D:减少100亿元
2、当消费函数为C=C0+bY,C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4、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6、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
A:资源没有被利用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C:国民收入减少D:国民收入增加
7、通货膨胀是(a)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8、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b)
A:144 B:150 C:160 D:216
9、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10、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
12、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c)
A:新古典综合派B:货币主义学派C:理性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13、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
14、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5、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
A:提高税率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1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18、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19、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20、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
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
3、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b)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C:失业减少D:收入增加
4、投资乘数(b)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5、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边际储蓄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6、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
A: 1 B:0.1 C:0.9 D:0.5
7、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a)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8、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9、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 B:摩擦性失业率C:结构性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11、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6、下列选项中是货币的(a)
A:支票存款 B:银行的支票 C:信用卡 D:大额定期存款
17、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8、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d)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40亿美元
19、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
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20、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c)A:不动 B:上移 C:下移 D:转动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4、如果投资乘数为5,投资额上升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6、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c)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 D:国外的需求
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8、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平行于横轴 D:垂直于横轴
11、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12、下列的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3、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4、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D:降低利息率水平
15、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16、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d)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7、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8、美元贬值将会(a)
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19、影响美元资产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因素有(c)
A:美国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 B: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
C:预期美元会升值 D:政府有预算赤字 20、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B: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 D: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
A:为零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4、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5、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A: 1 B:0.1 C:0.9 D:0.5
6、总需求曲线(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7、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8、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d)
A: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10、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b)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12、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b)
A:保持不变 B:增加100万元 C:减少100万元 D:增加500万元
13、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4、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5、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其他支票存款
16、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A:M1 B:M2 C:M3 D:M4
1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18、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
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应该为零
19、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20、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1、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2、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a)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 C:失业减少 D:收入增加
4、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加上净出口 C:减去净出口 D:加上出口和进口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6、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7、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9、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0、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3、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4、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16、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7、“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a)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以上说法都对
19、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20、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d)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40亿美元
1、引致消费取决于(d)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
A:消费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 C:物价水平下降 D:投资减少
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0、“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b)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曲线
1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b)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一项公共政策
12、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3、“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a)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D:以上说法都对
14、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16、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17、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b)A: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货币政策效果差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无法确定
20、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2、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增加
4、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b)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 C:失业减少 D:收入增加
6、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c)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 D:国外的需求
7、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8、公式I+G+X>S+T+M说明(d)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9、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c)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 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13、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4、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为零 D:利率为负数
15、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17、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
A:利息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 C:储蓄减少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9、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20、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多选题
21、需求的变动引起(ac)
A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C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 :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 :供给同方向变动
22、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de)
A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B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 :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D :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E :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3、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bcd)
A :等产量曲线凹向原点B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C :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D :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E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交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A:SMC=SMR=SAC=SAR B:MR=LMC=SMC C:MR=AR=MC=AC D :MR=LMC=SMC=LAC=SAC E :P=LMC=LAC=SMC=SAC
25、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
A :工资 B :利润C :利息D :税率E :地租
21、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bce)
A :商品价格的变化B :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 :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D :产量的变化E :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2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
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E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23、下面何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b)A :MR=MC B :TR与TC的差额最大C :正常利润最大D :TR=TC E :MR=AR
24、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A :P=SAFC B :P > SAVC C :P 25、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C :排他性D :非排他性E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21、需求定理是指(ace) A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E :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 22、效用是(abc) A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 :一种主观感受C :客观存在的 D :使用价值E :价值 23、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 A :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B :无法确定C :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连线D :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在长期平均成本上E :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侧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A :MR = MC B :P = MC C :AR = MC D : AR=AC E :TR=TC 25、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 A :缺乏效率B :缺乏公平C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 :利润低 2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 A :购买欲望 B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 :用途的广泛性D :商品的价格 E :商品的使用时间 22、消费者剩余是指(ce) A :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B :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C :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D :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程度 E :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2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 A :是正的 B :是负的 C :具有递减的趋势 D :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24、边际技术替代率(ac) A :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 :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 :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 :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 :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2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e) A :Ed>1 B :Ed=1 C :Ed =0 D :Ed <1 E :Ed=∞ 22、短期成本分为(acd) A :短期平均成本 B :短期机会成本C :短期总成本 D :短期边际成本 E :短期生产成本 23、价格歧视分为(abd) A :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 C :五级价格歧视D :三级价 格歧视 E :四级价格歧视 24、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D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25、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 A :垄断 B :不完全信息C :供求关系D :外部性 E :公共物品 21、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A :政府直接定价 B :指导价 C :支持价格 D :建议价 E :限制价格 24、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 A :完全垄断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D :完全竞争市场 E :营销市场 25、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 :消费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 :政府的外部经济 2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 :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 :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D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2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D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23、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 A :国民收入B :投资 C :价格水平D :利息率E :储蓄 24、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c)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25、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A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 :具有非盈利性C :收支行为规范化 D :公共分配 E :具有盈利性 21、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 A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 :理性预期理论 C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23、非关税壁垒主要有(abcd) A :进口配额 B :出口配额 C :反倾销税 D :出口补贴 E :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24、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一般均衡理论 C :相对优势 D :比较优势 E :序数效用 25、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 A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B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 C :提高边际进口倾向 D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E :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21、总需求的构成(abcd)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22、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 A :价格水平B :收入水平C :预期 D :财政政策 E :货币政策 23、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bcd) A :劳动力供求状态 B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C :政府政策的影响 D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E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4、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bce)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 :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 D :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E :滞胀理论 25、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 A :制定货币政策 B :发行货币 C :为政府创造利润 D :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 :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21、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 A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 :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 :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 :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F :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23、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愿性失业 E :季节性失业 24、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 A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C :反映货币主义学派观点的曲线 D :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E :反映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曲线 2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 :以上说法均正确 2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 A :初始消费支出 B :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 :基本的投资支出 D :政府的支出 E :净出口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3、总需求的构成(abcd)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24、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 A :增加自主性支出 B :减少自主性税收 C :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 :增加税收 E :减少支出 25、资本证券是指(bc) A :购物券B :股票 C :债券 D :支票 E :商业票据 2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 :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 :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D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22、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A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 :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 :人才市场处于均衡 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而劳动市场处于非均衡 E :劳动市场处于均衡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 23、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的选项有(bcd) A :储备动机 B :交易动机 C :预防动机 D :投机动机 E :以上都是 2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c) A :利率降低 B :利率提高 C :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D :投资和总 需求减少 E :对利率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2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 :MPC+MPS=1 B :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 :APC=1-APS 23、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 A :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 :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 :农业的歉收 E :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24、货币需求大小与(ac) A :收入成正方向变动B :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C :利率成反向变动 29、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 误 30、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错 误 31、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错 误 32、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错 误 3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正 确 3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错 误 35、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正 确 26、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 误 D :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E :价格无关 25、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调整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E :官方储备项目 判断题: 2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错 误 27、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错 误 28、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错 误 29、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错 误 3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正 确 31、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错 误 32、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错 误 33、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错 误 34、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正确 35、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错 误 26、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正 确 28、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正 确 29、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错 误 30、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错 误 31、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错 误 3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正 确 33、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正 确 34、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错 误 35、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错 误 27、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错 误 28、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错 误 29、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错 误 30、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正 确 31、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正 确 32、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正 确 33、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错误 3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错 误 26、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错 误 2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错 误 27、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正 确 28、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正 确 29、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错 误 31、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正 确 32、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错 误 33、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错 误 34、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正 确 35、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 确 26、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正 确 2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错 误 28、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错 误 29、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正 确 30、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正 确 31、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错 误 32、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错 误 33、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错 误 34、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正 确。 35、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正 确 判断题: 26、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正 确 2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正 确 28、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正 确 29、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 30、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正 确 3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正 确 32、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正 确 33、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错 误 3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正 确 35、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错 误 2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错 误 27、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正 确 28、总需求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错 误 2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错 误 30、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正 确 3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错 误 32、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错 误 33、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正 确 34、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错 误 35、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错 误 2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正 确 27、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32、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正 确 33、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错 误 34、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错 误 35、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错 误 26、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 27、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错 误 28、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错 误 30、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错 误 31、“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错 误 3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错 误 错 误 28、利率效应是指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错 误 29、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正 确 30、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错 误 31、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错 误 3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好。正 确 33、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错 误 34、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错 误 35、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错 误 26、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错 误 27、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正 确 28、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正 确 31、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正 确 32、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正 确 3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错 误 35、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错 误 26、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正 确 28、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错 误 29、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错 误 30、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正 确 31、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正 确 33、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正 确 3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错 误 35、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错 误 26、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正 确 2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正 确 28、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正 确 29、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3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的斜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正 确 3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错 误 34、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错 误 35、如果外汇供求对货币贬值是敏感的,即有较高弹性,那么贬值对弥补逆差是无效的。错 误 填空选择题: 36、1.无差异曲线:(b)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2.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d)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3.收入效应:(f)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4.序数效用:(a)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5.替代效应:(e)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c)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37、1.完全竞争:(a)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价格歧视:(c)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一级价格歧视:(d)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4.完全垄断:(b)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8、1.经济租金:(a)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利率:(b)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3.基尼系数:(d)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洛伦兹曲线:(c)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39、1.非对称信息:(a)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b)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e)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 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委托代理问题:(c)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6.需求:(a)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37、1. 效用:(a)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5.外部性:(d)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36、1.限制价格:(b)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2.需求价格弹性:(c)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3.需求的交叉弹性:(e)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4.蛛网理论:(g)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5.支持价格:(a)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6.需求收入弹性:(d)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f)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37、1.垄断竞争:(c)c 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三级价格歧视:(b)b 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3.寡头垄断:(d)d 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二级价格歧视:(a)a 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38、1.边际产品价值:(b)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2.收入效应:(d)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3.边际生产力:(a)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4.替代效应:(c)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36、1.供给:(c)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2.均衡价格:(e)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3.供求规律:(f)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4.需求规律:(b)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d)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力和程度。 2.总效用:(c)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3.消费者均衡:(f)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4.基数效用:(b)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5.边际效用:(d)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6.消费者剩余:(e)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39、1. 生产函数:(a)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 利润:(c)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3. 总产量:(d)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4. 边际产量:(f)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b)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平均产量:(e)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37、1.短期成本:(e)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2.边际成本:(g)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3.边际技术替代率:(b)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生产扩展线:(d)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5.等产量曲线:(a)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6.等成本线:(c)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7.长期成本:(f)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39、1.外部不经济:(a)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私人物品:(c)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3.科斯定理:(b)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4.公共物品:(d)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36、1. 总供给:(c)c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2.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e)e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3. 总需求曲线:(b)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 总供给曲线:(d)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 总需求:(a)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37、1. 结构性失业:(c)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2. 自然失业率:(e)e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3. 摩擦性失业:(b)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4. 周期性失业:(d)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 失业率:(a)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38、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2. 菲利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3. 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4.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9、1.绝对优势原理:(a)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2.对外贸易乘数:(c)c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3.相对优势原理:(b)b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36、1. 乘数:(d)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2. 投资乘数:(e)e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3. 潜在国民收入:(b)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4. 均衡国民收入:(c)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5. 边际储蓄倾向:(a)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37、1. 结构性失业:(c)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2. 自然失业率:(e)e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3. 摩擦性失业:(b)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4. 周期性失业:(d)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 失业率:(a)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38、1.汇率:(b)b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2.浮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3.固定汇率:(c)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4.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 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6、1. 消费函数:(a)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 边际消费倾向:(c)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3.平均储蓄倾向:(e)e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4. 储蓄函数:(b)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5.平均消费倾向:(d)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38、1. 税收:(b)b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d)d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3. 财政政策:(a)a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4. 公债:(c)c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5. 转移支付乘数:(e)e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39、1.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2.货币乘数:(b)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4.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37、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2. 菲利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3. 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4.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8、1.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2.货币乘数:(b)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4.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37、1.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c)c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 税收乘数:(a)a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3.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d)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4. 财政赤字:(e)e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 5.平衡预算乘数:(b)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11-27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12-0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复习11-08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要点11-10 西方经济学电大06-20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06-19 西方经济学试题重点06-19 电大西方经济学试卷10-13 西方经济学考试试卷12-22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