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通用7篇)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篇1

一、教材分析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是(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Students,Book 八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用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本节课通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的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Learner-centered , teacher – assisted),通过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英语学习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他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交际能力的科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求知欲也很强。所以本节课采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通过网络搜集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动画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听、说、读、写)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2.语法

理解“Would you mind doing„”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3.激起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恨,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获得信息。

(五)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中西方礼节的不同与相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产生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添砖加瓦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景激励。

五、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利用任务型及合作式、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六、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本着“课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原则在课前,从星沙英语网及人教出版社下载有关Unit7 的部分图像,图片资料。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变“死”的知识为活生生的声音及图片信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电子屏幕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学生来说,在情节中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东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阅读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四会掌握下列单词和词组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

2、理解和运用下列表达请求的交际用语: Would you mind doing this ? 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that ?

3、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4、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所列内容1、2。

三、教学手段:电脑、投影仪、图片等。

四、教学步骤: Step1 warming up(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组,最后按照积分的多少发一,二,三等奖)

教师做自我介绍。Hello,every one!Nice to meet you here.etc.My name is „..You can call me Miss Dong ,ok ? Step 2 Pre-reading Show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出本课的新单词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cough 等, 2.Look at the pictures 2 What rules of etiquette can you see being broken ?(出示幻灯,要求学生分组列举,指出一个积一分,最后累计)1)Dropping litter on the bus.2)Smoking on the bus.3)Talking loudly on the mobile phone.4)Spitting on the bus.5)Talking and laughing loudly on the bus 3.learning strategy Step 3 Reading 1.fast-reading to finish 3a 2.3c 3.True or false Step 4 listening and explanation 1.paragragh 1 2.paragragh 2 3.paragragh 3 4.paragragh 4 Step 5 3b Step 6 consolidation 情景交际选择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篇2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能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适时、友好地进行补充、提问、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及一些星星、奖状、聘书等。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训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次训练,本次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学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未来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

2. 观看课件出示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图片资料。

3. 谈话:这些都是科学家们产生奇思妙想后创造的。其实,只要同学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努力去创造,那么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4. 课件出示一些青少年的小发明创造的图片文字资料。

5. 导入:你们看,这些同学的幻想就变成了现实,想不想向他们学习?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都成为小小科学家,好吗?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吧!

6. 板书课题:我们的奇思妙想。

二、拓展想象,自由练说

1. 拓宽思路:同学们,你们对未来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谈一谈,如: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居住的房屋,照明的设施,公路、铁路、航天、航海及各种交通工具,未来的学校、教室、书桌、黑板、动物、植物的变化莫测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小组练说。

3. 交流汇报(老师注意从中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还可以谈谈产生这种奇思妙想的根据。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某位同学讲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发表不同意见,或深入讨论)。

三、模拟演练,促进交际

1. 谈话: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具有奇思妙想的小科学家,于是“环球畅想未来高科技公司”便派出了一位高级主管来到我们这里,想从中招聘几名设计师,大家敢不敢竞聘?

2. 师生互动:老师当高级主管,学生应聘(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讲出奇思妙想,还要作好示范,让学生懂得高级主管应注意与应聘者交流,如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或补充说明)。

3. 生生互动,一生当高级主管,一生应聘。

4. 引导评价“哪个高级主管最善于发现人才,哪个应聘者的奇思妙想介绍得最有特色”(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进行积极评价,最后评出“星级主管”发给星级证书,评出最优秀的设计师,发给聘书)。

四、创意演示,再现情境

1. 老师:正巧电视台要制作一期题为《我们的奇思妙想》的专题节目,你们想不想参与?如果想参与,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些富有创意的形式来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2. 学生交流讨论用什么方式介绍最好(边画边介绍,边演示边介绍……)

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边画边介绍可借助幻灯),另选一名学生作拍摄状。

4. 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几名学生,颁发“最有创意奖”。

五、家庭采访,延伸课堂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吧?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父母小时候曾经有过哪些奇思妙想?后来这些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了吗?回家采访你们的父母。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篇3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拼一拼,写一写。(8分)

1.毛义在山上为自己的母亲四处寻药,正在万分jiāo jí()、非常pí láo(),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

2.欣赏,是对别人的一种zàn xǔ()。

3.在我第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意外突然全场一片混乱,就在那一瞬间,是妈妈手中huī wǔ()的荧光棒给了我勇气和希望。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7分)

1.请你把课文题目《槐乡五月》这四个字,根据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蔚蓝的()() 火红的()() 碧绿的()()

3.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差”在这里读_______,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_______、_______。(3分)

4.我读过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揠苗助长》中的“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些,农夫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3分)

三、我会选择。(5分)

在《剪枝的学问》一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很快。下面四个词语排列正确的是()

A.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B.又惊又喜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将信将疑

C.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D.将信将疑一脸疑惑满怀好奇又惊又喜

四、句子乐园。(30分)

1.在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外婆是个很爱干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幢楼真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我理解。(9分)

(1)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读到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你觉得他的力气有没有白费?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4分)

这句话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_______。请你也用“好似”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9分)

(1)( )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2)(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机会。

(3)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你能选一个关联词写一句话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秀。(8分)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你能仿照这段话来介绍一种东西吗?注意要从远、近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8分)

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兽类约有450多种,鸟类有1186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种左右,鱼类2000多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近些年,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其数量越来越少。其中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引起动物生活不适,有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还有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有在地球上灭绝的危险。

1.读了这样的新闻,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怎样才能保护这些野生动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两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然后自己也写一句。(3分)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如果没有动物,地球将成为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甜甜去了干姥姥家,下午来了个电话,神采飞扬地诉说着她的快乐:“妈妈,我种了一棵桃树……”种果树,是甜甜多日以来的心愿。每次吃完水果,那核都是不舍丢弃的,总是央求我带她去播种,每次也都被我左推右挡,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在这到处砖瓦水泥的城市里,我去哪儿给她开辟一块她想要的果园呢?

从干妈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吃完桃子,甜甜让姥姥带她去了楼下的一块空地,用手挖个小坑,把核埋好,掩土、浇水,嘱咐姥姥等她走后一定要好好地照看着。在她的想象中似乎下次回去就一准会吃到自己种出来的桃子了……我们都不忍打破孩子这个天真的小小愿望,只能和她一起“等待”着这颗小桃核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1. 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②表示话语的省略;③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文中有三处用了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甜甜是怎样种桃树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觉得甜甜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写作。(20分)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的记忆里有这样的事情吗?

你想对谁说声“对不起”?

请你以“_____,对不起”为题写一篇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一定要注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篇4

(二)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

(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 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图。(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导学生根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引导学生思考:

①应该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后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交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①根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②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④根据这个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巩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①动手设计。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平移

一、教学内容:平移P86——P8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出示教材第86页例3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生交流后明确:“箭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板书:形状、大小不变); “箭头”的位置变化(板书:位置发生变化)。(2)平移的“二要素”。

师:大家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箭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反馈总结:“箭头”分别向右平移了7格;向上平移了5格。

师:在平移时要说清楚平移的两个要素: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抓住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点或线。

教师利用图形进行演示:根据图形上一组对应的关键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板书:关键点)

继续出示例3主题图。

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箭头”又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将图中的“三角形”先向右9格,再向下平移5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平移的,又是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7页例4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2)交流探讨。

师: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3)组织反馈。

师生交流后反馈:我们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先把左边这部分的“半圆形”剪下来,再向右平移6格,这样就将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即原图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

课件展示题目后,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再算出这个火箭的面积。

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即把右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再求它的面积。

(三)巩固发散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

2、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组交流展示。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移要有方向,二是平移要移动一定的距离;还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篇5

《敬畏自然》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手段与方法:

1、边读边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狼藉(jí)咫(zhǐ)尺 呐(nà)喊 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沾沾(zhān)自喜

(二)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精巧绝伦)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三、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默。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 人 与 自然 的关系,作者否定了“ 征服自然 ”的口号,提出了“ 敬畏自然 ”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结构解读

引论 征服自然 不自量力(第 到第 自然段)

敬 比喻

畏 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第 到第 自然段)拟人

自 本论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 到第 自然段)对比 然 宇宙生命(第 到第 自然段)反问 结论 敬畏自然 和平共处(第 到第 自然段)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5、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4、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 殊不知:竟不知道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映照:照射 诚然:实在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断言:很肯定地说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等词的读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4、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与价值目标:

6、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默读),整体感知 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沙漠”“神秘” 变化原因:“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深层原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二)字词掌握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清、凄凉。和煦(hé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吞噬(shì):吞食;并吞。裸露(luǒ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戈(gē)壁滩 无垠(yín)边缘(yuán)

(三)介绍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四)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说话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四、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仙湖 罗布泊 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 形象 生动

六、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旅鼠之谜 陈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1)、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2)、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3)、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4)、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5)、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2、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1)、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课练。

3、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大雁归来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教学难点: 品味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迁移法.教学内容: 一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边读边思: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进行朗读擂台赛。

3、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问题: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5)爱寻食玉米粒.(6)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7)四月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多媒体显示:多姿大雁图

三、与作者对话,品读课文。

(一)1 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选自《辞海》

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2、含英咀华: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用你最喜爱的方式理解和体悟,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与同学们分享。

(二)与大雁对话,感受大雁形象

1、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将大雁人性化了,请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具有哪些人性化的行为和感情?

2、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提到在大雁身上找到可“失去的东西”,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找到了哪些我们人类正在“失去的东西”?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感受到什么?

可以选用下列句式:

①读 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 的大雁。②在大雁身上,作者找到了 让我感受到

(三)质疑解惑:对于文中的语句还有没有存在疑惑的地方,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师生一起研讨。

四、与自我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

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一)资料链接

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穿山甲:,蜂猴,豚鹿等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

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二)心灵驿站:

以前大雁是传信的使者,今天老师化身为一名邮递员,为你传信,你会把信写给谁?会写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封短信,并读给大家听。

五、我的收获:

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吗?说一说,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诗词句。

2、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喂——出来 陈霞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准确掌握并识记“哂笑、牟取、众目睽睽、棘手、铆钉、贪婪、履行”等生字词;

2、.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

1、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2、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锻炼想象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难点:

1.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2.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迁移法.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 牟(mou2)取 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 铆(mao3钉 贪婪(lan2)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

1、导语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故事真否?(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环境保护问题。)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5.洞是比喻什么?(人类生存的土地。)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不统一答案。)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小结 篇6

一、积累文言字词

1、一词多义

孰: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胡:以备胡 胡不已乎

朝: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此所谓战胜于朝 谤讥于市朝

命:夫子何命焉为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以攻宋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天子为动 此为何若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以:将以攻宋 睿以为军咨祭酒

固:其将固可袭而虏 吾义固不杀人

于:起于齐 今有人于此

之:已而之细柳 军 称善者久之 介胄之士不

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美: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悦

2、古今义

地方 古: 今: 虽然 古: 今:

形貌 古: 今:

3、介胄之士 客之美我者 锐兵刃

4、通假字:被同 公输盘不说 距同 胡不见我于王 5翻译下列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宋?

何罪之有?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可得而犯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非复吴下阿蒙!

6、典故或现在还在用的词语

门庭若市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闻鸡起舞

涉猎

自相鱼肉

二、名句填空

1、《采薇》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守卫士兵痛定思痛时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出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时家乡凄凉破败景象的句子是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是

3、《送别》一诗中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的诗句是

4、《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表现无限童趣的句子的是

描绘出江南的田园风光的是

5、《朝天子 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三、阅读语段

(一)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锐兵刃()(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3)天子为动()(4)改容式车()(5)已而之细柳军(6)不闻闻天子之诏(7)介胄之士不(8)称善者久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①军士吏被甲()

②彀弓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六题任选四题;4分)

①已而之细柳军

之:

②天子且至

且:

③军中闻将军令 闻:

④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⑤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

⑥使人称谢。谢: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每题2分,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文中划线句子写霸上及棘门军有什么作用?(2分)

答:。

5.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

6.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

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3分)

答:。

7.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19、C(3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参考答案:1.pī gòu 2.①到 ②将 ③听从 ④派 ⑤不久、过一会儿

⑥告知 3.略

4.对比,突出周亚夫治军严谨有方: 5.严谨、恪守职责、刚正不阿等

6.侧面

正面描写: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7.不矛盾,张扬个性指的是个体,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周亚夫的部队是一个集体,集体就需要有纪律来约束,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处再张扬个性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个性指个体,共性指集体,二者角度不一样,不存在矛盾。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时时而间进()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能面刺人之过者C、王之蔽甚矣D、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语句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5、邹忌是用什么方式来规劝齐王纳谏?可见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6、齐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纳谏的?取得怎样的效果?

(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

四、自行归纳出各篇文章的作者及对他的评价和主要的作品等。

(二)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八年级下第七单元 篇7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上一篇:班组长培训体系下一篇:元宵节给好友经典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