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施中彰显法律的作用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施中彰显法律的作用(精选3篇)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施中彰显法律的作用 篇1

——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没有遵守执行,再好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只有在有效实施中,法律才能彰显其作用和价值。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法律的实施就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结束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些领域、方面无法可依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必须成为全社会不容回避的共同命题予以面对,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守则予以遵循。

应当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置法律于不顾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还存在,一些地方、领域、单位和部门有法不依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和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各方反映强烈。

如何确保法律在实施中彰显其作用?有三个原则理念需要铭记恪守。一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国家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我们应当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要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职权,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的重要职权,就能更好确保国家机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国家其他监督机关要依法行使监督法律实施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就能更好促进各方面形成法治理念共识,推动各方面在法制轨道内办事。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施中彰显法律的作用 篇2

就区县报而言, 新闻评论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议论、讲道理, 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引领、监督、深化等方面。自2011年10月底国务院批准撤销双桥区大足县设立重庆市大足区, 至12月25日大足区正式挂版成立, 《大足日报》连续刊发10多篇评论, 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下面,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系列评论。

一、建区前, 科学评价成绩, 提振信心, 迎接重要时刻的到来

2011年10月初, 大足日报意识到, 国务院可能即将批准设立大足区。由于是特殊时期, 没有领导对新闻宣传提出过多要求, 更没有什么明确指示。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如何在常规总结式报道的基础上, 塑造报纸的灵魂、发挥基层党报的引领作用?

经过反复研究, 大足日报编委会决定, 组织刊发上下两篇长篇评论, 各在3000字左右, 上篇重在总结实绩, 反映干部群众长期“埋头苦干、不事张扬”, 以非凡的业绩, 赢得了全新的起点;下篇则重在谈精神, 反映大足人“拼搏、自信、进取”, 汇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 更凝聚着奋进的力量。

于是, 经过近1个月的紧张准备, 《奋进, 创造着惊世的奇迹》、《前行, 凝聚着奋进的力量》两篇评论相继出炉。上篇《奋进, 创造着惊世的奇迹》分为6个部分:“树立世界眼光, 大足创造着弥足珍贵的经验”;“埋头苦干, 不事张扬, 大足是一座令人‘想不到’的城市”;“大足石刻国际文化旅游精品, 注定要震惊中国震惊世界”;“两年再造了一个‘大足工业’”, “新型工业迈向‘世界级’”;“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推进共同富裕, 我们不遗余力”;“千年等一回, 大足从容砥砺新征”。

在展示了工业、旅游、民生、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后, 评论作了精彩而精炼的总结:

奋进, 孕育了大足人“自信、拼搏、进取”的品格, 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大足故事”, 更创造了惊世的奇迹。

在建设成渝直线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的伟大征程中, 我们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坚定自信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 表现为对全局的驾驭能力, 体现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升华为对人民的凝聚力。

大足的领导以“放眼世界”的胸怀, 以“无中生有”的创举, 以“黄金搭档”的默契, 以“举轻若重”的执行, 受到了群众的信任, 赢得了各界的尊重。

穿越风霜雨雪, 在千年等一回的机遇面前, 大足这座从容自信、生机勃发的千年古城, 砥砺着把握未来的能力和勇气。

下篇《前行, 凝聚着奋进的力量》分为四个部分:“翻开大足县近年的历史, 如同打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大足的工作做得很好”;“奋进的征程中, 有一些场景, 虽然我们早已熟知, 但每每重温依然激荡人心”;“成就令人震撼, 前景催人奋进”。评论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大足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不凡历程, 最后满怀激情地写道:

奋发图强!这是全县干部的选择。

自强不息!这是全县人民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 源于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那就是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高地、和谐宜居家园”。这一宏伟目标的本质, 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因为人民利益始终是县委县政府的第一价值追求,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面旗帜下, “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大足人, 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 以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 将个体的追寻汇成了共同的坚守, 万众一心创造着惊世的奇迹。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两篇长篇评论,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豪情满怀。一些读者评价,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大足日报能发表这样有高度、有深度、有思想的评论, 充分体现了一张报纸的眼光、胸怀、睿智、沉着。刊发这两篇评论的报纸被众多读者珍藏。

二、在建区的“真空期”, 用新闻评论促人心凝聚、能力提升、作风转变

2011年11月3日, 市委、市政府在大足召开干部大会, 宣读了国务院对设立大足区的批复, 宣布了区委常委班子和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班子的组成。市长黄奇帆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足区提出殷切期望: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希望凝心聚力、开拓进取, 通过精兵简政、资源优化配置,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大足日报编委会分析, 从宣布建区到正式挂牌成立, 预计要2个月左右。这段时期, 可谓建区的“真空期”, 因为除区委领导班子外, 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均未确定, 各部门、镇街班子未搭建, 原双桥区、大足县工作人员工作也未进入正常状态。这时, 从领导干部到工作人员, 来自多达10多个区县, 岗位尚未明朗, 思想尚未统一, 报纸必须编发系列评论, 发挥好引领作用。

于是, 大足日报连续推出5篇评论, 分别是《当“最美”的大足人》、《哪里实现理想哪里就是家园》、《立志, 大事业中大作为》、《升位, 更要提升能力》、《愿景, 需从当下发力》。

《当“最美”的大足人》借山东“最美女孩”刁娜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 呼吁大家都当一个有爱心的大足人。其实, 这是作者煞费苦心, 移花接木, 在建区这个真空期首次抛出“大足人”的概念, 意在潜移默化, 使所有在大足工作的同志, 都把自己当成大足人, 热爱大足。

《哪里实现理想哪里就是家园》一文, 寓意更加明确。文章借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的话:“在哪里实现理想, 哪里就是家园”, 号召“无论是领导干部, 还是普通干部职工, 不少都来自重庆各区县, 甚至是来自全国各地。但为了共同的理想, 为了大足的美好明天, 都要把自己当成大足人, 为大足的每一点发展进步而感到自豪, 为大足的每一点发展进步而不遗余力。”文章呼吁,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深信, 我们的理想必将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充分实现, 我们的人生必将在这美丽的家园精彩演绎!”

此后, 针对一些干部职工沾沾自喜甚至妄自尊大等现象, 大足日报还一口气推出了三篇新闻评论, 即《立志, 大事业中大作为》、《升位, 更要提升能力》、《愿景, 需从当下发力》, 希望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 迎接新区新事业。特别是《升位, 更要提升能力》一文, 指出虽然大足升了位, 但我们的能力不会自然提升, 而需要加强学习、崇尚实干、勇于创新, 希望“升位, 更要提升能力”成为大家的共识, 更成为自觉的行动。这组评论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些部门负责人将报纸的这几篇评论剪下来, 放入公文包中, 以随时阅读, 令编委会感动不已。而这组新闻评论更与后来区委确定开展“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大讨论活动的主题不谋而合。

三、建区后, 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奋发有为, 创造新区新辉煌

2011年12月25日, 大足区正式挂牌成立。

千年风雨征程演绎美丽蝶变, 今朝扬帆起航共建天下大足。为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大足日报编委会虽然连续奋战三个多月, 但仍顾不上休息, 立即组织新一轮系列评论。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 相继推出三篇评论《昼无为夜难寐》、《努力而又充满智慧地工作》、《迈开发展大脚板创造新区新辉煌》。

“朝受命、夕饮冰, 昼无为、夜难寐”。在《昼无为夜难寐》一文中, 借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就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之际, 在昆明发表了一篇的讲话, 展开评论。文章饱含深情地说, 昼无为、夜难寐, 是因为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昼无为、夜难寐, 是因为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昼无为、夜难寐, 还因为对脚下这片热土饱含深情。

《努力而又充满智慧地工作》、《迈开发展大脚板创造新区新辉煌》, 同样是希望广大干部职工, 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布局, 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 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 深刻反思思想与精神状态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上来一次大碰撞、在理念上来一次大冲击、在灵魂上来一次大洗礼、在激情上来一次大迸发, 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 提高超前眼光、开阔视野、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振作勤奋敬业、改革创新、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施中彰显法律的作用 篇3

关键字:人民法庭;农村法律服务;作用;现状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界定

农村法律服务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词汇,至今尚未有确切的定义。在实践中,农村法律服务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包括农村地区的司法组织、村委会、乡镇政府、基层派出所、法律服务所等。其次,农村法律服务的对象也极为广泛,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其服务对象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者等非农主体。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农村法律服务,分别看待其不同的主体在这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便更好地完善这一服务体系。

二、人民法庭在西部农村司法中的作用

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中主体较多,但作为真正司法组织的却只有人民法庭,其在农村法律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能:

1.基层司法的功能。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审理案件,实现对个案的定纷止争,体现司法正义。基层司法的職能就是基层人民法庭行使法定的司法职能,这也是人民法庭最主要的职能。人民法庭通过这个职能,审判了许多的案件,坚守在司法为民的第一线。

2.兼具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职能。在纠纷解决方面,人民法庭通过依法审判,实现对个案的定纷止争,促进个案的纠纷解决。纠纷解决功能主要是伴随着司法职能的实现而得到体现,法律服务职能的单独实现,有可能也伴随着纠纷的解决。实践中,经常有农村居民来人民法庭咨询相关法律问题,此时法庭内的工作人员则充当了法律服务者的角色,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样,人民法庭既实现了纠纷解决职能,又为当地人提供了免费的司法服务,在农村法律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基层治理的作用。通过延伸司法职能,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培育理性文明、民主和谐的基层社会秩序。②这个功能是通过延伸其自身固有的司法职能,与其他乡村司法机构和组织、地方行政相联系和相结合,共同参与治理社会而发挥的。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组成结构一样不可或缺,都是实现基层治理的必要环节,都在农村法律服务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三、人民法庭在西部农村法律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关于基层法官的大致状况,苏力先生曾做过调查,主要有复转军人进法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法院工作、其他地方单位调进法院工作等三类①,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法庭的法官的专业化水平值得深忧。实践中,受到地区经济水平和工作待遇影响,高学历的法学人才在西部基层更加少见。

2.人民法庭办理案件数目很多,而人员数量和人员配置不合理,在上级法院过于追求司法效率的指导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审理,不利于基层司法正义的实现。数据显示,在西部农村和其他边远地区,人民法庭办理审结的案件在同期人民法院办案总数中占很大的比重。因而法庭工作人员在农村法律服务中的积极性不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不利于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和为他们维护合法权益支招。

3.基层法律服务队伍逐渐减少,农村法律服务缺少国家法律保护。从2000年开始,全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数量急转直下,从业人员大幅减少,据统计,全国真正在一线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不超过3万人,实际从业的法律工作者与农村人口的比例还不足0.003%。②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需要对农村法律服务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满足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与发展。

4.基层法庭的审判和调解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价值导向更加趋向社会稳定③,其受到的不同外力影响因素仍然很多,由此可能影响基层司法的效率和司法正义的实现。人民法庭的审判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司法,而在调解中,法官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更像是一种传统的治理化形态。而现在价值导向却从社会治理转移到了社会稳定。在乡村司法中,基层法官也易受到行政权力和其他外力影响,对基层司法实施形成不利的环境。

四、完善人民法庭的对策

人民法庭在农村法律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人民法庭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求其他主体的不断改进。从这两个角度来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加强基层法官的文化和专业素质建设,将书记员专职化,对基层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法律专业训练,进一步使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基层法官、审判员和书记员等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素质不高,是我国基层司法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关乎法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基层法官需要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国家应该考虑建设健全完备的法律人才培育制度和法律人才选拔制度,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使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

2.合理配置各人民法庭工作人员数量,完善法院内部考评和监督制度,使司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司法效率。提高对法律中程序性方面有关规定的重视,注重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人民法庭在提供法律服务的时候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既不耽误工作,也不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司法效率和司法正义的双重实现。

3.逐步完善其他农村法律服务主体,设置律师服务机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贫穷,专业法律人才和律师服务机构缺少,因此可以在这些地区设立一些专门的律师服务机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需求量大的地区或在需求量小的几个地区联合设立律师事务机构,这对合理构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对农村法律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但由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东西部农村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使得西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远未成熟,农民的法律意识仍很淡薄,所以乡村司法组织任重而道远。想要让西部农村的农民群众真正享有法律服务需要各个主体的不断努力和完善,需要积极发挥人民法庭的作用,建设合理而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注释:

①参看,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37至247页。

②陈婷《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载《法治与社会》,2010年5月(上)。

上一篇: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说课下一篇:旅游景区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