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精选8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情分析】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圆形卡片若干张、线段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导入
我这里有5个分数,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吗? 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发言 说的真好(表达的真清楚),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1、故事导入
喜欢吃西瓜吗?喜欢的孩子向老师笑一下。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两位朋友也很喜欢吃西瓜。(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这天,熊大和熊二在光头强的地里摘了一个西瓜,并把它平均分成了8块,熊大说:我吃了这个西瓜的3/8。熊二说:我吃了这个西瓜的2/8。
2、复习旧知
同学们,在这里2/
8、3/8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3/8大于2/8)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分数就大)3提出数学问题
正当它们吃的起劲的时候,光头强出现了,他生气地说:除非你们做对我出的题目,否则我是不会放过你们的!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问题一:①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⑴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3/8+2/8)试着说出答案(5/
8、5/16)
你能根据算式画图吗?
⑶解释: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3/8+2/8=5/8。把圆形纸平均分成8份,熊二吃了这个西瓜的2/8,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熊大吃了这个西瓜的3/8,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5/8,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
②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3/8+2/8=5/8。
2、解决问题二
⑴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学生板演:3/8 — 2/8 = 1/8 ⑵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熊大吃的三块减去熊二吃的两块是熊大比熊二多吃的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1/8。(教具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1/8去掉2个1/是1个1/8。
⑶ 板书完整计算过程:3/8-2/8=(3-2)/8=1/8
3、总结归纳
⑴仔细观察相加减的这些分数,你们观察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分母都是8,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都是8,就是分母相同,我们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称作同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副标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⑵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用红线框住运算部分)等以后我们计算熟练了,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
4、解决问题三
大家知道,熊二特贪吃,它想把剩下的都吃光,你知道现在还剩下几分之几吗?
⑴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⑵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5/8=3/8或者8/8-5/8=3/8
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8份减去5份是3份,3份是这个西瓜的3/8)算式中“1”表示什么?(1个西瓜)
⑶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就像这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就是8/8。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⑷1可以等于„(3/
3、4/
4、5/5等)那为什么我们这里要把1化成8/8呢?(熊妈妈只切了八块)还因为被减去的分数的分母是8。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应注意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⑸板书完整算式:1-5/8=8/8-5/8=(8-5)/8=3/8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小结:看来光头强的智商不够高,让熊大、熊二顺利逃走了。
(三)巩固练习接下来进入摘星环节
1、一颗星题目
准备一下,开火车进行
2、二颗星题目
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得要能看懂线段图。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蓝色部分是3份,是这条线段的3/10,红色部分是4份,是这条线段的4/10。要求的是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7/10)
列式:3/10+ 4/10=
=7/10 ⑵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9份,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一共是8份,是这条线段的8/9,其中蓝色部分是两份,是这条线段的2/9,要求红色部分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6/9)
列式:8/9 — 2/9=
=6/9 ⑶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把这条线段看成是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7份,蓝色部分是五份,是这条线段的4/7,求剩下的部分是几分之几?3/7)我们应先把1化成与减数4/7分母相同的分数,是?(7/7)再相减。
列式:
独立计算,点名上台板演
3、三颗星题目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板书设计】
吃西瓜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8+2/8=(3+2)/8=5/8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3/8-2/8=(3-2)/8=1/8
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1-5/8=8/8-5/8=(8-5)/8=3/8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搜集资料理解“鉴赏”“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和课后“古文”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在教学时,要重点理解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体会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三、学生分析
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的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阅读浅显的文章,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道理。本班学生对于这种历史故事很感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教师提前制作相关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把握文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和氏献璧》,生齐读课题。
1、师:通过预习课文,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和氏?
生:和氏是楚国人,它的名字叫卞和。
理解“献”和“璧”的含义。
生:“献”是指把东西送给别人。
师:我把这支钢笔送给同学可以说“献”吗?
生:我觉得不准确。
师:送什么东西用“献”?
生1:我觉得应该是送珍贵的东西。
生2:送给值得尊敬的人。
师:在这里是献什么?(师指板书中的“璧”)
生3:是指古代的一种玉,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师:可以用“璧“组词吗?
生1:白璧微瑕。
生2:完璧归赵。
2、教师小结:从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楚国人卞和献玉的事。那么,你想了解这个故事的哪些内容?
生1:我想知道卞和为什么献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样献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献璧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有的同学查字典、有的同学查认字表、还有的同学问老师和小伙伴„„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其他同学听后评价朗读情况。
(评议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给同学提善意的建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讨论汇报:读了课文后,刚刚同学们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吗?通过读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一说?
指名汇报。
生1:我知道卞和因为得到一块含着珍贵美玉的石头,所以要去献璧。
生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何氏一共献了三次璧玉。
生3:我知道和氏第一次把璧献给楚厉王,第二次把璧献给武王,第三次把璧献给文王。
生4:我觉得卞和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
教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放手让学生读文后,自由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教师的板书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
2、自主识字,质疑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
用教学课件出示生字,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鉴别”?
师:请你读读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吗?
生:(读后理解)
生2:我不懂“价值连城”是什么意思?
师:谁收集到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3: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秦王想用十五个相连的城池交换和氏壁,所以说它价值连城。
生4:我不明白什么叫“坚贞之士”?
师: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英雄人物的名字,说出来。
生5:刘胡兰
师:她在钆刀面前不低头,英勇牺牲,是一位坚贞之士。
(3)小小组互相测评生字,全部会认的画上智慧星,加以鼓励。把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圈画出来,再次在小组中集中认读。(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不但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生字,更重要的是在小组中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和氏三次献壁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欺君之罪
砍去左脚
故意欺骗
砍去右脚
命名“和氏壁”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2、指名接读3——5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1:这次卞和没有直接去找文王献玉,而是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读.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生2:我认为不行。因为卞和知道这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才把它捧在手中。
生3:用这个“捧”更能感到这块石头的珍贵。
生4:我觉得玉匠第三次和前两次对待这块璧的态度不同.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师生对读。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体验玉匠对待璧的态度,与卞和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卞和的坚贞。)
3、出示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说说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指名汇报。出示书后文言文练习,请同学猜读理解(老师提示这段正是卞和说的话),对照课文理解后文,教师提示,题指命名,诳:骗子。
(第三至五段的学习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我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而是通过与前文比较、画一画词语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5段
(5)讨论:“和氏献璧”献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复述故事,试着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
(四)扩展延伸
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证价,学习认真倾听和表达清楚。
生1:我在课外书中了解了另一个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完璧归赵》„„
生2:我在爸爸的帮助下上网查找了有关的资料,知道《和氏献璧》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这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并且说明搜集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五)学习写字
1、用课件出示词语,重点认读:鉴别、欺骗、查询、价值四个词语。
2、交流难记字的识字方法。如:“鉴”用“蓝”去掉部首,再把皿字底换成“金”字。“值”用读右边的办法记住它。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鉴、骗”两个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互相评价。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教案
Lesson 17 Let’s Buy Postcards! 沙流河镇池家屯小学 管小华 版本说明: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第17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在前两个单元中Li Ming和他妈妈,以及Danny和Jenny一起乘火车前往北京。通过这个旅行故事,学生学到了很多有关旅行的词汇和句型。本单元中,Li Ming, Jenny 和Danny在北京用不同的方式给家中写信。本单元复习星期名称、月份、序数词和地址写法,同时教授学生一般写信用语和格式,从而鼓励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尝试用英语进行叙述。本课就介绍了几种通信方式,以及买明信片的相关的句型。 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有关旅行的词汇和用语,而且对李明的旅行充满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李明他们在北京用不同的方式给家人写信,不会感觉困难。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postcard, e-mail, letter。 2、能用英语简单描述postcard, e-mail, letter。能听懂描述明信片时使用的语言。 3、正确运用英语购物时的常用句型,以及动词send的正确用法。 培养学生能通过感知,模仿进而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能 正确运用英语购物,能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使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感受用英语购物的乐趣。 2、学会用明信片的形式主动与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共处。 3、购物时会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养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培养合作参与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文化意识目标 养成有礼貌地和他人交流的好习惯,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与他人交谈时的`自信心,积极参与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postcard, e-mail, letter,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描述明信片并进行交际。 三、教学准备: 实物postcards和 letter, e-mail的图片,shop的挂图,单词卡片,幻灯片 自制小邮箱,自制小奖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 and Review 1、Greeting: Hello, boys and girls !It’s a sunny day, today. I’m very happy! Do you feel happy?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候,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 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 2、Lead in : Today, Li Ming is happy, too. 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In Beijing.)Yes, they are shopping in Beijing. They want to buy some postcards for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What is a postcard? I can show you! (给学生出示实物明信片)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候,引出李明等在北京购买明信片,为学习词汇、课文做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1、教授postcard. 出示一张带有熊猫图片的明信片,引出postcard, 反复读几遍,(读的过程中注意渗透单个字母的发音以及这个单词是由两个独立的词组成的)。 师问What’s on this postcard? (A panda or other pictures.) Yes. A postcard has a picture on it. (同时将此句板书。) 出示一张带有天安门图片的明信片。师问What does the postcard have? (A postcard has a picture of Tian’anmen square.) 师将一张postcard放入自制小邮箱中,做出send(寄出)的动作。让生齐说send, send, send. 将I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o__ .板书。用幻灯片展示各种不同图案的明信片,让学生互相练习send句子. 2、教授letter. 出示一个带有英文内容的信的实物,Look, what’s this? 引出letter. 反复读几遍(强调一下第一个元音字母e发[e]音,但是后面的e与r组合发 [E:],让学生了解元音字母的发音时有很多种变化的)然后教师将“信”与“明信片” 做对比,并强调 A letter has not a picture. But a postcard has a picture on it. 再次告知生:A postcard has a pictureon it. 同时手指板书,让学生练习此句话。 3、教授e-mail. 用幻灯片出示一个带有电子邮件的电脑图片,boys and girls, What’ this? Is this a letter? (No.) A postcard? (No) You are right! This is an e-mail.(同时板书此句话),练习几次,强调“-”连字符不要丢掉,(并将an 用红色字体表示),师将信与电子邮件做对比,并强调You write a letter on paper; But you write an e-mail on a computer. (设计意图:讲授新词时采用以实物或图片引出单词,然后用单词说出句子的形式,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运用新知,提高学生认识新单词的兴趣。在领读新单词的过程中渗透音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Step3 Practice 1.反复练习一下新词postcard, letter ,e-mail,并拼写。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检查拼写情况。出示幻灯片: 帮助单词寻找自己的伙伴: p__stc__rd l__tt__r ___--ma__l 让学生抢答,填出空缺的字母。抢答对的学生给本小组赢得2分。 2 加深难度,进行背单词接龙,规则:每个学生只背单词的一个字母,以postcard为例:教师说postcard快速叫第一个学生,第一个学生说出p然后快速叫出第二个学生接着说o,第二个学生再叫出第三个…… 最后一名学生要进行造句,比如:This is a postcard.接龙正确的给其所在小组加2分,出错的减1分。 (设计意图:学完新单词,练习一下,可以使学生加深映像,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不至于产生困难感,拓展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行奖惩制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Step 4 New concepts 1. 出示shop背景。We can go to the shop to buy postcards. But what do we say? 让学生们小组之间先讨论一下,然后找有能力的同学先说一说。 (设计意图:出示商店的场景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因为在以前曾多次学习购物的句型,所以学生对此环节并不会感到很困难,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是为了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内容作铺垫,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回答好的进行加分奖励。) 2 Let’s see how do Li Ming, Jenny and Danny buy. Now open your books and listen to th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设计意图:听录音,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内容,还顺便进行了听力练习,同时获得正确的读音和语感。) Step 5: Drill and Practice 1,Now ,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when I go to the shop to buy the postcard, can you help me finish the dialogue ?(出示需填空的对话幻灯片) A: Can I help you ? B: Yes. I want to____ some postcards. May I see that _________, please? I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o my mum and dad. It’s funny.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How ____for this postcard? A: ________yuan. B: I’ll take _______, please.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A:_________. (设计意图: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使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2、Check the answer and act out. (两人分角色完成填空,并给予加分奖励)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练习和知识的输出,还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3、Make up a dialogue about shopping with their partners by themselves. Act out their own dialoguein groups.小组内展示对话。教师进行巡视,适时评价,赠送明信片。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将所编对话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在农村的学校的学生在这一步可能会困难点儿。)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新知,使学生学以致用,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奖励小奖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全班进行对话展示,要根据时间和学生实际水平定,因为农村与城里的孩子在能力和语言表达上可能有些差别,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作为书面作业写下来)。 Step6 评比得分结果,加以奖励。 (设计意图:最后进行课后评比,奖励一些自制的小奖品,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Step7 Homework: Make a postcard by yourself. You can draw a picture on it.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进行手工制作,可以消除学习的疲惫感,并为下一课写明信片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
成陈述句。
2.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读法读懂文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
3.能初步背诵小诗,,会仿写诗句。教材重点和难点: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2.学会仿写诗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们是怎么知道春天已来到我们身边?(树叶绿了,小花开了)
2、对,燕子妈妈从南方飞回来了,她在屋檐下找寻她从前的家,欢快的歌唱,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然而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恋恋不舍的离开故乡,去寻找另一片天空,我们知道秋天到了。这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话,她时时刻刻都在悄悄地对我们说话,而他的语言也是各种各样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 《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会提出那些问题?(教师总结归纳)(1)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这些语言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诗句。三.研读品味、指导朗读
1.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小节,知道了()。2.互动交流,指导点拨。(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第二小节)(1)引导想象:(蓝蓝的天空,白云高高的飘)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怎样的感觉。
(2)一词“高高”怎样,“高高”换成“很高”好么?
“准是”换成“一定”好么,“准”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读高高声调高而上扬,准是读得肯定.(第三小节)(1)引导想象:(蚂蚁搬家)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呢?
(2)指导朗读. 也读重音.先自由练读,再点评指导.(第四小节)(1)引导想象:(一个个静态的“逗点” 一“逗点”,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逗号)仔细看看.这是什么?(小蝌蚪).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啊!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啊?
(3)自由练读,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五小节)(1)引导想象:(一行大雁编队南飞)为什么大雁南飞就是秋天到了呢?
(2)什么叫“编队”?编了什么队?
(3)指导朗读。
学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和“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两句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第六小节)(1)课件展示(一圈一圈的年轮)。什么叫年轮?
树木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年龄,树的主干每长一年就有一圈环行纹理,这就是年轮。
(2)从年轮中你还知道什么呢?
(3)指导朗读。
3、(1)现在我们知道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木的语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从2-6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读一读。(可以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
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选择其中一节或两节。
〈有感情的朗读〉
(2)试者背诵自己喜欢的一节。
(3)过渡: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4)拓展:你还知不知道其他大自然的语言,能告诉我们么?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后延伸
1.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探索,还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渗透概率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是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有学习时,已经初步接触了解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三年级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四年级认识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是前几个年级学习内容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用数据表示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
师:(出示纸盒内红、黄、白色乒乓球各一个),喜欢哪种颜色的乒乓球?你试着摸一个球,看是不是你所想要的那种颜色的乒乓球?
生:(七嘴八舌)我喜欢红的,我喜欢白的,我喜欢黄的(生纷纷举手欲想摸球)。
(评析:游戏是儿童喜欢的特有的一种活动形式,孩子们已被游戏吸引,师生之间的情感一下子融洽起来。)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着眼睛摸一个乒乓球,看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颜色的乒乓球,同时请另一个同学猜一猜摸到的球会是什么颜色?(学生装同一操作活动重复两次)生:他会如愿拿到红色,运气真好咧!生:不一定的。
生:他有可能拿到红球,也有可能拿到黄色或者白色的。(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哪个颜色球吗?
生:不能确定,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师:那么三种颜色的球被摸到的机会是否一样呢?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将盒子摇晃一下,乒乓球的位置就是随机的。
师:也就是说,闭着眼睛一次摸一个球,三种颜色球被摸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评析:教师创设了摸球、猜颜色的情景,意图在于让孩子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认识可能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受主观或客观情境影响,认为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与“运气”有关;有的认为“不一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已认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能说出不确定事件出现的几种可能。教师抓住时机,通过启发式的谈话,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及时体会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可能性、等可能性。)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红球,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盒子里多放些红球。生:不行,盒子里全部放红球。师:为什么要全部放红球呢?
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如果有一个球不是红球,就不可能一定摸到红球,所以要全部放红球。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师:噢,这样摸到是红球的事情肯定发生了。如果希望摸不到红球呢? 生:一个红球也不放。
师:这样摸到红球的事情肯定不发生了。
(评析:确定性的现象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在这儿设置这样的一段谈话,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客观现象中,除了有随机性现象外,还有确定性现象。)
2、探究新知 活动一
师:(盒子里放好3个黄球和1个白球)若老师从盒子里拿出1个白球,盒子里剩下什么球? 生:黄球。
师:还能摸到白球吗? 生1: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2:现在盒子里只剩下3个黄球,只能摸到黄球。
师:也就是说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你能不能用数字来描述一下不可能摸白球的现象? 生1:不能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00%; 生2:摸到白球的可以能性是0。师:那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1:1; 生2:0;
师:那究竟是用1,还是用0,表示不可能摸到白球的现象?
(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用0表示较好。板书:不可能------可能性是0。)师:那你认为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呢? 生1:1; 生2:100%;
师:100%=1,所以一定能--------可能性是1。谁来举个这样的例子? 生1:每天都有黑夜。
师:这个不一定,有个的地方,整天都是白天。在地球的南极圈和北极圈地区,就有极昼或极夜的现象,如果你用每天都有黑夜的现象进行描述可能性时,建议你加上限制词。师:如公鸡不可能生蛋,公鸡生蛋的可能性0。生1:太阳从西方升起的可能性是0。生2: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可能性是1。
(评析:此教学过程很明确地让学生对所列物体出现的可能性中的“不可能”和“一定能”二种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学生列举更加清晰地得到理解,但教学过程只注重表面,而未曾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中获取出现的两种可能性。)活动二
师:老师现在盒内只放入1个黄球、1个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可能有些学生回答:“ 1/2”)师:为什么用 1/2,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盒内只有2个球,而我每次摸到的不是黄球就是白球。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1/2。师:对,盒内2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一共有2种,摸到的结果只能是1种,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2。那么,现在老师再放入1个红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 1/3,因为有3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3种,黄球只有1个,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3。
师:我现在把红球取出再放入1个黄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2/3 师:为什么是2/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进去倾听大家的想法,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会用分数表示,但说不清楚为什么。)
师:哪个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
组(1):因为它是3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三种,黄球两个,所以是 2/3。组(2):因为它是3个球,1个黄球摸到的可能性是1/3,2个黄球就是2/3。
组(3):我们只要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球,3个球说明分母是3,再看有黄球有几个,2个说明分子是2,所以是2/3。
师:盒内有3个球,摸球的所有可能性是3种,黄球有2个,因此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2/3。师:若老师再向盒子里放1个黄球,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几? 生::3/4(师板书)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几? 生:1/4(师板书)师::若老师此时向盒子里放1个黄球,那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几? 生::4/5(师板书)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几? 生:1/5(师板书)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刚才是1/4,而现在又是1/5? 生:球的总数不同。师:那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盒子里放有3个黄球、2个白球和1个红球。那你们能说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吗? 生:1/6 师:那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吗? 生:2/6 师:那分子表示的是什么? 生:白球的个数。板书:
2--------表示所要取球的数量 6---------球的总数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感知了如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环节清晰,利于学生理解。)
3、实际应用
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
生:摸奖。生:中奖。
师:这儿有一个中奖活动(放录像,商场促销活动)
师:“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售货员阿姨,你想了解些什么?”(售货员阿姨上场张贴宣传画并展示活动方案)
从2005年1月1日起,只要您来本商场购买“某商品”就有机会揭奖寻宝,赢取下列大奖: 特等奖: 20000元 60名 一等奖: 2000元 2000名 二等奖: 200元 20000名 幸运奖:20元优惠券400000名 ·兑奖截止日:2005年5月1日。
·惊喜大奖,等你即刻“揭开”!奖品有限,送完为止。·本次活动满500万份即开奖。(提问、活动介绍)
师:“你认为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活动:奖项的可能性大小。)汇报算法,得出下列得奖的情况: 特等奖 = 0.0012% 一等奖 = 0.04% 二等奖 = 0.4% 幸运奖 = 8%(让学生关于中奖率的情况谈谈体会。)
师:现在活动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售货员阿姨把这一次的最后100张奖券给我们送来了,你有什么想法?请你预测一下我们班的中奖情况。生:这100张奖券中有8个幸运奖,1个二等奖。
生:不一定,刚才我们做的只是预测可能性大小,实际得奖率不一定会和预测的相同。生:我同意,可能我们会中大奖,也可能我们一个奖也中不着,不过我想中到幸运奖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学生刮奖券。(1人得二等奖,3人得到幸运奖)解释原因。
师:“咦,怎么只有4人获奖,这是怎么回事?”
生:刚才的预测只是对整个活动进行的预测,现在只有100张奖券,当然不准了。
生:预测中的幸运奖的得奖率8%是指平均每100张中有可能8人得奖。我们这次幸运奖少了一些,在下一个100张奖券中可能得奖率会高一些,也可能得奖率还是很低。
生:虽然得奖率可以计算,也只能对中奖可能性进行预测,这100张是从所有的奖券中任意拿出来的,当然100张就有可能一个奖也没有,我认为摸的时候还是要靠运气的。
师:你们分析的很好,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通过计算来预测的,但在某一次或某几次事件发生的时,不一定与预测相符,所以100张中只有4个幸运奖是很正常的。(评析:这样的模拟活动,学生身临其境,情趣盎然,学生的体验是自觉的深刻的,只有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对随机现象做出较好的解释。)
4、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还想提什么问题吗? 知道的同学可为你解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想象、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应用部分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铺地砖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能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的卧室地面是什么样的?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小明家盖起了新房子,爸爸要给小明的卧室铺上地砖。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在购买地砖时,他关心哪些事?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地砖的质量、大小、买多少块地砖、用多少钱……
爸爸比较喜欢40cm×40cm(每块8 元)规格的地砖,他量的卧室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学生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至少买多少块地砖,需要多少钱?
2、在交流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方法在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小组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解决方法。(4)引导学生用未发现的方法解答。
如果改用边长30cm(每块5元)的正方形地砖呢? 小结:在解决铺地砖的问题上,可用哪些方法解答。
3、在练习中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提高练习:课本(3)
2、拓展练习:
一间房子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dm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探索运用可能性的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进行合理设计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获得设计方案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范畴,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两部分内容。《设计活动方案》这一专题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其目的是: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出设计方案后,教材呈现了几种提示性的设计情况,这反映了学生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做一做”是通过另一个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设计。而实践活动的内容,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请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销售的设计方案。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有一些游戏既好玩,里面又有许多小秘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摸鲨鱼牙”的游戏。
2、介绍“大鲨鱼”的玩具,并说明游戏规则。
3、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摸鲨鱼牙”,鲨鱼有6颗牙齿,按到其中某一颗,鲨鱼嘴会合上,咬住手指。同学、老师参与游戏,其它同学通过游戏想一想,发生鲨鱼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
4、游戏结束后,让大家说一说,鲨鱼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汇报可能性是1/6,并说明理由。
5、教师导入,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了鲨鱼咬手指的可能性是1/6,像这样好玩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点评:通过游戏环节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积极情境,也点明了本课的目的:用实践的方法巩固、探讨数学知识,简短的谈话形成了切入教学明快而强烈的吸引力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验证,探索新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种口味的果冻,你们看,有草莓味、柠檬味、苹果味。那老师接到了数学王国的一份订单,让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订单要求:要在包装袋中装入若干个草莓、苹果、柠檬三种口味的果冻,要求从包装袋中摸到柠檬口味的果冻的可能性为1/6。
3、老师接到定单后,想到同学们一定能帮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那让我们用学习过的知识,在小组内按定单要求,试着来设计一个包装果冻的方法,看一看哪组小同学能合作默契,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4、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然后,借助实物进行动手实践,独立思考,最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写出设计的方案。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点评:对于摸到柠檬口味的果冻的可能性是1/6 这个问题,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活动中自己去理解、体会、实践、验证、领悟的。这样设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5、学生在充分实验交流的基础上,汇报设计出的各种与众不同的方案。
6、在交流各组汇报设计的想法,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不急于否定,而是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引导。
7、交流汇报后,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8、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方案的总数,柠檬口味果冻数量等,找出各种不同方案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9、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升设计的基本特点。
(点评:像“可能性”这一类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知识点来教学。不应在教师带领下仅为获一个结论而教学,而应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与探索的机会,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思维的火花跳跃出来,让他们的灵性无拘无束的展示出来,促进他们在交流、探索、争辩、归纳、提升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三)再次实践、深入理解
1、教师出示手中若干支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彩笔,把6枝彩笔装在一盒,使得从中拿出红色彩笔的可能性为1/2。
2、学生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交流看法。
3、全班同学共同来交流,汇报你的设计方案。
4、教师在实物挂图中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法,相机引导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设计方法的依据。
5、从两个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或心得吗?
6、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方法,深化知识点。
[在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设计活动方案的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装彩笔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了合理设计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验证,又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四)联系生活,巩固延伸
1、同学们,大队部传来一个好消息,要为每班开展一日观光活动,有三种观光入场券,红色—博物馆,绿色—植物园,粉色—动物园,要想从中为每班抽到去博物馆的人数占2/5,应怎样设计抽券箱。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设计,对设计结果开展交流。
(点评:及时必要的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内化知识。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小结提升,课外实践
1、本节课你有什么发现、收获?
2、出示课后实践题,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活动。
(点评:巩固深化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收获的快乐和成功,并创设课外实践,激发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应用意识。)课后反思: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摸鲨鱼牙”活动中,体会到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那么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这一情境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对可能性知识进行了回顾,而且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昂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2、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为了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交流的时效性,保证让学生全员参与,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学生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课堂顿时成立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舞台。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题
蚂蚁做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材分析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老师会组织我们做什么?
同学们到操场做广播体操,首先要干什么?
这样站既美观好看,还便于我们清点人数。今天,一群蚂蚁也来到操场战队做操。
二、探索新知:、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那些熟悉信息?
这幅图要我们做什么?
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吗?
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3)
×
×
三、拓展应用
、试一试:
一个书柜213元,213×3=()元
213
×
答:
2、214
×
3个书柜要多少钱?
×
×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小车乘客数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3.进行比赛。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4.有感情朗读诗。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从“整体”到“分步”,最后回归整体。通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的了思维,让诗的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小时候所听、所看的神话传说故事,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悟自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
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 板书: 30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感悟”。课堂上要注重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究、去感受。教学中利用课文插图,借助文本,创设了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引导想象,创造形象,拓展背景。让学生在表达、交流、评价中吸收知识,丰富内蕴,熏陶情感,培养能力。
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关健: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2)指导书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轰隆隆:像声词。塌下:倒,下陷。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回答课后第二题。2.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31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爱心、吃苦、勇敢)
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3.会复述这个故事。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围绕课题“追日”质疑,以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
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4.拓展练习。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的后项不能为()。2.把2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54),比值是()。
3.甲乙两数的比是3∶5,则甲是乙的(),甲÷乙=0.6,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空白部分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是(4.图中涂色部分面积与空白部分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5.1∶4=4÷()=
8()==()% 12()6.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则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7.把9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8.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最大的内角度数是()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9.已知甲乙两数比是5∶3,且甲比乙多14,那么甲数是(),乙数是()。10.如果从甲袋米中拿出它的1放进乙袋中,则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则原来甲袋米与乙袋米重量的最简4D 比是()。
11.如图:已知AB∶BC=1∶4,则三角形DAB与三角形DBC的面积比是()。
A B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6分)1.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是4∶1。()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就是圆周率。()3.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则女生占全班人数的C
2。()34.1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33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分米。()6.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的170厘米,爸爸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7∶10。()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最简比的前项和后项,()
A. 一定是质数 B.一定是奇数 C.一定是合数 D.公因数只有1 2.把150本故事书按3∶2分给甲乙两班,甲班应分得故事书()本。
A. 90 B.60 C.30 D.40 3.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是()。2A. 1∶2 B.1 ∶4 C.1 ∶8 D.2∶1
4.已知x∶2的比值是最小的质数,则x的值应该是()。
A. 2 B.3 C.4 D.8 5.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比是()。
A. 1 ∶1 B.2 ∶1 C.1 ∶2 D.1∶3
四、计算。(共20分)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分)
16∶20
25∶10
1∶0.45
0.15∶3 72∶56
48∶915
2.化简下面各比。(8分)120∶75 0.96∶1.2
11∶
420
46∶
1525
五、按要求解答。(共10分)
1.写出A、B两个圆的直径比,并化简。
A 2.写出A、B两个圆的周长比,并化简。
B 3.先求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写出A、B两个圆的面积比,并化简。
六、解决问题。((2)题7分,其余每题5分,共32分)
21.一个长方形池塘的周长是240m,长与宽的比是5∶3。这个池塘占地多少m? 2.今年爷爷和孙子的年龄比是7∶1,爷爷比孙子大60岁。①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12cm 10cm ②爷爷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3.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把270本故事书按各班人数分,两个班各分到多少本?
4.淘气一家3口与笑笑一家4口到餐馆用餐,餐费一共是350元,如果实行AA制,两家按人数分摊餐费,各应付多少元?
5.大学生创业,大学生陈明出资40000元,赵东出资50000元,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儿童书店,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共赢利45000元。如果按出资多少分配,两人各应分得多少元?
【启东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推荐阅读:
启东实验小学07-18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11-21
长春版小学健康教育三年上教案10-12
健康教育教案团结版10-27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07-27
小学数学教育小结10-28
数学教案环境教育渗透07-15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DOC)12-05
小学数学教育研修日志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