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欺凌长效机制
唐运东
邮编:638510
邻水县九龙镇中学以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通过校园网、微家园等平台,大力宣传校园欺凌形式、危害、对策等,为了减少校园欺凌不良事件发生,该校以“我看校园欺凌”为题,广泛征询师生意见和建议,科学拟定了校园欺凌整治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校园欺凌事件报告制度,大力提升校园欺凌事件的“及时发现”率。只有“及时发现”,才能快速应急和有效处理。该校通过法制安全主题班会,畅通举报渠道,精准采集信息,引导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勇于举报,鼓励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敢于上报。各班内设一男一女两名安全信息员,仅有班主任和安全办知道,安全信息员卧底,隐秘打探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安全办和班主任,以便学校迅速出击,把校园欺凌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二是形成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考虑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办法。该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坚持“主动发掘、明快处置、警校合力、重拳出击”的处置原则,围绕这一原则,根据校园欺凌事件情节轻重,形成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如牵涉社会人员,就及时请求警方介入,快速、高效控制事态,把校园欺凌事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是建立校园欺凌事件惩戒机制,引导班主任合理使用惩戒措施。对于校园欺凌事件,该校坚持教育与惩戒并重,在说服教育和征求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惩戒手段,但不得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对于影响恶劣和屡教不改的校园欺凌涉事学生,积极稳妥地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包含家校训话、犯错自白、表态改正等,四是建立德育、心理成长档案,加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要求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对典型的问题学生建立德育、心理成长档案,动态管控有暴力倾向或滋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学生,政教处和安全办随时抽查问题学生,跟踪调查问题学生转化情况。
五是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该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微家园等平台,及时沟通家长,反馈问题学生在校表现,尤其是班主任以微家园为载体,向问题学生家长“日报”孩子异常表现,以期家长做出及时的应答,家校协商,形成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案。
当前建筑领域所发生的欠薪问题, 主要是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拖欠工程款引发的。部分建设单位盲目建设, 项目开始后, 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不能履行合同约定而无力支付工程款。作为施工企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部分施工企业未根据劳动法规要求及时与用工人员签订书面合同。其次是部分企业因急于承揽业务, 不顾建设单位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让利和垫资进行建设, 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即引发欠薪事件。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和完善相关防止欠薪制度。
企业是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责任主体,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防止欠薪的相关制度, 是控制欠薪事件发生的主要手段。一是实行了建设工程欠薪保证金制度。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建立欠薪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 在工程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 要求施工企业缴纳工程合同造价2%的欠薪保证金, 存入指定银行帐户。外来建筑企业还须提供进嘉施工备案登记表。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银行资金证明。当年完工的项目, 资金证明数量不少于合同造价的50%, 跨年度建设的项目, 银行资金证明数量不得少于合同造价的30%, 并要求严格监控资金流向, 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款拖欠现象。二是建立建设工程合同备案制度。建设工程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 要求合同承接业务方将拟定合同草本进行网上备案。经审核, 合同条款中如出现合同价在中标价基础上要求承包商再次让利、政府性投资工程带资垫资建设、人工工资单价取定低于工程所在地发布的最低人工工资单价等款项的, 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 以此达到通过合同条款制约, 为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清算, 明确资金落实的责任主体单位提供依据。三是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完善工人工资卡制度。要求在我区范围内已申领施工许可证的施工企业, 根据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 与所有用工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并向工人发放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建设领域工人工资卡”。工资卡一式二份, 工人和施工企业必须在工资卡上的劳动合同中签名盖章, 由用工企业 (项目部) 定时记录农民工的出勤、计酬方式、工资支付数量等内容, 施工企业同时将有工人签字的工资卡发放名册表存档备案。工人工资卡制度的建立, 有效解决了农民工追讨欠薪过程中遇到的举证难问题, 已成有关部门处理欠薪纠纷的主要评判依据。四是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 对项目已建成但尚有工程款拖欠的, 一律不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2.2 加大防止欠薪手段的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务工人员维权意识。
维权必先知法懂法, 我们一是借助“普及法律知识, 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法律进工地”活动以及建立民工学校等方式, 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思想灌输到广大务工人员中, 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二是在建筑行业全面实行农民工维权公示制度, 要求各在建筑施工工地将统一印制写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及投诉举报办法的农民工维权公示牌张贴在显要位置, 此举不但能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畅通投诉渠道, 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 而且能够随时提醒建设施工单位自觉地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3 大力开展建筑业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要求区内各建筑业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 结合自身实际, 成立企业工会。目前我区内主要的大型建筑业企业, 均成立了工会组织, 为广大务工人员真正行使和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育文明风尚, 不断提高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从转变思想出发, 杜绝拖欠工资的现象。
2.4 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通过加强对防止欠薪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 将容易引发欠薪现象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主要工作内容体现在:一是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行为主体的监督管理, 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规范建筑市场承发包行为。加大市场稽查力度, 严肃查处盲目降低造价、资质挂靠、转包、违法分包、政府工程带资承包以及弄虚作假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外来施工企业的备案管理, 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 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发挥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在调节市场供需方面的作用, 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通过创新招投标方式, 使招标过程实现公开化、程序化、科学化, 实行择优中标;三是深化建设工程造价改革, 完善由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合理工程造价的机制, 引导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发展。改进工程造价信息的服务, 力求及时反映市场实际, 引导工程建设各方合理计价, 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配套措施, 加大规范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 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和信用体系,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从源头上减少引发欠薪的风险。
2.5 制定措施,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
随着我区防止欠薪机制的日益完善, 对于建筑领域内的欠薪事件, 我们通过及时取证、依法行政的方式, 确定引发欠薪事件的责任主体单位, 并督促责任单位履行支付责任。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建设市场秩序, 严肃欠薪事件处理态度, 对于引发欠薪事件的责任单位的行为, 我们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外, 还采取了以下举措, 依法加大打击力度:一是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各类企业、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库, 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全区、全市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并和各地的诚信信息平台互联, 实现资源共享。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市场稽查、评优评奖、规范用工、按时付酬、日常管理等相结合, 在土地、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实行不良行为市场准入限制制度, 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 取消其参加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资格。同时建立诚信激励机制, 在招标投标、资质管理、评优评奖、信贷授信等各个方面, 对守信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形成企业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氛围。二是定期开展区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 通过各部门联动, 制定统一处罚措施。由国土、劳动、工商、建设等政府各监管部门及时归口整理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欠薪行为的处罚记录, 并按照各自权限通过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及时上网公布, 将其不良行为统一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为诚信评价提供信息保障。三是完善了欠薪举报投诉受理程序和工作机制, 确保欠薪事件受理渠道畅通。
3 主要成效
经区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们通过落实政策、建立制度、加强宣传、加强督查和处罚力度着手, 对防范我区引发欠薪事件, 建立了防欠薪的长效管理机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欠薪投诉共21起, 较上年下降12起, 同比下降38.5%, 欠薪总金额同比下降37%。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我区欠薪事件的发生率及恶性发生率在长效机制建立后, 总体呈下降趋势, 个案发生金额也向小额化发展, 欠薪事件复杂性降低, 防止欠薪工作显出新成效。在今后阶段我区建设领域防欠薪长效机制建设方面, 我们将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同时借鉴周边地区好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创新监督机制, 严格执法, 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为我区打造“无欠薪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欠薪问题的日益突出, 仅凭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保障措施已无法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安定。文章对秀洲区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监督管理做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长效机制;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作者简介】梁碧君(1965- ),男,汉族,河南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职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体育教师,洛阳市教育局学校体育中心教研组成员,洛阳市首届中小学名师。论文曾多次荣获河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年,论文《洛阳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二等奖(分会报告)。
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高度重视。2011年7月8号,教育部又专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体现了教育部对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决心。
一、主要概念及问题提出
所谓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1]
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曾明确指出:“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始终未能引起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重视,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一直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自2006年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也曾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的热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地方,这一活动正逐渐被淡化,有成为一阵风的趋势,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未能真正得到保证。反映出各级部门在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机构和配套制度,即缺乏长效机制。
二、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意义
1.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育课程不属于高考科目,不能演变成进入高等学校门槛的分数,学校体育的地位也就很难达到它本身应有的地位,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现象。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体质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的进步、是国家昌盛的希望。构建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
2.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早有论断:“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才能达到身心完美的境界。“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3]强调了体育、德育、智育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还很大,人们的许多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升学率”上。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迫使他们“重文化,轻体育”观念的形成。因此,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3.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体育应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竞技、重育体”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健康素质的健康教育观。通过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长期的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和风气,使广大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措施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
教育部下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监管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现有的《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增加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各项督导、评估体系中的权重;二是在开齐开足中小学校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明确要求任何人不得占用学生体育课,全方位保证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三是把学生体育课成绩(包括参与态度、技能掌握和身体素质提高程度等)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列入升学考试总分;四是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对于认真组织开展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明显改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长效机制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强制性的法规条文会加大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刚性、强制性的约束力。同时,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加以重视、适应和习惯。
2.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关键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普及程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应做统一要求。各地应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挥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另外,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思维、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优选活动内容,调动参与主体的自觉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的体育行为及思想长期化、固定化。
3.统筹体育资源,建立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基础
学校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场地器材,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通过采取分时段活动、场地交替使用等办法,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适合本校的活动方案,明确校长、班主任是本校、本班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此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对包括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和完善体育和健康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建立一支敬业的、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
4.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核心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成立专项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课的形式纳入学校课程,列入课表,计算工作量,与绩效工资挂钩。在制定相关教师考核及干部晋职标准时,应把此项工作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做到科学管理,严格监督,奖惩分明。
学校要定期开展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情况的评比活动,对组织有序、实施有方、活动氛围浓厚的班级给予表彰,对重视校园体育活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认真组织活动的教师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建立学生体育档案,将学生参与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活动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反馈、整改。
四、结论
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它具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创新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等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还具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期、系统、自主、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实现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态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
[3]杜国如.论《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教育内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
一、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
1.切实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引导全体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风建设,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2.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
学校强化学生校规校纪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研制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全面加强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知识,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要加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综合基地和人才建设,为开展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3.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对早期发现的轻微欺凌事件,实施必要的教育、惩戒。
4.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学校加大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深度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园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要依托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整合各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发挥青少年犯罪信息数据库作用,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研判。结合公安机关密切沟通协作,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苗头,并及时预防处置。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二、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1.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
学校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学校、家长、公安机关及媒体应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以及知情学生的身心安全,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使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2.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公安机关应参与警示教育。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事件发生。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审判和犯罪预防工作。
3.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
欺凌和暴力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给予其改过机会,避免歧视性对待。对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树立自信,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对确实难以回归本校本班学习的当事学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妥善做好班级调整和转学工作。要认真做好学生欺凌和暴力典型事件通报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又要注意不过分渲染事件细节。
三、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认真履行上级部门统筹协调。
学校把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将按照区教育局的协调与上级部门组织,应成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加强考核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
2.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积极引导广大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要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一、教育主题: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育背景及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我校近期也出现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目的: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人手一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知《守则》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及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先思考,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校园欺凌资料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
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照上传空间。
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二)抵制校园欺凌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学一女生食堂打饭时,和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没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还做出胜利的手势。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引案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一、成立工作组织
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德育处、段长、班主任为组员的校园欺凌工作小组。分管校长抓好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安排和部署,德育处组织开展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具体落实,确保问题得到早发现。
二、早教育、早禁止,最终实现“校园欺凌”零数字化
制定方案制度校认真制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对各处室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提出相关监督职责,全员总动员,人人参与到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工作中。
三、开展专题教育
全校9个班级定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做到防范在前。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办手抄报等形式开展教育。加强对班级文化和班级活动的精心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包容,健康快乐相处。
四、加强问题预防
学校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定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认真开展“我的情绪小怪兽”“我被谁欺负了”“我发现了校园的欺凌行为”等问题的调查和排查,确定目标,及时开展家校双边教育,彻五、做好自查自纠。
一、文化暨廉政文化的概念解析
在社会科学领域, 文化是一个大词。既极为重要, 又充满歧义而且内涵庞杂, 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文化概念。据统计, 世界文献中的文化定义已达250多种。但文化的本质是经过人类智慧加工创造的事物, 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文化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意义上的文化概念, 即“文化就其广泛的意义来说, 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主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就范畴而言,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 或者称之为大文化, 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 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层面。文化就内涵而言, 有二分法、三分法与四分法, 笔者倾向于四分法, 即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大的部分。在整个文化体系中, 各个部分的特点不同,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容易改变, 但精神文化中却可以超越客观而存在, 不断支配人的思维、行为与创造。从大文化的视阈来看, 廉政文化可以理解为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文化内容, 应该包含物质性、精神性、制度性和行为性廉政文化四个部分。廉政文化的内涵是关于廉洁自律的先进思想、意识、道德、心理、观念体系, 以及相应的廉政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体制机制、社会舆论导向、社会意识评价, 有关廉洁从政的法律规范, 也包括人们关于廉政知识、规范、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综合评价的总和。廉政文化从性质来说, 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和应有之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上廉政文化有其特色鲜明的一面。
二、影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原因分析
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和发展成就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的多元。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但社会上仍然产生了一些非主流的不良社会意识形态, 这些意识形态和思潮对廉政文化形成一定冲击。突出表现为, 一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的不统一产生思想观点的冲突。改革开放日渐深入, “社会人”日益明显。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固化自己的社会位置, 社会成员的活动范围在扩大;社会个体主动性在增强;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在加大。这就造成社会成员不同个体的利益分化, 而物质利益的不统一又加剧了价值判断、思想观念、审美追求的差异。改革措施就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分配上的问题, 造成了社会成员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冲突。高校的教职工生作为社会成员也难以摆脱这种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人人具有追求个人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权益, 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起因, 同时也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 这本来是人类一种正常的需求。但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阶段, 对于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不应停留在本能的初级阶段, 而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二是受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伟大创举的改革开放, 我们迅速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投资方式、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难以避免的是, 某些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会泥沙俱下, 随之而来。三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趋向低俗化。某些社会群体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见物不见人, 拜金主义思想严重, 对完美人生、高尚情操等追求嗤之以鼻。其一门心思投入物质利益的追逐, 所追求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陷入极度迷茫和无助。
三、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廉政文化
党风廉政建设, 教育是基础, 制度是保障, 监督是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成果, 全部课程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根红线,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都包涵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以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任务作了具体论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既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抵制低俗落后道德影响。思想道德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 “八荣八耻”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新时代精神风貌, 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适应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将对抵制社会腐朽没落文化, 增强大学生的廉洁自律精神产生重要作用。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种形式, 使广大师生尤其使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是非之心、辨别美丑。“人无羞恶, 百罪可为”, 荣辱观教育可以使领导干部从内心增强自律,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方式,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生内心, 成为广大学生的行为指南和内心自律, 分清荣辱、争当时代先锋和道德楷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达到高校建设中的依法治教、严谨治学和廉洁治校。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也构成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须大力弘扬正气, 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只有充分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教职工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才能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四、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坚持积极和正面引导, 宣传先进典型
“推动拥有一定数量资本的行动者在场域中采取这样或那样的策略 (颠覆、维持或者远离游戏等) 的是布尔迪厄的第三个核心概念——惯习。”高校是特定的教育场域, 在这个场域之中存在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员工等各个行动者或者实践主体, 廉政文化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讲, 其实践主体行为往往来自其“惯习”, 或者叫习性, 这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但有相似之处。习性的养成来自长期的制度性文化资本和身体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也就是来自平时的教育和自身的体会。“在这个场域中, 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发展形成一个假象:道德行为的训练与知识的再生产被作为学校的基本的任务, 非制度性的教师与学生的各种人际交往被当作是依附于此活动的非教育性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廉政文化在广大师生中“入眼、入耳、入心”, 并转化为“身体化文化资本”, 即学校的“隐性规范”进入人的心智之中, 包括性格、行为、期望和礼貌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师生的身体化文化资本 (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 , 这些会融入学生集体、融入到他们衣着仪态和行为举止之中。这种资本会形成师生的“惯习”, 在“惯习”的指引下转化为自身廉洁意识和自觉行动。相反, 机械的教育、一味的灌输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触情绪。要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必须把廉政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学计划, 树立大德育理念, 融入学科教育、主题班会、暑期实践、大学生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通过不同的社会网络和有趣生动的活动方式, 如书法艺术、警言佳句、雕塑作品、影视剧作、动画动漫、专题报告等物质与精神载体, 使廉政文化通过不同的承载方式进行渗透和影响, 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廉政文化的浸润。把廉政文化以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呈现在高校的师生面前, 一句显示屏上的警言佳句可以给大家以心灵提示, 一座造型优美的雕塑、一块镌刻着书法艺术的巨石会给人以震撼。
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原则。使廉政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富矿之中, 努力弘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崇尚廉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高风亮节的精神, 认真发掘和批判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监察制度和监督机制。同时, 廉政文化建设还要开阔视野, 坚持洋为中用, 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 如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建设, 其特点是儒学思想与西方民主法制的结合, 注重贤人政治、廉政建设。认为治理国家需要良法, 也需要“选贤与能”去执行法律。国民价值观讲求“八德”, 包括廉与耻, 要求官员廉洁公正, 懂得耻辱, 成为道德楷模, 把反贪放在肃廉首位, 官员的品德考核居于重要地位, 强调重典治吏。笔者曾经于2004年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 其接待者包括市长和校长, 他们都没有专职司机, 公车费用包干。用餐简单, 每人一份常见牛排沙拉套餐, 决无大吃大喝现象, 有时餐费还要自掏腰包。不接受贵重礼物。这些国外的廉政文化对我们有启示意义, 可以熔铸于中国特色廉政文化之中, 为我所用。
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以大学生的实践课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如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带领学生进行参观, 各地高校都有可资挖掘的本地廉政文化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 用活生生的感人事例和实物场景来感染广大师生。如宁波地区有柔石故居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卫山炮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山洋地革命根据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许昌地区有杨水才廉政文化纪念馆。开封有包公祠廉政文化纪念馆。
五、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依法治教, 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通过在高校这个文化场域内形成制度化资本, 以制度化资本去组织高校各项教学事业的开展。“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 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也是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资本原本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对资本的经济含义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布尔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进一步发展, 变成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普遍概念, 形成社会实践工具, 资本以权力和能量的面目出现。资本理论是一种新的解释范式, 既可以解释社会个体实践行为的观念原则, 也可用来剖析社会场域行动者 (主体、实践者) 之间的内在逻辑。高校场域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关注与重视。第一, 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制度。建立高校党委统一抓, 党政工团共同齐抓, 纪委监察具体抓, 各管理部门、各院系积极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 形成全校上下思想重视的良好工作局面;第二, 强化工作落实。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责任目标制度, 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与绩效分配相结合, 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确保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协调开展;最后, 落实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在每年的高校年初预算方案中落实经费, 使各类廉政文化活动开展, 廉政文化硬件建设等所需经费及时到位, 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使廉政文化建设能够长期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 认真查找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 不断探索一整套有效约束和防范机制, 特别是在招生、收费和考试方面, 严格财务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 规范基建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和图书资料采购制度, 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 促进广大师生员工自觉维护制度, 严格执行制度, 主动学习制度, 真正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只有保持警钟长鸣, 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才能保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文化认同与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32至35页。
[2]胡剑:《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行政论坛》2012年第5期。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 第661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 第26~27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 第317页。
[6]宫留记:资本:社会实践工具: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第168页。
[7]吴国平:教师人文情怀,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107页。
(辅导教师:张小林
张丽)
一、活动背景
1、社会背景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欺凌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校园暴力一般要到非常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的程度,才会受到社会注意。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国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各类校园欺凌事件,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2016年还下发了《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同时贵州省也下发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在全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黔教督〔2016〕58号)。无论从省市县还是校园都相继开展了整治校园欺凌的工作。
2、学校、学生背景:
本学期以来,学校安全工作中校园欺凌工作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明确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让校园欺凌事件零发生。同时,在学生方面,校园欺凌也时有发生。为了消除隐患,构建和谐校园,形成师生互敬互爱的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决定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消除学生心中可能存在的欺凌意识,了解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程度。
2、通过资料宣传让大家了解近年来的校园欺凌事件和相关文件。
3、通过查找资料对大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认识。
4、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观看宣传片、倡议书等形式,加强对全体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通过活动,在学校及其周边环境、村居中形成预防校园欺凌的合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指导思想或者原则
四、活动计划
1、活动时间:2017年3月13日至2017年4月1日
2、活动地点:团山小学
3、参与对象:团山小学全体师生共113人。
4、活动组织机构:活动由张小林老师和学校安全管理员张丽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辅导教师,三至六年级中队辅导员协助参与主题班会宣传教育。一至六年级学生全程参与活动,并有高年级学生参与到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活动需求:本次活动需要打印大量纸质资料,同时需要学生参与到资料的发放或收集中。班主任老师
6、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时间问题。活动时间与教学时间相矛盾。解决预案:学校协调解决,活动也可尽量安排在节假、双休日。
(2)安全问题。实践活动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这样安全问题就随之而来。解决预案:要正确的对待,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精心组织。(3)个别学生出现畏缩或应付现象。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提高心理承受力,树立自信心,在活动中体验实
践带来的快乐。
(4)某些家长的不理解。我校处于山区农村,多数家长观念陈旧,对学生参与活动以及校园欺凌的认识不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解决预案:辅导教师要做好家长的解释与疏通工作,尽可能让家长乐于接受,并参与其中。
五、活动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总结法;
2、途径: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发放告家长通知书,观看视频等。
3、总结活动中的先进经验,梳理后作为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依据。
六、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2016年3月13日至19日:
1、首先根据学生人数、年级进行分组,然后聘请安全管理员及一名老师做指导教师。
2、自制《防校园欺凌》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问卷、分析情况、整理归档。
3、调查我校校园欺凌工作现状,进行自查,书写自查报告。2016年3月20日至26日:
1、出一期校园宣传橱窗,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
2、举行一次以“反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启动“反校园欺凌”活动。
3、进行全面的排查工作,在各班级内排查出心理有问题者、有暴力倾向者、搞小团伙者等,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帮教,心理有问题者心理咨询室个别进行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4、开展教育。由驻村民警或主管安全的老师进行一次主题讲座。5.主题班会。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统一开展主题班会教育。
6.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校园欺凌宣传片,了解校园暴力存在的危害,掌握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7、发放预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在学生家长中营造良好氛围。
2016年3月27日至4月3日:书写活动报告,发放倡议书、展示活动资料。
1、书写活动报告。
2、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
3、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动员全校参与到防校园欺凌中来,让全校师生形成合力,携手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五、活动成果及呈现方式:
1、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
2、活动成果在学校、村居进行宣传,对预防校园发生欺凌事件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3、形成创建和谐校园,杜绝校园欺凌的氛围,让校园欺凌事件在学校“零发生”。
六、评价方式和标准 1)重视过程评价
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分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活动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
训,自由地交换意见。(3)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
七、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1、具备针对性的活动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
本学期开学以来,洋川镇城南中心学校下发的2017年春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了今年的防校园欺凌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防校园欺凌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学生实践活动,对于开展活动的师生亲切关怀热情帮助。
2、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张小林和张丽从教十多年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很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和极高热情,责任心强,关心爱护学生。而且两位老师都长期从事过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搞好这次科技实践活动充满信心。
3、学生方面的优势
团山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家庭,很少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他们对参加实践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活动小组的成员都是在各年级挑选的组织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责任心的学生或班干部。他们对本次活动充满期待。
八、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出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与实践的精神,在参与活动的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构建和谐校
园和进一步提升学生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意识。现就本次活动简要总结于后:(1)、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使原有兴趣的同学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次活动的开展更坚定了他们对实践活动研究坚定不移的决心。
(2)、学生通过定计划,拟方案,收集资料。领会到活动带来的能力提升,同时也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和使命感。他们为了成功完成本次活动,付出了太多的精力,不论是调查问卷、发放倡议书,还是查阅资料,他们都做到精益求精。活动锻炼了他们的精神和良好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师生对校园欺凌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着强烈的抵制和厌恶。让全校形成了和谐的氛围,学校一百多师生形同一家人。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人人都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
(4)、通过活动,达到了学校与家长、村居之间构建共同抵制、预防校园欺凌合力的目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5)活动反思
这项调查活动虽然前后活动时间不多,但从整体看来收获到了奇效,今后开展这类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1)有的同学十分积极,但有的同学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任务。(2)由于首次开展此类活动,因此带领学生参与活动是经验不足,导致活动的开展有一点零乱。(3)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时间不够充裕。
【校园防欺凌长效机制】推荐阅读:
小学校园防欺凌教案06-03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07-27
校园防欺凌的活动方案07-23
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09-24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征文09-29
校园防欺凌培训计划12-04
小学生校园防欺凌班会07-08
幼儿园防校园欺凌教育方案11-21
校园欺凌学习10-08
班会反对校园欺凌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