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创业路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艰辛创业路(精选8篇)

艰辛创业路 篇1

艰辛创业路

记市十佳创业明星、xx公司总经理xxx

成功永远属于艰苦创业和不断进取的人,在xx工业园区,有一家名为xx公司的企业,这家企业的创业者xxx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近三十年来,xxx——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凭着不怕苦、不怕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信念,从学理发、开理发店起家,逐步积累资金,开拓创新,最终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箱包企业,目前,企业注册的“xx”品牌箱包已成了农工商超市最大的箱包供给者,“xx”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日本、捷克等国家。

遭挫折发奋学艺

1976年,年仅14岁的xxx初中毕业后,带着父亲特地为他拼凑的一份盘缠,来到位于xx的表哥家学习理发手艺,在表哥家,xxx边帮表哥家带孩子边学习理发。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xxx的到来使表哥家原本拮据的经济更加捉襟见肘,四个月后,表哥还是找借口把xxx赶回了家,这个挫折严重打击了xxx的自尊心。遭此挫折的xxx暗暗地在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学好手艺,超过表哥。回到家后,xxx恳请父亲重新找了一位师傅,白天跟师傅学习理发手艺,晚上回家一个人在房间里苦练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xxx逐渐把握了一手过硬的理发手艺。为学精学好手艺,xxx还专门去上海学习新潮的理发手艺。15岁那年,xxx在集镇的末梢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开起了理发店,狭小的屋子除去店堂按不下一张床铺,xxx只好白天当店铺,晚上收拾一下当床铺,将就着睡觉。俗话说,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理发店设施简陋,位置偏僻,但xxx过硬的理发手艺、和气的服务态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很快,xxx的理发店成了集镇一家叫得响的理发店,理发店终日门庭若市。积累了资金,xxx的理发店也从偏僻的集镇末梢搬迁到了集镇中心,以后又随着新街的形成,从老街搬到了新街。

敢创新果断办厂

1992年,当地许多头脑活络的农民通过从事个体箱包业致了富,这时的xxx开理发店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也设想开一家家庭箱包厂。为此,他特地找到一位从事箱包业较久的业主,征询他的意见,看着眼前这位白白净净的年青人,这位个体业主果断地跟他说:“不行,做箱包生意很辛劳的。”xxx追问:“我不怕吃苦,行不行?”xxx的执着打动了这位业主,他掏出一张生意上的名片说:“你去找他吧。”怀揣着这张名片,激动地xxx给家人留下一句话——不接到生意不回来,就赴上海找生意去了,一连三天过去了,xxx没回来,家里人着急了,但苦于当时通讯不发达,没办法联系到他,就这样在心烦急躁地等了一星期后,xxx回来了,并带回了第一张100只包的生意单子,家庭箱包厂就此起步了。慢慢地,xxx的家庭箱包厂从最初的一台缝纫机发展到四台缝纫机。由于人手有限,为了赶一批货,xxx夫妻俩往往在忙完理发店的生意后,回家通宵达旦的加班,第二天,拖着倦怠的身子理发店照常开张。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近十年,但xxx从不叫苦,因为他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由于他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家庭箱包厂越办越红火。

勤创业壮大企业

2000年,xx镇在尚未开通的xx大道两旁设立xx工业园区,xxx看到园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毅然掏出了开理发店、办家庭箱包厂积累的全部资金成立了xxx公司,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怕有风险,但xxx信心十足,坚信通过自己的辛勤一定会有所收获。创业者的道路是艰辛的,但xxx一直坚信,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咬咬牙,挺过去!在短短的几年里,靠着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xxx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近年来,他先后到上海、杭州等地自费参加了各种培训,从中了解国际外经贸的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发展需要构筑的平台,一次次的学习,使他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在他的领导下,企业成功开发了多个系列的产品,并注册了“xx”品牌,实施了内外销并举的战略,内销产值一度占到了总产值的90,成为xx市内销绝对值最大的企业。近年来,xx企业连续多次被评为信得过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连续两年获得了镇级企业纳税贡献奖。目前,xx企业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职工300人,厂房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年创产值3千万元的箱包企业,xxx本人也荣获“市十佳创业明星”的荣誉称号。

艰辛创业路 篇2

5月29日山远生态畜禽总经理史晋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史晋芳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了她如何“进军”养猪业的艰辛历程。

史晋芳总经理告诉记者:“自2010年, 右玉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目标, 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当时, 全县有畜禽养殖区域的户籍户数是36308户, 其中生猪小规模养殖户和生猪生产单位有25个, 不达规模的生猪散养户约3943户, 全县生猪期末存栏13982头, 与2009年相比增加1522头, 增长12.22%, 能繁母猪存栏1555头, 与2009年相比增加250头, 增长19.16%;史晋芳看到在右玉县当地没有一家规范化规模型的生猪养殖场, 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畜牧产业的号召, 填补生猪养殖业规范化规模型猪场空白, 更好更多更快的为市场和农户提供优种价廉的猪苗, 增加农民的收入, 所以就萌生了建设一座规范化规模型的生猪养殖场的念头。”

史晋芳还提到, 创业至今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但是效益一般。就目前养猪业的窘境史晋芳总经理主要讲了以下3个方面;

一、规模化养猪场主要需要大量的铺底流动资金, 然而养猪场向银行贷款又没有合格的抵押物, 从而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二、养猪场政策性补贴从2014年也基本取消, 比如牛场、羊场都有棚圈建设补贴款, 而生猪到现在什么也没有。

三、规模化养猪场疾病多, 疾病是整个猪场存在的根本问题, 控制疾病也是每个猪场的头等大事, 然而由于各种传染疾病和猪场自身环境影响, 再加上这几年猪市场价格一度低落, 造成猪场资金短缺, 无力给猪场所有生猪注射保健疫苗, 导致生猪的疾病增加蔓延, 损失严重。

煎饼大王张兴冬艰辛创业路 篇3

下岗后,许多人都会想到摆个煎饼摊、包子铺或面条馆去谋生;甚至有许多人,也能把这种小门面经营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每月纯收个二三千元钱,全家吃喝不愁。可是,有谁想过,如何靠卖煎饼、包子或面条成为百万富翁的招吗?

看到这样的问题,可能许多人都会当笑话。但我们已经给您找了个活生生的榜样——辽宁下岗工人张兴冬。他就靠卖煎饼成了百万富翁,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从温饱型的小贩到百万富翁之间,有时真的就只隔了一层纸,只要你找对了方法,并付诸于行动,拥有遭遇挫折时的那份坚韧,从小贩到百万富翁便不是梦!

千里拜师:下岗汉成了煎饼专家

张兴冬是辽宁省抚顺市人。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抚顺市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7年底,年仅26岁的张兴冬不幸下岗了。下岗后,张兴冬在无助和失望中徘徊了很长时间,直到1998年6月,他才在妻子李芳的帮助下在石化小区的早市上摆了一个小摊,卖各种小百货。

经过一年的拼搏,张兴冬赚了2万元钱。这时,不满足现状的他开始寻找更赚钱的买卖。

张兴冬摆的小摊旁边,有一家冯氏煎饼铺,该铺卖的煎饼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有时甚至要排长队才能买到。望着冯氏煎饼铺生意火爆的情景,张兴冬心里想:自己做小百货生意虽然也能赚钱,但仅能维持生活,根本就赚不了大钱。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如果学到一门手艺,不管将来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凭此养家糊口。想到这里,张兴冬做出了卖煎饼赚钱的决定。为了学会制作煎饼的方法,每天出摊时,张兴冬都要去冯氏煎饼铺帮忙,借机偷偷地学艺。

然而,“看花容易绣花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张兴冬买来电磨、鏊子、平底锅和粮油进行实验。可是,他烙出的煎饼怎么都不成型,不但厚薄不均,而且口感也不好,没有一点韧性。但张兴冬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烙煎饼,常常练到后半夜。

2个月过后,张兴冬烙煎饼的技术仍然没有半点长进。李芳看到张兴冬的眼睛都熬红了,非常心疼,便劝他放弃烙煎饼。但张兴冬不服气,他不相信自己真的就这么笨,只配做一些不动脑筋的活。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张兴冬觉得这种偷艺的方法行不通,必须名正言顺地拜师学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真正的本领。

于是第二天,张兴冬提着礼物来找“冯氏煎饼”的师傅,想拜师学艺。然而,“冯氏煎饼”的师傅却怎么也不肯收他为徒,原因不言而喻,是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张兴冬虽然碰了钉子,但仍然没有死心。他知道山东省是煎饼的发源地,觉得那里会做煎饼的人一定很多,于是,他决定转让摊位,远赴山东拜师学艺。

1998年10月,张兴冬来到了济南。他找到一家便宜的旅店住下后,便不知疲倦地在大街小巷里奔走。山东真不愧为煎饼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小吃的地方,准有煎饼。张兴冬高兴极了。他一路走,一路品尝和比较各家的煎饼。他发现每一家煎饼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尽相同,真是酸甜苦辣俱全,他这个“门外汉”根本品评不出优劣。而这时,张兴冬通过和煎饼老板聊天,得知煎饼的真正发源地不是济南,而是菏泽。于是,张兴冬又当即赶到了菏泽。在一位70多岁的老人那里,张兴冬了解到中国煎饼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最有名的便是“刘记”煎饼,始于宋朝,可现在已经失传。

经过几番考察,张兴冬交了200元培训费,插班参加了当地举办的“六姐妹煎饼”培训班。经过1个月的培训后,张兴冬终于掌握了制作煎饼的全部技术……从菏泽回来后,张兴冬以每月360元钱的价格租了2间民房。随后,他拿出家里仅有的8000元钱,开始了新的创业。张兴冬把自己制作的煎饼定名为“刘记”煎饼,目的是想承接历史,把具有1000多年的“刘记”煎饼延续下去。

1999年4月8日,“刘记”煎饼铺正式开张了。开张后,生意一直很红火,每天都能赚100多元钱。

但张兴冬并没有满足“温饱”的现状,不安分的他又把眼光盯在了各大商场和超市上。他想,水饺、面条、馒头和包子都能进商场和超市,煎饼也一定能进去。

很快,张兴冬就开始实施向超市进攻的行动。首先,他投入4000元制作了一批煎饼,分别投放到几个超市进行代销。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在家等到的不是各超市让他去结算的消息,竟是叫他把已变质的煎饼取走。原来,放在超市里的煎饼不过3天就发霉长毛了。他的心顿时凉了,心疼至极:那可是4000多元钱呀!

张兴冬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店里,看着一堆堆发霉长毛的煎饼发呆。可虽然心里很难过,他还是不想就此罢手,而是想换种方式,再闯一闯!

此后,张兴冬停止了生产煎饼,开始四处取经。不久,通过朋友介绍,他结识了济南市很有名望的食品专家祁元初。祁老告诉他:“如果在煎饼里放添加剂(防腐剂),就可以延长保质期,最长可达到一年,但口感会大打折扣,且不属绿色食品;如果不放添加剂,就要研究原料的合理配比,因为每一种原料的酸碱度不同。找到了合理的配比,就能延长煎饼的保质期。”听了这番话,张兴冬茅塞顿开。他立即去上海和北京查资料。但是,在科技情报所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后,他才发现,延长煎饼保质期的领域居然是一片空白。这使他非常失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决定自己进行研究,并发誓把延长煎饼保质期的难关攻下来,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

1999年6月,张兴冬开始了延长煎饼保质期这一难题的研究。他买回瓷杯、滤纸、试纸等试验器具,把每一种配方的煎饼分门别类地装进袋里,并在袋上写清配比情况和日期。然后,他将它们分别放在潮湿的地方、太阳暴晒的地方和冰箱里……在做每一次试验时,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对比,从中找到有规律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张兴冬终于摸索出了延长煎饼保质期的方法。经验证,在不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的情况下,他所烙出的煎饼的保质期能达到45天,开创了我国煎饼食品保鲜的纪录。不久,辽宁省技术监督局对张兴冬制作的煎饼进行了鉴定,认为他的煎饼口感好,韧性好,无泥沙,无异味,无添加剂,是新世纪的绿色食品。

试验成功后,张兴冬士气大振。不久,他请人设计了商标,注册成立了抚顺市新抚刘记食品厂。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场灾难却接踵而至……1999年9月,张兴冬的一位叫吴守义的朋友要与他投资合作,并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刘记”煎饼打入全国各地的超市。有人投资,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张兴冬几乎没有犹豫便同意了。吴守义以一辆“五十龄”货车和10万元入股,张兴冬也通过向银行贷款、向朋友借钱等办法,凑了20万元投了进去。随后,他们租了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大厂房,购置了设备,招聘了工人,准备大规模生产煎饼。然而,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加上经验不足,工厂一投产,便出现了很多环节运转不畅的局面,几乎每天都要亏损。吴守义见势不妙,竟席卷了剩下的11万元钱,开车潜逃了……就这样,“刘记食品厂”倒闭了!此消息不胫而走。债主们听说后,纷纷跑到张兴冬的家里讨债,闹得鸡犬不宁。张兴冬的妻子和他的父母坚决反对他继续干下去。他那66岁的老父亲,甚至天天拄着拐杖到厂门口阻止员工进厂。无奈之下,张兴冬跪在父亲面前,流着泪请求父亲再给他一次机会。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父母才勉强同意。

在最困难的时刻,张兴冬决定缩小规模,主攻本市和沈阳两地的市常他东挪西凑又筹了3万元资金,准备继续生产。

2000年春节前夕,在张兴冬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车车满载着希望、饱含着辛勤汗水的“刘记”煎饼,被送进了抚顺和沈阳的各大超市里。张兴冬满怀信心地盼望能靠着这批煎饼大大地赚上一笔。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春节将至,家家都在置办年货,谁会去买他的煎饼呢?结果,“刘记”煎饼仍然少有人问津。虽然最后他亲自带着工人,冒着大雪走上街头,把煎饼以最低的价格卖出去了,但还是亏了近万元。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张兴冬的哥哥开车到黑山采购小米,那位与张兴冬合作了半年的老客户热情招待了张兴冬的哥哥,丝毫看不出有何异常,称重、装车、返回,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可张兴冬的哥哥回到工厂后,卸货时才发现,货车上层是新米,下层却是陈米。张兴冬当即找到那位老客户,要求退掉陈米,可那客户却百般不认账。为了保证煎饼的质量,他只好将这些小米低价卖掉。这次,他不仅亏了运费,而且赔上了差价,这样一来,他又赔了2万多元。接着,由于放松了戒备,张兴冬竟然又被手下的一个业务员骗走了3万元的货款……张兴冬怎么也想不到创业之路会这么艰难。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他病倒了,在病床上昏昏沉沉地躺了4天,直到这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了商场如战场,一步不慎就满盘皆输的道理。

不断变阵:小煎饼终于敲开了国际大市场经历几次失败后,张兴冬虽然已经身无分文,还负债7万多元,但他仍没有认输,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了。因为他坚信,小煎饼这种深受欢迎的廉价小吃,一定能登上大雅之堂。

在张兴冬最困难的时候,一些老客户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居然在短短2天的时间里筹到了8万元钱。手里拿着这些钱,张兴冬感动极了。他知道客户们能把钱借给自己,除了因为自己的信誉好外,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他的煎饼生意是有前途的。于是,他更有信心了,开始把大超市当成球门,不停地变阵、进攻,希望尽快“射门”成功!

2000年3月,张兴冬的煎饼厂重新恢复生产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煎饼的质量,张兴冬亲自到农村收购大米、黄豆、黑米、香米和芝麻等原料。

2002年7月,辽宁省名优食品订货会在锦州召开。张兴冬心想,如果能在“订货会”上大力宣传自己,“刘记”煎饼起码能在辽宁省打出品牌。于是,他立即成立了广告部,并从有限的流动资金中抽出8万元,在辽宁省各主要媒体上做了广告。随后,张兴冬带着1000张煎饼参加了“订货会”。不出所料,“刘记”煎饼很快在省内火爆起来。2002年10月,得知全国糖酒产品展销会在深圳召开时,张兴冬当即亲率广告部人员赶赴深圳。然而,在那次全国糖酒产品展销会上,作为煎饼之乡的山东省依然大出风头,相比之下,张兴冬的“刘记”煎饼明显逊了一筹。通过这次的较量,张兴冬感触很深:做生意,不能光靠打广告,还要练好内功,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回抚顺后,张兴冬开始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动脑筋了。他想: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传统的玉米面煎饼和小米面煎饼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开发一些新品种、新口味的煎饼;只有这样,“刘记”煎饼才能打进国内市常说干就干,他立即招聘了一些人才,成立了新产品开发部。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开发部便研制出了香米面煎饼、大米面煎饼、黑米面煎饼、高粱米面煎饼和糯米面煎饼等系列产品的配方,并在新产品中加进了价格很贵的芝麻等原料。这些产品投放辽宁省内市场后不久,就反馈回了好消息:新产品供不应求。

异常高兴的张兴冬把厂房后面的一大片空地和十几间民宅买了下来,又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雇用了80多名下岗职工,开始大批量地生产煎饼了!

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决定改变以前的经销方式,实行“走出去”的推销方法,一步步将自己的产品向全国渗透。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努力,“刘记”煎饼终于敲开了国内市常到2003年5月,张兴冬已在全国10多个省和直辖市设立了代理商,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重越来越大,利润也像滚雪球一样……但是,张兴冬由于这些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产品开发和打开市场销路上,因而对企业内部疏于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人员的增多,企业内部管理的诸多漏洞渐渐显露出来,最为严重的是损失浪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工厂每天生产的废品就有400多斤,按照市场价格的平均值每个4.5元计算,每天就要白白扔掉1800元,按此推算,一年就要扔掉65.7万元,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啊!这时,有人劝张兴冬将这些废品回炉,可他坚决反对,不想因此砸掉了自己的牌子。他觉得出现这么多废品,绝不是“必不可免”,他相信只要让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废品率就一定能降下来!

为了取信员工,张兴冬把月薪制改为周薪制。除此之外,他还废除了几项伤害员工感情的规章制度。这几项措施在员工中产生的反响极大,一时间,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位好老板而感到庆幸,并把对张兴冬的感激之情化作了无形的动力。他们从此在工作中精心操作,废品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下降到每天30斤左右。废品率降下来了,工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2004年2月,张兴冬又投资60万元,在抚顺市郊区前甸镇购买了10亩土地,开始动工建造新厂区。

如今,“刘记”煎饼已遍布全国,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000多万元,张兴冬成为了全国名副其实的煎饼大王。然而,张兴冬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的目标是:“在中国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有商店和超市,就要有我的‘刘记’煎饼!”

我的司考艰辛路 篇4

声明:本人一点心得体会,适合非法学专业的自学考生参考,也只是参考,间接经验永远不如直接经验准确,但希望后来人可以少走弯路吧。

先介绍下基本情况,本人管理类专业,高中理科,司考自学,一次通过,卷一95,卷二100,卷三95,卷四95,总分385分。

一、写作动机:

司考之前也在学法网上搜过非法本专业考司考的经验,感觉少很多,就看了很多专业人士考过的经验,虽说受益良多,但也有不少弯路,所以这点心得体会写出来应该对一些同学有用,我的想法是只要能帮助一个人,也算不费我这大半夜的开着台灯码字。。

关注学法网微信,微信号:xuefa5 为您免费推送最有价值的司考信息!

如题,我没有报班,在淘宝上买了盗版的录音听了一个暑假,司考老师的帮助确实是非常之大,本人强烈建议“非法本专业最好可以上课或者听录音”,具体情况下文详述。写下这些文字,主要是回馈一下社会,也同时感谢一下我听盗版录音的老师!

二、报班、老师、资料的选择与心态

按顺序讲吧,最先面对的就是报不报班的问题,对于没有接受系统的正规训练的非法本专业的同学,我相信报班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也觉得报班很好,有人可以一起学,各种问题不用操心,只要跟着机构的时间安排走就可以了,很省事,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报班的,我可不是托,自己也没经历,所以不会推荐,想报班的就不要自己看了,可关掉这一页,搜索其他内容了~至于那些因为种种原因不报班的同学,我有几点建议,第一,如果自己意志力不高的话,一定要找一个可以监督你的人看着你学习,司考复习的主要时间是暑假,天干物燥,人心浮动,很容易溜号的。也可以找个一起考的同学互相督促,但是切记找个靠谱的人,如果那个人学到一半撑不住了,这个打击必定很大。第二、要有个计划,这个真的很重要!虽然我没有,但是和我一起复习的女朋友有!好吧,我承认,在复习的过程中女友给了我很大支持,也市场督促我学习,正是跟着女友的步子,我才不至于落下太远,顺便说一下,女友考了400+分,当然,她比我认真多了~至于计划怎么搞,这个根据每个人的“基础”(非法本也不是每个人一点基础都没有,还是很多人有些了解的)不同,能够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同,所处环境和心态不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家可以上学法网搜一下,这方面的经验是比较多的。

之后是老师的选择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没有报班的非法本同学而言,老师选择还是比较头疼的,我就是在这上面纠结了很久,浪费了很多时间,有点经验就是大家选定了一个老师轻易不要换,这样会乱,就像我的行政法,因为听了吴鹏和王旭两个人,彻底乱了,最后完全不知道情况是什么。选定了老师就看这个老师的讲义,或者书,不要再去看别的老师的了,这样不配套,知识体系建立不起来,司考一定没戏。下面就把老师和资料的问题一起说了吧,分开会有点乱。

民法:主要听的钟秀勇老师,因为老钟的冲刺很晚(或者没有?),前期还看了众合的民法60讲。民法60讲打基础还是很不错的,适合前期,但是到了临近司考的四五月份才开始准备的话就不必看了,浪费时间,直接上老师的录音加讲义,一边听录音一边学,不会就多听几遍,不懂可以去向老师提问或者查三大本。既然提到三大本还是要说一下,强烈建议“非法学自学考生不要只看三大本或以三大本为主”,这个问题还是要啰嗦几句的,看三大本除非是提前一年甚至更早,不然还是不要想了,那书看一遍对非法学的一点用没有,但是对那些立志要以司考第一文明闻名天下的同学,去看三大本吧。。我就没买三大本,但是看过几眼,没什么意思。以上适合其他学科,因为民法先讲就在这里说了,有点儿乱,大家见谅!话题回归民法,老钟的讲义是所有讲民法的老师里最厚的,这意味着最详细,所以你们懂我为什么推荐他了吧,民法又是重点学科,前期一定要重视,提示一下,不要去钟秀勇的网易博客去问了,他一直没回我。。其他老师,李建伟听大家说不怎么好,但我听过众合的公益讲座,李建伟的合同讲的很明白,但因为大家反映体系不好,我就不推荐了。最后点题的时候听的周珺,因为传闻他比较黑,因为没对过答案,也不知到底黑不黑。。综上就是重点推荐钟秀勇。

刑法:刑法应该是很多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因为“三剑客”的兴起,新理论现在在司考里占据很大份额,很多老师都被淘汰了,刘凤科和柏浪涛重点推荐,我听的刘凤科的,但他那嗓子,实在是,不说也罢。至于韩友谊,没听过,但是也有人顶,具体不了解。

民诉:郭翔,没有疑问。杨秀清有个同学听的,觉得不好,至于其他人怎么说就不知道,但是郭翔,确实是很好的老师,讲的很好,就是有时间比较打击人,全程郭翔的没错的。话也不能说的太满,因为13年民诉也是改的。。

刑诉:刑诉是一门很坑爹的科目,因为今年把刑诉改了,上考场就比较崩溃。一开始听的汪海燕的,又做了真题,把他的笔记补全,后来还是记不住,在最后接受了女友的建议,听了陈少文老师的,真是相见恨晚!少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为人热情,关键是嗓音很好!没有缺点的说。

行政法(包括行政诉讼):王旭吴鹏林鸿潮都不错的,王旭的讲义比较整齐,而且有人说他黑,吴鹏讲的浅显易懂,但也有人说他太懒散,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林鸿潮没听过,不作评论。

三国法:这个我就不说了,随便上网搜一下也知道看杨帆的了,不废话。

商经:这一块因为一些技术原因我听了两个老师的,公司法一块,包括合伙,张海峡讲的很好,后面经济法听的汪华亮,他也是本科不是法学,但考很好。冲刺就全看的汪华亮的了。但是,今年有一题考的张海峡的讲义上有,而汪华亮没有,但是!张海峡的那份讲义是在是要背的太多,当时我是看到这个考点的,问的是一个百分比的问题,背过考试的时候又忘了,所以实在是没什么用,也不要指望经济法求全了,看看公司法吧,今年卷四还大题呢。

其他:我是有个司考的文件夹的,其中有一个文件就是“其他”,放的是其他卷一的内容,法制史、宪法还有法理,因为很多讲一卷的老师豆浆卷四,里面也有卷四的内容,于是像杜洪波、淳于闻、任海涛、陈璐琼等等都有。尽量详细一点说吧。淳于闻上课很有意思,觉得宪法无聊的可以听听他的课,而且他的理论(关于分数怎么拿的问题)也很好,大家搜一下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是发本,所以对卷四很怕,就怕答不好,所以卷四看了很多老师,杜洪波我是系统听的,讲的很好。重点是任海涛的最后一天两天在博客上放的押题真的很准!!必须看啊,你们懂的!另外有同学收到通知说今年刑法经济类会多,貌似也挺准的。法制史赵晓耕讲的很好,是个故事,但是讲义不适合背。

最后是资料的选择,我用的张能宝和众合的诉讼法卷,感觉张确实不行了,大家不要用了。最后做分年真题的时候最好买两本,这样可以对着看答案(一定要是不同机构的,最好和分类的也不是一个机构,这样就可以有三种解题解析了,好多网友喜欢买一本纸质的真题,然后到学法网的司法考试题库对答案,而且学法网真题库下面有好多网友的评论,非常具有参考意义)。众合去年的诉讼法习题卷对我帮助很多大,向高甲和杨洋也是很好的老师,书编的很好。

三、司考时间

司考小部分取决于智力因素,大部分取决于意志力因素。这话的意思是极少部分智力特别高、记忆力特别好的人或许会很简单,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是一样的,那就是必须付出绝大的努力!这不夸张,我的感触是绝对比高考压力大,高考是无论如何都还有学可以上,但思考,360是英雄,359就是狗熊,这话岁难听,但事实很残忍,那些说经历过就好的人,只是安慰弱者用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强者!也只有一个强大内心的人,才可以坚持下来。

非法本,强烈建议“时间上超过两个月!”这指得是全职全心全意的时间,每天最少,最少不能低于8个小时,很多人最后都是每天超14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虽然会有人说效率的问题,但是司考对专业学生需要800个小时,对非法本需要不可能少于1000个小时的。当然,这是比较稳的,通过率大些的算法。本人虽然比较懒,最后两个月也基本保持每天10个小时以上了。

我是从寒假开始复习(好吧,其实是预习。。)的,当时看了众合的刑法,开学还一直看刑法,但没有找到名师,这段时间亏很多。但一个寒假在家把刑法看完,其实是最后一个星期看的,觉得自己的意志力还可以~哈哈。开学之后就要抓紧了,特别是四五月份,千万不要荒废,觉得距离开始还远,这个真的很重要!五一就不要出去玩了,安心学习!!最后成绩出来要是差一点,巨坑啊!不要老是给自己借口要放假,要休息,要逼自己,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女生,看自己的想法了吧,想嫁个好人家的就不要司考了,想靠自己、证明自己的就把自己当男人吧,不要化妆逛街了。。

四、司考心态!

很重要,放在最后说,大家一定要挺住,越到最后压力越大,好多人都哭了,我认识的考400多分考试之前哭的多了去了。大家一定要相信,复习了这么久一定可以过的!非法本的通过率不比专业查的,这不是借口!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已经付出了多少吧,沉没成本太大了不是?越到最后月食要坚持住,想想那么多弃考的我就伤心,多浪费啊。。

关注学法网微信,微信号:xuefa5 为您免费推送最有价值的司考信息!

五、结语

此时夜色已深,宿舍的同学早就休息了,明早还要继续看书,就到这里吧。

最后送给后来的你两句话:

司考是强者的游戏,输不起就别来!毕竟很多人付出很多但收获甚少。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生活中的勇士!

浩星 亮

2012年11月23日凌晨1点

1、我自学三大本搞不定,09年就看了2个月三大本,最后放下了,还是跟着好的老师走,效果才比较明显,否则自己孰轻孰重就不知道,便陷入到司考的汪洋大海里了。

2、资料少买,我买了一堆资料,众和八大本、张能宝真题、指南针几大本,结果就李建伟的民法六十讲看完了,张能宝的翻了翻,指南针的法条都没来得及看,别的都是跟着老师的讲义走,说来惭愧,司考是过了,法条我都没怎么翻过。(要多打印老师的讲义,我办公室的打印机都加了好几次碳粉了)

3、在职辛苦,但是要坚持,杂事是多,但是要一个人平心静气,我白天上班不忙就上网做点题,晚上从下班6点半开始,基本搞到夜里1,2点,中间适当休息下,咖啡、槟榔、烟我换着来,搞到后面,到了喝了一杯咖啡,马上就能睡着的境界了。我这小半年一路上事情是比较多,中间好几次想过放弃,同事也说这么短的时间我又没基础,肯定搞不定(他考了2次没过),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结果比较欣喜。

4、关于老师,惭愧了,听到都是盗版录音,很对不起李建伟、段波、郭翔等一批教坛同仁(惭愧,我周末也兼职做英语老师,呵呵工科出身,日常工作非法律非教育,跨界发展呵呵),一路走来,还是很有感受,学到很多知识。既然没给钱,就好好推荐几位老师吧,做点广告不过分。

民法:李建伟给了我信心,想想我啥都不懂得一工科男,从李建伟老师这里知道了什么是不当得利、什么是善意取得,(刚开始一上来啥都不懂,听的是老李2011年的串讲班的,差点就听疯了,还好听了李仁玉老师2011的基础班,算打基础吧),后来看了民法六十讲,让我可以一口气看3个小时不停歇,把相关知识搞懂,但却是体系性方面有人提出质疑,便又听了段波老师的民法2(2011),这个小胖男确实讲得很好,所以个人推荐这两位,老钟我听过一点点,不做评价。

刑法:开始觉得韩友谊名气大,我一同事过了推荐老韩,但他试卷2只有70多,我听老韩说得云里雾里的,完全就是单口相声(不好意思,我没法律基础,说到了什么山口厚,我根本不知道啥了,老韩的粉丝们勿怪)。后来人家说道刘大帝很神,便下了海天班的来听,可以说,我听了有6遍,而且用加速软件听,刘凤科老师语速有点慢,后来我放到2.5倍速,有一点确实不好,我放的速度太快,搞得后面我没有理解透彻,应该在1.5就可以了。另刑法48讲不推荐,推荐书《刑法攻略》总则部分,非常不错,柏浪涛老师的,结合起来看,刘凤科的书他自己推荐,但是我没时间看了,不太清楚,另分则部分重点推荐 刘校逢老师的强化讲义,是二刘给了我刑法的信心,注:刘凤科的最好是看了书后听他的讲座,效果才好。

商法、经济法: 王小龙、张海峡,汪华亮的讲题讲座也很不错。

民诉:郭翔,但2013的同学们不要急,有改动,听新课吧

刑诉:开始听了汪海燕老师的,但后来还是换了陈少文,强人一个,今年过关有他很大的功劳,谢谢!!

三国:不用说,杨帆,卷一我做对了好多,谢谢了!李曰龙的我也听了,但是重点、透彻性什么的明显要低一个数量级

法理之类的:陈景辉、杜洪波,两位应该就够了,另杜洪波老师的建议我没听,后悔大了,卷四我没练习实笔写过,结果前面正楷,后面行书、最后草书,写到最后铃声响才凑足800字最后一题,出来感觉自己卷四挂了,肯定这个没考好,结果感觉还是对的,卷4是考的最差的一门,但是分数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84,我还以为50多呢,呵呵考完都没敢对答案。

行政法:第一遍听了林宏潮的,但是好听却不好记,第二次听赵鹏的也是不太清楚,第三遍听了魏建新老师的,基本上有了比较好的印象(当然,说不定这个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后面好长时间没搞这个,又忘掉了,娘的,行政法我觉得有点可惜了,及时复习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

其他:

可加速听的软件是 astro player, 安桌手机可用。

小结:

付出了,一路上听到的都是你时间不够,今年准备明年的吧,这类话确实困扰了我,但是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能够过有运气成分在,法律知识还需要多学习,虽然暂时做不了律师,呵呵,13年的战友们,加油吧。

新加的内容: 去年12月左右,去深圳司法局交材料的时候,了解并“推测”到一些信息,深圳应该有7000人左右考试,通过的大概有600多点,因为我是最后一天去递交材料,序号600多,而且感觉没太多人了,所以这边通过率应该有10%,同时很奇怪的是,跟我一起递交材料的,好几个都是专升本的,呵呵我觉得挺意外,看来这个司法考试考得更多的是坚持和付出,不在乎头脑有多聪明,坚持到底,应该胜利在望的。

艰辛求学路难忘母校情读后感 篇5

王明义在学校的生活经历让我久久难忘。有一次他回到家中,回到家后,家中实在一点食物都没有了,他的母亲就用扫帚苗棵子做了几个窝头,用盐水冲着吞咽。第二天他忽然晕倒在了学校门口,多亏校长罗敬亚将他及时送到了医务室抢救,才得以活命。

后来,她的姐姐去世、家中突然失火,让王明义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学。正是在父老乡亲、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他才成功的考完了高考,来到了大学就读学习。

走向工作岗位后,王明义始终铭记着家乡、老师、党和政府对他的一次次帮助,始终饱含着对亲人、对老师、对社会、对党和国家的感激感恩之情。他说:此恩此情重如山、深似海,定要终生相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月14日,台前县遭遇洪涝灾情时,他身先士卒,到1米多深的洪水中查看灾情。20xx年4月16日,郑煤集团超矿发生矿难时,他到现场指挥,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果断决策,成功营救被困矿工。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为人民服务。

艰辛创业路 篇6

其实,我从没想过要去考研究生。

参加高考,以失败告终。还记得当时的分数(每门满分都是150分):语文116分,数学88分,英语111分,历史81分,政治94 分,总分490分。我不甘失败,怀着必胜的心态又拼搏了一年,结果第二年仅比第一年多考了14分,比当年本科线506分还是差了2分,无奈之下读了个大专学校――南通工学院。现在,对于当年的高考,我有很多的感慨,真是一分之差,天壤之别。多2分与少2分,人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当年我能多考2分,如果我能被哪怕最差的本科院校录取,那我就能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就不用再花生命的另一个三年去自考本科……总之,如果我能多考2分,我现在的人生之路肯定是另一番模样。

毕业后,几经周转,最终到家乡的镇中学做了一名教师。工作不久,我就发现我无法一辈子呆在这个穷困落后的小镇上,我的心在城市,在远方。于是就在当年的九月参加了江苏省自学考试。在三年的自考期间,我很后悔读大专时没有参加自考(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报考了),假如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考的话,也许大专毕业就可以拿到本科文凭了(事实上,当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就做到了)。所以,我想对那些打算提高学历的同学说,学习要趁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也许是我的基本功好,也许是我很用功,16门自考课程,除英语外,我都是一次性过关。很顺利地,在6月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本科文凭。也就在那年,我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怀揣一纸文凭,跳槽进了县城的一家民办学校,做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本打算在那家民办学校奉献青春才智热情的,不想半年之后,我就发现,民校原来并不是之前听说的那样全靠本事吃饭,它不是一块乐土,充满了种种不公。一是工资没有标准。进校后我才发现,我的工资是最低的。很多有点关系的应届生的工资比我还高。其次是招生艰难。每年招生,用我们一位老师的话说,就是 “手握大哥大,满嘴说鬼话”,招一个学生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招生让我失去了做教师的尊严。就在我歧路彷徨时,办公室的两名同事劝我考研,两人的第一学历跟我一样,并且已考了两次了。他们告诉我,考研不是很难;他们还告诉我,读研之后可以进高校教书(的时候还是可以的)。他们的话给了我考研的信心,给了我寻找新生活的希望,于是决定考研。

我是那种瞅准目标就立即行动的人。因为自考论文答辩时去过两次南京师范大学,被南师园林式的校园以及浓浓的文化底蕴折服,加上自考的院校是南师,便在报考了南师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研究生。

真正开始看考研的书籍是从20九月开始的。考虑到英语基础差,便主攻英语。说是主攻,因为当时信息不明,头绪不清,参考书都没有选好,只看了索玉柱的真题解析,外加一本星火词汇和一本的考研写作。那时候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是我挑灯夜读的时间。也许因为是第一次考,动力特别大,每晚都看到11点多,当时住在郊区,江苏北部的12月时天寒地冻,但我依然乐此不疲。每每推窗看到周围漆黑一片,倒徒增我万丈豪情,经常在看书时神游南师美丽又古色古香的校园,更添坚持的决心。

201月14日,第一次走进考场。政治,英语都感觉挺好的,题目全部做完;两门专业课有几个名词解释不会。说真的,第一次,我压根没指望考上。成绩公布了:政治:70分,英语38分,专一117分,专二113,总分338分(国家线:单科:55分;综合:90分;总分:350分)。毫无悬念地落榜了。但这第一次的考试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只要攻克英语就行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这一年调整了战略。考虑到英语离A区差距太大,我报考了B区的四川大学。现在说来好笑,因为川大是自主招生,但当时竟然没查资料,不懂这个信息。所以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以免走冤枉路。

第二年,我的心态却没有第一年那么好。尽管报了川大,但没有购买川大指定的参考书。我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假如英语不过线,专业课考得再多也是没用的。因此这一年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又购买了新的辅导书。其它三门的书几乎没看。两门专业课只是看了其它版本的教材,与川大的指定参考书有很大的差距,也背得不牢。

结果的成绩是:政治59,英语52,专一107,专二96,总分314分。而当年文学类A区的国家线是单科55,总分350,我,又一次落榜了。但我这个人就是心态好,尽管总分还不如去年,我却又在英语上看到了希望,一年进步17分,第三年应该没问题了吧。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考研必须全力以赴,思想上稍微的波动,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一年,学校安排我代了一个毕业班的课。代毕业班,是我作为一名老师的荣幸,因此心里是又激动又紧张,从知道教高三起,我考研的决心就松懈了一半。一来代毕业班是一名老师能力的体现吧,从教至今,还是第一次有这个机会;二来我认为代毕业班,绝不能对学生不负责任;三来我刚买了一套房子,手里的钱用得光光的,想多赚一年钱再读研。现在想来,当时的这些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啊!

但我还是参加了那年的研究生考试。不过那年,我又调整了方向,报考了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平时也没少准备,尤其在9-12月份的晚上还是非常认真地看政治资料,做英语真题,背专业课内容。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心态的作用。因为我消极的心态,决定了我的行动,也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这一结果也让我欲哭无泪,捶胸顿足,抱憾终生。2008的的成绩是这样的:政治76分,英语56分,专一125,专二121,总分378分,当年苏大考研总分排名第15名,最终录取26人,而我,就因为英语与国家线(57分)的一分之差而与苏大失之交臂,再次名落孙山。这次的落榜,让我痛彻心扉,让我后悔所有曾经消极的想法。如果我再努力一点点,那么一切都将改变。而现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本来我可以调剂到BC区的,但我抱着对苏大的`一厢痴情,最终没有调剂,我相信,自己用一年的时间一定可以换来一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年,仍然报苏大。

这一年,我丝毫没有因为去年英语仅差了一分而放松对英语的学习,相反,我花了比前三年还多的时间在英语上,我确信,这一年,我志在必得。每天早读课时跟学生一起背单词,背作文。白天研析真题,每晚必做模拟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做,后对答案,再分析,最后整理试卷中的生字词。曾经有那么两次,阅读理解得了36分(满分40分)。

元旦的时候,学校放了三天假,我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完完整整地做了两份模拟题,严格执照考研时间操作,从下午2:00――5:00.结果是那么地令人激动,两份试题,客观题都超过了40分,而我的作文根据前两年的情况估计,起码能得个20分。

就这样,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态又一次进了考场。那年的考场考号也很出奇:28场28号,多吉利的一个数字呀。

1月11号考完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到网上对答案。对完答案,我一夜未眠,英语的客观题仅得了26分,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去年的57分了,那一夜,我想了很多:再来一年吗?英语能过线吗?说真的,这一年我已经尽力了,尽全力了;不考了,就这样放弃了吗?让四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吗?也许我就不是考研的料……这样的念头一个个,一遍遍地在我的脑中纠缠,纠缠得我辗转反侧,心痛难眠。

本来决定好了不考了。家乡有句俗话叫“事(试)不过三”,我都考了四遍了,所有的潜力都挖掘完了。后来在看杂志时,两个人成功的事迹又给了我信心。一个是魏宏远,残疾人,也教过书,后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另一个是俞敏洪,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我最终又下定决心,再考一年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许成功就在下一次的坚持之中。

2009年3月1日,成绩出来了,比我预想的还低:政治:56,英语51,专一130,专二135,总分372分。尽管总成绩与去年持平,但单科的英语与去年的国家线差距太大了,差了6分。虽然从考完英语的第二天就看到网友和一些权威的考研机构说今年的英语试题难度太大,分数线肯定要降,但没有说要降 6分的;况且最近的国家线降幅也没有达到6分的。从看到分数的那一刻起,我又拿起了单词本。

当然,在国家线没有正式出来之前,我还是天天关注它的信息,心也被网友忽悠得一惊一乍,上上下下的,一会有人说听到小道消息是53分;一会有人猜是50分;一会有人说他的亲戚在阅卷中心,已划定为54分……总之,那时节,我的心是今天死,明天活,浮浮沉沉,恍恍惚惚。

艰辛创业路 篇7

关键词:武媚娘,甄嬛,艰辛创业史

一、武媚娘PK甄嬛, 哪个更厉害?

(一) 素质比拼

甄嬛才情过人:★★★★★

甄嬛由于父亲甄远道的家学渊源, 博览群书, 琴棋书画都精通。后期, 在勾心斗角的后宫, 甄嬛也能迅速排除异己, 完成自己的复仇。

武媚娘能舞善辩:★★★★

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彟位居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应国公。不过在她入宫前, 父亲已经过世。好在武媚娘还有能舞的一面, 她的兰陵王入阵曲瞬间迷倒唐太宗。后期, 她登上帝后宝座, 心机和雄才大略自不可或缺。

(二) 虐情指数

甄嬛的两段感情令人唏嘘:★★★★★

对待爱情:甄嬛虽在选秀之列, 却不愿嫁入帝王之家, 只期待一位真心待她之人出现, 过平凡人的生活。于是在选秀当天, 她刻意打扮朴素, 意图让自己落选。结果事与愿违, 她因天生丽质, 被皇上一眼看中, 直接选入后宫。

真正改变甄嬛一生命运的是雍正和果郡王。甄嬛和雍正有过浪漫厮守的甜蜜期, 不过当她发现自己在皇上眼里一直都是纯元皇后的替代品时, 恨极了皇上的无情无义, 于是决定去甘露寺修行。后与果郡王两情相悦, 直到甄嬛误以为被皇上派去边疆的允礼战死沙场, 终决定走上复仇之路。

武媚娘谱三段恋情:★★★★

武媚娘与李牧青梅竹马, 一往情深, 为了李牧喜欢的一个扳指, 她愿意用玉佩去换;贞观十一年, 奉诏入宫立为才人, 与唐太宗上演了一段灵魂之爱。永徽六年, 昭仪武曌被封为皇后, 母仪天下。

(三) 白莲花指数

甄嬛出手时不手软:★

《甄嬛传》中, 前期的甄嬛纯洁善良, 不与人争宠, 即使不想侍寝, 也只是请信得过的温实初帮忙开药使身体微恙, 等她认为到了侍寝的时机, 又不露声色地让温太医慢慢减少药量, 连时间都盘算好了。心思缜密, 思虑周全。

武媚娘洁白无瑕, 一路开挂无心机:★★★★★

《武媚娘传奇》里武媚娘是一朵开放在大唐皇宫里的美丽白莲花, 剧中的武媚娘喜欢打抱不平、扶危济困, 真是高风亮节, 堪称完美化身。

(四) 宫斗技巧

甄嬛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甄嬛传》里的宫斗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 单说花样就让人应接不暇, 木薯粉、麝香、夹竹桃、欢宜香等等, 观众如同看谍战剧一样, 随着线索一点点剥茧抽丝, 最后找到幕后的真凶。

武媚娘后期狠毒强权可期待:★★★★

伴随剧情的发展, 从感业寺重回宫中以后, 她的狠毒指数直线升高, 变得心狠手辣、功于算计。

二、武媚娘的艰辛创业史

(一) 顶级投资者李世民。贞观十一年, 唐太宗听说武如意长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 因此将她纳入皇宫, 封为五品才人, 赐号“武媚”。李世民这个顶级投资者为武日后的翻江倒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 击败竞争对手王皇后。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武则天刚出生的女儿, 待王离去后, 女婴已死。唐高宗得知后大怒, 立即下令追查凶手, 武则天痛不欲生, 借机阐述皇后的各种不是。唐高宗听后十分气愤, 顿生废立之心。至此, 武则天打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垄断了后宫, 而且获得了唐高宗等投资者的认可。

(三) 高宗死后成为真正决策者。武则天生性霸道, 故每当决事, 高宗每每受制于她, 朝廷内外皆称二人为“二圣”。此时的唐高宗显然是公司最大的股东, 但武则天不但没有退避, 反而从他手里夺得股份, 最终成为公司真正的决策者。

(四) 铁腕治理, 打压夺权者。此时的武氏企业已经没有对手, 但公司内部纷争激烈对比, 武则天采取了强权措施。她任用一大批酷吏, 大开告密之门, 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 就可破格升官。同时, 率兵征讨李贞、李冲等反对者。

(五) 一家再无竞争对手的企业。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这时, 她的企业已然成为一个国际大企业, 而她作为最大的决策者, 掌控着全局。为了让公司没有任何威胁, 武则天继续发展科举制度, 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

参考文献

[1]张慧瑜.后宫甄嬛传的文化启示录[J].艺术广角, 2012 (05) .

[2]倪雪坤.武媚娘传奇的热播与争议[J].当代电视, 2015 (11) .

[3]蒋慧.武媚娘传奇女王养成记[J].电视指南, 2015 (06) .

[4]马英.甄嬛传的女性主义考量[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7) .

[5]黄诗迪.关于后宫甄嬛传的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 2015 (16) .

不畏维权路艰辛 篇8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4月1日,冷水江市总工会民社法律部接待了刘志平等人来访。据来访人反映,他们是四川省劳务顶管施工队的农民工,共有民工86人。他们于2009年5月与某公司冷水江市污水处理项目部签订施工协议,并按协议进场施工。2010年3月,因种种原因该公司与冷水江市建设局中止了项目合同。而此时,某公司冷水江市污水处理项目部除施工过程中支付过不多的民工生活费外尚欠民工工资110余万元,他们多次联系项目部讨要工资,但负责人采取回避态度不接听民工电话。由于业主方是冷水江市建设局(实际为冷水江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故来访人要求建设局支付民工工资110余万元。

冷水江市总工会民社法律部的工作人员对相关情况作了初步了解后,先好言劝慰来访人,同时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请他们放心。

今年四至五月的湘中大地,雨季和雨量分外地集中和强烈。恰在此时,民社法律部的工作人员,冒雨踏上了为外来民工讨薪的艰难之路。

工作人员首先来到项目的业主方冷水江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他们确实是和某公司冷水江市污水处理项目部签署协议的业主方,但这仅限于文字和形式上,由于机构变动和隶属关系的更改,项目的实际运作由建设局在掌握,找建设局去吧。

经多次联系,冷水江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建设局分管该项目的领导,说明来意后,他说要找唐×。

“唐×”是谁?经多方打听和联系事件知情人,冷水江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终于摸清了刘志平和唐×之间的联系脉络:2009年5月,业主方与中标单位某公司签订了《冷水江市污水处理工程(一标段)施工合同》,唐×作为承包方的委托代理人,在合同上签了字。后经查实,唐×是挂靠在某公司名下的施工单位,唐×又将一标段的顶管施工任务分包给了陈登云,刘志平等86人是为陈登云打工。换言之,上访人与陈登云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陈登云与唐×构成劳动合同关系,而唐×才是与建设局有合约关系的人,上访人与建设局没有劳务关系。

冷水江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又找到陈登云,希望他能依法支付民工工资,可了解的事实是:他虽是包工头但实际是带队打工的也是一个农民打工者,因为唐×没付钱他也没办法。末了反而倒起了苦水:帮我向唐×讨讨薪吧,否则,我无法向其他兄弟交差,也回不了四川了!

冷水江市总工会工作人员由此判断,陈登云和刘志平是一根藤上的瓜,必须尽快找到唐×及所在公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工作人员冒雨来到作为承包方的某公司,说明来意后,公司表示:他们只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体要找当事人。针对这种说法,工作人员据理力争,从法律层面而言,农民工和公司存在劳务关系,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指出,该公司作为知名的大企业,更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否则因此引发诉讼,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公司和工会工作人员一起作唐×的工作,使其尽早履行支付义务,以避免对簿公堂而造成企业和个人形象和信誉的伤害。经过反复多次勾通,唐×表示愿意支付,但由于承包工程款尚未完全结算支付,手头资金紧张,只能争取近日内部分支付。

几天后唐×兑现了承诺,4月26日刘志平等86名民工收到了第一笔40万元的工资款。

为了确保余下民工工资早日全额落实到位,冷水江市总工会主席胡汉卿、党组书记谢龙华同志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亲自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在他们和工会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下,5月10日,组织了由市总工会、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建设局、信访局、联席办、某公司(承包方)、民工代表、项目部代表参加的一标段尾款结算支付协调会议,就尾款的结算支付和确保民工工资到位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共同签订了《一标段尾款结算支付合约》,《合约》明确约定,在民工工资未全部支付前,相关部门不予结算支付。

上一篇:供水工程应急预案下一篇:激励小学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