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精选12篇)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1

某某报道

为进一步提升江川学校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本学期初,我校提出了加强各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要求。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校长、教导主任亲自安排部署,全体教师积极准备、参与。各科老师将在集体备课中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2

一、学生苦练引深思

聚焦我所在的校园,学生从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离校,其间除了课间休息外,孩子们都在教室中扎根苦干。早上晨读,全天6节课听讲、学习,中午做练习题,晚上回家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细细回想,学生能不累吗?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减轻了吗?

一日中午2点左右,刚参加完年级的集体备课回到班级教室,一身疲惫加上腰部胀疼的我,边捶腰边迈进教室,猛然看见一小姑娘用左手轻揉右手手腕,再甩几下,接着又写着作业……不时,后面也有类似情况。我纳闷:孩子们怎么啦?于是,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询问原因。小姑娘胆怯又沮丧地回答:手写疼了!刚做完语文,又做数学,后面还有科学要做呢!听完,我心如针刺,无语!也陷入了沉思: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让成年人都难以支撑,中午2个小时的多科作业怎能不让孩子们身心疲惫!

二、大胆探寻新径

接下来经过一周筹划,我首次召开班干部会议,给他们讲解班级的现状,尽力得到班干部的认同;接着召开小组长会议,在每个小组内确定分工,并明确各自职责;还接受班干部监督,每月进行小组评比;最后最难的是召开学生家长会,世袭传统教育的禁锢,家长起先也持反对态度的居多,学校迫于压力也出面制止。后来经过老师、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家长才勉强答应试行一学期。工作做通,行动便开始了。

我首先要给学生明确命题要求,做题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课文为本,不偏离主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选择书面作业,也可命制口头作业(表演、演讲、汇报等);还可命制手工、书法、绘画等。其他组在命题组作业外,如果自己组还有独特的有价值的题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尽管信心百倍,但还是不知结局如何,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我准备充分地踏上讲台,有序地开始了《桃花雨》一课的讲解,刚一提到文中作者几次谈到桃花花香时,孩子们小脸笑开了花,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老高,还有的举起了双手。此情此景真令我感慨:这还是我教这个班几年来第一次遇见的场景!我还是担忧:生怕伤了孩子们的自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抽了命制作业组里的孩子回答,结果孩子脆生生地答对了!我又接着问:找句子读一读,读出情感,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答得十分满意,接下来问题难度一个一个升高,孩子们也抢着回答,争着补充。一节课,我只引导,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全篇文章的内容也就在孩子们的探讨中被破译得淋漓尽致。课间,我追问孩子们:怎么今天这么来劲?孩子们乐开了锅:为了不落后其他组,我上网找资料;我到村里的桃花树下观察了好多遍,还闻过香味呢;为了命制作业,我把文章读了又读,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哈哈哈,话语、笑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和孩子们全都陶醉在学习的快乐中。

下午放学,我静候命题组组长布置本课作业,我顿时傻了眼:(1)书写生字,会写的字一遍,不会写的多写几遍;(2)观察一株桃花树,从色、香、味、动态和静态描写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天中午以朗诵的形式登台表演。

第二天,出其不意检查听写效果,怪了!以往不过关的今天也过关了,过关率达95%以上!中午的汇报会上,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后排,聆听着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声音对桃花树有序地描写和对家乡的赞美。其间,我身临其境般沉迷于其中,于是,我似乎看到了作业改革的曙光。

初战告捷,第一组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接下来第二课,第三课……课堂教学也轻松自如,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孩子们乐,我也满足!

三、小荷初露尖尖角

在期末总结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说:我们喜欢这种民主的学习方式,这样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能增加小组团结的凝聚力,还让我们明白凡事都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怕苦,不甘落后的毅力。家长满意地说: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放心,老师的工作我们支持。校长也特地来参加了会议,并感叹说:这个班集体作业的命制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改革是成功的,下学期将向其他班级推行。

是呀,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量大、偏难、费时、频繁、单一,让学生苦不堪言,身心疲倦。熟固能生巧,但受伤的总是孩子呀!让我们都真切地行动起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业负担;大胆探索;课业改革;创新意识

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今天,教学仍不乏是学校生存的第一生命线,于是,教学五认真成了整个学校教学的抓手,作业的布置也相应成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量级环节。

一、学生苦练引深思

聚焦我所在的校园,学生从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离校,其间除了课间休息外,孩子们都在教室中扎根苦干。早上晨读,全天6节课听讲、学习,中午做练习题,晚上回家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细细回想,学生能不累吗?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减轻了吗?

一日中午2点左右,刚参加完年级的集体备课回到班级教室,一身疲惫加上腰部胀疼的我,边捶腰边迈进教室,猛然看见一小姑娘用左手轻揉右手手腕,再甩几下,接着又写着作业……不时,后面也有类似情况。我纳闷:孩子们怎么啦?于是,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询问原因。小姑娘胆怯又沮丧地回答:手写疼了!刚做完语文,又做数学,后面还有科学要做呢!听完,我心如针刺,无语!也陷入了沉思: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让成年人都难以支撑,中午2个小时的多科作业怎能不让孩子们身心疲惫!

二、大胆探寻新径

接下来经过一周筹划,我首次召开班干部会议,给他们讲解班级的现状,尽力得到班干部的认同;接着召开小组长会议,在每个小组内确定分工,并明确各自职责;还接受班干部监督,每月进行小组评比;最后最难的是召开学生家长会,世袭传统教育的禁锢,家长起先也持反对态度的居多,学校迫于压力也出面制止。后来经过老师、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家长才勉强答应试行一学期。工作做通,行动便开始了。

我首先要给学生明确命题要求,做题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课文为本,不偏离主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选择书面作业,也可命制口头作业(表演、演讲、汇报等);还可命制手工、书法、绘画等。其他组在命题组作业外,如果自己组还有独特的有价值的题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尽管信心百倍,但还是不知结局如何,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我准备充分地踏上讲台,有序地开始了《桃花雨》一课的讲解,刚一提到文中作者几次谈到桃花花香时,孩子们小脸笑开了花,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老高,还有的举起了双手。此情此景真令我感慨:这还是我教这个班几年来第一次遇见的场景!我还是担忧:生怕伤了孩子们的自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抽了命制作业组里的孩子回答,结果孩子脆生生地答对了!我又接着问:找句子读一读,读出情感,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答得十分满意,接下来问题难度一个一个升高,孩子们也抢着回答,争着补充。一节课,我只引导,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全篇文章的内容也就在孩子们的探讨中被破译得淋漓尽致。课间,我追问孩子们:怎么今天这么来劲?孩子们乐开了锅:为了不落后其他组,我上网找资料;我到村里的桃花树下观察了好多遍,还闻过香味呢;为了命制作业,我把文章读了又读,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哈哈哈,话语、笑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和孩子们全都陶醉在学习的快乐中。

下午放学,我静候命题组组长布置本课作业,我顿时傻了眼:(1)书写生字,会写的字一遍,不会写的多写几遍;(2)观察一株桃花树,从色、香、味、动态和静态描写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天中午以朗诵的形式登台表演。

第二天,出其不意检查听写效果,怪了!以往不过关的今天也过关了,过关率达95%以上!中午的汇报会上,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后排,聆听着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声音对桃花树有序地描写和对家乡的赞美。其间,我身临其境般沉迷于其中,于是,我似乎看到了作业改革的曙光。

初戰告捷,第一组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接下来第二课,第三课……课堂教学也轻松自如,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孩子们乐,我也满足!

三、小荷初露尖尖角

在期末总结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说:我们喜欢这种民主的学习方式,这样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能增加小组团结的凝聚力,还让我们明白凡事都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怕苦,不甘落后的毅力。家长满意地说: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放心,老师的工作我们支持。校长也特地来参加了会议,并感叹说:这个班集体作业的命制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改革是成功的,下学期将向其他班级推行。

是呀,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量大、偏难、费时、频繁、单一,让学生苦不堪言,身心疲倦。熟固能生巧,但受伤的总是孩子呀!让我们都真切地行动起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张建强.践行有效的集体备课[J].教师,2015(24).

初中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4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请各集备组严格遵照执行:

一、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一课时,要确保用足用好。

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时,应预先确定中心发言人。各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准备,对有

关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设置等均应全盘考虑,所作发言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启发性。

二、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三、学期初各备课组长要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主备人.集备内容.时间.地点四落实),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按时进行。

四、每次集体备课时间均由一人重点说课,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每次集体备课后,要及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交教导处。

五、备课可根据下周教学内容或一个专题、一个单元等为一次备课内容,或选择最难教或最有研究价值的一课时作为说课内容重点评说,其余各课时略说。

每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例题选择、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布置一定要统一。对于上述四个方面讨论情况及结论,经集体讨论后形成统一要求,各自编写教案,并严格执行。

六、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将说课内容转化成“教学设计”。

七、“教无定法”,在搞好集体备课、说课,做到统一进度、统一例题、统一课堂练习、统一课后作业的基础上,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小学数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5

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其目的在于,让老师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课标、教材,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时效,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使教师集体备课能够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集体备课要求

1.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员。

2.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以及教研员应施其所长,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引领和互动作用。

3.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四定、四统一、五必须、六备”的准备工作。“四定”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人;“四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查考试;“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再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4.备课组长应该在放假时安排好《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内容分配表》,(教学预案以电子稿的形式出现,于学期初打印供教师使用。)并负责(或安排教师)记录《集体备课记录表》,于每次活动后两天内上交教研中心。

二、集体备课具体的“流程”

1、集体备课采用集中研讨和分散实施结合的活动方式。

2、参与教师根据所分任务,依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撰写各课详细的预案。(预案包括:有所在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点、课时划分及课型、课时重难点、疑点、所需教学用具或仪器说明、练习设计等内容。)

3、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主备人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作精心准备。

4、集体议课、说课。

双周周四下午,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议课、说课活动;平时以校为单位成立子备课组,每天择机进行议课、说课活动。建议一般程序为:

①备课组长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组内每个教师都要轮流承担备课任务。

②由主备人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谈教材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大家讨论,最后形成教案的核心,并将议课内容记录在《集体备课记录表》上。

③对同一层次学生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题、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然后根据集体备课讨论的结果,在了解教材及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步修改预案(预案由教师在假期分工完成),形成自己的教案。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反思内容需要教师个人及时整理在教案中,并以学校为单位汇总后,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

5、每学期结束后,将依据集体备课中大家交流的情况,对所承担的教案进行整理,对质量不高的教案予以重新备课,此比例应不少于10%。

6、整理之后的教案将交予下一年级教师使用,并按照以上程序开展集体备课,逐步完善形成高质的教学资源。

三、备课过程管理

1、督查:备课组活动由教研员、学校领导进行督查。

2、考核:教研室将会同各校教务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备课情况,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不及时撰写反思和教案修改意见的,将填写评价意见反馈给学校。

3.调控:若承担当次主备课人请假,必须向备课组长作好交接工作,由备课组长作好调控,杜绝未作交接而出现无准备集体备课。

4.总结:教研中心每月对上交的《集体备课记录表》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和抽检结果反馈给各学校,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通报相关情况。

四、集体备课小组设置

1、参与数学教师成立集体备课小组。

2、为便于教师的交流,依据参与教师所属学校,成立子备课小组。

3、各校校级领导和教导主任(如果为数学教师)参加所属校的备课小组的活动。

集体备课记录表

备课时间

第周星期

地点

课题

主备人

参加人员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引入、新授、练习、总结等)

课后作业

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分配表

周次

主备人姓名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6

困惑一:老师们为上一节研究课,阅读各类教参,搜集图片,制作卡片和课件,设计教学环节,思考每个环节间的过渡语……事无巨细,不遗余力。到上课之前仍感觉准备不充分,课堂上出现新的生成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指导学生,上完课后往往又为设想与实际教学的落差而懊恼。为什么饱满的教研热情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呢?

困惑二:与课本配套的语文主题丛书不能和语文教材揉合在一起,需要时就生拉硬拽的从丛书中摘上几篇来用。怎样使丛书的使用与日常课堂教学不脱节,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效果呢?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式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全面阅读单元教材和配套丛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充分研究课本和丛书选文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单元教学所需课型和课时,描绘出单元整体教学主线。接下来就是确定整体与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确定每一课型要进行哪些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与单元总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课型和每个课时的教学能够前后照应,形成有递进关系的单元课型链。最后,就是精化每一个课时教学设计,理清每课时要承担单元目标中的哪些子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删繁就简,注重一课一得,避免单篇授课时的“面面俱到又面面得不到”的弊端。

开学前,我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式集体备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博采众长,对整单元的教材进行深层次解读。

基本流程分为以下两大步:

一、文本解读

活动一:素读文本,整合内容

活动二:查阅资料,补充归纳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确定单元教学主线,制定单元目标;

活动二:找准语用点(可以从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课程标准、泡泡语、交流平台中寻找,结合学情,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

活动三:确定主题(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文字运用主题);

活动四:确定课型和课时数(基本课型包括:单元预习课、精讲悟法课、略读实践课(读写结合课)、阅读拓展课、综合实践课、习作表达课。);

活动五: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要与单元目标相呼应,具体到要落实大目标中的哪些子目标。);

活动六:设计每课时的教学流程(重点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让孩子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还能够落实预设目标。)

通过实践发现,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式集体备课模式从整体入手,解读单元教学内容,首先明确了“教什么”,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有针对性,能够做到一课一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外,抓住每篇教材与单元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具有递进关系和读写结合序列的课型链,实现了课本与丛书内容整合,有效地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果。同时,在设计每一课时教学流程时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能力。

单元整合式集体备课模式改变过去教师“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案,改进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营造了团结、合作、探究的教研氛围。每位备课教师能够做到胸中有丘壑,对每一教学环节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的放矢,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在单元课文学完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首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7

但也可以看到这一现象:集体备课活动后, 预期的结果是“同题异构, 教师争鸣”的教学活动, 但结果是不同的教师上同一教材内容出现———同样的导入新课, 同样的教学流程, 同样的结尾总结, 甚至是同样的作业内容, 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这一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渐行偏离:集体备课不容忽视的误区

1. 权威型———凸显“共性”, 忽视了教师的“个性”。

集体备课就是几位教师集中个人的智慧在一起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一起讨论交流教学的理念等, 对教学过程作出预设, 并与上课、听课、评课融为一体的集体智慧流动的一种合作过程。但在集体备课中, 备课组长往往提前安排主讲者认真准备, 深入钻研教材。活动时, 一般采用由这个人主讲, 其他教师由于准备不充分, 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 虽然有时也会进行提问或是泛泛而论。由于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素养、兴趣爱好等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在备课组活动时每位教师会呈现出不同的投入状态。而在集体备课中, 一般是“资深老师”、“骨干老师”等在发表见解或者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 其他老师只是以“仰望”的心态倾听, 或者只是随声附和, 没能各抒己见, 处于“被动”的状态。

2. 单一型———重视“集中”, 忽视了平时的“交流”。

集体备课强调“四定”:中心发言人、地点、时间、内容。目前, 在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 一般是安排在教研活动时间内, 通常每周一次, 中心发言人根据每学期开学时计划好的主题事先拟好发言材料、搜集好材料;在集体备课时, 针对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学生情况等进行研讨。集体备课的益处是在活动中教师互相碰撞思想, 达成共识, 成为“集体智慧”, 从而使教学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针对学情分层教学,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 过场型———注重“课前”, 忽视了课后的“反思”。

在集体备课中, 备课组开学初, 由备课组长召集进行分工, 通过讨论, 将一册书上几十篇课文或者几个单元的内容, 分配给几位教师去备课, 每个人备几课或者几个章节, 然后将备好的课, 通过电子教案上传到网上或将教案复印出来, 其他几位教师拿来就进课堂上课, 完全是“拿来主义”, 从而失去了个人特色。

二、形散神聚:集体备课辩证把握的尺度

1. 把握“个体备课”与“合作备课”的“尺度”。

教师的个体备课可以体现个人的教学水平。而集体备课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教学环节, 教师群体谈论、酝酿、撞击、完善后形成的集体智慧,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潜能, 还可以在再次、三次甚至更多的集体备课活动中逐渐加深理解教材, 打开更多的“窗户”来吸纳, 拓展教学思路。但集体备课不能等同于每个教师的个人备课, 如果课堂教学都是一样的教学流程, 同一模式, 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个性, 所以会出现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学都是一样的“模子现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基于每个成员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 探究研讨、集思广益、总结提炼, 形成共同教案。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二次创造———教师针对自身特点、学生情况等取舍运用, 修改成适应学情, 体现教师特色魅力的教案。只有留下自己的思考, 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上出自己的“味儿”、自己的“灵性”。

2. 把握“集中备课”与“交流备课”的“尺度”。

集体备课的规范在于制定“四定”。备课组在每学期制定了计划, 因此每次集体备课都有讨论主题, 落实到中心发言人, 这样具有针对性, 能够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集体备课活动通常固定每周1~2节课。如果只是这样, 就很难解决教学实际的问题。例如, 某个高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是固定在每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 但这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每天下班前, 三个数学老师就聚在一块儿, 讨论明天的例题教学该讲到什么程度。班级的程度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人教两个班的, 所教的方法等也会不同。次日清晨上班到办公室, 同组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交流分享各自昨晚所思。上完课在课间十分钟也要交流几句, 以便在下一节课上及时调整, 这种“微调”的意识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

3. 把握“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的“尺度”。

集体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的重点、难点, 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已有的知识水平确立符合学情的教学重、难点, 注意教学流程的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密度。

集体备课往往都会注重“课前备课”, 而会忽视上完课后该如何辩证对待“课堂的遗憾”, 也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前一教学实践的结束, 更是新教学实践的开始。教学完后, 教师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并且与组内其他老师交流, 发现问题, 汲取教训。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8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抓实检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一线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写教案。很多教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搬运的过程。从印刷体的教案变成手写体的教案,而花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上的时间很少。出现了备教脱节、写的不讲,讲的没写等怪现象。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智慧,弥补教师自己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构建集体备课模式

(一)做好“加减法”

回顾我校集体备课的历程,其实,我们是在反复做“加减法”。

1.使用统一教案,做好减法

我校以前基本上是使用统一的教案。备课程序是:集体备课——统一教案——二次备课——写教后感,也就是备课组成员先集体备课,由一人执笔做记录,集体备课后由记录人写好教案,发给每位教师,各教师在教案的右侧空白处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再写教后感。2009年秋季就这种备课模式,六年级语文组对全县开放了集体备课的现场,受到与会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种备课方式是一种集约化的理想方式,实质上是给教师做“减法”,它克服了每位教师都要手写教案费时的缺点,这种方法我们用了好几年。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少数教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案,自己的备课能力退化了。二是教案质量降低。有些教师为应付,直接搬用网上现成的教案。为此,学校又提出了写“个性化教案”的要求。

2.写个性化教案,做好加法

近两年,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提前一周按照备课组长的要求备好自己的个性初案,集体备课时在自己初案中补上自己备课不足的内容,吸纳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我们对个性化教案的要求进行细化:教龄5年以下及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弱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教龄6~10年的教师,过程设计可以相对简要,但要注重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教龄10年以上的及教育教学水平出色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案的设计追求精而实用,特别注重反思。50周岁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圈点标注。

我们现在正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帮教师做减法,允许教师自己的教案持续使用,每年在教案的右侧用红笔改动即可,不需要年年备,等到写不下二次备课的内容,再换新备课笔记,这样的教案应该很实用,也应该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笔财富。

(二)程序解读

集体备课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的改变,而是强调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这学期开始,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概括起来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度备课——反思交流。

第一步,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备课内容,所有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教参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备,写出一周的教案(这里初案的要求同上面一样,分年龄采用不同的备课形式)。

第二步,集体研讨

每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后,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等,并提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做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进度,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阶段性检测“五统一”。通过五统一,大大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真正地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步,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位教师结合集体研讨的意见对自己的初备教案进行深入的推敲、修改,更好地凸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度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更换、时间的分配调整,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

第四步,反思交流

教学实施后,各位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以便教学的改进。让不断的反思教学成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益阶梯。

(三)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备课组对学校规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

比如,六年级语数英备课组的“说课式集体备课”。2011年我校六年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他们在集体备课时,除了备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同时,还备课件,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主备人站在讲台前进行解说,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和效果都很好。2012年秋季我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我们正在试行推广这种“说课式集体备课”。

三、抓实检查,有效提升备课质量

为了让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除了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中层干部蹲点参与的方式,还制订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拟订了分项查、分阶段查的管理督导思路,备前查讲稿,备中查交流,备后查课案。并把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考评、先进备课组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查、考评,督促教师养成全方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实现以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四、总结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集体备课中,一次次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有了自己的感悟,一份份共性与个性共生的教学设计在心中酝酿、在笔下流淌,充分的备课让他们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情感,沟通心灵,一起成长。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学校以发展的眼光构建了“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并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推进和完善这一模式,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实现集体备课与时俱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学文化的丰富积淀与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近五年,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9名;在省、市、县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有168人次的41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学校也实现了发展的跨越与品质的提升。多次被评为“盐城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还被评为“盐城市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

“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集体备课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又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内涵。与集体备课同行,我们探索并收获着。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随着集体备课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在追求实效、高效的教学之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汽修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新形式 篇9

2012年4月13日下午1点30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全体教师来到学校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一次新形势的集体备课,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实现了我校“双基双技”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与本次现场集体备课的为全体专业课教师,由薛以栋老师主备,现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汽车制动装置》。课备过程中,从教材分析开始,每位专业教师各抒己见,发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薛以栋老师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完成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了自己在备课过程想不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处理方法。在集体备课时,大家还讨论了如何上好汽修专业课。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现在的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备课过程中,汽修专业的教师不仅对即将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课程内容分析,并且还现场的对汽车发动机等器件进行了现场拆装,对于教师的实践技能来说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回校后汽修专业老师集体备了一节《汽车制动装置》课

1、教材分析

汽车结构与拆装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方向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是:项目八 制动装置的结构与拆装 活动一 盘式制动器的拆卸与安装。本节课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物展示方式来学习汽车制动器的结构组成与实操步骤。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中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汽车技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动手能力,形象思维并不弱。而本课作为该项目的第一步,就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和所具有的类别作一个学习。重点在于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制动器的类型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的维修实践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① 学习了解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构成、作用、类别。② 能对制动钳总成的拆装有个清楚的认知。Ⅱ)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PPT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制动器图片,学习不同种类的盘式制动器的构成。就典型的盘式制动器分析它的工作过程。

②现场展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给以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知。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面对汽车故障,会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自己分析判断问题,冷静分析、勤于动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1.汽车制动装置的结构、作用、类别。

2.汽车制动钳的拆装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理解不同的盘式制动器的特点。

一、新课引入: 通过本课教材开头设置的工作情景:“一辆别克凯越轿车刹车时出现的制动发“咬”故障的检查”来导入课文,引出前轮制动盘检查后发现变形过大,需更换。引发学生的兴趣切入点。

二、教学内容:

1.刚才同学们听了刚才讲到的汽车制动盘,也由刚才提到了制动盘变形过大,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下汽车制动盘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

在屏幕中打出所拍的制动器的图片。① 同学们认认,它们是不是不同的制动器啊? 一个是盘式制动器、一个是鼓式制动器

② 大家再看看这个图片——王老师的车子。前后轮的制动器是不是一样的呢? 两个盘式制动器

现代轿车一般采用前盘后鼓或四轮盘式的结构。

③打出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标上各部构件的名称。

(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块等部件组成 ;鼓式制动器主要由活塞、制动液压缸、蹄片、制动鼓、支撑销组成。)④展示实物,进行看图指出各部件的名称,老师先行示范,进行制动盘的分解拆装。

⑤播放制动器工作过程的动画。2.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展示定钳盘式制动器和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简图 ① 展示它们的工作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

Ⅰ制动钳是固定安装在桥壳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Ⅱ制动钳通过导向销与桥壳相连,它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

② 认认我们台上的制动盘,它是定钳式的还是浮钳式的? 浮钳式的

3、盘式制动钳的拆装

①学习课本中制动盘拆装的步骤。②播放制动盘拆装的视频

三、学生自评与小结

1、制动器的组成结构

2、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3、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四、作业

1、说说制动装置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部件构成?

2、写出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五、课后拓展

1、学习液压制动管路的不同排列形式(前后轮分布式、X型分布式),比较两种方式的制动特点。

六、帮助与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10

9月28日,小学美术第十一册集体备课活动在文棋小学顺利举行。我同往常一样,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期一天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吴妍和马上两位老师对本册教材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解析:精美的课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由小到大、由点入面,详尽的分析、解剖了本次教材中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的困难,并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参考方法;第二部分是宓美君老师的一堂生动、专业知识极强的展示课《光与影》与各位专家与老师对本堂课的点评、建议。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我随着主讲老师的思绪身临其境,一堂堂生动的课已俨然在我的眼前成形,活动中让我再一次得益于集体备课,学到好多自己不曾了解、用到的知识,与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思路,下面谈谈我在本次活动中的体会:

一、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如吴妍老师在解析第一课《美丽的家乡》时,讲到“为了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将教材中的大部分图片替换为我们美丽慈溪的照片。”听到这我惊了一下,将教材中的图片全都替换了,可以吗?可一比较,课本中吊脚楼、土楼、徽派建筑及香港等图片资料,能有深受同感的学生怕是寥寥数几吧!而替换成我们慈溪的图片,新旧的北城门、古今的大塘河、越窑青瓷的瓯乐等等,正是学生身边的事物,不是更能激发起学生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兴趣吗?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书本中的图片在感受慈溪之美后作为拓展,让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美。有小到大,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祖国家乡之情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创新是美术学习的体现

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在提倡“创新”,各个学科的老师也有反映创新精神的培养,难!

而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存在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创新”在美术领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如第七课《电话亭》、第八课《路灯设计》,都属于“应用•设计”领域,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根据需要进行创新。那么如何实现创新呢?创新不是说可以由学生异想天开任意游。它的存在必须要求学生平日里对生活的观察,包括环境、造型、色彩、整体、细节、作用等认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现象进行新的改进、分解、组合、创新等,使物体更具有新的提高。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切的灵感来自于我们身边事物,而我们会对事物的产生不同看法、感受,美术正是让我们将这种感受通过绘画、制作等表现方式很好的展现出来,运用于生活。这样不断循环发展不仅促进美术创新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等其他的领域的发展。

三、专业知识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美术课程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老的教材“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在执教《美术》新课程中,一味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等,而舍弃了美术独有的专业知识,那么这样教学培养出来的兴趣、创新等将会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生涯中的海市蜃楼。大自然中的色彩、成像所带来的透视、冷暖色系等只有在美术学科中才能得以存在,我认为新课程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美术的专业知识更不能被忽视。

而美术中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并没有像其他领域那样通过一堂课能很快的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穿插、引导,渐渐将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能力的提高,眼与手的同步提升才能激发对美术真正的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创新的兴趣。这让我想到熊老师在点评宓老师的课时提到莫奈说的一句话,“我一直在追着阳光跑,可我怎么也追不上它”。是什么原因让莫奈能一直追随着阳光呢?我想,这原因之一是莫奈对美术专业知识一次次的追求而激发兴趣吧!正是这兴趣的需求才让莫奈对自己的画面出现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创新,对着一个普通人看似平常至极的草垛一次次的研究与表现。

宓老师执教的《光与影》,正是美术教学中专业知识较强的一课。它将已学过的透视现象、色彩的冷暖关系,相互结合融合在大自然奇妙的光与影中。若想要在一堂课中使学生将平时无意识积累的经验转变成有意识的光影现象,怕是件棘手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将感性认识中光与影关系提升至理性认识,并用造型表现的方式正确塑造表现对象,我认为这是与教师平时教学中是否潜移默化的引导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教学就像参与电脑系统中自带的扫雷游戏,若想要知道下一格是否需要插上红旗,那么参与者掌握下一格周边八格,甚至八格以外的情况。引领者只有了解掌握一个面,才能正确引导一个点。教师在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等同时更要加强自己对美术的兴趣和创新,加强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师集体备课报道 篇11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合作文化;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学校教研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开展了好多年。集体备课确实改变了过去教师之间的那种相互独立、各自为阵的单一备课状况,给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从教师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合作问题。他认为合作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在这种文化环境当中,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性不再采取防卫性态度,而是相互援助,同事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之间在追求教育价值上有着广泛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细节上的不一致也保持宽容。

一、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师为了提高业务素质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

很多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不得不参加。说明很多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没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一方面与学校现有的集体备课组织形式有关,学校主张的集体备课很大程度上是让教师集体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学生解读教材的文本,并形成统一的教案,没能更多地考虑教师个人真正的需求;另一方面与教师个人的认知水平有关,很多教师因为缺乏专业素养,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平时又疏于学习研究,一味地吃老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存着很大的侥幸心理。因此,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必须要考虑到教师的不同需求,让所有参与的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中受益。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利用高效便捷的网络资源向所有教师展现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专家引领的方式让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去寻求自我提高的途径,从而不断强化教师自愿参加集体备课的心理需求。

二、集体备课要营造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

“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尊重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群体更希望得到同行们的尊重。“一言堂”、“语言霸权”等都是集体备课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如何消除这些不好的现象是建立集体备课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的关键。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要本着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与优点的心理去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注重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或诉说困惑,或摆出问题,或展示案例,或提出设想,然后围绕问题、案例或设想展开分析讨论,各抒己见;或通过分析升华认识,通过争鸣达成共识,通过思维碰撞产生灵感,通过观点交锋迸发创新的火花。这样既有利于促使教师认识的深化,又有利于提升教师互助合作的档次。老教师要帮助年轻教师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文本,扶持他们有效地驾驭课堂,让他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现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年轻教师也要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建立和谐、平等、互助的合作氛围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集体备课要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原理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进行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协商交流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所以,在当今社会知识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作为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建构教师之间的合作文化。在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纳他人意见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集体备课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的研究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一些常规内容以外,还要注重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的研究。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独立个体,一份侧重文本知识讲解的教案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成长的需要。集体备课的价值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追求他们的“齐步走”。通过集体讨论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尽量地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增加教师上好一堂课的信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让学校的灌输式教育变为体验式教育,让封闭的、与社会隔绝的教育变成和社会联系的教育。教师通过集体研讨要明确: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是自主构建的,不是他人构建的;是自我感悟的,不是别人灌输的。集体备课就是要研究当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时,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明确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在教师中间逐步生成一种合作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道州.在集体备课中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研究.2010,(7).

[2]贾俊苓. 让集体备课为教师的成长助力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07/08-A.

[3]宋文权,张玉兰. 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江苏教育研究. 2010,3.

[4]侯新杰.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评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 , 2.

实施集体备课 整合集体智慧 篇12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 就是在备课中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从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打造高效课堂走好第一步。

首先, 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可以让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让所有参与者都发挥自己的智慧, 取长补短, 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 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怪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像对一个病人一样, 让所有的大夫专家进行会诊。教学也一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共同进步, 不断地攻破一个个难题。

再次, 集体备课能有效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解决教学中最为明显、直接和实际的问题,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教师的特长, 完善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中, 各个教师相互交流、探讨, 个人的智慧在集体的力量下得到升华, 能力进一步提高。

集体备课要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1. 个人初备。

即每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先针对备课内容, 根据学生学情, 比如学生基础知识、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情况, 初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写下提纲、建议、设想、疑难点, 以备研究所用。

2. 主备人主备。

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 需要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而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思考, 形成初步设计预案。

3. 集体研讨。

即在主备人主讲的基础上, 参与备课的教师针对主备人的预案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 然后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4. 个人复备。

即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 集中大家的智慧, 参与备课的教师根据自己班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教学风格与特点, 设计出独有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自己综合学情的教案。

5. 授课实践。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独设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教学, 检验集体备课的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 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及优点。

6. 备课反思。

在进行实践教学后, 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反馈、交流, 进行反思, 并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 此次备课重点为:找出教学预测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发展的融合点。

二、集体备课要做到的几点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 要想真正让集体备课给我们教师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上的提高, 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管理要规范。

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和评价制度, 调动全校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为集体备课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学校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备课组, 亲自参与集体备课讨论, 调动所有教师的集体备课积极性, 起到带头作用, 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提出指导意见, 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从每一位学生出发。

2. 要提前做好准备。

集体备课前, 大家都要事先做好准备。特别是主要备课人, 一定要提前认真收集素材, 认真研读教材内容, 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确定好教学目标, 并且设计好教学步骤和环节, 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找出学生所学的难点。提出问题然后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其余的备课教师应该针对主备课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然后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使得所有的问题能够更完善地解决。

3. 互动交流要到位。

在集体备课中, 交流要围绕主备人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进行讨论, 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 也可以就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共同讨论。讨论时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让我们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够有一个好的过程。使得每一位教师的问题都可以在讨论中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 骨干教师要起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因为教学时间比较长, 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 可以把自己在教学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大家共享, 让非专业教师少走冤枉路。非专业教师要虚心地学习, 这样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迎刃而解。

5. 反思提高要到位。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才能扬长避短,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让我们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接受。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集体备课后, 个人还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静心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扬长避短, 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不仅可以使集体备课成果得到个性化的升华, 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理论成果。

上一篇:关于一年级寒假数学日记下一篇: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