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精选5篇)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篇1

/ 5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B、东北抗日联军C、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D、保卫中国同盟 2、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呼吁一致抗日。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3、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国同胞书》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日军在()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治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

A、1937年10月

B、1938年6月

C、1938年10月

D、1939年1月 5、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A、张自忠

B、张治中

C、张灵甫

D、张发奎

6、在战略相持阶段,()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A、运动战

B、阵地战

C、地雷战

D、敌后游击战争 7、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这个命题。

A、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A、《反对党八股》

B、《整顿党的作风》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9、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0、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A、忻口战役

B、淞沪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会战

11、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D、广州——南京——重庆——南京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本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1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A、晋绥根据地

B、冀鲁豫根据地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1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凇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5、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对华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A、对矿业、钢铁工业等部门实行“统制”B、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C、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

D、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经济附庸

16、下列关于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 5 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7、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8、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9、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0、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

单项选择答案:1-10:A B A C A D B C B C ;11-20:A D D D D A C B B D;

二、多项选择:

1、侵华日本的严重暴行有()

A、大屠杀

B、掠夺中国的资源 C、迫害劳工

D、在中国进行细菌战E、推行奴化教育

2、抗日战争时期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有()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桂南战役 E、武汉会战

3、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为国捐躯的有()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李宗仁

E、张治中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A、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C、实行片面抗战路线D、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5、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实行的对华政策是()

A、速战速决 B、以战养战C、以华制华

D、重点进攻解放区战场 E、加强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6、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三个阶段。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撤退

E、战略反攻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反对投降势力 E联合所有势力

8、毛泽东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E、《论持久战》

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及其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它们有()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法国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

A、民族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B、民族精神是奋进的动力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 5 C、综合国力是自立的保证

D、反对侵略是生存的权利 E、共产党领导是美好未来的前提

多项选择答案:

1、ABCDE;

2、ABCE;

3、ABC;

4、ABCD;

5、BCD;

6、ABE;

7、ABC;

8、ABC;

9、ABCE;

10、ABC DE;

三、判断改错:

1、华北事变以后,国民党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此共产党必须坚持“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实行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

4、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是民主革命的重要时期,因此抗战时期也必须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5、抗战爆发后,英美政府采取了坚决支援中国抗战的立场。

6、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太原会战。

7、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8、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七七事变。9、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10、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

判断改错答案:

1、答:此观点错误。华北事变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时党提出了“联蒋抗日”的口号,后来,党又适时地提出“逼蒋抗日”的口号,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主张和平解决,使事变得到妥善解决,十年内站基本结束,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

2、答:此观点正确。

3、答:此观点正确。

4、答:此观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和团结最广大的人民,应该停止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是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5、答:此观点错误。抗战爆发,美国对日本一度奉行绥靖政策。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美国采取两方面政策,一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又向日本大量出口战略物资。

6、答:此观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

7、答:此观点错误。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8、答:此观点错误。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一二九运动。

9、答:此观点错误。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10、答:此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

简答

1、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2、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3、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4、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 5

5、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五、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简答题答案:

1、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4、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5、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3)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论述题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 5 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大学时期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为此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共十八大报告亦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论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课) 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这门课程的独特优势,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是一项颇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比如在讲授上编综述时, 着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 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和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 重点讲解社会主义的论战、长征的艰苦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 紧紧围绕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展开教学;在讲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时, 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讲授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 则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本文拟以第六章为例, 将笔者的探索做一粗略总结, 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 (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 的评价和情感, 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是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 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千百年来, 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虽然发生过战争, 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 近年来, 受国外敌对势力和极端原教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出现了东突、藏独等极少数民族分裂活动。这些民族分裂主义者不但制造恐怖事件, 而且利用网络等方式散布他们随意篡改的本民族历史。这些历史真伪难辨, 需要受众具备相当的阅历、学识和思辨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囿于年龄等原因, 社会阅历不丰富, 思辨能力薄弱, 极易成为伪民族史的毒害对象。因此, 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鉴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十分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比如在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时, 我告诉学生:“9·18” 事变发生后,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敌后奋勇杀敌;东北朝鲜族同胞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痛击日寇; 九世班禅不但严辞拒绝日寇的拉拢, 而且多次远赴内蒙古地区巡回宣传民族团结, 挫败了日寇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我还告诉学生:当中国东南沿海被日寇封锁、外援物资受阻后, 西藏地区的僧侣主动组织马帮翻越喜马拉雅山, 从印度运回中国抗战所紧缺的战略物资;云南各族人民则用双手和简陋的劳动工具日夜抢修滇缅公路, 使战时外援战略物资得以源源输入中国内地……这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史实, 少数民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

二、用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学生

古人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 即使颠沛流离, 也要努力向上、永不放弃。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却仍屹立在世界东方, 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发愤图强的必然结果。晋朝有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宋代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 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二度克复雅克萨。同样, 中华民族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也是各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然而, 由于受网络的不良影响, 相当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仅留下下列印象: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一触击溃、丧师失地、降将如毛;美国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加快了日寇覆亡的进程; 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直接导致日军战败投降。在他们看来, 国民党拥有数百万正规军尚且一泻千里, 中国共产党仅靠小米加步枪怎能打败打败海、 空军实力排名世界前三、陆军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基于上述错误认识, 他们中的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过是美、苏两个大国将中国从日寇的蹂躏下解放了出来而已。这一民族失败主义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就必须端正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为达此目的, 我首先告诉学生, 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的关系, 美苏等国固然支援过中国的抗战, 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同样也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接着, 我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没有中国提供的粮食、生丝, 以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 苏联不可能支撑持久抗战;没有中国提供的情报, 苏联极有可能在战争初期就沦为战败国, 美国也不可能在参战后的第三年就夺得太平洋战争的制海权;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才使得日寇始终不敢从东面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始终无法与德国会师中东; 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才使得盟国得以专注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 我将正面战场的失败与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丧师失地相比较, 将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较, 将中国始终坚持抗战与法国在战争初期迅速沦亡相比较, 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史实比较, 认识到中国战场之所以惨烈, 除了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等原因外, 还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 来成就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首先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

当然, 仅仅使学生明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关系和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是远远不够的, 欲使学生坚信中国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还必须讲清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侵华日军的打击程度。为此, 我讲解了冈村宁次等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对中共抗战的看法, 并且以侵华日军将士的战地日记为例, 讲述了游击战、地雷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的分心、耐心的对比讲解, 学生终于认识到中国人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由此放弃了原先错误的认识, 民族自豪感因此而油然滋生。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 即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程颐则言, “人无忠信, 不可立于世。”可见, 先哲们都将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德行。千百年来, 尽管岁月流逝、历史环境变化万千, 但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建信、韩信一饭千金的诚信故事仍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小学教材, 可见诚信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的瑰宝。

然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视不够, 有的大学生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 他们不辨善恶、不分美丑, 拾到别人丢失的校园卡后, 不及时归还;考试时夹带、作弊;为了物质利益, 而替代别人参加期末考试……天之骄子中似乎有人忘却了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

俗话说,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大而祝锥, 不亦晚乎!”二者均启示我们:防患要及时清除, 如果不防微杜渐, 将会酿成大患。

拾饭卡不还、作弊等虽然校园内的发生小事, 不属刑事犯罪, 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多少恶劣影响, 但缺乏诚信的行为与风气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 足以影响一生;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习惯, 毕业后是很难改变的。若学生起初做一些看似细小的坏事, 久而久之养成了投机取巧的心理, 就以为蒙骗没什么, 有时还能得到实惠。步人社会后, 他们有可能成为不诚实守信的公民, 或者随意撕毁自己与别人签订的合同, 或者违法乱纪, 一旦身居高位, 极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做出损公肥私、甚至盗骗巨额国家财产和出卖国家利益。

这就是说, 为了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完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因此, 在讲授第六章时, 我将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 告诉学生, 国民党之所以丧失了绝大多数游击区, 个中原因在于其将士不诚实守信;共产党的游击区之所以发展较快, 个中原因之一在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诚实守信, 遵守对百姓的承诺、绝不侵犯百姓利益, 吃饭一定照价付钱;遵守对百姓许诺的军民一致、官民一致的诺言, 厉行法制建设, 像黄克功这样的高级将领若损害百姓利益、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共产党的诚信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比如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宁愿被日寇杀害, 也要保守八路军的秘密;山东胶州地区的老百姓甚至整村挖掘地道, 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为八路军建造地下疗养医院。也正是在抗战时期用诚实守信积累的民心, 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四年解放战争中赢得华北地区人民的支持, 迅速取得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 乃至夺取全国的胜利。

为坚固学生的诚信意识, 我又以德国、日本对其所发动的法西斯战争赔款的态度为例, 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 二战后日本与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关系紧张,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作为国际海牙条约的签约国, 却违背海牙条约中在战争中不得施用生化武器、不得轰炸平民区的有关规定, 二战结束后去又不履行条约, 对受害国及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 致使自己失信于天下。反观德国, 切实遵守自己所签订的战败条约, 国家通过立法将战争赔偿法制化, 不但如数偿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 而且已经偿还了大部分二战赔款。德国的诚实守信不但使其得到了整个欧洲受害国的谅解, 而且使其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敬重, 德国因此成为欧盟的创始人之一, 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政治盟主。

这样, 通过一系列比较, 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立人、立国的根本。

四、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 不能仅有小我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不告诉后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 在相当程度上是无数仁人志士无私奉献、忠心报国的必然结果。

然而, 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紧张的高中生活、激烈的高考竞争, 以及父母的溺爱, 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眼里只有个人的奋斗目标, 而忽视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因此, 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不能仅有小我,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急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兴亡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在第六章的教学中, 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 讲解八路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时, 我特地告诉学生, 其实土八路并不土, 因为抗战时期一批国民党统治区的教授和工科大学生, 为了抗日救国从大后方跋山涉水, 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 冀中抗日游击队制造的地雷从对敌几无威胁到使得日寇闻风丧胆;太行山根据地兵工厂研制出实战效果好于日造三八式步枪的新型七九步枪;晋察冀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弹可用于多种规格口径的迫击炮……。正是凭借着这些并不落后的武器, 八路军才得以支持持久抗战。又如, 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 我列举了海外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我告诉学生,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 有一半以上的海外留学生抛弃舒适的生活, 离开优越的环境, 不远万里, 远渡重洋, 从国外回到祖国。他们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抗战服务。例如:龚祖同舍弃即将到手的德国物理学博士学位, 匆忙赶回祖国, 于193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 经大批生产后用于前线, 从而减少了国民党前线的伤亡。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学生池步洲毅然离开日本, 回国后, 利用自己对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多次成功破译了日方情报, 为盟军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留学生为解决中国抗战所紧缺的燃料问题, 昼夜试验, 终于成功地从植物中提炼汽油, 解决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液体燃料的供给难题……正是由于科技人才的加入, 为中国抗战奠定了难得的科技基础。在旁征博引史实的同时, 我还谆谆教育学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是旧中国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新的历史时期, 仍然应该是大学生的座右铭。因为中国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 地少人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惟有科技方能兴国, 惟有科技方能强国!这样, 通过我的讲解, 那些原本以出国留学、为个人奔前程的学生端正了学习目标和态度, 从此坚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

总之, 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我的体会是,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搜集他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既把握“纲要”课的知识体系, 又认识该课程的内在规律,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既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又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 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而为学生的实际思想理念,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6457725.html.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96.

[3]谭玉川.弘扬兵团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兵团, 2014, (5) :18.

[4]李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5) :14.

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3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7、课程论研究的是()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9、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4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4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4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45、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4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4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议和参考书

48、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4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51、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5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3、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学 D课本

5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57、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 D教科书

5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2.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P.131 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P.132 4.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P.145 5.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6 6.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7.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P.125 8.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P.125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杜威的学生 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4、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型课程。

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 课程。

7、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拓展课常常以 的形式出现。

10、课程文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

1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常年的授课时数和 等。

1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13、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

15、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性原则、迁移性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5—136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129

3、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P131——132

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P139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153

6、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P146—147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课程改革 2.对社会的研究

3、克伯屈

4、研究

5、儿童

6、潜在(隐性)

7、教科书

8、国家课程

9、选修课

10、教科书 11周学时

12、本文部分

13、课程评价

14、普遍性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 篇4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组织结构 3.管理跨度 4.非正式组织

二、单项选择 1.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联系简捷 B、部门间协调较好 C、专业分工较细 D、不会发生较多失误 2.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组织关系简单明了 B、稳定性强 C、整体协调性强 D、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

三、填空 1.矩阵制组织结构又称 结构。2.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 原则组织的指挥系统,另一套是按 原则组织的管理职能系统。3. 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4.事业部组织结构多适用于 等组织。5.一般来说,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 情况来衡量。

四、是非判断 1.职权就是权力 2.分权即授权 3.一般来说,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的情况来衡量。

五、简答 1.组织职能的特点是什么? 2.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的含义和特点? 3.动态的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 4.授权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六、论述

1.为什么现代化组织结构越来越倾向于扁平结构。举例说明? 2.如何成功地运用委员会管理?

七、案例 [案例] 测量仪器公司 测量仪器公司董事长威廉B里奇曼(William B.Richman)向董事会说明他的组织安排,其组织图如下:

[案例] 巴恩斯医院 下面这一事件发生在天气凉爽的 10 月的某一天,地点在圣路易斯的巴恩斯医院。黛安娜波兰斯基给医院的院长戴维斯博士打来电话,要求立即作出一项新的人事安排。从黛安娜的急切声音中,戴维斯能感觉得到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她马上过来见她。大约 5 分钟后,波兰斯基走进了戴维斯的办公室,递给他一 封辞职信。“戴维斯博士,我再也干不下去了,”她开始申述: “我在产科当护士长已经四个月了,我简直干不下去了。我怎么 能干得了这工作呢?我有两个上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已经尽最 大的努力适应这种工作,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让我给举个例子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昨天早上 7:45 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纸条,是达纳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 10 点钟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我知道,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 时才能写出来。30 分钟以后,乔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

问我为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医生(外科主任)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告诉她,我 也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乔伊斯说什么?她叫我立即让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她还说,一个小时 以后,她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我跟你说,戴维斯博士,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好几次的。一家医院就只能这 样运作吗?” 问题: 1.戴维斯博士能做些什么改进现状? 2.“巴恩斯医院的结构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黛安娜波兰斯基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督者。”对此,你是赞同还 是不赞同?提出你的理由。[案例]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委员会管理 许多大学,特别是规模大的大学,广泛采用委员会管理方法进行工作,尤其是在选择及提升在任的副教授和教授时 更是如此。在这个方面广泛使用委员会的大学的一个实例,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各分校体现出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任命或提升副教授和教授(两者都有任期)时,采取如下步骤: 候选人由他(或她)所在院系的人事委员会仔细审查。如果候选人通过了上述第一道审查,则将该动议送交到主席或系主任审查,然后送到学院执行副校长,由他转给 学院预算及晋升委员会。预算及晋升委员会立即将该案提交一个经特别任命的五位教职员组成的特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中只有一至二名成 员可以属于候选人所在院系的。特设委员会审查该案,然后向预算及晋升委员会提出建议。预算及晋升委员会审核该案,并向学院执行副院长及院长提出建议 学院执行副院长和院长审核材料,审核后将案卷连同建议一起送交大学学术副院长。大学学术副院长及院长审核后,如他们同意这项动议,则将该案随同对此将采取行动的建议一起交大学的评议委 员会,请他们采取最后行动。1.如果你申请评选或晋升,你愿意受这样的委员会制度的审查吗? 2.假如你看到了在这种委员会的管理中有一些弱点而且也许是危险,你提议应做些什么?

【本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而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2.组织结构: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3.管理跨度:一名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4.非正式组织:在组织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现实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 的结伙关系。

二、单项选择 1.A 2.D

三、填空 1.规划一目标结构 2.命

命令统一原则 专业化原则 3.直线型 4.规模较大的一些公司 5.决策权

四、是非判断 1.错。职权不是权力,职权是权力的子集,权力五项来源 2.错。分权不是授权,授权是短期的权责关系,分权是长期的权责关系。3.对。决策的数目,重要性及其影响面、手续审批简繁。

五、简答 1.组织职能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2.优点:加强横向联系,发挥专业人员的潜力,各种人才培养。缺点:关系复杂,临时性 3.职权和知识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弹性结构原则。4.因事设人,因能授权;明确所授事项,不可越级授权,授权适度,相互信赖。

六、论述 1.①扁平结构优点 ②直式结构缺点 ③现代化组织外部环境,内部要求 ④举例 2.①委员会含义 ②委员会管理优点 ③避免委员会管理缺点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第六章习题 篇5

1、为什么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

答:几乎所有的天然食物中都含有人体所需的一种以上的营养素,除去某些特别设计的食物(如婴儿奶粉、病人食用的无渣膳、宇航食品等)和母乳以外,没有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面到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

2、什么叫营养素密度?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概念有什么意义?

答:营养素密度:食物中某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的比值。营养素生物利用率指的是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在人体代谢中被利用。它是评价食物中营养素在膳食中意义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3、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量唯一标准吗?

答:不是。评价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时,不能仅仅看其营养素的含量,要看其在体内可利用的数量,还要看其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是否含有天然抗营养成分和有毒物质等。

4、为什么说“五谷为养”,豆类在膳食中有什么意义?

答:谷类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占重要地位,每日摄入量为250-500克,由于摄入量大被称为主食,提供50%-70%的能量,40%-60%的蛋白质,50%以上的维生素B1,在营养供应中占重要地位。豆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豆类是一类高钾、高镁、低钠的成碱性的食品,有益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5、为什么有营养学家说“大豆是中国人五千年文明的营养支柱”?

答:我国居民喜食的传统豆制品以豆腐为代表,不仅保存大豆的优点,同时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豆腐中钙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与动物性食品相当。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高,与谷物配合食用可以达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大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脂,B族维生素,矿物质都很丰富。

6、生大豆加工成豆制品后,营养价值上有哪些变化?

答:大豆加工成豆制品时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优点,除去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而且更容易消化。但是大豆的水溶性维生素在豆腐加工过程中有较大的损失,在发酵豆制品中,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B族维生素含量有所增加。

7、为什么说经常少量食用坚果类有养生作用,过量则造成肥胖?

答:坚果中所含的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益处。坚果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突出,是多种微量元素的良好补充来源。大部分坚果含大量的脂肪,能量很高,过多食用不则容易引起肥胖。

8、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异同?

答:蔬菜和水果的相同点是含水量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

一些蔬菜可富集一些元素,如大蒜中含有较多硒,卷心菜中含有较多锰,菠菜中含有较多钼,豆类蔬菜含有较多锌。菌类蔬菜中含有菌类多糖,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9、为什么说儿童少年要适当摄入肉类,不宜完全素食也不宜养成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惯?

答:肉类是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肉类中的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吸收率不受食物中各种干扰物质的影响,铜、锌、硒等微量元素较丰富,生物利用率高。不宜完全素食,因为素食中含有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限,吸收利用率较低,不能完全满足人体需要,比如蔬菜中的植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也不宜养成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惯,因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必需的维生素C在肉类中很缺乏,而且肉类中含有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嘌呤碱,较多,摄入过量对身体不利。

10、为什么说“适当吃鱼,少吃肉”对健康更有益处?

答: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0%,与肉类相当,但鱼类的消化吸收率高于肉类,生物价值较高。而且,鱼类脂肪中含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动脉硬化、促进大脑发育有一定好处。

11、为什么营养学家推荐儿童少年“早一杯,晚一杯”的喝牛奶?

答:牛奶对儿童身体发育很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牛奶中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生物价为85,并能与谷类蛋白质发生营养互补作用。二是牛奶中的乳糖对人体大有益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锌的吸收,改善肠道微环境。它还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三是牛奶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钙磷不仅含量高而且比例合适,是良好的补钙来源。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喝牛奶很重要。

12、为什么说鸡蛋是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品?

答:鸡蛋中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是各类食物蛋白质中生物价值最高的一种,各种氨基酸比例合适,与人体蛋白质组成比例相近,其生物价高达94,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13、为什么不能仅吃精制主食,还要多吃粗粮?

答:精制主食中B族维生素含量很低,长期吃精制主食,如果菜肴搭配不当,容易发生缺乏维生素B族所引起的脚气病。此外,精制主食的营养价值较低,优质蛋白、矿物质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严重。粗粮中B族维生素得以保留,富含膳食纤维,因此要多吃粗粮。

14、为什么提倡多吃薯类作为主食的补充?

答:薯类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维生素C含量与蔬菜相当;富含矿物质,成碱性食品,钾的含量高。

15、深绿色叶菜有哪些营养意义?

答:深绿色叶菜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低,胡萝卜素的含量很高,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富含维生素K,镁元素含量高。

16、素食者应当怎样通过选择食品来预防蛋白质,钙和铁的缺乏问题?

上一篇:书写入党申请书的基本知识概要下一篇:大型企业员工离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