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精选8篇)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1

全县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9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6),四、作文(50分)。

从形式上看,试题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融知识、能力、情感教育于一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体现了学习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课内课外巧妙衔接的特点。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答题较好的方面

口语交际题答得普遍好,切合语境,语言得体;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词语解释和理解题学生做得很好,如9、11、12题;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题的做得较好,“漫话”题大部分学生能抓住要点进行回答;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书写较规范,能紧扣文题行文,有真情实感。

三、主要失分原因

1、字音、字词的掌握还有欠缺。如“睿”字少“横”,“悄然”读不准。

2、学生对经典名著了解得还不够。如《西游记》中大战流沙河的是谁部分被学生不知道。

3、古诗默写,出现错别字,识记不扎实。

4、综合探究中的设计活动方案题,答得不够规范,有的方案不合情理。

5、文言句子翻译不够准确,课下注解掌握得不好。

6、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唐雎不辱使命》,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从题型上看,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到比较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涉及到词语运用、信息筛选、观点概括、内容的把握和探究、思想情感等,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了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答题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14、16、22题,失分最多。

7、作文仍存在问题。①字数不到600个,②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③作文语言贫乏,语句平淡,④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

四、考后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成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4、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2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努力地去思考、探索和实践符合新课程理念以及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创造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试卷分析课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创编试卷

创编试卷是创新型教师需开展的一种基本活动, 在创编过程中通过各种素材的搜索重组, 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容量, 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品位。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进程需要和学生接受能力, 安排适量的试卷练习。一般情况下, 一轮复习试卷内容要呈现基本考点, 以基础练习为主, 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适当添加一些高考真题。二轮专题复习要突出重点, 围绕重点知识选择一些新颖适时、切合高考方向的试题。最简单的创编可以围绕热点从素材的搜索和重组开始, 然后再结合一些地理原理和考点在原题的基础上作适当的修改, 以适应高考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创编活动, 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研究学生、钻研高考方向、捕捉高考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不间断的创编活动还可以激发教师强烈而持续的创作意图, 促使教师由传授型逐渐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2. 学会沟通

沟通不仅体现在上课过程, 试卷改做也是一种沟通的渠道, 通过改做, 教师不仅可以发现一些或新奇, 或典型的问题, 还可以在改做中体验上课成效带来的快乐, 我们看到一份质量很高的答卷时, 会会心一笑, 增加无限的动力。如果我们在改做中作一些简单的文字点评, 这种“无声式”的沟通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教师的改做一定要及时认真, 信息反馈要准确、及时、到位, 能通过试卷中的一道题, 一眼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把检测到的问题作及时记录, 我把这个记录命名为学生“病历卡”, 每一位同学在这份“病历卡”中都能找到他在某个阶段患的主要毛病, 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过程, 并通过阶段性的总结, 找到实质性的问题, 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通过长期的这种良性沟通, 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关爱, 于是在做下一份试卷时会更加投入, 甚至会没等老师批改就急冲冲地跑到办公室, 要求老师作出点评。老师也应主动约学生到办公室进行“面批” (即当面批改分析, 或表扬, 或批评, 并提出相应要求) 。“面批”的对象应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并努力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3.“透明式”分析

如果一位老师能把每一份试卷都分析到位, 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分析过程中做到无障碍接受, 甚至比较轻松, 我把这种分析叫作“透明式”分析, 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好体现, 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目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反其道而行之, 能把一周积压下来的试卷, 在一节课中快速地把它分析完, 并且感觉很有成就, 认为这种“动车组”速度为他节约了好几个课时, 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殊不知学生无声地接受, 只是表示他根本就不愿意跟着这样的节奏, 他已经放弃了认真听课的责任和要求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疑惑的权利。因此, 作为老师要根据卷面改做情况和上课学生反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试卷分析的内容也不能局限在答案的校对, 要分析不同学生呈现的典型问题, 破题的关键步骤, 答题的技巧, 回顾重要考点, 对学生答题能力的点评, 以及试卷本身体现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等, 做到老师与学生、学生和试卷的无障碍且愉悦式交流, 使知识点的学习透彻而到位。

二、关于“有效式”试卷分析的几种方法

1. 适合一轮复习的几种方法

一轮复习会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包括知识点宽度和深度的过渡, 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的过渡, 因此要以教师引导分析为主, 分析问题, 总结方法, 逐步做到从考点到习题, 从习题到考点的过渡与统一, 带领学生有序地积累知识, 学会选择好题、判断易犯错误集中地、删选卷面信息、领会命题意图、把握答题技巧等。

(1) 直接分析法。教师通过改做对比, 找出试卷中错误率最高的几个典型题直接进行剖析答疑, 从怎样审题, 怎样找到突破口, 怎样建立地理思维开始谈, 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入题境, 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并找到解题的办法。一般适宜在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分析法能围绕重点错误作详细剖析, 直奔主题, 问题呈现直接而透彻。

(2) 活动法。一般情况下, 教师会直接拿试卷作点评, 学生看到自己早就做过的试卷, 可能会失去弄清问题的兴趣, 甚至会比较厌倦, 因为每天都会有不同科目的试卷分析课, 如果以小活动的形式开展试卷分析, 会让学生感觉很新鲜也会静下心来再一次投入思考和学习活动中, 学生听得很有神, 效率自然也较高。

例题1:下图为“北京时间16点, 太阳直射A点时的昼半球图”, A点的纬度是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C点位于B点的方向, C点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 等值线 (1) 、 (2) 、 (3) 中, 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

(3) 如F点地方时为6时。画图:在上图中画出30°W经线。

活动思考题:

(1) 本题中你看到了哪些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2) 你能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吗?

(3) A点的经度能得到吗?A和C是否在同一条经线上?

(4) 同一天中诸暨的白昼可能和浙江的那个城市相当?因此等昼长线意味着什么?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求得白昼长短?

(5) 你还见过哪些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能否把它画出来?

(6) 本题有哪些亮点呈现?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两点内容。

(1) 隐藏极点, 使学生很难判断C点的坐标, 30°W经线也很难找对。

(2) 变纬线为等昼长线, 需要学生自觉转换。

通过这个思考活动, 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了信息的删选, 建立了清晰的地理思维, 变原题中跳跃式的思维为完整的思维链, 降低了思维的难度, 增加了学生做题的信心, 同时强化了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比如:极点太阳高度的计算、极点与经线的关系、晨昏线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昼夜长短与纬度的关系、昼长的计算。

(3) 问题展示法。有计划地让几个学生把他们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也可以把他们的答案做成PPT, 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根据题目要求, 来组织答案, 再对照学生的答案一起找问题, 分析错误原因, 总结答题技巧。尤其是综合题, 答案本身比较复杂, 学生的答案更复杂, 在这些杂乱的内容中更能找到很多典型的易犯错误。把问题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来, 能有力地强化错误,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经验技巧。

(4) 考点回归法。熟悉教材, 熟悉考纲, 把握考点深度, 是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的一件事, 有时可以有准备地发一张练习下去, 不需要学生做题目, 只要直接写出围绕该题的一系列考点, 最好还能根据相应的地理思维把它们串联起来, 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品质, 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学习, 从机械记忆到灵活总结, 同时还能切实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

2. 适合二轮专题复习的几种方法

二轮专题复习要更多体现学生的实践应变和总结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 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锻炼健康的应试心理, 积累应试技巧, 提高综合应试能力,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等。

(1) 讨论法。积极讨论是释放既有信息, 交换不同意见, 巩固学习经验的良好途径。因此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 围绕分配到的一道题进行讨论, 一般一节课拿出两三个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比较广泛,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审题的关键点、相关的重要地理思维和原理、试题的亮点、涉及的重要考点、易犯的错误、解题的技巧等。通过讨论就像经过机器的筛选, 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答题方向, 组织更加科学准确简洁完整的答案。

例题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并加以分析。

分组讨论内容:

第一组:三角洲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沉积作用是否明显又有哪些因素?

答:直接原因是泥沙的沉积。主要影响因素:流水带来的泥沙的多少、流经地区的地貌状况、其他地质作用的影响。

第二组:什么情况下, 泥沙较容易沉积?

答:地势起伏小, 水流速度缓, 上游有水库大坝, 使水量减小, 水流速度缓、流经地区气候条件差或者植被破坏, 植被覆盖率低。

第三组:什么情况下, 泥沙不容易沉积?

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植被覆盖率好、降水少, 水量小、河口地带因海水侵蚀或地壳下陷。

第四组:谁能总结三角洲成因分析的一般模式?

首先主要考虑流水沉积作用, 然后考虑地貌状况、海水侵蚀、地壳运动。流水沉积为主导作用, 一般要作具体分析, 比如影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气候、工程建设) , 影响沙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植被覆盖率、流速) , 而地貌状况、海水侵蚀作用和地壳运动可以理解为影响沉积作用是否明显的因素。

第五组:我们在高考成因分析题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才能使答案变得更加完整?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讨论结果:

(1) 建立一条简短的因果思维链, 理顺答题方向。

(2) 高考设问中反传统现象比较多, 平时要多尝试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问题, 培养自己自如的逆向思维。

(3) 一般要想到自然或人为两方面的影响, 体现思维的完整性。

(4) 简答题中的成因分析, 还可根据分值分配情况, 通过递进解释强化某一成因, 灵活丰富, 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得分点。

(5) 打个只有关键词的草稿, 以免考试紧张而遗漏一些本来想到的内容。

(6) 最后要结合题目信息和实际情况作完整表述。

(2) 对比分析法。综合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地方, 因此在高三学习的后半阶段, 可以经常性地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参考答案,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答案, 在对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并找出自己的答案有否做到科学准确、规范针对、完整有序等。

(3) 倒叙法。当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后, 可以试着让学生总结该阶段学习中还有哪些考点不够熟练, 还存在哪一些障碍, 让学生自己列出相关考点, 再从已做过的试卷中找到相应的题目, 这样能加深他的印象巩固知识。

(4) 体验法。弄一份标准的样卷, 让学生自行批改, 加分登记, 体验每一分分数的宝贵, 找出失分的原因, 并指定几个学生到讲台前作简要分析, 这样学生会充分地去准备, 在感受压力的同时, 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

三、明确“有效式”试卷分析课的能力培养

试卷分析课是高三教学中最常规的教学活动, 如何上好这类课, 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 高考分数的高低目前只能用一张试卷来衡量,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试卷分析课的质量, 让学生在少而精的试卷练习中感知重要考点、捕捉高考信息、体验高考方向、建立地理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等。分数是表面现象, 一份试卷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要不断探索尝试运用各种“有效式”的试卷分析法, 让每位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概括表达能力、想象转换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反思总结能力、迁移发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在每一次试卷分析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高考复习中的最后一份试卷作有效而稳固的准备。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3

一、统计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已使用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于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单独命题的北京卷是第6年使用,天津卷是第7年,重庆卷则是第10年使用,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只适用于各自地区。

1.试卷结构(表1)

2.知识能力

说明:“四项能力”要求分别为A表示获取和解读信息;B表示调动和运用知识;C表示描述和阐释事物;D表示论证和探讨问题。

☆自然地理与地图(表2)

☆人文地理(表3)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表4)

☆选做部分(表5)

3.热点情景

☆统计梳理(表6)

☆解读分析

2015年全国及京津渝五套试卷突出关注重大社会热点,时代、生活气息浓郁。

热点共性:①素材选取多为重大社会议题,如城市问题,资源、能源问题;②近期社会热点,如高铁出海、中非合作、路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电子商务等着重考查;③极端天气中的台风、沙尘暴问题连续、多地出现,显示其成为天气、气候这一主干知识的重要素材,应引起重视。以上共性,显示高考命题对社会热点并不回避,而是主动挖掘命题素材,体现高考命题选材鲜活的一面。

热点差异:①全国卷Ⅰ对热点考查以隐形考查为主,如城市问题、水源问题、工程建设,此特点与2014年一脉相承,需引起重视;②京津卷热点多选本地重大热点事件,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如北京的重大会议、活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③重庆卷对国际议题关注较多。

4.图表呈现

☆三年五套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说明:复合图拆分统计、去重合计)(表7)

☆选图、用图规律、趋势解读(表8)

☆深度剖析、引领教学

纵观近三年、横比此五套试卷,全国卷Ⅰ在选图、用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成熟度高。鉴于2016年起绝大多数省区将采用全国卷,深度剖析其选图、用图规律,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1)新颖景观图开篇。切合社会热点、考查背后原理成为趋势。如2014年选取太阳能电站景观图,2015年选取城市雨水花园景观图。

(2)区域选图重特色。如2014年选取新疆吐鲁番附近区域、错那湖附近区域、中东沙特区域,2015年选取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些区域要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要么区域的事物有较大变化,均可提供丰富的命题素材。

(3)光照图淡化。以置于区域图中结合经纬网等信息考查为主。

(4)图表信息挖掘深。2015年全国卷Ⅰ在用图数量、方式上具有一个区别其它区域的鲜明特色,即选择题一图均是三问(最后一题,题量所限除外)。其它则多一问、两问。一图三问,考查的角度、内容更多,对图表信息挖掘更深入。如图1城市雨水花园结构图,分别考查了目的、作用、功能等;图2纽芬兰甘德机场图则考查了区位及变化原因,并跳脱开去考查了地球运动知识。图3渤海年均气温图考查了海冰的厚度、资源分布及开发等内容。这要求在迎考复习中,对于图示的判读练习不可浅尝辄止,要尽可能深入、全面地挖掘图表信息,这也是高考命题区分度的要求。

二、总体特点

1.依纲靠标,紧扣主干,自然人文人地协调

从五套高考试题考点统计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自然地理与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没有离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紧扣主干知识。全国卷Ⅰ、Ⅱ、天津卷涉及地球和地图内容。全国卷Ⅰ继续弱化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而其它四套试题中均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设计高低不一,天津卷和重庆卷难度较高,但整体趋向难度降低。对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考查的比例,全国卷Ⅰ的选择题是36∶8,综合题是40∶16,整体是76∶24,自然地理内容是人文地理内容的三倍多。全国卷Ⅱ的选择题是28∶16,综合题大致是28∶28,整体是56∶44,自然地理内容比人文地理内容稍多。北京卷的选择题是24∶20,综合题是14∶42,整体是38∶62,人文地理内容是自然地理内容的近两倍。天津卷的选择题是32∶12,综合题是17∶49,整体是49∶51,基本均衡。重庆卷的选择题是20∶28,综合题是25∶27,整体是45∶55,人文地理内容多于自然地理内容。综上所述,全国卷Ⅰ、Ⅱ自然地理内容多于人文地理内容,北京、天津、重庆卷人文地理内容多于自然地理内容。

2.彰显特色,以点带面,学科主线不偏不倚

综合性。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整个体系是一个内在联系完整的有规律的综合体。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它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这一特征在综合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如全国卷Ⅰ36题,考查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又分析卤虫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对卤虫捕捞业的展望。

区域性。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全国卷Ⅱ36题选定区域是非洲尼日利亚,考查了铁路网特点及作用、布局特点、沿海气候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铁路建设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影响等。

空间性。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区域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位置;继而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动态性。现存的地理事物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应随时留心它的时空变化。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中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如全国卷Ⅰ10~11题,考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推测淤积和侵蚀的先后顺序和黄河流域降水、入海年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农业灌溉面积等变化。

试题用自然和人文两条腿走路,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深刻落实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偏不倚。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全国卷Ⅰ37题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运营的影响及对策;43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北京卷36题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张家口发展新能源的地理条件;天津卷13题南方丝绸之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3.关注社会,稳中求新,生活有用终身发展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高考试题更是引导师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体验,反映时代特征,彰显人文关怀,这是地理学科价值的最终体现。如“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天津卷13题以“南方丝绸之路”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选线的影响因素,铁路、公路建设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积极影响及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北京卷40题选取丝绸之路上尼罗河沿岸和我国南疆的绿洲农业,考查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优势自然条件。如“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卷36题以北京与河北张家口为依托,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影响、产业合作与发展(葡萄酒),共办赛事(冬奥会)、区际联系(能源调整)。天津卷12题围绕“合作”分别考查古都的分布及形成基础、河北钢铁工业调整的目的、天津旅游发展的条件。再如北京卷6~8题取材APEC会议期间的放假旅游,考查景区门票优惠政策的影响、旅游资源多样性分析和放假期间各地的地理现象;11题以“城市牵挂”切入考查武汉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地域差异,给人感觉生活就在身边。全国卷Ⅰ1~3题考查“雨水花园”的结构和功能,全国卷Ⅰ、Ⅱ的选做题考查旅游、灾害和环境保护,更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应用。

三、教学启示

解读全国及京津渝五套试卷,可见如下特点非常突出:一是内容上回归区域的趋势加强;二是图表考查深度增加;三是以景观图为载体,重视其背后原理的探究;四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成为命题的重要情景;五是复杂的或局部的光照图等已基本不再考查。这种命题规律、趋势,对今后的教与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师生应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潮流。

1.回归区域

从五套试卷的统计看,区域图占绝对比重,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而统计图、等值线图、光照图等趋于减少。图表是载体,区域图增多意味着对区域的关注增多,也表明高考命题的趋势是进一步重视将自然、人文地理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考查。

☆重点区域重点研究

(1)重点区域及选取标准。从全国及京津渝5套试卷看,所考查区域多为常见的重点区域,如全国卷的美国西部地区(大盐湖)、北大西洋海域、青藏地区、北非西海岸地区、美国五大湖区域、河套平原地区,京津卷的京津地区,重庆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等,这些区域都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解读以上区域,可见高考命题对于区域选择有两个特点较为突出:一是所选区域地理要素集中,便于综合考查;二是所选区域地理环境独特,便于深入考查。进一步具体分析可发现高大的山地、典型的河湖、复杂的海域、独特的岛屿是命题人青睐的重中之重。

(2)区域复习方法及策略。首先是整合。即要梳理考查过的重点区域,分析其考查方式。以此为依据,推及哪些区域可能考查、如何考查,又如何应对。对于已经考查的区域,还有哪些点是没有考查而将会考查的。梳理、整合是为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见招拆招,疲于应对。

其次是解剖。可能考查的区域众多,不能一一兼顾,故需择其最典型的区域进行深入解剖式复习,在“透”字上做文章。

☆关注区域特色地理事物

区域的特色农产品、独特生物等是区域地理环境的反映,是命题的重要抓手。以全国卷为例,从2013年尼罗河的鲈鱼、西南地区的速生桉,到2014年科隆岛上的企鹅、鼠蜥,到2015年大盐湖的卤虫等,即为体现。

宏观上不割裂自然、人文及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注重以区域为载体,整合式复习。把自然、人文及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知识、原理放到区域中去运用、检验,回归地理学科区域性的本质属性。具体上,对重点区域要进行小切口、精研究(所选区域要小、要典型,研究要深、要透)的解剖式复习,对区域要吃透、挖深。

2.深挖图表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为提高试题区分度,在图表考查上呈现出拓广度、挖深度的特点。这要求在日常教、学、练中,不迷信成品题的权威,不止步于对一图一题的理解,不满足于对题目的正确解答。对高质量的图表,多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跳脱出原题设定的试题情景,进一步挖掘试题信息及可能的命题方向,方能跳出题海、决胜高考。

2014年全国卷Ⅰ的太阳能电站、Ⅱ的握手楼,2015年全国卷Ⅰ的城市雨水花园、青藏铁路热棒等均为景观图。这些新颖的地理景观,要么深刻反映当地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要么背后隐藏着地理原理,是地理环境、地理原理的直观体现、映照,是地理命题的重要抓手、切入点。在教与学中,要善于寻找、剖析此类景观,探寻其反映的地理特征、蕴含的地理原理、规律等,学会运用所学去迁移解读。

3.关注重大热点

从五套试卷看,高铁出海、中非合作、一带一路、重要会议等,多卷多次考查。这些事关国际民生的重大热点,深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等,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情景。

对热点的关注,一要注意科学筛选,选取与地理学科特点(区域性、系统性、边缘性)紧密相关,能深刻反映区域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重大热点。二要注意以地理眼去审视、剖析热点。不可过多关注热点本身,应以热点为切入点,将热点落实到具体区域中,剖析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明晰热点事件、现象发生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将书外之热点与书中之原理紧密结合。

4.淡化复杂光照图判读

从五套试卷看,对地球运动的考查,题量、题型、考查方式基本成熟。单纯的光照图判读基本回避,将地球运动知识置于选择题区域图中的最后一题,多结合经纬度等信息,以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时间计算、经纬网图判读等。

前几年全国卷命题,多出现难度较大的局部光照图判读,也使得光照图判读成为教学重难点。局部光照图判读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文科考生而言,难度较大,往往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且影响对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主干知识的学习。今后教学中要结合高考命题的最新特点,淡化复杂光照图的判读,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教学时可将重点转向:关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探寻其背后的地球运动原理应用;熟练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技巧并关注新事物、新景观等。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4

期末统考试卷(A)

考生注意: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柏(bó)林的柏(bǎi)油马路很好。

B、听禅(chán)师讲述尧舜禅(shàn)让的故事。C、里弄(nòng)是小巷,你还没弄(nòng)明白。D、一个心宽体胖(pán)的大胖(pàng)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蝴蝶.谍.报耄耋.通谍.B、煞.车轻纱.古刹.砂.浆C、柏.油柏.林黄柏.拍.打D、遥.远摇.摆钟繇.窑.洞 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B、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烂如粗爆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C、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D、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仿借此把练字的道理研究一番。4.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B、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颗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C、寒风凛洌,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D、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味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史铁生的母亲照顾史铁生的细心劲儿令许多人望其项背....

。高一语文期末统考试卷(A)B、为了医治瘫痪的儿子,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真可谓是处心积虑....。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困难,她毫不犹豫....

地迎难而上,真是好样的。B、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做了各种尝试,真可谓无所不为....啊。C、飞蛾投火....,虽然在有些人眼里自取灭亡,但其向往光明之情可悯。D、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愚者总是张扬喧嚣,智者则谦逊静默。7.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B、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C、例如文革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

D、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B、“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C、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D、“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9.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得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他这种觉醒。

A、理解遵守习惯给以B、了解遵循习惯给予C、了解遵守习性给以D、理解遵循习惯给予 10.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B、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C、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因为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D、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据我的意思,它的任务不是提高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11.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B、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

C、那么为什么常人没有感觉到科学美呢?责任在科学家。

D、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么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12.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赵本山炮轰央视是炒作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二)填充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合欢树》的作者是,代表作有等。2.《善良》作者是。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4. 5.《咬文嚼字》作者 6.吾尝终日而思矣,7.君子生非异也。8.锲而不舍,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10分,每小题2分)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面对天疆的呼唤,翌日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解释下列词语,(2分)①不同凡响: ②惊天动地:

2.把上文第一段文字改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喷射出火焰,飞船升空„„”,表达效果如何?(2分)答:

3.为什么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2分)答:

4.上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2分)A、记叙与描写B、记叙与说明C、描写与议论D、议论与抒情 5.填入上文最后一段空缺处最妥当的一项是()。(2分)

A、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

C、中国是诞生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发源地。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D、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家。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10分,每小题2分)

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②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

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③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④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⑤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⑥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1.上文第一段②③④⑤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A、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B、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C、打比方、引资料、列数字、分类别D、下定义、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 2.第一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第一段中“大多数”一词与下文中哪两个词语形成呼应,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答:

4.上面两段文字采用的逻辑顺序都是()。

A、从一般到特殊B、从特殊到一般C、从整体到局部D、从局部到整体 5.上文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比喻说明、引用说明、定义说明B、定义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C、比喻说明、定义说明、数字说明D、比喻说明、定义说明、比较说明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10分)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①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认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②,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例如“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已经披尽了“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1.上文为了论证(2分)、等论证方法。(2分)

2.对上文中画线句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结果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B、正因为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C、阐述了善良与凶恶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见解独到,醒人耳目。

D、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3.对上文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语言充满思辨色彩、精辟有力,遣词造句恰如其分、耐人寻味。B、语言朴实,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C、为了增强语势,大量运用了设问、反问、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D、句式文白相间,富于变化,表现力强。

4.对上文中画线句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

B、历史证明,真理往往是相对的。百分之百的正义过于绝对,自然不应该滥恶。C、作者过于谦虚,用“我认为”修饰、限制下文,表明以下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仅供

参考,实则不足取。

D、黑暗往往借着阳光的名义疯狂掠夺,别有用心者时常借真理和正义之名滥恶,为非作歹。

三、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①通假字,本字②通假字,本字2.指出下列加点词词性的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①故木受绳则直②日.

参省乎己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成语是从上文中的一句话变化而来的,找出这句原文并翻译之。原文: 译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其曲中.规 ②金就.砺则利

四、抄写文言文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不用标点)

五、作文(35分)

(一)张胜在学校足球场踢足球时,不慎将自己的一只摩托罗拉K988黑色手机丢失。请替张胜写一则寻物启事。(5分)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5

(本模块共15题,每题10分,共15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羁绊(jī)

窈然(yǎo)

干涸(hé)

打夯(hāng)

....B.滟滪(yù)

暮霭(ǎi)

联袂(mèi)

庖厨(páo)

....C.鸢鸟(yuān)妆奁(lán)

谄媚(chǎn)

恣谑(xuè)

....D.荫庇(bì)

鞭笞(chī)

愀然(jiū)

狙击(zǔ)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平心而论

暴虎冯河

不落窠臼

咄咄逼人 B.唉声叹气

纵横捭阖

毕恭毕敬

中流抵柱 C.按图索骥

百折不饶

不绝如缕

茅塞顿开 D.按部就班

黯然伤神

谈笑风声

箪食壶浆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能否搞好荒山绿化,是环境建设成功的关键。

B.共享单车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和提高了市民的日常生活。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能力。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6.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

D.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7.选出对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8.下列各句默写无误的一项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10.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高傲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莽撞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跌倒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

A.清醒、谦虚、谨慎、站起 B.站起、谦虚、谨慎、清醒 C.站起、谨慎、谦虚、清醒 D.清醒、站起、谦虚、谨慎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1-12题。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选自乔治·萨顿《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1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科学的种子来自东方。B.要正确认识西方科学的价值。C.今日的西方需要东方的科学。

D.在科学方面要正确认识东方与西方的关系。

12.选文中写了希腊人衰落的历史教训,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证明东方的科学会重新崛起。B.证明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C.证明西方科学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D.证明一种文明不会永远走在历史的前面。

13-15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满足 B.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瞷:观察 C.卒之东郭墦间: 墦:坟墓 D.与其妾讪其良人 讪:讥讽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B.则尽富贵也 ..C.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D.所仰望而终身也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B.蚤起

统考地理试卷分析 篇6

机密★启用前

2014年湖北省高职统考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三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饿殍(fú)后裔(yì)袅(niǎo)娜

未雨绸缪(móu)B.横亘(ɡèn)玷(zhān)污 伺(cì)候 一丘之貉(hè)C.尴(ɡān)尬 睿(ruì)智 暧昧(mèi)流水淙(cónɡ)淙 D.江堤(dī)破绽(zhàn)龟(jūn)裂 如愿以偿(shǎ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掠取 明知固犯 委屈 玩世不恭 B.蹊跷 窃窃私语 哀悼 脍炙人口 C.倾轧 攻城略地 掩映 百拆不挠 D.印象 摩拳擦掌 蔚篮 冠冕堂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从不 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个思想敞亮的好同志。②经过他的改进,产品生产的 提高了20%。

③这件事不能让外人知道,请你把坐在沙发上的两人 出去。A.隐讳 工效 支使 B.隐晦 工效 指使 C.隐讳 功效 指使 D.隐晦 功效 支使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星光染织厂不但产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B.这篇文章寓意很深,要仔细琢磨,否则粗心大意,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C.今天早上我才发现,他昨天把老师讲的那段话没记下来。

D.他多次资助残疾儿童,我们应该对于他表示谢意。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B.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多次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C.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能否根治这一问题,既有赖于政府出台制度来规范网络行为,也有赖于广大网民对谣言的自觉抵制。

B.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因为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C.近年来,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同志们给习总书记写信,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盲目猜测,必须了解转基因食品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B.“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回答:“精简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 C.无论改革的道路上会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必须勇于突破,阔步前行。D.全班五、六十位学生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大家都不赞成周六补课。8.与“啼月杜鹃喉舌冷”一句构成对偶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花前蝴蝶晓梦香 B.逐花蝴蝶梦魂香 C.眠花蝴蝶晓梦香 D.眠花蝴蝶梦魂香

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①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②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③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④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0.下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雷雨》中的鲁大海是一个阶级觉悟高、敢于斗争的工人形象,但他还缺乏社会经验,说话比较鲁莽。

B.《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刚强不屈、不畏邪恶、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C.《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对现实生活感到极为不满,同时不择手段一心想挤进上流社会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女性形象。

D.《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是一个地位高贵、泼辣刁狠,善于权谋机变、见风使舵的女性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御:驾车,此处指驾车的人。

11.对下列语 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 既而:过了一会,不久 B.其妻请去 去:前往 C.然子之意 意:心意,神情 D.妾是以求去也 是以:因此

12.下列各项中,与“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C.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D.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与“身相齐国”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B.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D.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14.下列对这篇文言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意在说明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谦虚谨慎,切不可骄傲自满。B.车夫志得意满,不仅因为主人有卿相的身份,更主要的是他比晏子高。C.车夫的妻子是一个善于发现丈夫错误并能督促丈夫改正的贤妻。

D.晏子举荐车夫是因为他认识到人难免会犯错误,知错就改的人也是人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

15.请将第一大题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16.默写。(4分)

(1)楚塞三湘接。(王维《汉江临眺》)(2)姑苏城外寒山寺。(张继《枫桥夜泊》)(3),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4)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

17.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要求不能改变意思,但可增删个别字词。(4分)

①太阳鸟体小而纤弱。②它的颜色非常漂亮。

③中国南方及越南是太阳鸟的主要活动区域。18.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填在空白处。(4分)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登山,你可以读到秀丽雄奇。

19.分别以“清风”和“狂风”为描写主体,辅以其它景物,描绘两幅画面。每幅画面的文字不少于30字。(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马 嵬①

清〃袁枚 ②③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④⑤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①马嵬(wéi):在陕西兴平县西。唐朝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到马嵬坡时,随行护卫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只好命杨贵妃自尽。②《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长诗,白居易作。③银河:传说是王母娘娘为分离牛郎与织女而用金钗划出的一条天河。④杜甫诗作《石壕吏》反映了由于战乱抓丁,一对老夫妻惨别的社会现实。⑤长生殿:唐朝宫殿,为《长恨歌》中杨贵妃与唐玄宗幽会之处。

20.这是一首咏史诗。分别说说诗中的《长恨歌》、“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分别指代什么?(选答其中两个即可)(4分)

21.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

中 国 书 法

林语堂

书法是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运笔的变化表达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以及它丰富的传统,人们对它的尊崇,这些都丝毫不亚于绘画。书法标准与绘画标准一样严格,书法家高深的艺术造诣远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如同其他领域的情形一样。

在我看来,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于是,在研习和欣赏这种线条的魅力和构造的优美之时,中国人就获得了一种完全的自由,全神贯注于具体的形式,内容则撇开不管。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由于这门艺术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且每位书法家都力图用一种不同的韵律和结构来标新立异,这样,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某些美学鉴赏范畴,如对参差不齐之美的尊崇,对那些乍看摇摇欲坠,细看则安如磐石的结构的尊崇,这些美学范畴会使西方人大为吃惊。如果他们知道这些范畴在中国艺术的其他领域中并不容易看到,他们就更会惊叹不已。

(节选自《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有改动)22.下列对书法成了一门艺术的主要原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带动了书法的形成与发展。

B.汉字的结构千变万化,提高了书法的审美性。C.毛笔的使用使书法多姿多彩,具有极强的审美性。D.书法家的高深造诣提升了书法的审美性。

23.下列对本文画线的句子中“形式”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式指书法作品的韵律,千姿百态的结构,内容指中华民族美学观念。B.形式指所书写的文字的线条和结构,内容指所书写的文字的含义。C.形式指方方正正的汉字,内容指书法所具有的审美意蕴。D.形式指书写的工具,内容指书写的作品。

24.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一种线条和结构的艺术。

B.书法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运笔的变化表达审美情趣,具有形式美。C.毛笔和汉字为书法的千姿百态提供了依据与可能。

D.书法艺术所提供的某些美学鉴赏范畴是在中西方其他艺术领域中绝无仅有的。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5-27题。

挑 山

小思

到过泰山的朋友,回来自有说不完的话题,当然离不开中天门、南天门、十八盘、石刻、观日„„石头台阶陡直得怎样叫人双腿发软;谁要三步一喘,四步一停;谁只走到一半路程,便觉小小一个相机也变成可怕的负担。至于风景,各人挑自己心爱的来说,加上拍回来的照片,总算使我这个暂时无缘朝山者,略略认识了那“五岳之首”的面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泰山风光,而是——

无论他们从哪一个角度描述泰山,尽管所说所感各异,但都不约而同,绝不漏掉会带着歉疚神情说到一些人。那些人,他们叫作挑夫——我对这名称不大满意,觉得有点不妥帖,但一时又不知道管他们叫什么,就先这样叫吧。挑夫每人凭一根扁担,几条绳索,把一担担沉甸甸的粮食及日用品,由山脚挑到山上去,为的是建筑新旅舍。①我看过一帧照片,几个大概二三十岁的男人,挑一根大柱,使劲儿向台阶上走。最近镜头的一个,身体不太健硕。满是补丁而退色的蓝衣,给汗水染得深一块浅一块的颜色,在照片中变得特别显眼。脸上肌肉绷得紧紧的,加上汗水的亮光,使人觉得他的脸刚上过漆,还没有干的样子。看他们的双腿的姿势,大概猜得到他们肩上的负荷有多重。不过,就是很有联想力的人,也不大容易明白,挑一担粮食上泰山,究竟是什么滋味。

最近,在《散文》月刊里,看到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那些挑夫,在泰山,习惯叫作“挑山工”。②他们挑着重担上山时,总在石头台阶上作折尺形路线走,“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缘上,也为了省力„„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看完那篇文章,那照片上像上了漆的脸庞、朋友歉疚的神情,全都在脑海泛起了。“挑山工”,是多么形象化的一个名词!“挑山”,山在肩上,该是何等的艰辛?可是,那些古已有之的行业,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一干几十年,默默地,让汗水滴湿每一级泰山台阶。再想想山城里拉木头车的人、长江岸上的纤夫,忽然觉得,中国百姓,似乎与肩头重担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默默无语,他们长歌当哭,但却并不抱怨,好一副挑山的气概!想到这点,我想我该明白朋友对挑山工的歉疚心情。

(文章有改动)25.文章开始为什么要写朋友们登山的感觉?结尾为什么要从挑山工写到中国百姓?(4分)

26.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①和②两处在描写上有何不同。(4分)27.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开始列举许多泰山地名,写出了泰山景点之多,交代了朝山者众多的原因。B.“挑山”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挑夫的艰辛以及肩挑重担的气概。

C.“„„他们长歌当哭,但却并不抱怨”写出了中国百姓面对生活艰难时的坚韧。D.文章用特写的画面突出了挑山工的形象,语言质朴,结构完整,感情真挚。

三、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60分)

2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需要挑战,因为生活处处充满挑战。学生学习,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经商,哪个不会遇到挑战?强者要敢于面对挑战,因为,挑战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请以“挑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700字。

机密★启用前

2014年湖北省高职统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C 2.B 3.A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B 12.A 13.D 14.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3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16.(4分)

(1)荆门九派通(2)夜半钟声到客船(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7.(4分)

中国南方及越南是体小而纤弱、颜色非常漂亮的太阳鸟的主要活动区域。(或:体小而纤弱、颜色非常漂亮的太阳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中国南方及越南。)18.(4分)示例: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或:赏月,你可以读到宁静皎洁。19.(4分)

示例:①清风徐徐吹过,静静的湖面泛起一道道涟漪;湖上的荷叶也随着清风轻轻地摇曳,并把缕缕荷香送到岸上。②狂风怒吼着,发出了尖锐的鸣叫。它吹弯了树干,吹折了树枝。阳光黯淡了,大地上飞沙走石,扬起的尘土弥漫了整个天空。20.(4分)

《长恨歌》指代了封建帝王的爱情悲剧。“银河”指代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石壕村里夫妻别”指代了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21.(4分)

用石壕村中老夫妇的离别与《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离别对比(或:用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与封建帝王的爱情悲剧对比),突出了前者的泪水多、痛苦深。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造成百姓妻离子散的惨状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22.(3分)C 23.(3分)B 24.(3分)D 25.(4分)

强调朋友们登山的艰难和辛苦,为下文写挑山工上山的艰辛作了铺垫。将挑山工的精神扩展到中国百姓,深化了文章主题。26.(4分)

(1)①处是静态画面,②处是动态画面。(2)①处以肖像描写为主,②处以动作描写为主。(3)①处突出个人形象,②处突出群体形象。27.(4分)A

对一次统考作文的阅卷分析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湖北省孝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作文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 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 胸怀博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大家都读过许许多多的名句, 也记得许许多多的名句, 不同的名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另选名句, 自选角度, 以《从名句中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 “名句”可选范围广, “感悟”的内容也很多。在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名句”的界定要明确。文题明确要求“另选名句”, 意即除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外, 其他的名句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 可以是诗词名句, 可以是名人名言、箴言俗语, 也可以是散文、小说作品中的经典警句等。二是对“感悟”的理解要透。这里的“感悟”不是对原句含义的解说, 而应是借题发挥, 联系现实生活写自己的切身感受, 可知古鉴今, 可畅想未来, 可体味情趣哲理, 可涵养道德品行等。当然, 如果能对所选的名句作出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别解”, 那就更好了。这一点可参看文题中的材料部分。构思时, 可在心里对文题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 (实际写作时标题不应变动) , 便于确定写作的方向。可以一句一悟, 也可以多句一悟, 无论是哪种形式, 主题一定要集中。

从文体角度看, 本题可写成记叙文, 如从“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悟到无私博大的母爱;从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的距离, 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人与人之间挖下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想到自己与父亲的隔阂等;可以写成议论文, 如从“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从“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谈文章感情的真实性, 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谈爱国, 从“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谈立志等;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如从“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哲理性的诗词名句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联系现实, 启迪人生。

[问题探究]

本次阅卷, 从整体看, 高分作文不多, 较少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考场佳作。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命题形式明辩不清。文题是则命题作文, 命题者还特地用了一个书名号 (从标点符号用法的角度讲, 此处当用引号为佳) 以警示, 但考生却将其当作了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 为数相当多。这应该是审题上的一个失误。

2.名句展示得多, 主旨却不集中。一部分考生在文中提到了多句名句, 如果感悟其共同的某一点, 还能成就佳作。但考生在处理时, 多写成了多句多悟, 主旨过于分散。

3.名句与感悟的关系没处理好。一种情况是有名句无感悟, 绝大部分文字是对名句的解读、赏析, 对名句作者的介绍, 没有让“我”的思想入文;另一种情况是有名句亦有感悟, 但感悟不是从名句中来, 如名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悟却是“坚强”, 二者牵强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感悟无名句, 通篇找不出名句是哪句话, 感悟没有依据。

4.名句识记有误。一是误记作者, 如将“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成是李白的或杜甫的, 把“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误作是鲁迅的等等;二是名句中的个别字识记有误,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误记成“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误写作“才”等等;三是捏造名句, 随便一句话拉过来就是名句, 有的考生甚至干脆用自己的话作名句。

5.感悟的切入点过大。有的考生写感悟, 一落笔就是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孰不知“生活”“人生”的范围过于宽泛, 虽不易跑题, 但易使文章显得大而空洞。

6.无话可说, 拼凑成文。有的考生将语言表达题中“史铁生”的文字材料整段地引入文章, 有的则将现代文阅读《寒冷的味道》中的文字大段的抄袭入文。

7.思考不够深入。绝大数考生只限于在对名句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一种感悟, 而且感悟也是点到为止, 挖掘不深, 少有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作文。

8.文体特征不鲜明。如在议论文中, 却花大量的篇幅叙述“我”的父亲如何教导“我”以此作为论据, 有“四不象”之嫌。

除以上几点之外, 也较普遍地存在结构混乱, 想到哪写到哪的问题, 还出现了极少数的以往高考优秀习作的套作, 如从“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引入我爱秋季, 有套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的痕迹。总而言之, 本次作文四平八稳的文章多, 有出彩点的作文少。

[备考建议]

针对以上考生作文出现的问题, 笔者以为后期的作文复习备考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审题意识, 勤练写作基本功。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 审题的过程, 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 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很多考生在作文时对此关注不够, 往往草率行事, 考虑不周。如文题中已明确规定“另选名句”, 在阅卷时还是发现有的考生用的名句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没有审好要求;再如前面提到的对文题中省略号进行补充, 形成新的标题, 这是没有审清命题形式等。考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主题零散、结构混乱、语言啰嗦、文体特征不明等问题, 都说明了考生的写作基本功还很差。因此, 后期的备考还是应立足于写作基础, 反复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在考场作文命题角度越来越难于猜测的今天, 我们的高考复习备考更要显得理性, 少一些投机取巧。

2.强化本我意识, 彰显个性色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点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 许多试题也都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表达性灵, 这种导向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考生不应把写作当成一种高考的应考题型, 而应该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深入地关注内心, 体悟身边的一切事物, 写真情, 抒真性, 表真意, 塑真我。在高考阅卷场上, 老师们更希望读到那些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不愿意读到东施效颦、故弄玄虚、无病呻吟、东拉西扯的文章。所以, 加强本我意识, 努力写出真实的生活和心得, 我们在遇到一些所谓的“偏怪难”的考场作文题的时候, 也能够应付自如, 不至于乱了阵脚。

3.加强思维训练, 注重作文技巧。在备考中加强思维训练, 对考生审题立意帮助很大。作文思维实际上就是考生对事物的理解方式, 怎样对事物进行辩证的思维、全面的思维、主流思维、系统的思维、宏观与微观的思维分析, 都显得十分必要, 其中前三者尤为重要。本次作文中, 有很多考生用的名句是唐代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作文中的“感悟”却很牵强或很肤浅, 究其原因, 是对名句没有进行辩证、全面的思维分析。此句的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稍加思考, 我们也可从该句提炼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 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这样的立意点。此外, 注重一定的作文技巧也是必要的, 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传情达意。作文技巧包括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 形式上的技巧可以让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别具一格, 内容上的技巧可以让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入木三分。这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往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学习、借鉴。

地理试卷讲评课刍议 篇8

讲评是师生密切配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强化知识和训练能力。讲评时,要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在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套讲评课的方法,其基本环节可归纳为“自查自纠—合作探究—问题统计—问题评析—矫正巩固—补偿训练—错题收集”七个环节。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再次审题、翻阅教材等方式,使那些简单错题得到解决,避免在已知、已会的题目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首先相互讨论、争辩,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对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标在试卷上并上交,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统计,找出典型错误例题。

典型错误例题的确定必须是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对典型错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人手,从概念、规律认知、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举一反三。典型错题的剖析不宜过多,一般2~3题即可。如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一般要求学生从优势和缺点两方面去分析。

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可发一份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学生做好后,我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之间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再出类似的题目重做。也可当作课后作业,直到纠正错误。如针对上面我再出这道题: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35题:读江苏省区域位置图(图略),并结合文字资料(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同样要提醒学生主要条件应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六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其次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读性受到破坏。如台州市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选择题第8题与“全国相比,丁表现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可以说明该省(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实际上增加是一种趋势,答案改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比较合理。另一方面要分析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三、引导高效拓展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显然就题论题的讲评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通过试题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如分析了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32题“读图(图略)填表比较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后,又可设置下列变式题:①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40°~60°大陆的西岸?②非洲和南极洲为什么没有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③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面积小并呈狭小条带状?④假设北美洲西部没有高大山系的阻挡,该气候分布面积有何变化?又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比较大,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拓展到此地区种的瓜果特别甜,而大棚种出来的农作物为什么质量不好,又拓展到吹过大棚门的风是向里吹还是向外吹(热力环流向里吹),拓展到此区域野外生存要夜行晓宿,此地区动物也要夏眠的原因。

四、指点解题技巧

学生答题出错,除因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外,还有审题不清、解题方法和思路有误、答题不规范等,因此指导学生时常剖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必不可少。如讲评时,教师可展示学生精彩解答与代表性错误事例,让学生感受;指导学生审题,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关键,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力求做到答案的思维严密而流畅、表述有条理而科学、书写整洁而清晰。

五、调动学生参与

上一篇:社会调查情况登记表下一篇:《散文诗两首》教案2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