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1

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企业,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指南 1.种植

(1)作物栽培:主要农作物减药、减肥、减水增效生产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技术,精准种植技术。

(2)农林新品种选育:作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农作物、林果、蔬菜等新品种选育,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研发。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污染修复:平原农业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和减量化施用技术,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

(4)农产品贮运: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农产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储粮有害生物监测与综合防控,粮食收后干燥、果蔬食用菌采后减损和贮运技术。

2.养殖

(1)畜禽安全养殖:畜禽新品种选育,畜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肉蛋奶生产全程深度溯源,规模化畜禽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装备制造。

(2)新型饲料:饲料营养价值动态评估与高效利用,新型饲料产品研发。(3)畜禽疫病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应对策略及重大疫病防控、新型动物疫苗研制。

3.食品

(1)冷链食品:速冻米面制品、预制菜肴、蛋奶制品、调理肉制品等冷链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冷链食品专用智能装备。

(2)休闲食品:烘焙、膨化食品、饮料等休闲食品营养化便捷化。(3)发酵食品:发酵奶制品、发酵饮品等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4.农业装备

大型与专用拖拉机装备,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农机装备智能化与制造技术,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处理装备。

5.互联网+农业

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区信息化,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融合和共享利用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农业的数据采集、传输和云平台处理,作物生长环境精确预测、农产品信息追溯。

二、工业领域

(一)装备制造

1.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机器人基础问题与前沿技术,工业机器人关键单元与零部件、本体与应用集成技术,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系统,基于PLC、PC的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设计、制造过程及装备智能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与智能制造服务。

2.数控设备与关键基础件:高档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与功能部件,高档专用机床,高端纺织行业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基础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清洁切削及表面工程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3.先进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高能效牵引传动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多能源驱动城轨车辆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术,隧道施工装备、道路养护、城市市政设施施工专用装备。

4.电力装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元器件制造及应用技术。

5.3D打印与激光制造:3D打印制造关键技及核心装备,3D打印的共性基础、核心元器件;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激光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6.高端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高端传感器制造、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智能工厂及智能车间的无线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特种专用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二)电子信息

1.网络通信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融合网络、新型光传输与光网络、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网络终端、数字影音等智能终端和关键部件,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及管件部件。

2.软件开发:系统软件与基础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软件;智慧城市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

3.物联网:物联网标识与编码、通信、数据处理与融合、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等相关行业的应用。

4.大数据及云计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多存储模型的融合管理、测试评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服务库建设;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和云计算成套系统;北斗导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地理云、地质云、气象云等专题云构建技术与应用。5.半导体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混合光电子集成技术,微波与光波融合集成技术,模拟分析与测试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6.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与协同防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资源测绘、移动互联网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感知与引导、网络系统和产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取证;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加解密、量子密码;新型城镇化信息安全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特殊合金材料,超细及纳米粉体和粉末冶金材料,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金属材料短流程节能加工,新型细化剂。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档涂附磨具、高精密磨具、高纯超细金刚石微粉及纳米金刚石、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高效节能耐火材料,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功能玻璃,高效光谱转化材料,超高温陶瓷,无机纳米功能粉体的可控制备,绿色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新型橡胶材料,新型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用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纳尺度高分子材料。

(四)新能源

1.新型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相关材料;耐震动长寿命大容量动力型氢镍/镉镍/铁镍电池相关材料及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型锌镍电池体系的研究。

2.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区域供暖,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3.风电:大型风电叶片和风电轴承等关键零组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高可靠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风电场设计与运维。

(五)化工

1.能源化工:精细煤化与石油化工、高效洁净煤气化。

2.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加氢产品,耗碱产品,新型催化剂,新型橡胶塑料助剂,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加工技术,超细功能材料。

3.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发酵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生物催化、生物加工技术及高端产品;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

(六)汽车及零部件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充换电关键技术,新一代电机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环境信息获取和智能决策控制所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路/车车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网联式汽车节能控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关键技术。

3.新型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冷藏、环卫、建筑等专用车辆、特种车辆,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汽车水泵、气缸套、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智能制造。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项目指南 1.人口与健康

(1)疾病防控:人口生殖健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遗传性疾病治疗;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早期筛查、预警、干预、诊断和治疗;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防治;禁毒戒毒防控技术研究,精准医学相关的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2)新药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大品种药物,复方创新药物和缓控释药物,新型先导化合物,纳米混悬剂稳定剂,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研发。

(3)中药现代化: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原生态种植技术、产地初加工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中药材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信息追溯体系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的研发;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及中药生产废渣的再利用。

(4)医疗器械:新型治疗、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及设备,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

(5)生物药物与疫苗: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公共安全

(1)食品、药品安全:

大宗食品、药品安全控制、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超市食品安全防控,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预警系统。

(2)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与救援,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建筑施工安全,高危行业劳动保护,重点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应急处置,智能救援设备研发。

(3)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冰雹、雷暴、暴风、暴雨(雪)、沙尘等常见气象灾害的监测及快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监测及快速预警。

3.节能环保

(1)节能及能源高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技术,煤炭提质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高效转化和传递过程研究,动力系统节能,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和系统集成,绿色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节能电器与绿色照明技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快速高效勘察及预测,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先进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绿色安全开采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难处理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及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尾矿利用技术。

(3)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高效利用技术,大气雾霾防控先进技术,清洁生产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泥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低浓度有机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净化,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二次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河道水生态修复,突发性环境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4)绿色建筑与智慧宜居城市:现代化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配套构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互联网化,绿色高性能建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地方特色生态人居环境与低碳消费方式。

四、国际科技合作 围绕推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模式,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项目技术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

(三)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益机构,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企业单位须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同等条件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单位应具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能够提供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四)项目合作外方应为境外设立/注册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外方合作伙伴可以资金投入或技术投入(包括技术指导、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2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重点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火灾防治、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煤矿灾害预警与处置、化工园区事故防控、油气及危化品储运设施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32个项目。2017年度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11.9亿元,拟在重大综合灾害耦合、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范打击、煤矿灾害防控、危化品及工贸企业生产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场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等方面安排39项任务,重点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以及依靠智能化手段提高主动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的研究,39项任务中的2项任务拟定向择优(指南另发)。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3

其中,“大果多抗高产茄子新品种郑茄2号的选育”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茄2号具有优质、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郑茄2号的育成及应用对我国茄子品种换代升级,提高茄子产业品种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2009~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3亿平方米,新增产值52117.7万元。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原地区观光农业中的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经过近17年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生菜、番茄、黄瓜、西兰花无土栽培操作规程4项;筛选出适合观光及生产等18种无土栽培模式,并获得6项设施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筛选出番茄、黄瓜、西兰花、叶菜类等38种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形式应用的蔬菜品种。该项目自2010年以来,累计增加效益5000多万元。

“郑州地区几种主要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主要开展了郑州地区茄果类、瓜类和叶类等主要蔬菜的根结线虫、潜叶蝇、灰霉病和疫病等病虫害的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从引进的197份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和砧木中筛选出57份优良抗病虫品种和砧木;引进筛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3项;总结推广农业防治措施10项;从9种植物中筛选出含有较高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大豆荚壳,并对杀线虫活性成分进行了纯化研究和杀线虫毒力试验,研制出杀线虫生物制剂BB-1;引进、试验对病虫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9种;引进推广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16种,申报“杀根结线虫生物制剂及其应用方法”专利1项;通过技术组装,形成了蔬菜根结线虫病、潜叶蝇、灰霉病、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4项。目前已累计推广3333万余平方米,减少了因病虫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增加菜农经济收入1.23亿元以上。

(郑州市农委)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4

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一、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 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放宽至3项,项目负责人不放宽)或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之前不得申报本项目。

(八)已获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

(九)企业单位申报的,自筹经费应不低于申报经费。

(十)对中西部市县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和倾斜支持。

科技合作项目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如下条件:(1)合作方为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单位。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具有科技合作基础,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

(2)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申请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 年以上。

(3)企业申请项目负责人具有申报领域的相关研发能力和经验,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年以上。

二、实施年限

应用研究类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软科学研究类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

三、资助强度

项目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引导经费。项目(软科学项目除外)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5-50万元(含50万元),重点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50-100万元(含100万元);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

四、资助方式

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方式为无偿资助。科技合作项目经费分拨付,其余项目一次性拨付。

五、支持方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和软科学研究五个方向。

(一)高新技术

1.信息与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 软件。积极发展面向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数字医疗、智能交通等嵌入式软件。

网络与通信技术。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互联网产业核心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宽带、无线、智能网络技术,智能化终端和数字家庭设备技术,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技术,多媒体、云计算的多种新业务应用技术;研究基于海域环境、通信节点、网络构成与信号载体的海洋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应用环境;研究面向公共安全、现代物流、热带农业、智能交通等特定行业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或应用系统。

现代服务业共性支撑技术与系统。研发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金融、现代会展、数字媒体和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可信网络服务支撑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软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数据采集标准化、金融信息安全、信用评估标准等金融服务技术;研究关键基础数据共享、实物数字化等数字旅游技术;研究工作流软件、信息交换与共享等电子政务技术;研究智能物流、智能化运输系统、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文化创意关键技术。积极开展以海南本土文化、民间传说、旅游景区为主要元素的动画作品和网络游戏的制作;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服装服饰产品定制、创意产品快速成型等非媒体创意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网络环境下互动数字媒体、音视频产品创意支撑系统、数字化展览展示等数字媒体共性关键技术,支撑影视文化、会展经济产业的发展;构建海南创意产业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促进动漫、网络游戏、产品设计、文化设计、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利用石英砂、锆英石等海南优势资源,开展特种玻璃、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及高性能陶瓷的研究与开发;研发节能与环保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抗盐雾腐蚀材料。

高分子材料。研发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橡胶基复合新材料;开展非织造材料、超滤膜、多孔高分子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以二氧化碳、烯烃、芳烃等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改性技术研究。

生物材料。开展天然纤维、天然蛋白质和天然多糖类等生物材料及生物活性陶瓷的无机生物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生物纤维膜、生物膜、生物可降解包装膜等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催化剂材料。开展油气化工产业链上的新型催化剂研究。研究高效分子筛催化剂、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各类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丙稀等低炭烯烃化工原料的新型催 化剂,以烯烃、芳烃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催化剂。

太阳能。发展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硅基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建筑模块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太阳能光催化和太阳能照明技术。

生物质能。开展甘蔗、木薯等非粮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改良、乙醇转化及糖醇结合生产燃料乙醇、农林废弃物及纤维素乙醇等技术研究;开展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

(二)现代农业

1.种植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研究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培育和改良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作物、瓜菜、水果、花卉的精准施肥技术与地力修复、高效设施化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技术以及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及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昆虫天敌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南热带生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展农作物种植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建设农业科技集 成示范园。

2.畜禽业

开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精子冷冻、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文昌鸡、黑山羊、海南黄牛等海南特色畜禽新品种。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自动化控制设施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畜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动物严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及动物疫病预警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热带动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3.水产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罗非鱼等淡水鱼新品种。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优良品种培育技术、离岸海洋养殖产业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贮藏、运输及加工技术,海洋渔业设施制造与修理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及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开展优质、特色水产规模化与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水养殖动物新型诊断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水产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4.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海南主要特色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农产品分级及包装、农产品品质管理和安全控制、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食品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展热带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在线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三)社会发展

1.人口健康

临床诊治及医疗保健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多发病、热带地方病开展预防、诊断、临床诊治技术研究;开展新型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的研发;开展海南百岁老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长寿机制研究;开展海南省人体生物标本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支持移动数据平台建设。

支持中医特色诊疗保健方法、技术研究,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等的整理、入库、继承和改进研究。

南药黎药关键技术研究及新药、新产品研发。择优支持省科技厅认定的海南省南药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中药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中药材异地引种、野生资源人工驯化研究;特色南药的种植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SOP)制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广与示范 基地建设。

南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标准提取物制备及天然产物化学信息库建设;质量标准研究;针对重大疾病、现代疑难病等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支持海南民间特色验方以及疗效确切、临床基础较好的医院制剂的研发;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及已上市品种的二次研发;支持以海南地方特色药用植物为原料或主要成分相关新产品的研发。

新药创制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创新品种开展“候选新药研究”;针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国内暂无产业化的药物大品种,开展“国外上市药物大品种国产化研究”。2.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支持湿地、土壤、流域、海岸带、重要港湾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污水、废气、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3.公共安全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开发; 开展社会安全防范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开展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开展公共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4.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支持热带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海洋生物基因组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支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药物研发。

支持海洋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沿海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污染预报及其损害评估等海洋信息产品与服务技术研究。

5.旅游

支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低碳等先进技术在旅游领域中的集成示范。重点针对海南旅游行业需求,围绕大数据管理、计算和分析应用,进行基于开源代码旅游大数据共享平台软件产品的标准化研发、服务平台终端的建设,开展旅游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研究和建设,在全省旅游行业中进行应用示范。6.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针对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低碳社会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引进、集成与科技示范活动。

(四)科技合作

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前期的科技创新项目。

1.优先支持单位组织推荐的有规划、有措施、有资金支持的 “三有”项目;

2.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学研结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4.优先支持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东盟科技合作基地、本省单位与国外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

5.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6.优先支持与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五)软科学研究 1.科技战略研究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分析国内外高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区域及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三沙市等地级中心城市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我省重点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展我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加快我省区域或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政策研究(1)R&D投入对产业发展影响及增加R&D投入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R&D现状、引导R&D增加投入政策,分析我省R&D现状、现有政策及对企业、产业发展及GDP的影响,提出提高我省R&D投入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对科技创新人才定义、现状,全面收集我省科技创新人才数据,分析我省不同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需求,提出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3)知识产权发展政策研究。研究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现状、相关政策,提出推进我省知识产权相关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4)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广东省推进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及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我省建立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思路、发展举措和政策建议。

(5)海南省科技合作政策研究。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求,研究相关省份推动国内外合作的现状、政策,分析我省科技合作现状、需求,提出推动我省国内、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措施。

(6)海南省科学普及相关政策研究。研究国内相关省份推进科学普及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推进我省科学普及的建设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7)海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 研究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提出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

(8)推进我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我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我省产学研全作的政策和措施。

(9)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发展态势,分析我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10)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转变我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3.科技管理研究

(1)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研究国内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现有绩效评估体系现有状,分析典型类型绩效评估体系优点和不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绩效评估体系。

(2)推进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建设研究。研究国内外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现状,分析政府对各类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监管措施,结合国务院印发的《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专业科研项目管理 机构(中介)建设建议和政府管理部门具体的监管制度。

(3)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措施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相关措施,分析各种监管措施应用效果,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省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4.重大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研究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相关省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等修订情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各省份相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对我省《海南省促进科技进步条例》具体条款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5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2年5月

2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专题研究

本专题研究部分不再设具体题目,请申报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围绕富民强省总目标,围绕如何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围绕如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自行选题申报,选题要重在服务决策,力求贴近实际,体现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研究 6.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研究

7.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研究

9.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0.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干部群众思想状况研究 11.新时期河南“三平”精神与传承河南人文精神研究 12.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13.新时期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研究

14.中原文化与华夏文明关系研究 15.河南文化软实力建设保障机制研究 党史·党建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与启示研究 2.河南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河南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4.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

5.河南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问题研究 6.村民自治与完善村级党建机制问题研究

7.建立健全纪检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服务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研究

8.加强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9.新乡先进典型群体现象研究

10.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哲学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2.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研究 3.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 4.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5.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现状与道德建设对策研究 6.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精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研究

7.豫商伦理文化研究

8.公民高尚人格的塑造与培育研究 9.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研究 10.中原文化名人研究 11.中原哲学与宗教研究 经济学

1.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2.河南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3.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5.增强河南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6.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7.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问题研究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改善民生关系研究 9.中原经济区与国家其他区域比较研究 10.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1.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12.河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3.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研究

14.品牌战略与河南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15.河南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对策研究 16.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土地保障问题研究 17.河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8.河南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可能性及路径研究 19.河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20.河南环境资源容量研究

21.河南环境资源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22.河南高耗能产业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

23.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24.河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25.河南特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26.提高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策研究 27.河南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 28.河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问题研究 29.河南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30.加快建设食品工业问题研究 31.河南创意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32.完善粮食生产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33.河南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控研究 34.农村基础设施长效投入和经营机制研究 35.河南创新和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研究 36.河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37.支持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38.规范和支持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研究 39.河南民间资本问题研究 40.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41.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42.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43.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 44.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45.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融合发展研究 46.河南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战略与对策研究 47.河南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48.构建河南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研究 49.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50.河南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51.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政治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研究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机制研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4.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研究 5.政务公开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和实现机制研究 6.转变领导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研究 7.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问题研究 8.加强网上正面舆论引导研究

9.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10.河南农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 法学

1.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理论问题研究 2.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问题研究 4.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法律理论问题研究 5.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6.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7.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法律制度研究 8.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现代转型机制研究

9.城乡污染转移的法律对策研究 10.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11.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12.河南特色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研究 13.河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14.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 15.平安河南建设研究 社会学

1.创新信访监督制度研究

2.加快河南社会事业建设问题研究

3.河南重大社会风险评估、预防与处置对策研究 4.城乡统筹视域下的河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5.社区与社会服务组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6.河南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问题研究 7.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8.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障的和谐运行机制研究 9.河南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研究 10.河南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研究 11.河南农村社会工作与管理研究 1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13.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中特殊群体的社会服务管理研

14.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 15.网络时代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16.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问题研究 17.诚信河南研究

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前 言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设立于1993年,用于资助全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其任务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储备。

创新是基础性研究工作发展的动力,民主、公开是基础性研究工作良性发展的保证。科学基金面向全省,依据“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分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级进行评审,择优支持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尤其是结合我省的人才、资源特点和“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开拓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省的自然科学基金不仅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我省的高新技术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培养和稳定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队伍,为实施科教兴湘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科学基金设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这些类型的资助工作构成以“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为资助目标的两大互补的板块。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均实行自由申请,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采用限额申报,对项目申请者有严格要求。重点项目从面上项目中产生,在评审中当年不直接定重点项目,在来年的评审中根据面上项目一年的进展情况,确定重点项目。

项目指南一般为每两年发布一次,申报为一年一次。凡在我省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资助。

为加强对申请工作的指导,我委组织编制了《2003-20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断发展变化的资助战略思想,正确地选择项目研究领域和资助类别,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现将《指南》作如下说明:

一、2003-2004年选择资助项目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实行保证重点、择优支持的原则, 以鼓励科技人员自由探索与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稳定科技队伍为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支持围绕加快我省“三化”进程这一主线,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攻关)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二、关于本《指南》的优先资助领域,主要是针对我省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经济建设中重大问题和要求以及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基金目标,提出优先资助方向,以解决我省科研、生产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并为争取更多的国家科学基金作前期研究。为鼓励自由探索,对数理科学、化学科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没有提出优先资助领域。

三、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结合我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人才、经济和资源的实际,省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领域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现代化;资助的重点学科为: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

四、为提高我省科研队伍整体水平和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总体质量,鼓励具备下列条件和特点的研究项目提出申请:

1.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能为我省确定的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跨越提供动力和源泉的应用基础研究。

2、选题研究内容立意新,有利于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增强持续创新能力的应用基础研究。

3、符合当今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够提升我省技术创新能力或增强我省科技实力的应用基础研究;或有希望取得重要突破而形成高技术“制高点”,对我省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作用,研究成功能进入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应用基础研究。

4.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间实质性的交叉渗透、推进横向联合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研究;有利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扶植新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5.有利于加速省内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加速我省重点学科建设,推进重点技术领域发展的研究。

6.有利于加快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形成,推进我省优势学科与优势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生的研究项目。

7.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尤其是我省具有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五、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参照此《指南》,主要资助领域为我省急需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重点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现代化等五大领域。对杰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的资助,不仅重视其项目水平,更注重人才素质;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更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六、为了方便申请者,本《指南》收录了修订后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

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鼓励创新的资助宗旨,倡导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提出高水准的研究项目,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成果(特别是原创性成果),为我省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OO三年二月

数 理 科 学

数理科学是当今各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无论对现有学科领域创新性研究、还是跨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都将给予关注;支持以推进学科发展、促进原始创新和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鼓励对技术创新和推进湖南“三化”进程有直接影响的学科领域;重视基础雄厚、水平领先、有可能在近期内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项目。

数 学 学 科

数学学科鼓励针对当前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公开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新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等;鼓励数学不同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重视数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鼓励与国民经济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学研究;重视数学的新发展向应用中渗透。

力 学 学 科

力学学科支持处于国际前沿,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的基础研究项目;侧重资助与工程紧密结合,能推动工程技术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利用国内现有实验设备和重点实验室条件开展力学的实验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一道进行交叉问题的研究;提倡利用国外先进的实验和计算条件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

物 理 学 科

物理学科关注从基本物理原理和科学实验中提炼具有创新性成果的课题申请,鼓励原始创新,把研究重点放在光信息传输,量子光学与量子通讯,极端非线性光学,原子团簇物理,高温超导电性研究,表面物理学,介观、纳米和薄膜物理,高分子与生物物理,格点规范理论和计算物理及非线性物理学等领域。特别要在光学和凝聚态领域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推动我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化 学 科 学

化学科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学科。化学科学鼓励以创新的意识扩大化学和化工学科的研究范围,以化学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在与生命、材料、信息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基础上提出的研究课题。以及对湖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处于学科前沿的高水准的创新研究。

无机化学学科

无机化学学科支持与材料科学结合、具有新的合成方法及路线的课题,运用分子设计和分子工程思想,推进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特殊物质聚集状态的研究;侧重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及杂化的研究;加强功能性无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无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突出无机元素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的研究;大力开展新型金属元素结合生物大分子、无机仿生过程及分子以上层次生物无机化学基础研究。

有机化学学科

有机化学研究中重视复杂的有机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复杂结构的新化合物的研究;鼓励有机化学中绿色化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原子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鼓励对新试剂、新方法、高选择性反应以及新功能物质的研究。

物理化学学科

当前物理化学的研究前沿和最活跃的领域有:分子动态物理化学(分子动力学与分子激发态光谱等),分子聚集体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化学与谱学,表面、界面物理化学和催化科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包括量子化学、化学统计力学、分子力学、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物理化学、计算机化学和化学信息学等),生物物理化学等。物理化学的研究项目,需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省级目标,加强创新性、系统性和有深度的研究,鼓励更密切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并注意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发展物理化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高分子科学学科

高分子科学学科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等领域,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生命、物理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应特别注重吸收物理新理论与思想,发展软物质理论、聚合物电子学和聚合物光子学;应特别注重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发展高分子化学生物学。

分析化学学科

分析化学注重过程研究、作用机理研究及化学生物学的研究;鼓励有原始性创新的分析检测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关注与其相关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和信息科学中的分析化学问题研究。

环境化学学科 环境化学学科鼓励科研工作者结合解决我省环境问题的需求进行环境化学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

化学工程学科

化工学科涉及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两个方面。本学科将重点支持以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的化工及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环境化工等工业化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结合我省省情,努力开拓化工高新科学技术和新兴学科领域中前沿课题的研究,在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上有所发展和创新;(2)对于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生 命 科 学

生命科学资助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三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生命科学重视与数理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研究;鼓励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创新性方法的研究,尤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及其功能、新结构及其作用原理,或是在长期研究上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说给予特别的重视。优先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思想或交叉性的研究项目。

基础生物学学科

基础生物学学科是生命科学中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包括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本学科支持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的项目,对于那些学科交叉的项目,尤其是学术思想上交叉融合的项目,将给予优先。优先资助领域

●湖南省重要植物资源发掘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植物抗逆性及适应环境的机理;

●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新基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动植物转基因关键技术;

●典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气候变化的生态学基础; ●种间关系及协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基础研究;

●细胞分化、增殖、激活与凋亡等过程的蛋白质组学与结构基因组学; ●细胞信号传导及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

●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生物化学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

●与基因信息编码、蛋白质折叠、结构预测及生物系统(如生物大分子、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密切结合的生物信息论 ;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显微、时间分辨及无损伤、超灵敏测量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特别是近场光学、单分子操纵、生物芯片、纳米技术等;

●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

●生物医学信号中信息的高质量提取,特别注重一次传感技术(传感器)的研究;无创、实时、动态测量或检测技术。

●创新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特别是功能成像的新方法 ●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化及再生、损伤与修复;

●神经干细胞研究

●低氧、寒冷等特殊环境适应的生物学机制 ●精、卵细胞的发生、成熟和受精的分子机制;

●与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相关的人体结构; ●与节育、优生、人工辅助生殖、先天畸形等相关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 ●胚胎植入的细胞学基础

●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

●与组织工程、细胞替代疗法相关的组织学研究; ●遗传资源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的鉴定; ●比较基因组与进化基因组学; ●基因组信息学; ●发育遗传学; ●遗传流行病学与

DNA多态性;

●遗传学研究的新技术

农业科学学科

农业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包括农业基础学科、农艺学学科、园艺学学科、土壤学学科、林业学科、畜牧兽医基础学科、水产学学科等。

农业科学将结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入WTO的新形势,在继续鼓励学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强农作物品质生态区划研究、新型特用作物资源研究、适合湖南省省情 农业技术机理研究、果蔬贮运和保鲜生物学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理论技术研究。开展多学科协作,鼓励各分支学科在各个层次上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农业科学优先资助领域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农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工程抗病虫品种和生防微生物的生态后效和风险评估; ●信息农学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育种利用研究。

林业学优先资助领域

●森林病虫害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 ●树木抗逆生理或遗传学基础研究;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应用基础研究;

●提高森林质量、木材品质及利用率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林木及花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研究。

畜牧兽医学优先研究领域

●畜、禽、蚕、蜂和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性状的遗传分析;●畜禽繁殖力的生理、生化基础以及人工调控;

●活性物质对动物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代谢的调节机理; ●动物食品安全及其畜禽场废弃物生物降解与利用的基础研究;●我省畜禽主要疾病的病原与致病机理。

水产学优先资助领域

●水产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管理的基础研究; ●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 ●水产动物优良养殖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方法; ●重要病害发生、发展、控制及预防。

动物学优先资助领域

●动物胚胎学, 动物的发育分化及其分子机理;

●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和重要资源动物的持续利用, 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

医学科学学科

医学科学是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药物学与药理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学科。医学科学突出创新,强调湖南特色,鼓励多学科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支持根据我省的已有基础选择某些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好的领域的研究课题。鼓励结合学科理论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临床医学基础学优先资助领域

●恶性肿瘤诊疗新方法的基础研究;

●重大疾病家系的收集,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 ●人类生殖、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 ●疾病诊断、治疗的新方法及其原理的研究; ●人体衰老机理研究;

●导致视觉或听觉缺失的常见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

预防医学优先资助领域

●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

●重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与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易感性和预防; ●原发性肝癌、鼻咽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重要的非传染病预防的基础研究。免疫学鼓励研究领域

●造血干细胞向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的基础研究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功能调节;

●免疫相关疾病的遗传基础发病机理及免疫干预;

●免疫学新技术的研究。病理学鼓励研究领域

●受体、离子通道与疾病;

●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病理学机制;

●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常见重要疾病的功能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

药物学与药理学优先资助领域

●药物分子设计及对现有药物的结构改造;

●天然来源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 ●化学途径及生物途径制备及优化先导化合物;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及新筛选模型;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所涉及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医学与中药学优先资助领域

●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

●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机理; ●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

●中医学、中药学研究中高新技术与方法学研究; ●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研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的应用基础研究。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和揭示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效应,从而为人类持续满足自然资源,防治和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土整治,大型工程建设及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知识和科学依据。

本领域从湖南的特点、优势,鼓励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大气学等学科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侧重支持与湖南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础、应用基础性研究,从而推动我省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

地理学学科

地理学是以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涵盖内容广泛、研究方向众多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为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人文地理要以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学研究为重点;遥感研究围绕遥感应用基础、应用模型与新技术、新方法、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随着 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宏观环境的时空变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地理学科要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化学的手段,探讨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模式。

地质学学科

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演化,从而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学科重视运用地质学知识探明可供利用的物质以及理解地质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特别重视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及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

地球化学学科

本学科将重视在更高层次上创造性地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鼓励开辟以表生地质作用为主的重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工程与材料科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分子材料、冶金与矿业、机械、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电工、环境与结构工程、水利等学科。

工程与材料科学鼓励、资助以下诸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对工程及材料科学具有重大意义的独创性的基础研究。(2)各学科间相互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

16(3)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将科学理论成果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

(4)对现有材料、工艺、工程技术带来变革并能对科技、经济带来明显影响的研究。

(5)对科技、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数据积累。

材 料 学 科

本学科支持金属(金属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支持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和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工程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等方面有创新性,特别是源头创新的项目申请。鼓励和支持与化工、能源、环境、医药、信息产业等交叉的新材料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诸如精细化学品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电子化工材料等的应用基础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提高传统金属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科学问题; ●结合湖南资源(特别是稀土金属), 探索新型金属功能材

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工艺的基础性研究 ;

●金属材料多功能化、多功能复合以及结构与功能复合的探索研究;

●金属和金属基电子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 ●超常条件下材料凝固理论的研究;

●结合我省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研究 ; ●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连接度和相容性的研究, 梯度功能材料和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材料制备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

●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包括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制备、加工成型新技术、新工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

●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包括药物控释、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组织工程材料;

●有机纳米材料;

●智能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生态环境材料(包括防辐射、降噪音、污染防治材料, 环境友好材料, 可再生材料)。

工 程 科 学

本领域包括冶金与矿业、机械、工程热物埋与能源利用、电工学、建筑环境与结构、水利等学科。本领域所开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与提高我国工业水平和国防实力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冶金与矿业学科

本学科侧重于过程和工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基础为主),支持无废(或少废)洁净冶金工艺和多成份综合利用方法的探索,支持精细冶金、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及材料制备工程研究,重视学科交叉特别是高技术在冶金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优先资助领域

●矿冶工业节能与环保、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矿山及地下工程新技术应用基础; ●物质分离与纯化新技术基础;

●矿物材料、化合物材料制备方法;矿物的转化与利用;

●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物理化学与材料物理化学新规律、新方法、新理论;

●矿冶工程装备与传感、检测、控制新原理、新方法; ●外场及特殊条件下的冶金及材料加工过程理论; ●冶金信息学、矿冶生态与产品、技术的综合集成研究。

机 械 学 科

本学科侧重支持通过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交叉解决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优先资助领域

●面向信息产品的微纳米制造理论和方法; ●微型机械设计、制造理论和方法;

●网络驱动的数字设计与制造技术(e-Manufacturing)基础; ●机械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物理模拟及数字仿真研究; ●高速运行机械系统的动态设计理论及其故障预示及监控方法; ●现代设计与制造中的测试计量新原理和方法。

工程热物理学科

本学科支持非平衡热力学、总能系统,多孔介质及微尺度传热传质、超高温辐射特性、辐射与相变,多相流动热物理模型和相间相互作用机理等学科的基础问题研究。鼓励和支持本学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 19 科学、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等的交叉研究,重点应在相关工程热物理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分析上。优先资助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一体化系统的新构思、新分析与新理论 ●燃烧、传热传质与多相流动基本问题研究; ●复杂、极端和特殊条件下的热物理过程研究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基础研究

●复杂热物理量场、燃烧、多相流的测试新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 ●环境能源工程、生命过程、材料制备、信息工程、新能源转化及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电 工 学 科

本学科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重视机理和方法学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 新型及高性能电工材料及其应用基础;

●复杂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控制、规划及其市场化与信息化的理论; ●放电理论中机理和放电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生物电工学基础;

●高性能脉冲功率技术的创新研究;

●电力和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机理与干扰防护。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

本学科主要包括建筑学、环境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三个研究领域。本学科支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城市规划、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用水和空气质量保障以及对各类污染废弃物进行综合控制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与带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注重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先进实验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的探索和应用。

优先资助领域

●地区发展与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 ●数字技术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城镇垃圾和养殖场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水质保障与污水处理的新理论、高效低耗新技术及其工艺优化组合原理;

●水、空气、土壤复合污染的控制和修复原理与技术基础; ●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及建造全过程与使用全寿命分析; ●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 ;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风和地震)、失效机理与控制 ; ●现代结构实验、实测与数字模拟技;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维修、加固、改造理论和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水 利 学 科

本学科重视重大工程灾害特性与防治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系统性和复杂性强的重大科学问题。

优先资助领域

●水工结构系统的灾害机理及防灾减灾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锚固机理和效应及耐久性研究; ●水域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研究;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他提高节水效率的应用基础研究;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科学。信息科学把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网络计算与并行计算)、软件技术与高性能算法、虚拟现实与网络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学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作为支持的研究领域。

由于信息科学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跨学科特点,本领域鼓励支持学科交叉研究项目,鼓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合作研究。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

本学科鼓励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器件与材料等各分支学科,以及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相关的基础方面,进行创新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鼓励与生物医学等科学领域交叉的有本学科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支持重要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优先资助领域

●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智能天线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 ●生物电子学与纳米电子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超高速、超宽带通信网络,移动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 ●生物信息检测与生物信息处理、弱信号检测与处理、量子信息处理等研究

●新型检测成像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学科

本学科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支持计算机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新技术等领域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中起关键作用的基础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系统芯片设计与测试; ●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学; ●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处理 ; ●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新一代互联网络与信息安全; ●移动计算与网络通讯软件。

自动化学科

自动化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本学科不仅需要在传统的研究领域中继续发展,而且鼓励在新兴交叉学科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解决新的问题、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特别重视自动化在我省农业、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优先资助领域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先进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生态、环境检测与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新型传感器与多源数据融合; ●基因识别、调控机理、方法及应用;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在机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应用; ●认知过程及其信息处理; ●特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技术等。

半导体学科

半导体科学是信息科学的基础,电子学科的先导。半导体科学的发展将会引起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新飞跃。优先资助领域

●亚0.1微米级MOS器件中的物理问题;

●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 ●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

●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器件及机理;

光学与光电子学学科

本学科重视具创新性尤其是源头创新性与开拓性的申请项目,鼓励源头性创新与深层次的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优先资助领域

●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全光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 ●高密度光存贮、光显示新技术与器件; ●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 ●光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研究;

●激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 ●超高精度光学工艺技术;

●超快激光与超快过程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光子学。

管 理 科 学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7

本项目以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为“名优特”教师团队,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培到县”为宗旨,以师德巡讲、课例示范、教学观摩、互动研讨、专家论坛等为主要培训环节,基于中小学教学现场,贴近农村偏远县区中小学校的实际,创设研修环境,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师德素养,帮助参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这一项目将历时约两个月,前后将送培到20多个贫困县区的约60个乡镇村中小学,为贫困县区的近20000名教师们送上培训大餐。

为了确保这一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湖南省中小学发展中心特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亲自担任省级“送培到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贺安溪、张大伟、黄超文担任。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示范项目科、办公室、名师工作科和资源建设科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省级“送培到县”项目专家指导小组。制定了专家、名师等相关工作职责。

各有关县区为了确保“送培到县”项目有序有效开展,也成立相应的以分管教育副县长、市州分管副局长为指导,县区教育局长或分管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制定出详实的现场操作方案。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篇8

该指南建议各州、学区、学校以及儿童早期教育机构优先执行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发展、提升全纳性的相关政策,以在全美范围内增加儿童早期项目数量并提升其全纳性。这份指南由政府部门根据早期学习项目专业人士、家长、早期学习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反馈信息而制定,为州、学区、早期学习项目人员和家庭提供免费资源。

时任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的阿恩·邓肯表示:“随着持续推进面向全体儿童的优质早期学习项目,美国还必须竭力确保残障儿童的参与。州、学区、地方组织、社区和家庭必须团结一致,让残障儿童接受个性化、适切的教育,以实现更高的发展预期。”

2015年是《美国残障人士法》颁布25周年,是《残障人士教育法》颁布40周年,是“开端计划”发布50周年。虽然在促进残障儿童教育公平方面,美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是残障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在参加优质早期儿童项目时仍然面临较多障碍,许多学前残障儿童只能在与普通同龄人分开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美国联邦教育部新出台的“学前发展资助”项目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新推出的“早期开端计划—儿童保育伙伴关系”项目致力于为全美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全纳性的学习环境。

阿恩·邓肯在联邦教育部举行的第六届返校巴士之旅(back-to-school bus tour)期间,于堪萨斯城林地早期学习社区学校(Woodland Early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公布了这份指南。指南发布后,美国高级政府官员与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的领导人举行了圆桌会议,以支持全纳项目的发展。这两个州都致力于动员现有的早期儿童会议或工作组优先实施指南中有关全纳精神的措施,为其他州起带头作用。

上一篇:维修电工,电工教学大纲下一篇:初三期中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