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精选8篇)
【关键词】: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谭毅将,男,毛南族,广西环江人,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06级文六班,广西师范大学预科生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带来了翻天覆的变化。人们利用网络资源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足。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享受网络便利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网络——,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伴随网络而来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带来三种后果。从微观方面讲,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到阻碍或破坏,影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VTION,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⑴。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上网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网上收集信息等。由于处理不当,对上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聊天与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等多种形式。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为8700万,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8%,18——24岁的网民占36.8%(这正是大学所处的阶段,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一项研究表明,13%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过度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聊天成瘾
网络聊天成瘾指的是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1。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聊天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国一些省市对上网大学生目的的调查显示,网络聊天占上网大学生比例的40%以上。一份来自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报告显示,网友个数为5--10个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6%,使用QQ聊天工具的有74%,使用聊天室的占40%,使用BBS的有40%,使用其它聊天工具的为8% ,在聊天者中,有63%的是在交流思想感情,53%的是交流相关信息。
(二网络娱乐成瘾
它包括了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歌曲成瘾,网络电影成瘾等,在这几种形式中,网络游戏成瘾特别突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6年1月17日分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名”显示:到200512月31日为止,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其中大专和本科文化程度的网民占50.7% ,有33.2%的网民是“网络游戏”用户。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表明,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40%以上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
(三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指的是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够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网络信息成瘾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总是不能自抑的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用处的资料等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的兴趣多于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的兴趣。网络信息成瘾的特征主要有三:⑴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⑵上网后难以脱离网络;⑶有网络使用时,精神较为亢奋[1](四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也叫网络性成瘾。指的是沉迷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由于互联网的易介入性和直观性,使得网上色情的内容随处可见。无论是有关聊天的网站,还是成人电影的收费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关色情的话题和图片。有关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个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网络色情成瘾的嫌疑[1]/。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40%以上浏览过色情网站,可以看出,色情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小。在一项有关机关公布的调查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有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的占12%。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色情信息源。大学生一旦沉溺其中,便难以自拔。
(五其它现状
在上网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热衷与电脑程序的制作,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不可抑制的参与网上讨论,在BBS上发表文章等,有的大学生还想通过网络使自己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二.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1.对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削弱了学习的动机,容易遭受学业上的挫折。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整日与电脑为伴,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走进课堂。一天想着那个色彩缤纷的
网络世界,以致与旷课,逃课去上网,结果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业荒废而遭受到学校的强行退学。金伯利·杨的调查表明,学业问题是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问题,网络成瘾者中有58%的人提到学业上的失败。上海某校退学或转学的250名大学生中,有1/3的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没有通过考试。一些高校的老师感叹: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上,没有精力和时间来读书,导致的学业荒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自然。学习需要靠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在高校里的学习。高校里的学习是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那么学业的荒废就毋庸置疑了。但是为什么学生会缺乏学习的自主呢?究其原因,网络成瘾是扼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罪魁祸首之一,当一个学生网络成瘾后,学习的自主性就逐渐的变为网络的自主性。网络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每天总是不由自主的到网络世界中去,不明确自己到学校的根本目的,一天天地把自己迷失在网络世界中。
2.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身体产生危害,它导致大学生正常的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导致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头昏眼花,视力下降,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等症状。情况更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植物性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甚至猝死。近几年来,由于网络成瘾,过度浸泡网吧而导致的猝死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3.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道德意志健康、自我情感健康、人格健康等。由网瘾导致的心理疾病是医学上所谓的”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kys 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研
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会使患者短时间高度兴奋,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十分严重。
首先,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弱化。由于网民之间没有传统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等的约束,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被约束的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环境中得到宣泄,释放。况且,在网络的世界里,交流缺乏监督,交流的方式都以文本的形式,比较自由任性。大学生长期置身其中,很容易抛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意识2和社会责任感,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消解传统道德的基础以及淡漠责任感念。其次,自我情感因网瘾而迷失。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操作活动有着组织或瓦解的效能。情感的自我迷失将使人心烦意乱,导致心理失衡,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到生活的质量。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为广大情感交流空间。同时也给他们造就了一个宣泄,放纵冲动的场所。由于网络成瘾,有的大学生放纵情感。忘却现实,在冷漠无情的电脑面前,没有把握正确的价值评价,忘却了自己所应有的责任感。甚至不顾一切的追求感官刺激带来的短暂享受。再次,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人格异化指的是人格模式的不稳定状态。主要表现为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网络成瘾就是因为迷恋好奇,刺激,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虚拟环境。不能实现现实与虚拟间的角色转换,从而造成认识扭曲,情绪紊乱,能力下降等急性戒断综合症。再加上网络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深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隔阂
由于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里,网络成为他们灵魂的归宿。网吧成为他们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家。网瘾大学生成天呆在他们的“家”里,足不出户。在网络世界里尽情的玩乐。他们的眼睛根本不向周围的现实生活斜视一眼,他们的耳朵里只有网络游戏的声音。由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与邻居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泊,对现实社会中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不参与日常的社会活动,这就逐渐使他们与现实社会产生隔阂。长期下去,这个隔阂将会加深,甚至有的大学生会脱离现实生活。
(二对家庭的影响
1.网瘾导致大学生与父母矛盾的产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父母对自己子女前程的美好期待。他们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希望子女们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有所出息。然而一些大学生,并不完全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以为父母送自己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来到学校不是专心的学习,而是成天泡在网吧里,对网络世界里的一切如痴如醉,他们忘掉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也忘却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自己的身心深陷与网络虚拟世界之中不能自拔。每天都不由自主的去上网,无心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子女并不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能为自己增光添彩。而是在学校里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失望。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网络世界,能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父母们不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大量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限制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甚至到孩子所在的学校陪读等。然而已经网络成瘾不能自拔的大学生,不管父母这样劝导都已无济于事。父母的所做,不但不使得孩子清醒,反而让他们觉得,父母对他们的不信任,不理解。同样,对孩子多次劝导无效,父母已痛心疾首。认为这些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于是对孩子再不闻不问。就这样,在网络的驱使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矛盾会越来越加深。
2.网络成瘾易导致家庭悲剧的产生
大学生大部分还是消费群体,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是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而言,日常生活消费是有限的,必须合理使用。然而,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来说,除了日常固定的生活费之外,他们还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网费。调查显示,正常上网学生每星期的网费在10元左右,而网络成瘾学生每星期的网费在50左右。为了
筹集这些上网费用,有的大学生可以不择手段,他们便卖佳丽的东西,偷用父母的钱财,严重的甚至杀害自己的亲人。200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张力伟在北京的家中用电线将其奶奶勒死,又用铛头将其父亲敲死。张力伟本来是学校的“尖子生”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后来因网络成瘾,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一些挫折,不堪负重,结
果发生了这场家庭悲剧。诸如此类的案例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他时刻在提醒我们大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
(三对社会的影响
1.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据统计,在网上流行的非教育信息中,70%涉及到暴力。网络上有各不相同的情景,暴力,赌博,凶残好斗等。大学生由于长期在网络中与这些达交道,极易让这些情景与现实发生重叠,从而易把这些东西融如入现实生活。导致社会上出现打架斗殴、赌博现象。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尤其是把网络里的暴力情景带到现实生活中来,极易引发社会犯罪。上文中的张力伟就是最好的一例。
同时,由于网络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垃圾文化信息,据调查,网络成瘾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以中文为主的黄色有5万多个,每天浏览过黄色网站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3.8%。另一项调查显示,接触过黄色信息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犯罪的行为或冲动。近些年来,由于接触网络上不良信息后引发的性犯罪频繁出现。一大学生因痴迷网恋,在与网友相见时提出无理要求遭拒绝后,将其强奸杀害。这种行为在现实中严重的影响社会秩序。在思想上是人格低劣和道德的沦丧。由于在网络上经常接触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人生取向向消极的一面发生偏颇。走上迷途而不知返。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网瘾而堕落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社会中流氓的一部分。大学生沦为流氓时,我们的社会安定将有可能得不到全面的保障。
2.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社会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本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大学生终日迷恋网络,不务正业,不思进取。我们的哪里还有人才的存在。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又何得以实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缺乏人才,一切的建设将举步维艰。
三.网瘾成因(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逃避大学紧张的生活` 现在大学学习压力很大,有学业的压力,有经济上的压力,有毕业就业的压力等。从理想上说,网络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完成必须的课程作业。但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转向他们的网友,以此来掩盖他们难以排遣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的感觉。用上网来麻木他们的神经,逃避现实生活。
2.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情感大部分比较淡漠,各字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在大学生生之间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各人自扫门前雪,少管他人瓦上霜。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大部分是有关学业,事业的交流,而却缺乏情感的交流。加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学费压力大,择业困难,转轨时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等。使大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为大学生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摆脱精神的紧张状态,从而在迷茫中陷于网络世界。
3.大学生高考后的补偿心态
刚从紧张的高考走出来的大学生特别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认为应该把玩耍的时间补回来。从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上网。
4.大学生的性格因素
通常说来,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不喜欢与别的同学交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行为上独来独往。他们更容易陷入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5.大学生身心疲惫导致网络成瘾
大学生每当对现实世界感到疲惫和无法面对的时候,选择网游,寻求那精神上的安慰和刺激。虚拟的满足,会让人留恋,即使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自己也知道逃避的
后果,却是欲罢不能。越是逃避,精神对虚拟刺激的依赖就越大,就离现实越遥远,也就越加不愿意面对现实,于是,网络成瘾。
6.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
网络上光怪陆离的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等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大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与其中,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7.脆弱的性心理。
青少年在上网人数上是强势群体,但从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弱势群体。这个矛盾,导致了青少年最易成为网上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据我们调查,有35.2%的青少年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网站,5%的人承认经常去看。若再将那些上过色情网站却羞于承认的人算在其中,所得到的数字会更加令人揪心。我觉得,将色情网站称为“电子海洛因”一点也不对夸张。在我国性教育明显滞后的情况下,色情网站对青少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损害要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家庭因素
目前在对治疗上网成瘾的孩子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孩子上网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造成的。
其一,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当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其二,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其三,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而在玩网络游戏时,孩子往往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威震八方的英雄人物,因而使得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些都是导致他们“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其四,一些在家中被父母极度溺爱的孩子,由于任性和心理年龄幼稚,并且在家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根本不受家长管制,因此一旦玩上网络游戏,家长也无法控制住他们上网的行为。
(三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与大学生网瘾
伴随网络而来的网络文化具有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调查发现,成瘾与非成瘾者上网目的的差别主要在于网络的娱乐性与网络信息的感观刺激。成瘾者进入游戏网站和成人网站多于非成瘾者。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一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强烈渴求,西方国家一些低俗文化的浸入,致使大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世界。
2.社会对网络的管理不到位
社会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上网的时间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对网络游戏的内容也没有加以限制。致使一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的网络游戏时刻在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加之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大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丧失了时间观念。
(四高校方面的因素 1.高校教育与大学生网瘾
高校的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高校的大班教学让学生在纪律上松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转而把心思放在更加刺激的活动中去。如网
络游戏。2.高校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般的大学对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时间都没有限制,有的大学生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在 夜里通宵上网。
(五)其它因素 1.网络自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华丽的画面,精彩的情节等等,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网络里的一些东西既满 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对大学生有强化激励作用。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乐此不疲。2.网络营业者只顾对利益的追求,间接诱导大学生上网。有的网络营业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为大学生在网吧里提供食宿,使其得以在网吧里通宵达 旦的玩网络游戏,忘乎所以。四.对策
(一)社会方面 1.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网
站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一大诱因。所以加强网络管理和立法,打 击网络犯罪,是遏制不健康网站对大学生侵害的有效办法。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我国的网络管理和立法工作显得较为滞后,使得大学生相应地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 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侵害的对象。如果能从立法上管理好网络,相 信也将有助于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减少。2.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 严格规范各网络营业机构,对高校附近的网吧要做数量的规定。禁止高校附近网吧泛滥,而且要坚决取缔那些违反规定在学校附近开设的网吧。3.加强对网络健康教育的宣传 社会各界应一起努力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4.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严厉打击网络世界中的垃圾文化,清扫存在网络世界里的网络黄毒。我们社会各界有责 任、有义务、有能力构筑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建立在自主开发基础上的信 息安全体系,构建安全、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家庭方面 1.家庭要加强和学校的沟通 家庭要时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后,一切的则任都是由 学校负责。要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对于网瘾大学生,家庭应和学校进行经 常性的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共同帮助孩子走出网瘾。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现代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足够的了解。彼此之间的代沟很 深。父母应该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一起分辨网 络上信息的好和坏,让孩子对网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3.父母要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 父母对网络文化认识的高低是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一个关键所在,父母应不断的提高自 己对网络文化的认识,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健康的网络文化,崇尚真理与科学,远离网络世界 肮脏的东西。
(三)高校应该做的 1.加强高校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筑建高校网络文化阵地 当前,高校的网络建设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校园网络存在一些问题,如往速过慢、校内
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到校外上网的主要原因,校外上网,学生没有了约 束和管理,“恋网”就成了自然。所以搞好到校网络环境与管理是关键。2.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心理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的上网心态,通过心理咨询室 或心理信箱的方式给大学生一真诚的帮助和引导,解决大学生在网络面前的困惑。3.培养高校网络教育
管理队伍 高校应该培养一批网络教育能力很强的管理队伍。以其来管理整个校园的网络建设。来 规范校园的网络秩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端正大学生上网的动机。
1 高职生网络成瘾现状
针对易影响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如年级、性别、专业、家庭、生源、民族、网龄、成绩、上网目的、理想、生活事件、性格12个方面,运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在甘肃省4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显示:9.27%的高职生有网络成瘾倾向;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相比,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P<0.01),其中男生占67.00%,女生占33.00%。高职生网络成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P<0.05);IT类专业学生网络成瘾占39.00%,非IT类专业学生网络成瘾占61.00%,两类学生网络成瘾在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倾向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P<0.01);网络成瘾在民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网龄的学生网络成瘾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在上网目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游戏娱乐、人际交往、获取色情信息为目的者网络成瘾倾向高于以学习、求知等为目的者(P<0.05);高职生网络成瘾严重与否与理想、成就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的高职生,受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较大(P<0.01);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的高职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神经质、精神质的人表现出高的网络成瘾倾向(P<0.01)。
2 高职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高职生中逃课上网、通宵上网、上机课偷偷上网造成补考、作弊、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于网络的诱惑力强,学生的自控力差、对环境的防范力弱。
2.1 网络的诱惑力强
2.1.1 匿名性
Young[1]研究指出,导致病态或强迫性使用因特网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匿名性。现实中要求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在网上被大大削弱或不存在,那些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纳的观念和行为在网上得到释放,从而使得网络成为一些不堪现实生活重负个体的“心灵避难所”。
2.1.2 新鲜性和随时性
网络内容的即时更新和随时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在网络上,总能发现新的东西,它的内容一次比一次有趣,游戏一个接一个地诞生,画面一次比一次亲切和人性化,而且随时都可以使用。网络的新异和变化性,拨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断地在网络上“探新”、“寻奇”。
2.1.3 虚拟性和互动性[2]
网络满足了人们社交中的平等感和自由感。网络社区具有即时性、范围广、多对多、自由度高等特点。同时,网络世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空间,它使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变得模糊。在网络中,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隐匿的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流,认同心理易得到满足。从这个层面上讲,在现实中,挫败感较强的高职生更易于沉迷于网络。
2.2 学生的自控力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 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峻,8 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比高中生还要严重。”高职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他们对外界的新异事物充满好奇心,易于接受各种信息;同时,远离家长束缚,没有高中时的学习压力,尚未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识别能力,更易于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内容所吸引,过分沉溺网络,形成网络依赖。
2.3 对环境的防范力弱
2.3.1 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其网络成瘾倾向更明显。有的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甚至有的家庭破裂,导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从外界寻找感情的寄托,上网就是一个简便的方式。网络中的互动交流,弥补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网络成瘾。
2.3.2 学校因素
网络成瘾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由学生的若干“习惯”叠加而成的,如迟到、早退、缺课、旷课、夜不归宿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引导。
2.3.3 社会因素
《2 0 0 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上网的地点主要是家里和网吧。其中,4 7.8 0%的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梁多宏等人也发现,大学生上网场所主要集中在网吧(4 7.7 8%)、机房(2 0.4 7%)和寝室(1 8.1 9%)[3]。可见,网吧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如今,高校周围网吧林立,其中不少经营者为了诱使大学生进入网吧,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为他们提供便利。更为恶劣的是,不少网吧经营者还主动提供国内外一些色情网站、淫秽图片、暴力游戏的网址,使学生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可以说,非法网吧为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条件。
3 对策
3.1 从高职生自身入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利用互联网。
(3)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往,增加社会阅历,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抵御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侵扰的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生活,防止和戒除网络成瘾。
(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抵御网络诱惑。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做指导。把职业生涯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期、每一周、每一天、每个晚自习,让学生时刻有事做。在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有意义和动力,也不会在网络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3.2 从学校入手
3.2.1 建立学生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加强对学生迟到、早退、请假、旷课等的管理;了解晚上未归学生去向及原因;经常分析学生心理行为和反常情况等,对出现的问题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网络成瘾等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2.2 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伦理行为;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3.2.3 加快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单纯的理论已不能适应高职生的学习要求,而且也不易调动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以岗位或岗位群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加快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4]。
3.2.4 搭建家校平台,密切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学校应建立与家庭的沟通机制,密切家校联系,及时将网络成瘾学生的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3 从家长入手
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应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在家庭中,父母的关怀、体贴和理解可使子女形成独立、自信、开朗、热情等积极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改善与子女的紧张关系,必要时可同子女一起探讨网络,甚至共同玩游戏。
3.4 从社会入手
3.4.1 加强舆论宣传
大力宣传网络的利弊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不健康使用网络的案例进行详细报道,宣传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呼吁全民共同参与抵御网络的不良影响,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和使用环境;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网络成瘾危害的宣传,逐步建立现代化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系统。进一步普及网络知识,从而帮助更多人走出对网络认识的误区,避免由于好奇或无知导致网络成瘾。
3.4.2 加强校园周边网络的管理
各地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管理,控制网吧总量,合理规划网吧布局,坚决关闭无证无照的非法网吧,对违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网吧一定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从保护学生的角度规范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避免他们利用网络玩游戏、上非法网站等,引导他们有效、合理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5]。
3.4.3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2 0 0 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暨2 0 0 9中国国际网络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文化部某官员表示,网络空间也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立法规范管理,网络内容分级管理正在研究中[6]。
参考文献
[1]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2]张文斌.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58-261.
[3]梁多宏,史新竹,王凤枝,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2):163-165.
[4]黄静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5):24-27.
[5]任晓利,陈小砖.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89-190.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国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使用网络38.5小时,而未成瘾者仅为4.9小时。
1.学习问题。研究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从使用互联网中得益,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3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分别是获取信息(46.9%)、休闲娱乐(28.6%)、交友(7.5%),而用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仅占7.2%和0.4%。Young在1996年所做的一份调查发现:58%的学生因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滑,并使逃课现象日益增多。一些学生因为长时间上网导致智力衰退,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被迫休学。有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是食宿在网吧,泡吧不分昼夜,他们一旦陷入网中,通宵迷恋于网上聊天或游戏,睡眼朦胧走进教室,甚至长期逃课,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业荒废。
2.身心健康问题。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首先是对身体的影响。长时间上网,使得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其次,长期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沉湎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产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网络成瘾还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第三,网络是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信息垃圾的场所,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长时间沉湎网络会影响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导致大学生犯罪增多。
3.人际关系问题。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客观因素。首先,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可获得性,如上网条件便利,无需花费过多。课业需求等使学生将网络视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校园生活单调,容易使学生将学习和娱乐的重心转移到网络。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保护、控制或过度放任的教养方式,也容易使孩子因逃避而依赖网络。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而独生子女因为生活中没有伙伴,又没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自然也会投入网络中寻求快乐。
其次,网络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2.主观因素。首先,心理需求的因素。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
其次,大学生的个体人格特征因素。纵然网络本身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不是每个上网的人都会患上网络成瘾症。从上网行为的特点分析,上网行为是个人主动选择的行为,上网看什么、看多长时间是自己来控制的和选择的。国外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国内有学者指出,患网瘾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倾向于情绪激动、易烦恼、忧虑抑郁、烦恼自扰、缺乏自信,在生活中表现为无法面对现实、急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那些性格内向,在人际交流中感到困难的而且家庭缺乏幸福感的大学生更感到在网上找到了他们的自信,快乐弥补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社会、家庭及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防治网络成瘾也是一个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互相连动的系统工程,需要组成立体交叉式的防护网络。从而切实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1.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应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建立网上监察机制,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成瘾是一个综合性社会课题,要想减少或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政府、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规范网络经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使“网吧”、游戏室规范化,彻底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地上网。其次要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在校上网的学生来说,更应加强管理和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对上网玩游戏与光顾色情网站者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
2.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应重视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才环境。从大学生产生网瘾的原因及成功戒除网瘾的实例可见,网瘾是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和行为习惯。为了戒除和防范网络成瘾,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高校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操作中耳濡目染,思考问辨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同时,在校园网里有意识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通过开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从而把大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寓教于乐的网页中来。
3.从家庭的层面来说,家庭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据调查,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子女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血浓于水,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庭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一些网络成瘾同学的转变,家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4.从大学生自身的层面来说,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替其解决问题,辅导与治疗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因此,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近年来,网吧对学校成包围之势,大学生进入网吧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试就我院在校生中存在网络游戏成瘾者作抽样调查,进行了心理学分析,由于网络游戏成瘾造成的危害巨大,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一、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的标准
目前网络游戏成瘾是新发生的现象,我们姑且认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网络游戏成瘾程度,我们用什么的标准判断,应该说还是有争议的。比较的明确诊断,应该这么说,第一,心理上的渴求,一不上网玩就急得不得了,一定要上了网玩了才能得到心理平息;第二难以控制的上网的行为,这里表现在一上网以后难以离开网络下去了;第三,由于这种失去控制的网上的行为导致影响到生活、学习、社会功能等几个是大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说参照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毒品成瘾、酒精依赖,我们这种病不一定像毒品的依赖,更多是一种冲动控制。
根据美国金伯利•S•杨教授的调查测评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测评由以下10道问题构成。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分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佳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因此,结合各种专家所言,我们定义,所谓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不玩网络就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情绪障碍的一种社会性现象。大学生独立性差,自控能力低,如果长期到网吧玩电脑,极易产生上瘾的症状,所以又称网络游戏成瘾为“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情绪焦虑、忧郁、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甚至可导致死亡……这些是“网络成瘾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一些患上“网络成瘾症”后,陷入网络中欲罢不能。
二、我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有研究统计,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症倾向,大学生患网络成瘾症的人列为7%,其中男生上网成瘾的人数比女生多,男女生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和5.1%,男生人数比例约为女生的两倍。而对我校九九年级在校生的613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到5.4%。大一少些,大二、三多些,大四略为降,大五没测量。
对我院在校生的取样调查中发现,被测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工作学习或与网友聊天,其次是收发电子邮件、游戏及影视音乐等娱乐。很少有人花时间参与网络赌博。被试学生每周使用电脑或网络的时间与其网络成瘾呈正相关趋势,而成瘾与使用电脑或上网的年限等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成负相关关系。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来自学生无忧网)4.9小时;83%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内出现症状的;网络成瘾者中78%是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和新闻组这类偏重双向沟通的功能,而非成瘾者上网多数出于工作或学习的需要,是将网络视为工具;网络成瘾者普遍认为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和职业造成中等或严重影响,但又普遍忽视网络成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为什么又那么容易成瘾呢? 上网从医学角度来讲叫成瘾症,这种症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逾越感,逾越感会反复进行,越成功越想去尝试。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地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1个小时就会上瘾。
经调查统计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同时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社会上网络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
网络游戏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游戏本身的新奇刺激,还能把虚拟世界中的所感所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现实生活、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究其原因有:
(一)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质使学生获得快感,当前市场上的网吧里的游戏多是含有淫秽、暴力、迷信和反动内容。这些内容以形象生动、刺激性极强的形式出现,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另外,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对学生来说都极富诱惑力。
(二)游戏对大学生有强化激励作用。电脑游戏有简单和复杂两类,简单的游戏只要掌握一般性操作,就可以使紧张、疲劳的大脑得以放松,复杂的游戏则可以锻炼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反应灵活性增加,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某种行为的预见性。(来自学生无忧网)高级的游戏中,设计者将游戏结果通过屏幕显示出来,让人得到赞赏,可以促使游戏者为了得高分而过分投入,这种游戏的强化激励作用往往使大学生难以从游戏中自拔。在游戏中追求“高分”的成就动机提供了从事这种活动的源源不断的热情。我院一学生在玩《传奇》卖装备赚了三千元。
(三)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习困难者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致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堪重负。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渲泄途径,而玩网络游戏不仅能够渲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游戏中暂时的受挫不但不会削弱他们的斗志,反而使他们越战越勇,平时在学校时体验到的“压抑感”在这里荡然无存。
(四)网络游戏可帮助大学生逃避现实。网络游戏所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使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同学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的孩子逃避现实中的许多不愉快。这些孩子在自己能控制的这个虚拟世界中能得到愉快的体验。一旦迷上网络游戏,成瘾心理的形成在所难免。
四、网络成瘾的危害
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危害多多。我院有一名21岁的大二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在他正准备离开网吧返校时,突感头疼、两眼发黑,继而倒地昏迷,医院收治后诊断其为“过度上网导致视网膜疲劳、低血糖症”。2004年5月,江西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上网成瘾导致狂想症后杀死二人、五人重伤的残剧。
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特点有:进入网吧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不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抑郁、易激惹、情绪烦躁;在网络游戏室玩游戏的实际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考虑过停止或减少进入网络游戏室,但不能自控;为了达到进入网络游戏室的目的,可以抛开学习和其它生活活动;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由此,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成瘾者往往欠学校学费。
(二)易诱发大学生犯罪。游戏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揽中小学生,有的游戏机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可以赊账。游戏内容不乏黄色、暴力,还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诱使部分学生沉湎其中。一些中小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抢劫与斗殴。
据调查,因迷上网络游戏而犯盗窃和抢劫罪的大学生中有三种类型,一是玩网络游戏上瘾后,将网络游戏室的“心爱之物”偷走;二是没钱玩了或欠了老板的钱,去偷去抢;三是在游戏室通宵达旦地玩,结识了其他坏青年,被“拖下水”就跟着去抢去偷。网络成瘾引发多起事件,经调查,目前在网吧里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一些大学生受游戏的影响,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合情合理。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长期迷上此类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四)、影响人际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迷上网络游戏,势必大量占用有效时间,而使学习兴趣下降,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
人际关系障碍。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关键性因素有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一般都会与老师、同学产生交往障碍,产生较深的“代沟”问题。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妨忌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五、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策略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亦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分析他们游戏成瘾的原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从中探讨它对心理动机的启示作用及是如何使他们把对游戏的热情同样运用到学习中去。要想把更多的学生拉回来,首先从机制上、管理上,从健康网络的建设上去着手,希望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多增加些内容、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到身后有一个集体,有社会的支持,而不是形单影孤。
(一)要建立预防网络成瘾症措施,督促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遵守校规校纪,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规律,不到校外网吧上网,绝对杜绝通宵上网。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利用网络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3、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上网方式。
4、建立同学自己的网站,用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填充网络空间。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围“三室两厅”的管理和整顿工作。当前,国家对电子游戏不是禁绝而是持严格管理的态度。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危害,网吧仅是传播场所之一,罪魁祸首是游戏本身,是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有关管理部门当务之急是大力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为学生喜好的网络游戏产品,这样可以阻止不健康进口游戏泛滥。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对进口游戏软件的审查制度和流入渠道的监管制度,制定游戏产品的评审分级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不适宜青少年玩的游戏名称。
最近,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设置带有赌博功能的网络游戏机和非法定节假日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网络游戏厅,要坚决予以取缔”。这是目前解决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根本措施。
学校也将加强管理,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对“网络成瘾症”的预防和救助行动;同时积极联合和呼吁社会各界和部门,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这一建议虽然有点“老调重弹”,但却另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我们发现,当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和高中以前相学习压力比减轻很多,其学习动机就已经开始分化了,学习动机纯粹是一种来自内部的认知内驱力和希望成为一名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形象如考研的外部动力。因此,大学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它们会影响到大学新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动机能被很好地激发,则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然而,由于大学生之间在智力水平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加上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很快发生两极分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起初由于认知内驱力和羡慕学生地位所引起的学习动机肯定会发生变化,出现“60分万岁”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才能使学生时刻以学习为重,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会千方百计去搞清楚。这种学习的责任心能使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只要是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在学习上获得较为优秀的成绩。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战”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象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四)要教会学生判断和选择,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性训练。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性程度会影响到其成就感的高低。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往往最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一时无法彻底打破,要消除学生对家庭的依附感,使他懂得家庭、父母的财富和知识并不等于他自己的财富和知识,一切都需要靠学生自己今天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培养大学生独立性的重担,往往家长远离高校,无法有意识地承担起来,教育的责任最终又落到教师的头上。因此,有必要加强家长学校的活动,争
取使每一个人家长都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给孩子金钱上的满足或者是“棍棒式”教育。当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独立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对自己负责地制定发展计划,有目的、有毅力地去实施计划,完成应尽的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出于商业目的,大多数游戏的内容以战争、足球等挑战性较大的内容为题材,这给我们新形势下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主体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育仅仅是灌输式的,只是都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应付考试,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修养,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那么过去学生沉溺于武侠小说,现在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就不足为奇了。研究显示,有些对游戏成瘾的学生不是真正对电脑感兴趣,而是因为对人际交往、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的处理上出现困难的结果。因此,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社会活动、学校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玩网络游戏。
(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鲧的“强堵”,而改为“疏导”。如何把握和控制许多新生事物,以及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防止游戏成瘾的产生,避免迷上网络游戏。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另外,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和接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还能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六)适当的心理咨询。
怎样救助已患上“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建议要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工作,使其与学校心理指导教师组成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救助志愿组织,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来。对已经沉迷上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认知行为疗法为常见方法。
首先要对有成瘾行为的学生讲明其行为的危害性。通过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意图或动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跟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时候要走进他的心灵,慢慢地聊天,会认同比较快,谈话会比较的自然。认同以后,把认同转到自身的身上去。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自己是上网打游戏成瘾,不要强制的灌输他。让他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认识,是让他从内心去理解、认识道理。从而认同学习,应该要好好学习。
其次,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不让他们的活动脱离教师、家长的监护;禁止与染上“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来往;对该个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经营的电子游戏机场所,使之及时得到查处;让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与该青少年结对;培养、支持健康的业余爱好活动;设法使该成瘾者与同龄人有良好的关系,使其不脱离正常人群。
后记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经过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九九年级网络游戏成瘾学生30人中有24人能告别游戏,健康上网,回到课堂,认真学习,重塑学习自信,走出网络虚拟世界;4人情况好转,自我控制上网时间;1人降级;1人自动退学。
主要参考文献(著作、论文)
1、《中小学生电子游戏成瘾的社会危害与干预策略》 肖余春
2、《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 》 张胤
3、《“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和对策 》王克先、吴德祥
4、《355名儿少电子游艺的健康影响调查》 刘巧、李俊萍、徐冬青
5、《试论暴力游戏对儿童攻击行为及攻击性人格的影响》 庄锦英
6、摘自《中国青年报》
7、中央电视台2004年02月11日对话节目《学生网事》
8、中华网:《陶宏开教授:妙手挽救网瘾少年》
请看:“网吧吞噬孩子,网游色情暴力让纯真心灵堕落”、“花样年华迷失在网吧”、“沈阳‘恐怖网吧’教孩子解剖半裸女尸”、“黑网吧‘囚禁’孩子5天4夜”,多么触目惊心的标题,看到这些,我们不禁十分恐惧,我们要大声疾呼:“救救我们吧!”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不少同学上网,我班还有一名同学因上网旷课。我们生活环境周围的网吧更是人满为患,而我们接受的教育却是禁止出入营业性网吧,老师、家长更是把此事看成头等大事。2001年底颁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注意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互联网上网业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周围200m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刚8务营业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现实与法律
法规之间矛盾的存在,激发了我们探索事物真相的热情,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看清网络的本来面目。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二、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不少媒体对网络都有很多报道,家长、老师几乎是谈“网”色变。但是有关青少年自身对网络的看法和观点并不多见,甚至是没有。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网络,以及家长、老师对网吧的态度,我们展开了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相关调查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网络,并且找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的总体计划
活动大体分为三步。首先走访新华区文体局,了解我区对网吧管理的情况;第二、实地考察,对新华区的网吧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尤其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第三、对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了解和调查,找出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及原因
帮助我班的同学树立正确的观念,戒除网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时间安排
(1)9月上旬走访新华区文体局,对新华区的网吧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2)9月底调查讨论。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调查内容,设定调查范围。
(3)十一长假期间对自己所处小区的中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4)10月8-25日进行问卷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将问卷内容进行归类并汇总走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5)10月26 151-11月3日撰写活动总结,并进行整理。
(6)11月份以后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教育,帮助同学正确对待网络。
(7)向学校提出建议,建立我们学校自己的“网络家园”
五、活动的具体过程
1.走访新华区文体局,了解我区对网吧管理的情况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新华区有40家网吧,大多分布在居民区和学校周围,有的距离学校只有200m。
2.提出活动内容
调查中学生上网的原因目的等。我们将调查对象锁定为中学生及其家长两类对象调查范围锁定为新华区的网吧:
基本方案设定后,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1)家庭电脑的拥有情况。
(2)学生去网吧的经历。
(3)家庭上网与网吧上网的区别。
(4)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性。
(5)去网吧所产生的后果。
(6)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程度及渠道
(7)老师、家长对网吧的态度。
(8)对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措施有哪些了解
3.对各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我们走访的大多数是生活小区的居民,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即在一个家庭中同时对孩子和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这样有利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所在,也易于获得答案,因而我们采用了相对应的方式分析数据。
六、活动总结评价
1.中学生上网成瘫的原因
(1)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中学生在心理上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调查中,我们接触到这样一位同学,他说:“他们(父母)管得太严!”他说的时候头也不回地盯着屏幕,显然还沉浸在游戏中。当我们再细问为什么时,他终于说出了实情:父母在家中的管教方式让他受不了,成天没完没了的说,再加上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经常有挫败感,经过“好友”一说,他几乎立刻就迷上了网络。
(2)虚拟空间满足了每个孩子的成就感。在我们了解情况的时候,有个同学反过来问我们:“在网上你可以号令天下,在现实中,可能吗?在网上你可以攻城拔寨,在现实中,可以吗?”答案都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位女生说:“在网上有人欣赏你,有人表扬你,你还可以对别人倾诉不快乐,而在现实中,跟谁说去啊?”
(3)游戏闯关的过程使每个人感觉到有吸引力。有个同学这样说,如果学习也能像游戏闯关这样一步一步有吸引力就好了。游戏的魅力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隐的原因之一。
2.电脑普及的速度在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效率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电脑的应用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电脑的昔及率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电脑。家庭电脑拥有率的不断提高反映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3.互联网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向它走来
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及时、互动、信息量大、资塬丰富等优点,同时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更吸引着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并且可以收集资料、查阅信息、收发信件。但是互联网也使部分目的性和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迷恋网络,盲目随大流,他们认为如果不上网就是老土,跟不上时代。
4.网络自身的两面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通过网络能及时、快捷地获取信息。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可以提高知识储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网络的另一面是会让人沉溺于其无限制的自由空间中,让一些消极信息进入青少年的大脑。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分析辨别力较弱,这就需要来自外在的引导。
5.网吧分布的不合理性
在我们走访的新华区39家网吧中,其分布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离学校近,二是分布在各生活小区周边。例如,九中街不足800m的距离就有4家网吧,虽然这4家网吧都在距学校200m外,但是仅仅是多走几步路的问题,这里聚集的大部分人是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处在生活小区的网吧里聚集的多是家长不在家的学生。
6.青少年上网缺乏必要的引导,存在盲目性
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辨别力不高,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且学生的压力能在游戏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再加上有的学生生活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学生上网的盲目性。但是他们这个年龄逆反心理强,他们需要的不是强硬反对,而是老师、家长的必要引导。
7.现代家庭亲于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学生认为在家上网与去网吧上网没有区别,却有90%的人选择去网吧上网,这正是因为家长过分强调网络消极的一面,不允许孩子上网导致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既然不允许在家上网就选择去网吧,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或学习,或娱乐,既增进感情,家长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
8.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相关规定也很明确,但是仍有1/3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定,大部分家长对相关规定也只了解一点点,这就说明法律宣传力度不够。
在网吧管理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新华区39家网吧来看,上网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可是却无人管理。现实状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
网吧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成为众矢之的。网吧老板为了赚钱,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一些不法之徒将网吧作为自己盘居的聚点。这里没有道德约束、纪律约束,使一些消极事物不断发展;加上缺乏法律严管、政府部门监督,网吧这一合理事物被参进了不合理的因素。
七、收获和体会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认清了网络,而且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此项活动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耐挫力,培养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大家可谓受益菲浅。
通过召开“远高网吧”主题班会,参加班内、年级的篮球比赛,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以及在老师、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我班的几个有“网瘾”的同学纷纷将兴趣转移到了各项活动中。他们的自制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家长也开心
我们还针对网络,从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1.加强学校的教育引导功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
 
;
学校完全可以采用“兴趣转移站”,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孩子们从电脑、电视前面暂时拉开,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另外,学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中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培养科学上网的习惯。
(1)开设特长班,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帮助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2)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说,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健美操比赛等等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充实中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来。
(3)开展科技活动,这类活动既能普及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兴趣。
(4)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适当延长上网时间,将每天的第八节课设置为网络学习时间。
(5)发放校园网卡,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上网,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
(6)采取低收费或免收费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网玩网络游戏,可以加强引导、控制时间。
(7)建立学校资料库和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甚至可以在校园网上公布教师的课件、上课录像,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漏补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在我们的建议下,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设有学生频道,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还准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络家园”,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过滤软件,不良网站和游戏无法运行,还配备专门老师为我们指导,为我们科学利用网络提供良好的条件。
2.提高家庭的引导职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父母要为孩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过老师的努力,许多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感觉和家长谈话多了,也更能理解家长的苦心。虽然有时也有小的摩擦,但是家长更信任孩子了,唠叨少了,沟通多了,家里就温暖多了。
(2)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自觉遵守约定的习惯。
(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暑期夏令营、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3.建立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治理黑网吧,适当关闭部分网吧,特别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午夜12点必须关闭。可以利用电信部门对宽带严格监控,到点切断信号,同时应加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违法者一经发现,应处以终生不得经营网吧。
4.对网络实行分区管理
将网络有效的划分为资料区、信息区、游戏区等,严格各区的开放时段及开放对象,对网络实行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例如,游戏区的开放时间为晚上8点至零点。
该措施的实施可能会需要大量的经费和必要的技术人员,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天定会早日实现。
5.采用身份证管理
可以在网络中采用出示身份证的方式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接触某类信息。进入某网站时必须输入身份证号码,得到确认后方可进入,对不适合青少年进入的网站,系统可以拒绝其进入。
摘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关键词:食品 安全 添加剂 绿色食品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11.60-2.93% 股吧 研报]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类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第四类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二、食品安全频发原因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第一个负外部性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60万吨。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一年之内数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以上,国内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二个负外部性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但官方公布的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6%,官方和民众的反应落差就此形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三、食品安全产生原因:政府监管的着力点和缺陷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来自于政府监管。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针对前文提述的第一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监管重心主要在于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环境要求,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等。总的来说,就是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对于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改变食品质量造成第二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监管思路是“明晰规则,严明法治”。即尽量明确食物中允许投放的添加剂含量,对于暂时无法判断化学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非食用物质,设定最大允许的残留标准;其次强化食品标签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对于添加剂含量和实际不符的食品要纳入召回范畴;最后是明确食品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授权机制,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规制盲区。
对于检测监督力量不足导致的第三类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保证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不断检讨检测项目的完备性并把结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第三加强食品检测的频率,建立向重点经营单位派驻检测员制度并实施交叉轮岗,这些相对成熟的机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对于政府监管而言,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应该改善的地方就是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这是应对第四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2009年6月1日,中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从立法角度奠定了现代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基础,并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规和综合协调制度,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优化和协调配合还需要时间检验和调整,但毕竟我们在立法方面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法制框架。但显然这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对于食品产业链上众多利益掺杂的警惕使我们对于严明的执法更加期待。
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鉴于国家立法层面已经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基本大法,并致力于在此框架范围内进行监管体系和法律细则的完善,我们将重 点围绕制度建设的弱项进行阐述。1.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对于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灵活选择适用区域和人群,通过公开的渠道向大众公布。例如,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1976年11月创办了一本面向大众的杂志《选择》,该杂志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内容主要是专业的检测报告,所有的检测结果均为工作人员从市场上自购的商品,不允许由企业提供获得,企业在测试完成之前绝对不会得到产品即将进行测试的通知,如果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向所测试产品的企业泄露了相关资料或者接受馈赠,将触犯相关法律,并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2010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由国务院、地方政府、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复合型、立体型监管体系。这个监管框架与美国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多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事实上是独立的监管主体,农业部负责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署负责监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各部门之间使用备忘录作为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涉及了质监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管理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应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适度专业化,并完善地方政府综合协调机制。
3.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对于执法部门的监督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违法行为无须造成后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违法成本和震慑犯罪,但执法机关对于具体认定和执行尺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了对执法部门形成有效制衡,客观上需要强化执法检查,严厉追究执法机关不作为和徇私舞弊的责任。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因为沉湎网络游戏, 无法保证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成绩退步, 近年, 大学生因网络游戏成瘾导致成绩不合格被劝退在各地频发。因为网游成瘾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由此导致的刑事案件诸如盗窃、人身伤害甚至自杀或杀人等新闻也是屡屡见于报端。本文重点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和矫治对策进行探析。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网络游戏本身的优势。
1.网络游戏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成就动机和心理感官刺激。网络游戏的升级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成就动机, 每升一级, 游戏都会有所提示, 使得玩者的“成就感”越来越强, 玩游戏的心理动机也就越强。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立体传播形态制造了良好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加上砍杀、枪战等火爆的内容, 给人以很好的感官刺激容易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快感, 渐渐就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固的条件反射, 使得玩家更加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
2.网络游戏中人际交往的隐蔽性、自由性、广泛性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超越了年龄、性别、文化和时空的限制, 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模式, 突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在场地、人员、组织方面的限制, 只要打开电脑, 连接上网络, 就可以与网上的数以十万计的同道中人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比如截至2008年6月30日, 主要为网络对战类游戏提供网上接入平台的浩方对战平台, 其注册用户多达1亿5千万, 最高同时在线人数75万, 日访问用户过千万, 大部分为学生群体。
3.网络游戏的便捷性方便了大学生们的使用。网络游戏的进入门槛低, 只要一台电脑就能满足需要,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对于子女成才的期望, 电脑在高校当中已经较大程度的普及, 加上受利益驱动而遍布学校周围的网吧, 使得大学生们接触网络游戏甚至长时间的沉湎网络游戏较少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网络游戏的成瘾。
(二)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1.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
大学生群体的智力水平相较于其他同龄人群体总体较高, 但是进入大学以后, 学习成绩总归会有高下之别, 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取得好成绩更为困难。而无论从现今的教育体制还是社会文化传统, 或者家长的观念来说, 学业成绩都是评判学生优劣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评价标准给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带来自卑感。这种学习上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容易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 通过网络游戏世界里的升级来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 满足对优越感的追求, 然而更快地升级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也就更加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业, 这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一发而不可收拾。
2.人际交往的困惑。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 加上成长环境比较单一封闭, 容易养成倔强、任性、自私等性格弱点, 这些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而社会贫富分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 更加使得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阶层的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出现更多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困惑也不断增多, 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困惑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更容易得到满足。有研究发现, 网络成瘾者在现实中具有孤独、抑郁、焦虑的人格特征, 在网上却表现得更加积极开放。
3.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使得戒瘾能力欠缺。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 价值观和行为尚未定型, 其自制性和自律能力都还不强, 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应对, 因而容易被光怪陆离层出不穷的新游戏吸引, 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又不足以抵抗其诱惑, 所以一旦染上网络游戏的瘾, 一般难以有效戒除。
(三) 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原因。
1.家庭原因。
有人曾对上海市8所大学近4千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 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网络未成瘾者, “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的比例未成瘾者的近4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的价值取向和情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此外, 有的家长从小对于孩子只是严格管教, 而忽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这样到了大学, 缺乏家庭的管教, 更加容易打游戏成瘾, 而发现孩子对网络游戏上瘾之后, 教育方法单一武断, 只是一味地制止上网, 又更加容易激起逆反心理使得事倍功半。
2.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
大学时期采用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大多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 和大学以前的教育模式差异较大, 衔接工作做得不够好, 使得部分大学生不但没有能够较好的自我发展, 反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也是有人将大学一年级阶段作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阶段的重要原因。
3.其他社会原因。
虽说我们国家有几个相关的文件, 但内容不够明确, 而且没有形成网络游戏管理方面的法律, 使得网络游戏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就是已有的一些规定, 比如网吧不允许彻夜经营, 就没有得到切实有效地实行。网络游戏商们不注重行业自律, 遍布学校周围的网吧业主们缺乏社会责任感, 这些都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治对策探析
综合对于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社会支持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治来说, 应该针对不同个体、成瘾的不同程度, 综合考虑, 加以选择。
(一)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为基础, 坚持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考察对象, 主要包括行为契约法、强化法、厌恶法、惩罚法、示范法等。行为疗法对自我控制要求颇高, 所以适用于主观上有强烈愿望戒瘾的同学。就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来说, 要自我观察、自己把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转变不合适的看法、观念, 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和应对问题的方法, 并且及时对自己予以正强化和负强化, 使得瘾症自然消退, 从而真正起到戒除瘾症的效果。具体来说,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行为的错误, 设定一个从易到难的目标, 从减少上网时间尤其是网络游戏时间开始, 并制定学习计划, 使自己的生活充实, 并且努力坚持, 时时加以强化, 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计划进行调整, 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二)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认为心理紊乱是由患者错误或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引起的, 通过现实的评价, 并矫正其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想法, 可以达到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认知疗法主要包括认知重建、自我辩论、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就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来说, 认知疗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网络游戏成瘾本身, 父母或老师与成瘾者进行谈话沟通, 探讨网络游戏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网络游戏本身的负面作用, 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二是针对隐藏在网络游戏瘾症背后的问题, 也就是成瘾者为何会玩网络游戏成瘾, 比如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带来的自卑, 还是人际交往问题带来的困惑, 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问题。只有了解到了瘾症产生的真正原因, 才能与其共同面对和探讨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谈话要真正摒弃直接说教的错误方法, 唠叨的教育方法往往更容易出现偏差, 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应该讨论式地引导他自己理出网络游戏成瘾带来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危害, 再假设如果沿着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从而探讨是不是应该选择其他的生活方式, 从而使成瘾者自己深入思考, 改变不良认知, 进而改善自身行为。
(三) 药物治疗。
宁波戒毒研究中心的杨国栋、刘悦和北京军区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等人认为, 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 而需要通过有效的药物进行干预, 结合心理治疗, 效果明显。药物疗法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根据目前医学界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奖赏系统”, 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多种神经递质, 它可以起到调控人的情绪作用, 使人在短时间内高度兴奋。而网络、赌博等行为依赖者是通过内源性物质导致机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增加。采用抗抑郁类药和稳定心情类药则是通过抑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产生, 减少人的兴奋度, 从而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 笔者认为, 对于部分由于瘾症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神经失调症的重度成瘾者可以适当采取药物疗法, 其他大部分网络游戏成瘾者没有必要采取这种疗法, 因为药物疗法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副作用, 加上大学生群体毕竟综合素质较高, 可以先行通过其他方法予以治疗。
(四)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心理场理论的基础之上。在网络成瘾者中, 他们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 也对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 这样, 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 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程度较深, 通过自我的行为控制和认知疗法已经不足以戒除瘾症的成瘾者。组成成瘾者团体, 采取认知+行为的模式, 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团体成员就网络游戏依赖的问题进行主体交流和讨论, 了解各自的状况, 看到存在的问题, 并共同寻找产生的原因, 进而根据自己的依赖程度确定矫治目标, 制订计划, 实行行为纠正。同时, 由团体内部实行监督评价机制, 对每个团体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指正以及适当的奖惩。这样就有利于本身成瘾程度比较高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成瘾者, 在一个团体环境中更加强化戒除瘾症的决心, 同时因为有更好的戒瘾的环境, 是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的。
(五) 家庭治疗。
陶然、李邦合提出了家庭治疗方法, 他们认为医学治疗不是治本之策, 家庭教育更重要。其理论依据是网络成瘾症可能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因此, 就需要修正、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改变网络成瘾症产生的家庭动力机制, 使症状消失。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 应用家庭治疗重点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 能够肯定网络的正面作用, 理解孩子正常的玩网络游戏是对紧张学习的一种自我调节和放松, 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责备和限制, 以免引起逆反心理。二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其协调学习和上网的关系,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同时家长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使家庭成员的感情融洽, 需知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孩子无论如何都是至关重要的, 要努力使得这种亲情成为鼓励孩子不断取得好的进步的动力, 而不是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 社会支持疗法。
社会支持疗法, 指的是治疗网络成瘾症需要社会、学校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缺一不可。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来说, 社会支持疗法, 就需要社会不断优化网络游戏环境,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学校的学生工作者注意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 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建立起有效的“网络成瘾”预警和矫治机制,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大学生其他的爱好, 以此转移对于网络游戏的依赖等等。
摘要: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显而易见。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网络游戏本身的原因, 有成瘾者自身的原因, 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对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矫治, 需要综合考虑,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社会支持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治疗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矫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12
[2].http://www1.cga.com.cn/hfsite/business.html
[3].江楠楠, 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
[4].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9
[5].刘瑞光, 赵万庆.高校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阶段[J].科技教育, 2009, 8
[6].董四平, 王江陵, 安艳芳.网络成瘾症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9
目前大学生中比较多见的网络成瘾行为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上信息收集成瘾、网络技术成瘾等五类。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之后,对周围其他事物的关注也就随之淡化,进而影响学习业绩和生活状态,首先在学习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经常想方设法逃课上网,结果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一些则无法适应学习生活,被迫留级或退学。有资料显示:大学生退学80%缘于网瘾;其次在生活上,和网络为伴,沉溺于网络,淡化与周围人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虚拟世界寻求心理上的安慰,遇到问题或困难也不与他人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学习缺少长远计划。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应试教育,使高中生产生单一的目标——考大学。升入大学后,学习目的不再明确,学习强度也较高中明显降低。已经习惯于在老师的引领下被动学习的学生,在这时就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学什么,怎样学。宽松的大学环境、充裕的业余时间、旺盛的青春活力,更使得学生很难自觉地把自己固定在单调的教室里,这时新鲜、刺激的网吧就很有可能乘虚而入,成为许多学生打发青春的最佳场所。
自控能力欠缺,缺少自我约束。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也容易被网上的色情和暴力所吸引。不少网络成瘾者偶尔也许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危害性,企图通过缩短上网时间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但是总以失败而告终。
自我意识强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强烈,有的学生在中学时被管得太紧,有逆反心理,进了大学,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沟通技巧的缺乏。人是社会性的,有交往的心理需要,大学生渴望友谊和交流,但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卑,孤独感强,因人际适应不良,他们怀念过去,憧憬未来,对现实生活却感到悲哀、无助,因而到网上寻找支持和满足,与网友的交流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以致不能自拔。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越严重的学生网络成瘾的倾向越高。具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一般缺乏自信,回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社区能够提供给他们进行深层次交流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慰藉,增强其自信心。
家庭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缺陷家庭、父母关系不融洽、亲子关系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的大学生更易发生网络成瘾。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大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网络成瘾只是缺陷家庭内部问题在大学生身上的一种表象,存在家庭内部问题的大学生往往也容易发生其他心理问题。
许多父母缺乏对孩子教育的理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知道为子女指引一条什么样的成长道路,仅关注读书和考试,忽略了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如为人处世、做人的价值观、做事的原则等素养。家长一般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对其不加指导,对子女的一些不良行为可以视而不见,网络成瘾行为就是其中很严重的一项。
此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因素和网络自身的吸引力等。上网是时代的特征,但网络有其正负两面性。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扬长避短,但事实上许多网站为了吸引上网者,其内容不仅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内容,有的還专门研究上网者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例如:网络游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交朋友、练功升级而已,但它却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人不由自主地玩下去。再有,高校周边成为网吧最集中的地方,这些网吧为了吸引学生,从试业期的免费到通宵优惠以及给老顾客留位等,用尽所能,吸引学生昼夜上网。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夜间12点以后照常通宵营业的网吧不在少数,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因此有人把网吧称为贩卖“电子海洛因”的场所。大学生进入网吧频繁,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
网络成瘾是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忽视了信息素养即学生收集、分析、运用、创新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精力投入不够,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某些高校也会在无意中把学生推向网络。如: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闲暇时间过多;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有些高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做得还不够,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利用自己的时间等。
网络是一个信息量庞大、内容复杂、虚拟的世界。网络信息量巨大,而获得所需信息也显得极为方便,是现代人们乐于使用的一种资料查阅工具。而且网络还能提供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使不少大学生迷恋其中难以自拔。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足够精神依托的大学生就将交际、精神寄托转移到虚拟世界中来,结果时间一长就无法正确地适应现实生活,出现一些人格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根治大学生网瘾不能靠学校孤军奋战,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反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互相抵消作用。但作为教育机关,高校应在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推荐阅读: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09-10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07-13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7-11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形成及对策探析论文06-06
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09-25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06-01
问题学生原因与对策09-18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5
思想政治课教师分析大学生心里问题及对策09-21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