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精选8篇)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1

【摘 要】一个国家的法制健全是关系国家发展命脉的,法制教育也日渐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早邓小平就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人生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法制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就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这是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社会能健康文明发展必须建立的。

一、法制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对学生,通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和大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宪法讲座、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校外活动等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通常是基础的字、词的认知以及开始简单的句子组合和短篇作文的练习,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的观念是不仅仅教授的是知识,也要让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有好的人生品格和作风习惯。为了更好的加强法制教育,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让法制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除了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制度规矩,其实本身还在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这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在小学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内容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升华高度的,从多方面传递着正面的思想引导。以六年级语文课本课文为例。

(1)作为一个学生,首要是要学会爱国。《詹天佑》一文是对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描写,从他的事件中反映出人对国家的一种纯真感情,《彩色的翅膀》更是用边防战士扎根海岛的奉献精神反映出人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感染学生。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因为本身文章思路清晰,文字朴实易懂,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或搜索关于人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和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例如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讲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爱护之心,反映土地的开发是要合理的并遵循自然规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现代各地出现的尾气排放、严重雾霾的情况进行话题讨论,让学生更真切感受环境污染随处可见,环境的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3)爱护动物培养善心。例如课文《金色的脚印》,文章通过描写狐狸母子的那份舔犊深情,展现出动物界里的感情,他们虽然不能与人们沟通,但他们同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激发小学生的爱的情感。这种文章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国家受保护动物有所了解。

(4)直击法律法规,提高学生应变。在《智慧之花》中,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勇敢精神战胜了不法商贩,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有法律意识有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好法律是可以维护自己、家人和身边朋友的权益的,法律也是对人们生活维持正常规律的基本保障。

相关的课文的内容的提炼和中心思想的总结往往是课文中所阐述的精华思想并教会学生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能很好的利用课本的相关课文,是有利于法制教育的渗透的。

2.丰富语文实践,引入法制教育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社会新闻让学生在课堂分享,例如:设置每天课前一句话新闻时间,让学生每天上课前五分钟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前一天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新闻报道,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能反映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些关注度高的社会新闻,也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应变,从另一面来说也可以用一些社会案例来警醒学生,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教训和认识,规范个人的行为准则。

三、结束语

教师教育好下一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好课堂的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课文题材提炼做人的行为准则,也要多丰富课堂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逐渐对事物有自己的正确认识和看法,将法制教育很好的融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一个尝试和改进的过程,随着不断的总结和调整教学方法,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新生,张克华.让法制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浅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J].学苑教育,2010年03期

[2]戴文雅.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实践与运用[J].快乐阅读,2011年07期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2

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 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 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 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 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 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 就算是在大学, 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 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 而忽略素质教育, 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 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 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 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 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 思想放松, 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 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 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 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 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 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 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 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 多是冲动型犯罪, 即临时起意;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大学生一般都是异地求学, 远离家乡和亲人, 周围环境变动很大, 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部分学生自己囊中羞涩, 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 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 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 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

二、“以人为本”高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基础

第一, 现代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核心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以人为本,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 世界上的技术竞争、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适应教育发展的主流。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人们必须接受高素质的教育, 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完善自己的品质,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道德教育的根本要求。从世界上德育发展的趋势来看,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主题, 以人为本的色彩日渐浓厚。从社会发展的要求、道德实践的主体、对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人等方面来说, 以人为本都是道德教育的核心。现代德育突出的是人的主体地位,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 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的核心。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 法制包括两层含义, 成立的法律获得人们的认同, 大多数人服从的法律才是好的法律。现代法制教育的核心在于法律可以提供有效地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来享受属于自己的权利,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发展, 因此, 人的价值意义开始受到重视, 尊重人的人格、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法制教育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 一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法制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是法律的参与者和执行的主体, 要实行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国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 使人民幸福生活,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人们才会对制定的法律形成认同。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以,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的基础。

三、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规范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 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基本教育法, 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 实行依法治校。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做保障, 而且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规范化, 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法规的作用。在世界导师制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 导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无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 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而且, 西方学校把许多德育教育内容融于制定的准则之中, 如《常用语言、行为的准则》《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问的准则》等, 使德育教育在法制和纪律的保障下, 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道德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是互相结合的, 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人格理念等问题。

借鉴和反思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 我国正在实践中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教育, 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从娃娃抓起, 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 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学还应结合各自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的法律课程选修课, 开展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其次, 要由简单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教育, 克服只讲鼓励不讲惩罚或只讲惩罚不讲鼓励的两种片面倾向, 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 高校德育应加强法制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现代德育方式, 它通过执行制度、管理行为去教育学生, 完善学生人格。但是, 这项重要工作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这种状态使管理混乱, 既费时费力又做不到公平公正, 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而, 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 把德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凡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活动和工作, 都应制定相应制度。不仅要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而且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 从而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总之, 只有把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 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高校教学中,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两个短板。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互为促进, 是解决目前高校教育短板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光军:《20年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01期。

[2]罗元:《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年10期。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高校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罗元(1958- ),女,广东文昌人,广州大学社科部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80-02

党的十七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高校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整合。

一、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基础

首先,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本质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人的本质,做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的根本意义。从世界各国德育的共同趋势来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无论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或从教育是培养能独立思维、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以人为本都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现代德育具有突出的人学特征,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关于“法治”,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公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而什么样的法律才是“良好的法律”,涉及法律价值取向的问题。“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价值开始被重视,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法律的必然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和终极目的。我国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属都是为了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证,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取向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形成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认同。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人本基础。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顾中国历史,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道德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纵观儒家学派“德治”思想,尽管其强调“德治”往往重于、多于强调“法治”,而且常常用滥用刑罚的亡国亡君的事例来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但在其“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后面仍能看到其德法并举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方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问题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大学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自我是否意识到,从客观上来说,人在社会里生活就必然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法律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普遍要求,而道德则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达到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给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确定最后一道防线。可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在于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基本要求。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有所长,但又相辅相成。道德教育强调的是自律,而法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他律;道

德要求人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不得为恶。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能使二者

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规范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基本教育法,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实行依法治校。如《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国性教育改革计划,1993年首先作为法案正式生效。又如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再如,日本1947年3月31日颁布实施《教育基本法》,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国会还以《教育基本法》为准则,之后又颁布《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工许可法》《社会教育法》。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根据教育基本法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规范化,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法规的作用。在世界导师制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1984年,学校出版了一部管理学生的“法典”——《学监备忘录》,对重要场合的着装、俱乐部或社团的组织、公共集会或游行、公共演出等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规定。美国所有大学都设有校警,大的学校还设有警察局,学生若有违法行为,轻则由校警配合学校进行教育,重则交校外警察局法办。而且,西方学校把许多德育教育内容融于制定的准则之中,如《常用语言、行为的准则》《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准则》等,使德育教育在法制和纪律的保障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道德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是互相结合的,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人格理念等问题。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有学生工作中心,这一机构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办经营性的服务实体,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帮助贫困家庭修盖房子,帮助移民子女学语言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增强社会义务感。这所学校还在校纪方面明确规定,不许打架,不许盗窃,不许吸毒与贩毒,就是在校内游行与静坐也必须在规定的路线和区域。否则,即按违犯校规令其退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必要的。③

借鉴和反思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我国正在实践中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建立了基本教育法。还进一步强调实行依法治校,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出台。法律所固有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教育包括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实践中,还应从以下方面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基础性教育,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学还应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的法律课程选修课,开展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其次,要由简单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教育,克服只讲鼓励不讲惩罚或只讲惩罚不讲鼓励的两种片面倾向,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高校德育应加强法制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现代德育方式,它通过执行制度、管理行为去教育学生,完善学生人格。但是,这项重要工作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这种状态使管理混乱,既费时费力又做不到公平公正,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而,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把德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凡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活动和工作,都应制定相应制度。不仅要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而且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只有把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78.

②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294.

③刘和忠.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06.

[参考文献]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4

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007-02-06 09:54:2

2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改问题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全厂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活动保障坚强有力

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订了详细的活动

安排意见,列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措施和运行大表,并召开了政工科室长、全厂三级党组织书记和政工组长等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将各项措施的部署责任到人,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活动中,该厂充分利用宣传标语、专题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全厂各级组织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时间,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认真讨论本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内容与重点、学习方式方法。各级党组织根据文件要求都制定出了学习计划及运行大表。并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上半年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中,严格督促检查,保证学习效果。

二、精选内容,周密部署,职工思想明显进步

为了增强理论学习效果,该厂于活动之初,对各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意见建议。根据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该厂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内容的精选。该厂精选学习内容,做到指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在认真学习上级指定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干部职工的工作实际和岗位实际,该厂优选了《关于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的暂行规定》、《职工思想道德行为规范100条》等近十种教材,引导干部职工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制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二是加强教育范围的扩大。职工在调查中反映,部分倒班工人、一线基层工人在教育时有死角,部分干部家属也应列入教育范围等。为了使学习教育不留死角,该厂将“八荣八耻”、新《信访条例问答》、《职

业道德百题问答》等部分内容印制了专题教育学习材料,下发到每个班组,并组织部分政工干部利用夜间时间,到班(站)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并将部分法纪宣传知识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送到科级以上干部家中,对科级以上干部配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覆盖到了全厂的每一名职工,实现了全员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活动的督查考核。为了避免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该厂进一步加强了对活动效果的督查考核,专门下发了《进一步抓好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要求,并把学习活动与开展的“三抓一达标”上产活动结合起来,将学习活动作为抓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职工在上产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成绩,起到了学习和上产两促进的效果。

三、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在广泛、深入组织学习教育的同时,这个厂结合单位职工的队伍状况和特点,不断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先后开展了四个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测试活动。该厂以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有关内容为命题,以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为题型统一编制试卷,组织全厂3800多名干部职工人人参加答题,并从中评选了优秀组织单位。通过测试活动,使全厂职工得到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教育。

二是组织开展了法纪警示教育大会。该厂邀请了范县法院和油田公安局有关人员,结合油田实际,为该厂领导班子、科级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及基层的干部、班(站)长共计1000余人上了一课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进一步提高了全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法纪观念。

三是开展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千人签名承诺活动。为了使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更加深入每一位职工心里,该厂党委组织一千余干部职工在印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承诺书、长15米的红色横幅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通过签字活动,干部职工一致表示:通过这次签名仪式,进一步增强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做优秀员工,当合格公民。

四是开展了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专题板报展览比赛活动。该厂以新《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职业道德规范等为素材,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制作了30余块板报,在全厂各单位和生活区显著位置进行巡回展出。本次板报内容更加注重了富有创意和联系实际,美观、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和图画吸引了大量职工家属前来观

看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深入讨论,查改结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为了落实以教育保进步的目的,厂里层层展开讨论、查摆、整改活动,从两级中心组成员到党员干部再到普通职工,做到人人按照“六个结合”的要求深入讨论,查摆思想问题和漏洞,制订整改措施,扎实整改不足,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该厂以党支部为单元,围绕“结合自身实际,如何开展增强职工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我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愿遵守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职工认清自己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标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增强了员工的法纪观念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同时,全厂党支部开展了“五查、五摆、五树”活动。即:一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差距,摆理想、信念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二查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存在差距,摆“为谁掌权、为谁工作、为谁服务”中存在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职业意识和党纪意识;三查在服务作风上存在的差距,摆理想和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四查廉政、勤政建设方面存在差距,摆违法、违纪的现象和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廉洁意识和自尊、自律意识;五查为职工群众服务上的差距,摆在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文明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对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摸底,对存在问题进行剖解、整改。

五、检查验收,座谈交流,教育方法得以改进

4月下旬,全厂对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主要

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全员自我总结。结合查摆工作,各单位以班组为单元,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思想、作风、学习和工作实际,对照两个月的学习各种道德规范、条例、办法、规定和规章制度等,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进行群众性自我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每一名职工都认真写出了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个人总结。二是厂党办对各单位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活动安排要求,对两级班子成员学习心得、学习情况记录、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创新性教育活动的情况等进行了检查验收。部分单位还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三是厂党委组织部分单位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各单位交流了活动中先进经验和作法,并就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后,我厂目前职工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现状、存在问题、不足形成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全厂进一步抓好职工教育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道德法制观后感 篇5

一、惩处犯罪分子,我们引以为戒

今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法治在线〉之〈斩断毒祸〉,介绍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获3.16特大贩毒案的主要过程,看后颇有感触!国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缅甸毒枭与一四川毒贩联系频繁,准备将一批海洛因运往成都,并且有意从境外聘请技术人员,在成都开设冰-毒加工厂,道德法制观后感。从节目中的办案人员得知,以往都是过境或就地销售,而犯罪分子还准备开设毒品加工厂,可见案子的紧迫性。幕后操纵此事的四川毒贩外号“张大哥”,具体情况不详,可见案子难度之大。公安机关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对大毒枭“张大哥”的线索茫然之下,从破获大毒枭的马仔和一些女毒贩入手,逐渐使线索清晰,最后顺藤摸瓜式的抓获大毒枭“张大哥”,捣毁了毒品团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厂的恶劣行径最终不得逞。一个案子的破获,从长远看来,就是对中国整个巨大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直接地看,本案的破获,不仅表现了我们公安干警与违法犯罪分子斗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对观众是一种警示。它向公众展示了公安机关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贡献,必然增强人民对警-察的信心和信任,爱戴与拥护。该案子的破获,通过过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场生动地直接地让坏人望而却步,使观众引以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不管谁触犯了法律,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会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贩毒运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会罪人!生命是宝贵的,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拒绝毒品,遵纪守法!莫象节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终落个绝望下场!案子的告破,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民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贩毒女子的丈夫已经因为毒品的违法行径而蹲守监狱,而她却不知悔改,一些民众竟然如此愚昧混沌,观后感《道德法制观后感》。◆分享好文◆这些例子令人内心沉重,使我们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教导公民遵纪守法实乃当务之急,而且时时刻刻不能放松。我们国家也许还存在更多象她这样愚昧的人们,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自己要时刻想到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而我们也许还有更多的底层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阳光的普照,对于有关部门,我们的普法工作任务艰巨,有关法律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啊!在抓获“张大哥”的过程中,引出了三个女孩子。最小19岁,最大22岁,都是阿坝藏族自治州财贸学校的毕业生,被一个老乡介绍认识了犯罪团伙中的一个女子。该女子说是能给她们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给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云南贩运毒品,并且许诺一次就可以挣七、八千块钱,是她们平时打工两年的收入。就这样,刚走出校门的稚嫩学生,一心想着七,八千块钱,被别人蒙骗也不知情,蒙蒙懂懂地在唐姓女子指使下吞下可能致死的毒品,担当起人体藏毒的运毒工具,最终走上不归路。

节目中的三个女孩子,全身带着清纯朝气。与其他犯罪分子接头时候,依然是面带笑容,也许正欢声笑语的。殊不知,灾祸在等待着她们。被抓获后,三位女孩面露土色,黯然得令人觉得可怜,尽失刚毕业学生应有的胸怀美好前途的昂扬气概,尽管未曾找到工作。就连办案者也为它们惋惜遗憾,同样令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悲哀同情。

节目一开始,就是一位穿着囚服的年轻女孩的哭诉忏悔,哽咽不断,哭鼻子抹眼泪的,说话几近模糊。看得出已经成为罪人的她面对记者和镜头很真实,毫无掩饰。且不论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体是什么罪名,单从节目开始时候的这位女孩子的哭诉就可知,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她们所犯的罪行已经无法挽回。观众的同情归同情,惋惜遗憾也无济于事,因为法律是不相信眼泪的!不过,这三位女孩子的误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常常成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标,她们本身的问题出在哪? 是什么原因使她们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说其他没有经过教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的贩毒马仔和运毒女子,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情有可源。可是,接受过教育,有着高知识高素质,起码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刚毕业的学生也踏入危害社会的领域,实在令人感叹于接受过教育的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缺乏。我想,不仅是因为蝇头小利的诱-惑,寻找工作的紧迫,也不仅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败导致三个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可以说,除了家庭,社会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导致三位女孩成为罪人的“罪人”之一。

道德法制教育活动计划范文 篇6

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首先,观念陈旧,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没关系。很多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是模模糊糊,虽然学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学生知法犯法、违法犯罪。

为此,我系在良好的法制教育基础的前提下,准备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不仅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活动,同时也让同学们提高法律意识。下面我们对我系的法制教育活动作出计划。

一、法制教育专题影片放映

时间:3月3日—3月7日晚7:00

地点:科技楼二楼多媒体教室

负责单位:学生团委会

活动目的:让全系广大师生对普法这个话题有更高一层的了解和认识。要求同学们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树立良好的法制道德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与法同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增强法律意识创建和谐校园”签名活动

时间:3月4日

地点:办公楼前

负责单位:团委组织部

活动目的:通过签名活动增强广大同学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极大增强广大同学的法律意识。

三、“增强法制意识创建和谐校园”法制教育报告会

时间:3月8日

地点:学术报告厅

负责单位:学生会、团委会

活动目的:增强我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权利观念和民主观念,使同学们在继续深造中和步入社会后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法律信念并使我院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且在对业内、外知识的扩展学习中能更好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与法同行,和谐校园”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时间:3月12日

地点:学校操场

负责单位:学生会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得到一次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同学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法律。

六、“倡导和谐消费 创建诚信校园”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活动时间3月15日上午

活动地点:负责单位:团委文体部

活动效果: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基本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成功的对广大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消费教育。对广大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十分有帮助的。受到外界、学校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活动中团委工作人员默契的配合。在活动中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七、“你我共建节约型和谐校园”的活动

活动时间:3月22日

活动地点:艺术楼阶梯教室

负责单位:学生会、团委会

活动目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保证,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有效途径,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与我校实际相结合达到良好的作用。

八、遵守交通安全,共建平安校园。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负责单位:学生会、团委会

活动目的:经学习让同学们更加重视交通法制法规,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关系着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更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常识。更好的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院在法制教育的活动取的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成绩而感到骄傲。为此我们对新的学年在法制教育方面有更新的要求。对下学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

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实效性。

1、从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认识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精神、法制意识和法律信仰才是这门课的目的。学校应加强对该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2、任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心的法律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把握内容的取舍和深度、广度,进而处理好讲授与自学、精讲与泛讲的关系。

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法理辨析、观看法制题材影视片等各种教学实践。

4、与“两课”中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两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涵盖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

和手段,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入眼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1、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是一项涉及高校思想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工作。高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对不完善的部分要根据现实情况予以完善,使之适应法律规定;特别是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校、院、系各级法制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领导,使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不仅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系统、完整。构建一支由《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墨子,兼爱思想,道德,法制发展

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为繁盛、学术氛围最为自由的时代之一。如同古希腊哲学影响西方那样, 先秦诸子的学说理论成为了此后的几千年中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 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被统治者们悉心雕琢的过程也是融入了各家思想中自认为有利统治的成分, 而一样颇有影响力的墨学并没有因为自身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法制建设。反之, 却因为自身的种种特点, 为历代封建统治者们所不喜。在注重民主与法制的今天, 重新吸收墨学中的精华, 对促进中国当代的法制发展与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墨子, 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 (一说宋国) ,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曾经师于儒者, 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 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 服伤生而害事, 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最终舍掉了儒学, 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学起源于平民知识分子, 是平民显学。而墨子比儒家区别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是穷困百姓的代表, 为穷苦百姓的利益摇旗呐喊。有人说, 相比于儒学和道学而言, 墨学最重要最有辨识度的价值在于他对科学技术的看重和渗透其中的科学精神, 而学生认为在数千年前能对科学认识如此之深实属不易, 但从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层面而言, 墨学中的平等思想即爱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是最值学习亦是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最有启发的。

“兼相爱”是墨子学说的基本理论之一。墨子希望人们可以待他人以友好态度——“爱人, 待周爱人而后为人爱”一个人只有友爱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这种关爱是有条件的相互的。梁启超曾言:“墨学所标纲领, 虽有十条, 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 就是兼爱。”近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如小悦悦事件, 又迫使我们法律人甚至每个社会人进行了一轮深刻的反思。女童被撞横卧路旁, 18个路人见而不救。这是对我们社会成员间关爱程度极低的一种体现, 表面上看只是伦理道德的问题, 但是也折射出我们国家法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漏洞。

彭宇案发生至今已六年, 但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延续至今且仍将持续。新闻界对此狂轰乱炸, 法律界的争论也此起彼伏。由于缺乏监控录像和目击证人, 此案的真实案情我们至今无从知晓, 媒体或真或假的报道让此案真实情况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件小案子对中国法律界甚至全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由于老太一审获赔, 此后老人摔倒后敲诈助人者事件就时有发生, 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感激增, 各地出现许多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事件。然而, 此类事件时有发生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改革进程缓慢, 医疗费用昂贵, 一般家庭无力承担。一方面被助者可能不惜受到内心道德谴责的代价实行陷害敲诈行为, 另一方面加害人可能因无力承担巨额医药费而千方百计否认加害事实, 企图逃避赔付。

墨家成员大多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私有业者, 他们代表平民的利益和愿望, 要求取消贵族政体, 构建一个以小私有财产制度为基础的平等交换的社会,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联想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近三十年来的重效率轻公平的经济发展模式, 使得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大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 使得人们感觉社会阶层开始明显分化, 而阶层的分化势必对位于整个法制体系下游的司法环节的公正性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法律是否应该成为真正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 即在我们明知司法活动中容易产生各种不规范行为之时, 是否应该在立法时偏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从而在立法不公平的情况下实现实践上的公平呢?刑法中因为工程承包方和农民工法律资源相差悬殊而将恶意欠薪入刑就是一大进步。另外, 为司法资源分配不均和受害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因素对于留守儿童进行特殊保护, 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应该得到立法层面上的重视。通过实质性的平等减弱社会阶级分化从而为社会和谐和法制发展产生正能量。只有社会保障包括法制方面的保障到位, 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社会地位、心理距离才能逐渐缩小。

有人曾说“兼相爱”理论是指导思想, 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就是“交相利”。笔者深以为然。2011年全国消协受理的近四万件食品投诉中, 2/3的投诉与质量安全有关。这也体现了众多企业与“交相利”思想相背离的经营理念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 最终“别相恶, 交相贼, 必得罚”。在企业主们不能真正做到“厚不外己, 爱无厚薄”的时候, 严格的法制保障才是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的法宝。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包含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等的符合国情的法律体系。而建立和完善法律的关键又在于使分管责任明晰化和奖惩制度规范化,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征信、评价、披露、奖惩制度, 做到“命必足畏, 赏必足利”, 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 执法严格, 将人民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 对违规企业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天下从事者, 不可以无法仪, 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 无有也。”明晰责任, 细化标准, 完善监督, 严惩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务犯罪, 立法明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同时相对于消费者处于强势地位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自律, 秉承“交相利”的理念。不能做出“亏人自利”之事。只有这样, 才能与共产主义理想相辅相成逐步实现“天下之人皆相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敖贱, 诈不欺愚”的和谐景象, 使大家所憧憬的和谐社会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孙中原.墨学与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 2007.

[2]李妙根.墨子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3]梁启超.墨子学案[M].上海:上海书店, 1992.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群体,走上工作岗位后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然而在现实社会中,部分大学生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如云南大学马加爵因琐事随意剥夺他人生命案和该大学杨乐杀人碎尸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动物园硫酸烧狗熊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龙仕绪杀人案等等。这些案件既反映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制意识淡漠,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低下。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健康的体魄,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修养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正是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是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等形势基本判断的方位上提出来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提出来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在全社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课程。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2],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基础”课就是为当代大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课程。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育能使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用正确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此门课程能给他们提供科学的人生指南,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校及各部门应明确“基础”课的重要性,对该课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该门课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验,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清醒认知,每个大学生在初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迷茫,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会开始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这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教育,引导着他们去认识自己和正确处理周边的人和事。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完善自我。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学校和学校各门部门的大力支持并高度重视,包括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学时和经费上的保证。

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的保障,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该门课程以贴近大学生心理实际,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知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人生里程中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发展的一次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完成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强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影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其次,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基础”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索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拨开一些社会假象的迷雾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最后,通过对“基础”课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

四、“基础”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道德侧重于内心,法律侧重于行为,修身养性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学生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部分大学生尚存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有时难以明确,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或犯罪存在模糊认识。只有加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才能在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作出正确判断。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以殷切厚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4]。”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通过“基础”课中的道德修养内容的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人的气质、升华人的道德、完善人的人格、培育人的素质;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法律制度、领会法律精神、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一门融教学与实践于一炉的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成长的方向和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正确,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将找不到正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甚至堕落成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总之,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把摆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摆正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的高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成为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教出版社 2013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教出版社 2013年版

[3]《东北师范大学》2007“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论析”硕士论文 张建阔

[4]《梁启超文集》“政论” 《少年中国说》

上一篇:超简单的英语谚语下一篇:清明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