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版面设计期末考试重点(精选6篇)

版面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篇1

2矿井设计程序:1提出项目建议书2可行性研究报告3矿区总体设计4矿区初步设计5施工图设计。方案分析比较步骤:

1明确设计需求内容性质目标:2熟悉掌握设计中所要解决总体活局部课题内部及外部条件。3更具内部和外部条件,设计任务内容和目标,提出可行方案。4对提出的可行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从中选出2、3个较优方案。5对选出的较优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和经济计算和比较。全面研究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明确个方案技术经济差异。全方面衡量各个方案。从各个方案中选出相对最优方案。6按设计需求,对方案做出详细文字说明,绘制必须图纸。

方案比较法优点:能够考虑各种罂粟,从质和量的方面比较评价方案,权衡优劣,最终选取符合要求最佳方案,缺点:初选方案由设计首选经济进行粗略分析,由于设计人员经验水平不同。又是坑农在初选时就忽略了最优方案,从而选取的方案只能是次要方案 井田划分原则:自然环境划分,地质因素划分,指煤层赋存形态划分,按煤层组与储量分布划分,按煤种煤质分布情况划分。按地形地物界线划分。人为境界划分:水平标高划分。地质钻孔连线划分。经纬线划分,勘探线划分。

矿区建设顺序原则: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平硐,再斜井,后立井。先改扩建再新建。先急需后一般。同时建设矿不能太多。

矿井设计步骤:1提出可行性方案2进行方案技术比较3进行方案技术比较。4方案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5填写方案说明绘制图纸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井底车场火灾数量,通常以每运输煤炭吨数表示,确定井底车场通过能力步骤:1计算出不同矿车在井底车场单独运行图标。2根据不同列车配比编制出井底车场调度图标;3 依据调度图标所表示列车平均间隔时间。计算出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井底车场线路划分原则:

1一台电机车未驶出之前,另一台电动车不能驶入的线路划分为一个区段。2若一条线路能同时容纳数量互不干扰的电机车或列车。则该线路划为数个区段。3电动车在最大区段内调车时间不得超过矿井产量所需平均进车时间4区段划分时,必须考虑,信号设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井底车场线路设计内容:1井底车场型式选择2井底车场线路平面布置设计。3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4井底车场线路坡度设计

井底车场线路布置要求;1有利于提高运输通过能力2使列车在车场巷道内安全运行3线路布置尽量简化,方便施工节约工程量。

3矿井可行性研究内容:1市场需煤量预测2对煤炭资源的研究3矿井生产能力4井田开拓和开采5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及环境保护方案等。6搞好综合平衡,落实生产建设条件。制定工程实施计划,确定建设工程和资金运用。7经济分析。

4矿井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目的: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的需求,结合铲平需求预测和工程技术比较。通过多方案比较。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运算分析和论证。提出全面经济评价意见。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依据。

5采区设计布置原则:

1矿井第一个采区应该选择在位于井筒附近,储量可靠辖段,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布置中央采区一遍利用斜井提升设备就近出煤。节省工程量加快建设速度。2采区巷道布置要合理集中。系统简单,尽可能少掘岩石集中巷,条件适宜时,可实行连续回采。开采煤层群矿井一般实行巷道联合布置,减少工程量,充分发挥运输设备能力和提高采区生产能能力。3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其次使用高档普采,水采和炮采。4倾角小于12度时,尽量推广倾斜长壁采煤法。5倾角小于12度时,条件适宜时刻布置对拉工作面,对拉工作面一般为200、300m。

轨道曲线连接技术需求:为了减少车辆在弯道上运行阻力和增加安全车手。玩到的外轨应高于内轨同时轨距也需加宽。由于车箱外申需要加宽巷道。轨道中心线间距也需加宽。

单开道岔非平面行线路联结特点: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线路。把方向不同两条直线线路联结起来。被连接两条直线线路不在同一巷道内。

单开岔平行线路联结:用单开道岔和一段曲线使单轨线路变为双轨

竞争法期末考试重点 篇2

98.乙厂的下列行为,何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A.向甲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得甲厂的技术秘密

B.向本市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行贿,使他们只采购本厂产品

C.在电视广告中发布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在电视广告中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者的商品信誉

答案:

ABCD

2002

90.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下列商品的行为,哪些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销售鲜活商品

B.销售有效期限将到期的商品

C销售积压商品

D.因清偿债务,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答案:

ABCD

73.欣欣公司为了宣传其新开发的保健品,虚构保健品功效,并委托某广告公司设计了 “谁吃谁明白”的广告,聘请大腕明星作代言人,邀请某社会团体向消费者推荐,在报刊和电视上高频率地发布引人误解的不实广告。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欣欣公司不论其主观状态如何,都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B.广告公司只有在明知保健品功效虚假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

C.明星代言人即使对厂商造假不知情,只要蒙骗了消费者,就应承担民事责任

D.社会团体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应承担民事连带责任

答案:

AD

74.甲公司为宣传其“股神”股票交易分析软件,高价聘请记者发表文章,称“股神”软 件是“股民心中的神灵”,贬称过去的同类软件“让多少股民欲哭无泪”,并称乙公司的软件“简直是垃圾”。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只有乙公司才能起诉甲公司的诋毁商誉行为

B.甲公司的行为只有出于故意才能构成诋毁商誉行为

C.只有证明记者拿了甲公司的钱财,才能认定其参与诋毁商誉行为

D.只有证明甲公司捏造和散布了虚假事实,才能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

答案:

BD

75.甲公司发现乙公司仿冒其“相国酒”的特有名称和装潢,拟诉请法院认定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关于甲公司应当举证的事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的“相国酒”在相关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B.“相国酒”是甲公司特有的商品名称,其装潢具有显著特征

C.乙公司的“相国酒”名称和装潢与甲公司的混同,导致混淆

D.乙公司的仿冒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损害

答案:ABCD

76.甲、乙公司均为网络公司,都在从事反病毒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甲公司向法院起诉,指控乙公司挖走了其研发主管及技术人员十余名,乙公司发布的08版反病毒软件与甲公司07版反病毒软件实质相似,甲公司的老客户已有三分之一成为了乙公司的新客户,请求法院认定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关于乙公司如何证明自己不侵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证明从甲公司过来的研发主管及技术人员都是合同到期后或辞职后正常流动过来 的,没有竞业禁止义务或对甲公司不再承担保密义务

B.证明其08版反病毒软件与甲公司的07版反病毒软件不构成实质相似

C.证明甲公司的07版反病毒软件不是商业秘密

D.证明甲公司是以诉讼手段恶意打压竞争对手

答案:AB

21.某市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A.市卫生局成立的儿童保健专家组受某生产厂家委托,对其婴儿保健产品提供质量认证标志并收取赞助费

B.市工商局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中违反公平程序而使当选的前八名全部为本市产品

C.市交管局规定,全市货运车辆必须在指定的两种品牌中选择安装一款车辆运行记录器,否则不予年检;其指定品牌为本地的“波浪”牌和法国的NJK牌

D.市政府决定对市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

答案:C

2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答案:B

19.甲市某酒厂酿造的“蓝星”系列白酒深为当地人喜爱。甲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蓝星”系列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

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证明,可以取得消费100元返还10元的奖励。下列关于此事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甲市政府办公室的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B.酒厂的做法尚未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C.上级机关可以责令甲市政府改正错误

D.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答案:D

1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

A.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

C.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的D.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答案:B

15.甲欲买“全聚德”牌的快餐包装烤鸭,临上火车前误购了商标不同而外包装十分近似的显著标明名称为“仝聚德”的烤鸭,遂向“全聚德”公司投诉。“全聚德”公司发现,“仝聚德”烤鸭的价格仅为“全聚德”的1/3.如果“全聚德”起诉“仝聚德”,其纠纷的性质应当是下列哪一种?

A.诋毁商誉的侵权纠纷

B.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C.欺骗性交易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D.企业名称侵权纠纷

社会调查期末考试重点 篇3

一假设,我们首先观察Y的变化情况。即

十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位做结论的现象先测量在没有受到X的影响之前,Y的(2)简化论:又称简约论,研究者用个

情况如何;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

1、导言,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2、研究设计 研究的方式方法和研究的程序和工具,主要包括①文献回顾及评论②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和理论构架③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抽样过程④

问题包括: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入被看作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即引(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四.社会测量层次分为四类:入X;接着再对引入X以后Y的情况进行(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1.定类测量定类测量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分类。定

测量,并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如果前后两次的情况变化,则可以初步认为X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即有X→Y。这可以说就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的分析逻辑

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4、讨论 说明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

5、小结或摘要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简要

(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7)研究者的个人价值、立场与人生社

会态度。2.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

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四种主要类型3具体方法和技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比如自填问卷法,结构访问法和无结构访问法,以及量表制作技术,变量测量技术等

二社会研究的过程

1.选择问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选择研究的主题,即从现实社会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动机与兴趣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家庭关系,人口流动,越轨行为,企业制度等等。二是形成研究问题。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原来比较笼统,比较含糊,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既有亲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目的,研究方式,研究用途,分析单位具体的研3研究实施阶段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

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对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归类、整理、统计和分析、5得出结果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1)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

(或属于与不属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

性。2定 序测量 定序测量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处高低或大小,确

定其等级及次序。3定距测量也称区间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定距测量的结果一般用具体数字表示,并可

进行加法或减法等数学运算4定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比例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测量结果不仅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且能进行乘除运算,并可作各种统计分析

五.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的差距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别不大时,则适用分层抽样:反之,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比较大时,适合整群抽样六.问卷设计的原则

① 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②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③ 明确与问卷设

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调

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等

七.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2 问题的陈述

要尽可能简短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

多重含义4 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5 用否

定式提问6 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7 直

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八实验研究的逻辑

如果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命题得到两个变

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或者我们根

据经验事实和主观判断,推测现象X是造

成现象Y的原因,即:X→Y。为了证明这

九、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

1.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

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各方面的情况和

特征尽可能地详细了解。3.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4.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其标准是: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

突出。5.在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访谈员要专心听,并认真记笔记。6.掌握正确地记录方法。一种是当场记录;另一种是事后记录。

十、访谈控制的方法 A.提问控制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1对内容转换的控制2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3掌握好发问和插话的时机B.表情动作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动作中止被访者的谈话2要表现出礼貌、虚心、诚恳、耐心的表情3要对被访者的话表示关注,即便当被访者说走

了题,或者语言表达效果较差时也应如此4访谈员的表情要适合被访者回答的内容5要恰当地用眼,专心地用耳。6在结束离开前,一定要真诚的表示感谢

十一、实地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

们的态度和行为2研究的效度较高3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4适

合研究文化感情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等

问题的研究5收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比

较灵活,弹性较大6研究中可以随时更改

研究目标

缺点1概括性较差,结论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2信度较低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应采用匿名或化名的方式保密4所需时

间长5伦理问题

总结

6、参考文献研究所涉及的主要书籍及文章目录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篇4

1.一级预防/初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2.二级预防/三早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发病期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身心康复,恢复劳动力和精神状态

4.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的健康水平及与其有关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改善社区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核心:强调政府的作用,重视社会科学的作用

5.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在政府领导下,在社会水平上,保护人民远离疾病和促进人民健康的所有活动

6.社区卫生服务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老年、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

7.社区诊断 communtiy diagnosis: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客观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社区内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的过程

8.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一组表现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均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9.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能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对个体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

10.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用统一标准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定量综合后得出可靠结论

11.Meta分析: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用正规的统计学方法综合各研究的结果,对已有资料进行最佳利用的方法

12.环境污染 environment pollution: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13.健康危险度评价 health risk assessment: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14.植物化学物 phytochemicals:在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已知必需营养素以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

15.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EFA:人体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6.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在体内1/6转化为视黄醇;类胡萝卜素,在体内1/12转化为视黄醇

17.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disease:由摄入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常具有 1

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中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20.尘肺 pneumoconi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1.矽肺 silicosis: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总称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4.伤害 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因窒息而引起的缺氧,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

25.意外伤害 unintentional injury: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害

选择、填空

1.态医学模式

2.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社会生态学综合干预来提高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

3.和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③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全球卫生战略实现途径:

4.我国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和策略(了解):

①预防医学向社会预防为主发展

②预防医学向防治结合、促进健康、提供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方向发展③环境与健康问题

④重视心理、精神、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⑤学科渗透、研究范围广泛、与现代科技结合更紧密

5.复、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6.人口、科学技术发展

7.范)、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卫生事业发展

8.9.获取最佳数据的方法:系统评价、10.转化、环境的自净作用

11.12.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干眼病、发育迟缓免疫低下

13.维生素D疾病: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高血钙高尿钙、软组织钙化、定向能力障碍

14.职业性损害的315.我国法定职业病:10类115种

16.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7.大题

1.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定义列出

另:

一级预防:策略:双向策略,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措施:健康促进、健康保护

2.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①作用的发散性 ②作用的持久性 ③交互作用

3.心身疾病的流行特征:①一般女性高于男性,哮喘、冠心病等男性高于女性 ②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③更年期最高,老人儿童低 ④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⑤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4.循证医学的步骤:

①提出拟解决的具体临床问题

②进行文献检索,选择有关的最佳研究资料并了解优缺点

③分析信息是否合理正确

④提取有用的临床信息用于解决病人问题

⑤对干预手段进行评价

5.Meta分析优缺点,了解

优点:①提高发现有意义的新疗法的把握度 ②显示联合或相关作用的重要性 ③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措施,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④可测定治疗作用的稳定程度 ⑤提示什么情况下研究结果对研究设计是敏感的缺点:①使用来自不用人群资料时的偏倚 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趋势时,合并资料可有偏倚 ③所合并的资料的变异大于提供的信息时,因强调平均结果而丢失部分信息 ④过多强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忽视了未发表文章的偏倚和失访人员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6.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形式

(1)急性危害:环境中大量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作用于机体,短时间内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或死亡

(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物质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危害 ①非特异性损害 ②慢性疾患 ③持续性积蓄危害

(3)特殊损害

①致癌作用 ②致畸作用 ③致突变作用 ④免疫毒性作用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机体或后代或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7.蛋白质利用率四个指标

①生物价

②蛋白质净利用率

③蛋白质功效比值

④氨基酸评分

8.脂类的功能:

①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供能、节省蛋白质消耗

③固醇类是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合成的原料

④改善食物色香味,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⑤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有利于吸收

⑥提供必需脂肪酸

9.维生素D功能:

①促进小肠吸收钙、磷

②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磷

③促进骨骼、牙齿矿化

④与降钙素等调节血钙水平

⑤免疫调节

10.大肠杆菌中毒的表现:

①急性胃肠炎型:婴幼儿和旅游者,水样便、呕吐

②急性菌痢型:血便、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

③出血性肠炎型:老人、儿童,突发性剧烈腹痛,腹泻先水样便后血便

11.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①从儿童抓起,重视慢性病生命全程的预防

②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④重视慢性病发病、死亡、患病的基本信息收集

12.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原则:

①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慢性病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②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 ③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④由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内容、方式向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⑤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行动

⑥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和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①突发性: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时间、地点各异,不易预测

②量变性 ③群体性 ④危害性 ⑤处理的综合性 ⑥决策的时效性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及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心理伤害

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环境危害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疫苗免疫,健康教育,健全网络、加强管理,加强预测预报

(2)坚持快速反应、狠抓落实的原则:快、准、齐、实

(3)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原则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

①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政策

②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③依法行政,明确职责,密切部门配合④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

⑤科学管理,加强网络建设,提高队伍应急能力,多学科协同,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水平

17.伤害的分类

(1)按造成伤害的意图:①故意伤害(自杀与自伤、暴力与他杀)②意外伤害

(2)按发生伤害的地点:①机动车伤害 ②工作场所的职业性伤害 ③家庭伤害 ④公共场所伤害

(3)按伤害的性质:①国际疾病分类 ②中国疾病分类

18.黄曲霉毒素AF:

AF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污染花生、玉米等

行政法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篇5

行政主体:

概念: 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并承受相应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注意:行政主体不是法律概念,而是学理概念。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处罚

概念: 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处罚除了包含上述狭义的内容外,也包含企事业单位规定的一些行政人事处罚内容。行政法中的行政处罚之指狭义上的行政处罚。

类型: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和自由罚。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制:

1.法律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指定的法律具有最高行政处罚设定权,其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和驱逐出境在,只能由法律规定

3.地方性法规 ®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2.行政法规 ® 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4.地方政府规章 ® 省级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级政府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在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情形下,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规定。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1)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前提条件:查明事实、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听取意见 听证程序:

依申请听证 行政机关一般不主动组织听证 条件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和较大数额罚款

7天前 听证通知 回避 听证主持人就是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主持人与该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听证公开 听证费用

除国秘、商秘和个隐,都公开听证 行政主体承担

行政给付

概念: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是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者其他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种类:

①.向公民提供生活物质保障和防范风险保障

②.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向个人或者企业提供特定物质帮助

特征:

①.行政给付的对象可以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社会公众 ②.行政给付是依申请行政行为

③.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一定的物质权益或相关权益 ④.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

概念: 是指当事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申请的期限:自知道行政行为之日60日内,法律有超过规定的依其规定,如专利法规定3个月。复议前置:

先申请复议才允许提起行政诉讼。15日内 主要情况:

1)自然资源权益的确权行为 2)纳税争议

3)禁止或限制经营者集中的行为

绝对复议终局:

复议具有终局效力

1)省级政府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 2)出入境管理最终行政决定

听证审理:

适用条件

重大、复杂的案件

具体包括:

• 涉及人数众多或者群体利益的案件

• 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

• 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 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

依职权 启动程序 依申请

行政听证

概念: 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的活动

基本原则:

①.公开原则 ②.职能分离原则 ③.事先告知原则 ④.案卷排他性原则

行政合同

概念: 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特征:

目的要素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以及行政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公法上的目的 主体要素:行政协议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职责要素: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意思要素:意思表示一致,但是撤销、变更和解除主要取决于行政机关单方 内容要素:合同约定的内容是行政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

行政强制

概念: 行政强制是行政管制行为的简称,是指行政机关为达到行政目的,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作出的对行对人的财产、人身及行为产生强制力的单方行为的总称。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种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是其上位概念。

特点:行政性、强制性、物理性。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行为的区别:

前提条件不同:前者要求情况紧急 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临时性,后者终局性

设定权:

法律:

l 法律拥有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最高权利

l 限制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为法律绝对保留 l 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增设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法规

l 自身职权,尚未制定法律,或者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 l 法律授权

设定种类:只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以外的措施。

地方性法规

l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 l 属于地方事务

设定种类:采用肯定列举的方式,包括查封、扣押

禁止设定:法律、法规之外的规范性文件物权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许可

概念: 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或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特征:

①.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②.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③.是对一般禁止的解除 ④.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⑤.是一种过程性、连续性行政行为

设定权:

设定主体: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法律规定;国务院以从政法规设定;省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地方性法规设定。

简答题:

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是行政法六大原则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行政法中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

行政法律关系的效力

主体的恒定性和身份多样性

权利义务的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等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而言,所有行政行为都具有下列效力:(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不是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具有约束力。行政行为具有约束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限制和约束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效力。(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公定力是指,即对任何人都具有被推定位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

行政法行政的特征:

1)目的的公共性,行政法上的行政活动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2)主体的恒定性,一方只能是行政主体,另一方只能是象征相对人 3)行为的执行性,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是执行 4)行为的规范性,公权力必须接受法律的规范 5)行为的能动性,合理的自由裁量权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者。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一)申请权。

(二)参与权。

(三)了解权。

(四)批评、建议权。

(五)申诉、控告、检举权。

(六)陈述、申辩权。

(七)申请复议权。

(八)提起行政诉讼权。

(九)请求行政赔偿权。

(十)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三、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一)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二)协助公务的义务。

(三)维护公益的义务。

(四)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五)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六)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拘束力,行政行为一经成立既具有法律约束力 确定力,一经确定不可改变

执行力,已生效的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执行力

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概念: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活动

特征:

①.对象的普遍性 ②.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③.准立法性 ④.不可诉性

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①.行政主体。所谓行政主体是指执行行政职务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职务违法行为。所谓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它是行政赔偿责任中最根本的构成要件。③.损害后果。确立行政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对受害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赔偿。因此,损害的发生是行政赔偿责任产生的前提。损害包括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④.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联接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的纽带,是责任主体对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与前提。论述: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概念: 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分”原则或最小侵害原则,是指行政权尤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全面权衡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个人利益,尽量采取对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权益损害做小的方式,并使其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之间保持平衡。

内容:

①.合目的性,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的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

②.适当性,行政措施应当为法律所必须,结果和手段之间存在着正当性 ③.损害最小,存在多种方式的情况下,采用对方式认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意义:

①.有助于正义价值的实现

②.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和对行政相对人利益 行 ③.有助于实现行政程序与行政效率动态的比例平衡 政法的信

则(http://)

概念: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后,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该行为,依法确需改变或撤销,由此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或使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内容:

①.行政主体应本着诚实信用的精神做出行政行为

②.行政相对人的信赖既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信赖,也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信赖

③.行政相对人有值得保护的信赖利益的产生

④.要有适当的方式对行政相对人正当的信赖利益给予保护

适用条件:

①.存在信赖基础 ②.具备信赖表现 ③.信赖值得保护

信赖保护原则的立法不足:

①.信赖保护原则适用范围狭窄 ②.公共利益界定不清 ③.行政补偿范围狭窄 案例:

行政复议

概念: 是指当事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并附带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作出裁决以确定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强制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篇6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二、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三、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四、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五、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声现象

声学章节中的“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速、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音调、响度、音色)、噪声及其控制”。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光的传播

光学中的“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物体的颜色”。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6、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7、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8、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易错知识点

1、单位换算:这一点是从初中一直到中考甚至到高考都有不少中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只要是涉及到计算的题,都一定留心这个问题,换算时千万别出错。

2、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千万别忘记整个过程中停留不运动的时间。

3、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一定看清楚纵横坐标及其单位,注意利用画横线、竖线辅助解题。

4、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音调高低取决于频率大小,关键词是“快慢”!响度大小取决于振幅,关键词是“力”!一定要牢记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毫无关系!

5、光路图:注意实线虚线、箭头方向、垂直符号!一定要用尺规做题、认真、仔细!

重难知识点

1、参照物的相关问题:注意课本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刻舟求剑”是错选了船为参照物。所有参照物问题都归结为三步——先确定研究对象、再确定参照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

上一篇:祝福教师节的祝福下一篇:如何处理情绪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