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共8篇)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未成年人工作大部分仅限于校园(幼儿园)内,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缺乏专业辅导员的指导,活动单一,因此未成年人大部分基本处于“不动”和“被动”状态,辅导员精心设计的活动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XXX属于环境较特殊的地方,有很多很好的社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不是不用,而十不知如何使用?怎么用到恰到好处?街道将启动“拉动”工程,贯穿到未成年人工作中。
1、组建未成年人“拉动”工程队伍,启动未成年人“拉动”工程——“拉”近你我,“动”出精彩。
“拉动”工程队伍是以3-5名单位、学校、幼儿园、社区、交警队、消防队及各类基地组成的一支队伍,并能运用各种资源,拉入家长、辅导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互动模式,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工作。
2、成立“拉动”驿站,开通“拉动”热线。(设在街道党群办)因为未成年人工作不仅要在学校(幼儿园)开花结果,其着力点更要重心下移,让未成年人走进社区,让教育实践辐射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所以街道起到联络、指导、桥梁的作用。
3、“拉动”工程的内容:
以实践体验教育为拉动契机,以社会关系为拉动纽带,以各种活动场所为拉动阵地,以主题教育为拉动内容,以共建单位为拉动资源。
4、围绕每月开展主题活动,要求结合本月的特点,同是注重未
成年人活动,孩子是主角,成人只是配角,只是服务,绝不越权,绝不代劳,要求充分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活动可以使纵向拉、横向拉、校内拉、校外拉,要求打破实践、空间的界限,哪怕分批、分阶段完成,要保障“拉动”工程中活动的系列化、生活化、趣味化、社会化、持久化等特色,达到孩子有收获的目的。
5、传承发扬“石油精神”。XXX孩子身处油城,却对家乡的发展历史和变化了解不多,为此2010年,要通过各种方式,将此工作做细做实,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石油精神,传承发扬石油精神。
6、指导和鼓励各社区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案例,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水平。
二、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1、发挥街道学习型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加强创建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
2、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家庭学校)的阵地,组织开展争做“学习型”职工系列活动,进行岗位大练兵,举办读书演讲会等。
3、依照社区居民的求知爱好,定期组织开展“百姓读书论坛”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爱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评比“每月读书明星”,举办街道“读书明星”经验交流会,不断树立“书中自有黄金屋”求知理念,推动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活动的
开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在三月公民道德建设月启动“拉动”工程,整合辖区资源,让各种人群都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中,组织聋哑学校及辖区一小、六小、九小、一中、四中的青少年开展 “爱心义卖市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收银、导购实践活动。
2、做好辖区各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全面了解单位的创建情况,指导有方、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属地管理的作用。
3、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抓好社区的基础工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拓展延伸“文明大家行”系列活动,带动每个人走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列。
4、在区文明办指导下,推广CIS工程,充分发挥整合辖区资源的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方式带动家庭、学校、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此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1 准确把握电力企业的特点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行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 通常被冠以“国电”, 承担着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和对国家发展提供动力的使命。这些决定着电力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点, 要想进一步推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就必须首先要准确把握电力企业的基本特点。
(1) 电力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电力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由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赋予了供电企业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一种责任感, 它要求电力企业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注重责任的意识的培养, 无论大到电力集团, 小到地方发电厂无一不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责任意识, 它包含了对职工培养的责任,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对国家奉献的责任等。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确保社会安全用电。
(2) 电力企业具有独占性的优势。电力具有独占性的特点, 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要把优质服务作为行业宗旨。由于电力工业的自身特性和技术资金的密集性, 使供电行业具有垄断的特征, 因而国家法律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 实行供电专营许可证制度。自然垄断行业避免了重复建设, 使社会资源能合理配置, 但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并以行风建设为重点, 特别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手段, 使精神文明建设从企业走向社会, 着力于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职工服务意识, 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职工的价值观念, 促使企业的供电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 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电力企业多是以生产为主要导向的特征, 由于电力行业高稳定性和人员的低流动性电力企业行业缺乏竞争意识, 易造成其职工固步自封, 不思进取, 缺乏激情, 自我感觉良好等现象。致使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所以, 电力行业文化在注重安全有余而对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同时, 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状态, 所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强调计划性和纪律性。由于电网分离, 电力一直是由供电营业机构统其一方面降低了电力企业发展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加强了其并网供电的计划性, 它要求供电企业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和严格的操作标准, 确保职工按要求执行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序运行。
(4) 电力企业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这一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由于电力使用的广泛性, 遍布城乡的电网连着千家万户没有哪一个行业像电力系统这样如此直接, 如此紧密地与社会和人民职工群众息息相关。因此, 供电企业的工作质量和行业作风, 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 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一方面要加快企业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使企业有满足社会对电力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并且要把优先考虑社会效益作为处理电力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2 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作为一个企业, 拥有先进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人, 先进设备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创造不出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 必须把社会主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和现代化管理经验结合起来, 贯彻“设备是基础, 技术是动力, 管理是关键, 人员是根本”的方针, 将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企业发展的根本位置上。
(1) 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有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现在电力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党领导, 党政共同负责,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工人员为骨干, 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企业明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从全员、全方程着眼, 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把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切入点。
(2) 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有助于充分发挥文化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优秀文化的体现, 必然是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和经营管理中的策略、制度和价值取向上。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 不能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关心职工业余生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形象。在新形势下,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转变工作方法, 真正从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 特别是围绕企业的各项机制与制度入手, 建立与企业文化配套的制度体系。如BI, 人力资源制度协同等,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3) 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有助于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挑战, 以及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 特别是目前所遭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必然促使电力企业从以生产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要求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入市场、服务、效率、效益等因素, 树立职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率意识, 从而加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盈利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就需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用人机制、绩效机制、流程和组织结构以支撑企业的巨帆, 使其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3 进一步推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电力市场的竞争会日趋激烈, 改革的不断深入, 更加需要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 电力企业面临的矛盾问题多、难度大、层次深, 在这种情况下, 尤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化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努力打造和谐电力企业,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 要提高对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认识是基础、是先导。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 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容、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 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次要”、“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 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要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 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 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已息息相关, 它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要求, 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主人事, 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 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 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受益、提高。
(2) 要明确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目标是旗帜, 是方向。企业管理层应当从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上, 来考虑和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 也基于这一点来制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 用新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 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和造就职工队伍, 把充满创新精神, 不断追求更高尚、更文明, 职工与企业的满意度、亲和度、忠诚度更融洽地电力企业推向更高的水准。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企业的灵魂。有意识地培树企业精神, 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规范引导职工思想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3) 要牢牢把握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重, 内容多, 这就需要统筹兼顾, 但更要抓重点、找准突破口。一是把握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 它在社会、企业、家庭三者之间处于中间环节, 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 员工在企业的活动相对最长, 从接触的人和事物上看, 员工在企业的机会更多更频。因此,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二是把握需要原则。从电力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 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 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而且比较经常。因此,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应结合电力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三是把握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 电力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 违反了就会损害电力企业危及到社会, 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后果, 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按照上述的原则,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要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 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要反复进行宗旨教育, 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要建立职业道德标准, 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执行职业规范, 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 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要发布、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 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要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电力企业整体文明程度。
(4) 要积极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努力实现目标管理体系化、日常工作制度化、项目作业工程化、宣传手段现代化, 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改革, 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的局面。可以通过举办干部群众轮训学习班、报告讲座, 编发宣传辅导材料、观念转变对话、析疑排难答问, 组织新旧体制对比讨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家访谈心、送温暖、培训再就业技能等一系列的活动, 增强企业和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广大职工能够普遍认同改革、支持改革, 逐渐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分配观、竞争观。电力企业通过岗位规范、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职业道德宣传活动, 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融为一体, 有利于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机制, 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岗.健全机制.常抓不懈, 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J].农电管理, 2000 (8) .
[2]张生全.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企业管理, 2000 (2) .
【关键词】为官不为;党性修养;责任意识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开展一刻未停,“苍蝇、老虎”都要打的高压线态势一刻未松懈,通过“八项规定”和“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刹住思想上的歪风。尽管在高压线下,还是有部分领导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有懈怠思想,产生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多错多”的“为官不为”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消极现象必须提高警惕。
一、“为官不为”的成因
所谓干部,干字当头。可现在有些干部,懒懒散散不愿干事,无才无能干不来事,明哲保身怕干了事惹事。究其原因,一是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践行公务员精神,把个人荣辱得失看得比党和人民的利益还重,把“为官”等同于上班干活、谋生过日子,缺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奉献情怀;有些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创业,只想用权不谋事,对干事失去兴致;二是不懂学习,不知研究和思考,不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不能适应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不具备在舆情监督下工作和在法律框架下公开行政的能力。三是精神懈怠,缺乏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担当,矛盾问题面前的责任担当,为追求“真、善、美”而不怕得罪人的事业担当。
向“为官不为”说“不”,从根本上遏制“为官不为”的现象,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彻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学习,形成实干兴业、敢作敢为的良好风尚。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阵地作用,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在严肃的组织生活中锻炼党性,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为官用权的基本遵循,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从根本上解决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
第二、提高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化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为此,党员干部要大兴尽责、担当之风,深入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责、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舆情跟踪、监督,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实现敢作敢为,还善治善为。
第三,加强案件查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治理“为官不为”,一定要抓住典型,严肃办理一批“不作为”案件,严肃问责一批贪图安逸而不为的“懒人”,缺才少能而不为的“庸人”,胆小怕事而不为的“软人”。要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因“不作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查处发生在基层,因“不作为”影响国家大政方针最后落实的案件;查处因“不作为”损害群体利益、受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问责一个,挽救一片,警示一方,以查处个案的积累,为彻底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第四,深化机制改革,求治本长效。在查处典型案件的同时,要深化工作机制和用人机制改革。要真正把党政机关“三定方案”落实,科学、合理、清晰地确定各单位、各科(处)室、各岗位的职能,把界线划清,把笼子编好。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做到权责对等、用权合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力行政务公开,让权力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家人”做“公家事”,做好是本分,做不好要追责,该做不做、能做不做要处理。要把履责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倒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现在有些不合时宜,但说出了一个道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事业可兴,反之则贻害无穷。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用好,让“有为”之人“有位”,就会产生鲜明而有力的导向,形成争创事业、崇尚实干、勇担责任的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免责机制,把“先行先试”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创业”与“谋私”区分开来,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组织上要为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工作中失误的党员干部松绑解套,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2]邵景均.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J].中国行政管理,2015,04:5.
XX年是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厦门以全国最高分赢得了“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一年来,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区文明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区委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落实《XX年**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各项任务,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在学习宣传过程中注意与各种形式的[找材料到大 秘-书 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行专题辅导讲座、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制作版报、宣传栏,收集选送论文征文等形式,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继续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1、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加大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塑造昂扬向上的道德情操和社会风气,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协助市文明委、市各新闻单位办好有关文明建设的栏目,区电视台、信息网等要充实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区文明办协同区有关部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各社区、各部门办公场所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等大型宣传牌,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通过“公民道德宣传日”、“学雷锋树新风”等道德实践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筑城行动、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创卫行动和“心手相连”结对帮扶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在**区全面掀起创建文明城区和“平安**”活动的新高潮,形成构建和谐**的浓厚氛围。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关键群体的教育。我们把青少年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对象,根据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加大对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投入。两年来,区、镇两级共投入7.6万元用于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别用于社区文化图书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市民休闲广场建设、家庭教育学校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专项讲座经费,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XX-XX学年,共派出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福建省心理健康教师A、B证师资培训班”培训学习;并组织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社区为家长开讲座。加强对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我区现有面积约为1200m2的图书阅览室和少年儿童绿色网吧、面积约为4800m2文化馆和青少年宫,五万册图书已上架,绿色网吧的设备已配备齐全,图书管理员已培 训上岗,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中心均已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全区市民群众开放。把一块面积约4487平方米的空地作为社区公共体育休闲用地,将投资一百万左右,在这块空地上建设两个篮球场,一个门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作为少年儿童课外活动场所之一。充分发挥教退协、教育局、关工委老教师的作用,建立立足社区的德育工作队伍,选聘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优秀老教师为社区专职德育教师,多次组织他们深入社区指导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请老红军战士为社区儿童开讲座。年初我区成立家庭教育辅导中心,在海发社区挂牌成立家庭教育学校,组织专家、教师到定期或不定期开课、开讲座,对社区居民开展家庭教育进行了科学指导。我区成立了“业余少儿体校”(共分射击、田径、举重、跆拳道四支队伍),和“**区少年儿童艺术培训基地”(设民族器乐、美术、舞蹈、闽南戏曲、童声合唱、少儿器乐六个班),作为培养文体苗子的摇篮。这些培训基地对社区青少年开放,不断满足社区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4、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诚信建设水平。在去年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的基础上,今年主要以开展诚信实践活动为主,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先进单位和诚信经营示范店评选活动,首先在我区大多数商贸企业、个体经营户普遍推行服务承诺和商品质量管理负责制,以各种形 式向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公布服务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履行服务承诺,区工商局组织海富路个体经营者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经营户行为。另外,我区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内容、范围上都有了较大的延伸扩展。在区域上,已从石塘生活区企业延伸到周边镇村;在行业跨度上,已从零售业逐步扩展到各类市场、餐饮服务业、旅游业;在活动内容上,已从商品打假扩展到服务打假、价格打假,进而提升到规范管理、诚信服务,创商业品牌等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在全区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守信誉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推动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树立诚信的良好形象。
四、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按照“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思路,坚持抓好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城乡共建和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委(文明办)的职能,加强对区内各种创建活动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各类创建活动,使之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建内容、创建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更加完善。由于区划调整,原来的省、市、区三级文明单位有的名称已更改、有的主体发生变化,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明办经过整理,对原杏林区、**投资区的 文明单位进行了复查,在征求纪检、计生、综治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将提请文明委审核,给予保留或撤消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另外,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注重抓示范、抓典型、创特色、创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类创建经验与成果;开展了XX——XX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各党委、机关党工委、党总支已基本完成推荐工作,文明办将组织人员对这些被推荐的单位、家庭、学校和个人进行审查,于11月底送交文明委审核,由区委、区政府进行命名表彰。按照市、区文明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我区各项共建工作,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两镇各村、军警单位的联系,互相学习,共促发展,搞好共建工作;发挥优势互补,互办实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各项共建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全力以赴创建文明城市,大力整治、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文明办围绕创建目标与任务,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细化分解责任目标,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广泛动员,周密部署,认真对照《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进 行自查,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努力,我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道路的保洁、卫生环境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构。
⑴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政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在听取数次调研自查报告的基础上,督促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提高,有力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还到挂钩镇、场、村、居巡查、指导创建工作,当场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现场指导各村(居)进行全面自查整治,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⑵健全机制。根据区划调整的实际,及时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协调指导,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区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下设6个工作组,由各创建重点责任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具体创建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加强对全区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形成了组织有序、职责明确、监督有力的创建组织领导机制。指挥部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每周两天集中办公;制定了办公室各组职责,分工落实创建的各项工作进度,协调各部门督促落实创建的各项工作指标,将《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并对各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了7次跟踪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开展了30次专项督查活动,出版了7期简报,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⑶明确责任。我们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责任书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分管领导,并向城管、建设等十个部门下达了责任书,层层落实,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做到了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把创建责任落到了实处。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督查整改,做好迎检工作,从7月28日开始,我们建立了创建工作日报告制度,指挥部办公室督促各相关部门每天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巡查、整改,每个单位确定一名信息员,每天向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一日工作情况;对各单位反馈的信息,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认真分类汇总,将存在问题向各责任单位发出整改通知,跟踪督查,直至整改,并向指挥部领导和市文明办及时报告;对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指挥办公室还组织城管、环卫等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击,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2、全面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⑴宣传发动,形成浓厚氛围。宣传部、文明办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宣传,在全区大力营造了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在全区各重要场所、主要路段及农村、社区、企业设置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宣传牌80多块,墙体标语、横幅标语80多条,制作墙报、板报、宣传专栏200多版;开展“温馨**”农村文化活动20多场次,将创建文明城市有关内容编成“答嘴鼓”等文艺形式进行表演,深受农村群众喜爱。录制了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磁带(分普通话版和闽南语版),出动宣传车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宣传;印制“给企业负责人的一封信”、倡议书、宣传单、宣传册等,分发到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手中。电视台开辟创建文明城市新闻专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典型引路双重作用,推动全区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⑵全民参与,掀起创建热潮。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发动市民人人动手、全民参与,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新热潮。①中专学生进社区、农村。把创建工作和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和“爱祖国、爱福建、爱厦门”活动相结合,由海峡工贸学校团委组成创建文明城市宣传队,深入社区、走上街头、进入家庭、走向农村,开展文明宣传、便民为民服务,纠正不文明行为。②军警民共建文明城市。海警三支队、边防大队、消防大队等部队官兵本着“创建工作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视创建 工作为己任。他们与我区18个村结对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帮助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牛皮癣”等,为创建活动作出了很大贡献。③宣传教育深入校园。教育局联合关工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创建文明城市相关内容的宣传。广泛开展“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小标兵”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文明城市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文明督导,使创建活动深入校园,并通过广大学生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④开展群众性义务劳动。我区组织开展的千名党员、万名群众“净化美好家园,共建文明城市”义务劳动、“学雷锋见行动,文明从我做起”的党员主题活动、“创建文明城区,构筑平安**”青年志愿者行动、妇联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创美好新生活”巾帼志愿者大行动,都得到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积极响应,数万名机关干部、城区居民、乡村农民、中专学生、部队官兵都来参加,并通过义务劳动,对全区市民群众进行了一次成效明显的文明卫生意识的普及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3、突出创建重点,讲求工作实效。
⑴加强城市管理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了新建滨湖北路、行政中心南路、钟林路、沧林路延伸段道路工程及其配套的路灯、绿化工程;完成 道路路面修补2189M2,铺设、修补人行道17677M2,更换路缘石7835M,铺设盲道9445M2,新建路灯323盏;对近二十处空地进行绿化建设,对区内主要市政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共种植了各类乔灌木2.5万株,铺植草皮和其他地被15万平方米,为区内增加了绿地面积17万平方米,提升了**园林绿化景观。抓紧我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完善,完成了人员招聘、培训,所有制度已上墙,5万册图书全部分类、编号、上架,已向市民开放。②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交警大队开展百日大会战、打击无证无牌摩托车等多项行动,共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251部,抓获嫌疑车辆7部、嫌疑人26人。公用事业公司安装了警示标志杆89根、道路交通隔离护栏4500米,人行道坡道口安装障碍墩550个,施划停车位1500个、道路交通标线10000M2。城管执法局、公路局等都从硬件和软件上为我区的交通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③开展公共场所及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卫生局克服人员少、片区大的困难,白天出动所有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整治,晚上加班做内务,对全区进行了地毯式检查,逐家逐户过关,特别是对新阳工业区等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进行仔细核查,对卫生许可证过期、超范围经营食品的情况和健康证不全的现象进行整治,卫生许可证发证率由97%提高到98.9%;针对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小餐饮店办照难的问题,我们采取深入基层,综合执法的办法,先分别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会、村委会领导会 议,研究部署这一问题,明确责任和办法;再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综合工作小组,用两周的时间下到各个村庄为个体工商户现场办理证照。工商局创新实行地沟油长效监管“六项制度”(经营户口制、提取台账制、统一收集制、去向核销制、回收合同制、处置责任制),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公共场所卫生和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④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区城管办牵头开展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区城管执法局从7月中旬起全体停休(包括双休日和公休),全局出动,全天候外巡(从上午7时30分至晚22时30分),保证了日均200人次出勤量;定人定位,定岗定责,个人分工具体到片区、路段,横到边纵到底相互联动,对包括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在内的市容市貌进行“拉网式”巡查,“过滤式”整治,并重点对辖区主干道乱搭建和环境卫生进行了认真整治,使主干道路貌焕然一新。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青年突击队”,分队分组分片区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到市区繁华地段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督导工作。工商局牵头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305份,拆除破旧、不规范户外广告牌591块,1400平方米;开展3.15“健康维权”活动,接受市民咨询达150多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XX多份,现场受理消费投诉5起,结案3起;建设局牵头开展了在建工地创建文明城市专项检查,分两组检查了71个在建工地,发出整改或停工通知书64份,严格监督在 建工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开展了物业专项检查活动,对全区18个小区进行了消防工作、物业管理、环卫工作等三方面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建议,并督促各责任单位整改落实。针对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区文管办、文体局、工商局、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局组成了文化市场联合执法队,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大大净化了文化市场,进行了网吧监控平台的安装和网吧业主、管理人员的培训,使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为了有效制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不文明行为的现象,文管办和文体局除了组织工商、公安、城管等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共21人,分成两组对石塘生活区、新阳工业区等重点地段的文化经营点进行排查外,还安排了专人从早上8:00——晚上24:00对网吧进行监管。
⑵突出农村卫生整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状况,既是我们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创建测评的检查重点,我们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环卫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由公用事业公司全面接收农村的环卫作业任务,负责农村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将村镇原有的300多名保洁人员“收编”,成为正规的环卫工人,接受规范化培训;在两镇建设了29个垃圾转运点,由由公用公司统一收集和转运;这一做法将农村纳 入到城市的垃圾收运体系中,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既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为一部分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区城管办也协助镇政府进行创建工作指导,使钟山村、贞庵村、石塘村、渐美村、鼎美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农村创建工作中,**镇、东孚镇各有特色。**镇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鼓励后井村的芗剧曲艺、鳌冠村的家庭曲艺等民间文艺创作,支持农村具有特色的渐美龙舟赛、新垵的武术等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借助创建文明城市的平台,使**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不衰。东孚镇则在引导老人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创建活动方面有新招,他们引导老人积极参加到创建工作中来,组成各种创建文明城市小分队,划分卫生片区,宣传文明知识,劝导文明行为,参加义务劳动,为创建工作添砖加瓦。XX年工作思路
李俊霞 谢国旗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35期)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和谐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充分体现了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包括较强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完善的生态制度”①。“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GDP至上”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的速度远不及破坏的速度,从总体上看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还在加深。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水系污染、江河断流、森林草场锐减等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时空性的能源资源短缺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最为重要。这就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要改变狭隘的人类中
心主义,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暂时的繁荣,转向尊重和关心自然的新文明,逐步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我国而言,应当大力推动我国步入“人—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之路,进而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诸多问题的需求。一是资源短缺和浪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急于抓经济建设,用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去搞物质文明建设,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加剧了我国资源供需矛盾。例如: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却同步增长了40多倍。③二是生态环境恶化。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走在大街上都不敢深呼吸”、“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水污染严重,3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等,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评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因此,要实现温家宝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目标,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当根据长远利益来调整现实利益,不仅对现在的“GDP”负责,还要对将来的“GDP”负责,不仅对现在的百姓负责,更要对后代子孙负责。我们只有做到科学发展,才能够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伴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也会越来越牢固。长期以来,由生态问题所衍生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生态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追求将经济、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融为一体的目标,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只有推动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进步,才能支撑起我国的文明建设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素养,从而促成公众由被动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问题。
一是高度重视公民生态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来传播绿色理念,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唤起人们关爱生命的道德良知,培养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
二是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强化人们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对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加以规约。
三是倡导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要根据长远发展目标提倡文明生育,优化人口结构,以适应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要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把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党和政府的生态执政建设。一是党和政府的制度保障。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承担着重大的国际责任。“十一五”强调增长质量而非仅看增长速度。“十二五”不提GDP指标,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富程度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全会的决策如果能固化成制度或法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是提高政府机关的生态执政素质。各级政府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掌握和支配着公共财政及各种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树立科学政绩观和民生政绩观,必须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
三是各级党政干部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动员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加强政策和立法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一是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尽快补充修订环境保护法,杜绝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使企业和个人朝着守法的方向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协调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建立相应的全国统一管理,不受地方、部门利益干扰的监督机构。强化监管地方政府的执法行为,完善并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
四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高增值的新型生态产业。近年来,我国关于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十二五”“淡化GDP,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如升华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在此制度下支撑的实践活动,无疑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承认,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由于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党的十六大以来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减轻非生态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等方面还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做出长期的、更大的努力。(作者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①杨国听:“生态文明应与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并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9期。
②潘岳:“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③民建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 转变过度依赖政府投资 主导经济增长的方式”,《人民网》。
延伸阅读
生态文明的由来
生态文明是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认识和成果,它是人类文明的最新类型,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最佳演进。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萌芽(40~60年代)——对资源环境的关注;
二、生态文明理念的雏形(70年代)——发展观的思考;
三、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013年4月以来,我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廉江市创建生态文明镇村五年行动方案》(廉发[2013]6号)的要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镇村创建工作,积极加快城镇街道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全镇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稳步进行,呈现以下几大亮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
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明生态镇村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调度会,观摩会,座谈会,把实施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成立以村长为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组,组长统筹好各组员的相关义务和责任,制定相关的创建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村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到村约访群众探讨解决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约访会上,镇主要领导认真听取各村群众代表反映的意见,并与各村村民代表一起探讨村道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筹集、道路障碍物拆迁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他希望各村群众要形成共识,积极支持配合好工作,一件一件地解决村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要求各部门参与和发动广大群众搞创建,真正达到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搞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步进行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实现生产发展是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依靠发展茗皇茶、红橙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为主导,以生态为优势,以标准化、精品化经营为手段,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响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产品为核心,围绕特色生态农业,实行专业化经营,把以果园、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推向市场,着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夯实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
围绕村容整洁,构建优美宜居环境,是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结合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工作:
(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避免生活垃圾随地堆放,每条生态文明村都至少建成了一个垃圾收集点,做到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统一处理。有条件的生态文明村配备了专门的环境卫生清洁员一名以及相应的清洁工具,生活垃圾定时清运,保证环境整洁。
(二)加快危房、砖瓦房的改造,全面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三)绿化村庄,保护绿色资源。开展人人种树爱林活动,提高村庄的绿化面积。
(四)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加强对“四害”的孳生场所进行药物喷洒消毒杀虫工作。
加强农村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居民的娱乐生活,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镇政府各方筹资,修建了一个具有篮球场和健身设备的运动中心,有利于居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此外,全部生态文明村都建成了可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其中六福村和谷西村修建了村民文化楼一幢和篮球场一个。村民们自发组织了各种文体活动,极大得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有效地改善了村风民风,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文明户都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新村貌。
三、管理与监督机制完善
一、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髓
( 一 ) 坚定信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 改革开发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改革, 扩大开发, 决心之大, 变革之深, 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 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择决,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公报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二) 把握六个紧紧围绕, 全面 深化和细化改革的目标。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 处理好关乎改革进程全局和长远的五个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凝聚共识, 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二是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三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总结国内成功做法,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四是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制约扶贫和移民发展的主要 问题
江西省是著名革命老区, 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全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38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 全省有3400个贫困村、385万贫困人口。移民工作自2006年后扶政策实施以来, 通过近8年的扶持,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移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通过监测评估可以看出, 移民仍有7% 的贫困人口, 仍有一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 住房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些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江西是老区和山区, 山多水长, 偏远地区的对外交往困难仍是严重束缚当地发展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仍有100多万贫困地区群众居住在生存发展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 生活生产条件很差, 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仅水库移民不通公路村组达3879个, 不通电村组102个, 饮水不安全村组达4853个, 山区学生上学距离平均达5公里, 学龄儿童失学率达1%。这些地方贫困群众有的隔水相望, 以小舟为交通工具;有的人声相闻, 相去却远;有的灾害频繁, 生活贫困; 有的危房欲坠, 生命财产时刻相忧等。
二是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在我省贫困地区非常突出。山区由于耕地少且分散, 贫脊且偏远, 机械化难于实现, 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耕作, 生产率非常之低, 土地收入难于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加之生存环境恶劣, 贫困地区还不是农民的乐土, 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 空心村、老人村、妇女儿童村现象非常突出, 土地抛荒达20% 以上, 一些偏远山区甚至达70% 以上。贫困地区农村与城市工业的现代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三是农村投入资金非常有限。江西是农业大省, 经济水平低, 2012年全省财政收入2046亿元, 生产总值 (GDP) 12948亿元,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7828元。与发达省份广东省相比, 是其生产 总值 (GDP) 57068亿元的22.7%, 财政收入6228亿元的32.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43元的74.3%。由于我省经济水平较低, 国家、企业、社会对农村投入资金的过少, 影响着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 城乡差别仍然较大, 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四是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贫困人口和移民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地处偏僻, 交通不畅, 一些村组上学距离远, 加之现在农村学校都向乡镇或大的村委集中, 偏远村组学生上学更是一大问题, 造成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适度普遍不高。据不完全统计, 仅水库移民高中文化以上人口仅占18.9%, 小学文化程度以下达29.8%。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影响到他们的创业、务工、耕作以及思想的更新和进步。直接造成收入低, 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五是贫困地区村组生态文明建设极待改善。江西是绿色生态大省,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但一些贫困地区村组虽然空气清新, 生态良好。但村组生态文明建设却相去甚远, 垃圾乱抛, 房屋破旧, 村里道路泥泞, 文化生活落后等脏乱差现象在贫困地区村组还非常普遍。
三、创新和探索扶贫和移民工作 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江西省立足省情, 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从15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扶贫和移民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开拓创新, 敢于担当,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移民与全国全省人民一起, 实现小康社会, 开创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新篇章。
( 一 ) 注重顶层设计, 促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严格绩效管理, 突出责任落实, 做到权责一致。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作为全省扶贫和移民的最高管理机构, 有义务, 有责任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的规划、政策的制定, 规范扶贫和移民工作工作的科学管理, 要做到这点, 应从以下3个方面统筹谋划。一是成立相应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或指定责任处室, 全面负责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改革任务;二是完善扶贫和移民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尽量做到扶贫和移民管理的系统、科学和规范; 三是完善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绩效考评、监督检查办法, 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二) 深化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方 式方法, 以促进贫困人口和移民公平正义, 增进贫困人口和移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扶贫和移民工作面对的是贫困人口和水库移民, 他们是社会的弱视群众, 生产生活上存在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困难, 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就是解决他们的问题, 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就目前来说, 笔者认为, 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和移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 进一步大力开展扶贫搬迁, 切实推进扶贫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工作,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扶贫搬迁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明智选择,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精神的有效举措, 是解决当前社会二元经济结构状况矛盾的有益探索。通过江西省扶贫搬迁10来年的实践发展, 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 总结出6条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1) 可以实现大规模快速、高效的减少贫困人口, 缩小两极分化; (2) 有效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发展; (3) 切实的解决了人口城镇化难题, 提高城镇化水平; (4) 顺利地破解了工业园区招工难问题, 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5) 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生产、产业化经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6) 建立了拓展现代信息的空间形式和依托载体, 大力促进信息化快速发展。现在, 江西省将按照扶贫搬迁的总体思路,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每年计划安排搬迁10万贫困人口, 未来十年, 江西将完成10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
二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出发点, 加大贫困人口和移民村组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江西省提出了绿色崛起, 实干兴赣的发展之路, 其本质是建设一个绿水青山环抱的美丽江西, 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扶贫和移民工作以整村推进和移民示范村建设为着力点, 不断加强贫困人口和移民村组的建设, 一些村组初步形成了“户户硬路相通、家家改水改厕、环境整治良好、民主生活规范, 产业发展初成”的发展格局。现在, 围绕着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摸清底数, 做好规划。各县 (市区) 应对本县贫困人口和移民村组有个清晰的底数和思路, 分轻重缓急, 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逐步完成村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整村推进的步伐; (2) 整合资金, 逐个推进。整合扶贫、移民、行业、专项、社会等部门资金, 优先安排扶贫和移民交叉人口村组, 逐步整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基础设施为先, 产业扶持为辅。整合的资金优先考虑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村组道路、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文化生活等方面和设施的建设, 再根据村组的实际情况, 做好产业扶持的发展。争取到2020年, 基本实现我省贫困人口和移民村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为落脚点, 加强贫困人口和移民生产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创造条件。
通过水库移民监测评估数据分析, 江西省农村移民家庭收入中, 外出务工收入占61%, 种养业收入20%, 经营和副业收入占19%。外出务工是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途径。加强培训无疑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不可置疑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何有效地创新培训体制, 健全培训措施, 是我们今后需不断创新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进一步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方式方法。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补助标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探索; (2) 适当加大移民培训资金的提取比例。尝试在移民无法核定人口项目扶持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的培训资金, 加大移民产业扶持发展的生产技能培训; (3) 鼓励和支持贫困人口和移民创业机制。对勇于创业的移民和贫困人口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 (4) 建立社会支持创业基金, 引导社会资金和政策向创业者倾斜, 不断壮大农村创业群体。
四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 着眼于维护贫困人口和移民的根本利益, 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做到贫困人口和移民和谐发展, 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扶持资金近30亿, 这些资金的投入, 巨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有效的改善了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监管存在的漏洞, 也会出现资金用途不当, 贫困人口和移民没有直接受益等现象。因此, 在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的同时, 要认真思考扶持资金的投向, 切实以维护贫困人口和移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 项目应切实投入到贫困人口和移民所在的村组, 做到让他们直接受益 ; (2) 资金的投向和使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 集中资金, 整村推进, 避免资金分散和浪费; (4) 逐步在网上公开项目的运行, 让项目的实施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5) 创新扶贫和移民信访处理方式方法, 加强信访信息共享和信息畅通渠道, 建立信访跟踪问责制度。
五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引导贫困人口和移民村组发展合作经济, 适当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产业发展是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的主要载体, 我们应顺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产业扶持上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和移民的收入。 (1) 坚持贫困人口和移民普遍受益的原则, 产业扶持充分尊重移民群众的意见, 鼓励贫困人口和移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2) 扶持资金作为贫困人口和移民入股资金, 享受扶持资金的分红; (3) 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一些固定资产的建设, 固定资产的占有、收益和继承由贫困人口和移民享有; (4) 对一些移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可适当安排一定的贴息贷款, 鼓励贫困人口和移民以承包经营权向他们入股和流转。
(三) 加强工作实践调研,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总结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得失成败经验, 创新扶贫和移民工作
目前, 全国正在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要把握的根本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到最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 了解他们的需求, 了解他们的意愿, 了解他们对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意见, 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实践调研要带着问题和课题去, 这样才能调研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 避免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 实践调研要深入到基层, 与群众同吃同住, 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实践调研要有成果, 要每次提交调研报告的调研文章,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 成为扶贫和移民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 进一步拓宽扶贫和移民工作宣传, 吸引全社会对扶贫和移民事业的关注, 吸引社会加大对扶贫和移民事业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 接受社会对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扶贫和移民工作针对的是社会的弱视群体, 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我们扶贫和移民事业也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 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宣传报道, 是向社会发布一股正能量, 引导社会对弱视群体的关爱和奉献。 (1) 建立扶贫和移民宣传资料的数据库, 做到数据应用全面性和可用性; (2) 拓宽宣传渠道, 包括报道、政府公报、网络、书籍、传单、电影、广播、电视、海报、时事节目、脱口秀、广告、公共服务或工商报道等各个方面; (3) 确定专门处室全面负责宣传报到工作, 明确责任, 明确任务。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烟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新思路
1 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此阶段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部都会暴露出来,最为明显的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不处理好,必须给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为此,十八大召开以后,特别是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块,中央对此有了具体的要求,即一方面要求企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结合起来。
2 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烟草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强调了多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做工作不太负责,只是把一些表面问题进行了整改,存在走过场现象,而真正的员工思想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现在而言,烟草企业员工思想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在烟草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出现的问题是烟草企业忽略了对每个员工的认识,分析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根据相应自身的认知方式,对每一个员工采用同样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使得一些存在特殊问题的员工的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次,一些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将其他的工作看作第一位,如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益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员工在思想中出现懈怠,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烟草企业即使对员工开展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种教育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不对的,缺乏理性的教育方法,只是采取这种单元化的教育方式,以灌输思想教育为主,而缺乏的是一种多元化形式的教学思路的培养。所以,应当不断增强员工在此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与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的案例。对员工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增强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员工存在逆反心理,要想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单纯的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采取多种说教的方法对这类员工进行教育。所以,应不断地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 员工进取心较差 在烟草企业的招聘过程中,由于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进行招生时,采取的方式是进行内招的方式,导致了一些素质较差的员工进入企业,表现出的是在思想方面的积极性较低,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企业中,员工应当具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上进心,坚决抵制国外不良思想。同时一些员工在进入企业时,表现出思想上懈怠落后,行动上迟缓的态度,从而导致员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表现出一定的阻力,思想工作时效性较差。
3 十八大精神下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3.1 新时期企业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奋斗的目标及任务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对我党组织在新时期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新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把企业、员工的发展与党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党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党组织进步的重要力量。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实际的烟草企业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思路,也就是一切问题和矛盾来源于群众,一切问题要在群众中解决,这不仅改变了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强化了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企业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这必然会使员工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不及时地给员工进行正确的教育,而只关心企业经营的话,企业整体就会形成一片散沙。为此,烟草企业党组织要即时发现新情况,合理地提供员工需要的服务,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并深入员工调查,了解其思想动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温馨的工作环境。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烟草企业的科研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难题难以取得突破时,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责任,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总结一下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
3.3 努力做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意义,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新时期的重点要求,为此,烟草企业必须要做好党员干部的党风建设工作,树立把员工的利益当成企业的大事来抓的工作理念,通过科学的发展,努力地转变服务方式,在这里,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主观主义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求真务实,多办好事实事,一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3.4 构建适合本单位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文化的构建,其必须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人,而不去管其职位的高低。烟草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聘免制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配置,包括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制度上,切实做到关心员工,爱护员工,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员工,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才能给烟草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5 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积极的付出和贡献,合理的树立典型模范,积极的向典型模范去学习、去模范无疑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体现。例如,可以学习像孔繁森和雷锋这样的模范员工,用他们的思想去感染员工,发掘并大力宣传企业自己的道德明星。企业员工队伍中,从来不缺少道德模范,而最为关键的是,要不断发掘、总结和宣传。道德模范的选择不一定要“高、大、全”,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能为企业的思想建设工作发挥榜样的力量。
4 结语
概言之,本文主要对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烟草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关键是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型管理特点与烟草企业的特点,将企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烟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的目标作为指导,选择一种新的管理型条件,对企业中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保持企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1).
[2]闫冰.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2).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某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09-29
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2-30
宿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01-07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10-20
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9-15
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11-09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11-20
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12-20
县城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