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经验总结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经验总结(通用8篇)

设计经验总结 篇1

汽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个成功的汽车产品设计应该使产品满足技术、社会、经济和艺术造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技术性能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适应各种使用条件;还必须符合社会和政府各种法规的要求(如安全、油耗、噪声和排污等法规);还应该造价低廉、经济性能好和可靠耐用;车身还应该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设计开始阶段进行总体设计,即根据整车设计的总目标,明确各种要求的主次地位,统一协调,使它们河蟹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既先进又合理的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汽车产品设计应该使产品满足技术、社会、经济和艺术造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技术性能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适应各种使用条件;还必须符合社会和政府各种法规的要求(如安全、油耗、噪声和排污等法规);还应该造价低廉、经济性能好和可靠耐用;车身还应该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设计开始阶段进行总体设计,即根据整车设计的总目标,明确各种要求的主次地位,统一协调,使它们河蟹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既先进又合理的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设计中的整车设计目标是根据企业产品发展规划而确定的。这一规划是企业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制定的。根据这一规范确定了产品的设计方针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产品的用途,型式、整车性能指标、产品成本、生产纲领等。总体设计人员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的。㈠ 设计原则及方案确定

设计底盘一般要有一总布置(主要负责人),他经过市场调研或由销售获得信息,从而决策设计任务。调研后应得出此车的使用区域、环境以及此车的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等诸多方面有一初步了解。例如:山区矿用车,由于路面差,转弯半径小,载货量大,这就要求汽车有较大的动力性,爬坡性,轴距要小。对于轿车而言应把动力性、舒适性、操纵稳定性放在首位,其余次之。㈡ 汽车的选型

① 汽车的轴数:根据不同用途的汽车应有不同要求的轴数。如普通轻型车用二轴式;矿用自卸车用三轴式,双后桥;重型运输车有四轴式甚至更多。

② 驱动型式:不有用途汽车对驱动型式要求也不同。如普通汽车为4X2式,即后桥驱动;对矿用车采用6X4式,即双后桥驱动;对有越野性能或跑车,赛车采用4X4式,即四轮驱动,增大动力提高越野性能;部份军用汽车还采用6X6,8X8等型式。㈢ 汽车布置型式

汽车的布置型式视具体要求而定,有发动机前置、中置、后置式;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有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偏置式。

在汽车的选型过程中,不单要考虑上述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外形尺寸、质量、载荷及轴荷分配。在综合考虑诸多方面因素后即可对汽车进行画总布置草图。总布置草图包括: ① 车身总布置和车身形状;

② 汽车主要尺寸、性能、质量参数等;

③ 各总成选配,如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总成;

④ 在总布置过程中轴荷以及汽车质心高度根据布置需要应进行计算和调整;

⑤ 根据以上相关尺寸及要求,进一步更准确地确定汽车的轴距、前后轮距、前后悬、总宽、高、最小离地间隙、驾驶室、货厢外廓尺寸等。㈣ 汽车主要尺寸及参数的确定 ① 轴距

在设计汽车系列产品时常要考虑几种轴距的变形,通长有:基本型、长轴距、短轴距型。轴距不能过短,因为短轴距亦带来一些缺点:如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变坏;整车角振动过大;传动轴夹角增大。对于4X2货车吨位在2.2-3.0之间,轴距一般在2.3-3.2米范围内;吨位在3.5-5.0之间,轴距一般在2.6-3.3米范围内;吨位在6.0-9.0之间,轴距一般在3.6-4.2米范围内。② 轮距

货车的轮距与汽车的结构和布置有关。其前轮距主要决定于车架前部的宽、前轮板簧距、板簧宽、前轮转角、轮胎大小及拉杆与车架和转向轮之间的间隙有关。后轮距则取决于后部车架宽、板簧距、板簧宽、轮胎大小、U型螺栓直径及与车架和轮胎之间的间隙等。因此须通过布置才能最后确定,也可以凭经验加以确定。③ 前后悬

前后悬的长度是通过总布置来确定的。前悬要有足够的长度来布置发动机、散热器、转向器及中冷器等。对于轻型货车的前悬一般在900mm左右。后悬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货厢的长度、轴距、轴荷分配等,但必须保证有足够大的离去角,轻型货车的后悬一般在1.2-2.2米之间 ④ 外廓尺寸

为了行驶安全,按照我国有关法规规定汽车的总高度不超过4m(重型矿用车由于用途比较特殊,外廓尺寸可不受限制),总宽度不大于2.5m(不包括后视镜),货车的长度一般不大于12m。在保证汽车主要性能的条件下应力求减小外廓尺寸,以便减轻整车的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使用经济性。⑤ 汽车的装载量

汽车的装载量是指在硬质良好的路面上所装载的质量。如1040为2吨车即装载质量为2吨,整车自重为2吨。

⑥ 整车整备质量的估算

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水、燃料,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整车整备质量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减轻此质量是目前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顾及国内目前公路、材质及工艺水平。对于整车整备质量的估算有二种方法:一是与同级构造相同或相似的汽车相比,累加各种总成及部件最后得出的总质量;另一种方法可为此车选择一个合适的质量系数,用质量系乘以装载质量即可估算整车整备质量。⑦ 汽车总质量

汽车总质量是整车整备质量、装载质量及驾驶室人员的质量之和。人员的质量按每人65kg来计算;客车还须按每人15kg的行李来计。⑧ 汽车的轴荷分配

轴荷分配的得当是否对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和轮胎使用寿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布置汽车时对轴荷分配应充分考虑。

1、应使轮胎磨损均匀,这样就尽可能要求每只轮胎的负荷相同,如4X2式后胎为双胎时,前轴应分配1/3后轴应分配2/3;

2、应满足汽车使用性能上的要求,如4X2式,为了保证它在泥泞路面上的通过性,常将满载时前轴负荷控制在总重的26%-27%以减少前轮的滚动阻力,增加后轮上的附着力;若是平头车前轴荷一般在30%左右。⑨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是汽车的机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轻型货车这一数值一般在10-19m。⑩ 汽车通过性参数

汽车的通过性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半径。轻型货车对应的参数为:0.18-0.22m,20-30°,15-23°,6-10m。⑾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

1、转向特性参数 根据汽车理论,为了保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汽车应具有不足转向性。通常用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沿定圆转向时前后轴侧偏角之差为评价参数,一般在1°-3°。

2、车身侧倾角 当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沿定圆等速行驶时车身侧倾角控制在3°内较好,最大不超过7°。

3、制动点头角 当汽车以0.4g减速度制动时,车身的点头角不应大于1.5°,否则乘坐舒适性。⑿ 汽车行驶平顺性参数

汽车行驶性参数主要是悬架件来保证,即垂直方向的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具体见悬架设计章节。

五、主要参数的确定及校核

(一)、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1)

底盘应许发动机的功率为Pemax

Pemax=(+)

Pemax ¬——发动机应许的最大功率(kw); ¬——传动系数,取 =0.95×0.96×0.98×0.98=0.875; ——重力加速度,取 =9.8 ; ——滚动阻力系数,取 = =0.021;

——空气阻力系数,客车在0.6—0.7之间,取0.65; ——汽车正面投影面积: = 式中 为前轮距 为汽车前脸高 = =1830×2200=4.026m2; ——最高车速 =(设计期望值); ——汽车总质量 = = ; Pemax=

=

(2)、底盘应许发动机的扭矩为Temax Temax=

Temax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N m); ——适应系数,一般取1.1—1.3,在此取1.2; ——最大功率扭矩; ——最大功率时转速

; Temax =

= = N m 而Pemax = ≤(已选用的4110ZQ发动机功率),Temax = N m≤392 N m(已选用的4110ZQ发动机扭矩),即此发动机满足此底盘的要求。

(3)、动力性参数 ①、最大车速

——汽车滚动半径,= = = ;

——子午线胎用3.05,斜交胎用2.99 ; ——发动机最大转速,; ——变速器最小传动比,; ——后桥传动比,;

(期望车速),符合条件。

②、直接档最大动力因数 和Ⅰ档最大动力因数

直接档最大动力因数 主要影响汽车的加速性和燃油经济性;Ⅰ档最大动力因数 标志着汽车最大爬坡能力和越过困难路段的能力,还标志着起步连续换档的加速能力,公路车用 轻型货车在0.3-0.35之间

——驱动力 ——空气阻力

——发动机最大扭矩

V——所要计算档的最大车速 1)、Ⅰ档最大动力因数

Ⅰ档动力因数偏小,所以此车爬坡能及越过困难路面较差。2)、直接档档最大动力因数

值偏小,轻型货车有0.06-1之间,中、重型车在0.04-0.06之间,基本满足要求。③、最大爬坡度

最大爬坡度即用Ⅰ档时,汽车所能爬的坡度。

≤,未满足设计要求。④直接档爬坡度

由于一般公路的坡度为3-4°,所以此项未能满足要求。⑤、发动机后备功率

发动机的后备功率主要为直接档的后备功率:

⑥、百公里油耗

p——全负荷时阻力功率,即发动机最大功率100kw;

r——燃油重度,柴油在7.94-8.13N/L,汽油在6.96-7.15N/L,取柴油重度为8.05N/L; ——直接档车速,82.6km/h;

b ——燃油消耗率,查YC4110ZQ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得b=235g/kw•h ∴

⑦、制动距离

这里只考虑抱死时距离,初速为50km/h,不考虑驾驶员见到信号作出反应及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在沥青或混凝土上

——未速度为0

——初速度为

管带式散热器设计实例 ①

设计任务书

该车装置492发动机,发动机参数为492X92,燃烧室为浴盆式,发动机排量为2.445L,额定功率,额定扭矩。车型:轻便越野车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参数 1)发动机水套散热量

依据试验实际数据(详见《国产42台发动机水套散热量试验报告》)该发动机额定功率水套散热量 ;额定扭矩。若没有查得

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

(1)2)散热器最大散热能力

越野车的散热器要求可靠性要高,因此先用管片式结构,并且要较大的散热能力的储备。根据公式:

取1.15(2)3)沸腾风温

汽车冷却系的沸腾风温的数值按区域划分为: 标准型冷却系沸腾风温为40℃; 加强型冷却系沸腾风温为52℃; 轻型冷却系沸腾风温为34℃;

沸腾风温实际上就是冷却液沸腾时的外界温度。在此选择标准型冷却系,沸腾风温为40℃ 4)散热器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

设计工况为额定功率 时工况,校核工况选为发动机最大扭矩时工况 5)系统压力

系统压力有三种,即:

系统压力为29.4Pa,冷却液沸点为105℃; 系统压力为49Pa,冷却液沸点为111℃; 系统压力为98.7Pa,冷却液沸点为120℃;

由于该车型为轻型越野车,使用条件相对比较恶劣,所以对系统压力相对偏小一点,即选择标准型系统压力,冷却液沸点为105℃。

散热器结构型式与参数设计 1)结构型式

由于该车为轻型越野车,行驶路面质量差,振动颠簸较大,灰尘较多,使用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因此对散热器的牢固性要求较高,即选用管片式,亦不采用二次换热条件的措施。2)芯子正面面积

计算正面面积有三种方法,这里用二种:

1、(3)

2、在此取0.0032

(4), 从上式两种计算结果得知,散热器芯子正面面积大于。因此按部颁标准JB2291-2292-78选择芯宽及厚如下:

芯宽

360 400 420 450 480 500 530 560 600 640 670 710 750 800

芯高

排列型式

340 B B

390 B B B AB

430

B B AB AB AB AB

450

B AB AB AB AB AB AB

500

AB AB AB AB AB

520

AB AB AB AB AB AB

540

AB AB AB AB AB

560

AB AB AB AB AB

590

AB AB AB A

630

AB A A A

680

A A A

740

A A A 800

A

为此选择芯宽为W=530mm,芯高H=340mm,得出实际的散热器散热正面面积

(5)

实际 大于设计的,因此此种选择的芯宽与芯高是符合条件的,但此尺寸必须符合在底盘上布置空间的须求。

3、冷却水管尺寸与排列

根据已确定的结构形式,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利用现有的工装设备,冷却水管采用管片式结构最广泛采用的“2.2X19”的管子,即管子横截面长19mm,宽2.2mm。冷却水管交错排列成三排,即采用“B3”排列。

1、散热器散热面积S 依据式。该散热器片为平片,该车不装空调,可取 若装空调 可选大一些。的选择一般如下: 轿车的 为0.316-0.170; 国外轿车的 为0.082-0.316; 国内载重车 为0.170-0.270; 国外载重国的 为0.150-0.218

(6)

=0.1905X55

=

5、散热器芯厚T 按式

T——散热器芯厚;mm S——散热器散热面积;

——散热器正面面积;

——容积紧凑性系数,=500-1000 在此取800

(7)=

=0.072697(m)=72.697mm 依据计算求出T值按B3型结构,查出T值应为75mm,实际T=75值大于设计T=72.697值,所以满足设计要求。T值的选择按下列方法:

管片式散热器芯厚为50、75、90、110四种;

管带式散热器芯厚为20、34、52、70四种。

B3型排列为三排冷却水管,交错排列方式布置。从W=530mm范围内得知:前后排水管为47根,中间一排为46根,总数为m=47X2+46=140(根)。散热片为127根,散热片距为2.5mm。按照实际设计的各个参数,依据式 重新计算散热器面积 上式中

——散热片散热面积;

——冷却水管散热面积。

(管片式散热器)

(8)式中:

——散热片数;

127

W——芯宽;mm

530

T—— 芯厚;mm

——冷却水管孔截面积; 19X2.2=41.8 m——冷却水管数。

140

(管带式散热器)

(9)式中

L——散热带展开长度;mm

N——散热带的条数。mm

(10)式中:

H——芯高;mm

340 ——冷却水管处周长;mm

42.4 由上述各参数得:

(11)

=

(12)校核:

492发动机最大扭矩式况水套散热量。依据公式:

式中:

——散热器进出风温差

℃; ——散热器最大散热量(最大扭矩时); ——散热器正面面积

; ——空气定压比热

; ——质量风速

。∴

=120853.5/3600X0.1802X1.0046X6 =31℃

设计经验总结 篇2

1.1 简介

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 常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各区消防泵 (一区2台、1用1备) 、消防贮水池 (火灾延续时间的消防贮水) 、屋顶消防水箱 (室内10min消防贮水) 、消火栓、水泵接合器、阀门、管道等组成。分区依据:以最不利处消火栓前水压计, 静压小于80m H2O, 水压超过50m H2O设减压装置, 即静压分区, 动压校核。

1.2 建筑高度与系统类型

(1) 建筑高度小于50m消火栓系统不分区, 2台消防泵 (1用1备) , 上下成水平环管。如有困难 (长条形建筑) , 也可采用纵向环管代替上下水平环管。

(2) 建筑高度大于50m且小于100m (分高低两区) 。 (1) 高低区各用2台消防泵、低区采用比例式减压阀的方式。优点是:任一区系统维修时另一区系统能正常工作, 采用比例式减压阀则可免除低区消防水箱, 当分界面发生火灾时, 高低区消防泵同时启动, 两个系统均能在设计工况下运行;缺点是:消防泵多, 占地大, 电负荷安装容量大。 (2) 高、低区合用2台双出口消防泵、低区采用比例式减压阀的方式。此系统的优点是:消防泵数量少、占地也小、电负荷安装容量小;缺点是:高、低区共用部分 (如水泵) 多, 当该部分发生故障或维修时, 高、低区消火栓给水系统均不能正常工作;当分界面发生火灾时, 双出口消防泵扬程会发生变动, 高区将超过铭牌扬程, 低区则会低于铭牌扬程, 设计中要注意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并选用优质泵及阀门等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低区采用消防减压水箱的方式。采用此系统时, 低区消防减压水箱首先要求能方便设置, 容量宜为10m3, 并配有可靠的水位控制阀, 作溢流报警和超低水位报警, 运行状况在消防控制中心能监视和遥控。采用消防减压水箱与比例式减压阀相比, 其优点是:供水安全性好, 当屋顶消防水箱清洗或其他原因停用时, 仅高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但低区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缺点是:该水箱占地大, 有的工程难以布置, 该水箱以下3层的消火栓只能由高区供水, 造成高低区消防立管重复占地的现象。

(3) 建筑高度超过100m建筑高度超过100m, 一般分3个或4个区。如高、中、低3个消火栓给水系统, 低区下面几层可直接采用减压稳压式消火栓, 各区独立, 即共配6台消防泵 (2台一级、1用1备) , 各区均上下成水平环管, 各自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当建筑高度超过当地消防车水泵的供水扬程时其超过部分应独立设消防水泵接合器, 该部分可采用水泵串联方式解决, 系统复杂些, 在设计中应注意;当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 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专题研究论证后, 依据审批意见作具体设计。

2 居住小区2种加压供水方式的分析和比较

市政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小区的生活、消防、自喷供水的水压要求时, 宜采用小区集中加压方式。此时小区尽量采用2路进水 (或准2路进水) 方式, 市政给水管在小区成环状管, 并布置室外消火栓, 由市政水压供室外消防用水、小区低区生活用水和集中加压泵房水池进水。

2.1 集中加压泵房、水池方式

这种方式水池较大, 高压生活供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彼此独立, 各设泵组及其稳压供水设备。其中高区生活供水系统宜采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2台消防泵, 1用1备, 并配气压给水设备稳压, 由各单体内消火栓箱水泵启动按钮启动,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应为环管, 2台消防泵分别接入环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2台自喷泵 (1用1备) 和1套气压供水设备组成, 灭火时间为1h, 室外管网可为枝状, 自喷泵的启动由每个建筑的湿式报警阀上的压力信号控制启动, 1h后自动停泵。采用本方式时, 消防泵、自喷泵及其中稳压供水设备均为2路供电。

2.2 高位水塔集中供水方式

这种方式只需在水塔下面设1个小水池和2台给水泵 (1用1备) , 该水泵流量应大于小区高区生活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高区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喷系统在室外可以合并共用, 但在每单体接入各系统时应分别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 并在其后接水泵接合器。

2.3 分析比较2种加压供水方式

均为单体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接水泵接合器, 消防车加压仅对该单体相应系统加压。室外管网与室内系统接口处均应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集中加压泵房供水方式的优点是:该泵房可布置在地下, 对小区来说较为美观, 也方便施工和管理, 工期短。缺点是:为临时高压系统, 要设屋顶水箱;高位水塔供水方式的优点是:为常高压系统、消防安全性高, 室外管网简单, 无需备用发电机。该方式可避开因变频器和消防泵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严重危害, 当该小区有山或只有一栋较高的建筑时, 更为合适。

3 给排水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3.1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水污染生活水的问题

以前在设计中, 屋顶水箱、地下贮水池均为生活、消防合用。虽系统分开, 以动态来看, 因消防泵、自喷泵每月均作试泵, 管道内消防死水会流入地下贮水池;从静态来看, 管道均接通地下贮水池和屋顶水箱, 水体中细菌会交叉感染。解决的方法是:把地下室生活调节水池和消防水池完全分开, 同时把屋顶生活水箱和消防水箱完全分开, 管路完全独立无相互连接, 这样就可以从动态和静态防止消防水对生活用水的水质污染问题。

3.2 低层建筑室内消防水污染市政给水的问题

对一些低层建筑, 屋顶生活水箱、消防水箱合用。按《建规》第8.6.1条规定,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2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 (1)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室外市政管网连接处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 (或作临时快速连接器) ; (2) 屋顶生活水箱与消防水箱完全分开。

3.3 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与屋顶水箱

对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即使采用了变频调速供水设备, 也不能取消屋顶消防水箱。原因是变频调速供水系统为临时高压系统, 且变频器或泵等质量未必完全可靠, 需要两路电源。

3.4 止回阀

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不能在屋顶水箱出水立管上 (水流向下) 安装, 旋启式止回阀宜在水平管上安装, 且水头不应小于3m。

3.5 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合并

在高层民用建筑地下消防泵房内, 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合并, 即消防泵和自喷泵不能共用, 原因是: (1) 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一般为2h~3h, 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时间为1h; (2) 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配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经常是不同的, 且有时差别很大;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采用气压给水设备稳压, 系统合并后系统泄漏量变大, 对主泵及补压泵的选取、系统水压稳定性、水泵接合器的连接都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 建议不予考虑系统合并。

4 结语

经验总结的经验 篇3

任何组织都存在一个经验的自然传播过程,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指导,师傅与徒弟的传帮带,年终或季度总结会上的回顾,同事之间平时的聊天,同一个项目组在工作配合时的互相学习等,都会把好的经验传播开。

但是,按照整体目标复制销售团队经验,必须对“经验发现和经验提炼”过程进行管理。这就包含两个过程:

发现和收集经验

实际上,在每一个团队中,每一个销售人员的实践中都隐藏着很多经验教训,但通常是分散的,不成系统。让他们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整理、加工和传递自己的经验,是不太容易的。这个过程不会自然发生,需要有效的管理,要赋予每个团队和每个人员以承担这项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具体方法就是对日常的销售会议制度和日报制度进行改造。

改造日常销售会议制度的要点

通过销售会议弄清楚:

哪些经验对销售人员最有价值?业绩好的团队与差的团队,其行为和能力差异何在?销售人员当天处理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他们在业务工作中感觉最吃力的是什么?他们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从自身和团队的角度,业绩提高的障碍是什么?

改造日报制度的要点

让销售人员接受这样一个基本理念:要使上司的决策有助于销售业务的展开和业绩提升,他必须向上司贡献自己掌握的信息、知识、经验、对策和信念。他必须时时问自己:应该报告一些什么,才能让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依靠制度性规范约束销售人员,按照规定的要求做出报告:

事情的背景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涉及哪些关键方面?事情的进展遇到哪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什么效果?有何改进?有何风险或机会?有何具体的对策?

如果需要寻找系统思考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经验典范,就要找到最优秀的团队和最优秀的销售人员,追踪业绩最好的团队,追踪最成功的案例。

因此,日常销售会议制度的重点是:关注优秀的市场和优秀的团队,关注成功的典型案例。日报制度的重点是:关注所有团队、全部销售人员,关注他们每天的具体业务工作。

提炼和总结经验

销售团队的经验要能大规模、有组织地复制,必须经过系统化、知识化的总结提炼,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提炼成完整的案例,展示一个团队对市场的系统思考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进入一个空白市场的案例,主要表现为团队作业的整体经验;

二是提炼出解决“关键过程以及难点”的有效办法,主要表现为个人的独到经验。

完整案例提炼法

要提炼完整案例,就需要在每项重要任务或者关键活动之后,进行回顾总结——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而且,必须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总结,使之富有感染力,易于接受。

这些经验案例中包含着创新的方法、有效的谈判技巧、团队的良好合作、对市场的独到理解、思路复杂而操作简单的方案等,都需要演绎成故事,不仅要经常被讨论、学习和思考,而且要被口头传播给新员工。

演绎成故事并不需要夸张,而是把经验发生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在陈述事实之外,多去关注当事人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强调达成目标的阶段、困难和方法。像传诵英雄事迹一样去重视这些最佳实践,这样经验才更容易传播。销售人员也因为感觉被关注、被依靠、被认同,而更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总结案例时,容易产生的误区是:当面交流起来很好的经验一旦变成纸上的,大部分信息就被遗漏,活生生的事例变成死板的文字。我们需要的经验,变成文字后往往只是一些信息。那些让人豁然开朗、激动人心的东西再也找不出来,经验复制就会变成形式主义,毫无价值。

要避免这个问题,重点案例一定要讲清楚来龙去脉,与其给团队员工提供10个简单故事,不如把一两个案例阐述透彻。真正产生价值、达到复制团队效果的经验案例不是普遍性的原则,而是具体的做法,是事情发生的过程,是经验教训。

这就需要企业安排专门的人员,比如人力资源部的培训部门,跟踪重点案例的采集,而不是让销售人员自己总结——他们往往没有精力,也没有专长去用文字阐述一个完整的过程。

有效的做法是:让有营销工作经验的培训部专门人员,按照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采访每一个重要的当事人,详细记录每一个重要的细节。案例总结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个人经验提炼法

总结日常业务工作的经验,是每个优秀业务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这种制度在大多数企业都被使用过,但做得好的很少。大多数时候都会走样,变成应付上司的任务,或变成不认真填,或者确实不知道怎么填写报表反馈的信息没有人去关注,提出的困难没有人去帮助——本来还有一部分人在认真填写,因为管理者不关注,逐渐地也丧失了积极性。

如何避免这种形式主义,让销售人员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不是靠几张表格可以实现的,必须通过会议和讨论等方式,围绕他们日常工作流程上的要点和难点来总结,帮助他们深入剖析业务过程,关注那些花费他们大量精力、让他们头疼、又能让他们一讨论就兴奋的事,让他们体会到通过反思和讨论找到成长的兴奋感。

关键过程和难点上的经验,可以从每周总结“三点经验”和“三点教训”做起。

1.总结。

三点经验和三点教训的总结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尤其需要基层团队经理的重视和组织。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把每个人的经验教训拿出来讨论,每次指定2~3人,不仅把三点经验和三点教训说出来,更要回顾事情发生的过程,回到事情的目的、计划和实际的进展上。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要多问为什么。主管上级要指导帮助,提出具体改进建议,让当事人体会到反思和总结的价值,最终让其进入反思角色,养成反思习惯。

如果每周总结太频繁,也可以在完成一项工作后总结。尤其是团队协作的活动中,小而简单的事可以少花时间,比如一小时;大而复杂的活动结束后,就是花上半天或一天的时间来总结,也是值得的。

2.汇邑。

三点经验和三点教训汇总起来,就是关键过程的操作指南,是难点问题的改进办法,是销售人员能力提升的经验点。

汇总要从基层团队开始,从5~8个人独立的行动团队开始,比如一个项目组,或一个地市业务团队。汇总时不需要掺杂个人意见,录入电脑并按照要求归类即可。

然后以分公司或业务部门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汇总,这时候就需要总结提炼而不仅仅是汇总。按照专题和重要顺序整理好,从中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总结的经验亮点,总部可以围绕这些亮点进一步编写专题性的案例。

所有的经验和教训到公司总部再进行第三次汇总,根据实际运作的成效,一般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发到各分公司供学习参考。

提示:团队经验总结提炼能否执行到位的关键

基层团队和营销人员的经验能否转变为原始信息,取决于团队经理能不能让他们把有效的信息表达出来。

为让基层重视,可以把经验总结作为基层团队经理和分公司经理的考核指标。基层团队经理由他的直接上级评价,分公司由总部的培训部门评价,评价的依据就是信息反馈的情况。

IC设计经验总结 篇4

一、芯片设计之前准备工作:

1)根据具体项目的时间要求预订MPW班次,这个可以多种途径完成。

(1):一方面可以跟中科院EDA中心秦毅等老师联系,了解各个工艺以及各个班次的时间。半导体所是EDA中心的会员单位,他们会很热心的帮助完成。

(2):另一方面可以和具体项目合作的单位如清华等,根据他们的流片时间来制定自己的流片计划。

2)仔细核对设计库的版本更新情况,包括PDK、Spectre Model以及RuleDecks。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可以从中科院EDA中心获得,或者从相应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统一。这一点对后续的设计很重要,请务必要引起重视。

3)得到新的工艺库必须整体的熟悉一下,好好的查看里面的Document以及Userguide之类的,里面的很多信息对实际设计很有帮助。安装工艺库的过程会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做出一些选着。如TSMC65nm工艺库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是否选着RF工艺、电感是否使用厚层金属、MIM电容的单位面积电容值等之类的。

4)制定TapeOut的具体Schedule.这个Schedule的制订必须请相关有经验的人来核实,第一次TapeOut的人往往缺乏实际经验,对时间的安排可能会不合理。一旦Schedule制订好后,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执行。当然必须赶早不赶晚!

二、芯片设计基本系统框图一 芯片系统设计Matlab/C++/ADS/VerilogA等Cadence/Synopsis/Modesim/NC-Verilog等NO模拟电路芯片NO模拟电路验证Yes数字电路芯片数字电路验证SpetreVerilog/Ultrusim-VerilogNOVirtuoso/SoC encounterNO版图验证数模混合仿真NO符合要求Yes版图设计(模拟/数字)NOYes寄生提取仿真验证NO符合要求Calibre(DRC/LVS)Calibre(LPE)Yes设计完成TapeOut封装测试NO符合性能Yes设计彻底完成

图一

三、模拟IC设计基本流程

3.1)设计框图如下图二

电路样式选择电路结构确定参数的选定以及仿真优化以及可靠性仿真

图二 3.2电路的式样确定

这个主要是根据系统设计结果,分析和确定模拟电路的详细的式样。3.3电路的结构确定

根据单元模块电路的功耗、代价等各个指标的折中分析,确定各个单元模块的具体实现电路形式,如滤波器是无源滤波器还是有源滤波器,有正交VCO产生I/Q信号还是通过/2分频器来实现I/Q信号,用差分形式还是用单路形式等等。在具体电路的选取过程中,我们需要查阅了大量的IEEE文献,从中选取了比较成熟的,应用较广的电路结构来进行我们的设计工作。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所确定的结构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这就需要改进结构或者查阅文献,设法满足要求。3.4参数的选取和仿真

电路参数的选定与电路的仿真是分不开的。在比较重要的设计任务中,手算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80%的设计工作量,剩下的20%却需要花80%的时间来做。通过手算确定的参数是近似的,有时候会引错方向。但是它可以了解到参数的变化对设计会有多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而采用计算机的反复迭代会使设计者对设计体会不深,不是明智的办法。

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在公司内部可以使用多种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对于EDA工具的使用不在于多,能够精通常用的一类或者几类就行。最主要的时候能够灵活的进行仿真规划,知道什么样的电路适合用什么样的仿真工具。

-HSPICE;对于低频电路设计来说,HSPICE是一种最灵活方便的工具,而且其仿真精度也比较高,后来被SYNOPSYS收购,好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如今的Hspice仿真速度以及精度都可以跟Cadence产出的仿真器相媲美了。业界使用Hspice作为仿真软件的也挺多,原先是avanti公司的,-Spectre;是Cadence的仿真器,由于其是图形界面,所以很直观。-SpectreRF:对于射频电路设计,SpectreRF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UltraSim:相比于Spertre而言,在仿真精度损失3%的情况下,可以加速10~100倍的仿真速度。而且进行整体芯片后仿真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其不用的精度要求来设置各个模块的仿真精度。UltraSim Full-Chip Simulatorfor faster convergence on goals andsignoff of post-layout designs at thechip level.具体UltraSim的使用可以参考《Virtuoso® UltraSim Simulator User Guide》、《ADE/UltraSim Integration Tutorial》等。在网上相关资料很多,可以根据要求自己下载学习。-APS:Accelerated Parallel Simulatordelivers high-precision SPICE andscalable multi-core simulationperformance for complex and large preandpost-layout of analog and RF ICdesigns.这种仿真器是现在业界最快的仿真器,如今实验室已经成功启动APS进行大规模的是芯片整体验证仿真。在整体芯片规模越大,越能体现出优势。(对应的Cadence版本5.10.41.5,安装相应的MMSim72)-SpectreVerilog:能够进行数模混合仿真的工具。

-UltraSim-Verilog:进行数模混合仿真的工具,仿真速度比SpectreVerilog快。实验室在使用中较多的用在数字模块的后仿验证。

-StarSim:高于HSPICE10倍的速度,对于大规模的晶体管级的仿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进行tran分析。

-ADS:对于系统级的仿真,ADS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电路级的仿真,功能也很强大,而且如今已经有一个RFDE环境,可以将ADS嵌入在Cadence中,很方便的进行使用。

在电路参数的选定及电路仿真的工作开始之前,最好能够阅读一遍厂家提供的Model库及其文件,从中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电路参数的选定及电路的仿真需要有良好的IC设计的基本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则需要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的积累。3.5优化和可靠性仿真

由于实际工艺的都存在不确定性,会偏离设计的初衷,如器件尺寸的偏离,参杂浓度的改变等,都会影响到电路的性能,所以设计的时候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因此需要可靠性仿真,确保芯片在工艺偏离的情况下,性能仍然符合要求。

对各种参数要求较严格的电路,需要做蒙特卡罗分析,以前章琦做过简单的蒙特卡罗分析仿真方法的仿真,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这种方法,做芯片电路设计的全面仿真。还有工艺Corner分析至关重要,另外敏感性分析和温度分析也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对某些特定电路的设计。

我们对工艺角Corner分析应至少包括:全部模型的SS,TT,FF角。如有时间的话,可以进一步细化,如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趋向于两种不同的工艺角SS和FF等,晶体管和其他的电阻和电容等的工艺角不同等。总而言之,应使用组合的方法,尽可能的涵盖一切可能出现的工艺角情况。

就应用的温度而言对其进行温度范围的仿真,一般而言,应该覆盖-20~100的温度,取特征值如-20,27,100度等三个温度点进行仿真即可。温度应配合工艺角联合进行仿真,比如仿真在100度,SS工艺角的情况下芯片的性能。

分析可能的失配情况,尤其是匹配的对管,人为的进行失配调整,如对管的尺寸失配5%等,仿真在这种情况下芯片的性能。还有就是考虑电源电压的波动,一般电压电压波动范围设置在+-10%的范围。仿真过程中应该应该考虑到足够的电压欲度,使得在波动范围内任然正常工作。

总而言之,优化和可靠性仿真是必须的,它确保芯片在工艺偏离的情况下,性能仍然符合要求。

四、模拟IC设计一些经验总结

4.1、设计库的管理,各个电路图以及电路端口命名需要规范,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样既方便于自己对电路模块的调用,也方便于以后的师弟、师妹的学习理解。

4.2、模拟IC最基础的一个模块就是OPA,可以说它在模拟IC中到处使用,如ADC/DAC/PLL/DC-DC/LDO/Bandgap/PGA/VGA等等。所以大家在抽空时间里面需要对OPA基本设计理论,各个性能指标的意义做好充分的了解。可以阅读参考书籍,也可向有OPA设计经验的师兄弟请教、学习。有时间的话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设计一个相应的OPA,这样一方面掌握OPA以及模拟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学习Cadence等的软件的仿真流程(准对初学模拟IC设计者)。

4.3、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首先不可太依赖于仿真工具,仿真只是一种验证手段,只是用来验证你的设计想法是否正确。设计过程中必须多思考、多交流。

4.4、电路设计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迭代收敛的过程,千万不要害怕迭代次数较多。整个设计过程原本就是各个参数之间的Tade-Off过程。如LC-VCO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Phase-Nosie、中心频率、频率调谐范围、功耗、调谐曲线的Overlap、Kvco等。不断的进行参数设计调整,使得最后达到设计要求。

4.6、设计中电阻一般较常使用,在电阻采用绝对值的时,一般将电阻的W选取>2um,这样在芯片加工过程中相应的偏差就会减小。

五、仿真工具配合仿真方法几点简单说明: 【1】Ultrasim的简单使用说明:

准对不同的电路仿真,可以使用7种Simulation Mode:(1)S: Spice(2)A: Analog(3)AMR: Analog Multi Rate(4)DA: Digital Accurat(5)MS: Mixed Signal(6)DF: Digital Fast(7)DX:

一般其中DF/DA模式适用于数字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门电路、触发器、ROM、RAM等)仿真,不要把这两种模式用于模拟电路仿真。

如果在option没有设置,默认是MS模式,兼顾精度与速度。AMR模式不能“本地化”(local)使用,就是说AMR模式只能用于整个电路而不能针对某一个模块使用。

公差容忍度设置: speed可以设置总的公差容忍度tol(tol也可以单独设置),tol包括电压、电流等所有的公差容忍度之和。

.usim_opt speed=2 设置tol=0.001,比较高的精度!

.usim_opt speed=1 #vco 对vco cell使用0.0001的tol speed=1,2,3,4,5,6,7,8对应的tol分别是0.0001 ,0.001,0.0025,0.005,0.02,0.02,0.04,0.07,精度以此降低。

通常,如果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采用默认设置,而无需设置这一项。tol还与解矩阵方程的收敛性有关,然而,我还从来没有碰到ultrasim不收敛的时候!

再强调一点:精度设置的越高,相应的速度越低!

Simulation Modes

Virtuoso UltraSim Simulation Modes Overview

一般使用过程中我们比较多的关注仿真模式、仿真速度、仿真精度的设置。其余一些详细的设置可以参考《Virtuoso® UltraSim Simulator User Guide》 下面以使用Ultrasim仿真PLL的例子简单熟悉Ultrasim的设置

PLL模块中既有高频模块VCO,Divider,也有低频模拟模块Charge-Pump,LPF,还有数字模块Digital,所以这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包含了数字、模拟、射频。往往这样的系统仿真速度和精度个大问题。VCO的仿真需要小的步长,较高的精度,但是数字模块可以采用较大的仿真步长,精度要求不高。如果整体系统都是按照VCO的仿真精度来设置的话,仿真速度会很慢,特别是有模块进行后仿真的时候,速度就会成为更大的问题。而UltraSim的仿真可以分模块很好处理这个问题,加快仿真速度,但也不损失仿真精度。1)启动Cadence icfb&,打开已经建立好的Config(这样的仿真务必建成Config形式)

2)设置各个模块的仿真模式以及仿真精度。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第一直接所提取网标中加入命令形式:如usim_opt sim_mode=a speed=2 subckt=[vco2phase]

usim_opt sim_mode=a speed=2 inst=[I19.I19.I0] 以上说明第一个是以子电路形式表示,vco2phase的仿真模式为a,仿真速度为2,第二个是以instances形式表示的。多列举两个理解一下:

.usim_opt sim_mode=da xi1 xi2 #dff.usim_opt sim_mode=a xi5 #driver @pmos2.usim_opt wf_format=wdf.usim_opt作为options,前面的3个option分别表示:把子电路xi1 xi2 和cell(名称为dff的所有子电路)dff设置为DA仿真模式;把xi5、cell driver、model pmos2(用到模型名称为pmos2的的mos管)设置为a模式;而生成的波形文件格式wdf。usim_opt sim_mode=a speed=2 maxstep_window=[0 10p 10n 1e20] subckt=[vco2phase] 设置vcophase的最大仿真步长。另外一种通过界面化操作。打开Hierarchy Editor window如下

可以在vco2phase一栏处右击来设置相应的仿真模式、以及仿真速度。设置完成后点击File >>>Save按钮。

3)[Cadence hierarchy editor window] View >>>>>Tree

可以设置各个instance的view to use.(如veriloga/schematic/av_RC/extracted)。选定相应的view后[Cadence hierarchy editor window] View >>>Update(必须)。更新后点击Design>>>Hierarchy>>>>Return to Top.这个设置就相对很灵活,对模块选着性的进行后仿真处理!!

4)点击:[Analog Circuit Design Environment] Simulation>>>>Options >>>Analog

进行仿真设置:

Simulator选着UltraSim;

瞬态仿真,设置仿真时间长度(如400ns);

下面的设置是后仿真情况下给出的:(不同的仿真可以设置不同模式)Simulation Mode:Mixed Signal(MS);Speed=4;DC method:Complete DC(1)post-layout method :(Liberal RCR(3))postl=3.DC method 4中选着, e Skip DC(0), Complete DC(1), Fast DC(2), spectre DC(3).默认情况 Complete DC(1).5)产生网标查看UltraSim设置

点击[Analog Circuit Desig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Netlist >>>Recreate 这样的话可以看到各个模块设置情况,在后仿真时候也可看到提取的N多RC寄生。6)最后[Analog Circuit Desig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Run就可以了。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电路进行设置仿真。

其实UltraSim仿真设置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参考Virtuoso® UltraSim Simulator User Guide!!【2】APS仿真设置:

(1)建立Config File---New----Cell View 选择Hierarchy-Editor,此时View Name 变成config, 然后点OK

弹出 New Configuration 对话框

点击 Browse,弹出Choose the Top Cell 对话框,然后选中schematic,点击OK。

New Configuration 变成如下图示。

然后点击Use Template…

Name 中选中 spectre(只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或者选中spectreVerilog(进行数模混合仿真验证),选中后点击OK,回到New Configuration再点击OK就完成了Config的建立。

(2)进行仿真验证 在Library Manager的View中打开Config

在hierarchy editor中,View to Use 栏中点击右击相应模块的仿真模式(一般后仿真选中calibre,前仿真的话是选择schematic)。

设置完后,进入ADE仿真环境。(点击Tools----Analog Envirment)

在ADE仿真环境中点击 Setup---High-Performance Simulation….弹出High-Performance Simulation Options对话框:

Simulation Performance Mode 一栏包括Spectre、Turbo以及APS 对于规模比较大,而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电路来说,第二栏 Override Accuracy(Errpreset)Defaults 可以设置为Liberal,而对于高精度的设计则需要设置为moderate 或者conservative The default settings for Multithreading for Spectre, Turbo and APS simulators are as given below:

在仿真过程中根据电路规模(Device 的多少)设置合理的仿真器

Cells marked with the symbol√ in the above table indicate the recommended tool to use for designs of a particular size.The following general rules apply: ■If the design is very small, say with less than 100 devices, Spectre L or Spectre Turbo single thread are the best choice.There is no additional performance gain using Spectre Turbo multi-thread or APS.■In designs with up to 5K devices, Spectre Turbo becomes the tool of choice and additional performance gain can be obtained by enabling multi-threading with Spectre Turbo.■As the device size continues to grow, APS provides additional value with its multithreading option.■For designs with more than 50K devices, APS provide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 using both single-thread and multi-thread.■APS is recommended for any post-layout design(dominated by parasitic elements).APS is targeted at transient, DC, AC and RF analysis including interactive features like alter, altergroup, sweep, and Monte Carlo.In case of AC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is fully parallelized,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performanance gain on large and post-layout designs.Typically AC analyses are not long simulations.Other analyses are not supported.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llow you to achieve best performance with APS: ■APS with the +errpreset=liberal command line option provides sufficient accuracy for the majority of designs.Only high precision designs may require the use of the moderateor conservative setting for the +errpreset option.其余的设置与常规的Spectre仿真环境设置类似,在此不再累述。

【3】 Calibre对射频版图IC后仿真注意:

点击 Run PEX,启动Calibre xRC 的GUI,如图下图所示。Outputs 菜单中的Extraction Type 里,第一项通常选择Transistor Level 或Gate Level,分别代表晶体管级提取和门级提取。第二项可以选择R+C+CC,R+C,R,C+CC,其中R代表寄生电阻,C 代表本征寄生电容,CC 代表耦合电容。第三项可以选择NoInductance,L 或L+M,分别代表不提取电感,只提取自感和提取自感与互感。这些设置由电路图的规模和提取的精度而定。在Format 一栏中,可以选择SPECTRE,ELDO,HSPICE 等网表形式,也可以选择Calibre xRC 提供的CALIBREVIEW 形式。本文中选择CALIBREVIEW 形式。UseNames From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SCHEMATIC 或LAYOUT。

设置完毕后,点击 Run PEX,开始寄生参量提取。通常,Calibre xRC 先执行LVS,之后提取寄生参量,最后将电路图中的原有的器件和提取出的寄生电容,电阻和电感反馈到一新生成的带寄生信息的电路图中。PEX 完成后,弹出如下对话框:

Output Library 为输出电路的library,自动生成。

Cellmap File 一般库中已经存在,可以找到其相应的路劲加入。

Calibre View Name 可以自己随便命名,只是在后仿真时候应该调用相应的名字。下面会讲到。

我们需要特比注意的是RF 器件与一般的MOS 器件不同,这类器件的模型是代工厂经过实际测量得到的参数,在spice model 中通过子电路表示。因此,它的模型中已经包含了器件的寄生信息。而且,由于这类器件的面积通常较大,其中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值是相当可观的。比如,在设计中,所示的每个RFMOSFET 的宽和长分别为50um 和0.24um,每个器件包含10个finger。如果工具对RF 器件的内部也进行提取,将会对导致器件的寄生电容和电阻重复提取。为了确保提取正确,Calibre xRC 提供一种称为“黑盒”提取的方法,可以将指定的器件(通常是RF 器件)看作理想器件。对其内部的节点之间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不再提取。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先定义xcell 文件,例如;

pmoscap_rf* pmoscap_rf moscap_rf18* moscap_rf18 moscap_rf18_nw* moscap_rf18_nw moscap_rf25* moscap_rf25 nmos_rf* nmos_rf nmos_rf_18* nmos_rf_18 nmos_rf_18_nodnw* nmos_rf_18_nodnw nmos_rf_25* nmos_rf_25 nmos_rf_hvt_nodnw* nmos_rf_hvt_nodnw nmos_rf_lvt* nmos_rf_lvt nmos_rf_lvt_nodnw* nmos_rf_lvt_nodnw nmos_rf_mlvt* nmos_rf_mlvt nnmos_rf_nodnw* nmos_rf_nodnw pmos_rf* pmos_rf „„„„„„„„„„

左边是版图单元的名称,右边是电路图单元的名称。其中所指定的器件版图和电路图必须是单独的单元。通过这种方式定义版图和原理图单元的对应关系,以及提取寄生时所需要屏蔽的版图单元。其次,在XRC rule 中添加PEX IDEALXCELL YES 语句。最后,采用gate level 的方式进行寄生参量提取,确保工具将RF 器件识别为一子电路。如果采用GUI 的方式,选择gate level 提取,而不是transistor level 级提取。同时在input 选项中的已经建立的xcell文件

在设置好以后点击RUN PEX,接下去和没有使用xcell时候一样。

【4】Monte Carlo仿真(简称MC)参考<> 基本步骤:

“Spec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page 86 “Selecting Signals and Expressions to Analyze” on page 88 “Defining Correlations” on page 98

“Starting and Stopping the Analysis” on page 99

“Saving and Restori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Session” on page 101

具体:打开ADE仿真环境,点击Tools----Monte Carto

出现Analog Statistical Analysis对话框

1.Specify the Number of Runs for this statistical analysis.2.Specify the Starting Run #.3.Choose the type of Analysis Variation.❑Process Only ❑Mismatch Only ❑Process Variation and Mismatch 4.Choose a parameter to sweep in an inner loop 5.Selecting Signals and Expressions to Analyze 在ADE中产生netlist:

然后根据要求加入统计分析的内容。上例中加入了工艺参数dtxo_n_18的process和mismatch的统计分析。

点击Simulation---Run。

Run 完成后,在icfb对话框中会出现 Simul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和Monte Carlo Simul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的字样。查看仿真结果:

点击Results---Plot---Curves:

点击Results---Print---Iteration vs.Value….:

点击Results—Plot—Histogram:查看变量的直方图分布。

工业设计经验总结一 篇5

手板外发前期检查:

1.有配合尺寸的位置做剖面检查

2.全局干涉检查

3.厚度均匀检查

4.有运动机构需要做运动干涉检查

5.2D工程图重点尺寸要给出精确公差

6.收到手板,装配时,要用笔记记录其问题点,及解决对策。

模具开模前结构检讨:

1.分型面分析;出模方式分析。

2..外形面、内部结构给出合理的拔模角(外2-5度,内部0.5-1.5度)

3.给出STP档案3D开模图;给出2D工程图。

4.开模前,跟模具师傅讨论进胶口位置,特别是影响产品外观、装配、使用性能等方面 不能设做进胶点。

5.第一次试模,应组装3-5个样品,先自己分析问题,得到初步的基本方案;再与模具师傅 讨论实际改模问题点,特别要做好清单记录,这有利于全方面发现问题。如果涉及到外观工艺的需请业务部门让客人确认外观纹路

7.有配合关系的,拔模角不能取得过大。约0.5度以下。

8.正式开模资料一般有:

1)开模2D、开模3D

2)模具明细表

3)开模申请表、开模通知单(根据各个工厂流程稍有不同)

4)模具开粗、模具细化、模具行程跟进。

T1试模检测与修改:

1.外观不良检测:常见的如:外观拉伤、气纹、缩水、披锋、缝合线等。

2.装配问题检测:装配松紧度、壁厚强度;一定要做到每个零配件重点装配尺寸检测,不可轻率确定oK

3.段差检测:特别是两面配合的位置,由于不吻合导致段差。

4.运动功能检测:如按键开关是否顺畅、转轴是否晃动等。

设计经验总结 篇6

1、中小桥梁桥跨尽量采用标准跨径,主要有8m、10m、13m、16m和20m,除8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余均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

2、桥梁板梁应采用工厂化预制,因接线道路运输条件受限可采用整体现浇梁,但桥跨不宜超过10m,且一般优先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跨河桥跨布置一般采用单跨或者奇数跨,非特殊情况不允许在河道中心处布置基础。

4、桥长布置尽量以不压缩河道为基准,宜长不宜短。但应注意与桥头交叉道路的衔接。

5、桥梁偏角应以跨越河道方向一致,最大偏角为45°,自然河道不宜采取裁弯改直、局部改线顺接等方案。若无法满足与水流方向一致,应尽量加大桥跨减少水中桥墩数量。

6、单独改造桥梁不宜设置在曲线上。曲线上桥梁应采取弯桥直做、平分失距、径向折线布置、帽梁预留T形湿接头、护栏调整曲线等方法进行曲线调整,极限情况下可采用加大桥宽方式,一般不宜采用现浇梁。

7、桥梁下部一般宜采用灌注桩基础。

8、单独改造桥梁桥面铺装应采用混凝土结构,厚度最小不宜小于12cm。

9、桥梁的建筑高度应按规范要求高出洪水位最小50cm控制,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引道不宜大于5%;位于城镇混合交通繁忙段均不得大于3%。

10、弱电和自来水管设施可以通过桥梁过河,严禁易燃、易爆、高压等管线设施利用或通过桥梁。

二、不允许出现的重大失误

1、桥位坐标、细部构造尺寸、标高错误;

2、工程量出现重大错误的(如双幅按单幅计量的、构件量成倍错误的);

3、主要构件尺寸前后不一(如总体图与构造图前后不一致的;桩距、桩径、桩长、标高及盖梁尺寸等前后不一致的)。

三、前期应做的工作

1、现场调查基础资料:业主需求明确、洪水位、通航情况、老桥情况、河道及道路相关规划、周边环境(有无建筑物:临近房屋建筑、水利设施、过桥管线等)、高压杆线、接线道路是否方便运梁、现场吊装板梁条件是否满足空间要求、老桥若为扩大基础或者附近高压线是否影响打桩等);

1桥梁跨径的确定: ○a对于农村路上中小桥,考虑到运梁条件、吊装条件及水位较高时要慎用20m板梁。

b尽量采用标准跨径,由于省厅农桥补助标准已改变,中小桥补助标准相同,故不推荐采用10+11+10等类似“硬凑的中桥”。

c桥跨大小应结合河道宽度和上下游既有桥梁建设情况合理布局,必要时应与地方水利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协商确定书面的桥跨、桥宽等相关的协议。

d桥梁偏角尽量与河道一致,采用5º进制。跨线桥则应严格控制与路线方向一致。

②设计水位:对于市管河道、航道(含等外级)等必须明确设计洪水位、通航水位的情况;对于地方河道,测量时根据水迹线等了解最高水位情况,并了解桥位处上下游桥梁跨径、梁底高程等,以便为纵断面数据收集基础资料。③老桥的调查:老桥跨径、结构形式,若为跨径较大的老拱桥,多为扩大基础,后期设计时若采用桩基础,要求对老桥基础挖除干净,先填土压实后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桥台桩长计算时须考虑负摩阻适当加长。新桥桥墩注意避让老桥桥墩。

2、调查桥头接线道路等级、宽度、路面结构,桥位有无优化余地,桥头是否位于在交叉口处,桥头接线高程衔接等。

3、加强沟通汇报,拟定成熟的桥型方案应报业和相关部门主认可。

4、调查上下游桥梁和道路网情况,若绕行距离过远,与地方协调后,可以考虑设置人行便桥,同时工程量应计入。

四、图纸总体要求

1、字体、字高严格执行院文件要求:

题头4.0、图纸中文字2.5、说明3.0(仿宋-GB2312,宽0.8)

数字采用fsdb、宽0.75;对于有上下标的题头,上面用4.0,下面用2.5

2、线形:表格边框、钢筋线,线宽0.4;

平面图中的地形图用8#线,线宽0.1,必要时淡显;其余线宽统一0.2; 标题间距为1,上粗下细;图中虚线、中心线用点画线要表示清楚。

3、比例

总体图中桥面标高、桩号在CAD中推荐按照实际情况来布置。主要图纸均应按比例画图,示意的部分应注意大小关系,各种线形,截断符号等比例要适中、确保图纸美观。

4、凡是分幅桥梁或有不同组成的桥梁,图框中的图名要加上括号标明。如:桥墩一般构造图(机动车道)。

5、图纸中的数量汇总表,一定要加下标,写明有几个便于自查及后期审复核。如:台桩数量汇总表(共2个桥台)。

6、同一个构件前后表达要一致。

7、如果断面图是画一半的,题头要标明。如:半平面、半立面、1/2平面等。

8、斜角的桥梁,桩间距取斜距为整数,斜交角要标清楚,相关尺寸要注意,是否需要/cos角度等。

9、不得出现过时的、非规范的符号。如:I级钢、II级钢、40#混凝土等。

10、如图纸有分册,必须标明:“第二册 共二册”及“第四篇 桥梁、涵洞”,不得出现“第二册 共两册”等。

五、图纸签字出版前注意事项

1、图纸签字时,应保证审核已签签署完毕,并附有相关校审单。

2、分管总工签字前,应事前已与总工进行沟通和确认桥型方案,不得出现临时更改桥跨、桥宽等主体方案的情况。

3、进度控制好,不拖拉、避免临时出版,给审复核人员要留有充足看图时间。

4、图纸整理好出版前要完善相关流程,地勘报告、ISO等,并要从头到尾自查,不得出现缺页、少签字情况。

5、涉及到后期变更的内容,应多与分管负责人和总工沟通,协调好变更方案。变更单中必须写明变更的理由,非主动性变更必须有主管部门的签呈或批文。

六、细部构造注意事项

㈠设计说明

1、除老桥改造项目,不应引用过时的规范,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本:

(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2014)(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7)《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2010)

2、说明中所有数字均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符。

3、地质资料中采用fa0、qik、Q3al+pl注意上、下标问题。

4、城市桥梁带人行道的,人群荷载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GJJ11-2011)第10.0.5条取用xxxkPa。

5、老桥改造要写明老桥的基本情况、损坏程度,拆除的理由等。

6、凡是工程量计入路线中的,说明中要交代。

7、改造项目注意加上以下相关内容:

(1)由于本项目为老桥改造工程,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到老桥基础处钻桩的难度,必要时应做好穿透老桥基础的措施方案;

(2)基础施工时,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时,需进行补充钻探,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确认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3)桥梁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可靠的拆桥方案,并及时上报业主单位,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老桥拆除;

(4)桥梁改造完成后,应做好与现有道路的衔接工作;

(5)对于通航河道,应要求老桥基础拆除至规划河床线以下2m。

8、对于铺设沥青砼的桥梁,要注明“柔性防水粘结层”,说明中增加要求“桥面柔性防水粘接层喷涂前,首先清除油污、垃圾等,然后彻底清扫基面,再用吹尘器把基面吹干净。防水层共喷涂3遍(用量0.6~0.8kg/m2),下一层要待上一遍涂料实干后才能喷涂。防水材料须满足JT/T535-2004《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中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

对于经审查或业主同意使用的“环氧沥青防水层”,要写明“桥面防水釆用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桥面防水等级I级,设计使用年限15年,材料用量及相关要求应满足江苏省地方标准《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性环氧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规范》(DB32/T2285-2012)中相关规定”。

9、对于涵洞说明,须加“涵洞的标高、位置、交角及长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如与设计有较大偏差,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10、批量农桥,要增加各个构件保护层一览表。

11、对于市政桥梁,应增加一条“施工前应查明桥位处及附近所有地下管线,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提前做好迁改和保护,否则不得施工”。

12、桥梁说明中必须有桥梁抗震设防等级、使用年限(可更换构件年限)、结构耐久性要求、钢结构防腐方案、桥梁运营期间养护注意事项等。

㈡工程数量表

1、桥涵工程数量一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可。

2、相应的数量统计清楚,不得缺项漏项。

2、有拆除老桥的,备注中要说明拆除老桥的长度、宽度、上部形式、下部形式。

3、对于已防护好的河道,要计入施工时破坏的防护工程量及后恢复工程量。

4、其它数量应计入到备注中:如路灯套数、PVC管等。

㈢桥位平面布置图

1、图纸中应标注的:起终点和中心桩号、桥宽、交叉口转弯半径、指北针、道路基本组成、道路名称、河道名称、航道等级等内容。

2、平面图的地图,道路上的桩号及字体要注意比例,不得照搬照套。

3、平面图整体比例要协调,既要能看出桥梁基本构造,又要能看出所处的环境位置。

4、桥位附近若有高压线杆、电缆线、民用设施等应确保施工距离,影响施工时要特别标明需要拆除或迁移,同时工程数量表中应体现。

5、控制点及控制点成果表(坐标、高程)要交代,必要时列表显示。

6、处于交叉口处的桥梁,要注意桥台侧墙、耳墙是否有必要根据渠化做成八字形的或者取消耳墙直接做成挡土墙形式或其他衔接结构。注意桥头的防护必须与实地相符,和防护细部图一致,不能随意乱画。

㈣桥型总体布置图

1、比列协调适中、充满图框,断面大小合适,不要差别太大(一般应采用同等比例);

2、图纸须标明:起终点桩号、中心桩号、桥跨、桥长、基础纵(横)向间控制放样间距尺寸、伸缩缝宽度、耳墙长、搭板长、桩径、桩距、水位、通航净空、下穿道路名称及净空、河床线标高、地质钻孔、斜交角、桥宽及平纵断面参数等,不得缺少重要结构尺寸;

3、若存在立交情况,平面图中也应示意处被交道路、河道名称和宽度等;

4、桥头两侧有道路或其他标志物的应标明,指向要明确;

5、说明中应标明:尺寸标注单位、荷载等级、桥梁上下部结构形式、桩底标高指明其所示位置、高程体系、防震等级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6、基础标高与地质钻孔的资料标高要对应。

㈤墩台一般构造图

1、一般等级公路上桥梁做外耳墙,城市道路及农桥,一般做内耳墙(与伸缩缝协调)。

2、位置准确(注意挡块位置)、标志清楚、线形准确,相关标高、坐标无误。

3、同一工程,尺寸要有梯度,快慢车道的基础也要有梯度(梁高、桩长等要有区别)。

4、一般16m(含)以上的桥梁,桩基直径采用1.2m,13m及以下的采用1.0m,最小不得小于0.8m桩基。

5、耳墙长度统一:20m用2.7m、16m用2.4m、13m用2.2m、10m用2.0m。

6、关于分幅:一般宽大于30m时考虑,应慎重。同时墩身分隔缝不得使一块板压在两个帽梁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快慢车道最好分离)

7、涉及有高低墩示意图要有细部尺寸。

8、注意桥台牛腿尺寸,搭板正常仅做机动车道范围,且根据车道划分,特殊情况再议。

9、关于系梁的设置,墩高≥7m、桩基间距≥6m时、桩顶地质存在软弱不良土层较大时考虑。系梁的顶标高尽量设置在常水位以上,若常水位以上桥墩高度较小但距离河底高度较大且桥位所处地震烈度高于8°应考虑设置在河床底处。

㈥墩台帽、墩身、耳背墙钢筋构造图

1、满足抗剪斜筋的情况下,骨架筋的层数尽量控制在两层,同时考虑骨架钢筋的整体刚度和变形,应设置斜筋。

2、箍筋凡采用135度的,直钩长度统一取13cm。

3、耳背墙钢筋不得伸到底、满足构造要求即可,以方便施工;

4、高低墩要示意出高墩、桥台台帽要示意出背墙;

5、对于实体式墩身,墩身较长方向不设置拉筋,设置斜向支撑钢筋。

㈦桩、柱、系梁钢筋构造图

1、摩擦桩的素砼长度:短筋满足4/a、长筋满足6/α,素砼长度不大于6.25d(α按照0.3考虑,一般18m以下短桩才用50cm素砼,别的至少1.5m左右);支撑桩为通长筋,设置至底部。

2、根据台后填土高度和钻孔资料判定桥台桩是否须考虑负摩阻;当桩身上段存在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时,短筋的长度应穿过这些土层的厚度。不得把桩端直接放在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上。

3、桩主筋净保护层厚度统一取7.5cm、墩柱保护层统一取6cm,不考虑定位筋(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砼垫块),加强钢筋直径采用与主筋相同。

4、配筋:地震烈度较低的中小桥,桥台一般取0.8%、桥墩0.67%;大桥及地震烈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增加配筋率。

5、关于桩基箍筋的加密:一般桥梁,土体以下6m(注意桥墩的冲刷深度、若桩顶为软土应适当加长),老桥为扩大基础的桥梁及大桥适当增加,墩柱可考虑全加密;

6、关于桩基检测:应对每根桩的完整性进行无损检测。常规桩基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完整性检测。对于桩长大于40m的直径为1.5m及以上的桩基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声测管根据《公路工程桩基动测技术规程》要求设置,d≤1.5m时布设3根,d>1.5m时4根均布。

7、系梁须做成双肢箍,上下主筋直径22,侧面钢筋直径12。

㈧标准正横断面图

1、比例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

2、图纸要有铰缝的示意图。

3、要显示支座和垫石。

4、细部尺寸标注清晰。

㈨板梁

1、注意斜角角度的方向,不要画反了,斜角角度较大的,要根据规范设置加强钢筋。

2、注意边板挑臂不同时,横向主筋直径也不同。

3、本地周边片区基本采用我院通用图,外地项目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板梁形式。

㈩铺装

1、砼强度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并不低于C40。

(1)对于沥青铺装层:板梁砼整平层铺装10cm、用D10钢筋网;组合箱梁砼整平层铺装8cm、用D8钢筋网;城市桥梁现浇箱梁砼整平层铺装不小于7cm、用D6钢筋网,数量要考虑搭接长度。

(2)对于水泥砼铺装层,设计时钢筋网规格统一取D10(城市桥梁钢筋网规格不应小于D10,必要时可采用纤维砼;公路桥梁钢筋网规格不应小于D8)。

2、关于沥青数量,涉及有接线工程的计入路线工程中,单独的项目单独计入。

3、对于大纵坡的水泥砼桥面,要考虑桥面刻槽,普通小坡采用拉槽处理

4、在说明中要强调“D10钢筋网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并满足《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相关要求”。

(十一)支座

1、单跨桥梁或连跨总长度不大时,支座仅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即可,桥跨为3*20m或同规模以上时,边跨考虑用滑动支座。

2、尺寸的选择:20m板梁200*49mm、16m板梁200*42mm、13m板梁175*35mm、10m板梁150*28mm、8m及以下板梁150*21mm。

3、调平钢板应给出大样,并给出四角高度计算公式.4、支座垫石:组合箱梁及现浇梁用C40,板梁用C30,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0cm;

5、对于四氟板支座,要根据《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P22第6.1条要求,在说明中强调“GYZF4支座应水平安装,并应设置上下钢板,四氟板与不锈钢板间应放5201-2硅脂润滑油,安装后一定要设置防尘罩”。

6、支座垫石的钢筋应预埋在帽梁内,不需施工采用插入方式。

(十二)锚栓

1、原则上,单跨桥布置在一侧桥台,多跨布置设在中墩。可根据具体一联跨数、纵坡大小确定等布置多排。

(十三)挡块

1、位置要注意,距离边缘要示意出来,挡块与梁间距不宜小于2cm。

2、处于弯道上的组合箱梁,折线布梁时要特别注意挡块位置和折角,预留间距应适当加大。

3、现浇梁可视实际情况布设钢挡块。

4、对于地震烈度较高处的桥梁,挡块内侧可设置横向减震挡块,并强调“横向减震垫块设于桥墩(台)挡块处;减震垫块均使用天然橡胶,在梁体安装前进行界面处理后采用工程胶粘贴于相应位置,也可采用其它有效措施固定,均要保证其耐久性”(20170911)

(十四)伸缩缝

1、一般用D40型,当桥长≥39m(3*13m及以上)时,采用D60型。桥跨过多要分联,一般经计算尽量不要超过D80型;

2、伸缩缝的长度要注意,跟采用的内耳墙或外耳墙形式有关(去掉耳墙宽度)。

3、人行道也要做伸缩缝,伸缩缝处要预留管道后期穿弱电线。

4、伸缩缝砼强度等级同铺装,要求采用掺入聚酯纤维或钢纤维。

(十五)人行道、护栏/栏杆、侧分带

1、栏杆的扶手满足最低1.1m要求、构件净距不大于14cm,且不宜采用横线条栏杆;采用金属网状栏杆时,网状开口不应大于5cm;国省干道非景观要求慎用装卸式栏杆。

2、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小桥、通道、明涵的护栏形式宜采用与相邻路基护栏相同。(一级公路采用双幅断面时,外侧护栏为防撞墙结构,内侧护栏采用钢波形护栏)

3、钢结构桥梁宜采用金属柱式护栏;对景观有要求和积雪严重地区宜采用金属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不宜设置缘石,若因结构要求(钢筋锚固、防撞力计算、保护桥面)设置,其高度宜控制在5~10cm;带有路缘石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只能用于设计速度≤60km/h且防护等级为二(B)级的桥梁,缘石高度宜为15cm,不应超过20cm;路缘石与桥梁缘石高度不一致,应在其高差20倍及以上的距离内设置过渡段。

5、设计速度≤60km/h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可通过缘石和车行道分离;设计速度>60km/h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则应通过护栏分离,自行车栏杆最小高度140cm。

6、缘石钢筋一般要求预埋在梁体内。

7、钢板:伸缩缝处混凝土护栏挡板采用亚光不锈钢板,满足《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280-2007)的要求;设置伸缩缝处端立柱间距不应大于2m;注意护栏端头不得对碰撞车辆构成危险(迎撞面前的边坡平整,不能有突变),必要时可考虑设置缓冲设施(防撞垫或防撞端头)。(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D81—2017)

8、护栏样式的选择要结合桥位处视线情况确定,对于处于交叉口,若采用墙式护栏,视线存在遮挡、存在安全隐患,可做成钢护栏或组合式护栏,护栏防撞等级要求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相关要求。

(十六)泄水管

1、横排、竖排要注意,布置合理,正常5m左右一道,大桥凹曲线处要加密。

2、跨线桥、航道桥、景观桥要考虑雨水收集问题。

3、对于横排泄水管,管口处要做一个浅式集水槽,防止管口大部分被沥青面层埋掉。挑出梁最外端不宜小于10cm.4、注意超高桥梁排水管设置的方向,同时间距应加密。

5、桥梁纵坡较大的单跨桥梁可不设排水设施。

(十七)搭板

1、一般情况应考虑设置。

2、分块宽度与路线车道划分一致;

3、水泥砼路面搭板上不再考虑再做铺装;

4、对于斜桥,交角>20°时可考虑锯齿形布置,交角≤20°时采用梯形布置。

(十八)锥坡

1、大小、圆弧的画法要与现场实际地形基本吻合。

2、锥坡数量统一计至放锥点后5m。

3、对于大中型桥梁,锥坡后要考虑设置急流槽和人行步道。

4、若放坡填土较高(大于5m),应考虑采用二阶锥坡。台前填土高度大于5m 时,肋板台前溜坡设置检修平台;桥梁耳墙后左右设置桥头踏步兼急流槽,正桥设置在耳墙末端,斜桥设置在锥坡坡脚处,耳墙末端与踏步间设置拦水堰。(十九)接线

1、单独改造的桥梁一定要有接线工程量。

2、农桥改造接线相关标志牌、警示柱、防撞墩等安保设施要考虑到位。

(二十)其它

1、对于航道桥,应按照航道部门要求设置必要的标志牌,助航设施等。

2、上跨饮水水源保护区、铁路、高速公路、通航河流、交通量大的公路、需要控住出入的一级公路的车行或人行构造物两侧均应设置防落物网。(分离式结构内外侧都设)。

吉林省桃园水电站设计经验总结 篇7

1999年10月份开始对该工程进行电气部分施工图设计, 2000年5月份设计图纸施工完成。12月份第1台水轮发电机组完成, 试运行72小时。2001年6月份电站内安装的四台水轮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并投入使用, 至今运行状况良好。

此工程从最初的安装调试一直到机组试运行的72小时一切进展顺利。电气部分起初的施工图纸在现场施工时基本没做变动。电气一次部分的设备到货情况没有因设计安装尺寸、预留孔洞的位置点产生不符。在所有电气设备的布置安装上, 基本没有出现与水工专业、水机专业冲突的地方。二次施工图设计设备到货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设计代表不需要经常跑现场, 其主要原因是设计图纸与现场设备的型式与接线吻合, 只要施工部门按图施工、按图接线基本不需要做任何改动。所以, 我们认为这个工程的设计是成功的。通过该工程多年的运行实践证明, 设计方案合理, 运行可靠, 便于现场运行、维护, 为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总结其经验,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设备选型上, 必须采用具有一定类似工程供货经验、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

通过对类似工程的操作实践, 我们一致认为:供货设备的质量、安装调试的周期、售后服务经验水平的高低, 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 这个与生产厂商的正规性脱不开关系。水电站的微机监控与保护系统, 设计单位同生产厂商配合的工作量很大, 整个电气部分的难点和工作量都体现在该设备上, 如果厂商选择的不当, 将会给工程带来很多问题。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我们曾经遇到过此类问题, 有些生产厂商只具有常规的控制和保护装置的供货经验, 而在微机监控和保护方面根本没有类似工程的供货业绩, 当时某工程的业主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尽管作为设计部门我们反复强调此事, 但业主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选择了一个供货经验不足的厂商, 那时还没有实施招投标制度。结果合同签订后, 由于生产厂商经验不足, 很多东西都处在熟悉和摸索阶段, 设计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更谈不上按期供货的问题, 许多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 业主只好与其终止合同, 结果业主受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同时影响了工程的进度。所以, 在桃园电站的设备选型上, 作为设计单位, 我们反复的向业主强调这个问题, 并同业主一道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工作。

最终桃园水电站, 采用的是某专业生产微机监控与保护装置的公司。该公司专门为中小型水电站生产微机监控与保护装置, 具有多个类似工程的供货经验, 其规模及装置的形式恰好与桃园水电站工程所要求的形式相适应。

采用微机监控及保护装置设计单位同生产厂商配合量很大, 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对其十分了解, 同时也要求生产厂商对水电站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清楚。在设计过程中, 作为设计部门我们向生产厂家提供了详细的测点定义表、开关及所有设备的工艺流程图, 同时将设计的要点、具体要求向厂家逐一交代清楚, 厂家也将自身装置的特点、工作原理完整的提交给设计部门确认。由于双方在工作中密切配合且都具有一定的类似工程的经验, 配合工作深入、细致、得心应手, 使得配合工期大大缩短、减少了设计联络会的次数。从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选择一个好的厂家和设计单位具有一定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设计单位一定要为业主把好这一关。

另外, 售后服务人员的经验、及对本厂生产的装置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为机组正式投入使用节约时间。桃园电站四台水轮发电机组在现场调试及72小时试运行过程中生产厂家只派一名技术人员到现场服务, 就顺利的完成了工作。这需要有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商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完善、细致的工作和过硬的设备质量做保证, 同时也要求售后服务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2) 设计中, 设计部门必须同生产厂家密切配合, 将每一具体问题落实准确, 避免现场修改设计方案

(1) 对电气一次设备的位置预留及隐蔽工程的设计必须慎重, 每一个预留孔、洞尺寸都不能出现偏差, 这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生产的尺寸。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必将造成施工部门现场重新核查尺寸、重新凿洞、开孔等等, 延误工期, 给建设单位带来损失。

在桃园电站工程设计中, 针对每个具体问题、电缆走向、影响到设备开孔尺寸等问题我们都逐一落实到位, 认真把握好设计中的关键节点, 杜绝错、漏、碰现象出现。正因如此, 该工程所有的预留孔洞及隐蔽工程没有出现错、漏、碰现象, 确保了施工进度;

(2) 电气二次部分:桃园电站采用的是微机控制及保护装置, 微机控制及保护装置同常规的控制保护方式由于其构成原理的不同, 所以在设计的程序上也是有区别的。常规装置的设计方式是设计单位首先进行设计选型, 将整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图纸表述清楚, 制造商只需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装置的加工、制造即可。而微机型装置则不同, 它要求设计单位同生产厂商同步开展工作。这样, 设计联络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单位需要给生产厂家提供测点定义表、工艺流程图和必要的电气二次图纸。每一具体要求都要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将设计方案逐一向生产厂商交代清楚。同时生产厂商也必须将其设计方案提交给设计单位进行确认。通过几个回合的配合工作方能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制造商才可以进行加工、制作。

每一工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工艺要求, 厂商在设备生产过程中, 必须详细了解个工程的不同之处, 具有严格针对性的生产、加工做出适合于该工程的装置。所以必须采用微机式的控制及保护装置, 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家的默契配合也同样重要, 它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反之, 就会使设计图纸与安装设备接线不符, 造成现场大量的改动接线, 增加了安装部门的工作量, 使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同时也会拖延工期。

3) 配备先进的水机自动化元件是微机监控系统可靠工作的保证

水机自动化元件选择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监控和保护系统的安全和是否能可靠运行的问题。再好的一套微机监控装置, 没有一套可靠的水利机械自动化元件做保证, 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都无从谈起。因为一旦自动化元件精度不够或出现故障, 监控系统采集到的信息都将是错误的, 当自动化元件误动或拒动时, 都将给微机监控系统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以往我们所设计的工程由于受资金限制调速器油泵电机控制回路压力变送器在现场运行中误发错误信号, 造成调速器油系统在油压正常时油泵电机还在不停地工作, 当时只能将微机自动控制方式退出运行, 改在手动运行位置。可见作为一个工程必须保证整体设计方案合理、关键性元器件可靠, 必须重视这一点。

目前国产的电气量自动化元件已经过关, 只要选用正规厂商的产品, 元件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在实际工程中运行效果也很好。而流量、压力、液位等非电量变送器等自动化元件目前不是都很过关, 还需采用进口元件, 国内部分厂商生产的产品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4) 抓住关键,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严把质量关。

每个工程的设计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问题环节。怎样在桃园电站工程二次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 避免问题环节的出现, 我们应该把握住哪几个关键点:

(1) 强调控制和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的要求, 对于各元件设备, 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保护装置, 必须执行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两套系统保护出口分开设置的原则, 使两套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当主保护拒动时, 后备保护能够正常工作; (2) 要求设为同期点的断路器的合闸回路, 其合闸接点绝对不能带保持线圈, 避免造成非同期合闸; (3) 按着电力系统的要求和现场运行方式改变时, 需要进行现场切换操作的回路, 必须配备便于操作的换操设备; (4) 计算机监控和保护装置的工作电源, 必须采用弱电控制, 从而可以避免强、弱电系统的混淆, 烧毁采集模块; (5) 计算机监控系统必须设有主泵和备用泵工作状态自动定时切换和手动切换的工作方式。对于调速器油泵电机的控制, 中、低压空压机的控制, 渗漏排水泵的控制等要保证两台水泵、油泵或两台空压机的工作状态尽量相同, 避免一台水泵、油泵或空压机经常运行、长期磨损, 而另一台长期处于闲置的状况发生; (6) 微机系统的工作电源应由交、直流电源同时供电。正常时采用交流电源, 当交流电源消失时, 微机装置自身自动切换到直流电源上。这样, 即保证了工作电源的可靠性, 同时也避免了直流电源长期放电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

总结:在此次工程设计中, 由于我们把握了以下的几个关键问题, 才使得该工程安装、调试工作进展顺利, 缩短了预定的安装、调试工期, 工程提前发挥了经济效益。从2001年4月份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至今, 运行一直安全、稳定, 状况良好;现场操作灵活、维护方便;经济效益显著。

1) 切合工程实际, 注重优化设计方案, 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在设备选型上, 必须采用具有一定类似工程供货经验、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3) 设计中密切同生产厂家的配合, 避免设计图纸与到货设备不吻合而造成现场修改接线;4) 关键环节严把质量关, 杜绝错、漏、碰现象的出现。在二次接线上严格执行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的要求;5) 选择性能可靠的水机自动化元件。

摘要:设计单位在设备选型时一定要采用正规厂家产品, 设计中密切同生产厂家配合, 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严把质量关。

关键词:正规厂家,密切配合,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方辉钦主编.现代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与试验.

[2]简浩华, 许建安合编.小型水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指南.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方法;主体;探究;创新

我是第二次教初中化学,各方面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把教师的“授”让给学生“讲”,教师来评,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进一步转变。

二、培養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而化学更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人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化学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戏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以适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培养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世平.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

上一篇:小学生三上评语下一篇:电气工程面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