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看不见的光教案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6看不见的光教案(共5篇)

26看不见的光教案 篇1

1可见光:人眼可以看见的光,如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2.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1红外线: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2特点: 1)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

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快速

测温仪,红外线夜视仪,夜摄机)

3)热效应

(红外线烤箱)

4)穿透能力强

(地址勘测,监视森林火灾,预测风暴及寒流)

5)可进行遥控

(遥控器)

3紫外线 : 在光谱上紫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4特性

1)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2)生理作用(能杀菌消毒;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适当 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钙的吸收,但过量 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癌。)

3)化学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____________几种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

2.光谱上,红光之外的是______,紫光之外的是______,这些光人眼都看不见。

3.把温度计放到棱镜后面让可见光照射,能够检测到温度的上升,如果把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检测到的温度______,说明______。

4.任何物体都能辐射______。红外线照射能使物体______上升,电视机利用红外线进行______。

5.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______,紫外线能杀死______,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______,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______的。6.将新版一百元人民币放到验钞机下,发现人民币上有许多处发出______,这是由于验钞机发出的光里有较强的______。7.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8.天然紫外线的最主要来源是______。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能够______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9.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10.验钞机能发出()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烤箱主要是通过发出()加热物体的。

A.紫外线

B.红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11.生活中应用红外线的地方有哪些?

12.SARS流行期间,学校以及办公室、商店等公共场所,常用一种发出淡蓝色光的灯来杀菌消毒,是何原因?

1.红橙黄绿蓝靛紫;光谱

2.红外线;紫外线

3.上升;有能量辐射 4.红外线;温度,遥控

5.维生素D;微生物;发光;有害的

6.荧光;紫外线

7.加强

8.太阳光;吸收大量紫外线

9.B 10.A;B 11.加热食物的红外烤箱;测体温的红外快速测温仪等

12.这是消毒灯,能杀菌消毒。发出淡蓝色光的灯能发出紫外线,还有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

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课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A.激光准直打隧道 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阳光穿越整个大气层

D.日食、月食

B.夏日浓密树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荧光屏 影的幕布

C.灯笼鱼

D.北极星

B.正在放映电3.图2-10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图2-10 4.生活中常说、常见的“海市蜃楼”、“水中的明月”和“运动员持枪瞄准”,顺次对应的物理现象是()A.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 5.如图2-11所示,用手电简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图2-11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 6.有人觉得自己家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可以看起来大些,你建议他装()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凹面镜 D.都一样

7.下列关于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B.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

C.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D.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折射

8.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的,字看不清楚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的,字看不清楚

9.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结果是()A.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C.红色物体,呈现黑色

二、填空题

10.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11.蜡烛焰、太阳、月亮、彗星、钻石、乌黑发亮的头发、篝火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

12.打靶时要求三点一线,即缺口、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子弹才容易命中目标。这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里______的原理。

1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则反射角等于______,入射角等于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______。若将镜面转动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B.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D.任何物体,都呈现蓝色

D.纸是红色B.纸是白色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14.在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的缘故。

15.简易潜望镜是利用两块______制成的。从潜望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______、______像。

16.一根1m长的直尺,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其影长是50cm。与此同时,某旗杆的影长是1.6m。则这旗杆的实际高度是______m。

17.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色。

三、作图题

18.在图2-

12、图2-13中完成光路图,并用i表示入射角,用j表示反射角,用r表示折射角。

图2-12

图2-13 19.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2-14中作出三角形ABC的像。

图2-14 20.在图2-15中作出通过平面镜能看到A点像的范围。

图2-15

四、简答题

21.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为什么瞄准看到的是鱼的下方? 答: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______现象。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在射向______时,在水面发生了______,使______光线______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______像,实际的鱼在像的下方。

22.人站在阳光下,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站在河边,在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两个“影”相同吗?请分析并解释。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6.B 7.A 8.D 9.B C

二、填空题

10.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等于 11.月亮;钻石;乌黑发亮的头发

12.沿直线传播

13.0;0;0;120°

14.漫反射 15.平面镜;等大;虚

16.3.2 17.蓝;黑

三、作图题 18~20题略

四、简答题

21.折射;水面;折射;折射;远离;虚

26看不见的光教案 篇2

关键词:《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原型理论,人物关系

一、引言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小说家安东尼·多尔的第五部作品, 耗时十年完成, 一出版即占据纽约时报和美国亚马逊畅销版;全球超过30家主流媒体和书店将其评选为年度最佳小说, 并在2015年获得普利策奖。小说以二战为背景, 从法国少女玛丽洛尔和德国少年维尔纳两个人的生活、成长为两条叙述线。这是一部关于光和生机的故事。玛丽洛尔为什么能勇敢地面对黑暗, 维尔纳为什么在纳粹吹鼓暴力、残酷淘汰和无情杀戮的背景下, 先随波逐流, 而最后救出玛丽洛尔, 得以看见生命之光, 本文将会从荣格原型理论, 深入探讨主人公的心理。

荣格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原型理论最初用于精神治疗, 而后对文学批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指一种本言的模型, 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义词就是原型, 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 荣格指出, “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 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 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 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 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如果将原型看作是一个个实体, 那么它就具有了等级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分为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自性和智慧老人。其中, 人格面具 (persona) 也被称为社会原型。在任何社会中是促进关系和交流的手段, 它并不是固有的就是病态的或虚假的, 而是当一个人过分地认同于自己的面具才会产生危险。阴影 (shadow) 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是邪恶的阴暗面。当意识受到威胁时, 它就会把它的内容以一种强烈的、非理性的方式投射到别人身上。阿尼玛 (anima) 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内在的女性形象, 也是男人对于女人的个人情结 (complex) ;阿尼姆斯 (animus) 象征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是对立的原型, 分别指男性的女性特质, 和女性的男性特质。自性 (self) 是一个核心的原型, 是人类的全部潜能和人格作为整体的一种原型。荣格认为:“从心理学上讲, 自性是意识和潜意识的一个统一体, 代表着精神的整体。智慧老人 (wise old man) 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 给与我们启蒙。

二、主人公心理解读

(一) 维尔纳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 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小生长在孤儿院的维尔纳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向往, 想成为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人。凭借自己在无线电上的天赋, 成功进入海斯迈尔这所顶级的学校。殊不知进入到特殊的训练中, 整个学校被:“武力创造繁荣, 唯一能为你亲爱的祖母提供茶水饼干的东西就是你手臂上的拳头” (P163) 这样主张暴力的国家宣言所充斥, 学员被“我们将勇往直前, 即使万物凋零粉碎;今天, 我们在祖国歌唱, 明天将走向全世界!” (p190) 这种主张侵略的歌曲所鼓动。在这种每个人魔怔、失去理智的环境下, 维尔纳为了维持地位和保护自己, 他戴上人格面具, 掩盖真实的自我, 折中、妥协、随波追流。他压抑自己心中的正义, 在“末位处罚”的时候选择成为其中的一个“猎犬”, 在好朋友弗雷德里克被残忍处罚的时候选择默不作声, 以及在战场上对地下无线电定位, 成为了法西斯的一员。这些事都不是他的初衷, 只是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 他戴上了人格面具。

(二) 巴斯蒂安的阴影原型

阴影原型是性格中的阴暗面。巴斯蒂安宣扬暴力, 让学员们消灭军队里的劣势, 利用末位处罚残暴地处罚并淘汰学员, 命令在酷寒的雪天每个人对囚犯泼一桶水。他无以复加的残忍行为, 他的严厉和疯狂都是他的阴影, 并且以强烈的、非理性的方式投射到别人身上。

在《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中, 不止巴斯蒂安, 出卖国家利益, 谋取私利的香料商克洛德·莱维特以及掠夺宝物, 迫害他人的莱茵霍尔德·冯·佩伦等都显现出性格中阴暗、邪恶的一面, 都是阴影原型的投射。

(三) 维尔纳阿尼玛的缺失与弥补

维尔纳从小失去了他的母亲。根据荣格的理论, 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形象会投射到现实中具体的某个女性的身上去, 第一个投射的对象一般是自己的母亲。维尔纳从小就没有母亲, 这使得阿尼玛的投射一直都没有发生, 导致了他性格上的缺失, 他面对他人对朋友弗雷德里克的迫害以及法西斯对无辜人民的杀戮时, 都显示出自己性格中懦弱的一面。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夏娃 (母亲情节) —海伦 (性爱对象) —玛利亚 (恋爱中的神性) —索菲亚 (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 , 在遇到玛丽洛尔的时候, 阿尼玛原型发展到玛利亚阶段, 玛丽洛尔是他恋爱中的神性。他的阿尼玛得到弥补, 变得勇敢, 杀死莱茵霍尔德·冯·佩伦, 就出他阿尼玛的投影—玛丽洛尔, 看见了生命之光。

(四) 玛丽洛尔的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姆斯是一个女性的心灵中起作用的男性人物。是一个女性身上承诺的责任、信心和灵感[2]阿尼姆斯发展的四个阶段:赫尔克里斯 (大力神) —亚历山大 (独立自主) —阿波罗 (智慧年轻成熟) -赫尔墨斯。在年轻的女性, 其阿尼姆斯可能会以对老年人或父亲的迷恋而呈现[3]。玛丽洛尔的心中, 父亲是他阿尼姆斯的投射, 保护她、训练她, 鼓励她勇敢生活下去。激起了她对国家的责任, 生活的信心, 对海洋动物的灵感, 对科学的喜爱。

(五) 维尔纳的自性

自性原型是人类的全部潜能和人格作为整体的一种原型, 是个体的命运。自性象征并且强调个体的心理完整性, 是混乱状态中调节人和秩序的恢复者, 保证人格最大可能的统一。维尔纳在纳粹的背景下, 在集体的意志下, 成为一个“帮凶”, 经历了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等原型的投射, 最后去拯救玛丽洛尔, 实现了心理的的完整, 在死之前活出了生机, 所有看不见的光在死之前都看到了。

(六) 艾蒂安的智慧老人原型

智慧老人是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维尔纳通过无线电, 听到了艾蒂安的广播, “看不见丝毫光亮的大脑如何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充满光的世界”, “睁开你的双眼, 在他们永远闭上之前, 尽可能地去看。”这些话语贯穿了维尔纳的整个心理历程, 艾蒂安是维尔纳内在的智慧老人, 他把艾蒂安当成思想启蒙导师以及科学入门导师。

三、荣格原型与人物间的关系

原型赋予心理内容以独特的形式, 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在人物间的关系起重要作用。以下是人物关系:

在以上关系中, 女主角玛丽洛尔年纪轻轻, 双目失明, 玛丽洛尔的父亲训练她, 鼓励她生活下去, 阿尼姆斯原型给予她积极的力量。之后玛丽洛尔为避难到艾蒂安家里, 父亲被抓走后, 马内科太太把她带到海边, 给她力量, 并把她训练为反法西斯的一员, 是俩人光明、积极的一面, 是自性原型的一部分。马内科太太死后, 艾蒂安与玛丽洛尔爷孙俩人继续肩负起反法西斯情报任务, 在死之前活出了生机, 艾蒂安自性原型投射。

维尔纳在德国国家政治局学院里遇到了热衷于鸟类, 并在鸟类研究方面极具天赋的弗雷德里克, 俩人很快成为朋友, 但后来在末位处罚中, 校长巴斯蒂安等人失去同情心和理性, 阴影原型投射, 无情地打击戕害弗雷德里克。而在狂热的法西斯集体意志下, 弗雷德里克和身为朋友的维尔纳只能戴上人格面具, 不敢对法西斯说不。

自小收听艾蒂安的广播, 使维尔纳对科学和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启蒙了他的心智, 艾蒂安是男女主角的智慧老人。

福尔克海默在这个特殊的时代, 扮演着残暴、崇尚武力的角色, 阴影原型将其笼罩。后来和维尔纳走上法西斯战场, 杀害反抗者和无辜人民, 但他对于维尔纳却一直保持着真正地同志情怀。后来在困于废墟之下, 玛丽洛尔播放的音乐唤醒了善的一面, 他默许了维尔纳拯救反法西斯者的行动, 劫后余生完成自性原型投射。

冯·佩伦一直觊觎着海之焰宝石, 至死不休, 阴影原型使他心灵扭曲, 企图杀害玛丽洛尔夺取宝石。维尔纳, 他的“同志”, 将其杀死。

阿尼玛缺失而懦弱的维尔纳, 遇到玛丽洛尔, 喜欢上她, 保护着她, 阿尼玛得以弥补。杀死冯·佩伦后, 俩人惺惺相惜, 混乱的心理达到完整, 完成了自性原型的投射。

四、结语

通过荣格原型理论解析小说主人公的心理, 可以发现:在纳粹背景下, 巴斯蒂安等纳粹分子在阴影原型的投射下进行各式残暴活动, 维尔纳为求自保以及受阿尼玛缺失影响性格懦弱, 他选择了戴上人格面具, 随波追流。直到救出玛丽洛尔, 阿尼玛得到弥补, 也一直因为智慧老人艾蒂安对其心理进行光的指导, 维尔纳实现心理的完整, 自性原型投射。而玛丽洛尔受阿尼姆斯的影响, 一直勇敢地生活着。在人物关系中, 人物的思想、行为无不受到这些原型的影响。文学作品的人物都会受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自性以及智慧老人这些主要原型的影响。因此, 借助荣格原型理论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欣赏和研究本篇小说。

参考文献

[1]Anthony Doerr.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M].United State:Scribner, 2014.

[2]安东尼·多尔著, 高环宇译.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徐德林译.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

[4]施春华.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5]申荷勇.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舍利生生塔: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篇3

为重建宝塔而奉献双眼的僧人

我们已经不知那进贡舍利子的西域使者的模样,他该是深鼻高目,衣着古怪,跪拜时带动浓烈的膻腥气息。他掩藏于卷曲的黄色髯发间的表情看上去有些诡异,他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我将珍贵的舍利子献给伟大的陛下,这是佛家至宝,见舍利子如逢明君,将它埋到山上,则山色生辉;藏在塔下,则塔放光。我请求陛下给我赏赐,我想要大隋帝国的皇帝赐我美女。皇帝收下了舍利子,令人建起这座高塔收藏。

但塔建成后并不放光,人们感到跷蹊,有的大骂西域使者,说那厮拐走了帝国美女,却拿一包不知什么东西冒充佛家至宝;有的人开始悄悄议论,说塔不放光乃是因为隋朝气数已尽。但我们怀疑,这样的言论有可能是李世民那小子的诡计——他正想取代隋朝呢。

舍利生生塔的名字,取名佛法生生不竭之意。塔门口有“邪明动化”的题字,语亦出自佛语,意指佛的教化,可使邪恶转变为光明正大。我们要记下有关佛塔的一些人物,要记下一个人的痛苦。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舍利生生塔在时间的光和战火的光中坍塌,所剩塔层无几。和尚普善立誓修塔,他四处化缘,夏日的阳光猛烈地砍在他的光头上,倾盆大雨敲击着他的光头,夜间的闪电偶或照见他的光头,那光头反射着微弱而执拗的光。这是一个决心用一生去做一件事的人,他让我们如此感动。他光头上刮过的风渐渐凉了,秋天的落叶偶尔飘落在头颅上,他终于募到一些钱财,打算开始建塔。但是地方上有个有钱有势的恶霸找上了普善和尚,蛮横地要把钱财从他手中夺走。那也许是一个昏暗的夜间,而僧人普善的劫难来临。一群人闯入他的禅房,面对平静打坐的普善。他们凶狠地吆喝着什么,而普善沉默。这个何其善良的人,没有力量和恶人争斗,甚至没有力量维护他所尊敬的佛。他张了张嘴,没有话说出来,绝望吞噬了所有话语。他看着他们,眼睛里连泪水也不能流出,他说:我的眼睛不想看到你们,建塔的钱我不能给你们,你们把我的眼珠拿走吧。他伸出双指抠进眼眶,血流出来、血喷出来,他挖出他的眼珠呈在手中,血从他的手上不断滴下。他说,你们拿走吧。但是人已消散,他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声。

第二天,僧人普善听到塔下四方村落隐约传来人们的哭声;人们在泪水中开始建塔,僧人普善听到那建塔的声音,人们将他的眼珠也埋进了塔基。他摸到塔一点点高起来。一年后,塔落成了。据说每当晚霞照在塔身上,从塔基到塔刹都放出奇异的光芒。但僧人普善看不到,他徒然地睁大空洞的眼窝。他摸索着沿塔内的螺旋蹬道往上爬,他的光头感知塔上的风。在黄昏,他听到人们对放光宝塔的惊叹,他觉得那宝塔上的光也是他的眼睛放出的光芒。

舍利生生塔的古茶树和留山园

到了清初,舍利生生塔再次毁塌过半,僧人善修决心重修。也许是前辈的事迹感召着他,他同样到处化缘;也许是塔曾经的重建者感召着世人,善修不久便得到了足够的资金。善修是一个类似于普善的人,他和普善的身影、事迹,渐渐重叠到一起。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舍利生生塔重建而成,动工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匣,一个石碣。碣上记“隋开皇年建塔时埋舍利子一珠于塔下”;石匣内装有金瓶银瓶,瓶里盛舍利子千百粒。

舍利生生塔还有些神异之事:旧时塔顶,生有一棵茶树。塔巅高凌霄汉,塔身空虚,草木不生,而茶树竟生其上,令人不得其解。据说历经荒旱、田苗尽槁时,树仍不改其常。登塔仰观,不可得见那茶树;遥而望之,依稀见茶树枝干交加。塔顶茶树色泽深绿而光滑,经冬不脱叶。开花时香味浓烈,登塔时到一层便可以嗅到。土人称之为“浮屠茶”,但是没有人可以采得到茶叶。

塔西侧有一座叫“留山园”的院落,园内有两个凉亭,其一个叫“伴云亭”,另一个叫“留山亭”,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悬翁山向东移动两个时辰,在距留山亭不远的地方止步不前,后人于是在此建亭,取名“留山亭”。

舍利生生塔与留山园,均为奉圣寺的建筑。奉圣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厂”,初建于唐武德年间。寺庙原为一所别墅,其主人是赫赫有名的尉迟敬德,我们在门神画像上多睹其风采。这位将军威猛的形象,也曾作为唐初开国二十五功臣之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所遣画工绘上凌烟阁。他满面短髯如戟,身经百战,在战场上呼喝如雷,舞动铁鞭纵马冲驰,敌人无不披靡。在传说中,唐太宗梦中许诺拯救泾河龙王而龙王终被斩杀,龙的魂灵于是日夜侵扰唐太宗,使他难得片刻安息,这情况直到尉迟敬德和唐初另一名将军秦琼,前往守卫唐太宗宫门时才得以结束。因为此事,尉迟将军竟似有了慑伏鬼神的力量。

但事情看来并非这般简单。尉迟将军勇猛的外表,遮掩了他内心的惊惧和惶惑。他的铁鞭曾沾过无以数计死者飞迸的鲜血甚至脑浆。也许他偶尔梦见那些死在他鞭下的灵魂,他们满脸血迹向他走来。尉迟将军在晚年时追念一生,想到那些杀戮及由杀戮产生的罪孽。在向高僧讨教之后,便将自己这所别墅捐赠给佛门。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

初中物理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篇4

看不见的光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危害和防治。

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及其危害和防治。【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

三棱镜、温度计、紫外线验钞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做光的色散? 2.夜视仪的原理是什么? 3.验钞机的原理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一)红外线

在红光之外的地方能使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这里有能量辐射,不过肉眼看不见,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强。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的辐射增强 物体吸收红外线的辐射后,温度升高。利用它可以对物体加热。例如:街边的烤山芋、电烘箱烤面包、电恒温箱孵小鸡、冬天烤火、用电暖器取暖、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红外摄像机、人造地球卫星红外遥感(哪个地方发洪水、森林火灾、庄稼的收成、军事基地)、红外遥控——电视遥控器

(二)紫外线

在紫外线的外端,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使底片感光

紫外线的益与害。益:①紫外线与钙吸收、②紫外线灭菌、③紫外线防伪、④紫外线探测石油储藏量。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能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臭氧层阻碍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起到地球生物保护伞的作用

【教学后记】

26看不见的光教案 篇5

上丰中心学校

宋建安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入手,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空气、实验观察空气、搜集资料等活动,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压缩空气的应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学会运用实验和对比的方法观察研究物体。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

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一个饮料瓶、篮球、有关空气的视频。

学生:风车、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块、吸管、水、塑料袋、烧杯、注射器。

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

导入:播放“把海绵放进水里”视频。

提问:影片里你们能找到空气在哪里吗?还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在哪里?

目的: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起生活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活动2:“捕捉”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用塑料袋把空气“逮住”放到我们面前吗?

活动: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

观察:请大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的方法来感觉空气是怎样的。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

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满塑料袋;通过让学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觉来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后记:学生能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

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

(1)把玻璃杯横放在水槽中,待玻璃杯中进满水后,再将玻璃杯慢慢倒着竖起来,并提起来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

(2)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空饮料瓶倒立着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倾斜饮料瓶。

交流: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转移,从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活动4:压缩空气

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通过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友情提示】

用充气筒给篮球打气,观察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发现:给篮球打气但篮球的大小却没有多大变化,引出“是否球内的空气被压缩了”的话题;学生还会发现,篮球里的气越足,篮球弹得就越高,引出“压缩空气是否具有弹性”的问题。

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的体积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刻度的变化:压前的刻度、压不动以后的刻度、松手后活塞弹回后的刻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实验时手的感觉等来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达到共识,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压缩空气具有弹力。[ 得出结论以后,可再回过头来解释一下“打足了气的篮球为什么可以弹得那么高?”的问题。

【引申的问题】

空气能够被压缩,说明组成空气的基本微粒之间有一定距离。

导入:拍打没气的篮球。

提问:篮球为什么不能弹起来呢?怎样才能使它弹起来?(给篮球打气)

观察:在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给篮球打了这么多气,篮球还是这么大呢?

交流: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压缩了)

提问:篮球里的气越足,为什么篮球弹得越高?

活动: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用注射器进行实验。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目的: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通过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教后记: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7.离不开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能力培养:

(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习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和进行网上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任务驱动页

问题情景:驱动页安排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们潜水时,背上背有一个氧气(空气)瓶;另一幅图是人们在攀登高山时,也需要带上氧气。图中由主题人物琪琪提出了问题: “为什么在登山或潜水时要带着氧气瓶?”,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人与空气有什么关系?一切生物与空气又有什么关系?

第三课时:活动1:人与空气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活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潜水员在水里的感受,憋气10秒。

交流: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

提问:为什么人在潜水时要带着氧气瓶?

目的: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友情提示】

学生学习游泳时可能都有憋气的体验,可通过这种情景引起学生回忆憋气的体验。我们要特别提醒学生一定不要在水中进行憋气比赛,那样会很危险的。

测量10秒内的呼吸次数,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呼吸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还可利用我们做剧烈运动时,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说明我们需要的空气也就越多。

学生可通过10秒的憋气感受,让学生体会和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2:豆芽的生长

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但是植物生长与空气有没有关系呢?没有空气,植物能否生长呢?本活动就是利用豆芽生长的对比(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的条件下)实验,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植物的生长也是离不开空气的。运用对比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问题,即做空气充足和空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其他变量。

观察豆芽生长的实验,豆芽生长初期没有光合作用,只是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气。利用豆芽进行植物与空气关系的实验比较方便。实验时,需要用两个大小一样的盆子,盆子内垫有吸水性好的几张纸(两个盆子所垫的纸一样多),分别在两个盆子上装水,使所垫的纸吸透水为宜;在两个盆子里放同样多的绿豆,一个盆子用塑料袋包牢,另一个盆子不盖任何东西;两个盆子要放在同样通风、阴凉的地方,数天后,豆芽就长出来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没有包塑料薄膜的豆芽长势很好,而用塑料袋包裹着的豆芽长得很差,这说明了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引申的问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夜晚也要进行呼吸。

课前准备:学生做豆芽生长对比实验用的小容器。

导入:出示豆芽生长对比实验图片。

交流:豆芽在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何?

目的:利用豆芽生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教后记:学生能明白人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第四课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

任务:了解当地的空气环境情况。

调查:确定主题(如出现蓝天天数记录、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等),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

方式: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空气环境的情况。例如,可以记录当地一定时间周期内出现蓝天天气的天数,或者不同区域环境(公园、校园、住宅小区、工厂厂区等)中的空气环境情况。

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或观察记录。

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

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的质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从了解自己周围空气环境、利用自己的经验,上网交流自己的想法。

【友情提示】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的方法,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空气状况,向学生渗透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前面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类似的活动,进行专题学习,仍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教给学生上网的方法,提供相应的网站、网址。暂时不能进行网上学习的,可在班上进行交流。

上一篇:小屁孩国庆见闻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