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说课稿(共4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本节主要从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辩论,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主义世界观,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实用信息技术
2.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和歉意能力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法
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以下教法:设定特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时地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通过辩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说学法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确立以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记理论内容,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辩论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五、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以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为平台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分钟)
通过提问复习信息的四个特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根据一个事例“资料:2002年的时候,一艘载有128名中国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离轨道触礁。船随时都会沉没,穿上没有救生措施,也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系。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他立刻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与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终于获救。在这个救援过程中,这部手机成了游客与外界进行练习的唯一工具。”
说明: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新闻材料等,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为本课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三)学生自学并讲解,强化记忆(10分钟)
1.给学生3分钟时间看书的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请五位学生,每个学生讲依次信息技术的革命。(5分钟)
2.教师做总结(2分钟):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时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信息的传递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5分钟)
趋势一: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案例图片介绍: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
趋势二: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案例图片介绍:个性化定制的电脑外观、办公软件、手机app等)
趋势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通过近年来电脑的CPU、硬盘、内存、显示器和价格进行对比显示出:配置越来越好,但价格越来越低)
4.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10分钟)
围绕三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5分钟)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抽象概念、识记学习重点内容。同时,辩论的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布置作业以及回答学生提问(5分钟)
作业: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进行回顾;
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
[设计意图]:总结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步骤的掌握知识点,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较多,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需要精心的设计,有目的的取舍,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本堂课,我只做了新课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等,其余内容由学生进行,比如:自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后向大家讲解,和学生分组辩论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等。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欣赏课本中第二章中国绘画艺术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绘画”之《洛神赋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既要利于学生一般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欣赏》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净化他们的灵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
前一章节介绍的是远古到秦汉绘画,以人物画的发展作为教学重点;而后面一个学时内容是山水画的兴起—展子虔之《游春图》。本课内容为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赏析,在教学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受“魏晋风度”的影响,改变了人物品藻的视角和价值准则,不像汉代那样重人物的外在功业、经学造诣,而重于人物内在精神和溢发于表的风度。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与此时人物品藻之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秦汉时期的绘画没有真正独立的山水画,山水多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转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付出了重大的功绩。
欣赏课以“听、看”为主,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接受艺术的熏陶,发觉自身对美的需求。
2.学情分析:
说课对象为中职类高一年级室内装饰专业学生。中职类学生学习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足且结构单一。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筛选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实施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及时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措施。
3.教材的处理:
⑴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将复杂的专业概念和理论简单化、实用化,易于掌握。情感设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做的“以人为本”。
⑵教学中所引观点和论据要有严密的科学性。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及作品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在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顾恺之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艺术之美,通过优美的画卷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感受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
难点: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6、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图片展示、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
1、自主性探究法:课前提出目标,由学生通过网络、书刊等信息来源渠道查阅资料,储备知识、预习课程。
2、讨论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时间2分钟)
通过复习上课时内容《马王堆一号墓帛画》,让学生们回顾魏晋以前人物画的风格。为对比前后两个时期(战国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风的转变奠定伏笔。
环节二: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时间8分钟)
《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故事导入是本节课的亮点。教师播放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整理并讲述画面上表现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并通过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背景知识。
故事展开,《洛神赋图》全画可以分为七段:
第一段:初临洛水;
右侧,曹植一行由京师洛阳到山东。走了一天,当太阳将要下山时,主仆在洛水边小憩。
第二段:洛神初现;
正当曹植一行休息时,朦胧中仿佛看到了洛神宓妃的身影。洛神穿着华丽的薄纱罗衣,高高的发髻,细长的脖子,白嫩的肌肤,欲语的双眸,真是漂亮极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再看看周围的景象,水面在浮动,红日在升起,惊鸿在双飞,游龙在腾空。洛神的身姿愈发娇艳了。
第三段:神人对晤 ;
曹植坐在座榻上与洛神见面,他们含情脉脉,若即若离,那一丝情柔,似有还无。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刻!空气中的风停息了,河里的波平静了。各路神仙都来助兴。击鼓的神仙叫冯夷,唱歌的神仙叫女娲。文鱼上岸准备驾车。但是曹植无法高兴,因为洛神的话太伤人了。那洛神轻启朱唇,说:“神人阻隔,无法弥补;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欢乐聚会,弹指一挥。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第四段:离别时刻;
与洛神的欢聚很快就结束了。洛神坐着六龙驾的云车驾向了洛水。在车的左右有鲸鱼和鲵鱼护驾,后面有水族怪物送行。云车异常的华丽,华盖高耸车上,彩带飘舞。六龙驾车而去,波涛汹涌。那洛神回头顾盼。恋恋不舍。曹植望着飞逝而去的洛神,无限的惆怅苦闷。
第五段:心灰意冷;
洛神已经走远了,看不见了。但是,曹植一时反应不过来,神情呆滞。仍然枯坐在那里,两只蜡烛还在燃烧,曹植一丝未动。
第六段:驾舟追赶;
左侧,曹植终于清醒过来,急忙命人驾轻舟,逆流而上,追赶洛神。船夫用力划桨,曹植坐在船头,心急如焚。大浪翻滚,更能表达曹植的心情。
第七段:走马上任。
在曹植与洛神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万般的无奈,只好乘车赴任。画面驷马疾驰,四骑护驾,奔腾而去。曹植仍然心存侥幸,回头顾盼,期望洛神的出现。
需要学生掌握的背景资料:
⑴《洛神赋图》的男主人翁—曹植: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也是《洛神赋》的作者。《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
⑵《洛神赋图》的女主人翁—洛神:
甄氏,《洛神赋》文中的女主角;也是《洛神赋图》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踏着碧波,盈盈而来的洛水女神。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别称甄宓,庙号文昭甄皇后。
在本环节结束后,学生要能对《洛神赋图》中所表述的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并能结合故事内容去挖掘画面中的艺术表现方式。
环节三:知识学习(时间20分钟)
一、自主学习:
结束欣赏活动后,对学生提出:“画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现的很精彩?为什么画家会这样画?有什么目的?”学生经过讨论后说出他们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发掘画卷中的精彩之处,为进入知识讲解环节做铺垫。
二、讲授知识
教师讲授知识点,例举画面中的实例。
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⑴“高古游丝描”的运用:
图中有大量的对于云和水的写照。画家笔下不同的水势、水态、水性千变万化的组合,使这种种波涛律动的江浪之美又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烘托成一体,影响着画中气氛,将画家的情绪传染给观者,使观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谓高明之笔。
本知识点的安排着重使学生对画卷使用的笔法有一定了解,并能说出使用这些笔法是为了烘托画面、营造气氛。
⑵画家的奇思妙想:
画卷中的神仙和奇禽异兽,这些神兽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完全是画家凭想象将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成一体而画出的视觉形象。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神秘感。
本知识点重点是“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创造美。
⑶“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人物面部的刻画对传神十分总要,而面部的传神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眼睛的刻画。写行事手段,传神是目的,通过对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进而把握内在的精神实质。
本知识点在于使学生了解顾恺之的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其艺术表现形式的思想“魏晋风度”。
⑷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绘画没有真正独立的山水画,山水多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转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在《洛神赋图》中画家表现山水的技法: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知识点重在使学生了解本画卷对山水画兴起的影响,为后面山水画学习做铺垫。
⑸画家介绍:
顾恺之(约344年—4),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图》。
本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顾恺之这位伟大的画家,并对他其它的画作有一定了解。
环节四:知识延伸(时间5分钟)
《洛神赋图》对山水画兴起的作用。
本环节设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洛神赋图》对山水画兴起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从另一个方面也了解到《洛神赋图》在我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环节五:结束课堂(时间7分钟)
欣赏结束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展开综合评述。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说说通过学习后,对《洛神赋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的看法,起了怎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使他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
环节六:小结(时间3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本堂欣赏的内涵和价值。
本环节重在知识总结,并提出下节课时内容。
课堂反思:
①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贴近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层层推进。
②动静结合,让学生参与课堂,由学生展开故事。
③引导学生能发现自我美的需求,才能达到审美的最终目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这是一篇歌曲教学(欣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
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x年级下册第x单元的《。。》。(《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
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x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爱大自然、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
式进行歌曲创编。
⑶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
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
进行简单评论)。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
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
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
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
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
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
歌。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
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
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
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b.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
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的歌
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的愉快的结束本
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篇二:高中音乐说课稿: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优秀说课稿模板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
一、对大纲、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重在启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要达到这些目标,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须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构建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
二、教法设计概要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为此,本课教学将结合运用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
三、学法设计概要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教学过程概要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1.课题引入:
⑴.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选出内容表达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⑵请同学选出《第23钢琴奏鸣曲》的作者: a、莫扎特 c、贝多芬 d、巴赫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⑴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⑵刚才在“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说他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等。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什么是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这三个问题,集体探讨一下并掌握概念。
[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⑶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的音乐知识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合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⑹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3.拓展与研究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篇三:中学音乐课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 》(板书),下面我将
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美与欢乐美》。本单元介绍了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
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之后.通过欣赏《保卫黄河》、《祝酒歌》等歌曲,感受、体验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也为后续学习音乐的喜剧美与悲剧美积累了方法和经验。
我们是农村职业中学,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了解的曲子较少,所以就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流
芳百世的经典名曲,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高中生的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
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讨论结合,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课程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和
本单 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掌握崇高美欢乐美的特征能区别崇高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赏析作品,最后形成对比概括.(3)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表
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培养了爱国情感。
: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特征.难点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我
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
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5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改变生活,观看视频,体验情感.下面们
来观看一段视频,它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你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播放升国旗奏国歌
设计意图 从听觉上感受音乐,获得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后面的听赏设下很好的情感铺垫.学生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出崇高美(过渡语)看到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我们每
个人心中对祖国的崇高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这种音乐的美就是崇高美。
下面我们来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和《祝酒歌》,同学们来感受一下
这两种美有什么不同?
2.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和《祝酒歌》,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说出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属于音乐美的范畴.并加以区别
设计意图,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配合画面区别两种美
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总结
崇高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
欢乐美;旋律欢快流畅,节奏起伏,明亮的大调性。
区别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突破的,先整体感知,再深入
分析歌曲结构,最后对比概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
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交流讨论,查资料最后由学生来介绍,并说出作曲家的代表曲目,(2)分析乐曲的结构(10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是难点.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分组讨论法.分段欣赏法, 经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学生对两首乐曲,有了深入的了解,用表格对比概括
让学生对崇高美欢乐美有了直观的感知, 3对比概括
欣赏崇高美另一种表现形式,旋律深沉凝重气氛庄严肃穆.乐曲<龙华祭>和<赛龙夺锦>(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2)分析乐曲的结构
下面,我们再来体验几首乐曲,听听他们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 5 欣赏分辨崇高美与欢乐美的音乐(5分钟)通过辨析四种歌曲,拓展了横向知识,培养了审美鉴别能力,同时丰富了知识.6演唱(5分钟)演唱是对音乐美的体验,是通过自己的加工来表现美.教师弹琴,学生指挥.师生共同演唱,改善了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演唱让学生把美表现出来,把情感传递出去,与大家产生共鸣.7布置作业(5分钟)把美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的课也要结束了,希望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音乐的美,也要去 创造更美的音乐来回报社会.尽情地享受生活吧!今天我们欣赏了崇高美与欢乐美。崇高美通常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欢乐美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充分感受美、欣赏美、拥抱美吧!
7布置作业《祝酒歌》具有鲜明的舞蹈节奏,请学生课后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的欢乐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四:中学音乐课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板书),下面我将从
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下册的一个章节,本节以 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c小调练习曲》《芬兰颂》这三首音乐作品
可以大致了解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越来越表现人的个性和情感,作曲家追求的诗意
理想的生活。
根据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19世纪欧洲的音乐,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及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感性地知道浪漫派作品的特点,能够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发言浪漫派作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作品,讲解代表作家及作品。
方法:听选段,教师提示音响的旋律,请同学哼唱。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
难点: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教师指导并进行总结。
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
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网上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2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我们具体介绍了
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浪漫主义
音乐和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它表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运用 提问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贝多芬,肖邦,西贝柳斯,并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作曲家,这样可以集中
学生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如有疏漏和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补充或纠正,为进一步学习扫
清障碍。
3.整体感知,课本研读:(25分钟)
新课标要求: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播放乐曲,请同学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第九交响曲,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精神享受?贝多芬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听完c小调革命练习曲,你感觉肖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波澜壮阔的世界?
(3)芬兰颂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
渴望。由此你可以试着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4.拓展延伸(5分钟)
播放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段各一首,请同学辨析其时期 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增加了实践的经验。5.教师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古典向浪漫的转变,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讨论音乐作品得到了很有意
义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多听音乐,喜爱它,与它产生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五:高中音乐说课稿:《颠覆传统的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优秀说课稿模板 颠覆传统的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
教材分析及思考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的新趋向。而之前从第七单元起已经依次学习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包括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等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音乐及其特点。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已经给同学们勾画出了一个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综观西方音乐史,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的专业音乐就开始在人文主义的旗帜导引下,开始了从中世纪宗教音乐的统治之下开始了神性到人性的复苏,沿着这样的道路,发展到晚期浪漫派之后开始出现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乃至后来发展到极端的个人化倾向。表现在音乐上,就出现了形形色色,新奇怪诞的现代主义音乐,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立的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创立的十二音体系,以及后来发展形成的序列主义,从观念和技法上颠覆了传统的调性音乐体系,宣告了传统风格的瓦解。并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现代主义流派。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因此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音乐素养以及指向音乐的兴趣来说,可能无法和好的学校同学相提并论。但我平时在教学一直努力的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因此,学生已初步养成较好的听赏习惯,学习态度也相对端正,这为上好这节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从知识结构来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主义时期,从体系上来说中间跳过了浪漫主义和印象派音乐。因此,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产生的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勋伯格音乐的特点,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听辩音响。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从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因素中感受并归纳出勋伯格的音乐特点,充分感受他对传统音乐的颠覆。
2、听赏,理清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用在此基础上,正确的看待勋伯格的音乐及其历史地位。
3、说出表现主义音乐创作理念、方法、及其产生的现实根源。
4、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源都是现实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的折射。并运用这个观点正确看待和评价现代主义音乐。
教学方法的采用
1、用归纳听赏来理清发展趋势,(以图表形式展示)。
2、用对比欣赏来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
3、用讨论、分析、讲解法来实现对勋伯格及其音乐的评价。结论以文字形式出示 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1、教学重点:感受并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风格的颠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勋伯格音乐的客观评价
2、教学难点:如何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并理解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风格的颠覆。相关知识点
1、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
2、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
3、十二音体系和序列主义
教学程序的预设
导入新课
1、播放两段音乐《爱之梦》片段 《预兆》
2、设问: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3、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前者易说,后者引出勋伯格以及表现主义)对比听赏,归纳出勋伯格音乐的特点
归纳理清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脉络
客观评价勋伯格的音乐及其历史地位。
勋伯格的艺术观
2、讨论、评议
3、归纳、小结
拓展-----简介其他现代主义流派
噪音音乐
偶然音乐
电子音乐
六、总结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源都是现实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的折射。现代主义的音乐尽管千奇百怪,花样翻新,但本质上都是现实生活生活和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勋伯格开创的表现主义流派,尽管他的存在和发展有很多值得争议的地方,但在传统之外又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他们的价值也许不在其作品本身,而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一直被视为难点,现代主义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得发传统性,离学生得审美习惯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找到切入点,本课没有就作品讲作品,而是从对比听赏入手,层层深入的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清晰的理清了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总体效果还好。如果能适多增加对勋伯格作品本身的听赏,增加学生听觉的感受,效果会更好。
音乐说课稿:颠覆传统的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转自说课稿 篇六:音乐说课稿模板(修改)小学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机关小学音乐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1.通过
教学及欣赏并演唱歌曲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2.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
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选自 出版社 年级册 单元,为1课
时,歌曲为 拍,__调,音域为,整首歌曲以 贯穿其中,主要描述了情感。
(二)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
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接着辅助,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上台表演层层深入。该学段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情绪)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歌曲演唱,深入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明白什么道理/喜欢此类风格乐曲)。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歌曲节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绪、风格、特点,表现歌曲内容/处理好某一乐句/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启发教学法,范唱法,学科整合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这里我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准备了多媒体影像资料,让学生在《 》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在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大屏幕上直观演示歌曲视频,提高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兴趣。
(二)学唱歌(占时25分钟)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占时2分钟)
先进性2-3条发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调整气息,声音做到自然统一,为后面的学习歌曲做好前提准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然后分三步进行学习唱歌这一环节。
第一步:由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第二步:学生学唱。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节奏。
首先学生自学,读歌词,感受整体歌词情境。
接着,同桌合作,相互交流。说一说你了解了歌曲的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抒发了怎样的艺术情感。重点让他们讨论歌曲 的节奏。在此期间我会在座位间巡视,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
然后:我针对以上讨论内容进行集中的指导与纠正。
这一环节体现出了“自主学习探究”的思路。
也体现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最后跟学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
(1)速度不宜过快,(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
第三步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解决方案:
1、让节奏感强,乐感好的孩子先到讲台前面来做示范。(学生教学生)。
2、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再处理(占时10分钟)
在掌握整首歌曲节奏后进行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才是最美的歌声。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集体讨论法)
b.采用领唱、齐唱和男女生对唱或者比赛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当今社会需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创新能力”,我们基础教育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我经常会在新授课中去专门设计这一环节(结合主题,创编舞蹈、小组唱、课堂剧等)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探究法)
(五)拓展延伸(3-5分钟)
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学科整合,思想品德教育)
在机关小学我担任了少先队工作,在少先大队这一年里,我发现,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班队会的开展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结合这首歌曲的情感(感恩、爱国、团结、热爱环境等)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
课堂最后进行评价1:在本堂课学习后的收获(各方面收获),2、互相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爱音乐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篇七:高中音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一、说课标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使学生了解:
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①主要特点 ②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民族乐派
3、美国音乐的发展
二、学习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重点了解:
1、一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2、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 3、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19世纪音乐流派与杰作及20世纪的世界音乐发展。
本课将主要学习19世纪至20世纪不同流派的音乐代表,贝多芬(1770—1827),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贝多芬出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宫廷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团长,父亲则是合唱团的歌手。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从此,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作曲。失聪之初,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如《第3(英雄)交响曲》《第5(命运)交响曲》《第9(合唱)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贝多芬崇尚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民主和自由思想,热情关注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在他的音乐中他试图证明一个观点。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 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彼得·柴可夫斯基(1840—1893)出生在俄国维亚特卡省边境的一个矿区小镇。1859年法律学校毕业后,柴可夫斯基在司法部任书记员。他常常去观赏歌剧、音乐会,尤其喜爱莫扎特的作品。柴可夫斯基越来越无心从事他的法律工作,索性于1863年考入新建的彼德堡音乐学院。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他边教学,边创作。1893年完成《第六交响曲》,在这部作品中,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构思时,常不免激动难抑涕泪滂沱。在所有作品中,柴可夫斯基最为这部交响曲感到自豪。它以极其细腻的心理刻画手法,深刻而生动地描绘出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在令人窒息的政治环境中,对自由理想的渴求和痛苦不安的复杂心态,成为世纪末一代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受到全世界听众的衷心热爱。
普莱斯利(1935—1977)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家庭里。他从小就沉迷于福音音乐。同时,贫民窟里流行的节奏强烈的黑人音乐,以及蓝调、民谣亦深深打动了年幼的猫王。教堂的唱诗班演唱给予了猫王音乐启蒙,教堂里教徒们充满激情的歌舞对猫王影响至深,他那著名的富有争议的扭胯动作就脱胎于此。普莱斯利真正是使摇滚乐让年轻人疯狂的第一人。在他的音乐中,强有力的电声乐器刺激了年轻人好奇和敏感的神经,他的演唱渲泄了年轻人心底的呼喊,使他们的情绪获得疏导和发泄。截止他去世时为止,他的唱片至少被发行了5亿张以上。他的歌声中有呼喊、甜美温柔、叙事、爱国、宗教、逃避现实、抨击社会、乡土气息、浪漫情调,等等内容。
欣赏学习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与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音乐流派的不同作品。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篇八:音乐说课稿模板(精华版)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祝酒歌》,这是一篇歌曲教学课。这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1.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2单元《音乐的美》(《祝酒歌》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欢快活泼、热情、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2.教学目标
a.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3.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a.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b.二、说教法
考虑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
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我还运用了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课应更多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让
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为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此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新歌。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的速度怎
样的?情绪怎样的?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
活泼)的速度和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教师弹奏歌曲乐句学生跟琴模唱,续而填歌词,最后跟钢琴演唱2-3遍。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处理
a.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b.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数个组进行分组轮唱,每个组推荐
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将采用教师提问并最后归纳式的结尾方式。请学生说说歌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描述了怎样的一个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生答:教师总结 最后师生在愉快的歌声结束本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篇九: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辅导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故都的秋》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辅导: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
《故都的秋》
更多信息请登入中公江西教师网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郁达夫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作者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与作者无论是从年代上还是年岁上都相距甚远,对于体味秋之悲凉很容易流于表面。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感悟宁静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这一单元为综合表达单元,教学上要求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为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教学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将单元教学要求做为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状况,本节课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依据此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教学指导思想: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主要采取阅读感知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质疑思辨,补充信息,突破重点、难点。
3、学法辅导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说明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展现北京秋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秋天的绚烂多姿,并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就在学生陶醉于这艳丽之美时,我将提出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又是怎样的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也为之后的深入分析做好充分的铺垫。
环节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默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思索:在郁达夫笔下,北国秋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要求学生尽量从原文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概括文本的能力。
而此时,我将绚烂的图景换成色调灰暗的秋景图,将先前明快的音乐转换成低沉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在学生总结出北国之秋的总体特点为:清、静、悲凉之后,再提出疑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一特点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详尽研读课文。
环节三:咀嚼语言,细品秋味
这一环节,将分成三个步骤进行。1.览秋色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并概括出这些色彩的特点,品味秋色的意境,体会北国之秋的特点一:清。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去收集文本信息,并加以提炼,从而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闻秋声
让学生找出文中都提及了哪些声音,品味秋声的特点,体会北国之秋的特点二: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找出很多声音,我将提出疑问:这么多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这秋天似乎是非常热闹的,是这样的吗?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反衬这一写作手法。3.品秋味
这一步骤是将学生分组为五幅秋景图命名,要求用首字为秋的四字词语,并且要体现出画面中主要景物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文本的详细研读,经过收集、筛选、提炼信息,进而深切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然后教师给出自己的概括,让学生比对哪个更贴切。(秋院对花、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染色)这一步骤既对刚才的学生活动进行了点评,也明确了北国之秋的特点三:悲凉。之后全班齐读秋槐落蕊图这一段落,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悲凉的秋味。
环节四:介绍背景,追本溯源
这一环节中我将提出一系列问题,问题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的。
本文除了描写北国之秋外,还提及哪的秋天?
作者写南国之秋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本身是南方人,可是为什么会喜欢北国的秋天呢?
喜欢的是北国哪里的秋天?
为什么作者所描写的景致和我们所感受到的明艳繁闹的秋景截然不同呢?
(后三个问题并不用学生回答,只是想引起学生的深度思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将从四个方面去介绍:中国文人的传统--伤春悲秋;作者的生活经历--身世坎坷;当时的社会背景--动荡不安;作者的创作风格--静的文学。
通过设疑--解疑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秋味之源,掌握阅读此类抒情散文的方法--知人论世,并充分体会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主观色彩的含义,掌握抒情散文的特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环节五:总结秋味,延伸拓展
教师给出小结语句: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抛砖引玉,学生依此做仿句练习,来把握秋味,体会作者情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环节六: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1.收集有关秋的诗句,至少4句以上。
说课课题: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说课教师:朱文杰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团结友爱,积极拼搏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是在快速、激烈的情况下通过接发球、二传、扣球来完成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8至15班,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方。运动技能有所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采用启发、分解、游戏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的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1.认识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面双手垫球在教学中应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即垫击球的位置,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难点是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排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
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法:
1.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
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10’)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3.队列的变换练习
4.球操。为了使学生精神振奋,达到热身的效果,安排了球操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情趣。
(二)基本部分(30’)
1.自主学与练(5’): 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垫球。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垫球技术和练习方法。
2.学习和发展(20’)(1)展示挂图:通过观看挂图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2)徒手练习: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垫球的姿势、手型正确,使学生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动作。
(3)自由组合,自由练习: A.垫固定球:是让学生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B.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垫球由近向远变化。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垫球动作的插和蹬送动作。
C.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要求学生随时要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先可以是练习原地对垫球,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D.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不断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E.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5’)
1.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3.布置回收器材
七、场地器材:
本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球,需要器材:排球56个,挂图1付,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八、预计课的效果:
【高中计算机说课稿】推荐阅读:
高中说课稿07-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07-27
版高中政治说课稿05-28
高中数学_说课稿(万能)06-23
高中音乐万能说课稿07-23
高中英语听力说课稿05-27
高中化学必修说课稿07-12
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稿07-23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10-17
高中数学《条件语句》优秀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