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学设计(通用8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通过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具体实例,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教学重难点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与联合国;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那么在国际交往中的基本成员主要是谁呢?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合作、或竞争、或敌视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国际社会。
二、复习预习
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三者之间的关系: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
各个方面。(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 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 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 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 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权力的独立性。
5.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 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 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 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 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 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考点2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 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 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8. 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国家力量
9. 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10.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四、例题精析
【例题1】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独立性
C.国家主权的大小程度由国家的强弱决定
D.主权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A、B、D三项对主权的认识均正确。应排除。
【例题2】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③国际组织的活动程序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④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D
专题热度:★★★★★
试题难度:★★★★☆
高频考点: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美国1787年宪法、巴黎公社、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
考题类型:所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考查特点:所考试题多以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有效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描述和 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文字表达能力。试题考查角度新颖,其情境常常游离于教材之外,尤其关注政治文明中的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等,试题还常将世界古代和近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与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考查。
复习建议:依据《考试大纲》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的记忆,夯实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前提。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在新的情境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列表法、比较法、图示法等手段比较中西方古代、近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进程中的主要不同,以提升自己比较、归纳、概括、辨别、阐述、论证、探讨等能力,提升复习的思维含量;要联系时 政热点、焦点问题,结合本专题的内容,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联系实际”等社会功能。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4年新课标 全国卷Ⅰ 第32题)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解题。古代世界法律达到相对完备程度的国家是罗马,故A项可以排除。B项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从材料看,更突出法律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了材料的本质,公民在自杀问题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允许,表明当时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了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自然法思想是古代罗马 西塞罗提 出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变式练习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1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2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3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4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123B.134
C.234 D.124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其中有一个表述一定是错误的,适合于采用排除法解题。材料提到有陪审法官,故1正确;材料“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表明法官判决很大程度上凭感情断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4正确,但是不能表明仅仅凭感情断案,故2错误;材料“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表明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故3正确。因此,正确答案选B项。
示例2(2014年山东文综卷第39题)(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 洲奴隶运 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请回答:
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答案: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及对黑奴贸易的评价,适合采用史观分析法解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是片面的看法。评述时应该批判这一观点,坚持用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综合分析近代欧洲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而奴隶贸易是建立在血腥掠夺基础上的,应该予以谴责。
变式练习“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1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2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3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4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13B.24
C.123D.1234
答案:B
解析:本题解题要运用文明史 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材料的观点,材料是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角度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和3的说法不正确,题中材料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文明史观体现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体现在“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由此可知2和4是正确的。
示例3(2014年浙江文综卷第21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 都变成工 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最佳程度型选择题,可运用程度比较法和题眼突破法。
运用程度比较法,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没有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B项反映了材料中的“大工业”“工业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整个世界”等信息,是最佳选项;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前半部分,不全面;D项与题中 的“(关税)保护措施”不相符合。B项正确。
运用题眼突破法,题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大工业”“交通工具”“资本都变成工业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由此推断B项正确。
变式练习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适合运用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法解题。1820—1870年,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其他国家正在开始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期;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因此,A项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故A项是正确的。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不是主要原因,故B不正确。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在二战后,1820—1870年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故C、D两项均不正确。
示例4(2014年四川文综卷第11题)图2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 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 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 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历史漫画题,适合运用背景分析法解题。题目已透露了1936年这一时代信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电影《摩登时代》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大量使用机器所造成的失业浪潮。根据这一背景,可见A项错在“肯定”的表述上;C项与题中材料无关;D项不正确,因为电影 是喜剧性质。选B项。
变式练习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四十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政府 行政权力 的增强干 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 制度深刻 影响了资 本主义制度
C.资本主义 制度调节 有利于美 国社会发展
D.工业化的 实现推动 了美国的 民主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本题适合运用概念分析法解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知道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含义,即政府开始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进步运动”。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力与司法是制约与平衡的,故A项是错误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影响,故B项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改革,而不是工业化的实现,故D项也是错误的;20世纪初美国政府改革,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从学者对这场改革的评价可以看出其有利于美国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
【重点突破】
1.古希腊、罗马文明共同为西欧文明奠定了基础,成为全部西方文化的源流。比较两者的主要差异
(1)就文明的拓展方式而言,希腊通过城邦之间的战争,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由。罗马通过进行对外军事扩张,建立庞大的军事帝国,实行元首制并过渡到帝制,同时进行法制建设,在帝国范围内推行法律。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希腊经历了从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统治到贵族长老会议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在罗马,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帝国皇帝 们把法政 大权掌握 在自己手中。
(4)就国家主要机构的设立而言,雅典设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雅典民主制的社会基础相对广泛。罗马设有元首、元老院、大法官等机构,罗马共和国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
(5)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2.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方面有何不同?美国和法国的宪法都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原因何在
(1)不同:1产生方式不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2权限不同。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要向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参与立法,但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法国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但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2)原因:1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是在要强化中央政权的要求下制定的,宪法赋予总统权力以保持联邦行政权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为目标。2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双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宪法赋予参议院和总统较大的权力。
3.多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1)政治层面:促使封建制度衰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2)经济层面: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导致亚非拉的落后;推动亚非拉、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和人口迁移;促进“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产生。项目
(3)科技文化层面:证明“地圆说”,促进文艺复兴运动“人的发现”;推动15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推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古典文学进入兴盛阶段;开启各地分散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4)国际关系层面:1亚洲开始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日益成为西方的殖民对象,长期贫困与落后。2非洲、拉丁美洲逐步成为西方殖民列强掠夺的对象,长期贫困与落后。3促进了美洲新民族的产生,如美利坚民族等。4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西欧崛起,西班牙、葡萄牙一度强大;荷兰崛起,西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区域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4.第一次工业革命 与第二次 工业革命 的比较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形成之初,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的时代才获得公民权。这里的“下层平民”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公民的是
1城邦中的成年男性贫民2侨居的外邦人中的成年男性3被释为平民的成年男性奴隶4城邦中的成年女性或男性奴隶
A.123B.234
C.1234D.23
2.梭伦在改革之前坚持要“拔除了到处都竖着的债权碑”,“而元老会议却在不断制造新的债务奴隶”。这说明
A.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呈现繁荣
B.贵族内部对于社会变革分歧较大
C.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占据主导
D.平民普遍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变革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这一“阶段”是指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十将军轮番执政时期
4.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民众的长期斗争
5.罗马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而现代意义上的万民法是指普遍适用于所有文明社会和国家的法律。据以上材料可见,罗马万民法是
A.只适合于罗马境内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成文法律
B.是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
C.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是对公民法高度提升
D.是对公民法的补充,为外邦人提供了必要的司法保护
6.“发生在1688年的历史事件,并不仅仅是一场普通宫廷政变,而是一场改变了英语民族历史,改变了世界进程,甚至改变了一切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它直接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B.它结束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它促进了近代代议制度的实施
D.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确定议会至上
7.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 领有人。”这一规定
A.其实质在于否定君主的司法权
B.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C.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旨在保证陪审法官的素质和能力
8.1721—1742年,罗伯特·沃波尔在任时间长达20年零314天,却被称为“英国实际上的第一任首相”。主要原因是
A.他作为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财政大臣
B.他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
C.他在历史上第一个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D.他已经行使与当今英国首相完全相同职权
9.2009年,美国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奥巴马表示对获奖感到“惭愧”。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对奥巴马获奖表示祝贺。某报就此指出“19世纪相似的总统,21世纪不同的获奖心态”。说“19世纪相似的总统”是因为
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
C.都有权力最终否决议会通过的法律
D.都有权经参议院批准解散国家议会
10.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只换过14届政府。”这一言论
A.暴露了法国共和制的短暂
B.反映了英国君主政体专权特征
C.体现了美国政体较为稳定
D.说明了法国君主派和共和派斗争继续发展
11.法国从1873年5月24日梯也尔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维当选总统,6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君主派与共和派的矛盾得到缓解
C.1875年宪法较好地达成了共和目标
D.法国君主立宪派在政坛上基本消失
12.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
B.巴黎公社的失败
C.“一票共和”的实现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13.《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一文中指出: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这 里的“资本 主义经济 制度”是指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资本主义工场制度
C.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D.资本主义大企业制度
14.《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理论指导的革命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15.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 革命所开 创的进程 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6.15—17世纪,欧洲股份经济才有了明显的增长,相继成立了一批由冒险商人组成的、政府特许垄断海外贸易的股份公司,如:英国商人冒险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地区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西欧国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
C.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迅速增长
17.“我们的船队首先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朝南直驶南大西洋……3个月后,改向东航,到达好望角……11月22日,船队绕过好望角……3月2日进入莫桑比克……4月到达东非马林迪……”这则航海日记应该出自哪位航海家之手
A.葡萄牙迪亚士
B.葡萄牙达·伽马
C.西班牙哥伦布
D.西班牙麦哲伦
18.某校组织“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迁徙和交流”的图片展览,以下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玉米B.葡萄C.蚕茧D.西瓜
19.一部小说里这样写道:“那些疲乏的旅客,看到美洲海岸,真有如释重负之感。”一个历史学家写道:“百里之外传来的气息,有如满园花木那样馥郁芳香。”这样,这里就成为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成功的“试验田”。这部小说里所说的“试验田”是指
A.马萨诸塞
B.弗吉尼亚
C.北卡罗来纳
D.新阿姆斯特丹
20.据记载: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 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殖民对手已经不复存在
B.英国正式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C.英国工业革命后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D.荷兰、法国等国均承认了《航海条例》
21.恩格斯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这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的妇女个体还没有参与公共劳动
B.妇女个体参加公共劳动必须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以后
C.大工业拓展了妇女的活动空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的变化
22.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后,把在柏林舍内贝尔格尔大街的小作坊变成了一个跨国公司。当他1892年在夏洛滕堡去世时,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西门子帝国,其中的一半员工都在海外生活和工作。这表明
A.西门子揭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
B.西门子发明了最早的发电机
C.西门子公司是德国最早的垄断企业
D.西门子是发明与经营兼顾奇才
23.图4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图中间的树下写的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树干上写的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这表明
A.英国的自由贸易使列强都成为受益者
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强国地位
C.英国从自由贸易政策中获取大量好处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24.以下是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列表。这一表格说明
A.1阶段的研 究最符合 工人运动 发展要求
B.2阶段的研究最有利于经济长期 稳定发展
C.3和4阶段的研 究最符合 当时各国要求
D.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
25.表3是某国1770年至1901年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数据(根据《世界近代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此国
A.后100年的各项产值增长率均高于前71年
B.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C.尚未迈入近代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
D.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结构变化的根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1787年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 表法》。…… 《十二铜表 法》和1787年宪法都包 含了私法 和公法两 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年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6分)
(3)结合材料 三和所学 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弗格森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地球上大 约七个人 中就有一 人会说英文。”
———引自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就指出,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他把这一点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五个特征,并强调“这一含义在现时代以前是不存在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英、法、西班牙等国北美殖民地的变化情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变化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尔·弗格森、库兹涅 茨观点的 看法。(8分)
28.(18分)阅读下面两部著作的目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比较两份目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12分)
(2)根据两份目录,指出两位作者在编写著作过程中相同的观点或观念。(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C4.D5.B6.C7.C8.B9.B10.C11.A12.D13.C14.C15.B16.C17.B18.A19.B20.C21.C22.D23.B24.D25.D
二、非选择题
26.(1)原因: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6分)
(2)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答对其中三点即得6分)
(3)特点: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4分)
27.(1)变化:英国夺取西班牙的佛罗里达半岛,夺取法国的路易斯安那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及加拿大等大片殖民地。(4分)
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战争,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霸主;英国建立起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4分)
(2)看法:(本题为开放式问题,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
同意: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国家造成极大的灾难,但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推广到全世界,冲击了亚非拉国家落后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和旧思想,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8分)
不同意: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虽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和世界文明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非拉旧有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生产方式和旧思想观念,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但殖民扩张和野蛮殖民掠夺,给亚非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是亚非拉国家长期贫穷和落后的根源。(8分)
28.(1)示例一
不同之处:目录A更注重西欧殖民扩张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目录B更注重新航路开辟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使亚非拉等国家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新航路开辟也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两位作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2分)
示例二
不同之处:目录A更注重科学革命推动历史进程的作用。(2分)目录B更突出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
原因:近代科技革命、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3分)科技革命是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政治 革命的前提,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又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程。(3分)两位作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2分)
(示例说明:本示例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具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进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定义
1.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对社会群体所产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方向、思想理论、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实践活动,它以“人”为教育对象,不但要求人们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政治素养,也要求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体来说,我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它的理论根据包括:客观唯物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发展与矛盾的观点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等等。
1.2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指的是人类精神生活上的一种状态,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主要目标。具体来说,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与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以及体育等相关的事业。
2 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由以上定义可见,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对我国精神文明目标的实现具有服务的作用。换句话说,提升我国的精神文明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2.1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而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们思想道德与理论素养的提高,即科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渗透着对科学文化的教育。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
2.2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须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具体的展开。即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树立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完善人们的政治素养、法制观念与道德规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实现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指导下,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最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2.3提升精神文明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目标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了,拜金主义、腐败现象、堕落思想随之而来,给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带来很严峻的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深层次的发展目标其实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即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为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当代社会群体提供崇高的精神支撑。因此,良好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需要用先进的思想政治体系与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来对人们进行灌输,增强人们日常活动的自律性和自知性,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目标。
2.4怎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①从方式来讲,要实行疏导和灌输并重,尤其要强调疏导方式的应用。即要遵循人们思想发展的规律,循循善诱,通过各种引导与启发的教育,来扫除人们的思想障碍,使思想政治的教育对象能在情感感化、心灵震撼中体会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最终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层次。
②从方法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思想觉悟以及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③从手段来说,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氛围。由于当前人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们思想层次的多样性,因此,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使用多形式、多载体的多样化体系,营造一个寓教于乐、易于人们接受的良好氛围,以此来达到促进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
3 结论
由以上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切实做好相关的工作,进而推进精神文明的提升,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与协调
企业文化建设起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是整体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了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前面二者具有社会普遍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属于本企业的个性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建设企业文化是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两张皮”现象,使企业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说三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互相又有区别,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下面着重从三者的内容、性质、目标等方面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一、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它的奋斗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1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理论上的正确和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正确和坚定。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它是物质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南方公司提出的“人才强企”也是这一内容的体现,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的,公司的“专升本”、“继续教育”和“脱产培训”等都是培养人才。科学文化建设除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事业,还包括健康、愉快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基层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友谊赛”、“户外活动”等都属于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致的。公司“务实、求精、创新、图强”的南方精神就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企业内部,奖金和精神哪一个更重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是必要的,但没有精神支柱是决然不行的。唯有精神支柱才是力量的主要源泉。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在职工中反复宣传和倡扬企业精神,以此来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凝聚全体职工的意志。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开发这种精神资源,挖掘这种精神财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一个好的企业,靠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团队,这一切都靠人来实现。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整体素质便会提高。提高人的觉悟很重要,有人把提高企业内部人的觉悟视为“企业文化之魂”确有其深刻含义。
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致的。但是,它们又有区别,总体概括表现在: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属于主文化范畴,是全社会的普遍要求;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范畴,是一种亚文化,它突出表现企业的个性。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们的世界观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与世界观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价值观并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要回答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并提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价值观主要回答世界对人的意义,凡是对人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就是有价值,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理想、道德、纪律和科学文化,富于理性色彩;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也有这些内容,但它以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更富于感情色彩。
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区别是在根本性质一致基础上的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含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体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科学,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内容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人的觉悟,提高人的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样,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更多的社会普遍性。从政治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正确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防止企业建设中可能产生的小团体主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爱国、爱厂、爱岗的统一。
企业文化是管理科学,从企业内部精神的、观念形态的、制度的、物质的诸多因素中,寻求提高企业管理艺术。它和企业的经济管理紧密相联,内容和目标都是突出本企业的特点,属于本企业的个性文化,它将成为现代企业建设的强大动力。在日本企业中,他们把民族文化、企业特点和国外优秀管理成果融合一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今天日本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种能够把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使之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南方公司的南方精神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中“大雁列队飞行的团队观”,就是要达到“人企共振”的效果,增强凝聚力,促进公司的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比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广泛,包括职业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以及提高企业全员的整体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整个企业建设的需要,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统一的。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又有区别,不能互相取代。前面单独论述了二者的差别和协调。企业文化建设应吸收众多的管理精华,发挥其积极作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既不能用企业界文化建设代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决然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体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三、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建设和落实
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建设,就是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只有认真扎实地抓才能有明显实效,避免喊在嘴上,写在文件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倾向,同时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重在建设,还须提高执行力,重视管理。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没有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整个思想文化战线就会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是乱哄哄的,什么建设都无法做好。加强管理的准则是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职工群众受益,促使职工群众一条心,拧成一条绳,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单位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各级党组织都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建设,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以科技兴农。开展“两大会战”,扶贫攻坚等,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企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企改革脱困工作有新的突破。机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强化了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由于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56.83亿元,比1978年增长6.14倍,整体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2、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近年我市各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觉悟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历史进步中,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切身感受中,越来越深刻地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够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我市干部群众精神世界的主流。良好的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得到多数人的共同遵守,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陈规陋习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摒弃,新人新事不断涌现。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各级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目标规划,有经费投入,有检查指导,坚持命名表彰制度。各行业、系统、单位按照市文明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行业单位的实际,认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如市电信、供电、工商、人民医院等行业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得广泛、扎实而富有成效。去年,廉江市电信局,廉江市人民医院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在农村,各地以“五改”(改厕、改水、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和“两大会战”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小康村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告别不文明不卫生陋习,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良好风尚的形成。如横山镇、石岭镇,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群众的认识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卫生环境,使农民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逐步转变成为自觉的卫生行为。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文明单位410个、文明村630个、文明户14.1万户。这些文明单位和文明村户对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4、宣传文化阵地有新的发展。近来来,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挥阵地、载体的作用,增加了投入,加强了宣传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先后建起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电视大楼、功能较为齐全的电视发射塔、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博物馆正在抓紧筹建。在乡镇,不断完善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文化中心的建设,全市镇级文化站22个,其中达标入级文化站14个,特级文化站3个。各镇还注重抓好村级的“一室三栏”建设,现已建起的村级文化室193个,村级宣传栏546个,阅报栏165个,信息栏104个。“一校四网”(基层党校、广播电视网、文化科技网、书报发行网、党干联户网)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这些文化阵地、设施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5、城乡环境建设大为改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创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大力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底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了廉江大道等几大大道,改造了市区绿化带和主要街道、十字交叉路口几大花坛。同时,依法治理,重点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1995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后,近年我市卫生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农村,各镇在创建活动中顺应民心,乘势而上,开始注重村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改变了农村环境建设的落后面貌。一些村容村貌不甚好的村庄,通过大力抓好“五改”和“四通”(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以及整治“脏乱差”,使以前那种污水横流、垃圾如山、人畜同室、便无厕所的状况有较大的改善。农村中已经实行改厕的95920 户农民都亲身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二、我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各镇、各单位都能根据上级的部署,结合各地的实际,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从全市来看,主要经验做法有以下几条: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选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的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我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把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努力增创廉江发展新优势。下力气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按照“三个区域”的构思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等等。这样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2. “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但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一观点()A.错误,没有看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性 B.正确,看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具体利益上的冲突 C.错误,没有看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D.错误,没有看到社会公德的调节作用
3.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在公共场所大声接听手机;说脏话的现象较普遍;许多公共电话亭、公共座椅被破坏;遇到老人摔倒无人帮助,好心帮扶老人却被诬陷等。
(1)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2)请你就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4. “公德比赛,现在开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每天准时播出,可是生活中漠视公德的事件仍然经常发生。“小悦悦”事件刺痛了人们的心,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感触于此,吉林农安的秦雅丽经过长时间构思创作了歌词《扶起你》,“你扶起我,我扶起你。扶起人间美丽”。她说,写这首词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1)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2)从个人角度讲,公民应该树立怎样的公德观念?
5. 社会公德体现的是人们在公共领域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方式。近来,人们对社会公德缺失问题深为关切,种种不文明、公德缺失的事件,导致人们之间的信任感、亲近感、安全感下降。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预防“公德滑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1)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2)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加强社会公德修养,成为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1年6月10日起,羊城地铁报联手广州地铁总公司推出了“随手拍地铁文明行为”和“随手拍地铁不文明行为”活动。截至7月27日,共收集了600多条“随手拍”。在“铁丝”最憎恶的不文明行为投票中,一天时间内近700人对15个选项进行了投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在车厢中脱鞋晒‘香港脚’”“垃圾乱扔、乱放”和“不按地面标志排队候车”。行李放在座位上占位、倚靠扶手做“柱男”和“柱女”、上车后堵住门口等影响他人正常上下车的行为也使乘客感到憎恶。另外,不自觉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一项在不文明行为投票中的排名也较为靠前,这说明广州依然推崇礼让出行的文明之风。(1)广州市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告诉我们要倡导什么样的社会公德?(2)如果你是广州的一位市民,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7. 2012最火的词莫过于“中国式”。“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吐痰”、“中国式跨栏”等不良陋习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缺点和弱点;另一方面“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依然存在。“中国式XX”所延伸出的种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深刻反思,更引起全社会对提高社会公德的共鸣。⑴社会公德主要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
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
8. 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又属于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A.文明礼貌 C.诚实守信
B.助人为乐 D.遵纪守法
9. 社会公德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人们是否普遍树立了道德观念 B.是否做到了男女平等 C.人们是否普遍具有奉献精神 D.人们是否普遍遵守公共秩序
10.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说法一致的有()①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④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人愉悦感、幸福感、光荣感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事例显然是要求我们要爱护公物,而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要求,故选B项。可见,做这类题要先根据材料判断出其要求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判断出的要求,看其具体属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还是社会公德。2. 答案: C 解析: 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白引言的意思。上述观点错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存在一致性。
3. 答案:(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其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①社会公德是人类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长期积累的道德经验的总结,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②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③当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我们要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加强公民社会公德建设。
④公民要讲文明,做一个有公德的文明人。在生活中,树立公德观念;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遵守公德,人人有责,严格要求自己,为把我国建成和谐社会而努力。
解析: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第一问需要回答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第二问可以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角度回答。
4. 答案:(1)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的荃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③树立“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意识。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
5. 答案:(1)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①牢固树立公德观念。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遵守公德,人人有责。②自觉践行公德规范。自己不做有违公德的事,遇见缺乏公德的人或者事情要予以批评制止,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解析: 本题考查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德。第(1)问,直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要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调用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6. 答案:(1)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③遵守公德,人人有责。要树立公德观念,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就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内容以及怎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阅读材料,审清设问,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
7. 答案: ⑴主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⑵①处理好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②奉献爱心,遵守公德,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一、生态文明课程的融入是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生态意识较为淡薄。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显,使得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以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关键是提高其自身思政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大学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针对大学生生态建设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加强其自身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大高校学生的生态意识较差,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缺乏对生态文建设的正确认识,缺少对生态道德的正确理解,其自身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与我国目前的生态要求不相适应,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未能形成基础性的认识,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大学生存在无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更多的责任应该追究到教育者身上。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思政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将学生培养为生态道德的文明人。高校思政教育是各大高校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是具备道德观念的重要体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判断生态环境中的正确是非,对自身的行为活动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正,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下对大学生的最新要求。根据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而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不仅是在科学的发展观念以及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因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学中是思政课程内容的自身要求。根据思政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思政教育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应,是为我党工作提供正确指导方针的精神支柱和客观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尊重自然发展趋势为原则,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人类未来发展为基本目标,重点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手段
(一)充分将教材重合部分进行融合。上述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追根究底是学生缺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认识,没有形成全面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在思政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加强教材内容的融合,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笔者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其一。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以及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仔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切实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其二,在讲到促进生态文明的不同方式一课中,不仅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帮助学生认清对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发展不和谐的原因,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实际内容的贯通性,切实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识,学生通过对生态文明的建构意识,做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改正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设专家讲座。除了从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内容的切入,还应该开设一定的课外活动。笔者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突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从我国历史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讲解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增长不同于发展,不能够将社会发展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提出追求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为学生提供专家讲座的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对生态文明构建出更为合理的体系内容,使得其将课堂零散的知识结论连接成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成为一个有机的认知整体。
结束语
综上所示,各大高校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切实融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以积极适应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只有清楚的认清生态环境与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晖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思考——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唐晓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7).
[3]李晓菊.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03).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基本内容 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93-01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政治文明的理论,将政治文明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联系起来,从社会主义社会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 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的视角,将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 标的高度来认识,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总体全局和战略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 进步、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从而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走 向成熟和日益完善。
所谓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 状态。政治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政治意识、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 治传统、政治秩序等等。
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总是表现为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种文明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政 治上层建筑和人类意识形态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强调政治 文明 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勾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 也 将政治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由此可见,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系统论述,主要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 目标、基本内容、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内容。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在坚持 党的领导的原则下进行。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是要着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 政治局面,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既要充分发挥其坚强的领导核 心作用,同时也要努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即既要坚 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宪法原则。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作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 不同的地位,三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彼此互动,各自又在其不同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首先,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任何一种社会的文明结构都必然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有机构成和协调发展。相应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 化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 的进程。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各自所体现的内容不同。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人类 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过程,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 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它在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 ,政治文明作为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它要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方向指导。
其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人 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进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治环 境。因为政治环境会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以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当代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整个社会 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而与这个变化相伴随的则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复杂化 、利益要求的多样化,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求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良好的政治环境。因此 ,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 持和良好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 少。
再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任何一 个社会中,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都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 个互动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我国20多年改革开 放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基 础变化的要求,于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应该说,我 国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 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政治文明建设丰硕 成果的推动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 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有益政治成果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 整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影响或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进程。而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既是对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为历史 的政治文明的扬弃和质的飞跃,同时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将会 更加突出和异常重要。由此也就更加突显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地位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论述,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具体成果表现,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前进方向。
(作者单位:太原市清徐县自来水公司 山西清徐 030400)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1-30
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05-30
2024年中考政治专题五 建设生态文明10-01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01-06
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07-02
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的调研报告07-23
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09-30
希腊神话和西方文明06-30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09-14
文明单位和个人评选标准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