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一、由系老师和领导组织的实践活动板块。

我系团总之周书记带领部分同学参加营销技能大赛,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参赛者们进行多方指导和鼓励。参赛学生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懈努力,作好充分的准备,积极迎接挑战。这项活动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冯建栋老师带领部分同学对某些市区的优势企业进行深入实地的参观和调查。为了确保各成员的安全和实践的顺利进行,冯老师统一指挥,加强管理。在同学们收集到大量真实的有关企业资料后,冯老师和才教授亲自指导,对资料进行筛选和修改,指导他们形成自己的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这项活动锻炼了同学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工作的能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有徐老师带领,他们进行的是对郑州市低保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小组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由于徐老师带队比较有经验,所以在他的领导下也就迎刃而解了。从一些小组成员的实践论文中了解到同学们比较辛苦,但是大家非常地高兴,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许多的东西,引起他们的深思,激励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给他们以后的积极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外经我系领导与八方电器商谈,许多同学有机会进入八方去参加实践,积累经验。还有我院老师开办的郑州企业策划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我系部分同学提供工作机会,还有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等等。这些老师与领导的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增加了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增添了他们暑期色彩斑斓的生活。

二、我系部分同学自发联系工作岗位,使我系的同学有机会共同参加实践锻炼。

在假期实践期间,由于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不足,他们不想或者不敢单独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所以有部分同学为了自己和更多同学达到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的目的,开始四处寻找工作机会,让许多同学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而且有的还在同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团队,从而降低了工作风险增加了大家的工作兴趣。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寻找工作中,他们不慎被一些非法中介机构骗去了一部分钱财,在共同的努力下有了合理的的处理方法和乐观的结果。综观任何组织和部门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一各个的团队,一个团队的兴衰成败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位成员的命运,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队团队意识尤为重视。而这次的实践使他们收获最大的就是:工作中如何建立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了一笔巨大资本。

三、自行的自我实践板块。

有些同学在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寻找实践机会,实践的形式非常丰富。有些同学自主进行问卷设计及调研,有的对某地区的早餐市场开发潜力进行调查,有的对农村现存的问题调查,有的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济结构进调查,还有的对郑州市彩电行业进行调查,等等。这些内容之新颖,行为之创新,思想之广博,是今年暑期实践的一个创新点,而且大一学生不乏其人。这说明他们尽管理论知识还很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的商人的头脑和眼光,他们知道审视市场来发现进入市场的机会和切入点。我想这样实践过的学生学起来理论知识时,转化为能力联系实际方面会做的很好。同时这说明了他们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以后适应激烈的社会发展潮流做好了铺垫。

从个年级的实践总体对比来看,大二的同学比较注重于单纯的打工;大三的同学思想比较成熟一点,所以偏向于策划组织方案的构想和具体实施;而大四的学生侧重于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发现企业的许多现象或工作方式及程序。三个年级的实践情况各不相同,这也是正常的,有助于各年级学生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部分同学在暑期还搞了一些创业活动,有的与他人一起为刚起步的企业开拓市场,有的自己组织一些人去搞一个小名义上的公司,有的作某公司的某地区代理。总体而言,个人创业方面使得不少真正有能力的人升华了自己,使书生味十足的学生变的具有社会气息的社会华的人了。

组建培训班的同学更是为数众多,有的学生培训英语,有的培训数学,他们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素质和气质,另一方面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此次暑期实践又有一个创新点是有些学生开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入厂房或企业指导些成年人或者对他们进行培训,比如有为同学创办了一个以“管理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培训班。

总括以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我工商系的此学期暑假实践活动战绩非常辉煌,远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有许多学生在假期真正地进入了社会参加了实践,将理论联系实践,达到了学校对“学以致用”的要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此次实践与以往相比有两个创新之处:

第一·有些学生开始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商业的头脑对自己所选择特定的某个市场进行自行的调查并研究;

第二·有些同学运用自己管理·营销和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指导或培训他人,一方面传授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体现我们工商人的风格和技能;

还有一点关于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我系同学的素质思想汇报专题,有些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发现其有被诚信的时候能够毅然辞去高薪的工作,这体现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诚信。

当然我们取得很好成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有些同学抱着“面子不可丢”的思想,在工作中半途而废;有些同学整个暑期都在家里闲带着,不肯参加实践;有些同学眼高手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我们寻找同学自身原因的同时,为了以后的假期实践工作做的更好,提出一些建议请系里领导参议:

1·在放假前,给予更多的实践信息和机会,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加;

2·对广大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我们增加对社会的认识,用来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意识。

3·给予我们以更多的安全警示,防止同学们盲目打工而导致上当受骗。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2

1 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 发现四个年级中当前参加社会实践的最多的是07级, 然后是06级, 其次是08级, 最后才是09级。调查结果显示, 07级时间比较充足, 并且在专项学习上功底扎实从而拥有了一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 其中8 0.00%的学生表示很乐意参加社会实践以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06级经调查, 由于专项基本功比较扎实因此有56.52%的人参加社会实践, 但是由于06级的学生即将毕业, 因此大部分人将时间精力花在了实习、找工作、写论文上, 因此相对于06级来说, 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有所下降;08级是大二, 正是专项学习最集中也最有效的一年, 40.00%开始主动参加社会实践, 但是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专项水平没有达到能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并且全副心思在专项学习上, 所以参加社会实践的人不多;09级大一的学生, 由于刚入校不久, 对于自己的专业专项生活学习各方面并不熟悉, 从而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寥寥无几, 只占总数的14.28%。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年级的增长, 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越来越多, 但是大四由于其工作、实习、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压力, 参加社会实践的人相对于大三年级来说又有所减少。

1.1 参加社会实践的动因

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得出, 整个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健美操专项队学生有58人。8 6.21%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补贴生活费;77.59%的人认为必须将自己的所学的东西通过在社会上得到实践转换成自己真正的东西从而使自身得到提高和认同;9 8.28%的人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 因此想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同时增长社会经验, 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37.9 3%的人参加社会实践是看到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人都开始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随大流, 自己也开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5.8 6%的人认为在学校无聊, 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65.52%的人是想通过社会实践交朋友, 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1.2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

武汉体育学院是一所专业的体育院校, 其体育运动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其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健美操专项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与体育活动尤其是与专项健美操相关。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本身学习的是健美操教学, 因此从事健身教练、操类编排、兼职健美操老师等活动都是对本专项的一种实践行为, 将学习到的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价值。

健美操包含范围之广涉及到健身街舞、流行舞、搏击操、瑜伽、普拉提等等。而一部分健美操专项学生除健美操外都掌握了另外一门技术。因此, 舞蹈表演开始在这批学生中流行, 并成为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

同时, 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参加与健美操不相关的社会活动。有的同学认为促销需要比较好的的口才及其胆量, 比较锻炼人, 有的同学想学习公司的运营, 积累相关的经验;还有一些同学, 由于专项水平不能达到做教练或编排、老师的水平, 也对促销和一些公司的管理没有兴趣, 从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派发、抄写、家教等工作;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做模特礼仪、群众演员可以赚取更多的收入, 并且自身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 还有一些学生更喜欢自主创业, 希望做自己的老板。对于从事与健美操不相关的学生的调查显示中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出于哪个原因, 都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专项水平有待提高。

从表1中不难发现, 随着年级的递增, 专项的深入学习, 专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与健美操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这说明, 学有所长, 人有所专, 专项学习确实能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很大的方便并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 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力越来越强。

1.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

经过调查得知, 随着年级的递增,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社会实践并且参与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这与知识的增长, 经验的积累以及对锻炼自我能力的觉悟的提高密不可分。同时可以发现, 现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曾经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是因为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薄弱, 对于步入社会缺乏信心。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能力的增强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尤其是专项学习。越是到高年级, 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得心应手, 所以, 专项学习对于健美操学生来说促进了他们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2 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之间的影响分析

2.1 社会实践与专项学习之间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 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 特别是参加与专项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学生, 在实践后更多地增加了其对专项的信心, 并更多地投入到了专项学习当中;而专项的学习又促进了他们走进社会, 拥有一技之长, 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见表2)

56.08%的人认为, 参加与健美操相关的社会实践, 能增加对健美操的兴趣;并由于在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要求每个人做到精益求精, 因此更加触发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他们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增长了见识, 也拓展了在学校狭窄的健美操课堂空间, 接触到更多关于健美操方面的信息, 这才潜意识当中促进了自身健美操能力的发展;同时, 由于社会的要求与竞争, 参加过与健美操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比曾经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健美操的学习与练习上。34.4 2%的人认为, 其参加的社会实践与健美操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当同样参加社会实践, 那些参加与健美操相关实践活动的同学不仅仅挣了钱、锻炼了能力, 并且在还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健美操能力, 其表示也会在将来参加与健美操实践工作, 有这样想法的大部分是07级、08级专项水平不够, 以至于不足以胜任与健美操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9.8 7%的人认为社会实践会影响到自身健美操的学习, 而这部分人当中以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居多。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年级的递增, 由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增多使他们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促进了他们专项水平的提高;专项的深入学习又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2.2 社会实践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影响

经过调查显示, 平常繁重的学习任务与训练, 再加上学生在外参加实践活动, 经常导致睡眠不足或精力不集中, 因此没有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参加学习与训练;加之在外实践活动的增加, 朋友的增多, 工作、与朋友交流占去了大部分时间, 因此投入到文化学习当中的时间更少了。

参加社会实践过后, 每人平均每学期自习的时间明显减少, 上课开小差、逃课的次数增多, 并且睡眠不足的现象加重。并且由于年级的增长这种现象表现越为明显, 尤其是到大三时期, 现象最为严重。这是由于大三时期正是社会实践的鼎盛阶段, 社会实践已经形成年级的风气, 但是此时的学生把握不好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容易造成偏重于社会实践而忽略学习, 对此要学校领导应予以重视。到了大四, 由于个体的成熟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丰富, 因此大部分人能正确处理好社会实践与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能够将学习摆放到第一的位置上, 做到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获取额外经济利益、积累社会经验、体验社会生活尝试扮演社会角色。健美操专项学生通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能够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又能够对于自身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二者互相促进、互惠互利。健美操专项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事先未将学习与实践的兼容性规划好, 会产生对于正常校园学习的不利影响而出现偏颇。

3.2 建议

上级主管部门、校园管理部门应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学习范畴为学生提供良性的实践计划, 让学生有的放矢, 更加科学、更加有组织的参与社会实践而不是学生单靠个人浅薄的识辨力自行去参与有风险性的社会实践。学校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社会实践的抉择能力。学生应有机的处理好社会实践与正常校园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保障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宝治, 赵敬台.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定含义[J].河北师范大报, 1996, 26 (6) :37~39.

[2]张永贵.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D].甘肃:河西学院体育系, 2007.

[3]张兰英.论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2007.

[4]荆维玲.浅探体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6 (8) :102~104.

[5]高斌, 许曼, 靳继成.对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初步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6) :23~24.

[6]张志刚.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6 (6) :81~85.

[7]孟凡.体育与兼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3 (9) :11~14.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3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实践;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71-02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们持续多年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下乡队伍,直接深入农村服务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科技扶助、企业帮扶、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比如河北医科大学每年寒暑假都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为乡亲们送医送药,免费为乡亲们检查身体,宣传医学保健知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系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平山县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音乐系的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深入到农村为群众义务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技能优势,深入到农村乡镇、田间地头乃至农民用户家中,广泛开展了支教扫盲、文艺下乡、图书站建设、企业咨询会诊、卫生常识普及等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了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学生通过以上这些贴近群众的社会活动,体察民情,了解社会,既锻炼了自身能力,又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近几年来也取到了卓有成就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学生自身,活动本身、组织管理以及外界影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明确、务实的目标

对于为什么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数同学的回答较为理性,概括起来,主要有: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竭尽所能为社会做贡献;调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在社会的大课堂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上述的这些目的体现了一定的“思想觉悟”,那么另一些同学的答案就更为“实际”: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常常被用人单位看作是招聘的条件之一;部分高校为了鼓励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除了专业课的成绩可以计入学分外,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同样纳入了学分评估体系;对于有些学生干部来说,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频繁亮相,与教师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是他们的目标,其一举一动为将来参加竞选增加了筹码……虽然我们不能笼统地评价哪些目的是崇高的,哪些是庸俗的,但是大学生自身参与性存在目的不明确的问题,跟风、盲目的确不在少数。

2.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因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然而,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往往较为被动,一般是学校、班级安排什么任务就按照要求完成即可,很难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他们很难会自己主动地去了解“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开展这个活动?自己怎样才能去参加?等等。

3.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热情不足、马虎应付

社会实践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青年学生对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有所减退。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主动参加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宁愿把时间耗在电脑上也不愿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同学觉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一点意义都没有,不愿意参加。

脚步不够踏实,心浮气躁,也使一些大学生难以真正沉入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拍几张照,写几个字,与其说是实践,不如说是旅游;与其说是搞调研,不如说是凑热闹。他们这样的态度,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给他人留下极差的印象。

(二)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

1.“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侧重“精英”培养,点面结合不紧

目前,部分高校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是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开展的“精英实践”,只把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忽视了最为广大的普通同学的实践要求,在本质上是忽视了普通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在现状上是重点轻面,重个别小分队的实践,忽视了广大普通同学的实践愿望,重短期效应、轻长期效应;在未来发展层面上是“精英实践”的育人作用不能满足社会对青年大学生人才质量的普通要求。

2.“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笼统、活动内容单一

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视开头忽视收尾工作,注重对外宣传而忽略社会实践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际要取得效果。由于一些高校把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执行,未能真正意识到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教育载体的真正意义,因此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工作方式——活动设计规划笼统,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实践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实践流于形式。

3.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转化艰难,缺乏时效性

每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应事先把细节工作做好,而不应随心所欲。为什么要搞社会实践?它的意义何在?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社会实践以什么形式搞?怎么搞?什么时间搞?每门课针对哪些问题进行?由谁负责去落实?回来后怎么做?许多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事先都没有明确的计划安排,这就使有些事情做起来相互推诿,落不到实处,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

(三)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不科学

许多高校并未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没有完善合理的活动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管理不规范,绩效评定机制不规范,不具备实际操作性,没有形成有序的工作规划,因而其实际工作还处于一种零散、自发的阶段。

2.活动经费不足,后勤保障不力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经费的投入做保障。许多高校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成是一件费力花钱不讨好的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由于认识不到位及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一些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纵然有,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各高校在组织实践时,往往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社会弄一点、学校拨一点、系里掏一点、学生出一点”,其中学生出大部分,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三、对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从国家的角度看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国家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各大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地方政府、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也为农村的改革与谋求发展吹了新风,让三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以新颖的形式送下乡,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从社会的角度看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因此,社会应该多关注,多支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些新闻媒体更好地宣传,让人们都可以知道有这样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从学校的角度看

应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服务祖国和人民,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让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

(四)从个人的角度看

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积累经验,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当代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同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国家与民族奉献自己的才智与精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创造自己的辉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参考文献:

[1]江潭瑜.学习·实践·认知[M].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篇4

在台里,跟随前辈播音员录音、配音,如何气息下沉,如何改变原有的元音不饱满、尖音、吞字问题。新闻编写方面,从一开始的辅助编写,到如今已经可以独立根据外出采访撰写新闻。视频剪辑方面,从零基础到辅助剪辑,再到可以独立剪辑出片以及享视频和新闻图片的制作。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值得骄傲的闪光点的。本人参加社会实践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很高兴能有这个实践的机会,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我觉得挺充实的,至少让我的寒假过得有意义。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真希望以后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去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吧。

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报告 篇5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收获了以下经验和感悟:

一:人际关系

通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同事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交际中,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处事、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和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二:必备的自信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其次,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实践活动,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三:因人·地而异的管理

在工厂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就必须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地而异!

四:自强不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一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自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自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篇6

调查目的: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注重自身德育培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社会实践。而当下,“树新风,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也正在大学校园中飘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民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对象和方式: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和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对广西大学本部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大学生开展了此次调查。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有过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最想参加何种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次数和主要活动形式,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及参加公益活动对自身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的事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了解和提高社会(体验阅历)都有了很大的帮助。无偿献血、爱心助教、社会活动志愿者、敬老慰老等活动是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但因为公益活动的开展不具有定时、定点性的特点,所以不少大学 1

生都表示愿意会经常与公益组织联系,组织身边的同学多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挤出一点时间,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回报社会。

调查报告显示:92%的大学生都有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公益活动的经历,在他们参与的公益活动中,无偿献血占48%,其次是社会活动志愿者占30%,爱心助教12%,敬老慰老占10%;剩下的8%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表示平时很少会了解和接触公益活动的信息,但表示如果自己有合适的时间和喜欢的公益活动,会考虑参加。8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就通过如何更好的展示自身素质和才能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如何把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各种活动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责任,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心灵上得到了较大的慰藉,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多是为了陪伴同学或者打发时间,目的性很不明确,这样一来,他们参加活动的效果就不明显,收获很少。95%的同学表示会利用周末或者其它空余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除非是大型公益活动,否则很少会利用到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个人学业;5%的同学表示,因为他们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所以经常会挤占上课时间,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98%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社会活动,值得参加;2%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范围太小,可参加可不参加。7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的公益活动性质和活动内容感到比较满意,认可公益组织的策划与安排;25%的同学表示,当前的公益活动形式和内容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开展活动一次过,没有后续性;帮扶性很小;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等,有待改善。

另外,没有同学表示不应该开展和参加公益性活动,大家都认为,只要时间合适和活动内容和质量较好,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前提下,都会考虑是否参加。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中型、群体性较高、服务时间短的一类;以个体为主,长时间连续性、定点开展的一类较少。对于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而言,如何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与时代相挂钩,改变传统的内

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高尚的公益服务观念,不能以索取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公益活动本质上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但当前还有不少大学生没有彻底弄清好公益活动的性质,以至于活动的效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没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与建议: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在任何时期都永恒不变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去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所以,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值得和有意义的事情!

报告撰写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7

(一)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根本动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了解社会,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面临日渐增大的竞争压力, 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即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 而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是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对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因而“扩大知识面”是必须的。学生看重的不再是经济回报, 而是“经验”回报, 是内在需求。大部分大学生更渴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 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加竞争的筹码。

(二)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因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不在少数, 这说明尽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大学生成长需要的物质条件已基本能够得到满足, 高校教育工作者仍然要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中国教育需要完成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即实现教育理论形态上的彻底转换, 这就需要创新教育理论, 吸取时代的先进文化, 满足时代的新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系统即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 达到同一目的的有机整体。”社会实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和谐、高效地运行, 才能获得系统效益,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最大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我们只需要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求知, 在实践中为生活作准备。与其他载体相比,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载体有显著优势, 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三) 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

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 要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实践动机。教育从来都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大学生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现实生活, 重组生活经验。因此, 我们应根据这些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践动机, 例如: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扩展知识面、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高校应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 并依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有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实践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功能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 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其内容的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空间的相对广阔性, 能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方面同时得到综合训练提供条件, 因此社会实践已逐渐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趴桌子死学、苦学的情况经常出现, 降低了自身各方面的水准, 从而造成社交范围小, 语言表达能力差, 适用性与灵活性不强, 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差, 难以应付有难度的工作。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 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在实践中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就能够根据社会实践和书本理论知识的差别去关注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进而增强学习目标、意识和能力, 促进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以创新为灵魂的时代。大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开拓创新, 才能有所作为。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实践活动, 将会使其对科学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发展, 并得到扩展, 找出相同与不同点, 甚至新方法, 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培养其创新精神, 提高其创新能力, 营造了校园的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环境, 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 健全大学生人格, 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社会实践架起了高校与企业、社会的桥梁,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使大学生从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获取亲身的感受, 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 矫正认识上的偏差, 促使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社会实践通常以团队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既定目标, 这意味着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互合作。因此,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 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 增强其沟通能力, 使其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达到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促进素质拓展和大学生就业

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才。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加阅历, 可以锻炼他们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培养其创业能力, 树立其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念。这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做好了准备。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对策和路径

(一)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计划

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实践观念, 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培育大学生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大学生巩固知识, 完善智能结构, 增长才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制订与大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 并编写教程, 规定实践课时数、学分, 规定实践目的、任务、内容、形式和要求, 配备专门指导教师, 使之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种评优挂钩。

(二) 整合资源, 夯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载体。因此,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想出成效, 就必须整合资源, 夯实基地建设。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 长期坚持, 使学生受锻炼, 当地见效益。

(三)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 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

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 拓展创新的活动项目, 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 使其在内容形式及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 赋予其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和生机活力。积极推进社会实践与“两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是“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正常教学计划, 作为一门必修课, 在规定学时、学分的基础上, 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最终形成学分, 记入学生学分档案。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一是成立二级评估委员会或小组, 实行定性定量考评, 坚持学生自测与集体 (小组) 评估相结合;二是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以及实践单位评价;三是学院 (系) 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反馈及处理机制;四是学校要出台有关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例与管理办法, 各学院 (系) 、班级制定实施细则。同时作到“七个挂钩”, 即: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挂钩, 与奖学金评定挂钩, 与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挂钩, 与团员民主评议、推优入党挂钩, 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推荐就业挂钩, 与学院 (系) 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与教师工作量和干部业绩的奖惩挂钩。同时, 针对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对活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广大教师干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社会实践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轨发展的动力机制。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过程的核心, 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 各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达到了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磨炼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由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教育研究者应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和研究力度, 尤其是要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

参考文献

[1]吕明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5, (3) .

[2]王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5, (4) .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8

【摘要】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呈现出松懈,随意状态,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锻炼意识薄弱,大多没有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观念,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 非体育专业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现状 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此次有关云南省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校非体育专业的各年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发放方式采用随机发放。

1.2.2 文献资料法

检索有关大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运动意识现状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统计,并进行相关比较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云南师范大学得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频率、年级基本情况分析

2.1 .1对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调查与分析

通过表1显示,接受调查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中很少参与体育锻炼的高达占36.0%,很少参加的占26.5%, 有时参加的占21.9%,经常参加的学生仅占15.6%。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云南师范学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表示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打游戏、逛街、酒吧等活动。

2.1.2对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年级调查与分析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选择体育锻炼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刚进入校园的学生能够保持自己高中的习惯,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逐渐受到各种风气以及其他诱惑的影响降低了锻炼身体的期望。

2.2对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动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2.1对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比较明确,主要以健身为目的,其次为了充实生活、朋友交际、劳逸结合等,体育活动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这看出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对体育锻炼对提升自身健康、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上认识有较大提高。

2.2.2对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对非体育专业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自身方面,这部分学生有107人,占到了34.9%,其次是时间因素有25.4%的学生选择,还有场地因素有17.9%,由于经济原因导致的占到了3.3%,还有18.6%的学生选择其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以很少参加和不参加为主,活动时间为晚上人数最多,占到了53.4%,活动形式以2~5人比例最高,达51.5%。

3.2建议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9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总结一下毕业生的经验、感受,并以次为借鉴。

被调查人数共计376人,成功调查并记录在案的的共188人。在18个区县中,重点以朝阳、海淀、东城、西城、怀柔几区。总体讲,我院代表的调查人员表现优秀,圆满完成任务。同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也反映几个方面的不足,找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入点,以便我们加强改进。

调查进行不顺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掌握的毕业生信息不够准确,使得我们在联络毕业生时遇到不少困难;二是时间安排不当,我们去采访的时间有时会与对方的工作时间或活动相冲突,使得调查不能顺利进行;三是毕业生所在地较为分散,调查时间紧迫;四是有些毕业生态度不佳,对我们这次活动不与以配合。

虽然如此,这次活动收获仍是颇丰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积极配合我们,反映了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交际中需要重视和注意的。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欠佳,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不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不得当。

虽然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无法忽视那些值得我们骄傲的闪光点。参加调查的学生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通过那些毕业生,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遭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我们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学院对我们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学校提供毕业生的资料,没有学院老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就无法开展调查工作。在此,我们对给予我们莫大帮助的学院领导和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0

第一次初来报道

第一次到他家探究,他正在书房里生闷气,因为他开始不同意请家教。他,叫xx,头发剪得短短的,羞涩滴滴,明亮的单眼皮眼睛水汪汪的,似乎想看尽世上所有有趣的东西;之前把所有保姆家教都气跑的正是那张开口不饶人的尖尖小嘴,嘴里还嚼着木糖醇呢;那张稚气的娃娃脸上总是挂着一丝不屑的神情。叔叔不在家里,阿姨管不了他了,进他家,阿姨热情的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的交谈了很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xx有厌学情绪,由于英语的不好,带给了他无比的打击,感觉自己很羞愧,不与人交流,特别内向,话不多。同时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期望是炙热的,无私的。她看得很远,看到了子女的未来;他们做的很无私,甚至会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责。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已深深打动,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他的父母与我交谈完后就去上班了,留下个“小魔怪”给我。正当我想敲他门的时候,他拒绝开门,抛下一句“就是不要”!我无可奈何。就这样,我呆呆的在门外,他在房内,第一天就过了!

第二次嘴“开”了

刚开始几天,去家教晚回来后,我都几乎要“吐血”!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怪癖的小孩。首先,他写字喜欢趴着写,叫他坐端正,他不说话,貌似我没说话一样;写作业时,就很认真写,我与他说话,他似乎觉得我不存在,接着又要拿下一本书了;呆呆看一下窗外,嚼嚼木糖醇,一片宁静,我一个人说话。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把他的嘴打开。我便哄他说:“你要是乖乖听我讲,我就每上一节课后陪你玩个新游戏,”我扫描了他的房里,发现了一副乒乓球板,就知道他喜欢玩这个,“我喜欢打乒乓球,你呢?”这招真见效,终于开口说话了。小孩子毕竟还是喜欢有人陪着一起玩的。接着乖乖地听了我一堂思想教育课,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的点头表示同意。

第三次“内向“渐渐驯服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1

關键词: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康

前言

女大学生是高校和社会的特殊人群,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女大学生的任务可谓艰巨,毕业后不仅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更要完成作为母亲的神圣使命。因此,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自身的事业发展和祖国未来的发展[1]。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在理论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关于体育运动能否增进健康,延长人的寿命问题存在着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运动必需论”,认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坚持者都能获得健康。另一种观点是“运动怀疑论”,认为体育锻炼不一定能健康长寿,不运动而长寿的人也不少。种种观点表明,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还是十分关注的,但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2]。

2.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差异的调查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对自我健康认识的差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女大学生中,体育院校女生回答“很健康”和“比较健康”的分别为20.8%和64.1%,回答“不太健康”和“其他”的分别为14%和1.03%。综合性大学女生中回答“很健康”和“较健康”的分别为18%和59.4%,回答不太健康”和“其他”的分别为22.3%和0.21%。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院校女学生比综合性大学女生普遍认为自己更健康,差异显著(P<0.05)。

表1 女大学生对自我健康评价

体育院校女学生综合性大学

很健康较健康不太健康其他很健康较健康不太健康其他

N101311685872871081

%20.8%64.1%14.0%1.03%18.0%59.4%22.3%2.1%

2.2 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差异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习惯方面的重要因素[3]。表2是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女生中回答“重视”和“一般”的分别为50.1%和35.8%,回答“不重视”和“无所谓”的分别为14.1%和0.01%。综合性大学女生中回答“重视”和“一般”的分别为28.2%和28.4%,回答“不重视”和“无所谓”分别为38.1%和5.36%。由此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女生的重视比例明显高于综合性大学女生,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女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重视程度

体育院校女学生综合性大学

重视一般不重视无所谓重视一般不重视无所谓

N18513252010510614220

%50.1%35.8%14.1%0.0%28.2%28.4%38.1%5.36%

2.3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频次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院校的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频次在3次或以上的比例最高,占47.9%;排在第二的是每周1-2次,占34.6%;而综合性大学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次最高的是在1-2次,占37.9%;排在第二的是0-1次,占36.4%。由此可以看出体育院校的女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次远远超过了综合性女大学生,并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P<0.01)。

表3 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频次差异

体育院校女学生综合性大学女生

频次/每周N%N%

3次或以上12347.9%3513.0%

1-2次8934.6%10237.9%

0-1次4517.5%9836.4%

从不00.0%3412.6%

3.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显著原因

本文通过在成都体育学院和四川省六所综合性大学分别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性显著。

主要原因:首先是专业性质的不同,导致对体育活动认识上产生了差异,体育院校的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更高,更愿意主动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其次是对体育的热爱程度不同,综合性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休闲的逛街或者散步,对体育的参与兴趣不高,而体育院校的女生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再次是由于场地设施的限制,体育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的场地设施更齐全,安全系数更高,日常管理更规范合理,而综合性院校对体育活动的重视远不及体育院校[5]。

4.结论与建议

4.1 高校做好宣传,使女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综合性女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对体育活动促进健康的正确认识,提高运动积极性,余暇时间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提高对体育价值深入全面的认识。

4.2 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多元化,推广简单易行的锻炼项目,如增加游戏类锻炼项目,经常参加户外集体体育活动,使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娱乐化、生活化,这样不仅能得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也使她们在运动中享受了体育带来的快乐。

4.3 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足够和良好的体育活动设施,保证参加体育运动女学生的安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组织各种体育运动社团,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吸收并给予指导,为女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黄德春.体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2] 李井平.试论体育与健康的关系[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3):55.

[3] 向井智,中日两所高校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2

纵观近些年来的文献资料, 大多数学者只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层面对高校课外足球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剖析。国内学者对高校课外足球活动的研究不是太多, 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广西地区, 对研究高校课外足球活动还比较欠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广西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进行调查, 全面分析阻碍广西大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主要因素, 寻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今后广西高校课外足球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 研究 对 象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空港校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教师和学生。

(二 ) 研究 方法

1.文 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高校相关的部分文献资料 。

2. 问 卷 调 查 法 : 发 放 教 师 问 卷 24 份 , 回 收 24 份 , 回 收 率100%;发 放学生问卷200份 , 回 收193份 , 回 收率96.5%。

三、结果与分析

(一 ) 广 西 高校 开展 足 球 活 动 的现 状

1.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项目的情况

通过对广西四所高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调查, 表1结果显示:活动量大、竞争性强的球类项目深受男生的青睐, 如选择参加课外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81%; 选择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76%; 选择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58%;选择参加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其他项目运动的人数分别占调查对象48%、46.5%、43%和61.5%, 可见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已经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欢, 这与近年来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火爆展开、国际各大联赛的展开有密切的联系。

2.学生对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态度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体育课的延伸。学生课外是否参加体育活动, 对学生体质能否良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调查的广西四所高校里, 每一所高校都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但体育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都表现为自由参加。

表2显示, 非常喜欢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学生占34%, 比较喜欢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学生占46.5%, 不大喜欢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学生占16.5%, 讨厌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学生占3%。从表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参加课外足球运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调查发现, 学生对参加足球运动的态度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学生对参加足球运动的要求与日惧增, 很难满足学生提高足球技术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伙伴和组织形式进行足球锻炼, 影响到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积极性。因此, 当前阶段要解决足球课堂教学不足与学生渴望参与足球运动两者之间的矛盾, 并积极探索出既可以弥补足球教学不足又有利于学生进行足球锻炼和开展足球竞赛的组织形式, 满足学生对足球运动的需要。

3.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动机

从表3可以看出, 强身健体、锻炼意志、调节精神、提高运人数%从表3可以看出, 强身健体、锻炼意志、调节精神、提高运人数%动水平、交往、体现自我、展示个性、为了达标、考试是高校普人数%动水平、交往、体现自我、展示个性、为了达标、考试是高校普学习负担过重16582. 5人数%学习负担过重16582. 5通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主要动机。由表3得知, 学生参加足球通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主要动机。由表3得知, 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强身健体”占95%。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的健身意识增强。“锻炼意志”、“调节精神”分列占82.5%、76.5%, 表明学生从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及锻炼意志、调节精神的作用。“提高运动水平”、“交往”、“体现自我, 展示个性”分列占72%、66%、60.5%, 表明学生比较注重对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 达到体现自我、展示个性的目的, 同时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 增加交流。“为了达标、考试”占53%, 部分学生参与锻炼的目标是达标、考试, 表明了在现在教育体制下,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二 ) 影响课 外 足 球 活 动 的不 利 因 素

通过访谈、观察等形式对广西四所高校课外足球活动及业余训练开展的现状调查, 结果表明: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 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热情很高, 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其他项目是, 由于组织指导跟不上, 以及各种足球比赛开展得太少, 影人数响了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锻炼的积极性。152162116969386123

1.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积极性的因素

表4显示, 影响学生进行课外足球锻炼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第一是“学习负担过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少”分别占82.5%和76.5%。经调查了解, 学生每天从早上7:40—下午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不大喜欢讨厌7:00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约占46%, 说明在学校里片面追求人数6893336高学历和考取各种技能证书, 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 使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第二是“没有足够的体育%3446. 516. 53设施”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达到67.5%。经调查了解,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足球场地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封闭状态, 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在学校附近的小操场或其他小场地进行锻炼, 人数%有些特别热爱足球的学生只能自掏“腰包”去校外“五人制”强身健体19095足球场进行锻炼。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热爱足球锻炼的积极性;第三是“缺乏教师指导”、“不知如何锻炼”, 这也是影响学锻炼意志16582. 5生对足球 锻炼的积 极性的主 要因素 , 所占的比 例为60%、调节精神15376. 510%, 在学校课外活动里 , 大多数学生的锻炼形式都是自由锻提高运动水平14472炼 , 盲目性较 高 , 导致学生 的运动损 伤发病例 较高 ;第四是“没有合适的锻炼伙伴”、“自身运动能力差 ”, 要营造活跃的交往13266锻炼氛围, 其中包括找合适的锻炼伙伴、相应的场地、器材、教体现自我、展现个性12160. 5师的指导。自身的运动能力是影响学生提高锻炼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2.影响教师对课外足球训练积极性的因素

表5显示, 影响教练员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有:第一, 待遇人数低、社会地位不高, 缺乏训练经费。经调查了解, 有83.3%和66.7%的教师认为应得到的待遇不高、缺乏训练经费 , 平时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2083. 3训练报酬只是得到几节课的课时费, 大大挫伤教练员对待训缺乏训练经费1666. 7练的积极性。还有主要的场地、器材的维修和更新速度缓慢, 课程任务太重1458. 3很难满足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第二, 课程任务太重占58.3%, 由于全国高校“扩招”形式的展开, 大批量的大学生涌进高校, 运队员水平不高1041. 7从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不适合课外体育训练个别化方向形运队员训练积极性不高833. 3式发展的需要;第三, 队员水平不高、队员训练积极性不高占41.7%、33.3%, 主要体现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气氛沉闷 , 教练员的训练手段单一没能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因此, 队员运动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四、结论与对策

(一 ) 结 论

1.目前在广西高校开展各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中 , 足球运动以良好的文化氛围, 特有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广大大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锻炼中。大多数学生把足球运动作为自己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中的第一选择。

2.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 而是多方面的, 绝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 但一小部分同学的动机是为了期末考试能顺利过关。因此, 应采用一些切实的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

3.大 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 , 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

4.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教师对课外足球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是激发教师参加课外足球训练兴趣的主要途径。

(二 ) 对策

1.加强对课外足球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教育, 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学生课外足球锻炼的自理能力。教师利用上课时间, 多传授技术方法的应用, 多督促课后练习,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外指导, 使学生在课外足球活动中体会到足球锻炼的重要意义。

建立对高校课外足球活动的考核、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对学生课外足球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实施课外足球活动质量评价是根据课外活动管理的目标, 对足球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考评, 借此对课外足球活动进行调控, 从而保证课外足球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由体育教师、足球协会、团委共同组成考勤和检查评比小组, 对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人数、活动情况进行统计, 把评比的结果公布出来, 把这些成绩当做评比先进班级或个人期末足球成绩的参考, 从而调动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积极性。

利用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对足球技术较差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课外辅导, 使较差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足球技能,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 体育教师更新专业知识面, 用现代化的足球知识、技能武装自己, 做到与时代教学发展与社会变革同步;其次, 增强足球教学能力, 在足球课过程中要善于开展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活动, 从而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足球活动。

3.完善相应的场地和器材

督促学校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地改善、增加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 满足学生课外足球活动的需要, 这是高校开展课外足球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经调查了解, 广西各大高校已具备供学生进行足球锻炼的足球场地和器材, 基本能满足学生进行足球锻炼的需要。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足球场地的标准和数量, 提高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活动的质量。

4.积极开展课外足球竞赛活动

足球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足球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手段, 通过组织校内或院 (系) 级足球竞赛, 还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活跃校园里课外体育活动的气氛的目的。其次, 可以根据校内不同的参赛群体和参赛对象, 选择主题鲜明的比赛形式, 比如“对抗赛”、“邀请赛”、“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等, 调动学生一切热爱足球运动的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足球运动中, 努力营造踊跃参 加足球运 动的氛围, 使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积极宣传足球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推动广西高校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来.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

[2]何盛, 唐成.试析中国的大学生足球运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 (1) .

上一篇: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点下一篇:幼儿教师舞蹈中国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