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统计报表制度(精选8篇)
静宁县人才队伍统计与人才现状全县农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11名,其中高级农艺师7名(大学本科2名,大学专科3名,中专2名),中级职称88名,初级职称416名。全县具有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1543名,其中高级技师9名,技术员1310名,技师224名;八年来,全县共组织招收农函大学员3030名,通过农函大学习,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专业技术。目前急需工农业园区精通高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要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业务员。工业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一般中小型企业为高级1—2名,中级6—10名,初级20—30名;大型企业为高级2—4名,中级15—20名,初级30—40名。农业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层次,农业行业(指大农业)为高级7—14名,中级70—140名,初级560—1120名。
一、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对统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定量研究认识自然及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论科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统计学在与其它学科不断结合、不断融合中自身理论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并衍生出许多应用统计学分支学科。
1.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趋势, 使统计学的内容不断丰富。
统计学是认识社会和管理社会的有力工具, 作为一种“工具”, 统计学只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等, 而一些其他学科的专家也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对统计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这样, 统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 如经济统计学、交通运输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分支学科在解决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时, 也使统计方法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从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出发,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 除了讲授统计学原理中的统计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调查、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基础内容外, 还须系统地讲授推断统计的内容, 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预决策, 等等, 使《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 统计与计算机的结合, 特别是大量统计软件的开发, 使
得数据处理更加便捷, 但对数据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原先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原先看起来十分复杂, 难以掌握的统计方法, 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 使得非统计专业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处理现实的数据分析问题, 而不必先掌握原来的统计方法。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可以使统计方法的应用更加容易。另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趋广泛, 大量的数据被积累下来, 人们由此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但也就产生了诸如:信息过量, 难以消化;信息真假, 难以辨识;信息安全, 难以保证等问题亟待解决, 这又促使计算机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学习统计学的学生而言, 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学好统计理论和方法, 也要会应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进行数据处理。
二、从高等教育现状看, 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1. 学生学习统计畏难情绪比较大。
统计学具有这样的特点:概念多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复杂, 公式多且不太容易记忆, 计算有一定难度。基于这些特点就需要学生多练习、多实践、多理解, 否则要掌握好统计学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对于部分数学基础不太扎实的经管类学生来说, 一看到公式、计算就有较大的畏难情绪。
2. 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这对统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经管类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要求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 《统计学》教学中, 虽增加了实训课时, 已有一定的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还不够, 以至于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还不够, 不会分析问题, 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了。
3. 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矛盾突出, 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随着统计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充和教学课时的不断压缩, 使得老师虽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讲解, 却很难保证学生真正理解与消化。另外, 由于许多学生学习统计的热情不高, 很少做到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 这就必然影响到《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三、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运用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对案例中待决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判别和分析, 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和评价, 从而选择一个比较优良的解决方案的过程。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 采用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 因此学生必须预先准备, 认真阅读、分析案例素材并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 就必须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在解决问题时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方法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 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统计教学中的比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讲, 抽象、枯燥, 概念复杂, 公式繁琐, 计算难度大, 普遍学习兴趣不佳、效果不好。而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兴趣地完成统计知识的学习掌握, 不仅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统计的畏难情绪, 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工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方案。先让学生分组确定选题, 选一个感兴趣的、想去了解分析的选题, 然后, 制订详细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 按方案去调查;把收集到的数据、情况进行整理, 当然是分组、汇总, 制表或制图, 最后利用统计整理的结果 (统计表成统计图) 进行详尽全面的分析, 写出分析报告。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统计知识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3. 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过程更加便捷。
统计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大量复杂的公式和计算。如果仍使用传统方式来进行讲解, 费时、费力。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 运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相应统计软件辅助教学, 教、学相宜, 更加便捷。
4.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EXCEL的能力。
SPSS、SAS、EXCEL都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统计软件, 而对于非统计专业, SPSS和SA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 使用者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 不太适合, 而EXCEL则比较适合。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种优秀的表格软件, 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 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 便于掌握, 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等满足了非统计专业学生分析数据的要求。
总之, 在新形势下必须改革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 才能满足社会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才能真正实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
参考文献
[1]赵秀敏.浅谈新形势下的统计教学[J].邢台学院学报, 2007, (3) .
[2]颜泳红.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思考[J].统计教育, 2005, (5) .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统计人才培养
【分类号】C81-4
1、课题: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4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名称: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文件号:湘外经院教字2014〔61〕号
当前,高校统计学教学的教学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的讲授式的教学,这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多领域普及和统计信息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完全不符。因此,时代和社会呼唤高效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同时,高效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对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和高素质型的人才。
一、对高校统计学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和复合型的学科。它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数据既可以是现实中的有关现象的真实数据,又可以是抽象的数量或者模拟的数据。同时,[1]统计学不是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提供方法论和工具给其它经济学科,对其它经济学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统计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这就需要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从而让统计学课程在高校更好的发展。
当前,高校的统计学教学主要是从公式定理和基本的概念出发来介绍统计理论,而不是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着手来对基本的统计思想、统计理论和方法等进行说明,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统计学本应该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训练相结合的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另外,统计学教学与统计软件的脱节,造成统计工作人员不会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统计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对高校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强的新型统计人才。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与统计人才培养
统计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此,统计学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巨大。同时,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明确了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即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服务。同时,针对当前高校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出了具体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基础,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应该突出统计学的基础性和应用型,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因此,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统计的专业课程。课本的例题要结合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2]思考题的设置要适应时代要求、要具有灵活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例题的讲解和分析之后,可以列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例如:以整个院的学生上学期的统计学的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把成绩划分为几个阶段,90分以上为一个阶段,80-90分为一个阶段,70-80分为一个阶段,60-70分为一个阶段,60分以下又为一个阶段,让学生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分别得出每个阶段的人数和每个阶段的人数在整个专业所占的比重。这种把实际数据运用到教学内容的方法,不仅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是否能够快乐简单学习统计学的关键,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统计学。同时,由于统计学学科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既使学生能够容易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接受,又要使系统的知识得到有效的传递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包办,运用书、粉笔和嘴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在当代统计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把把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上机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结合起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适时进行引导。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和听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的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状况,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丰富和更适合时代的要求了。
(三)师资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能力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统计學的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娴熟的运用计算机软件教学的能力等等。同时,高校统计学教师还要具有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能力。只有具有这些基本的能力,教师才能培养出统计方面的专业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和高校统计人才的培养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进行统计学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绣有的统计人才。因此,统计学教学改革可以从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师资力量这三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翟娟娟.浅议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191.
[2]黄介武.民族高校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85-188.
总
说
明
(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和社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
(三)本报表制度的综合范围为广州市辖区内城乡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及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基层资料由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妥善保存,存档以备待查。劳动情况表(I102—1表)未经市统计局同意,不得抄报其他机关或单位。社会从业人员情况的资料来源是:统计局、工商管理局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三家综合报表。各类专业人员的资料来源为:1.人事部门的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2.本企业人事部门档案或职称办公室资料。
(五)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直报单位应按照广州市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和报送方式报送广州市统计局。
(六)对本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统计范围、指标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与部门不得随意修改。
(七)本报表制度中的所有基层表和综合表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以“人”为计量单位,劳动报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位。
(八)《劳动情况》表表头基本情况填写说明:
1、“登记注册类型”:按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表601表中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代码“18”填写。
2、“行业类别”:按照国家统计局2002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填写。
3、“企事业机关划分”:企业一
1、事业一
2、机关一3
(九)本报表制度由广州市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处负责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一)人数指标
1.年末人数
指填报单位年末的总人数。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在单位领取劳动报酬(生活费)的人数都应由发放单位统计。这里包括以下6种人:(1)在岗职工;(2)不在岗职工;(3)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4)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5)民办教师;(6)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人员。
注意:在年末人数中不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2.单位从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包括临时工、外来劳动力)、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3.职工
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各种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含在岗职工(包括临时职工、外来劳动力)和不在岗职工。
4.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病假6个月内)、伤(工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5.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指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单位、股份制单位、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其他单位的职工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
6.省外员工
指户籍在广东省外的人员(不包括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
7.省内市外员工
指户籍在广东省内,广州市辖区(包括两个县级市)外的人员(不包括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
8.长期职工
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9.临时职工
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10.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长期病休职工(吃劳保人员)。
11.内部退养职工
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12.长期病、休假人员
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13其他从业人员
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并包括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人员。
14.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
指本单位聘用、留用的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不包括聘用的社会上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各类人员。
15.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不包括临时访问、讲学和以从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半年以内)研究或工作的人员。16.专业技术人员
指在岗职工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前评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包括:(1)工程技术人员;(2)农业技术人员;(3)科学研究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4)卫生技术人员;(5)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校、中学、小学);(6)民航飞行技术人员;(7)经济人员;(8)会计人员;(9)翻译人员;(10)统计人员;(11)图书、档案文博人员;(12)新闻出版人员;(13)律师、公证人员;(14)播音人员;(15)工艺美术人员;(16)体育人员;(17)艺术人员;(18)海关专业人员;(19)船舶技术人员;(20)政工人员等。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二)平均人数指标的计算方法: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期内每天拥有的人数相加除以报告期日历日天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新成立的单位要从实际开工之日起到月底每天拥有的人数相加除以日历日天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2.年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
其计算公式是:
年平均人数= 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或:
年平均人数= 报告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
(三)人数增减变动指标
1.新增和调入的人数 ⑴从农村招收的人员:指从户口在农村的劳动力中招收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来自农村的补充自然减员的人数。
⑵从城镇招收的人员:指从城镇社会青年、失业人员中招收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来自城镇的补充自然减员的人数。
⑶录用的复员军人:指从部队复员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或由职业介绍所介绍的人员,包括参军前是职工或已办理了招工手续,服役后又回到原单位复工复职的人员。不包括复员回农村参加生产后,又被城镇单位招收录用的人员,这一部分人应计入“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人数中。
⑷录用的转业军人:指退出现役,转到地方由国家分配到各类单位直接录用或由职业介绍所介绍而录用的部队转业军官和干部。“录用的复员军人”和“录用的转业军人”统称为“录用的退伍军人。
⑸录用的大学毕业生:指从大学、专科学校及研究生院(部)毕业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人员。包括由学校推荐、本人自行联系工作单位而录用的各类应届毕业生。⑹录用的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指从中等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人员。
⑺不在岗职工重新上岗:指的是原无岗位的职工本年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包括本单位的不在岗职工重新上岗,同时也包括社会上的不在岗职工到本单位上岗工作。
⑻由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调入:指在报告期内由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单位调入的人员。
⑼其他增加入员:指除上述几类人员以外的各类增加的人员。包括增加的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2.减少和调出的人数
⑴离休: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离开生产或工作岗位,正式办现了离休手续并享受离休待遇的人员。
⑵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条件,退出生产或工作岗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在单位内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能统计到退休人员中,仍应统计为单位不在岗职工。但如已被社会统筹机构承认并发放退休费的提前退休人员,可计入本项中。
⑶退职:指职工本人自愿,或因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而办理离职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的人员。
⑷开除:指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⑸除名:指根据有关规定,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由单位办理除名手续的人员。
⑹辞退:指按有关规定,对犯有违纪行为,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以及由于其他原因按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
⑺合同制职工终止或解除合同:指根据有关规定,单位与职工签订合同后,因正常或非正常原因,与单位终止或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⑻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职工:是指年内新增加的不在岗职工,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的减少。
⑼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在报告期内调到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单位的人员。
⑽其他:指除上述几类人员以外的各类减少的人员。包括减少的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四)劳动报酬指标
1.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
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全部劳动力的报酬(生活费)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在岗职工生活费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即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民办教师劳动报酬;兼职人员、借用外单位人员及从事第二职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其中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包括不在岗职工生活费)。
2. 过节费
指遇节假日各单位自筹资金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人员的过书费用,是全年劳动报酬总额的其中数,同时应分别统计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中。这个指标原来在工资总额外统计,为与国家统计局保持一致,进行了指标口径调整,统一调整在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中。
3.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过节费、交通费、洗理费、书报费、伙食补助等以及由单位为职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大病统筹基金、房租水电费等。但单位应缴纳的各项保险基金不应统计在工资总额内。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资金来源,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税项目还是免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4.计时标准工资
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
⑴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⑵机关新工资构成中实行职级工资制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实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的岗位工资。
事业单位新工资构成中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职员职务工资、运动员的体育基础津贴。⑶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生活费)。
⑷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技能工资和岗位(职务)工资。
⑸合同制职工按规定缴纳的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3%的退休养老基金,职工受处分期间的工资,浮动升级工资。
⑹凡是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明确纳入基本工资(即计时工资)的各项物价补贴性质的补贴。
5.计件标准工资
指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单位按照批准的计件单价和规定的劳动定额或工作量应支付给计件工人的劳动报酬。
6.计件超额工资
指计件工人超额完成定额任务后所得的工资。即计件工人实得的全部计件工资减去应得的计件标准工资后的数额。
7.奖金
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1)生产(业务)奖
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2)节约奖
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
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金和实物奖励;
(4)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节支奖励、岗位责任奖励及年终一次性奖金、机关工人的奖金、体育运动员的平时训练奖。
(5)其他奖金
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运输系统的堵漏保收奖,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从各项收入中以提成的名义发给职工的奖金等。
8.津贴和补贴
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津贴包括:
①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包括邮电人员外勤津贴、夜班津贴、中班津贴、班组长津贴、环卫人员岗位津贴、流动施工津贴、盐业岗位津贴、废品回收岗位津贴、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科研辅助津贴、卫生临床津贴和防检津贴、口岸鉴定检验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环境监测津贴、收容遗返岗位津贴、责任目标津贴、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技术等级岗位津贴、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包括公安干警值勤津贴、警衔津贴、海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基层审计人员外助工作补贴、人民法院及检察院干警岗位津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监察、纪检部门办案人员外出办案津贴、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津贴)、机关工作人员临时职务补贴等;
②保健性津贴:包括卫生防疫津贴和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以及其他行业职工的特殊保健津贴等;
③技术性津贴:包括特级教师津贴、科研课题津贴、研究生导师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高级知识分子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④年功性津贴:包括工龄工资、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 ⑤、地区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 ⑥其他津贴:包括直接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津贴、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卫生费、书报费、工种粮津贴等。
(2)补贴包括:对于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后,原按国家和地方规定发放的物价、福利性补贴及自行建立的津贴,扣除冲销的各项补贴32.44元外保留归并的各项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肉菜补贴、粮差补贴、生活用煤补贴、房租补贴、水电补贴等。包节假日的一次性补贴和“过节费”。
9.房贴
指在城镇住房改革中,对提高公房租金后发给个人的房改补贴。不包括发给个人的住房维修费,亦不包括单位发给个人的住房公积金。
10.其他工资
包括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众假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加点工资,也包括其他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以及调整工资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工资总额不包括以下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国务院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6)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7)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8)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9)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10)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1)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12)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和管理费。(13)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4)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5)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16)单位发给个人的住房公积金。
11.不在岗职工生活费
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兼职人员、第二职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12.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
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的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在填报此项时,应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
13.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
与“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指标相对应。指支付给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但不包括离退休费。
五、单位支付给个人的其他收入
指单位发给职工工资总额以外的各种现金和实物。包括:劳动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按规定未列人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
具体内容如下:
1.保险福利费用
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福利费用。包括: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各种非工资性补贴(如托儿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防暑降温费等)以及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医药费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指职工从单位得到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夏季冷饮费等。
3.按规定末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
包括: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稿费、翻译费、讲课费、评审费、课题费,以及各单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进行生产、咨询服务、科研、设计和其他活动,从中得到的收入中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和实物,单位之间业务往来收取的回扣、好处费、手续费收入中给职工个人的提成等。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指一些单位职工集资入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给职工的股息分红、债券利息以及职工个人技术投入后的税前收益分配。
5.其他收入
指在上述各项以外职工得到的其他现金收入,包括实行租赁经营单位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职工的误餐补贴,下基层补贴,出国置装费以及职工从出差补助和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中净结余的现金等。
六、职工平均工资
指各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 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职工平均工资可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不在岗职工平均生活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不在岗职工平均生活费= 报告期实际支付的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总额
报告期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七、按劳动岗位分组的在岗职工人数
工人
工业企业的“工人”,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建筑业的“工人”,指从事建筑安装、附属辅助生产、多种经营与运输工作的工人。
学徒
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领取学徒工待遇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指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人员。
管理人员
指企业的厂长、经理以及在各职能机构、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附助生产单位)中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包括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脱离生产岗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在内。
服务人员
指服务于职工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包括:食堂工作人员;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文化教育(如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站、图书馆、俱乐部)工作人员;卫生保健(如医务室、保健室)工作人员;保安警卫和消防人员;住宅管理和维修人员;勤杂人员(与生产有关的车间的勤杂工算工人,不算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工作人员和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
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
指某些与本企业生产无直接关系,但由企业举办的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如企业办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中小学、医院、商店、粮店、邮局、派出所等的工作人员。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是“服务人员”中的其中项。
其他人员
指由本企业支付工资,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企业生产基本无关的人员。包括:农副业生产人员;出国援外和出国劳务人员;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下同)学习人员;长期派出外单位工作人员。
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指标解释
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报表中仅指事业、企业单位中已经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在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转的二十九个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基础上,将事业、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归并为: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及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共十七个专业技术职务类别。另外,为保持专业技术人员统计口径的一致,广州市仍对海关人员列入统计范围。
一、为了确保统计源头数据客观、真实,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必须以“严肃、认真”的作风,加大对下级尤其是起报单位数据的审核、评估力度。
二、评估范围:辖区内的所有下级汇总单位和起报单位。
三、评估方法:
1、实地评估。首先利用平时所掌握的情况评估,其次对有疑问的应到实地察看。
2、对照评估。主要数据应与上年同期比照,与相关数据比照,与部门数据比照,与政策措施比照。
3、逻辑评估。将主要数据与关联指标计算评估逻辑关系。如人均情况、土地占用率、复种指数等。
4、领导点评。请相关分管领导点评数据的可信度。
四、评估结果处理:对在评估中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的,应责令其重新核实上报,对拒不修正和有意弄虚作假者,应依据《统计法》严肃查处。
五、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要本着“科学、客观、快捷、简明”的原则开展,评估单位应确保评估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部门统计联系、协调制度
一、政府统计应发挥综合与龙头的职能,主动加强与部门统计的沟通联系,部门统计应主动配合政府统计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向政府统计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统计工作。
二、政府统计应加强对辖区内部门统计和村级统计业务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部门统计完成的各项统计工作应报政府统计备案。
四、政府统计应加强对统计信息、统计资料的监管力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提供与发布。
五、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应以例会方式定期座谈、沟通、探讨统计业务和统计方法。
例会制度和学习制度
一、例会一般为每月一次或结合农村统计报表报送时间定出例会日。
二、例会内容:
1、安排本期的统计调查任务。
2、汇报、交流各站(所)、村(居)前期统计工作情况。
3、结合本期统计任务进行短期培训。
4、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简报。
5、端正业务思想,改进工作作风。
三、乡(镇)统计站应将例会作为辖区内统计网络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持之以恒,并加以充实完善。
四、乡(镇)统计站应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统计业务新知识,组织学习上级统计业务部门的新精神、新要求,为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当前工作和下阶段统计工作做保证。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一、各类统计资料均应整理归档保存。
二、基层表、过录表、汇总表和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等要分类规范装订保存。
三、建立健全进度台帐、历史台帐、专业台帐和综合台帐,并相应装订归档。
四、电子文档应用磁盘备份两套,年终定案数应光刻两套保存。
五、统计档案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六、统计档案的调用、借用和移交应办理相应的书面手续。
统计站目标管理制度
一、认真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确保全面、系统、及时、准确。
二、结合社会信息需求和领导决策需要,不定期发布和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统计信息。
三、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预测预警资料。
四、建立辖区内的统计考评制度,明确部门、单位、村(居)委会的统计工作职责。
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统计检查的范围、时间、内容和效果,并及时上报《统计检查报告》。
六、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统计制度学习和统计业务培训,保证辖区内的统计人员每年轮训一次以上。
七、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等各种档案资料。
八、与时俱进,做好现代化统计手段建设,尤其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跟上统计发展节拍。
统计站工作职责
一、广泛宣传、认真贯彻统计法规,严格执行统 计制度。
二、完善政府统计职能,指导、协调辖区内各部门和单位统计工作,做到政府统计与部门、单位统计衔接配套。
三、安排、部署辖区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确保全面、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四、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当地政府需要,积极开展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五、实行统计监督,对辖区内各部门、单位的统计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基层搞好统计工作,向上级报告统计违法情况。
六、按照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统计资料,发挥农村统计信息主体作用。
七、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组织统计业务培训,努力做好现代化统计手段的建设和应用。
八、建立健全统计档案资料,指导基层建立各类统计台帐。
统计员岗位职责
一、遵纪守法,热爱统计工作。
二、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四、积极开展现场调查,努力做好调查对象的思想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准确。
五、认真审核评估基层报表数据,确保各种定期报表的数据质量。
六、认真做好抽样调查、普查和各项临时性调查工作。
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努力提高统计技能和统计效率,实现磁介质或网络传输形式上报统计资料。
3月5日,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工作统计会议后,我局和市统计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统筹协调全市统计部门、旅游行业、涉旅企业,全面完成我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调查统计工作技术方案
按照省旅游局人教处的统一部署,成立了XX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以遂旅发〔2010〕21号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XX市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技术方案,要求各区县统计调查人员按照方案尽职尽责,严谨细致,狠抓基层数据上报质量,核对数据逻辑关系,认真做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的填报、校对、录入和数据汇总、总结上报各项工作,为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性
一是召开会议,集中培训指导。于3月19日召开了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培训会议,全面传达了全省的人才资源调查统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对调查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填表指导。通过对重点、难点问题的集中讲解、讨论,提高了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是协调配合,确定调查对象。部分未评星饭店和餐饮企业因为规模偏小、经济类型复杂、性质多样、稳定性差,变动较大。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调查名单,我局认真组织区县旅游局、统计部门对增加、注销、变动的调查单位进行了反复仔细核对,并将调查对象、数量汇总确定。
三是动员组织,抓好基层填报。积极开展全市旅游人才调查统计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媒体、简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环境、氛围;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形式开展组织动员,迅速全面启动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各区县旅游局按照涉旅单位名录确定的调查统计对象,组织力量,严格程序,深入调查单位,认真开展调查统计工作,通过培训指导,现场统计,即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核改,确保调查统计工作质量。同时,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审核把关,调查人员对调查统计单位填写的《中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登记表》,坚持严格把关,全面收集整理,逐级审核上报
三、严格审查,把好录入质量关
数据录入是保证数据准确和数据库质量的关键。我局确定了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首先对各县(区)旅游局上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对漏报错报的表格进行修正、完善;同时派出专人到省旅游局学习“中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系统”的软件录入,对录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技术部请教、交流,确保录入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了旅游人才资源统计数据的科学、准确。
四、调查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的任务在于为统计活动提供数量研究和认识特定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方法, 包括统计工作指导原则, 统计核算, 分析和组织方法。其核心是提供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而不是研究客观现象规律本身, 因此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学科, 而不是实质性科学。
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统计学主要研究的是客观存在的数量方面, 是一门用数字说话的学科。
二、民办高校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课时较少, 难以完成整本教材的学习任务
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 一个学期按18教学周计算, 每周3~4课时, 要在54~72课时完成教材的所有内容, 还不包括期间放假时间和期末复习时间。要在有限的课时学习完所有的内容是很难的, 更谈不上真正掌握并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点。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历来看, 从最开始到目前的每一个学期的统计教学中, 没有一个学期是学完整本教材内容的, 如有些章节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只能略去不讲, 相关于回归分析也只能简单介绍, 无法深入学习。而这些内容通常是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在课时安排中加入实训课时, 还必须进一步压缩其他更章节的内容,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教学方式传统守旧, 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统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在其他学科和实际当中。而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 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同时也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民办高校的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重理论、重方法、轻应用、轻思想的问题。大多数统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真正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守旧的填鸭式教学, 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等, 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等问题很少教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老师的上课压力比较大, 学生也学不到东西, 教学效果不理想。
3. 课程学习枯燥、难度较大, 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一般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统计学课程中又涉及很多计算公式, 很多学生看到这些公式就很容易对统计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恐惧感, 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统计学和自己的专业无关, 所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此外, 由于统计学这门课程本身的限制, 理论性概念比较难以理解, 计算公式又比较繁琐, 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相对枯燥乏味, 从而很多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经验不足, 难以充分把握教学实践环节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年轻化, 特别以青年教师为主, 这些教师拥有高学历, 大多数都是一毕业就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 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在知识传授准确性方面不存在问题, 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差, 因此教学过程中难以结合实例讲解理论内容, 难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会应用。
三、民办高校统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1. 适当增加统计教学课时
首先, 根据民办高校教学安排, 最好确保每周4课时。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把重心从对公式的推导转移到如何应用公式, 如何正确解释计算结果, 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灵活安排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略去不讲, 对于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后思考或布置作业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 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其次, 要注重先修课程的学习。民办高校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 应把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先安排学习, 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有这些课程做基础, 在学校统计学这门课程时, 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就不用花更多时间去阐述, 这样也相应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
最后, 可以采用“合并教学法”, 合理调整课时, 即把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相重复的内容安排在一门课程中讲授, 以后其他课程中再出现就只需要简单讲解。例如, 《统计学》中的平均指标、方差、标准差等内容在《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中就会涉及。
2. 选择适合的教材, 也可以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编写特色教材
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教材琳琅满目, 如何在众多的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内容应合理安排、力求简明、避免繁杂。教材难度要适中, 应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自身情况, 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而且, 最好一开始就能确定一本较合适的教材, 这样既可以省去更换教材带来的麻烦, 也有利于教师教学。
在众多的统计学教材中选择一本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实际上非常困难的, 而且真正能把专业和方法相结合的教材并不多, 往往缺乏实用性, 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针对民办高校自身情况编写适应学生的教材, 是目前民办高校统计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
3. 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学方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如实施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训操作等。
首先,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现实案例说明各种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 讲到普查时, 教师可以例举我国人口普查的实施情况说明普查这种调查方式的特点、应用、实施等。此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众多图表和数据的介绍和解释, 使学生理解当前经济形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 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指由教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做出开放式答案, 由此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讲到统计调查时, 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 讨论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然后可安排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 制作ppt, 在课堂上分组展示成果并相互进行评价。
此外, 由于民办高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所以在教学中应增加实训教学这一环节。实训教学中, 应注重对统计软件的操作, 当面临大量数据需要处理时, 可以用软件快速得到结果。目前, 基本的统计分析软件有Excel、SPSS、SAS、Matlab、S-Plus等, 其中Excel和SPSS简单实用, 也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通过实训课的学习, 可以把一些统计方法简单地通过软件实现, 还可以生成一些漂亮的统计图形,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水平比较差的同学可能更喜欢学习软件操作, 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4.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解决青年教师社会经验少的问题, 除了向资深教师学习及进行课程培训外,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实践。此外, 教师也要多看专业书籍,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相关课题, 让教师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应重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 可以多请一些企业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等。
参考文献
[1]武丽雅.我国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02)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10〕87号)的要求,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指标的修订,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适当修订。
修订后的运输邮电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年报10张主营表,定报7张主营表。新增主营指标16个,减少主营指标29个。同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主要是邮政和电信两个行业指标变化较大,同时调整部分报表的报送频率。修订内容具体如下。
年报
1.新增《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D606表)。
2.新增《限额以下运输邮电业企业调查表》(D603表)。
3.《邮电局(所)地区分布》(D102-1表)取消主栏下“崇文区”和“宣武区”分组,将“崇文区”的数据合并到“东城区”填报,将“宣武区”的数据合并到“西城区”填报。
☞由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分别和“东城区”、“西城区”合并,统计报表制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4.《邮政企业经营情况》(D102-2表)取消“摩托车邮路长度”指标;增加“邮政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单价)”、“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集邮销售点”、“邮政储蓄网点”、“邮政信筒信箱”、“邮局用户信箱”6个指标。
☞从2010年开始,按2010年不变单价计算邮政业务总量,为保证历史数据可比性,在新旧交替过程中需按两种不变价标准计算业务量。为更好地了解邮政业的发展状况,增加基础设施统计。
5.《邮政业务总量、收入分布情况》(D102-3表)取消主栏下“崇文区”和“宣武区”分组,将“崇文区”的数据合并到“东城区”填报,将“宣武区”的数据合并到“西城区”填报。
6.《电信企业经营情况》(D102-4表)取消“国内长途电话通话量”、“国际电话通话量”、“港澳台电话通话量”、“移动电话通话量合计”、“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量”、“移动电话国际电话通话量”、“移动电话港澳台电话通话量”8个指标;增加“电信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单价)”、“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时长”、“无线市话用户区内电话通话时长”、“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时长”、“3G移动电话用户”、“3G移动电话基站数”6个指标;“宽带接入用户数”指标调整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由于“通话时长”能够更准确反应通话量,为减轻报送单位负担,将按“次”计量通话量的指标取消。考虑到历史数据可比性,保留本地通话按“次”计量通话量指标。
为及时反映“3G”通信业务的发展情况,从本年度开始,增加“3G”通信业务的统计。
7.《电信业务总量分布情况》(D102-5表)取消主栏下“崇文区”和“宣武区”分组,将“崇文区”的数据合并到“东城区”填报,将“宣武区”的数据合并到“西城区”填报;“电信业务总量”指标调整为“电信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单价)”、“宽带接入用户数”指标调整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8.《直属站、车务段地区分布情况》(D102-8表)取消主栏下“崇文区”和“宣武区”分组,将“崇文区”的数据合并到“东城区”填报,将“宣武区”的数据合并到“西城区”填报。
9.《运输邮电业财务状况》(D103表)增加上年同期数;取消“现金及银行存款”、“内部往来资产”、“内部往来负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商品销售收入”5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银行存款”2个指标;增加补充资料:“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时间”、“报告期未完全营业原因(不包括节假日)”、“企业报告期内变化情况”3个指标。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在填报“短期投资”指标时需要注意,应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短期投资净额”数填列,而不是取“短期投资”科目。
“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时间”是指报告期内实际营业的月数,请单位在填报时注意,营业不满一个月的不能计算在内。
定报
1.《邮政企业经营情况》(D202-2表)报告期别由半年报改为季报。
☞本表报告期别由原来半年报修订为每季季后15日前报送。
2.《电信企业经营情况》(D202-3表)报告期别由半年报改为季报;取消“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无线市话用户区内电话通话量”、“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国内长途电话通话量”、“国际电话通话量”、“港澳台电话通话量”、“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局用交换机容量”、“接入网设备容量”、“移动电话通话量合计”、“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量”、“移动电话国际电话通话量”、“移动电话港澳台电话通话量”、“GSM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CDMA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GSM移动电话基站数”、“CDMA移动电话基站数”、“GSM短消息中心容量”、“CDMA短消息中心容量”20个指标;增加“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时长”、“无线市话用户区内电话通话时长”、“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时长”、“3G移动电话用户”4个指标;“宽带接入用户数”指标调整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本表报告期别由原来半年报修订为每季季后15日前报送。
3.《运输邮电业财务状况》(D203-1表)取消 “累计折旧”、“商品销售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境内股市本年筹资额”、“境外股市本年筹资额”5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4个指标;增加补充资料:“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时间”、“报告期未完全营业原因(不包括节假日)”、“企业报告期内变化情况”3个指标。
☞注意事项同D103表。
【人才统计报表制度】推荐阅读:
人才绩效奖励制度09-26
依靠统计制度建设,促进统计工作规范化10-24
学校统计工作制度06-21
统计工作纪律制度07-10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07-21
教育统计工作制度12-11
统计工作管理制度11-20
治理非法超载超限统计制度09-20
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07-21
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