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随想散文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少年随想散文(精选11篇)

少年随想散文 篇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三五成群的黄发小儿,呼啦啦地从路上跑过,急急地停步侧身让着他们,心里虽很是不满,却也羡慕着那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笑着,闹着,有时还挂着眼泪,也能和同伴们嘻嘻哈哈。

抬头望了望天空,还是一成不变的湛蓝,白云散开着,像块不着边际的布。春日的斜阳让人心中多了少许温和,独自回家的路上,放学的孩子们说着笑着,活泼的男生,安静的女生。一瞬间觉得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啊,怎么似曾相识的画面如此的陌生。

郎骑竹马来,举手弄青梅。似乎也曾有过一起长大的男孩子,直到初中毕业都是一个学校,有次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上学路上说什么要一起结婚的话,被同行的.伙伴告了老师,于是我们被罚站了一节课。好长一段时间都会被开玩笑,不过都没在意,还是很好的朋友。然而高中便分道扬镳,没有了后来。

少年随想散文 篇2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 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 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 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 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 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 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 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 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 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 “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 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 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 嗅觉) 比喻成歌声( 听觉) ,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随想情感散文 篇3

春天是真的来了,看着这美丽的春景,想起了田维的文字“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从家里到县城,一路颠簸,实在头晕。躺在床上想睡,却又实在睡不着,只是仰着,想减轻些晕。却渐渐只听见有人在外面说着些什么,隐约听到有人说得什么有个老头死在县医院里了。这传来的声音好像是有人在讲电话。“你老头什么时候弄回家的啊?”“什么?上午。我们上午回家怎么没遇见你?”“哦。”这声音明亮又轻快,像讲些家庭琐事。电话停止了,但这声儿却没有停止。好像又跟其他什么人在对话。“他叫我去,我可不去。又要买布,又要买手巾什么的,麻烦。我索性说我害怕,不去了。”

歇了片刻,这声音又响起。“那家生了孩子,还叫我过去呢!我也不过去,麻烦得要死,嗨——”

“老头死了”“我怕”“生了”“麻烦”。这些个字,这些个声音充进了我的脑袋。让我的脑袋像气球一样充着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没有让我减轻晕,倒让我越来越晕了。它膨胀着,膨胀着,终于,砰的一声,炸了。炸亮了我的眼睛。我张望着,张望着。却看不见了灯,看不见了桌,看不见了人,只看见这有一块黑,那有一块白。这样的黑黑白白充满了我的视野,让我看不见一点光,也看不见一点亮。

这黑黑白白慢慢旋转,慢慢旋转。刚开始黑白分明,最终却融合在了一起。让黑里有了白,白里有了黑。在这新混和的色里,我看不见了黑,也望不见了白。

我终于在这黑白里睡了,或者,我竟在这黑白里醒了。

二、中秋前

10月29,中秋节前一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中午上完大机回来。在竹园门口看到一中年男人坐在石头上,头发很乱。

我疑心他是穿着黑色夹克的,我疑心他今年四十二岁,我疑心他九月初七生日。我疑心着上了楼。二楼的走廊很是阴森,很是暗黑。我疑心那个男人正坐在我们寝室阳台上,阳光泄在他憨厚的笑容上。他笑着望着我的床铺,望着我的书桌。我推门进去,阳台上什么也没有,只有我早晨放过去的凳子。

我走到二楼窗边,望见男人旁边站着一个男孩。男人起身和男孩一起走了。男孩比男人高出些许。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很是温和。

我疑心那男孩便是我。

三、湿

今天的江南下雨了,一场不及防的春雨,很撩人。

中午送伞的人很多,等伞的人也很多。杨妈送伞,错过了;奶奶送伞,也错过了。我共着江涛的伞回来,湿了布鞋。家里很乱,心里很乱,外面被雨冲得也应该很乱。

晚自习后遇见张文。他说本以为下雨很浪漫,我说心绪罢了。他说他应该读文科,我认为我也应该读文科。

回来的路上踩着几个雷,又湿了鞋。

明天就是二模了。江南的雨还在下,雨声很乱。只盼着明天晴了,别再湿了。

四、回来

你回来吧,回来吧!又走过了一个春秋,看这阳春的风景呀!

你回来吧!虽然你选择了躲避,我还是会原谅你的呀!尝尝这暖春的空气,花儿盛开着只为等待,鸟儿欢唱着等你回来。

你看呀,河水早已解冻,你可以撑着小船,亦或是御着风儿——回来。

回来吧,不要再留恋南方的风景,这儿更美丽,你看吧,苦寒般的春天过后,什么都那么柔嫩,像被梦洗过一样呀!

哦!你看那鸟儿多么调皮,唱着歌儿还在嬉戏,俊丽的风儿一拂过,却羞红了桃花的脸颊。

看!风儿在一旁咯咯地笑呢!

你回来吧!怎么?还不想?那我再跟你聊到——下一个春季!

五、花

昨天下起了雨。

下午,天上仍然飘着斜丝,老妈来我租住的地方给我加餐,这是很幸福的。之后她便离开了,可她却忘了钥匙。我只好骑车送过去,什么也没想,我便骑车走了。这时雨是停了的,但依着她的脾性,很快便会又下起来的。于是我骑得很快。送到之后,又匆匆离开了,怕又碰上雨。

又骑得很快,半途中,骑到路边时,看见了一些花,晚上看起来不怎么艳,然而,在路灯的交映之下,却也有那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美。就在那一刻,她彻底征服了我。脑中充满了对她的喜爱,全然不顾什么道德的话了。是的,我摘了一枝。我已经完全被她征服了。

回来后,我将她插进灌满井水的瓶子里。我不用自来水,他不配。是的,井水富有诗意。我细细观赏,却怎么也叫不出她的名字来。哦,不必,不必叫出她的名字来。她是花,具有所有花儿的娇美。

雨又下起来了,且似乎比之前还要凶些。以往,我喜欢骤雨,因为那种雨是一种释然。要在以前,这种细雨是不会让我痛快的,他不够酣畅,更不要说淋漓了。可现在,我却希望他下小一点,再小一点,我可不愿他伤害了我心爱的花儿,不愿“绿肥红瘦”。

花儿是勇敢的,无论是代表富贵的牡丹,代表隐逸的菊花,也不论是代表高洁的荷花,还是代表美丽的水仙,都是勇敢的。除去这些代表意义,她们是花,她们是美丽的,也是勇敢的,毕竟“花无百日红”,虽说“花有重开日”,可是,这些重开的花们,却再也不是去年的姑娘了,她们是勇敢的。

注定终有一天会香消玉殒,可是他们却把最美丽的一面给展示出来了。是那么热烈、美丽,不会顾及将来的凄凉。

无论是有权的官员们,有钱的商人们;也不论是勤劳的农民们,还是苦学的学子们。除去他们的身份、经历、地位、地域不论,他们是人。注定终有一天会老去、死去,可是他们将最美丽的生命展示出来了。是的,生命是美丽的,是那么美丽,就像花儿一样。

随想经典散文 篇4

魔都昨日下起了大雨。

本来伏案在桌前玩着电脑无所事事的,窗外便传来打雷的声音。雨点急猛,又好像有所预谋。心情莫名的变得很丧,想着自己最近究竟在做些什么。

开学已经一段时间了,但好像还是未能进入状态。即将面临毕业的残酷竞争,心里想要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有时候又不想过于努力。很矛盾,但很正常。

不知道是否大多数的毕业生都面临这样的困惑,自己未来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拥有怎么样的成就,抑或只是平淡一生。

明知自己本意并非想要颓废丧志,却下意识地想要放弃,对读书有着莫名的排斥,好像对自己的成就并不满意,却只能够止步于此。可是心下有了想要奋斗的目标,为了一个人,或是为了自己。首要的关键就是要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才能够有足够自己挥霍的资本。环境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雨夜随想散文 篇5

有的时候,天上下着雨,而人的心里却是晴晴朗朗的;有的时候,天气晴朗一片,而人的心中却是阴雨连连;有的时候,天空落着雨水,人的心坎里也在流着血雨……世上有许多东西都是在相互对比中让你品味,也有许多事情是在互相比似中让你依恋。尤其是在心晴雨也晴的时候,或者心雨连连晴也是雨的时候,更会让你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叹!

然而,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一旦逢上下雨天便让人很难忘怀。雨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般,它能够弥漫成一种欢或悲的情调,也能够浸润成一种凄寂或欢欣的氛围,更能够镌刻成一种永久难忘的记忆,有的时候甚至能够瓢泼成一种无法估量的灾难。

那个夜晚,天黑如墨,细雨绵绵不断。在如此雨夜中散步的人,并不是在于得到什么或者是失去什么,而最重要的是在于所经历过的事情。因为哭过,笑容才会灿烂;因为爱过,回忆起来才会斑斓壮阔。要晓得,漫步在雨夜中,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尤其是让绵绵的细雨沐浴着身心,心灵就会得到一次洗礼后的洒脱。即便是满心充满了愁绪,也会在雨水的浇淋下,逐渐减弱,甚至被洗涤的一干二净。瞬间,就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静静的听着雨水轻轻敲打着树冠时树叶所发出沙沙的响声,静静地看着夜灯中地上溅起的朵朵小水花时,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旋律,即便只是一种幻想,但回忆起来也叫人心醉迷恋。是的。过去是艰难还是顺畅的岁月和往事总也难以忘怀,更不能忘怀的是我们自己曾经走过,纵使那轻缓的脚步声,回想起来也感到亲切如同当日,那真实的情景,纵然所走过的路上没有鲜花怒放时的芳香,没有蜂蝶起舞纷飞时的美观,忆起来也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因为,那上面覆盖着自己生命律动的步履。

雨,就像善解人意似的,不紧不慢的下着,恰似缓步行走者的心情一样,情意绵绵而又惬意无比。尽管身上有些寒冷,但内心深处却似有一团熊熊烈火一样,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在那个没有雨的狭小空间里,其情更为炽热浓厚。虽说没有音乐的美妙旋律伴奏,然在灯光的光晕照耀下,心跳的律动却更加清晰而欢快。温暖的脸颊上,总是挂满了欢欣的红潮,将睡意驱赶的一干二净。黑暗中,窗外的雨声,就像恋人卿卿我我的私语声,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愫萦绕于空中和心头……

雨夜里,本该闭目养神,体会雨水所带来的清凉与心怡,但不知怎的竟有些许感想在心中涌动泛起。也许是我们生活的空间很有限,或者是曾经所发生过的事过于铭心,再怎么努力也都无法忘掉的缘故吧。其实,对朋友之间的友谊,或者是相爱的人来说,总会发现有许多忘却不了的情愫和波动。因为,雨总会给人一点点惊喜,一点点安详,一点点慰藉。也许,心中那许许多多的记忆总是与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有着某种默契的关联吧。

冬来随想散文 篇6

清晨,起床,向窗外猛一抬头,发现窗外玻璃已结薄霜,才知道,秋天已在不知不觉间飘然而过,冬天已经来了,才感觉,时间的脚步太过匆匆,才发现,时光的脚步已经踏着冬天的脊背将要走完这一年,不久,日历的最后一页又将幻化成了思念的图片印贴在岁月的封底。窗外,是大朵大朵的时光,耀目着走远;窗内,是一份怅然若失,临风而立的心境。

站在时光的路口伸手,水色时光流沙般从指间倾泻。无论你怎样握紧双手,也无论你怎样试图握住生命中不曾荒凉的岁月,青春都如一场倾城盛宴,浓妆艳抹着登场,又奢华低调着落幕;又像一场盛大的烟火,易碎又那么容易凋落,再多绮丽精致的绚烂,都不过是一瞥惊鸿。随风而逝的过往,不堪流水日益不停地雕刻,生命也在日出日落的无穷循环中一点点消耗殆尽。当岁月又染白几根鬂发,在脸上又添一道印痕,看着镜中浮现的逐渐老去的容颜时,才有那么突然的惊恐,惊恐着时间的流逝。

现在的我时常回忆起曾经的那些没有焦虑、没有无奈、也没有忧伤用笑串起来的日子,那些日子里,年轻充满活力,轻舞飞扬间满是云诗蝶画般的明艳绚烂。可是现在,满眼都是年华无处安放的`疲倦。其实,自己并没有哀怨,也无所谓受伤,只是有种萌发自心底深处的无力感,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借助于文字来抒发感想和心情,总想努力地抓住写些什么,不管是什么,只要能承载我生活的重量就行。

可是,常常又无从下笔,不得不换另一种形式,那就是沐浴在网络的长河里滋润自已,寻找精神寄托,寻找真我,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聊以慰籍。人生多么像是一出独幕剧啊!它总是上演着极其相似的情节。我倘佯在网络里,在别人的故事里,捕捉着自己的心情,也同样感受着别人的悲喜交集。时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在博客里看到朋友的纸条、留言或评论,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辞,也没有太多的寒暄和虚伪,淡淡的几句问候或祝福,都可以让我滋生出无数的精彩和感动。有时随性地用文字聊上几句,不管网络那端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彼此心有灵犀,会心一笑,足矣。

当季节的风,吹动心底的弦,一弦一柱都盈满了我对网络那端最悠远的想念时,当那份无言的挂记和依托,化作一个个细小的感动,化作心头的丰盈和充实时,滚滚红尘中,何必在乎谁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呢?何必在乎逝去的似水年华呢?电脑上每一寸闪动的光束里,都漾满了我对未来最虔诚地祈愿。敲打键盘的每一种细微的声响都幻化成优美的音符,在指缝间轻微流转,心也温和得如月色下的荷塘,有数不尽的清丽明朗。网络那端的一束眼神,一缕气息,一声祝福,一片触摸,仿佛被我看到,闻到,听到,碰到,渐次编制出隐忍心底最温暖的感动,让人感觉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

有人总是在指控生活的残酷,咒骂命运的不公,感叹容颜的渐老,在忧伤,痛苦中蹉跎岁月。人生短暂,如何活得快乐、精彩、有意义,是多数人思考与追寻的难题,如果你不愿意蹉跎岁月,不妨在博客里用心聆听别人的心声,感受他人的情怀,学习他人的意志,明白生活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或许你能领略到另一种生存方式,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如能在网络中寻找到一个真我,在现实中做回一个真我,那些指控、咒骂、感叹也许会不复存在,也许你的生活会变得轻松起来,变得快乐起来,活得哪怕不甚精彩,但至少活得丰富且有意义。

瑞云随想散文 篇7

说到瑞云寺人们往往会连称为“凤山瑞云寺”,显然,瑞云寺是深藏于凤山之中的,我有点惊诧于“凤山”和“瑞云”这两个名字之间的某种契合与神会,我不知道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是先有山之名还是先有寺之名,我只是暗暗佩服为后者起名字的那个人,他联想和关切到地名与寺名之间的表里,从这两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中,我恍然读懂他殷切目光背后的婉转用心。不管怎样,有了这两个清雅又引人遐思的名字,便显验了此间山水的神异,瑞云寺从此也就有了暮鼓晨钟里的执着和灵光.

闽中多奇山异水,福鼎也一样,境内不仅有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不少厚重人多积淀的古迹,但兼具二者于一身的名胜,我一直以为瑞云寺和太姥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瑞云寺以其层峦耸翠,曲径清泉的山色溪声和圆融精纯的临济正宗而为世人称道,太姥山则是因了石峰雄峙,洞奇雾幻的仙都气势和摩尼、道

、佛诸教并存的文化奇观而名满天下。在这样短短一线的空间里,聚集了如此的自然风光和古老文化,不能不说是山川之幸,福鼎之幸。难怪青芝法师在其《重访福鼎凤山瑞云寺记》中说”既登太姥探奇,必来瑞云寻幽,始能饱览福鼎山川之胜”。青芝法师是福鼎的一代名僧,他对瑞云和太姥二者的精神内理必有亲切的体会,我们有理由相信瑞云寺之于福鼎人文内涵的丝缕渊源。实际上,佛教意义上的太姥山更是得益于瑞云寺的气脉和风度,这在福鼎佛教各系的传承上是看得十分清晰的.

瑞云历来俊才辈出,单清季以来就有行智、秀怀、智水等一批高僧在此振禅弘法,他们甚至把瑞云寺作为最终的归宿之地,智水大师的墓就在这青翠丛林之中。

来瑞云的人几乎都要到这里。其实寺之南一华里处还有一座莹冢,是道由和尚的,似乎少人知晓。论辈份,他是智水的师祖,正是道由和尚的慧眼携入,才成就了一代高僧的智水大师。道由对瑞云寺的贡献很大,在瑞云寺整体建筑格局的奠定和形成上,倾注了极多的`精力。清代文士江本侃在〈〈道由和尚志寿堂〉〉中说他“斯是杏坛,足安其躬,唯师道行,振瞽开蒙”,可见道由对瑞云寺的荜路篮缕之功。“虽非麟角圆顶便能丕宣净业,足以道风远播”,人们内心景仰和追随的往往不是智慧和财富,而是一个人坚毅刚忍的品质与愿力,精神与风骨。

做为一代高僧,智水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说在邑间流传甚多。“在处理闽省佛教事务以及保护名胜古迹、寺宇山场等方面成绩卓著”《福鼎佛教志》。至今,他在福建佛教界的地位仍然是尊崇有加!

岁月在山间的风雨中更迭轮回,楼头的银杏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瑞云寺也在这四季缠绵中晨钟夕梵。人们早已忘记智水重修和兴建瑞云寺过程中种种的困苦和艰辛了。倒是今人在徘徊禅台、留连山水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地咏诵他那典雅骈丽的《诗序》和清绝优美的《凤山十六景诗》了。

“开遍黄花三径香,山间扫叶逸情长。何来一抹红如许,半是丹枫半夕阳”《枫林夕照》,“石凳烂斑碧藓村,步虚时上翠微东,相逢樵担归来客,话到山间已暮钟”《岔门归樵》。这是智水《凤山十六景诗》中的两首,诗一共十六首,分别配系十六个景境。他在《凤山十六景诗》的序中,对诗的因缘记述得十分清楚:“衲闽峤还山之明年,偶挚旧侣,更搜佳处,徘徊周览,恍然有得,爰成十六景名,并系以诗,权当抛砖引玉,惭兹击钵。唯冀骚人逸士策杖寻源,对山色溪声,具正观慧舌。敢谓迦陵钟鼓,存竹林此日之妙音。实知南岳伟萧,续莲社当年之雅唱”。

福鼎是有诗的传统的,诗人们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篇。但我想,能出智水大师《凤山十六景诗》之右,与其相轩轾并论者,绝对不多。谢兴国先生《福鼎近三百年间文学艺术上有成就的人物》中说他“写景抒情极具宋人风格”,这是很有见地的。对于诗,所谓“宋人风格”大抵是相对“唐人风格”而言,宋人写实,唐人写意。智水大师不单单娴熟于宋人笔法,他常常在作品中融入淡淡的禅思,使写实与写意相互洇浸,饶有别样丹青的情趣。《凤山十六景诗》就是这样,百十年来一直烩炙人口,传诵不绝。智水的《华藏楼诗集》我没见过,想必很是精彩,除此之外,福鼎文学中涉及瑞云寺的作品应该不多,但有了智水大师的这十六首诗和序,深邃的瑞云寺就已经足够。

瑞云寺是同大师有缘的,朱熹也曾经来过。我也未见过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但我还是相信这是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不妨这样想象:808年前的一个也是春雨霏霏的日子,在蜿蜓逼仄的山道间,杨辑、高国楹等人陪同着年近七旬的朱子策杖蹒跚而来,“地辟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门当三益友、苍松翠竹白梅花”。其实朱熹此时来瑞云是由于遭贬斥、禁伪学而避地福鼎的。他来瑞云只是一名落魄游客,到此寻幽觅胜,排遣愁绪而已。但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他却被这座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禅院深深记住,他的那副对联后来被镌刻在了瑞云寺大门的两旁,成为瑞云寺法系辈份取字的准则,这对于一个清静淡泊的佛门来说,可真是莫大的敬意。三年后,朱熹在忧忿满怀中病死,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同一个幽僻寺院有着如此不同寻常的深缘,这里的人们会这样长久地牵挂着他。当然有了朱子背影,瑞云寺在迈向千年风雨中的脚步,才显得那么深沉和稳健。

乞丐随想现代散文 篇8

(—)乞丐的赞扬

CHARLESLAMB对传统乞丐有这样的赞颂: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职业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他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追在时髦后面,他无须穿着宫廷的丧服。他什么顔色都可以穿,什么都不怕。他的服装比桂格教派的人经过的变化还少,他是宇宙间唯一可以不拘外表的人。世间变化万千,只有他屹然不动,股标与地产的价格不影响他。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也无涉于他,最多不过是给他换一批施主,他不必担心有人找他作保,找他借钱。没有人肯问他的宗教与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

(二)现代乞丐精神

1、有坚定明确的追求目标:除了钱,其它的都不要,不在家和收容所呆,就在城市转悠。

2、有理直气壮的理由:没钱回家,遭受灾难,没钱读书,家人重病无钱医治。

3、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停地乞求,不吝啬所有恭维的.好话,让你不给非常没面子,于心不忍。

(三)善解人意的乞丐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连吃上饭都很困难,我跟随当老师的爸爸在离家三公里的小学上学,每周末回家,妈妈在家带着两个妹妹,一个秋雨绵绵的周末,在家门口的路上,我远远看见家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家里大门是关着的,和爸爸走近一看,是一个乞丐,头发蓬乱,衣着脏乱不堪,头上还长着虱子,手上还拿着一根棍子,身边放着一个破包,在新打出来的稻草堆上睡着正香呢。我吓得不轻,躲在爸爸身后不敢上前。我们从后门敲门进屋,原来两个妹妹在家不敢出门,只好把门关上,妈妈悄悄地告诉我们,这个人在我们家门口呆了五天了,也不说话,看着他可怜,每次吃饭时她都送了一碗饭给他吃,像这样我们真供不起了,他可能觉得挺舒服的,所以没有走的意思。

爸爸沉思了一会儿,说让他来想办法。我想着爸爸是不是吆喝着骂他走或者用棍子把他赶走。让我们吃惊的是,爸爸在堂屋搭了一个临时的床,让妈妈烧了一锅热水,再炒两个好菜,然后把乞丐叫了回家,让他洗了个澡,又找来一套干净的衣服给他换上。换洗后,乞丐好像变了一个人,也不怎么令我们害怕了。在我家吃过晚饭后,我隐隐约约听见爸爸和他在堂屋的谈话:“我们家条件不好,你像这样在我家呆着我们也无法养活你了,我想你一定是走投无路才出来要饭的,要不你还是换换别的人家看看?”我还是没有听到乞丐的声音。

深秋随想散文 篇9

时令 已是深秋。

昨晚,一场秋雨夹一着电闪雷鸣降临江南大地。

今天依旧是个晴天。早晨,灿烂的阳光带着一丝丝的清冽,透过玻璃窗照进阳台上。天空仍是那样的明朗而高远,犹如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

晒台上的几盆太阳花,如今花叶全部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紫色躯干,一根根耸着肩膀在秋风中瑟瑟打颤,想起盛夏时节它们每天早晨迎着太阳张开笑脸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恍然如梦。院墙门口的一串红和菊花却开得正艳,在清晨的寒风中摇曳生姿,顾盼生辉,那种傲然的凄艳是那么的真切。地上和墙角堆积着被风雨刮下的黄叶,不时有几片树叶打着卷儿在风中旋转,飘落,有些仍然是绿色呢,仿佛是一个个还未醒来的夏天的梦,又仿佛是一片片风干了的记忆…………

其实早就想写一点关于秋天的文字了。

入秋以来,看到不少空间朋友用浓墨重彩的文笔写意了秋天。他(她)们笔下的秋天,或绚丽多彩,或成熟厚重,或热烈浪漫,或寂寥伤感……每每拜读,总是惊羡不已,感叹不已!

惊羡感叹之余,竟也有点蠢一蠢一欲一动。

然后一直没敢轻易动笔,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心里很有点怯,担心自己的笔太拙,描绘不出秋天的韵味。二是,每当敲下“秋天”两字,总会让我联想到不少与此有关的话题,感觉凭自己贫乏的语言浅薄的思想,难以将秋的内涵诠释;还有,就是担心自己的信口胡言,拂了大家赏秋的雅兴。

说实话,对于秋天,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唯一喜欢的,就是它恰到好处的气温。进入秋天,大多是晴好天气,但太阳早已失去夏日里的威力,白天暖意融融,夜晚凉风习习,真的是冷暖适宜,穿着也轻便随意。因了这个原因,我这个怕冷又怕热还讨厌阴雨天气的人就喜欢上了这个季节。仅此而已。

俗话说:情由境发,境由情生。

时光常常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带走很多,也改变很多。它可以让涌动的激一情日渐消退沉淀,也可以让许多萦绕的忧伤慢慢飘散蒸发。人到中年,内心越来越淡定平和,所以,不论怎样的秋风秋雨,怎样的秋花秋叶,在我眼里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也就是纯自然的风景,因此,对于秋景的演变,没什么特别的喜爱迷恋,也无所谓伤感遗憾的了。

不过,有时觉得,秋天倒是可以带给我们一点人生哲思。

秋天是许多矛盾与对立的并存体。不是么,有哪一个季节能如秋天这样,将许多截然不同的东西和谐统一?看吧,在面对丰收的同时,也同样面对荒凉;在面对绚烂的同时,也同样面对飘零;在面对喧哗的同时,也同样面对沉静;面对衰老的同时,也同样面对新生…………

秋天还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智者,在给走进秋天的人们讲述着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

走进秋天,看见那悠悠浩然的.秋云,让人思想深邃,目光久远;那纤尘不染的秋水,让人意静神闲,超然物外;那黄绿相间的田野,让人丰盈充沛,知足常乐;那飘落在脚前的落叶,让人懂得既要执着坚守,也要学会果断放弃;那越吹越劲的西风,仿佛在告诉人们:往后的岁月,不仅仅是收获季节的延伸,还有那寒冷的冰雪…………

置身秋天,常常还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中年人生。因为人到中年,生命的季节已进入了秋季!

生命进入秋季,最大的惶恐莫过于对于时间的匆逝!在这种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加速度匆匆向前驶去,不知不觉春天过去了,紧跟着夏天过去了,很快地秋天也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某一天,你注意到了自己眼角有了不少鱼尾纹,丈夫鬓角有了好多根白发;年迈的双亲越来越衰老,孩子则如拉面般长高。于是你的心头和肩上充满一种沉重而庄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家庭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年人身上。然后,人到中年,身体各个机能开始走下坡路,过重的压力和过度的劳损使身体变得越来越“娇贵”,一着凉就感冒发烧,一劳累就得吃药打针,甚至还会猝不及防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所击倒………

于是不免感叹人生无常,生命脆弱,于是常常感慨要好好爱自己。

意识到生命的季节是极其重要的。人生不是竞技场,不必追求最早到达终点,到了秋季,人就不必过于匆匆地赶路,有时也要停下脚来细细欣赏并享用沿途的风景;人生的秋季与自然界的秋季又有不同,自然界的秋去秋会还,可人生的季节没有回头路,过去了就永远不回来,倘若不好好珍惜,便只有永远的遗憾了。

因此,我们当下必须认认真真地把握现在——人生的秋天,这生命中最重要的季节。

明白了这些,就让我们一起沐浴着秋阳,来细细品尝人生之秋的滋味,踏踏实实地过好以后的每一天吧!

写在后面的话:

秋枫随想散文 篇10

红叶纷落,飘飘袅袅,相视一笑,泯灭世间情愁爱恨,一切皆抛入渐行渐远的尘世,携手进入彼此梦中的天堂……

情绪一直这样在故事里柔润着,起起伏伏的思,曲曲折折的梦,或喜或悲,在这个欲寒却暖的初冬细细雕琢着一份晶莹得忧伤的心情。

你用前世编织好的谎言,无声无息地网住今生的缘,宁静里的浅笑象温柔却残忍的笔触,勾勒出我自以为美丽的苍白。你静淡的`目光锁住层层迭起的离意,那么笃定,我却贪婪地预支着今世的幸福,思念与牵挂象此起彼伏的红叶,重重叠叠,轻轻抖落,漫天遍野飘落火红的叶片雨,弥漫一季相思的芬芳与忧伤。

我不敢伸手撷住那一片缘份的红叶,生怕它绚丽的光芒与凋零的黯然刺痛了心,我宁可站在缘份的两岸,看一水清波之上飘摇的叶片静静流向远方,没有期待,没有祈求,没有承载那么多濒临绝望的希望,只是那么笃定地,象你的目光一般静淡地,微笑着。

若叶有情,怎会从枝上义无反顾地凋落;若树有知,又怎会放纵任性的叶!

无聊随想散文 篇11

懵懵懂懂地混了3年,然后失眠了3天。醒来时想起还要在这再过3年,有点晕。2个月的暑假,近一个月用来补数学,剩下的就几乎被奥运会占满了。原以为自己可以忘却很多,却让这些回忆更加不可磨灭。包括那时的空气,充满着紧张,和留恋。

一直想用些文字记载这个夏日,却总以各种理由推却。难得在厦门补习时写了几篇日记,回来后却又一页一页地烧掉。的确,那种日子太充实,充实到空虚,空虚到无聊。

自己不也是个无聊之人吗?每天往返于餐厅、客厅、卧室,标准的3点1线。可以在半夜起床数星星;可以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一下午;还可以在电脑前发呆,想了好久才记起要做什么。那种感觉,空洞,无聊,怕怕的

开学,军训,相识的日子。只是几天过后,除了几个以前的认识的同学,几乎是站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是同班的。而我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最多也只能看着报名册四处观望,结果是知其名而不知其人,只能慢慢认识了。

军训过得很快,而我竟忘得如此彻底。偶尔来到操场时才想起曾经在这晒了5天的太阳。还有那天晚上在操场上啦歌,手挽手一起跑过半个世界,以及最后的会操,绝别,只留下回忆和伤痛。

时间依旧在消逝,空白了2天,日子照样转。课程多了几科,时间有点紧。而传说中的“睡了1年的政治课”,终究没能发生在我身上。作业猛增,晚自修几乎用来赶作业,偶尔剩下半来个小时,聊聊天看看小说,就迷茫地过了。混了个数学科代表,结果是被剥夺了2个课间时间用来收作业。忽然想起,上任的第1周,问得最多的一句是:今天数学有什么作业?而第2周,带头把数学卷子给弄丢了。

顶着暗夜,骑着单车,习惯性地绕远路,经过那条灯红酒绿。酒吧、咖啡屋,还有旁边的胡椒味,慢慢地麻痹自己,瞬间没有伤痛,然后想毒药那样,痛到淌血记得老师说,你很消极;朋友说,你很悲观。我说,我很孤单。像《西界》里的,“才过正午13点,就漆黑一片”,是的,“我只拥有半个白天”

上一篇:党支部经费保障机制下一篇: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