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共10篇)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1

1、让学生认识到眼睛作为人类感知一切美好事物的重要通道的重要作用,认识“近视眼”的危害,了解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增强护眼意识,掌握有效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问卷调查、访问记录的能力。启迪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学会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获得同甘共苦的体验。引导队员积极思考“为什么”,做勤于探索的“小发现者”,培养队员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配乐短片引入。

问:花儿绽放、种子发芽、日出日落、锦绣山川、万物生灵、人生百态、季节更替、时代变迁……这美好的一切,用什么去发现?

2、关于眼睛,你有什么认识?你都用眼睛做什么?

3、学生做一个体验游戏进一步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4、出示“学校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汇总表”,生谈感想。

5、了解近视的危害。

(1)播放采访“近视患者”的视频。

(2)出示“小资料”:

《近视的危害》

近视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很大,首先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的深度和广度受限。近视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后,会更容易产生疲劳、头痛、眼花和其他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许多青少年因为近视而失去了投身航天、航空、潜海、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的机会,使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每年高考受到报考志愿限制的,有60%-70%是因近视而引起的。近视患者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落而致盲。据2007年9月26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戴眼镜的人数超过3个亿。中国的近视患者已占世界的3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0%。

6、小结:正因为了解了近视的危害不可小视,我们才开展《保护我们的眼睛》综合实践活动,让大家重视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二)确定主题。

同学们,关于怎样保护我的眼睛这个课题,课前已布置大家讨论了要研究的问题,都有哪些呢?(教师依学生的汇报把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眼睛的构造、近视的原因、怎样预防近视”这么三个子课题。板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指定三个子课题的座位,学生带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坐到自己选定的小组位置。

2、各小组推选组长,宣布组长职责并领回表格。

3、出示“子课题研究小提示”:

(1)各组组长要组织本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讨论、研究、汇报,力求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小组活动时,各成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各小组组长和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完成记录(记录可据汇报需要酌情简要概括)。

(4)遇到资料重复的或有争议的可以提出来或跟老师商讨。

4、各小组分工合作,讨论汇总资料,完成表格,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指导。

总结交流,成果展示。

1、“眼睛的构造”小组:

(1)组长:xx。

我们的结论是:人的眼睛是由眼球、视神经、视路及眼附属器组成。其中眼球,位于眼眶内;眼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眼皮,他就像照相机的镜头盖一样保护着我们的眼睛。眨一眨眼睛感受一下吧。

(2)组员

①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垂直径平均23厘米。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毫米——24毫米,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展示视频资料,帮助更形象地了解眼睛的构造。

2、“近视的原因”小组:

组长:我们组通过采访近视学生家长、查资料及请教医生的方法了解到产生近视的原因主要有:

(1)读书、写字坐姿不端正,眼睛离书太近。

(2)长时间或近距离看电视或电脑。

(3)看书习惯不好,躺着看书、在光线不明的地方看书或边走边看书。

(4)挑食、睡眠不足等导致视力下降。

3、教师介绍:

(1)卫生部近视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对近视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青少年“95%的近视缘于错误握笔”》。介绍常见的八种错误执笔有及学生当中一些同学错误的执笔姿势。

(2)调查还发现:正视儿童较多采用拇指与食指不相碰的姿势,而近视学生喜欢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师示范或看图片)这样手指会遮挡视线,导致看不清笔尖,被迫低头或头部向左歪,从而拉近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近视的发病率。

(3)结合插图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4、“怎样预防近视”小组:

(1)组长播放采访医院的眼科医生的录音。

预防近视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1)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

(2)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

(3)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严格控制看电视、上网游戏和用手机的时间,不疲劳用眼。

(5)定期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视力,发现减退应及时矫正。

5、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哪些方面没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6、播放学生平时做眼保健操录像,认识不足,请平时做眼保健操的学生做示范,讲解按摸要领。

7、小结:同学们,人有90¥的外界信息要靠眼睛获得,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所以,保护眼睛,刻不容缓!让我们都动起手来人人制定护眼计划吧。

学生谈自己的护眼计划:

生1:我的护眼计划是:

(1)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

(2)均衡饮食。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5)严格控制看电视及用手机和上网的时间。)

生2:这是我们收集的护眼口诀。(出示“愛眼口訣”:保护眼睛真重要,小朋友们要记牢;读书写字坐端正,眼睛离桌一尺遥;走路坐车和躺着,千万不要把书瞧;眼保健操天天做,一日两次不可少;勤洗手,讲卫生,用眼习惯很重要;电视、手机和电脑,时间千万控制好;晚上睡眠要充足,熬夜加班伤眼可不少;饮食营养要均衡,身体健康学习好。)

师:相信你们能按计划执行,用实际行动保护眼睛。让健康明亮的眼睛照亮你们每个人光辉灿烂的未来!

总结与交流:

师:真不错。在本次“保护我们的眼睛”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但积极参与,更难能可贵的是凝聚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还发挥了个别同学的兴趣特长,既分工又合作,各小组均出色完成了既定的研究任务,想必每个人都受益匪浅。那么我们该如何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全校及至更多学生都从中受益,为自己,也为他人的眼睛保健尽一份力呢?(可以举办护眼知识讲座、可以出一期以“保护我们的眼睛”为主题的手抄报或板报、可以画宣传画、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做一个专题、可以在校园网上做一个“爱护心灵的窗户”专题网页、擅长歌舞的同学可以编排与护眼主题有关的文艺节目……)

收获与反思,提出希望: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2

一、利用M o o d l e实现迅捷、双向或多向交互的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空间广阔性和时间延续性的特点, 需要大量教师或其他人员参与和配合。因此各学科教师可以在M o o d l e上根据各自特长开设不同的课程, 不同学科教师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共同开设一门课程。如青春期的教育, 这牵涉到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等内容, 需要生物教师、政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 甚至是语文教师、校医的共同配合。生物教师、校医负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内容。政治教师、心理咨询师讲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对待青春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拥抱青春”等方面的阅读和写作。通过M o o d l e,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机构官员, 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在网上指导学生的学习。如银行的理财经理可以指导学生关于理财方面的问题, 律师可以为学生开设法律课程,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

二、M o o d l e建构特色教学模式

从过去的内容设计到“M o o d l e的资源+活动”设计,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为例。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源, 并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在让学生学习毒品的种类时, 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著名的禁毒网站, 学生通过在讨论区发帖, 各自阐述搜集到的不同毒品。学生学习毒品的危害时, 我查找了大量的视频案例, 让学生通过w i k i共同撰写毒品对我们的影响。最后, 学生通过数据库, 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的大量禁毒图片、视频、禁毒网站介绍给其他同学, 共同构建资源库, 实现互动学习。

三、利用M o o d l e实现课堂的延伸

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展开的内容可以在Moodle上拓展, 没有充分讨论的问题可以在M o o d l e上继续。这个寒假, 大部分学生学完了《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整个课程,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每天都会在M o o d l e上学习。此外, 他们还评价他人的帖子, 主动对课程设计提出建议。通过M o o d l e, 学生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最终形成了“纵向深入, 横向联体, 校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框架。

四、利用M o o d l e实现过程性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M o o d l e提供了强大的日志功能,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我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虽然有2 0 0多个学生参加, 但在同一页面内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活动, 包括每个学生的发言、每一项内容的学习时间、提交的每一份作业。通过图形报告, 汇编为每个学生的详细的“故事”, 生成每个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袋”。

我不但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而且可以为学生的每个学习过程评分, 及时地把活动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如在国际禁毒日小测验环节中, 我不但给学生评分, 而且针对学生的答案, 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 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通过一次次的修改, 很多学生提交了关于禁毒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海报、电子报刊, 甚至有的同学做出了禁毒的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已不再是“贵族学校”和“重点中学”的专利。有了计算机和资源库, 有了宽带网和校园网, 课堂教学已变得多姿多彩。虽然作为专门用于网络教学的平台——M o o d l e在国内外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但是, 我们相信, 这是创新教育的一片“新大陆”, 等待我们的进一步开拓。

参考文献

[1]黎加厚.21世纪信息化环境下高质量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2]黎加厚, 冯均芳.关于“魔灯” (Moodle) 的对话.信息技术教育, 2006 (12) .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现代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是学生交往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对学生进行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英语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所以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观念和手段陈旧

传统的英语课堂就是教师一支粉笔、学生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但是为了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尤其是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我国各个地域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利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手段不能为学生营造有效的综合实践氛围和环境。很多教师在英语的活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凸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英语实践教学成了受教师主观意志控制的练习,学生只能机械的根据教师设定思维模式展开英语口语练习,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用自己设定框架与学生展开口语的对话,

T:Hello,Susan.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your family?

S:Yes.

T:Do you have a brother or a sister?

S:Yes, I have two brothers and one sister.

T:Who is taller, your sister or you?

S:Im taller than my sister.

T:Who is the most athletic of you?

S:My oldest brother.

这样限制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英语实践操练方式,不但阻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还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很多英语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只是简单地播放英语录音,让学生通过机械的模仿对话,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教学的目标也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英语教学改革缓慢,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小学展开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综合的发展的奠定基础。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情况来看,英语素质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学校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英语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但是其改革的具体形式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改革的阶段,没有科学的分析小学生具体身心发展的情况,实施改革的的策略不能满足学生具体发展的需求。并且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课程,其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系统,只要一项能力的不足就会造成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低下,不能为学生以后英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层次差异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存在着层次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实践练习存在着很大的功能障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学生在性格和智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英语实践能力的差异。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否则不但会将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四)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冲击

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方式,但是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才是更好的教学方式。许多英语教师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在英语课堂中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的模式,在备课的时候将大量精力放在了课件的制作上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得在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适得其反,教学质量也没有得到提高。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因为没有相关元素的参与,教师和学生还能良好的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更愿意与多媒体进行互动。所以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机会变少,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但也不能全否定,因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很多不足,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应该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食物类单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对媒体展示事物图片让学生做游戏,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教师对学生说:“I like fruit very much,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一位学生说:“I like apples.然后,教师就把带有苹果的图片展示给同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二)确定英语实践活动的主题

传统的英语活动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开,学生没有主动选择活动的内容的权力,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英语活动实施内容,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应该充分展示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设立多种主题的活动模块,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活动的主题,教师不能过于干涉学生自由实践活动,但是也不能放任学生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英语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和提示,保证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三)探索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收集一般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收集的资料信息作为英语实践活动的参考。在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展开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因英语综合实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包括学生活动选题的评价、材料准备的评价和劳动成果的评价等。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有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地点评,也可以有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肯定学生的实践成果,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确定英语实践活动的主题,对学生的探索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彦.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神州,2014,(03).

[2]车翠萍.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45).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4

苇河中心学校

王宪君

活 动 主 题 :

生 活 中 的 标 志 教学 时 间

五 课 时

活 动 背 景:

在机场、车站、码头、公路等场所,各种标志随处可见,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此,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活中的标志》。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作用,了解标志的种类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守规则的习惯,加强社会公德意识。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作用。让学生了解标志的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式、访问式、问题式、搜集式、整理式的活动方式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活 动 准 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搜集各类标志并制作成标志卡片。

4、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准备阶段

(一)引出主题

1、导入

2、确定主题

3、提出问题

4、分组活动

5、汇报交流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标志吗?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标志都有哪些作用吗?各种标志又与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些你们想了解吗?那么本次活动我们就以《生活中的标志》为主题,好吗?

2、板书主题:主题九《生活中的标志》。

3、说说关于标志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归纳问题

4、根据归纳的问题自由分组(1)推选小组长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3)填写并修改活动计划表

二、实施阶段

(一)收集资料

(二)、选择整理材料

(三)拟定汇报方式

三、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二)活动拓展

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2、指导学生整理出最有价值的资料。

3、激发学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汇报,拟定汇报方式。学生按自由、自愿的方式,汇报自己搜集的关于生活中的各种标志的名称、意义、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向你熟悉的人宣传标志,使更多的人了解标志,运用标志,遵守社会公德。

活 动实录 : 第一课时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主题和子课题

1、导入,引出主题

2、确立主题,板书:主题

九、《生活中的标志》

3、提出问题:

(1)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标志?(2)各种标志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3)各种标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4)安全标志有哪些?(5)汽车的标志有哪些?

(6)

机场、火车站有哪些标志?等等

4、归纳问题

5、自由分组

6、推选小组长

7、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制定活动方案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确定了本组要研究的问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来制定一下活动方案。

二、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一下活动计划表。

2、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总结

第三课时: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搜集资料呢?

二、教师指导搜集有关标志方面的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及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搜集的方法。

三、总结。

第四课时:整理资料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组内整理。

三、把搜集到的标志进行分类。

四、学生设计,制作标志卡。

五、拟定汇报方式。第五课时

一、导入:通过本次活动,把你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标志展示给大家。

二、各小组同学依次将搜集到的各种标志展示给大家。

三、并向同学们介绍各种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四、谈谈活动感受。

活 动 支 持: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可查阅的各种手册,并对各种标志进行归类。如:安全标志、汽车标志、公共信息标志、奥运标志等。

2、各小组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宣传标志以及作用,散发宣传资料,制作小报、小书签,让学生认识标志,了解标志,明白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查阅各种标志的意愿及作用如:禁止吸烟标志

汽车标志

安全标志

三、社会调查

1、全班同学根据兴趣爱好自愿分成六个小组,如:公共信息标志组、安全标志组、奥运标志组、机场标志组、安全消防标志组、汽车标志组。

各组分别到车站、机场及其它公共场所合作调查,搜集各类标志并制作成 标志卡片。

2、开展以“标志与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用小小报、标语、倡议书、录像、张贴标志、板报等形式,让同学们认识标志、关注标志。活 动 反 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标志》孩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统计、讨论、设计创作、义务宣传等,不仅认识了各种标志,丰富了眼 界,更深刻地认识到标志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活动还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

中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5

-------变废为宝 张桥小学

曾现侠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课下调查、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会给垃圾分类,了解垃圾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统计、计算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环保的意识。

3、、通过垃圾怎样变废为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课前调查搜集生活垃圾的名称、种类、用途,家庭中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是多少?

2、让学生课前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怎样变废为宝?

3、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废旧的垃圾物品。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实践活动课。课前让你们调查、搜集了生活垃圾的名称、种类、用途,家庭中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是多少?

2、老师在上课前做了统计,课件展示内容如下:

1、废旧电池

2、过期药品

3、废塑料

4、废金属

5、剩饭

6、废易拉罐

7、废纸

8、废玻璃

9、果皮、菜皮

10、废油漆„„

3、让学生根据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分一分?填在统计表中。

4、学生借助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后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可回收垃圾比较多。紧接着教师出示一组调查数据:

平均每人每天产生200克到250克垃圾,全球约60亿人共有10亿到15亿千克的垃圾。但至少有1.5亿千克以上的垃圾被回收。比尔盖茨说:“没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即,废弃物,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变废为宝。揭示课题:变废为宝

二、探究新知

1、(1)教师借助夏天同学们喝饮料比较多引出夏天可回收垃圾饮料瓶比较多,出示回收饮料瓶的数学题:

一个学生一天回收2个饮料瓶,这个同学30天可以回收多少个饮料瓶?

9个同学30天可以回收多少个饮料瓶?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2)学生通过做题体会回收饮料瓶的重要性。(3)教师引出这只是9个同学30天可以回收的饮料瓶数量。那么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呢?由于三年级同学年龄小不会计算大的数据,但是让他们感悟到回收的饮料瓶很多很多。感受到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

(4)课件展示: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学生感悟到废饮料瓶是一种资源。

2、(1)教师借助学生天天做作业,引出回收废纸的题目: 一位同学一个月回收2千克的废纸,我们临城实验小学三年级有5个班级,每个班级45名学生,三年级一个月能回收多少千克的废纸?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

(2)学生通过做题体会回收废纸的重要性。

(3)教师引出这只是我们临城实验小学三年级一个月能回收废纸的数量。那么一所学校、全区、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校呢?由于三年级同学年龄小不会计算大的数据,但是让他们感悟到回收的废纸很多很多,再次感受到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

(4)课件展示:回收100千克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千克,大约可以少砍2棵大树,所以同学们保护环境从节约每一张纸开始。

3、同学们了解了塑料饮料瓶可获得二级原料,废纸能生产再生纸,少砍大树、节约资源,你还知道生活中这些可回收垃圾有何用途吗? 学生交流探讨得出结论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经过简单改造后变成美丽的装饰品、科技小制作。还有的回收后再利用„„

学生再次重温比尔盖茨的话语:“没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即,废弃物,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变废为宝。”

三、巩固拓展:

欣赏图片感受废物利用的价值,激起学生废物利用创造的热情。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感悟、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出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回收、举手之劳、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

变废为宝

1、有害垃圾

2、可回收垃圾

3、厨余垃圾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6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7

一、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社会支持理论早在19世纪, 法国社会学家Derk lieim已开始研究, 但当时主要研究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 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影响。Cohen和Wills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成了四类:尊重的支持 (Esteem support) 、信息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 、社会成员身份 (Social companionship) , 也可以称之为扩散支持 (Diffuse support) 或归属性 (Belongingness) 、工具性支持 (Instrumental support) [1] 。Barrera和Ainlay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物质的帮助 (Material aid) 、行为的援助 (Behavioral assistance) 、亲密的交往行为 (Intimate interaction behavior) 、指导 (Guidance) 、反馈 (Feedback) 、积极的社会交往 (Positive social interaction) [2] 。社会支持的本质是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包括有形的 (如物质、金钱或者其他的工具) 和无形的 (如感情、指导、亲密的社会交往、尊重等) 。

和谐社会支持环境主要是通过调动和运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发扬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 发动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社会互助活动以帮助和解决一些活动的社会不适, 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 以促进活动顺利开展。社会支持重点主要表现在物质支持、精神与心理支持、关系支持以及社区帮助等等方面。

物质支持。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应有相关的实施条件, 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及经费。因此, 通过社会支持网络调动社会资源, 给予学校必要的物质支持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 为学生提供物质性的援助和支持, 如发动社区网络中的力量, 为社区学生提供资料和经费支持等。

精神与心理支持。精神压力以及心理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学生较为常见的社会问题, 许多人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而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值得指出的是, 人们对心理及精神问题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之重视程度远远没有对贫困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的重视程度高, 以至于大部分中学生, 心理和精神支持还处于空白状态, 不少有类似问题的社区成员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极易诱发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行心理和精神矫治是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也理所当然是社会支持网络中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关系支持。由于社会资源占有关系的不同和社会不公的客观存在, 中学往往处于弱关系状态之中, 即社会交往单一、社会关系简单等。作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对之进行关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关系支持”, 就是教育者通过网络关系介入, 调动、调整和利用社会资源, 在一定的范围内重新协调和分配资源, 为处于“弱关系”状态下的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改变当前所处状况的机会和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行中缺乏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设。“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以及社区各界广泛参与、平等对话的有效机制, ”[3] 并取得他们积极的支持, “在活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社会支持非常重要, 先导学校需要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发生关系的社会机构、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兄弟学校保持密切联系”。[4] 然而, 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中, 由于社会支持环境不和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并不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 必须积极地构建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开展。不和谐的社会支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支持不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的政策支持系统尚未建立起来, 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难以解除校长和教师的后顾之忧。如普遍面临着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编制问题、教师工作量计算问题等等。 (2) 学校缺乏支持热情。领导管理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不到位, 缺乏支持热情。教师缺乏“效能感”, 大部分学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副科”, 在学校中没有地位, 缺乏效能感。学生缺乏激情,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 由于教师对该课程本质认识的片面性, 有人认为学生研究的课题应由教师确定或提供, 研究活动中以教师指导为主, 以结果为主要评价标准等, 学生不能自主选题、活动方式与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差别、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课程流于形式等, 导致达不到开设的目的, 学生对开设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3) 缺少家长支持。由于宣传不到位, 大部分家长对该课程不了解, 或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理解。又由于从表面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 是在“玩”, “不务正业”, 会荒废学业, 是老师不认真、糊弄学生, 所以不支持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4) 社区缺乏支持。在我国由于传统的课程脱离实际, 社区很少参与学校教育, 更不用说参与课程改革了, 因而社区缺乏课程改革历史。一个社区或“一个学区先前从事课程变革越积极、历史越久远, 对一项新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也就越高”[5] , 反之亦然。因此, 在我国课程改革和实施似乎成了教育内部的事。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认为学校教学活动应在学校内完成, 学校教学活动与他们无关, 与社区无关, 所以社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支持力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谐社会支持环境创设的策略

课程改革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足够的帮助, 减少成就的压力, “成就的压力往往要有相应程度的社会支持”, [6] 集中精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谐社会支持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 政府支持

现代文明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是靠政府行为来实现的, 单靠学校会形成短期行为和无序状态, 没有政府的重视、支持及参与, 即使是良性行为也难以运行和持久。因此, 政府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给予保障、行为上进行协调、舆论上给予营造。

1.制定相关政策的政策支持

在酝酿、规划及具体实施新课程政策的过程中, 最为切实有效的推动力是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所担负的责任、所发挥的作用, 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能比拟的。而国家权力作用的发挥或说政府的支持, 又主要体现在立法的保障作用方面, 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积极地宣传, 推进政策的落实。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多层次、多渠道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舆论支持。

2.组织编写课程标准, 寻求资源和物质支持

组织有关课程论、教学论的学者、学科专家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协同工作, 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中学提供理论支持是顺利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经之路。课程规划是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考虑某一级学校或某一类学校课程的范围, 参加编订课程的人员及其组织、领导、使用技术、需要提供的条件以及产生的文件;课程设计是从学科专家、教育科学专家和课程研究人员的角度研究课程的类型, 研究编订有关课程文件的具体内容;课程改革需要有统一的领导来编订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搞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协调比例, 组织合理的课程体系, 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教材多样化的开发和管理, 创设必要的改革环境, 提供通畅的教材供应渠道。针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 政策上给予倾斜, 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帮助,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切实进行。

3.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组织支持

在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集中体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新课程, 应加强该课程教研员队伍建设, 健全教研网络。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配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教研室, 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与培训方面指导工作。“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 [7] 中心学校也应配有专门的课程教研员,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整体配备该课程教研队伍, 并制定相关评价或奖励政策,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专心开展和指导, 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顺利进行。

(二) 学校支持

1.加强对学校领导的培训

学校的领导“校长越是积极支持变革, 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5] 所以应加强对领导的培训, 提高领导者素养, 正确认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积极支持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校长从课程改革的“反应者”发展至课程改革的“发动者”, 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加强教师培训

“无论多么先进科学的课程理论, 如果不被中小学教师所领会与掌握, 是毫无价值的。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 如果不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去武装自己、自觉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就不能将具体的课程实施推向新水平和高境界”。[8] 所以必须加强该课程培训, 结合实际鼓励、指导中学开展校本师资培训, 在培训中提高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 正确地把握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深刻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掌握好该课程标准和要求、拓宽眼界, 加强跨领域学科的学习。在培训中提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效能感, 积极地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3.认真履行相关规定

有了政策, 必须认真履行。教育部2003年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 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获得2学分。根据规定在课时安排上, 确保相应的课时数。

4.增强学生学习激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活动中, 主动地获取知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激情。

5.理论支持

理论支持主要通过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研究, 形成相关的理论。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结合实际为中学提供理论支持;积极地为学校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岗位培训, 送教到校, 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 教育科研机构需要持续不断地从理论上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以有力的支持。

(三) 家庭支持

与国家支持、社区支持、学校支持相比家庭支持更为直接, 家庭支持的力量仍是小可低估的。家庭中的物质支持、教育支持与精神支持是最为关键的。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社会问题, 课程改革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家庭只有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分子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同时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服务于人。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是家庭了解课程改革进而支持课程改革的前提。首先, 要让家长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开设的目的、作用。其次, 要让家长主动地支持子女的研究, 并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使家庭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 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进行“家庭开放日”的活动, 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座谈以促进了解进而集思广益;课程的开设和完善, 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更需要包括家庭在内的多元的批评和支持。

(四) 社区支持

社区是一个地区性的社会。社区和教育通过学校联系起来, 二者是相互支持和制约的。作为教育和家庭的中介, 社区对于养成社区成员对教育价值的共识和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开放教育区别于传统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9] 社区可以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有力的保障。虽然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 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 社区的支持是必要的。

社区文化可以引导居民认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扩大改革的影响力和支持面。社区要发展就必须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深刻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有全局观和使命感, 把教育当成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变革不应孤立于社区文化之外, 而应自觉寻求与社区的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认同社区文化精华的部分, 去其糟粕的部分, 并针对社区的文化开展活动教学。通过实用性研究, 获得社区或村落的支持, 获得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机构的协助, 从而大大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成功的机会。

课程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是新世纪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一项社会事业, 需要政府保障, 需要广大教师、专业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热情支持, 创设一个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才能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行。

摘要: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和谐社会支持需要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互动。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通过内部和外部支持体系的构建, 创设政府、学校、家长以及社区各界广泛参与、支持的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开设。然而, 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中, 由于社会支持环境的不和谐, 开展的并不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 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支持环境, 以确保该课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谐社会支持环境,创设策略

参考文献

[1]Cohen S, Wills TA.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bufFerinn hypothesise[J].Psyclolonical Bulletin, 1998 (2) , 310-357

[2]Barrera M, Ainlay S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ny, 1983 (11) , 133-14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34.

[4]魏国栋, 吕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59.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355-357.

[6][美]大卫.W.约翰逊, 罗格.T.约翰逊, 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 孙海法,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50.

[7]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19.

[8]吕达.课程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8.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高一年级重在激趣、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二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充实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永嘉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高中生“早恋”现象,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课余时间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木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是总策划和总编导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避免教师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分干预两种情况。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参与,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进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如我校有位教师在上《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1)说说莲的功用;(2)选取学生画莲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由本组代表描述画面内容、简述作画意图;(3)学生出示自己搜集整理的关于莲的诗文、对联,在组内或组间进行交流。(4)选取部分名联、名句在全班展示。并请搜录者进行赏析。(5)归纳总结莲所代表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画配诗(最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选取佳句在全班展示。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9

每棵树都是活的,它和我们人一样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听森林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桠,为一个新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诊器在树干上寻找、倾听大树“心跳”的方法,感知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2.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资源

听诊器

教学活动

一、准备工作(10分钟)

1.每个小组一个听诊器,同学倾听自己或同伴的心跳。

2.交流:你听过谁的心跳声?声音是什么样的?

二、寻找大树的心跳(2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内直径约15厘米且皮较薄的梧桐树作为观察对象(其它的落叶树也行)。

2.教师提醒:把听诊器紧贴在树干上,不要动;要多试几个地方,找到最佳听点。

3.互相交流:树有心跳吗?如果有,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描述一下。

4.教师点睛:梧桐树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要吃、睡觉、呼吸,也要运动——把大量树液不断地输送给树枝、树叶,才能长粗、长高——我们听到的心跳声,就是大树在生长的声音。

5.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有心跳呢?我们再去找找别的树的心跳,好吗?

三、感受大树的心跳(10分钟)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10

活动内容:小鬼当家

一、活动的目的

1、学生学会当家,可以请家长指点,也可以让孩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学生在活动中经受情感体验。感觉当家很辛苦,感觉当家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感情。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实施的方案

1、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2、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根据“小鬼当家”这一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开展四人小组讨论具体活动的内容,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商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再进行实践,或买菜烧菜,或打扫卫生,也可以从早到晚当一天的家,还可以分项进行实践。

2、在当家作主的过程中亲身实践,从实践中得到体验,得到感受。

3、准备“小鬼当家”活动记录本,把在寒假生活中的所做、所感都整理成册,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个系列。

4、开学后,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谈过程,谈体会,谈感受,并且进行记录展评。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课题选择阶段

1、寒假到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使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活动小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3、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选择主题和合理分工的能力。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在寒假期间,学生做到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至少完成4次“小鬼当家”活动的内容。

1、“年货置办”我参与。

活动建议:先采访家里的老人,了解过年的习俗和费用,再和家长一起购买过年需要的物品,包括衣物、食品、礼品等,在此过程中,学会记账,掌握挑选物品的小窍门和知识,初步有了理财的意识,并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差异,体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果呈现形式:采访记录、照片、记账表。

2、算账——我最棒。

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宣传单,通过一种或几种商品不同商场、不同时间段的定价,知道掌握时机购买食品才最省钱,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成果呈现形式:对比的记账表、照片、资料的收集。

3、“压岁钱”我做主。

活动建议:过年了,肯定会收到压岁钱。学生可以自己制定小小的理财计划,购买学习用品或储蓄、或别有他用,走进银行了解最新的理财产品。

成果呈现形式:压岁钱的整理表、理财计划安排、银行探秘资料收集。

4、“小鬼当家”一天(或一周)。

活动建议:和家长约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全家的开支和所有家务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切实体会当父母的辛苦与精打细算,在确有困难时可以请求家长的协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果呈现形式:家庭会议照片、全家收支安排。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1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调查成果;

2、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分类汇报;

3、学生将与商品的挑选、商家的选择、自己当家的心理历程等与同学交流。

4、进行活动的总结。

第四阶段 活动评价延伸阶段(1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评价;

2、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3、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恩教育与理财意识通行。

十三周

活动内容:了解大蒜

活动背景: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蒜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南北风味的菜肴都离不开大蒜。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们称誉为“天然抗生素”。

活动目标:认识大蒜,了解大蒜的品种、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种植过程、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法等知识,学会用大蒜为原料做两道菜。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实践活动。2.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上网、到图书室查资料、调查、采访、摄影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2、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特长,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遇到困难不退缩,自己想办法解决。

3、与相关部门、家长,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准备活动用具(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大蒜这一神奇而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被称作“健康保护神”。大蒜研究所负责人哥特林博士介绍说,大蒜含有400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如果人想活到90岁,大蒜应该是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还表明,大蒜的营养价值高于人参,应列为保健品之首。而大蒜是我们常见的农作物,同学们家中一定都种过大蒜。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二、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1.提问:各位同学,关于大蒜,你们了解的知识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于大蒜的了解。

2.交流讨论:同学们,能告诉我,关于大蒜,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板书。(1)大蒜的主要品种及其形态特征。(2)大蒜的生长情况。

(3)大蒜的种植方法及病虫防治。(4)大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5)大蒜的食用方法及注意点。

(6)到农贸市场去了解大蒜的销售概况。(7)了解人们对大蒜的评价。……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子课题并组合子课题研究小组。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可以访问老农、种植户;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到田间劳作……)

6.各小组制定调查计划:

(1)各小组为本组取个好听的名字,以便小组成果汇报。

(2)各小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分配任务,教师行间巡视指导。(3)完成活动计划表。

(4)展示活动方案,师生共同修改。

三、总结,布置任务。

我们每个小组已分别制订了活动计划,在下一阶段希望每一组能齐心协力完成本次活动,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十四周

第二阶段: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一、指导学生掌握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方法的格式及步骤:你们知道怎样去调查、访问、参观或是搜集资料才是最有效的?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说明。3.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采访卡

三、帮助各研究小组进一步疏理研究思路,指导各小组选择适合的研究途径、研究方法。

四、分组展开调查研究。

五、阶段性汇报成果。

从学生投入的程度,目标达成度,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交流汇报,提出意见,改进方法。

六、教师总结。

在活动中,我们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对它进行深入了解,要做到活而有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阶段:研究成果的汇报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段时间同学们经过努力,搜集了许多有关韭菜的资料,了解了不少有关韭菜的知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二、汇报展示成果。

1.各小组分别汇报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大蒜的主要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第二小组:大蒜的生长情况。

第三小组:大蒜的种植方法及病虫防治。第四小组:大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五小组:大蒜的食用方法及注意点。

第六小组:到农贸市场去了解大蒜的销售概况。第七小组:了解人们对大蒜的评价。2.各小组互相质疑、释疑。

三、点击问号。

1.大蒜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2.大蒜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3.有不少人不吃大蒜,是因为害怕吃了以后嘴里的气味会比较重,影响和他人的交流。这样对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四、巧手作坊。

1.《大蒜》手抄报展评比。2.以大蒜为主要原料做两道菜。

3.以《大蒜》为主题图片展及小品表演。

四、讲述感受,指导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在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劳后,教师择机对他们进行爱惜粮食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

2.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通过这项讨论,教育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挫折,形成正确、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评价: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发现哪些同学身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结合“雏鹰争星”活动,填写评价表。

5.颁星活动。农业专家、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及颁奖。

十五周

活动内容:水果总动员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一、活动的背景

“水果总动员”这一主题的确定,完全来自学生的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果作为营养成分之一,在各种家庭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饭后课余,总是能看到学生们品尝着各色水果。一天午饭后在教室里吃水果,两位同学因为水果的营养价值问题发生了争执,请我来评理,一时我也愣住了,回答不上来。平时只知水果的营养价值高,对此研究的还真不多。于是我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来帮助两位同学化解心中的疑团,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希望研究生活当中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水果,学生思想活跃,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要善于从生活中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水果的研究,使学生对各色水果有一定的了解(种类、营养、功效),锻炼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水果拼盘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市场调查、采访、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走近果农的生活,感受果农的艰辛,培养勤俭节约不浪费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方案

1、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小组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我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最后我们自愿组了六个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组的研究主题,起了响亮的名字:“水果档案”组,“小营养师”组,“ 健康热线”组,“小调查员”组,“白衣天使” 组,“小记者团”。(2)、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向家长询问等方式收集有关水果的资料。关于水果方面的资料,网上实在是太多了,学生不知从何下手,问我怎么办?我指导他们学会抓住重点,将自已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下来。(3)、采用市场调查、采访专家等形式,了解水果的营养功效、将康吃法、市场销售、生长过程,用表格、问卷、电脑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水果的种类很多,一个小组调查难度不小,他们调查了几天也跑了很多市场,又累又收效不多,我适时地提醒孩子,要多与别人合作,这样会事半功倍。

2、活动计划:(1)、调查与收集

如何从各种渠道获取水果的资料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查询、请教父母等长辈、咨询营养师,他们还决定亲自上水果市场调查一番、咨询果农、果贩。(2)、实地考察

有的孩子长辈在农村,他们准备利用双休日采访农民伯伯,了解了咱们本地主产水果苹果的生长过程,感受果农的艰辛。(3)、学削水果

同学们在了解了一定的水果知识后,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在实践活动方面大展拳脚,水果拼盘是他们最向往的。但是首先要学削果皮,这对于饭来张口的孩子是有难度的。相信经过两周的练习,同学们一定都会熟练地削苹果了。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水果

搜集水果的分类,水果的营养功效、科学吃法等等,在电脑上查找获得许多的相关知识,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见识。第二阶段:调查取证

对于一些相关现状,如:做一个小小调查员,记录下各种水果的产地、品种和价

格,推荐给同学和老师。通过做调查得以了解具体的情况。同时,我还发动学生,自己去水果摊上去试着买水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孩子对水果的了解。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五、成果展示

一、游戏导入:我和水果交朋友

比一比哪个组认识的水果朋友多,每组在15秒的时间里说出你认识的水果的名字,哪个组说的水果的名称多,哪个组就获胜。

二、过程

(一)走进水果世界

师:相信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么多水果朋友,一定还有更多的收获,哪个组先来交流?

师:的确,现在超市里的水果,一年四季,应有尽有,想吃什么都能买到,人们似乎都忘记了水果成熟的季节,除了冷藏技术和发达的交通,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奇迹,一组的交流让我们回归了自然,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成熟季节。

(二)营养快线:哪个小组再接着来说说?

生1:我们是“小营养师”组合,我们组专门研究了“水果的营养价值”。我们负责上网查找,网上的信息可真多。

师:网上的信息特别多,你们是怎么查找到资料的?

生2:因为我家里有电脑,我们几人商量在我家进行网上查询。当我们在百度搜索输入“水果的营养”几个字时,出现了很多网站、网页,我们登陆了一些比较正规的网站,象“中国健康网”、“中国水果网”等等,我们从里面选取了与水果的营养有关系的内容,这里面又有一些重复、相似的内容,我们又进行了筛选。最后我们找到了我们需要的资料。

生3:关于水果方面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抓住重点,对自已认为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蔬菜相似,各种水果普遍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而且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质,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师:你们查询了那么多资料,一定了解了很多,那你们能不能具体的给大家讲一讲,(出示实物):“猕猴桃”和“火龙果”谁的营养价值高呀?

生4: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火龙果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生5:火龙果虽然是进口水果,但是论营养,还是不如猕猴桃。猕猴桃是一种高营养水果,被称为“营养金矿”、“保健奇果”。猕猴桃汁更成为国家运动员首选的保健饮料,又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着的滋补果品。

师:看来你们对水果的了解还真不少,一点也难不住你们,水果的营养价值这么高,大家以后都要多吃水果了。生1:(出示两个香蕉)大家猜一猜,这两个香蕉哪一个的营养价值高?香蕉身上的梅花点越多就越熟,香蕉越熟,营养价值就越高,不过熟过头了就不能吃了。师:你们刚才交流的这些,都是从网上搜集知道的吗?看来网络的确可以让人了解更多的知识,大家也要像他们一样多上网搜集一些有益的资料。

(三)健康热线

生1:老师,您刚才说要多吃水果,您说的不完全对。

师:刚才二组说的水果营养那么丰富,我觉得多吃是有好处的。

生1:的确吃水果有很多好处。可是如果吃法不当,不但不会带来营养,还会影响健康。大家好,我们是“ 健康热线”小组,我们组研究的课题是“水果的科学吃法”。

师:那么,怎样吃水果才科学,才能吃出健康呢?

生2:刚开始我们心中也有很多疑问,比如说什么时间吃水果合适呢?水果是吃得越多越好吗?最后我们决定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

生3:我们发动全班同学,请同学们每人带给家长一份问卷,让大人们也答了这份卷子,因为我们想,可能大人也不一定知道怎样科学吃水果吧,这是我们收回来的问卷(出示问卷),我们设计了四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生4:根据反馈的资料显示(幻灯片):认为在饭前吃水果的人占32%,他们认为这样吸收好。26%的人认为饭后吃,大部分人知道吃水果应与吃饭时间相隔两小时,但是上班不方便。一般不是选择这个时间吃.第二道题“水果冰冻吃好吗?”30%的人认为好,因为口感好。40%的人认为不好,因为伤胃、伤身体、易感冒。30%的人认为有的水果可以冰冻吃,有的水果不易冰冻吃。正确答案是: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冰冻吃,这是因为太凉的水果会使肠胃蠕动变慢,消化不良。第三题“多吃水果能减肥吗?”大部分人认为可以,少部分人不了解。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水果吃了都不会胖,有些水果的热量很惊人,所以千万不能吃太多.第四题“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吗?”70%的人认为不对。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吃水果还是存在误区的。我来教你几招:

一、忌饭后立即吃水果。

二、吃水果忌不漱口。

三、忌食水果过多。

四、吃水果忌不卫生。

五、水果忌用酒精消毒。

六、生吃水果忌不削皮。

七、忌用菜刀削水果。

八:忌吃催熟水果。师:你的幻灯片是自己做的吗?

生4:大部分是自己做的,艺术字是爸爸帮我改的。师:你的电脑操作水平可真高。咱班还有会做的吗?咱们把学到的电脑知识都用上了,真了不起。

生5:(出示两个苹果)请同学们看一看,哪个苹果新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但不够全面).关于“如何识别新鲜水果”我们给大家出了一个金点子:一看,看水果的颜色,新鲜的水果一般比较鲜艳。如草莓。二捏,捏水果的软硬,如桃子。三闻,闻水果的味道。如甜瓜。

师:原来吃水果还有这么多学问,三组同学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咱们可要学以致用,科学地吃水果,才能吃出健康。

十六周十七周 活动内容:我们身边的垃圾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课时:2课时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大深港村约有2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大深港村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大深港村 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200千克 0.2吨

月 6000千克6吨

年72000千克 72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村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许多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垃圾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

6、老师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1、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3、小结: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都被堆放在垃圾场。长此下去,终归有一天我们四周将会垃圾泛滥,世界将会被垃圾埋没!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那么你们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怎样处理吗?

三、小组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1、学生讨论: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3、小结:过去处理垃圾的最好办法是垃圾填埋沤肥,可是现在有一些垃圾有毒,一些垃圾分解时间太长,不能沤肥,最好是先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如: 菜叶、果皮:沤肥剩饭剩菜:养殖厂 废纸:回收电池中有重金属:回收 易拉罐:回收玻璃:回收

塑料制品:回收塑料、快餐盒:减少使用。

四、观看图片 :(看一看)

(一)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来开展研究(出示校园有关卫生情况)学生畅所欲言,怎样让校园更美丽。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图片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

2、“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市已是全国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五、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交流建议:(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六、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那作为秦皇岛市的小市民,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七、活动延伸:(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三年级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上一篇:商场开业筹备计划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