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安全制度(通用10篇)
1、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公司安全工作例会,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2、公司安全例会,根据实际情况可请公司重点部位负责人参加,也可扩大到全体员工。
3、安全例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听取公司各部门安全工作汇报;分析公司安全形势;安排部署近期公司安全工作;听取各部门对公司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其他由公司安全例会解决的问题。
4、安全例会要做到会议时间、会议内容、参加人员“三落实”,会议研究的有关事项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贯彻落实。
5、安全例会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解决公司安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6、安全例会由公司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存入公司安全档案。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非煤矿山具有点多面广,绝大多数属于非公小型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历来是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矿山安全生产,如何对矿山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的《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颁布,同年11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5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于1996年颁布、实施。虽然矿山安全立法工作启动较早,已经颁布10多年,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矿山安全法》等一些法规、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亟需修订和补充。
2、监管体制不健全。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力量普遍很强。而我国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专职从事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人员非常少。一些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甚至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电话费都无法保障,现场检查执法非常困难,监管力量薄弱。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1)绝大多数小矿山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2)设计不正规,采矿工艺落后;(3)装备水平低,采用手工和半手工作业,本质安全化程度低;(4)内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5)业主素质普遍较低。小矿主对国家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生产知识普遍了解不多,自身素质较差,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为追求最高利润,不顾矿工生死,尽可能减少投入,导致矿山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
4、中介机构不成熟。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中,充分利用其中立、客观的特点,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绝大部分技术性强的认证、评估、检测、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在我国,安全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中介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远未达到要求,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
5、安全培训亟待加强。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在保护从业人员免遭意外事故和职业病的伤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矿山从业人员,特别是小矿山的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安全意识低、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就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较低,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无论工作机构数量,还是培训质量都很难保障工作需要。
6、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脱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伤风险相对应的费率机制。各地制定的费率档次少而粗,致使低风险的企业缺乏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而高风险的企业并没有因为参加工伤保险而激发事故预防的积极性。
由于非煤矿山存在这些问题,本质安全程度低,多年来伤亡事故一直处于多发状况。据2001~2005年统计分析,全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于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火灾之后,居第五位,在工矿事故中仅次于煤矿居第二位。
二、通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为进一步搞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当前应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为载体,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强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技术含量,淘汰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事故隐患严重、没有整改能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条件差的小矿山,使矿山企业朝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协同监管。把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作为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矿山平安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多方面着力加强对矿山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的领导。一是建立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导机构。在省、市两级成立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申办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方案。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全省矿山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协同国土资源厅、公安局联合向矿山企业发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整治的通知。三是召开有关部门矿山安全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联席会,分析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四是全力以赴。省、市安监局作为矿山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经常召开矿山申请办证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进办证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堵疏结合抓发动。一是营造宣传氛围,让业主明白申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召开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开采现场会、矿山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告知会、矿山安全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动员会、矿山企业限期整改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督办会等会议,培育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调动矿山企业主办证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矿山的巡查,开展联合执法,查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防已关闭和无证开采矿山“死灰复燃”,并采取集中联合整治和各有关部门依据自己职责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全面排查整改事故隐患。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促使矿山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紧紧抓住矿山爆破作业火工材料供给这个“关键”不放,暂停对矿山企业火工材料供应,消除矿山业主侥幸心理和等待观望思想,再根据全省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进度,对不积极进行整改、不自觉申办矿山安全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停止火工材料供应,限期整改,促使企业加快办证步伐。
3、推广先进技术,联合抓技改。从实现机械化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解决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安全问题。实行规模化生产,走中深孔爆破、机械化开采的路子。一方面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矿山企业联合改造。另一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关闭和淘汰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此外,针对矿山企业自己爆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组建爆破服务公司从事专业爆破作业,建设规范化民爆储存仓库,购置民爆器材安全运输专用车辆,组织专业爆破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所有矿山企业可不再直接进行爆破作业,统一由爆破公司负责。
4、严把申办关,着力抓好申办工作。根据国家安监局《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要求申办企业要实现“五个百分百”(即员工保险、安全设计、设备检测、企业法人、矿长、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安全评价达百分百)。要求各矿山企业除配备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外,还必须配备或者聘用专职的矿山工程技术员,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矿山按规范开采。安监局人员经常深入矿山指导企业做好申办的软件和硬件,帮助企业联系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对危险性较大的矿用起重、运输、提升、排水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督促企业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使矿山企业具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保证申办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严格把好资料和现场审核关,逐条对照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按新的管理要求,修订申请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为申办“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创造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实施,对把好高危行业安全条件准入关,预防非煤矿山重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一颁布就实施,留给矿山企业进行准备的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给发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矿山安全评价是在特定时间内开展的工作,只能代表评价时矿山的状态,而矿山生产是动态的,每次爆破以后都有可能形成危石和险石,产生新的危险隐患。还有,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安全许可没有涉及到矿山的规模、布局等要求,如何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这又是一个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行。应该有鼓励性的政策,使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矿山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考虑优先得到认可。(2)鼓励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引进企业自身持续改进抓安全的办法,解决矿山动态安全的问题。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重点要强调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自身安全,完善自我约束。(3)严格矿山开办的程序。规定矿山企业在办理相关矿山规划、选址等手续之后,必须委托具备矿山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山开采总体设计,由设计单位出具《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或《矿山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且必须经过安全、矿管、公安、规划部门及若干矿山工程技术专家联合进行评审。安全部门重点对《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生产专篇”进行审查批准。凡新办矿山(含采石场)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矿山安全“三同时”工作,进一步提高矿山市场的安全生产准入关,消灭新建矿山出现安全设施不齐全的现象。(4)严格审批条件,切实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对不具备颁证条件的坚决不发证,不准生产。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淘汰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鼓励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兼并、联合,走集约化生产道路,进一步提高办矿水平,从源头上遏制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
一、每星期一下午两节课后的教职工周前会上,学校必须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安全方面的有关条例制度,交流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消除安全隐患的途径。
二、每周五的夕会,为全校各班安全教育课,班主任必须上班宣讲安全知识。
三、依据《课程教学计划》,开设安全课,任何人不得擅自停课,学校教导、教研处定期、不定期到各班听安全课,学校学期结束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档案和心理教育档案,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定期聘请市防疫站工作人员做健康教育讲座。
五、每学期学校必须举办交通卫生、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等方面的讲座。
为做好学生安全乘车工作,确保学生乘车安全,特制订本制度。1.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告知学生的乘车线路、车辆,座位。学校要为每辆车提供一份花名册。
2.乘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乘车纪律,本着先下后上的原则,不喧哗、不打闹、不拥挤。
3.自觉维护车内外卫生,不在车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爱护校车内的一切设施,不得损毁。
4.乘坐校车的学生应准时在校车乘车点等待校车,做到不打闹、不乱跑。
5.上下校车应遵循校车随车人员的指挥,有秩序的上下车。6.第一趟校车到校后乘车学生立即有组织、有纪律地下车进入教室,以保证第二趟校车准时发车。
7.乘坐第二趟校车的学生应耐心等待校车,不私自乘坐其他车辆。
8.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车安全教育培训会议和活动。9.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车安全演练。
10.学生必须保证家长联系方式的真实有效,如若更改联系方式应及时通知校方负责人及司乘人员。
11.不许乱动车内逃生安全设施(安全锤、应急门开关等)。12.学校、各班应利用橱窗、黑板报、大小会议、课间操、班会对学生进行乘车安全教育,总结经验,整改问题;乘车安全教育要时时讲,天天讲,人人讲。
13.每期要向家长发放乘车安全告知书,详细地向家长宣传乘车安全,要求家长教育子女遵守乘车纪律。
14.各校要建立信息平台,公布举报电话。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违规运行的校车进行举报。
第一条项目部办公室、安质部和工程技术部应相互配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第二条教育和培训时间
项目部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时间应达到建设建教[1997]83号文件印发的《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
1)项目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3)其他管理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4)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5)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
7)新成立的项目、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15学时、15学时、20学时。
第三条教育和培训的对象
1、教育和培训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2、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民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
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3、电工、焊工、起重司机及起重工(装吊工)、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程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第四条安全教育和培训形式内容
1、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公司级教育内容如下:
1)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的一般教育;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3)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安全知识等。
项目级教育内容如下:
1)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建安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3)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
4)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
班组级教育内容如下:
1)本人从事施工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三不伤害”自我保护要求等),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2)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
4)本工种事故案例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防用品的使用要求。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执行GB5306—85《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上岗。
3、特定情况下的适时安全教育
1)季节性,如冬季、夏季、雨雪天、汛台期施工;
2)节假日前后;
3)节假日加班或突击赶任务;
4)工作对象改变;
5)工种变换;
6)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施工;
7)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后;
8)新进入现场等。
4、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
项目部在做好新工人入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多种多样,应贯彻及时性、严肃性、真实性、做到简明、醒目,具体形式如下:
1)施工现场入口处的安全纪律牌。
2)举办安全生产讲座、报告会、事故分析会。
3)张挂安全保护挂图或宣传画、安全标志和标语口号。
4)放映安全保护音像制品。
5)组织家属做职工安全生产思想工作。
5、班前安全活动
班组长在班前进行上岗交流,上岗教育,做好上岗记录。
1)上岗交底。交底当天的作业环境、气候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和各个环节的操作安全要求,以及特殊工种的配合等。
2)上岗检查。查上岗人员的劳动防护情况,每个岗位周围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无患,机械设备的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完好有效,以及各类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第五条培训效果检查
1、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是否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2)三级教育考核记录;
3)各类安全教育内容的教材资料;
4)变换工种时重新进行安全教育的记录;
5)采取抽查问答形式,检查工人对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
6)施工管理人员的年度培训记录;
7)专职安全员的年度培训考核情况。
一、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
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有利于激发农民保护土地、种植粮食、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行为人提供预期, 从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有助于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含义具体表现在:一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人们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二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三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明晰国家、集体与农民的权益关系并规范各类行为, 明确各方的粮食安全责任。
(一) 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有利于保护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首先, 只有强化农民保护土地的主体地位, 才能有效防止侵犯农业用地的各种不良行为。在工业化进程中, 为工业化服务是农业的基本目标。农业是国家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一方面, 在特定的发展阶段, 政府不断从农业中吸取剩余, 积累资本, 推动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土地非农用途的经济价值不断凸显, 土地农转非的压力不断加大。政府垄断了土地非农用途的权利, 地方政府获得巨大的级差地租, 补偿给农民的却是土地承包权的损失, 农民集体不再能够作为土地所有者分享土地非农用途收益的权利。在这种利益驱动下, 以目前的相关政策法规, 指望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企图事实上是很难实现, 各地难以杜绝的土地乱征乱占频发即说明这一点。保护耕地, 保障粮食安全, 要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前提, 让农民成为保护土地的主体。
其次, 只有确立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确保农民权益, 才能激励农民珍惜、保护和投资耕地, 有效防止耕地减少、地力下降。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精耕细作是我国利用土地的主要传统。在土地制度未能提供稳定预期的情况下, 市场机制所引发的短期行为很严重,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耗竭式地土地利用, 污染环境的现象尤为突出。农民是土地的具体使用者, 也是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知情者, 只有政府帮助农民充分实现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 才能激励农民珍惜土地和保护地力;只有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益, 农民才有依法造田和改良土地的积极性。奖励农民、农民集体、企业依法造田和改良土地, 使用税收政策惩罚随意撂荒和非法休耕行为的政策才能有效。
(二) 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 也是土地制度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告别绝对短缺的时代, 但是相对短缺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影响依然巨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也将由温饱而走向小康。在此背景下, 恒产恒心意味着只有让农民从粮食种植中获得稳定的比较利益, 种粮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持, 粮食安全才有保障。
在劳动力不断外流的背景下, 如果种植粮食得不到合理的比较收益, 即使保住耕地红线, 也无法保证耕地用于种植粮食, 粮食种植面积无法保证。因此, 获得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作物种植或外出就业的平均收益就成为保证种粮积极性的一个基本约束。突破约束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其一, 提高粮食种植的效率, 使其收益水平与非农就业收益水平相当。其二, 通过农业政策的利益调整, 使种粮农民获得平均的收益水平。效益农业呼唤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 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这为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提供了动力。资本下乡改造小规模农业, “公司+农户”成为效益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 农民家庭经营与公司大规模经营相比, 虽然劳动生产率和效益无法比拟, 但是在土地产出率上具有优势。为了粮食安全和亿万农户的可持续生计, 中国必须坚持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逐步加大对农民合作的扶持, 才能避免资本大规模兼并土地, 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这些都是以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为基础。
二、协调的利益关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
保障粮食安全, 资源、技术保障和以产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两个支柱必不可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但是缺乏有效的激励, 即使国家划有耕地红线, 也只能在制度上保障耕地数量安全, 要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解决种粮积极性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当人民连生存都成为问题时, 政权的合法性将受到挑战, 粮食安全必然导致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 这种利益关系的根本体现就是土地制度。
(一) 粮食安全是土地制度安排的优先目标
粮食安全虽然是一项必须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 但是如何提供这种公共产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农业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 其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建国几十年以来土地制度变化的经历表明, 粮食安全是土地制度安排考虑的一个关键变量。建国以后, 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 为了尽可能有效地从农业中抽取剩余为国家工业化的资本积累服务, 国家直接介入土地产权。周其仁 (2004) 认为, 建国后形成的土地产权关系与建国前农民获得的部分土地是通过“土改”革命运动分得的有关, 因此农民的分地之中蕴含着国家的权益。我国土地产权介于国有化和私有化两端之间, 此中共同蕴含着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权益。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 初始条件对后期制度变迁的路径有影响, 也就是存在“路径依赖”。基于这种产权来源的继承关系, 当国家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时, 就有了介入土地产权或多或少地的理由, 而集体和农民也就多承担了一份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
土地制度承载了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提高收入的双重目标, 公共目标与私人目标的冲突在所难免, 表现为政府的粮食总产量目标与农民的种粮收入目标之间的冲突。粮食安全由此成为国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一条底线。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国家从农业中抽取剩余的必要性逐渐淡化, 干预农业的目的也日趋集中于粮食安全这一基本目标上。粮食安全一旦受到威胁, 中央政府将萌发加大控制力度的意图, 以求保粮食安全。但是, 如果这种企图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那么作为一方利益相关者的策略行为将影响粮食安全, 从而迫使国家让步, 这正是人民公社时期所经历的。现在, 市场经济体制下, 除了种粮, 农民或从事非粮食作物的生产, 或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 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 使以往通过牺牲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狭小。作为另一方利益相关者———对基层政府来说, 粮食生产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任务, 缺乏经济动力。产粮大县往往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粮食生产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而且制约工业发展空间, 难以带动GDP和税收的增加, 远远没有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来得快, 形成越抓粮食越穷的怪圈。在目前绩效考核体系下, 基层政府种粮抓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上述博弈格局意味着只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农户”之间关于粮食生产意图达成一致时, 粮食生产的安全才有制度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这种土地产权关系, 农民并不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作为土地承包者, 农民承包土地负有粮食安全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 粮食安全是为全民提供粮食安全保障服务的公共产品, 所有社会成员都对粮食安全负有责任。因此, 将粮食安全责任与土地挂钩是不太妥当的, 应由社会共同承担责任, 由政府购买而提供。“以工补农”就是指非农产业应对粮食安全负起责任, 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政策举措标志着粮食安全政策的转向。
(二) 粮食安全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主要准则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 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土地制度安排的一个基本约束条件。回顾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 可以发现粮食威胁始终是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动力, 也是观察土地制度变革的一条重要线索。温铁军 (2000) 认为, 由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 土地作为中国农民基本的生存资料, 公平原则优先于效率原则成为土地制度中的首要原则, 土地趋于按人口进行相对平均的分配。因此, 难以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完全排他的“私有”产权。这是中国农业社会稳定的内在原因, 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没有纯粹的农业经济问题, 而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混合的“三农问题”。解决“吃饭问题”是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 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制度, 再到家庭承包经营, 吃饭问题有了保障。在9亿农民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时, 公平原则激发了9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亿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其他4亿人的吃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这种情况下, 为自己生产和为社会生产是统一的, 因而具有保障粮食安全的内在激励机制。但是, 城市化以后, 形势倒过来, 4亿农民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时, 激励4亿农民为其他9亿人提供粮食成为主要问题, 效益原则将成为首要原则。然而, 由于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 农村土地不仅承载着农业的生产功能, 也承载着农村社会保障的福利功能。在福利功能从土地中剥离出来之前, 效益原则难以主导土地资源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 农业的市场化将加剧糊口目标与效益目标之间的冲突从而危及粮食安全。
农产品贸易国际化, 特别是加入WTO使上述冲突变成严酷的现实。置身于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之下, 效益成为农业生存发展的第一原则, 糊口农业必须向效益农业转变。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的经验表明, 种粮比较收益主要取决于土地的规模经济。然而, 目前的土地制度还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阻碍土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在其他产业相对较高的比较效益吸引下, 即使不改变土地的农用性质, 也无法保证农民将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不难看出, 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 中国的农业正在被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而两头在外的家庭农业独力难支, 很难在世界市场中获得比较利益。在全球资本扩张的浪潮下, 资本下乡投资农业, 大公司农业挤压无组织、分散的原子式家庭经营的生存空间。在市场化农业下构筑保障粮食安全的内在机制成为土地制度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从3月1日起,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正式生效,对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的婴幼儿奶粉数量进行限制,每人不得超过两罐,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香港政府3月初开始实施的这一奶粉新政,着实让一些内地人感到不解:我给了钱,凭什么不让买?香港还是个资本主义社会吗?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解读,那么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以为钱能搞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这不幸地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潜在逻辑。可是,这种逻辑相当可怕,因为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确实不是这样的。更有好事者将其上升为种族歧视等,其心理承受能力就未免显得太过脆弱。
奶粉荒不是从今年出现的。2008年三鹿事件之前,许多内地家长早就在香港买奶粉了,不过为数不多,尚未出现供不应求之局面。
三鹿事件之后,赴港买奶粉的人数大涨,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过去几年,香港并未因此出现明显的奶粉荒,只是到了2012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许多香港妈咪买不到奶粉,传媒介入,此事才严重起来。
为什么2012年的后半年奶粉荒会集中出现,会成为香港传媒津津乐道之事?那是因为不论是香港还是内地,“龙年宝宝”的数量激增,致使一、二段奶粉的供求平衡与往年相比被打破。“港妈”们几乎每周都要在传媒上抱怨买不到奶粉,也动员过数次赴港府请愿的游行与示威——而且都付诸实践了。
港府基于自身的管治合法性,必须重视本港民众对于奶粉的诉求。奶粉新政出台的背景是,港府发现,多数奶粉是流向了水客而非散客。如果大家愿意去上水火车站看看,就知道水客是多么任劳任怨地让珠三角的宝宝们喝上合格的进口奶粉。水客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大模大样的在万宁扫货然后堂而皇之地经海关把奶粉带到内地。这样就有效保证了短期内港妈可以买到奶粉。
事实上,这项限购令从未不准散客购买。而1.8公斤的上限,也是依据内地的海关规定。携带两罐以上奶粉进入中国大陆境内,是要申报的——申报了要缴税的。
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说,香港的奶粉新政让内地游客被海关处罚的概率降低了。也可以这么说,奶粉新政让中国海关对逃税的打击更放心了。一方面保证本地的正常供应,一方面迎合内地海关,这是新政背后的两个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实在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港府从政治职责来说,不必对内地民众负有管治责任——也就是说,不必关心内地婴儿的奶粉供求状况。何况面对2017年的普选压力,如果对本地民众诉求置之不理,那无异于自己制造管治危机,更何况这种限购令属于两面讨好的临时政策,上有中央支持,下有港妈叫好,可进可退,为什么不干?
说白了,内地游客在香港买奶粉跟用脚投票的移民是一样的,缺乏安全感,于是用尽一切力量寻求安全感。最近几年,内地与香港出现的这种摩擦,是一国两制16年实践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当年的一国两制,考虑的是如何将社会主义的内地与资本主义的香港隔离开来,达到“井水不犯河水”的理想状态。
然则30年过去,尤其是2003年自由行开放之后,两地的连接既简单又密切,每年经深圳几个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800万人,这种与境外紧密的联系在建政后的60多年内堪称前所未有,与当初设计者预想的情况截然相反。两地的生活、制度及文明均有冲突,奶粉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的数年内,这种冲突只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实在是个巨大考验。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一、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网络,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制定并实施好学校卫生计划,加强健康课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制定并实施好安全教育计划。
1、加强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标志,交通安全的常识,遵守交通规则。
2、加强安全用电教育,让学生了解电对人体的伤害,如何避免触电事故,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触电后的应急方法。
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让学生安全使用燃气灶具,了解消防安全标志图例,学会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第一条 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条 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条 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单位与部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单位、部门对所组织培训的时间、内容及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第五条 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二、防火检查、巡查制度
1、为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各部门应采取消防检查、巡查两种检查形式。
2、学院实行由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有关部门消防责任人,开展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以及节假日和放假前的安全大检查。
3、各系、部、处等二级防火单位,由部门消防责任人实行每月定期检查制。
4、院重点防火部门,实行每天巡查制。
5、学院安全管理部门和各二级防火单位进行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时,应建立相应登记制度,建立档案并整理成册。
6、对检查、巡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一时不能整改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上报学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保卫处。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严禁占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上严禁摆放货架等物品。
二、严禁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门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严禁在营业、生产、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或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四、对应急照明灯具、疏散指示标志要求定期进行测试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五、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当场整改,整改确有困难的,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限期改正确保安全疏散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各种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3、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五、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及时予以消除。
二、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有消防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根据管理分工,及时将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书面报告,并提整改方案。
三、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止生产、经营或工作,立即进行整改,并落实整改时间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五、对公安消防机构检查或抽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指定专人落实整改,整改完毕后写出火灾隐患整改报告报消防机构。
六、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管理人签字后存档备查。
七、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要组织进行检查验收。
八、对本单位无力进行整改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各系各部门新增用火用电设备,需按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经用电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院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并报保卫处备案。
2、各部门在使用各种用火用电设备时必须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安全地点、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安全措施。
3、学生宿舍、教职工单身宿舍、招待所等住房,不准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电炉、热得块等违章器具,严禁私拉乱接电灯电线,严禁燃点蜡烛。
4、严禁在配电房、木工房、材料库房等场所吸烟、生火取暖和私拉乱接电源线。
5、凡学院重大庆典活动和演出活动,须按规定上报辖区消防部门,并按消防安全要求做好用火用电的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6、对违反以上规定并发生火灾事故的,将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单位应当成立由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下简称演练)领导小组。
二、演练领导小组由指挥组、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组成。
三、领导小组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组织员工进行一次演练。
四、预案演练组中的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五、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中的各级、各类人员,必须按照演练的统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
六、对通过演练暴露出的问题,由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根据演练领导小组提出的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七、以上各组成员根据工作班次安排,必须由两组人员组成。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一、人员组成和分工 指挥: 沙海宁
灭火行动组:曹东卫、刘雄、全体保安 通讯联络组:李素琴、陈海燕、各楼层经理 疏散引导组:范雄伟、李榆军、全体工作人员
二、人员分工
灭火行动组负责使用各种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通讯联络组负责向“119”和单位内部报警; 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顾客和无关人员疏散。
三、实施方法和程序
一旦发生火灾,在场工作人员要按照各自分工迅速分头行动,做到灭火、报警、引导人员疏散三同时。
1、报警
无论任何时候一旦发现火情、或有烟、异味、及不寻常的热度引起的感觉,发现人立即通过吆喝通知在场其它工作人员,在场人员立即分头行动。
报警人要迅速跑向电话处(或用手机),立即拨打119,电话接通后要沉着、冷静,准确说清起火单位(部位)的名称和详细地址、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电被困的情况,并仔细听对方询问,并冷静回答。挂完电话后,要迅速跑向主要交通路口引导消防车进入现场。
其它报警人员要迅速向单位内部人员报警,争求支援。
2、灭火行动
负责灭火的人员要迅速切断电源,并分别跑向灭火器、消火栓的放置点,使用灭火器的人提灭火器到火源3-5火处对准着火点覆盖灭火;使用消火栓的人铺开水带,接上水枪,打开消火栓喷水灭火。
3、疏散
疏散引导人员要分头逐个房间通知客人,并有人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引导人员有秩序的安全疏散。不能同时疏散的,要按着火层——着火层的上一层——着火层的下一层顺序疏散。
负责引导顾客和无关人员疏散。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含防雷、防静电)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1、消防控制室要有24小时专人值班,无故不得关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时填写值班登记本。
3、发现故障、预警或烟感等不正常情况,要及时到现场检查并通知上级部门,当发生严重火警情况下,应立即启动消防泵进行积极扑救,并迅速报警。
4、在值班期间,要及时记录各区域、类型、地址情况,发现烟雾严重应立即进行排烟,并迅速查明原因,保持各区域空气良好。
5、按时检查控制室线路运行情况,如有故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机修复。
6、消防器材、设施,要经常检查,定期保养,严重挪作他用或损坏。
7、上班时间不准饮酒,搞好控制室内的清洁卫生工作。
8、以上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应予以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第一条 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实行半年和年终考评工作,根据考评成绩实施奖励和处罚。
第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情况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认真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为消防安全做出突出成绩者;
2、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报告者;
3、发现初起火灾及时报警和灭火,避免重大损失者;
4、在火灾情况中判断正确,处置果断,扑救事迹突出者;
5、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在消防业务理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6、在消防工作中有其它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者。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况予以罚款:
1、不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对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影响者;
2、在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吸烟或遗留烟头者;
3、擅自使用和遮挡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者;
4、堵塞、占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在通道内摆放物品者;
5、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和不会报火警者;
6、无故不参加消防培训者。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况予以罚款,直至追究
法律责任:
1、未经许可擅自施工装修造成火灾隐患者;
2、违章使用电器设备和私拉乱接电线者;
3、未经允许动用电气焊及明火施工者;
4、违规使用或出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者;
5、损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者(不包括赔偿金);
6、装修使用易燃材料和不按规定进行阻燃处理者;
7、违规安装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者;
8、不遵守消防法规引起火灾或造成重大火灾隐患者(不包括火灾造成的损失赔偿)。
9、其它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一、专职消防队主要由消防安保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员由管理人员及员工组成,统一由消防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
二、消防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对专职消防队员每月进行一次培训,对义务消防队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
三、消防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半年组织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一次灭火疏散演练。
四、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要服从消防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五、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对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防火、灭火常识,消防器材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2)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及使用方法;
(3)火灾扑救、组织人员疏散及逃生方法;
【教育机构安全制度】推荐阅读:
教育机构学校管理制度10-18
1.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05-27
某学校安全教育制度11-09
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制度05-25
0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06-27
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制度07-13
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制度11-08
1.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07-06
教育机构起名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