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精选7篇)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篇1

之理解和体会

“一”即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没有教不出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老师要表扬,会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能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引领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表扬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有一双赞美的慧眼,有一颗适度的宽容之心。要一改挑剔、批评的态度,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尽量地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是进行表扬的前提。表扬必须实事求是。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对是对,错是错。不夸大,不缩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表扬要力求公平、一致。对不同的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暂差生,只要任何学生有着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体现教师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表扬应该适时、适度。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表扬也应该有个度,太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表扬变成了一种公式,这样的赞赏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表扬不能太廉价,也不能太过度。表扬要讲究方式、方法。公开表扬和私下表扬要双管齐下。对一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表扬。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因为这会使他避开被议论、被嫉妒的境地。表扬不要随便把学生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并不高明的教育手段。表扬的语言要随机应变,含蓄又不失具体。

二、力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营造课堂人文环境。要尊重学生,乐于接纳学生,给他们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和你“交流”,主动地想“说”什么。只要是学生真诚的、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都要尊重理解,并且让他认识到是有价值的。如果老师放不掉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者固守着自己的“权威”,学生说的不符合自己事先拟定好的“标准答案”,就加以否定,甚至给以批评,那么交流是很难进行的。要让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人生的美丽在于个性的独特性,只有承认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差异,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走上自己的人生旅途,展示辉煌的一生。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针对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鼓励质疑问难。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三、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相信学生,尽量给学生机会。新课程不但从理论上提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教材内容减少、难度降低,目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大空间。教师要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舍得给学生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挫折承受力差,所以要帮助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不退缩。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发现弱点,力争改进;发现优点和长处,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都要生存,必须从过去的精英教育真正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即三教法,课前精导、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三教学法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如何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想只有心系这个中心才能做到,做好,做实。

其中,课前精导就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当针对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决不能使其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否则导入新课反而会成为教学内容的累赘。如我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的时候,就利用了比身高这一生活实例进行导入。

2、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关联性

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内容时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入新课的内容与所授新课内容中的重点紧密相关,并且能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起到“点晴”的作用。其实大多数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课堂导入时,进行适当的复习是直观重要的。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角的一些特性。

3、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中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4、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

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是为了引起笑声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只有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头脑充分的运转,孩子们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才会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益!记得在这学期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先在5班讲的,当时用的是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可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的就不是很好,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够。课间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一不利情况?文本提供的生活情境就不是生活了吗?我就试想如果利用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感知,效果会如何呢?于是在下一节6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用孩子和我,以及同学之间比身高来导入,看似一个小小的变化,可是效果却截然不同,参与学习的热情尤为的高涨,这节课孩子们都是在一种积极的态度下完成的。

5、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课上精讲,应该紧紧围绕和建立在学生课前自学,课前精导基础上的,根据孩子们课前自学反馈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的学习内容进行。

课后精练,以往我们在布置学生课后练习和作业时,都是建立在以文本给的题型和内容基础上的,很少有老师会考虑孩子们实际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布置孩子们需要的练习和作业。这也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吧。

“五”即五学法,自学、导学、共学、延学、评学。

课前学生的自学,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锻炼和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另外,对于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促进,提高精讲的效率,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通过课前导学,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能够接触到学习的内容,做到简单易懂的自我完成,存在疑惑的课堂细心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前,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单薄,缺乏集体观念。现代社会讲究的团队意识高于个人主义。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篇2

一、四个“百分百”理念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中, 先行实践的学校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确立了“小班化”四个“百分百”的理念, 即“百分百关注, 百分百互动, 百分百展示, 百分百面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关注每一个, 激励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成功每一个”是对四个“百分百”的细化解读和目标定位。

二、小班化“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三五”教学模式, 是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提出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主张尊重每一个学生, 赏识每一个学生, 给每个学生以希望,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模式中的“一”指关注每一个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视学生的成长、发展为课堂教学首要位置的“一”;“三”是指正确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 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比为1:3;“五”指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当堂达标测评。

三、四个“百分百”理念在小班化“一三五”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1. 百分百关注。

“小班化”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即教育, 这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因为班级规模缩小了, 教师与学生人际接触、互动交往的机会增加了, 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个学生, 以教导学, 既备课又备人, 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既为学生现在想, 又对学生将来负责,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美国学者曾对近50年间的学业成绩与班级规模的关系做了研究, 表明班级规模下降到30名以下, 学业成绩普遍上升, 学生能力普遍增强。这是因为学生人数少, 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 有更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学生个别化的需要, 从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学案自主学习”阶段, 小班化班级人数少的特点为教师关注每位学生提供了可能, 也有利于教师随时发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会使学生产生被关注、被重视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学生的成长、发展成为了课堂的第一追求目标和要务。

2. 百分百互动。

这是小班化教学对师生提出的共同要求。知识的生成源于建构, 互动是建构的表现形态, 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形式, 涵盖了提问、发言、讨论、鉴赏、评价、做游戏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是“小班化”学习的基本过程。“互动”必须“参与”, 只有“参与”才能“互动”。“一三五”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通过生生、师生、组组互动探究、交流教师的预设的问题, “参与、互动”成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落脚点。参与互动越多, 越积极, 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 主体意识就越强,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百分百展示。

这是学习效果的呈现, 它既是互动的结果, 又会促发下一个互动点, 既洋溢了成长的快乐, 又催发了奋进的激情。教学相长, 享受成功, 这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关键。在“交流展示”环节, 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是必要的环节, 以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汇报的形式内容应多样化, 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们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汇报或派代表汇报;可以采用即兴说或有感情地读的形式汇报;可以评议别人的发言或质疑来参与汇报;还可以引用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作为展示的内容……在“点拨提升”环节, 教师应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 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 精讲点拨, 释疑解惑。教师的点拨讲解与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和演练汇报的时间比应为1:3。这样, 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和自主学习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了, 教师就可以用足够的时间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与学生交流, 感受学生一次次的课堂生成, 使学生享受教育的快乐。在“达标测评”环节, 学生先完成精编精选的达标训练题, 然后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后教师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讲解, 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落实。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感就在于能解决问题。适时检测反馈, 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教师校正教学提供依据, 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并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4. 百分百面批。

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 由于班级人数少, 非常适宜于教师当堂练习后的面批。当堂作业的设计, 要既有巩固性、求知性, 有明确求知的方向、方法, 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精神。当堂作业应以小题量, 快节奏, 能检测本节知识为根本。首先, 教师应按学生举手的次序来进行面批。其次, 教师可以用讲解订正的形式完成面批。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出错率较高的习题,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讲解, 然后让订正完毕的学生把练习本展开置于课桌, 按座位顺序批阅, 这样就节省下了为每个学生逐个纠正错题的时间。对于课内未完成的作业, 学生应在自己完成后到教师面前进行面批, 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且, 面批使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辅导。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篇3

一、四个“百分百”理念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中,先行实践的学校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确立了“小班化”四个“百分百”的理念,即“百分百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面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發展每一个,成功每一个”是对四个“百分百”的细化解读和目标定位。

二、小班化“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三五”教学模式,是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提出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主张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模式中的“一”指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视学生的成长、发展为课堂教学首要位置的“一”;“三”是指正确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比为1:3;“五”指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当堂达标测评。

三、四个“百分百”理念在小班化“一三五”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1.百分百关注。“小班化”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即教育,这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因为班级规模缩小了,教师与学生人际接触、互动交往的机会增加了,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个学生,以教导学,既备课又备人,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既为学生现在想,又对学生将来负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美国学者曾对近50年间的学业成绩与班级规模的关系做了研究,表明班级规模下降到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这是因为学生人数少,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学生个别化的需要,从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学案自主学习”阶段,小班化班级人数少的特点为教师关注每位学生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教师随时发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被关注、被重视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学生的成长、发展成为了课堂的第一追求目标和要务。

2.百分百互动。这是小班化教学对师生提出的共同要求。知识的生成源于建构,互动是建构的表现形态,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形式,涵盖了提问、发言、讨论、鉴赏、评价、做游戏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是“小班化”学习的基本过程。“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一三五”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通过生生、师生、组组互动探究、交流教师的预设的问题,“参与、互动”成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落脚点。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百分百展示。这是学习效果的呈现,它既是互动的结果,又会促发下一个互动点,既洋溢了成长的快乐,又催发了奋进的激情。教学相长,享受成功,这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关键。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是必要的环节,以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汇报的形式内容应多样化,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们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汇报或派代表汇报;可以采用即兴说或有感情地读的形式汇报;可以评议别人的发言或质疑来参与汇报;还可以引用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作为展示的内容……在“点拨提升”环节,教师应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精讲点拨,释疑解惑。教师的点拨讲解与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和演练汇报的时间比应为1:3。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和自主学习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了,教师就可以用足够的时间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交流,感受学生一次次的课堂生成,使学生享受教育的快乐。在“达标测评”环节,学生先完成精编精选的达标训练题,然后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随后教师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讲解,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落实。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感就在于能解决问题。适时检测反馈,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教师校正教学提供依据,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4.百分百面批。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由于班级人数少,非常适宜于教师当堂练习后的面批。当堂作业的设计,要既有巩固性、求知性,有明确求知的方向、方法,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精神。当堂作业应以小题量,快节奏,能检测本节知识为根本。首先,教师应按学生举手的次序来进行面批。其次,教师可以用讲解订正的形式完成面批。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出错率较高的习题,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然后让订正完毕的学生把练习本展开置于课桌,按座位顺序批阅,这样就节省下了为每个学生逐个纠正错题的时间。对于课内未完成的作业,学生应在自己完成后到教师面前进行面批,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且,面批使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辅导。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改变了班级的数量,而且能体现以人为本,四个“百分百”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以最现实的方式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的学生先于城里的学生享受到了“个性化”教育的润泽。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2】GSG336)“初中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方案 篇4

青年教师要在毕业两年内过五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考核办法如下:

一、思想品德关

1、依据“工作态度”和“为人师表”两栏,在所任班级排名,第一名为30分,最后一名为15分,其他名次按比例进行折算。(家长评、同组教师评、校级评委评)

2、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实行加减分

(1)获国家级相关称号加20分,省级15分,市级10分,区级5分。

(2)考核“优秀”者加10分。

(3)本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者加10分。(4)某方面事迹突出,得到社会或上级、学校表彰者加分,不超过15分。

(5)学期内迟到一次扣1分,旷工者一票否决。说明:本项总得分不超过60分。

二、教学技能关

1、学校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排名在前三分之一得50分,后三分之一得30分,其他40分。

2、所任班级的平均名次第一名为20分,最后一名10分,其他按比例折算。

3、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加减分:

(1)在一学年中,被评为优质课加10分。

(2)教案、反思、作业批改书写不规范酌情扣5-10分,每少一篇教案扣2分。

(3)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等称号者加5分。说明:得分在70分以上者,可以认定为过关。在省市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者,可直接过关。

4、备课方面,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提供课标、教材、教学用书)。评审合格者加5分,不合格者不加分。

5、说课,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一篇说课稿(提供课标、教材、教学用书),并在现场进行说课答辩。评审合格者加5分,不合格者不加分。

三、教材教法关同事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及认定为过关:

1、能够胜任六年级课程。

2、一年内期末考试平均分总评不低于年级平均分。

3、评教“课堂教学”一项得分在本学科平均分以上。

4、在正式报刊公开发表教学方面或校内教学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说明: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或市级一、二等奖,可直接过关。

四、教育管理关

1、班主任工作任班主任者,按同年级班级量化排名,最高分40分,最低分10分,其他按比例进行折算。

2、班级考试成绩在同级同学科中排名第一得30分,最后一名得15分,其他按比例折算。

3、在前两项基础上加减分

(1)全校班主任论坛或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加5分。(2)体罚或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每一次扣5——10分。说明:班主任未满一年根据任班主任时间长短按比例折算,本项考核在70分以上办法过关证书,本学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可以直接过关。

五、教学科研关

1、论文情况

(1)基础分:按照学校的要求按时完成论文撰写,得20分。

(2)附加分: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每次加4分,市级发表加每篇加6分,省级以上加10分。

2、教研情况

(1)基础分:按时参加教研15分,请假或不参加一次扣2分。(2)积极完成本学科共同承担的教研任务,得5分。能主持一次质量较高的教研活动,加5分。

3、教改情况

(1)教改力度大,效果好,大家肯定,得20分。排名在前三分之一得20分,后三分之一得15分,其他15分。

(2)每学期主讲2节有全组教师参加与听评的教改展示课,并提前报知教导处,每节课得10分。

4、课件制作 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规定课题课件(提供相关素材),课件制作与教学设计为同一课题。评审合格者加5分,不合格者不加分。

5、试题命制

提供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等命题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命制一份学科试卷,对命题意图和设想进行解说,并拟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审合格者加5分,不合格者不加分。

6、其他

(1)本人主持的市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在通过加20分,本人参与的市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加10分。

(2)本人主持的省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在通过加20分。说明:教育科研关过关分数为80分。

六、说明

1、过关考核每学年组织一次,考核只针对最近一学年的表现进行考核。

2、过关考核的对象为参加工作一年以上未达标的教师。

师徒协议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导师制。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感,现签协议如下:

一、师傅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1、学期初,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交教务处存档。

2、指导徒弟研究每学期教学计划,及时帮助徒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对徒弟的上课、教案要把好关,履行签字手续。

3、每周至少听徒弟新授课两节以上,课后及时评价。共同研究改进教法的措施并做好记录,每月指导徒弟面向全校上一节汇报课,学校将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听课评比。

4、每学期指导徒弟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指导徒弟结合实践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5、每学期结束前,要写出本学期培养总结。

6、根据情况给予师傅一定的奖励。

二、徒弟承担的职责

1、对待师徒关系要严肃认真、端正,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尊重师傅,主动争取师傅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

2、每周听师傅新授课的一半以上,对于班主任,每周都要听师傅的班会。

3、每月至少上一节汇报课或优质课,班主任要组织一次班会公开课。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写出拜师总结。

5、主动帮师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研制度

1、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集中精力抓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聚焦课堂,定期组织校内优质课比赛。

2、协同各年级督促检查学科组内“一课一研”的教研制度和每半月一次的大组教研活动。

3、坚持每周开展集中听评课活动,落实“课堂观察制”。

4、每学期对学校教师所承担(参与)的各级教科研课题组织中期检查和末期验收。

5、每年组织一届教育科研成果暨教育科研标兵评选活动。

6、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专业成长优秀教师”系列评选活动。

7、每月组织一次校内“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讲座”。

8、做好全校师生的激情教育工作,每学期定期进行激情等方面的调查,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9、配合各团组做好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教研要求

1、团组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第一负责人,也是教研活动的直接负责人,要做好统筹规划、及时提醒、反思总结,确保教研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2、教研活动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疑心聚力,团结协作,备战高效课堂。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都要提前备好课,做好发言准备,教研需要“群言堂,不要“一言堂”,由资历浅的教师先发言,依次进行。

3、要按时进行教研,确保人数,有事找团组校长请假,并纳入学期备课组量化。

4、教研的内容要细致,教研要到位,要使每位教师都有收获,不能走过场;不谈与教研无关的话题,确保高效。

5、每位成员要积极配合备课组长的安排,不打折扣,创造性地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6、团组校长主任要做好指导与检查,并把检查数据作为备课组量化的一部分。

十三五规划政策解读 篇5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勾勒了全新的发展蓝图。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或引爆A股跨行情,节能环保、TMT、生物医药、军工等行业将最为受益,“互联网 +”、国企改革等主题投资则有望持续贯穿。

生态环保成“十三五”重头戏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是“十三五”重头戏。“绿色”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成为“五个目标要求”之一。

《建议》明确,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此外,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十三五”期间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确定性正在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年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增长空间显著。建议重点关注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具备爆发潜力,且“十三五”投资确定性相对较高的子行业,以及市场表现稳健兼具扩容空间的垃圾焚烧行业。

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这为环境监测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我国环境监管行业的最大症结就是在于无法开展垂直管理,而此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强环境监管,预计随着未来生态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有望带来25亿元新建站点投资,并进一步打开包括现有1400个国控站点的第三方运维服务市场。

四大领域“钱景”无限

除生态环保以外,“互联网+”、智能制造、健康中国、军民融合等也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市场持续投资热点。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普惠金融等11项重点行动。由于这些重点行动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互联网+”战略也被誉为 “十三五”时期的创新之基。

“十三五”规划建议还着重强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元,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有望成为“十三五”时期三大重点突破领域。

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此外,军民融合也是“十三五”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市场人士预计,以下三类标的或称为二级市场上资本布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主线:一是军工通信,包括北斗产业链、海底光缆等细分领域上市公司;二是受益于低空空域开放的通航产业链上市公司;三是其他已经获得相关军品供应资质,尤其是电子、信息和材料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

相关新闻:

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问:规划建议的教育部分为何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主题词?

答:教育既是国计,更是民生。提高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今天,将更需要有质量的发展。规划建议在确定“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时,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六大亮点最突出

问:规划建议有何亮点,体现了哪些政策考虑和现实需求?

答:最突出的有六大亮点,一是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的更高要求。二是将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普及”提升为“普及”,大幅提高从中等职业教育到普通高中渐进式免除学杂费的进程。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回应群众期盼,重点抓均衡、抓普惠、抓资助,努力让所有学子都能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四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继续重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制。五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为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打下良好基础。六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努力开辟调动多方资源发展教育的新局面。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问:在义务教育均衡、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改革举措与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必须始终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改革和法治战略举措,规划建议指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包括教育发展和服务供给在内,都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来加快解决,2020年前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增加,都离不开规划建议多次强调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和相关制度机制的创新。

依法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问:相关措施是否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

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难点热点,最主要的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依归。“十三五”时期最需要着力补的短板,就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机会,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地,依法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是今后5年全党全社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环节,必然要求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面部署资助体系,使其涵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就是规划建议重点部署的一大政策举措。

更多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

问:学分累计制度是新提法吗?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篇6

文章来源:发展规划局 发布时间:2016-09-02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做好规划纲要的宣贯工作,现以“问答”方式就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总体考虑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改革举措等大家可能关心关注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大家增进对规划纲要的了解。

1.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过哪些环节?有哪些主要特点?

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历时两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6年8月完成。经过前期研究、专题研究、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咨询论证、反复修改、审议发布等主要环节。编制工作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国家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紧扣“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根本要求,深入研究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研究分析国家创新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的科技布局”为核心,统筹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和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等内容。

二是贯彻民主办院、开放兴院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征求院内外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中科院学术委员会及分领域专门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作用,并多次征求院属各单位和院机关各部门意见;还通过中科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征求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意见。对收集到的近千条意见和建议逐一研究,充分采纳。

三是体现发展规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把总体战略与分项目标任务,科技布局与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配置,创新目标的实现与体制机制改革、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规划纲要的制订与对组织实施的要求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统筹院规划纲要与各重点和专门规划、院属单位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形成完整规划体系,实现“全院规划一盘棋”。

其间,中科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有关重大问题;201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冬季党组扩大会和2016工作会议,都就规划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院机关各部门协同工作,保障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中科院于2014年8月发布了“率先行动”计划,规划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与“率先行动”计划有着怎样的关系?

2013年7月17日,总书记视察中科院,高度评价中科院建院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和历史贡献,充分肯定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要求。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中科院党组研究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2014年7月7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率先行动”计划。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对“率先行动”计划给予充分肯定,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率先行动”计划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和5个方面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第二步是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发挥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率先行动”计划开启了中科院率先跨越、引领创新的新征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中科院实现“率先行动”计划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发展蓝图,是“率先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时期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全面部署,是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六个部分中,除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和第六部分“组织实施”外,主体部分围绕基本实现“四个率先”来展开,细化目标任务要求,部署改革发展举措。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和完成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中科院顺利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如期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保障性作用。

3.除了“率先行动”计划,中科院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时还有哪些总体考虑?

一是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家创新发展新任务,着力体现根本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引领型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今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要求。这些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大和紧迫需求,也为中科院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中科院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根本依据。

二是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将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科技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新的创新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趋势,孕育重大突破,催生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和科研范式不断涌现。中科院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方向,积极顺应国际竞争合作大趋势,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大挑战。

三是立足国家科研机构和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着力体现使命担当。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科技基础仍然薄弱,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科院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敢于担当,乘势而上,按照“四个率先”要求,在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

基于上述基本考虑,中科院“十三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和要求,注重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体现中科院战略定位和使命与国家创新发展要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有机结合。

4.“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哪些基础和条件?

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对中科院来说,既是重大科技任务,也是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全面完成,高质量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从外部看,中科院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显著改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整体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确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提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正在加速打破,创新激励政策更加科学高效,创新环境和氛围日趋完善优化。

从内部看,中科院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基础和态势。“十二五”时期,中科院按照“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例如:在铁基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科学突破;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列车等重大工程和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发挥了关键和骨干作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贡献。去年,中科院对“十二五”期间重大成果产出进行了全面梳理,遴选出36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一批成果获得国家和国际重要奖项,部分被列为相关领域世界重大科技突破。高水平科技论文发表情况也在世界科研机构中名列前茅。这些标志着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十二五”时期,中科院还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实施院士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首批落地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探索建立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新型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在科研管理、人才人事制度、科技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这些都为“十三五”时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中科院也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清醒认识到实现发展目标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综合判断,机遇大于挑战,中科院有基础和条件,有决心和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支持下,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5.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指导思想?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民主办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以提升创新能力、引领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研究所分类改革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调整优化科技布局,加强人才队伍、科技智库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确保如期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

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恪守战略定位,按照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与使命,贯彻“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致力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引领国家创新发展,体现党和国家对中科院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以基本实现“四个率先”为目标,统筹规划和部署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人才高地、高水平科技智库、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致力于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三是突出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系统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国内外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充分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6.围绕“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

在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方面,中科院将坚持“三个面向”,聚焦战略必争领域、基础科学和交叉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防科技创新等五大板块,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补齐短板上花力气,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制高点,在若干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骨干引领和关键作用,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一批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例如,到2020年,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技术标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知识产权收益比2015年翻一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8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7.在调整优化科技布局方面,中科院将有哪些重点举措?围绕科技布局的重大产出目标主要是什么?

中科院围绕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等8个重大创新领域,凝练提出了60项有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和80项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点培育方向。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据与计算平台等两类公共支撑平台,通过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和争取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强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和协同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举措,增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战略性、引领性,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供给能力。

近年来,中科院一直坚持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实现“三重大”产出目标。一是力争产出一批在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学科和技术发展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二是力争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形成支撑我国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抢占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三是力争产出一批具有显著效益和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8.基础研究一直是中科院的优势,“十三五”时期将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建设我国基础研究高地?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巩固和发展了基础研究优势。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8项,占全国的35.6%;其中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分别获2013年和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隐形传态,名列英国物理学会2015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同时入选英国和美国物理学重大突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获2015国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3项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均由中科院所属机构原创。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从重大科学问题出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布局了25项重大突破和51项重点培育方向,将通过建设卓越创新中心、部署实施B类先导专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力争实现一批重大科学突破,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成果,在相关重要科学领域实现国际并行和领跑。

比如,去年年底发射的暗物质卫星,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目前在轨运行正常,有望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今年8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并将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实验体系,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

9.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三五”期间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考虑?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例如,在嫦娥、神舟系列、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等重大专项中,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任务。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工作中,研发了三大关键技术中的控制系统和声学信息传输系统。集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范围的拓展。在国防科技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科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若干重要战略必争领域,布局了21项重大突破和20项重点培育方向,将通过建设创新研究院、部署实施A类先导专项、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措施,集成院内外优势,力争在相关科技领域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产出更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拓展新应用,抢占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例如,2016年6月至8月,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域开展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并悬停52分钟,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这也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10.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中科院“十二五”时期有哪些成就?“十三五”时期又有哪些重点部署和措施?

支撑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一直是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等重大需求,启动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产业化和科技支撑项目,与省市区和相关行业部门签署实施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例如,渤海粮仓、海洋生态牧场、东北现代农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地方政府充分肯定;承担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评估、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科技扶贫及第三方评估、地震灾后重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任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煤清洁高效利用、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纳米绿色打印、新药创制、干细胞脊髓损伤修复、纳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激光电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低成本健康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150.7亿元,年均增长2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5万亿元、利税累计超过2200亿元;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1.4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上缴税金438亿元,年均增长35%;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为抓手,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形成以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重点推动一批基础好、见效快、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做出有显示度的贡献。主要举措包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布局了14项重大突破和9项重点培育方向;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并落地转化;完善全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建设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设立“产业人才扶持项目”,培养培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载体,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技孵化网络体系。

2016年8月,中科院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了《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方面赋予院属单位更大自主权,作为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政策的配套制度,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和氛围。

11.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突破口,也是“十三五”科技布局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将如何深入推进这项改革举措?

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从2014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已启动13个创新研究院、14个卓越创新中心、5个大科学研究中心、14个特色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试点机构达46个,参与单位约80个。最近,中科院对试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专题研讨,总体上看进展顺利、推进有力,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成效,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强化了面向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的重点布局,在引导研究所聚焦重点领域、争取重大任务、促进重大产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科院未来创新发展将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提升能力为原则,持续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四类机构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等8个重大创新领域,系统布局四类机构建设,统筹考虑不同类型机构间的有机联系和转换。二是坚持四类机构的定位、目标和标准,统筹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国家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技任务,促进“三重大”产出目标实现,提升整体竞争力,建设相关领域引领科技发展的创新高地。三是对已启动筹建的四类机构,严格按照试点方案和建设标准进行验收,根据验收情况强化择优支持,落实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四是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科技活动组织、人才和经济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方面,健全优化分类管理的政策调控和制度设计。五是加强院所协同,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四类机构科研和管理自主权,指导和推动四类机构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促突破、求实效。六是支持和引导未参加试点的研究所,按照分类定位的方向和要求,实施“一三五”规划,进一步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

12.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在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部署的重大任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就此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科院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了多份研究报告,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对国家实验室领域布局和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意见建议。

自建院以来,中科院的基本定位就与国家实验室的使命高度契合,在“两弹一星”研制任务中,中科院实际上有效发挥了国家实验室的作用。在国家60多年长期支持下,中科院聚集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建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我国最具优势的创新单元。2013年7月17日,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充分肯定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中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努力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整合集成院内外优势力量,特别是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为进一步集成优势、建设国家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充分认识到建设国家实验室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到国家实验室建设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科院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要求,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优势,争取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定位,按照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建设要求,按照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高质量完成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同时,中科院将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加快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系统整合和重组科研力量,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吸纳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3.围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要素。中科院将持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优化院士队伍结构,有效发挥院士作用,建成大师云集的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适应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建立完善人才智力共享机制。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教融合教育体系,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例如,规划纲要中提出“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即“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人员年均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外籍聘用人员占科研人员的比例超过3%,其中基础前沿领域超过6%。“十三五”共向社会输送7.7万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人才工作将突出提升人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这一重点,打造一支符合创新发展要求、保障“四个率先”目标实现的人才队伍。在高端人才吸引方面,将统筹国家人才工程和院重点人才工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梯次结构的人才工作体系,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人才培养方面,立足“三重大”战略布局和重点部署,结合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在用人制度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中科院特点,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释放和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14.围绕“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在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前瞻的建设性建议,在国家科技规划、科学政策、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权威性影响,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

例如,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以学部为主导、学部与院部相结合、院所协同的战略研究与咨询评议体系,加强对学科领域发展方向的研判和战略研究,完成国家交办的第三方评估任务,自主部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咨询任务。加快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建设。

15.围绕“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和举措?

在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方面,中科院将进一步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着力建设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着力建设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支撑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网络,着力建设追求卓越、包容兼蓄、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建成若干具有鲜明学术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例如,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科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院属研究机构整体处于国内领跑地位,大部分研究所与科技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并跑,三分之一左右研究所在优势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力量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全院人均科研装备拥有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初步建成高质量运行、高效率服务、高水平支撑的科研装备开放共享体系。发起3-5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建成10个左右境外科教机构和5-10个中科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CAS-TWAS)卓越中心。

16.全面深化改革是“率先行动”计划的亮点,也是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的主旋律。这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党组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以有效激发和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目标,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一是顺利推进院士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首批落地的举措之一。二是启动实施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探索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现代院所治理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制度,结合资源配置改革强化择优支持。四是以强化协同、理顺关系、提高效能为目标,进行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强化了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五是改革人才人事制度,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实施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和“特聘研究员”计划。六是改革经济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建立重大产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将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四个率先”目标的基本实现。同时,积极探索和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新经验,继续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改革举措。一是持续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四类机构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二是以提升人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为重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细化深化政策要求,加强制度创新,积极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四是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导向,深化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五是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六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促进国内外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

17.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在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中科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中科院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更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全社会不断掀起创新热潮。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部署、有序推进,京津冀和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同时,北京、上海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和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科研机构、人才、设施、成果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担科技任务、共同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做出重要创新贡献,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三五”时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深刻改变我国区域创新格局,也为中科院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科院将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布局中,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院地合作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是依托京沪两地相对集中的科研资源,积极参与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核心支撑和骨干引领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国家在8区域率先开展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共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释放创新效能。四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对重点产业创新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

当然,对于“十二五”期间在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如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建设技术创新联盟、转移转化平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将继续坚持并不断推广。

18.在保障规划的组织实施方面,中科院有哪些举措和安排?

道远自迩,不行不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展规划,贵在执行,重在落实,既要从大处着眼,加强战略谋划,注重决策部署,更要从实施着力,强化统筹协调,抓好落地落实。为此,中科院从三个方面对“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出安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保障资源和政策支持,确保规划顺利有效实施。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实施合力,院所协同、部门联动,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三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评估验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制度,强化择优支持。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篇7

摘 要:“三三五”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上的“三个转变”,以教学五个基本环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转变;模块;五环节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当前课改的一大主流。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为打造一流的高效课堂,我校在不断学习杜郎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三三五”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校推广实践。结合我校践行的“三三五”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对“三三五”和谐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点认识。一、和谐高效“三三五”教学模式的内容(一)第一个“三”是指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上的“三个转变”教学理念上:高效课堂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本”向“生本”的转变。教学行为上: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实现“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教学评价上: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从导学单入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即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老师叫好老师,实现“教本”向“学本”的转变。(二)第二个“三”是指以学生为本进行自主学习的三个模块预习模块: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之一,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三三五的预习模块由老师在导学单上设置预习提纲,引领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展示模块: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遵循“课堂教学五环节”完成教师预设内容和学生新生成的问题。以导学单设计的学习内容为主要线索贯穿这一模块。反馈模块:以达标测试为主导,学生展示为依托,教师点拨为支点,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反馈矫正和有效评价,实现三维目标。(三)“五”是指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1.预习反馈,明确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提升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教师设置的预习内容宜简不宜繁,宜少不宜多,既能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又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预习内容的设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重点转换为教学生易错、易混和学不会的。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化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热点,自主探究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从“学情”入手,根据“学情”通过问题设置、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资料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学生自主探究主要依据导学单中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化学课本的“探究活动”增减探究内容。3.展示交流,点拨提升高效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学会交流能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给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交流对存在的问题、疑点进行点拨,既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新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创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人与小组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小组与教师互动等。教师在整个课堂的互动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升华作用。5.达标测评,巩固提高一堂课学生学得如何,教师教得怎样,需要一定的评价方式,在五环节课堂教学中,达标测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依据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本着注重基础、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原则在导学单中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测试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学有所获,同时教师的反馈矫正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二、“三三五”和谐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一)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完成每节课的三维目标。(二)适合于化学课的各种课型,特别是实验探究课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课堂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学习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四)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师生之间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能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搭建了平台。参考文献: 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05. 注:本论文属于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ZY_198]。作者简介:郭万军,男,出生年月:1974年12月,本科学历,就职于甘肃省张掖市第五中学,热衷研究化学课堂教学;许晓萍,女,出生年月:1975年5月,本科学历,就职于甘肃省张掖市第五中学,热衷研究化学课堂教学。

上一篇:尘埃飘荡散文下一篇:冲压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