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精选8篇)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篇1

春雨

每当春雨在淅沥沥作响时,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个场面:雨过天晴,春天的脚印遍部每一个角落,一株株青草在土中萌动不安,一个个钻出土壤,露出了小脑袋,久久地,甜甜地笑着,让人一望便有好心情啊!花儿已经开过,一场雨过后,花瓣落了一地,小狗软乎的小肉爪子踩上去,立刻漾起了一阵芬芳。

可今年,春雨连绵不断,让我感受到一丝丝凉意,让我感受不到春天应有的温暖,但今年的雨却别有一番情趣,它们忽大忽小,让人眼花了,眼酸了,它们又如银丝编织的巨网,又如天女洒下的白花,还如天上卷起了一阵玉屑,纷纷扬扬的飘下来了。花儿也未受到感召,虽然露出了脑袋却不肯出来,就像小姑娘在撒娇一般,非要赖到太阳出来为止。

雨点打在地上就像奏响了小鼓,让我倍感亲切,溅起的一朵朵水花,交织着一花和雨的衣裳,交织着一曲清新的交响乐,虽然没有小草嫩嫩的脸儿,却给人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呢!春天躲在角落里不愿出来,让我们把她给闹醒吧!这样,属于我们的春景就能尽快瞅见了!

(可可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作文满分原文)

作文一向困难的女儿竟然在短短6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在完成基础知识和阅读部分之后,能够写出这样一篇作文,真的很棒!难怪老师给了她满分和一个大大的红五星!就连文中几个明显的错别字也不予“追究”了我对女儿的作文也大大赞赏了一番,女儿倒是谦虚得很,说道:“妈妈,那都是东扯西拉。”她这东扯西拉,可是句句紧扣主题啊。难道女儿深谙散文“形散神不散”之精髓?我高兴之余,和她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爸一起分享了这一喜悦,我戏称曰:我家的小作家诞生了,我有接班人咯!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 明确单元核心内容

本单元为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见图1) 。课题为W hat are you doing?单元话题为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单元的功能和结构为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are you /they doing? I am... We /They are...What is he she /Baobao doing? He /She is ...What am I doing?You are...单元的文化为介绍中国特有的日常活动, 如practicing Kun Fu, playing hide-and-seek, 公园里老人们集体dancing等, 具体到各个课时, 又有各个课时的文化渗透, 如, Lesson 1:大家认可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Reading aloud,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Lesson 2: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Kung Fu一种词汇现象, 是由音译而来;Lesson 3:渗透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学习和教育价值是在丰富的对话交流语境中, 学生懂得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树立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如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中国人对传统Kung Fu的热爱等。

(二) 多角度解读课时任务

本单元有四个课时, 前三个课时是新授课, 第四课时是复习课。下面具体谈谈新授课时自身的特点和各课时之间的联系。

1. 整体看:聚焦核心内容, 课时各有侧重

本单元三个新授课都围绕询问并回答或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但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 (见图2) 。Lesson 1 侧重于What are you doing?I am...;Lesson 2 侧重于What is he/she doing?He/ She is ...;Lesson 3 侧重于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创设的情景也不同:Lesson 1 是Mike遇到Guoguo, 知道她正在大声朗读、练习英语, 遇到Lingling, 知道她正在听英文歌曲, Mike希望自己的汉语能像Lingling说英语那样好;Lesson 2 是在Mike的家里, Mike的父母谈论Mike和Kevin正在做的事情;Lesson 3 是Maomao给Lingling看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并谈论照片中大家正在做的事情。

这些场景与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不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谈论, 对基于照片的生活回顾也有所涉及。

2. 横向看:课时之间联系紧密, 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虽然课时之间各有侧重, 但所学语言却彼此植入, 循环往复, 层层递进。如, Lesson 1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 但对话中和Let’s do .中What is she doing? What am I doing? 都出现了 (见图3) ;Lesson 2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is he/she doing? 但同时复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见图4) ;Lesson 3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they doing? 但出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You are... (见图5) 。

这说明了功能用语在本单元的复现率比较高, 体现语言在多种场景中表达的灵活性。

3. 纵向看:单一课时的各板块相辅相成

单元中每个课时都分别有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的内容、功能和达标要求从纵向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板块间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课时目标的达成。请看表1:

词句学习板块 (见图6~8) 为例加以说明:4.独立看:各教学板块自成体系, 以各课时的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原则, 处理好词汇与句型的关系。

5.立体看:板块教学内容有难易、有轻重, 以第一课Listen and say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见图9) :

二、学情分析

(一) 重点交际用语

学生在三年级的北师大版教材中曾接触和学习过不同人称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法 (见图10) 。对be doing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但后续学习中, 由于复现率较低, 人称的正确区分和be doing在实际情景中的灵活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课时不同人称的专项学习, 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 增加语言复现率, 引导学生熟练表达。

(二) 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涉及的12 个动词及动词短语也是教学的重点, 词汇量不多, 而且都是以现在分词的形式呈现, 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降低了语言使用的难度。其中动词及动词短语有:drawing a picture,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fishing, dancing, playing以及practicing myEnglish, chattingwith my friends, practicingKung Fu, putting candleson the cake.画线的词汇学生都学习接触过, 难度不大。

教学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语义部分采取短语整体呈现的方式, 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记忆;语音部分重点关注和具体指导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 如practicing, chatting, putting等, 尤其是-ing在词尾中的正确发音如practicing;并注重创设相应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语用。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类记忆, 如practicing my English, practicing Kung Fu;making handwork, making models;playing, playing the piano等, 并进行适度地同类动词短语归纳或拓展。

(三) 情景语言

语言是情景的产物, 根据场景变化和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 本单元也出现了一些情景语言, 如“Lingl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Sure you will. You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这些句子由于受情景的限制, 出现的频度不高, 即使出现, 教师也是弱处理, 所以应该是理解和朗读的难点。建议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处理, 丰富学生对对话的理解, 树立语言表达得体性的意识。

三、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一) 单元目标

1. 能询问、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发表简单的看法。

2. 能听懂、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drawing a picture,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making handwork,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 fishing, 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理解并朗读Listen and say板块中的对话内容。

5.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6. 能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 懂得与他人分享美好的生活记忆。

(二) 课时目标

LESSON 1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的交际用语询问对方或回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drawing a picture, making handwork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并善于借鉴学习他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LESSON 2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is Mike /he /she doing? He/She is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并懂得与家人交流和分享, 获得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体验。

LESSON 3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theydoing? Theyare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fish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借助图片、照片、录像等方式与朋友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体验生活的美好。

LESSON 4

1.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运用本单元关于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的日常交际用语。

2. 能够听懂、认读、书写本单元出现的部分动词及动词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够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5.能在完成听说读写的各项任务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综合语言技能。

四、具体实施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 强调单元整体备课, 重点把握课时任务, 有的放矢

课时的任务要相对集中, 指向性强, 重点突出, 之后适度拓展。

(二) 强调整体备课, 把握环节任务, 轻重有责

课时中的四个板块不能平均用力, 重点板块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设计, 非重点板块要简单处理。

(三) 强调学生理解, 学得明白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在前面用课件、用图片, 又比划、又绘声绘色地讲得很卖力气, 但当询问学生书中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时, 他们却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理解成了阻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问题。因此, 建议教师在理解教学上面多下工夫, 找准理解点, 并找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短语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学这个短语在书中的呈现方式, 配有相应的图片、视频或动作模拟, 理解其义, 甚至详细到与making a cake的区分, 还应该涉及两点:1.putting是put的现在分词形式, 是双写了词尾t加ing组成的, 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动词是有词形变化的, 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句中的;2.教师提炼短语:put...on...把……放在……上。鼓励学生替换说出新的短语, 如put a book on the table, put my hand on my head等, 使学生树立短语意识, 做到举一反三。

(四) 强调活动设计, 有量更有质

1. 激活原有认知, 鼓励积极参与, 减少机械性的操练活动, 增加意义性应用活动。

2. 建构知识体系, 弥补知识不足, 找准生长点。

3. 增加教学活动的挑战性, 获得成功感。

参考文献

胡壮麟.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五年级下册[T].北京:北京出版社.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篇3

还记得,我是从三四岁开始读书的,那时候,我迷上了读绘本《宝宝吃饭不乱走》,我被书中一页页精彩的插图而吸引,虽然不认识多少字,但是,我却读得津津有味,这就是我读的第一本书。

上了小学,我觉得家中的书不足以满足我的“胃口”,便经常到附近的书店去“蹭书”,有时候一读就是一下午!记得有一次,我迷上了《导盲犬迪克》这本书,可是妈妈没钱给我买,我就躲在书柜旁的角落里读,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背有些酸痛,就在这时,书店的一位阿姨走了过来:“小朋友,我们的书店要关门了!你快走吧!”什么?要关门了?我放下书,赶忙往外飞奔。

我喜欢读的书那可多了!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四大名著,纯美小说。都是我的最爱,现在回想起来,那满满的都是收获!历史书能让我知道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国内外名著让我穿梭时空跟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各种奇趣事件,童话作品让我的想象力漫天飞舞,散文与小说给我美的享受与智慧启迪。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篇4

单元备:第一组

教学内容:走进西部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字,会写20个字。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

☆4.体会课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6.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7.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表达的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教学方法措施:

1.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多媒体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草原

教学内容:草原 教材分析: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整篇文章中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草原风光的秀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最后文章通过诗句表达蒙汉情深,表现文章主旨。先写风景,在写风景时,通过直抒胸臆的写法,表现对草原的赞美,通过精笔细描表现作者的喜悦与惊叹。在写景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写草原人民时,通过迎客、相见、联欢、话别四个不同的场景,以写实的笔法表现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在叙述中,又将自己的情感穿插其中,将情景交融的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的结语非常简练,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入。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第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中,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那种繁华与喧闹充斥于我们生活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心无定所。我们所处的地方被工厂紧紧包围,抬头看天,蓝色的天空,朵朵白云总是在新雨之后,马路两旁的绿色只是点缀。读了课文之后,也许学生们并不了解老舍先生的惊叹与喜悦,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一碧千里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要先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才能让学生体味语言深处表达的情感美好。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风光的图片,做成课件。2.搜集作家老舍的资料。

3.搜集蒙古族的节日资料,写草原的诗歌、歌曲。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草原图片,学生欣赏。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优美以及那里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草原,蒙古族以及作者老舍先生。

【通过学生在课下的搜集,让学生进行拓展,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将有关的生字词语画下来。2.认识有关的生字词语。

绿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迂回 襟飘带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3.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文章围绕草原都写了哪些内容?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文中的哪句话来写的?将你不懂得句子打上问号,写出你不懂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报。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通过哪个词或哪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在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但是作者怎么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学生说不出来,只是比较浅显的感知,能够说出草原一碧千里,很辽阔,很美,仅此而已。】

3.进行比较阅读: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哪句好?从中你能读出什么?你试着读一读。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贴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用“既„„又„„既„„又„„”练习说话。

6.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从“好像”这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想通过骏马和大牛的这种姿态,想表达什么心情呢?

7.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在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配乐齐读。8.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将草原写的如此的美丽呢?(比喻和拟人)

指导,还有将自己的情感直接的表达出来,这叫直抒胸臆。请在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9.总结。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

1.将生字写两遍,词写两遍,第一自然段抄写一遍。2.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草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文章从哪两方面写了草原的美?在写草原的美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

二、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理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下面就让我们再用情的读一遍课文。

【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想象画面)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作业

1.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设计: 草原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丝绸之路 课时数:3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课文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认读生字词语

矗立 凹眼 戎装 循声望去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美轮美奂 4.积累四字词语

精神饱满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古朴典雅 不计其数 远道而来 天高气爽 绫罗绸缎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丰富多彩 美轮美奂 【增加学生词语的积累。】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话来加以说明。(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

①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载货)

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繁忙)

③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伟大)

④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商贸文化)

【问题设置的大一些,不琐碎,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四、中国使者说:“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丝绸之路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交流。1.感受“友谊”之路。

迎候之远:边境。迎候之众: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迎候之热情: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中国使者:谦虚有礼。薄礼不薄: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基本上等价。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成中国为“塞勒斯”,即丝国。公元三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资料的运用,起到了渗透作用,更增强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向往。】 2.感受经济之路。

我们送给安息国的是什么?安息国送给我们的是什么?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的不全面,教师适当点拨。我们中国输出的是技术,其他国家输出的则是动植物。这说明我们的汉朝非常的繁华,不愧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很多的动物植物来源于国外,如果没有张骞的出使,没有丝绸之路的开拓,就没有各国的共同繁荣,从这一点上来说,丝绸之路在商贸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3.感受文化之路。

不但是贸易之间的交流,更是文化方面的交流。安息国献给我们的节目是什么?(魔术)这就是文化交流。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善跳胡旋舞,这种舞蹈盛行于唐代,这也说明文化交流使我们的文化更加变得丰富多彩,美仑美奂。

五、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并能够试着加以运用,这是最好的。】

六、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意义:友谊之路 经济之路 文化之路 写法:首尾呼应

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 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 白杨

一、教学内容 白杨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三、学习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4、体会借物与人的写作特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的文章有所接触,但是了解不多,对这类文章的写法比较模糊,学过的课文如《落花生》,对白杨与人的品质之间的相同之处比较难以理解,对白杨的象征意义需要进一步挖掘、理解。

五、课前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4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呢?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3.按要求自学课文。

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字形易错的字,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通过学生自学,是指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所需,静下心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疑而问,使之形成能够养成自学、质疑的能力。] 4.检查自学情况。①检查生字词的认知。

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②找出人物,地点,干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③质疑问难。

[通过检查,将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在理解课文之前将不懂得字词都理解好,扫清文字障碍。]

三、学习第1——11自然段。

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自读第一自然段,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荒凉、贫瘠,荒无人烟)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这里的卫士指的是谁?它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①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高大挺秀)②你看它多直!(直)

③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茂盛)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两遍,词语两遍。将第十二自然段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通过回顾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回到课堂上。]

三、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出示爸爸说的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从来“换个词怎么说?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能读出来么?

②从“哪儿„„哪儿„„”这个关联词语中,你读出了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在(),白杨树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学生练习说话,感受白杨树的生命力顽强。)你能将白杨树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么?

③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个关联词语中你感受到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风沙刮来,白杨树

雨雪打来,白杨树 面对干旱,白杨树 面对洪水,白杨树

④ 试着背诵爸爸说的这段话。

四、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着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做几天汽车。

1、学生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① 出示第一句: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什么?

② 出示第二句:他们只知道爸爸着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不知道什么? ③ 出示第三句: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做几天汽车。他们不知道什么?

[ 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句子中隐藏的含义,从而感受父亲的心。]

五、学习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3、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4、学生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教师引导,读懂句子的含义。]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阅读《帐篷》

你知道了什么?说出你的理解。

[通过拓展,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设计:

3.白杨

白杨特点:高大挺秀

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借物喻人: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内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学习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青藏铁路并不了解,在海拔4905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氧气含量不积平原的一半,是生命的禁区,筑路大军牺牲的不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条路靠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学生要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才能够读懂文章中的赞扬与钦佩。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大背投电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数:6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

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图片资料的价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维”。活生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深化认识。](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老师从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示,老师讲述《建设者的“苦”“笑”“酷”》)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铁路的现在和未来,让他们比普通公民对铁路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开发这一国计关乎民生,期待进而激发学生“拳拳童心,胸怀祖国”的豪情。]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七、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回顾•拓展 一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 一》 教学分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

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学情分析:

借助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展开交流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体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内外资料的引用和延伸,也是在本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课时安排:

1课时

回顾•拓展 一 课时数7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借物言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词语的含义等。)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 激情引入。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作者。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

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让学生通过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凡事预则立,在活动之前,要先想好说什么,怎么说,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朋友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友好的结交陌生的朋友,这是学生面临的问题,通过情景设置,学生能够将活动设计得很好。课前准备:

手拉手活动的联系学校、五年级学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数:8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我们学校的高老师去唐王镇老囡小学去支教,联系了那里的五年级。出示那里的五年级学生的姓名及相关资料。

1、如果自己有一个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

2、学生讨论,用那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那些活动呢?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初次汇报。

学生有可能只想出了活动内容,细节没有想清楚。

3、继续讨论,注意细节。

{学生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会浮于表面的形式,讨论的内容不深刻,通过教师检查,让学生了解到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怎样将活动组织的更好,将问题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学生在讨论时目标明确,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4、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5、将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写到黑板上。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你觉得那个方案可行,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联系上了,成了好朋友,你会怎么办?谈自己的看法。

{将细节处理好,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朋友,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朋友,带给朋友欢乐。}

习作指导

课时数(9----10)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方案了,今天开始行动---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进一步的了解

3、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2)信封的格式 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最后一起修改完成习作。

2、开始写信

习作讲评

(课时数11)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自由度习作,对照标准进行评价,有什么不足,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1)、小作者本人朗读习作

(2)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2交流第二部分: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内容修改的更丰满

4、检查书信的格式。

四、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检查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篇5

你好!

看到这封信你一定很奇怪吧!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的名字叫王天,是***三小五年级二班的学生。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子。我的眼睛很大,我在班里就是靠这一特点成名的。我在班里有许多铁哥们,他们个个都非常讲义气,

如果你来了,我一定把他们介绍给你,我相信你认识他们后,你的生活会更有趣。

我们的教室里有图书角和学习园地,学习园地上张贴着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写出的`作文。不过班级里最显眼的还是我们班的中队委员们一起努力做出来的黑板报。我在班上学习成绩一般,考试成绩一直在前二十名之内,我相信,你的学习也一定不错吧!

看!我都忘了,我们现在开展了一个活动,希望你能喜欢,也希望你的参与。我们的活动名字叫“手拉手”。就是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对社会和个人有用的事情。

我的家乡很美,我爱我的家乡。远方的朋友,如果你愿意给我交朋友,就请你回信,让我在信中交流学习收获,生活所得。让我们做好朋友吧!期待你的回信。

好了,就这样,希望你能回信并能开展我们的活动!

祝你:

学习进步

未来的朋友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篇6

亲爱的金佳:

你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五年级学生,很高兴写信给你,鉴于我们还不认识,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让你对我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交朋友,对吧?

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男孩,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王子,也是家里的开心宝。家里再有不开心的事,只要我一出马,立刻就会阴转多云,多云转晴。我的眼睛比较大,又是双眼皮,妈妈经常自豪地向别人介绍我的眼睛像她,可惜因为自己用眼不注意,如今已经戴上了眼镜。我可喜欢看书了,从最初的童话,到现在的各种名著……当然电影、电视也是我必不可少的爱好。

最近我有一些苦恼: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总是叫我的外号,虽然他们并不是恶意的,但我还是很伤心。告诉老师,告诉家长,都没有奏效。唉!我该怎么办才好呢?你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

再给你介绍下我的家乡吧!我们的南湖很美。中央公园是我常去的一所公园,公园的山上到处都是一棵棵翠绿的树。南湖真得像一面镜子一般,倒映着天上的朵朵白云,一阵风吹来,南湖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湖边的垂柳也仿佛在舞蹈着,一根根枝条垂在了湖面上……很美吧?有机会一定要来哦!

今天我写信给你,就是让你能对我有所了解,然后希望你也能介绍一下自己,这样相互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成为好朋友啦!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到我们学校参观,还可以到我家来做客,我会把我最喜欢的玩具给你玩,把最喜欢的书给你看。

今天就写到这儿吧,我还要做作业呢,你要回信哦!

祝你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戴文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篇7

假文盲

在一个冬天的早上,车站里写有“母子上车处”五个字指示牌的上车通道处,站在那里的却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强体健的男士,而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在了通道外,那对母子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既不是残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为什么他们却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不,他们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锃亮,有的甚至还戴着眼镜,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点小小的利益,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下,仍摆出一副对指示牌视而不见的态度,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想给这对母子让位的意思。

从图上四位男士的衣着得知,他们都是认识指示牌上的每一个字的,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还刻意地假装文盲来逃避正确的公共秩序。在 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在这里 所指的“文盲”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个泱泱大国,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团结,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文明、谈何道德?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并不罕见,有多少人为贪图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让真正需要给予帮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不少年青力壮的青年人稳稳当当地坐在位子上,而他们的身旁,却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丝让座的表现,在他们的座位上“老弱病残专座”的提示清清楚楚,他们却熟视无睹;公园里,“不许攀摘花木”的牌子十分醒目,然而被攀摘的花木却随处可见;广场上漂亮的垃圾果皮箱上的字格外耀眼,却仍有人随处乱扔果皮纸屑……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昭示出他们不道德的品行。他们不是学识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这样,那将会是多么可悲!这种不良的行为、思想已经渐渐在人们身上蔓延,如果不及时控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中国人,在公共场所应该多替他人着想,要时时想到自己不影响别人,多为别人提供帮助,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这一幅漫画,让想起一句简单而又赋有含义的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就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观念中吧。

难忘的第一次

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令我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在校园讲台上演讲的事。

在我读五年级时。上半学期竞选各种校干部。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报名参加了“劳动委员”的校干部竞选。

我满心欢喜的开始准备起演讲稿来。再把自己的演讲稿拿给爸爸修改。爸爸该好后马上就拿给我了(他十分支持我这次竞选),我便兴奋的背起了演讲稿……

好不容易熬到了演讲的那一天,我喜滋滋的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一看名单,我是第27个上台演讲。一想。我还早呢。于是,就在心里背起了演讲稿……转眼间。到了我,当我站在早就熟悉不已的讲台上时,心里莫名地多出了几分紧张,就像怀里抱着一只小兔子一样,心怦怦乱跳。原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这时却说不出来。我往爸爸妈妈站的方向看去,爸爸妈妈向我挥手,给我加油!于是,我暗暗的对自己说:“加油!”,演讲稿便脱口而出,仿佛我正在家里,正面对爸爸妈妈一样。讲完后,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松了口气似的走下台。

我激动,紧张的等待着的无疑是老师公布结果。几分钟后,老师走了出来,一项一项的公布。终于,到了“劳动委员”。我集中注意力,屏住呼吸,想不到老师却念出了“高羽忛”的名字。失落像一块巨石,重重的压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时,我真想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好好的大哭一场。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一直安慰我,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着急,我试着努力把眼泪缩回去……

那事过后,每每想起,总是会有些心痛与失落,但是我又想:人生总是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的嘛!我不能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啊!这样的机会,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要难过。通过这件事,我也有收获,就是交了高羽忛这个好朋友。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范文450字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

3、感受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 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1、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课后反思: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五品读文章,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四 提出疑问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2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3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结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板书设计:

上一篇:超限超载下一篇:如何做好班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