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1

一、加强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

1、全员培训内容:

⑴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⑵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协(学)会制定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全国统编教材、有关诊疗规范、常规及本院制定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⑶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医疗服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接待患者的语言、行为艺术;

⑷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⑸其它法律知识培训:包括法律基本知识、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医疗争议和诉讼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2、分类分层次培训:

⑴各类人员的岗位技能和规范培训; ⑵新分配人员岗前培训; ⑶低年资人员培训;

⑷中级人员和高级人员培训;

⑸每次培训填写签到表,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授课人、内容。

二、抓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事故防范的关键环节

1、抓住质量控制三个环节不放松:

⑴基础质量控制:是指对医疗质量产生影响的人、财、物、管理、时间、技术和信息等因素的控制,除工作人员的数量、素质、技术水平外,还包括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药品供应、后勤保障、时间控制等等;

⑵环节质量控制: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的结果是伴随医疗服务过程产生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对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结果)进行提前检验,合格后才交付。同时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一旦发生医疗缺陷,有时难以纠正,因此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

⑶终末质量控制:一是对医疗活动外延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患者的随访和跟踪活动等;二是根据病案质量、管理指标、统计指标对医院诊疗管理水平、科室诊疗控制能力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总之,要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对医院的执业活动、服务质量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以指导我院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落到实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做到对重大医疗缺陷和医疗服务缺陷坚持事实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性质不明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2、抓防范医疗事故的关键环节

(1)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工作要突出一个“急”字,重点要严格执行首诊责任制,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及常规,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时间概念,如接诊时间、抢救时间,病情开始稳定或突变的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均应非常清

晰。时间常常是评定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16个核心制度是做好医疗质量过程质控的关键,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病人床旁交班制度、查对制度等,确保医疗安全。

(3)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4)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和三级病案管理制度。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病案管理条例》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规范管理。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应当如实向患者或法定代理人告知,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要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对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更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和影响病情转归等注意事项,征得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的理解和同意并签字。

三、医疗服务质量的督查制度化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医疗缺陷和医疗服务缺陷,查找缺陷的原因,及时整改是防范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1、分层次进行医疗质量监督检查

(1)上级医师负责对下级医师医疗质量的检查,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2)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检查。

(3)医务科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负责组织对全院各科医疗

质量检查。

(4)医院办公室和质控部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负责组织对医院行政后勤服务、医疗服务态度、药剂服务、财务收费服务、保卫服务、行政安全服务等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检查。

2、检查的时间和方法

(1)上级医师通过查房、病案讨论、检查病历等方法随时对下级医师进行检查。

(2)科主任通过查房、病案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科内病历质量统计指标,管理指标及质控医师、质控护士的质控记录、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差距,改进工作。

3、不合格医疗服务及其处理办法

(1)医院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提供直接或间接医疗服务时,违反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未满足患者或院内其它科室及工作人员的合理需求引起投诉,甚至引起医疗事故者,均定为不合格医疗服务。

(2)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科主任、护士长应及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提出批评,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3)如发现差错事故,应作好登记,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有关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应对不合格医疗服务进行认真分

析,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再次发生。

(5)对不合格医疗服务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纠正不合格医疗服务和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中,业务院长和相关职能科室要进行全过程监督。

(6)对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当事人或科室按《永煤集团总医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细则》和相关行政管理规定进行经济和(或)行政处罚。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2

医疗不良事件和医疗过失行为防范与处理预案

一、目的

1.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黄河三门峡医院医疗风险差错、事故及群体性纠纷事件防范应急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

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公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技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和实习医师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经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已经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和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严禁滥用抗生素。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

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天后方可销毁。

11.各医技科室在做有创检查时,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急诊化验在接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结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急诊X线、CT检查必须及时完成。

药剂科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12.病例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例。

住院病例:

(1)首叶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填写。各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医务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天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医务科。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急诊患者入院2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3天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他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执行。(8)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1周之内完成。(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门诊病历: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

(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13.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

目抢收患者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凡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14.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

(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人员。(7)急诊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15.术前讨论:

(1)住院期间的大、中手术病例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病例除外),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术者必须参加。

(2)禁止以术前讨论代替三级查房。

16.患者的知情同意如下:

(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7)术中需切除术前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9)输血、介入、造影、射频、气管切开、化疗等。(10)其他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3-10条均应有文字记载及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三、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白天为院医务科,夜间为院总值班人员,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护理因素导致的差错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2.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原因。

3.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多科会诊,参加会诊人员为当班最高级别医师,必要时由医政部门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会诊。

4.科室主任与医政职能部门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指定专人进行病情解释。确定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为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他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参与处理。

5.医政职能部门结合情况,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6.疑似输血、输液、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8.如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9.当事科室须在24小时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医务科。

10.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减免患者住院费用。

11.出现群体性纠纷事件,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协助解决。

四、附

1.本预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各科室根据本预案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2.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3.医务科于2007年3月1日下发的《黄河三门峡医院医疗风险

差错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3

报告制度的规定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范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规范地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件》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等法规规定,现结合我院实际,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作以下规定,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设立统一受理纠纷投诉办公室(监审科)

二、发生单位或个人,发现过失行为,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相关医务人员立即 1

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立即上报医务科、保卫科。医务科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基本确认其行为过错,同时上报主管领导,待处理结果后报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及科室负责人未上报的由科室及当事人负责,未报告者,按医院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科室负责人向医务科报告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未向医务科报告,由科主任负全责。

四、医务科立即启动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负责人报告,医务科必须对报告内部以及调查、核实的情况作详细的书面记录。

五、医务科负责人应向患者通报,解释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对患者可能造成影响以及初步处理意见。

六、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务科应当在12日内按照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要求,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必要时立即报告,其内容为:

(一)导致3名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报告内容如下:

1、医疗机构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2简要就医经过,目前状况;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二)导致10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

1、医疗机构名称;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就医经过,目前状况;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三)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或经医调委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

1、双方当事人鉴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到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2、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四)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和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2、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3、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4、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5、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6、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五)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

1、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判决书;

2、人民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执行计划或者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疗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发生聚众闹事、群众上访、殴打医务人员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医疗工作秩序等情况,还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七、每年按要求将医疗事故的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容为:

(一)按医疗事故等级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二)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解决途径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三)按医疗事故等级和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统计的

4医疗事故数量;

(四)按医疗事故等级和首次鉴定、再次鉴定,中华医学会组织鉴定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五)按医疗事故等级和医疗机构类别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六)按医疗事故等级统计的医疗事故赔偿总金额,个案最高赔偿金额,最低赔偿金额;

(七)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行政处理方式统计的对医疗机构行政处理情况;

(八)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行政处理方式统计的对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情况。

八、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规定》,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

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4

第一章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江苏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医院医疗行政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本院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及常规,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三、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为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时,应当按本预案的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四、本预案由院部及医疗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章

医疗纠纷处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

五、各医疗职能部门负责相应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及处理。

六、医院医务科负责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置,主要有:

1、接待患者的投诉,向患者提供医疗争议和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咨询服务,及时处理纠纷;

2、协助医院及相关科室制定预防和处置医疗事故预案,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重大过失行为,按照预案及时采取措施;

3、负责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

4、配合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要求的各种相关材料,协助完成调查取证、陈述及答辩等程序;

5、负责处理由本医疗机构承担的赔偿事宜,按照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6、对发生医疗事故或违反《条例》规定的责任人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

7、及时总结医疗争议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提出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和医疗安全预警;

8、院领导布置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三章

患者知情权的告知

第一节

告知原则

七、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直接告知患者的,应当请患者签署《病员告知委托书》。

八、医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对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告知应当准确,避免因严重告知不全而导致医疗纠纷。

第二节

被告知对象

九、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应当直接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十、神志清楚的18周岁及以上患者,可以直接告知患者本人;也可以告知患者委托人,但必须有患者本人签署的《病员告知委托书》。

十一、前款患者因患恶性肿瘤等疾病,告知患者本人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应当告知家属或患者委托的其它被告知人,但必须有患者本人签署的《病员告知委托书》,医院只对有患者授权的人进行告知。

十二、因患病等原因导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患者,可以告知患者的监护人或其它近亲属,但对患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应当作记录。

十三、对于必须紧急采取高风险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的患者,患者本人无法进行意思表示或为未成年人,且无亲属或与亲属无法联系的,医院在进行抢救措施的同时应当请示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节

告知方式

十四、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

十五、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

十六、书面告知包括门诊告示、急诊告示、留观须知、住院须知、病历记录等医院单方面出据的书面告知内容及有患者及其亲属签字的各种医疗法律文书。对医疗诊治措施及其风险以书面告知为主。

十七、见证告知是指第三人在场见证的告知方式,当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者及其亲属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的情况出现时可以适用。

第四节

病情告知

十八、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

十九、对于患者不知情的恶性肿瘤等严重病情的告知,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告知方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二十、患者或其它被告知对象对告知过程中的医疗疑问及咨询,医务人员应当给子及时解答,解答过程应当耐心细致,态度友善,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回答问题或对患者及其亲属态度粗暴。

二十一、医务人员应当将重要病情的告知情况在病历中作记录;危重病情的告知必须有被告知对象的签字。

第五节 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二十二、手术诊治措施是指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各种有创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包括外科的急诊、门诊及住院手术,各种组织器官的穿刺及活检,各种内窥镜的诊治,需要穿刺的各种血管内诊治等。

二十三、手术过程中可能有手术和麻醉方式变更、术中及术后均有手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故医院推行患者授权告知的知情权告知方式。

二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充分告知被告知对象。

二十五、告知后,患者或具法律效力的被告知对象应当在《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上签字;

属于第十三条情况的,无被告知对象签字的,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上对请示答复的情况作记录。

二十六、手术过程中因为新的情况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未告知组织器官等,医务人员必须将新的情况向被告知对象进行告知并取得其签字后才能进行手术,但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新情况,必须紧急采取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的,在告知的同时不应当停止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

二十七、手术告知由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总负责,手术告知的内容应当经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的审查同意。

第一主持医师可以亲自或委派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进行手术告知并签字;

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在该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的签字,视为第一主持医师对手术告知的内容已经知晓,并由第一主持医师对告知的内容承担责任;

非该手术组的医师一律不得在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签字。

二十八、各科室应当根据病种疾病及手术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重大手术实行报告制度,各手术科室在实施重大手术前应填写《重大手术申请报告表》。

二十九、医务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请示医院医务科对手术签字进行律师见证,是否同意由医院医务科决定。

第六节

非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十、非手术诊治措施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无直接器械创伤为主的各种诊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十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告知

(一)对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并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记录中作记载。

(二)对于药典规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在病历中做记录。

(三)其它情况。

十二、化疗方案及输血方案的告知。

化疗方案应当预先对患者进行告知,患者在《化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实施化疗方案。

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应对患者或委托被告知人说明情况,在患者或委托被告知人在有关医疗文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

十三、下列物理诊治措施应当预先对患者进行告知:

(一)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牵引措施;

(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手法推拿按摩措施;

(三)其它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各种物理诊治措施。三

十四、对费用昂贵的自费的治疗措施、药物及医疗用品等应当告知患者。三

十五、各科室应当根据需要制定非手术诊治的医疗措施及风险告知书,在获得被告知对象同意并签字确认后采取诊治措施。

第四章

诊疗过程中医疗事故的预防

十六、医院将建立健全医疗行政及医务人员的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严禁值班人员脱岗。

十七、医院及各科室建立健全的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

涉及多科室协作的危急重病人抢救的,由相关医疗职能部门组织指挥,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医疗职能部门的安排。

十八、各科室应当必备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各科室可以在参考权威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基础上,综合本科室的业务特点及临床实践,分步骤的制定本科主要疾病的诊疗护理流程,该诊疗护理流程实施前应当报医院医务科审查,在医务科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在科室中推行,以此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

十九、医院将建立健全急会诊制度、复杂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遇到非本科室疾病或复杂疑难病例时,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或举行复杂疑难病例讨论会;

会诊及复杂疑难病例讨论应当及时,不得延误患者的诊疗时机。

十、对患者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应当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原则;制定了诊疗护理流程的,还应当符合诊疗护理流程的原则;当对诊疗措施存在分歧时,主管医师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组织讨论。

十一、对患者实施的重要诊疗措施,主管医师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临床经验;严禁在医院实习的医护人员在无上级医师或护师(士)指导的情况下单独为患者采取诊疗及护理措施。

十二、各科室必须使用医院统一供应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严禁科室或医务人员擅自使用非医院供应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对于必须使用但医院没有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科室应当请示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处理。

十三、病历书写。

(一)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如实书写病历;

(二)严禁用涂改液、刮刀等用品涂改病历;严禁伪造病历;严禁销毁病历;

(三)病历中涉及诊疗措施、不良反应的描述、医疗风险告知等客观事实部分出现笔误的,应按《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要求进行修改;

(四)病历中涉及病情分析、会诊意见、讨论意见等主观意见部分出现错误,上级医师可以在病历上直接作错误更正;

(五)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五章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第一节 处理原则

十四、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十五、条坚持不是医疗事故不赔偿的原则。

第二节

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及其等级的初步判断

十六、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了医疗诊治行为;

(二)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人身损害结果,且该损害结果达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最低等级的损害标准;

(三)患者的损害结果与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四)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诊治行为必须存在过错且有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行为。

十七、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生命垂危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四

十八、医疗事故等级的初步判断。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分级以卫生部规定为标准):

(一)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四

十九、医务人员及医院医疗行政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有关医疗事故的法律知识,力争对医疗事故的判断基本准确,以便正确处理。

十、医院对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判断有困难时,可以咨询医院的顾问律师。

第三节

报告制度及补救措施

十一、出现医疗事故或可能为医疗事故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

十二、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十三、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的;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福建省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四、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科室及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四节

病历复印及封启

十五、患者有权复印下列病历资料:

(一)门诊病历、住院患者的入院记录;

(二)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手术及麻醉记录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

(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五

十六、下列资料不允许患者复印: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二)会诊意见;

(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

十七、下列人员和机构可以复印病历。

(一)患者本人及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公安、司法机关;

(四)保险机构。

上述人员或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时应当提供合法证明。五

十八、患者复印病历资料统一在医院病案室进行,医务人员应当陪同患者复印资料,复印时患者必须在场,复印结束后,加盖专门的复印专用章。

十九、复印按福建省的有关规定收取复印费,拒交复印费的不得复印。

十、严禁档案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将第五十六条的病历资料复印给患者;档案管理及医务人员在复印过程中不得将被复印的病历资料的原件交由患者掌握。

十一、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必要防备措施防止患者或其家属抢夺病历资料的原件,发生抢夺病历原件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医院保卫部门汇报。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不允许患者复印的病历资料应当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及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院保存。

第五节

实物证据封存

十三、疑似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在科室领导及医务科的主持下,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封存时双方应当填写《实物封存单》;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院保存;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十四、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及输血相关物品进行封存的,医务科应当立即通知血液中心(站)的人员到场,由患者、医院和血液中心(站)等三方在《实物封存单》上签字后送有法定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六节

尸体解剖

十五、患者死因不能确定或患者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十六、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填写《尸检同意书》;

同意尸检的,由医院或患者家属填写《尸检申请单》,医院或患者近亲属要求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的,必须另外填写《医疗事故争议中委派家属代表观察尸检申请书》。

十七、患者死因不能确定或患者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的,但患者近亲属拒绝尸检或拒绝签字的,医务科可以请第三方到场作证并填写《拒绝尸检证明书》,第三方可以是公安部门或律师。

十八、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十九、患者在医院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殡仪馆。死者尸体病房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患者亲属逾期不处理的尸体,报请院保卫科及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第七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协商

十、医院在初步判断属于医疗事故的条件下可以与患者亲属进行协商解决争议;医疗事故争议的协商由科室及医院医务科负责。

十一、协商一致时,医院与患者亲属必须签署《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医患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八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调解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自选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在患者自愿的条件下,双方可以共同书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双方需填写《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

十三、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调解、对外联系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处理。

第九节

医疗事故争议的诉讼

十四、医院接到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后可以自行应诉,也可以委托律师应诉。

十五、医院接到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后,应当在规定时日内组织医疗行政人员、涉及该案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安全讨论,提出应诉措施。

十六、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现场实物封存在医院的,封存物品的检验报告应当及时向法院提供;封存物品未经检验的应当向法院提出检验申请。

十七、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向法院提供的证据必须真实客观,不得提供假证据。

十八、法院主持调解的,调解书的内容必须经过医院的同意;医院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不得未经医院同意,擅自答应患者的调解要求。

十九、对法院的判决,医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律师的意见后,有权决定服判或上诉。

第十节

医院事故争议处理结果的报告

十、医院在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之日起7日内由医院医务科向卫生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

十一、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医院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

十二、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判决的,医院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判决书。

十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医院医务科负责,统一填写《医疗事故争议解决报告书》。

第六章

医疗事故鉴定

十四、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在双方协商阶段,在患者同意的条件下,医院可以和患者共同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十五、医院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十六、对已经申请医疗鉴定的条例,医院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答辩书》。

第七章

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培训及考核

十七、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培训的基本内容为:

(一)法律部分的重点内容为:

《刑法》中的有关医疗事故罪的内容; 《民法通则》中有关健康损害侵权的内容; 《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甘肃省卫生厅和省药监局的相关规章和制度。

(二)业务部分的重点内容为诊疗护理常规。

十八、医院及各科室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培训制度及计划。

十九、医院每位医疗行政人员、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当接受有关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基础知识培训。

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基础知识的培训。

十、培训考核采用笔试的方式,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在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考试成绩记入医务人员的考核记录中。

十一、医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有关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的培训,医院鼓励各科室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培训。

第八章

十二、根据医院有关奖惩条例,实施对当事人的奖惩措施。

十三、对防范及处理医疗事故成绩突出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特别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具体奖励制度另外制定)。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5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学校突发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做好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损失,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机构

1、成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组长:曾少有

副组长:李正红姚长荣

成员:李文德李德成邓新生

蔡嘉润周海云李小东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任务:对学校发生中毒、火灾、爆炸、房屋倒塌等重特大安全事故进行紧急处置,对负伤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救护、安置。

二、重特大事故的范围

1、学生中毒(食物中毒)

2、实验室、锅炉房爆炸

3、校园火灾(宿舍、实验室失火)

4、房屋突然倒塌

5、集体活动发生的突发事件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报警和报告

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在向“110”、“119”、“120”报警后,必须立即报告区教育局。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迅速展开自救,并在4小时内书面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处理初步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

四、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

救援指挥小组在发现或接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做出下列反应:

1、向区教育局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2、根据事故大小进行判断,请区教育局启动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3、根据事故抢险工作的需要请示上级调动有关专业救援机构支援救援;

4、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真落实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规、制度,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2、熟悉应急预案。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熟悉预案,做到临阵不乱,达到最佳的救援效果。

3、严明纪律。要严肃应急救援工作纪律,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救援指挥小组的统一调度,并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 篇6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积极防范、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及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特制定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如下:

一、医疗纠纷、事故的防范: ㈠、人人重视,全员防范。

保障医疗安全是做好医疗工作的基础,全体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医疗安全,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认真学习人文文化,时刻关爱病人,积极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㈡、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监控全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为院级质量管理组织,成员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管理科及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下设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管理科三个质量监控、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各自负责所辖范围内的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为科室级质量管理组织,成员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等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本科室的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㈢、明确质量控制范围,加强质量、安全监控。各职能科室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及

质控标准对所辖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行质控。

1、有关职能科室所辖业务科室及质控内容:

医务科:临床科室、特殊治疗科室及医技科室、各门诊工作的医疗工作质量及安全,全院病案书写质量等。

护理部: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

院内感染管理科: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及安全。

行政、总务等后勤供应科室:全院医疗仪器设备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质量,仪器设备的检查、保养工作及运行质量以及全院各科室的物资供应及水、电、暖和室内设施的检修、保养、管理等工作和运行质量。

2、质量控制要求:

各职能科室要每月进行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检查;每季度对所辖科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季度分管副院长主持召开一次由职能科室及所辖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会议,汇总、分析、反馈季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各职能科室要认真做好月、季度检查情况及季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会议记录。

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管理科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安全有关知识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有关技术操作考核。

㈣、警钟常鸣,不断强化全体医护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由院级领导及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分析会议,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技术培训及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会议精神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在科务会上认

真、及时、全面传达。做到人人到会,全面掌握,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㈤、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医院按工作需求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深造,安排业务技术水平较高、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参加省及国家级技术培训。学习培训返院后,至少进行一次业务专题讲座,医院每周安排一次全院性业务讲课,以提高各个层次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㈥、加强科室防范,制定有关管理措施。

1、在医院医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科室应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具体防范措施。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人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科室月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工作人员落实规章制度情况,共同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原因,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认真吸取教训。

㈦、注意发现、积极消除医疗纠纷、事故隐患。每位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仅要按照要求、保证质量做好工作,同时要严密观察每位病人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变化,注意查找医疗纠纷、事故苗头或隐患,一旦发现医疗纠纷、事故苗头或隐患,医师(医、药、护、技)要向护士长、科室主任逐级上报,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医疗纠纷、事故苗头或隐患,维护医疗安全。

㈧、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

在处理医疗纠纷、事故的同时,医院将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逐项健全有关制度,完善管理措施。

㈨、严格制度,一视同仁。

凡医务人员发生医疗纠纷、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不论职务、职称高低,均严格按照预案进行处理。

二、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

医疗纠纷、事故由医务科、护理部接待处理(节假日由医院总值班负责),必要时相关职能科室、责任科室及责任人均要参加。

㈠、医疗纠纷的处理:

因服务态度等非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后,科室应认真向患者讲明有关情况,解释有关问题,做好医疗纠纷处理记录(包括病人或家属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纠纷原因、处理结果等),并将处理经过以书面材料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因纠纷影响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或科室工作时,要立即报医院保卫科。

各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应尽量在科室内解决,处理纠纷时科室无权减免住院费用和有关检查、治疗等费用,确有必要者应上报院领导审批。

㈡、行为过失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立即向责任医师、科室主任(负责人)报告,科室主任应及时向有关职能科室汇报,并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发生损害或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减轻损害程度,同时安排专人保存好有关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要对现场实物封存保留,以备检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经过,并组织讨论以明确性质,参加讨论人数应多于科室人数二

分之一,当事人必须参加。

医务科、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副院长,并组织有关力量加强补救措施,同时接手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保卫科维护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对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尽快得出初步结论,是医疗事故即按照医疗事故赔偿有关条款与病人或家属协商处理,或双方申请市卫生局进行调解,或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处理,若不能确定事件性质,医院应及时召开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确定性质、等级,并提出处理意见。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有关职能科室应通知病人或家属,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若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有关职能科室应建议病人或家属向市卫生局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各科室发生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必须于6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相应职能部门。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详细经过、发生原因、性质、等级、采取的补救措施、对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和当事人的处理意见、应当吸取的教训。当事人应写出书面检查与科室“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报告”一起上交相应职能部门。

当事人书面检查内容包括:事件的发生过程、在诊疗过程存在的不足、对事件的认识、应吸取的教训等。

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医务科、护理部要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将鉴定委员会鉴定材料及个人检查材料归入个人医疗技术档案。

三、医疗纠纷的处罚:

科室发生责任医疗纠纷,根据情节轻重扣主要责任人人民

币100-500元,扣科室负责人50-200元,涉及经济赔偿的责任人承担赔偿数额的30%(如因服务态度问题或责任心不强故意造成的,其赔偿费用由责任人全部承担)。

四、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的处罚:

㈠、对发生医疗过失行为或造成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医院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1、行政处分:

一级医疗事故: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二级医疗事故:降级、降职、撤职。三级医疗事故:记过、降级、降职。四级医疗事故:记过、警告。

发生医疗过失行为未造成其它损害:警告。

2、经济处罚:

一级医疗事故:下岗3个月,个人承担赔偿费用的30%(最多不超过一万元)。

二级医疗事故:下岗2个月,个人承担赔偿费用的30%(最多不超过一万元)。

三级医疗事故:下岗1个月,个人承担赔偿费用的30%(最多不超过一万元)。

四级医疗事故涉及赔偿的医疗过失行为的赔偿费:个人承担赔偿费用的30%(最多不超过一万元)。

㈡、次要责任人及其他人员的处罚:

1、次要责任人按照医疗事故等级给降低一个等级处罚。

2、其他人员按照责任大小给予相应处理。㈢、其它处罚:

1、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2、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发生医疗事故科室及科室负责人当年不能评先选优,根据事故等级科室承担赔偿费用的30%(最多不超过三万元)。

4、事故主要、次要责任人年终考核当年不能评先选优。

五、其它管理规定:

㈠、医院坚决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保卫科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随时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立即前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否则每次扣责任人人民币300元,导致不良后果者,一切责任由责任人承担。

发生医疗纠纷、事故争议后,责任人及科室负责人要积极参加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因病人或家属无理取闹,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医院将酌情给予经济补偿。

㈡、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接到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后,要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并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否则每次扣责任部门负责人人民币200元。

㈢、科室发生医疗事故隐瞒不报,对事故责任人及科室负责人双倍处罚。

㈣、发生医疗纠纷,科室不积极采取措施在科内解决或互相推诿,使纠纷激化,而交给医院处理,除按医疗纠纷处理外,再按医疗纠纷处罚双倍扣款。科室私自给纠纷对象减免住院费用或其它费用的,按减免数额三倍罚款,罚款由减免者全部承担。

㈤、在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过程中,本院职工从中挑起事端,纵容闹事,一经查实,扣人民币1000-2000元,停止一次晋职、晋级;有行政职务者,免去行政职务;造成不

良后果者,一切责任自负;情节严重的,在上述处分的基础上,予以停岗。

㈥、凡经医院批准开展的新技术项目或高难技术项目,因技术原因导致医疗事件,对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处罚及承担的赔偿份额,由院长办公会研究酌情处理。

㈦、未经医院批准,擅自外出会诊、手术的,属个人非法行医,若发生医疗事故,除对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行政、经济等处罚外,一切后果完全由责任人自己承担。

㈧、本规定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以往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卫生院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7

为了深入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我院特制定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具体如下:

1.建立医疗事故防范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防范医疗事故的领导工作。每月初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工作会议,指挥、协调全院安全、有序地做好各项工作。

医疗事故防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陈昌贵

副组长:何 冰

组 员:袁 政 任 军 安 燕 练绍会 肖登久 文来武

2、医疗事故具体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风医德教育,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坚决制止红包等不正之风的出现,发生问题,绝不姑息。

(2)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行为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中应以病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化服务,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医患沟通,营造正常良好的医疗氛围。

(4)严禁个别医务人员利用医患纠纷,挑拨离间,激化矛盾。(5)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行政法规。

(6)各科室要制定出适合本科室工作性质的医疗事故防范具体措施,并严格按照该措施进行日常工作。

(7)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于急、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患者利益和医疗安全为重,不得以种种借口互相推诿拒收患者。以免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8)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重点病人,上级医师及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对于病情危重、复杂、疑难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科组长,加强科间协作,尽快组织会诊,必要时可请院外专家会诊,如条件允许应建议患者转院治疗。

(9)临床科室在新病人接诊、疑难病人诊治、危重病人抢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等重点病人的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对各项诊疗常规、制度、标准的落实。要注重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要求对每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思路清楚、病程记录规范及时、抢救处理措施得当、对各种预后估计充分。应坚持上级医师检诊、把关制度,尤其要把好重点病人诊治过程的环节质量关。

(10)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规范病历资料管理,严禁任何人对病历进行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严禁院内外任何人违规查阅、借阅、复制本院住院病历资料。死亡讨论和学术讨论情况不得对外散布,否则引发不良后果,由散布者承担一切责任。

(11)医技科室应完善适应科室特点的三级检诊制度。放射科实行阅片、审核报告制度;急诊 X线、B超等检查必须及时完成;检验科室当日报告需由科主任技术把关,急诊化验必须在接到标本后 30min内出具结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各医技科室在做检查时,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并保证随时可用;药剂科应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

(12)严格执行新业务、新技术审批制度。在医疗事故防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室在实施新业务、新技术前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后上报医务部,同时做好新业务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最后医务部组织相关专家及职能科室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

(13)建立医疗差错上报制度。无论是个人或科室,一旦发生医疗差错都应上报,一般差错要求每月初上报,严重差错要求当日上报。由当事人写出发生差错的全部经过,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调查,实事求是写出调查报告,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定性和提出处理意见、根据造成差错的环节提出防范措施,并上报医务科备案。不允许瞒报、漏报或迟报情况的发生。

3、发生医疗事故后处理程序

(1)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经治或当班医师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院领导,不得隐瞒。并迅速采取积极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2)科主任应立即组织调查,实事求是的写出调查报告并在24小时内上报医政股。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单位、报告时间、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后果(死亡、残废、器官损伤、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人身损害后果等)、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情况、死亡患者是否尸检、尸检结果、科室初步处理意见、根据造成差错的环节今后需加强的防范措施等。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再经由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定性后,得出最终处理意见,上报医疗事故防范领导小组备案。

(3)医务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4)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需在医院职能部门人员、当事科室人员及患者或患者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交由医院保管。

(5)如患者已经死亡,为明确死因,正确处理善后工作,经治医师应及时征询患方直系亲属是否同意尸检,患方无论同意与否,均应书面签署意见及时交回,并在病历中认真规范记录。如患方拒收、拒签、拒绝答复,应当如实记载,并由在场人员签名作证。(6)规定由科主任与医务部共同接待前来投诉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指定专人进行沟通解释。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表态答复患方要求或同意减免患者医疗费用。

(7)接待投诉工作人员应本着“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坦诚沟通、谨慎答复、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患方聚众过激行为,并做到“言行有理、有利、有节”,依法维护医院、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应及时通知医院保卫科或医院总值班,必要时报告院领导。

(8)经沟通无效者,一旦进入司法渠道,当事人、当事科室应实事求是完善相关资料,积极配合医院充分进行应诉准备。

4、处罚办法

(1)因玩忽职守、严重渎职、严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而造成重特大医疗事故者,由直接责任者承担全部经济赔偿,给予直接责任者开除,必要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一级医疗事故:赔偿在2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给予直接责任者开除或留用一年、记大过处分一次,降职低聘一年,停发一年效益工资。直接责任者承担赔偿额的10%,科室承担赔偿额的10%,科室主要业务领导承担赔偿额的5%。

(3)二级医疗事故:出现二级医疗事故赔偿在5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者,给予直接责任者记大过处分一次,停发半年效益工资。直接责任者承担赔偿额的8%,科室承担赔偿额的8%,科室主要领导承担赔偿额的4%。

(4)三级医疗事故:发生三级医疗事故赔偿额在五万元以下的,给予直接责任者严重警告一次,停发3个月效益工资。直接责任者承担赔偿额的6%,科室承担赔偿额的6%,科室主要领导承担赔偿额的3%。

(5)凡是因差错、误诊、过失发生医疗纠纷未构成医疗事故的,给医院造成一定经济赔偿的,给予直接责任者严重警告一次。直接责任者承担赔偿额的4%,所在科室承担赔偿额的4%,科室主要领导承担赔偿额的2%。

(6)凡遭到病人的投诉,虽没有发生经济赔偿,但经核查确系因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中有违规行为的,每起投诉扣直接责任者70元,科室主要领导30元。

(7)如当年科室发生医疗事故,科主任、护士长、当事责任人不能作为院级以上各种先、优、模的候选人,其他院内规定项目的评比均实行一票否决制。

XXX卫生院

二00九年三月一日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按各自的职能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办的职能科室。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相关职能科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XXX卫生院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篇8

(2010年10月23日修订)为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社会信任度和就医安全感,增强医院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XXX市医院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王 丽

副组长:李兰驹 王修治 冯燕

成 员: 张荣强 肖 光 肖永海 邹 才 邹 容 申 进 严及祥

丁小芳 申宝忠 田海华 张经宇

张刘昌 蒋 斌 汪 辉 王 勇 彭 琴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教科,由医务科王 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本预案,认真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参照调整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

第五条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及机关各处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 医院每年四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轮训以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等。

第七条 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毒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认真做好药品临床研究管理工作。

第八条 相关科室应当做好放射装置及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和处理工作,严格遵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第九条 药剂科和后勤部门要严把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准入和质量关,并由医院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和医院领导进行监控。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材标准管理办法》的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坚决不能购进。各科室不得擅自购进、使用未经医院审批同意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品。

第十条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供电、供水。同时会同护理部门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工作。

第十一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院办公室、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应当对所聘用人员、进修人员等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加强进修生、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领导小组应当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当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第十三条 门诊部应当认真抓好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保证医师按时出诊,严格按专业诊病及收治病人。

第十四条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要素,全体医务人员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实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医务人员个人三级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各相关科室骨干组成,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院长、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一)教育各级医务人员勤勉敬业,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二)审校医院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医疗、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和奖惩制度。

(三)管理及控制各科室诊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四)对重大医疗事故争议应及时进行讨论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每季度全院通报一次。

(五)对医院有关质量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进行讨论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及院务会审议。

第十五条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在领导小组和医教科的领导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具体负责监控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工作。

(二)督促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的实施。

(三)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例会,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每月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医疗质量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并向院长及分管副院长汇报。

(五)每月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向相关科室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六)每月向医院提交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并和奖惩挂钩。

(七)每月编辑《医与法》简报和对不良医疗文件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 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分别负责科室各项医疗质量监控和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为:

(一)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和修改本科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和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科《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工资及劳务提成挂钩。

(三)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四)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医疗质量例会,反映问题并收集与本科有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全程质量控制中要自我管理,特别要遵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报告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第十八条 医患关系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考试和轮训的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

(二)督促和协助各科室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主动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

(三)监督和检查门诊及科室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制定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

(四)指导、协助门诊和科室对无医疗缺陷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指导及参与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包括协商和解、申请事故鉴定和诉讼;

(五)及时总结通报医院医疗事故整改经验教训,制定医疗安全工作计划。

(六)审批医疗文件的复印和封存;

第十九条 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控、上报工作,加强对传染病人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传染源进行处理,避免在院内引起传染病流行。

第二十条 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经医院检验科统一配送,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当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和成分输血应当履行签字手续。

第二十一条 全院各科室及各级医疗人员要不断强化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抓医疗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中,签订《科室医疗安全目标责任书》;各临床科室要与入院病人签订《医患关系合约》;抓好重点病人、重点岗位、易发人群、节假日及下班时间的医疗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值班人员脱岗现象;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实施细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党支部、院办、医务科等部门定期督察。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执业规则,认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急危患者的急救处置,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认真执行医院制定的《XXX市中医院诊疗告知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遵守医院制定的《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方法》。

第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外出会诊应经医务科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外出会诊的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 各科应当每月召开住院病人工休座谈会,充分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和消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隐患;每月总结科室安全情况,设立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医教科、护理部定期检查。

第二十七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XXX市中医院医学文书书写规范》,对病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认真做好门急诊病历及住院在架病历管理工作。病历的复印和封存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第二十八条 医疗事故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进行。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严格按照本预案进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原则上,门诊医疗事故争议由门诊部负责处理;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护理部处理;有关收费方面的争议由财务处负责处理;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由党支部纠风办负责处理;设备及医用材料方面的争议由药剂科和医院分管院长处理;涉及多部门者,则由医教科牵头各部门共同协助处理。医教科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指导、协调部门。

(二)门诊或科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必须先由门诊或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科内自行处理,不得随意推诿;同时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必要时由医教科牵头成立院内治疗小组和请院外专家会诊。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注意做好病人家属安抚和沟通工作;及时审查有关病历资料,注意搜集有关临床医学证据;病历复印和封存按本预案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执行。科内难以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按争议的类别不同,分别报医教科、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处理。

(三)医疗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医教科组织调查讨论,初步将争议划分为无医疗缺陷和有医疗缺陷两大类。

1存在下列情况,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1)存在医疗缺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2)虽然不存在医疗缺陷,但医患双方分歧严重,影响重大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的。

2、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教科向县卫生局报告:(1)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对无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由科室进行解释,争取和解;必要时由医患办协助处理。

(五)对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科室应当24小时内组织讨论,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3天内作出口头答复,并指定专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如患者或其家属书面申诉,应当由科室负责在一周内准备书面答复材料,材料交医教科或护理部审定后答复并存档。必要时由医教科、护理部或者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科主任、当事人与患者或其家属商谈,争取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争取和解或协商解决;若医患双方协商不能达到共识,可以通过行政调解和诉讼解决。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所需材料由相关科室在鉴定前1周准备完毕,并由科主任及当事人参加鉴定会。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所需材料由医患办牵头组织准备,相关科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由科室负责人出任诉讼代理人之一,必要时由医院聘请律师参与诉讼。

(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特别是发生扰乱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者,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保卫或报当地公安机关。医院保卫必须及时介入纠纷处理,进行全程保卫工作,要制定出一套我院医疗事故争议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确保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安全。如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争议,患者及家属出现暴力倾向时,必须有保卫人员迅速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如已出现或预见会出现不能控制情况必须立即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保卫人员应注意保护院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必要时派员参与处理,坚决执行卫生部、公安部颂布的《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告》。

第四章 奖惩制度

第二十九条 医院将本预案所规定的各临床医技科室和挂钩职能科室职责的条款纳入其年终考评指标,作为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依据。对完成经济指标、全年无医疗缺陷的科室,经医务科审定后,年终给予科室1000元奖励。如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年终给予医教科科长1000元奖励,主管副院长1000元奖励;如全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年终给予院长1000元奖励。凡出现医疗缺陷引发较大医疗事故争议或构成医疗事故的科室及个人,不得参加当年评优选先及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并将有关资料存入人事档案。

第三十条 医务人员违反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主观上有过失,存在医疗缺陷或构成医疗事故,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患纠纷当事科室、当事人处理办法(试行)》进行经济处罚。

同时医院按医疗缺陷的轻重或医疗事故的分级、主观过失的程度分别给当事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留用、开除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当事人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争议是指尚未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或结果有分歧的事件。本预案所称医疗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虽有过失,但未构成医疗事故或未经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医教科对本预案有解释权。

上一篇:高考作文的回顾与展望下一篇:建立企业良好的管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