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网络教学模式(精选12篇)
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王思静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的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这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教师必须直面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人心,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使其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和弊。
1、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由于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统一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了,显现出很多弊端。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努力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都无法从根本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力。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动态形象和声音,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多重的刺激,在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和数学抽象概念间架起了一道“彩虹”,使学生在良好的
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激发思维记忆能力,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尽管多媒体技术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但决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内容适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把握好“度”,切不可使用“烂”。过多地用图像、声音刺激学生,不引导学生深入思维,会造成思维的表层化。另外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手段来教学,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就可能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心情浮躁等适得其反的效果。
3、网络教学模式:
所谓网络教学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校园模拟网络环境下“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使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层次和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类型:
(1)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2)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在线学习”的模式。
在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网络课堂教学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问题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接受、处理信息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学校就专门成立了“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道德素养养成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小组,研究怎样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问题。在此期间我校的多位教师都尝试了两种类型的的网络教学实验课。
(1)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讲解演示”的网络教学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协作组成员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进行讨论、交流,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想象和探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校门附近的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爱看的卡通片”“天气”
“作业”、“零花钱”、“吃蔬菜”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2)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在线学习”的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使用较多。它的优势在于实现个体化的学习,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将知识回顾、解题指导、自我检测融在一课件里,学生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出课件中记录和贮存的内容而分配时间学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教完《分米和毫米》一课后整理和复习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下列的数量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3米、3300毫米、320分米、23米,3000厘米,比一比哪个小组排的又快、又清楚、又有特色。按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排列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网络技术的互动性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网络教学的反思
一、利用网络的图文声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利用PPT制作课件。 第一, 完成教学环节的文字记录, 用菜单连接教学环节。第二, 用图、形、声叠加到相应的环节中。第三, 制作出绚丽多彩的动画增强感染力。 这样抽象的数学内容, 可以直观表达, 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 使授课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在教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时, 我就是这样引导的, 让学生走进“ 公园”帮助阿姨摆放鲜花, 在具体情境中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再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摆一摆、估一估、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过去老师直接出示算式讲解计算过程, 让学生机械记忆,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数学课堂, 教师对知识讲得井井有条, 分析透彻, 学生听得轻轻松松, 似乎掌握很扎实, 可稍稍遇到变式或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却往往束手无策, 缺乏灵活性。 这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题型, 如中央电视台的《 开心辞典》 节目一样,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眼看、耳听、嘴问, 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引发求知欲。 比如, 教师从学生生活中搜集资料, 记录数据, 结合身边的事物。 小朋友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 在教师的配合下, 由学生制作课件,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 在有限的时间里, 研究更多问题。
三、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 网络成为有力的协助者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便有利于学生探索, 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多媒体软件能使一个图形具有多种变化, 比如图形的平移、旋转, 数字变化等都需要在动中体现知识的特性, 比如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体现了平行四边形内在的性质, 但是只靠语言叙述是很难说清楚的, 因此借助多媒体资源更有实效性。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思维, 更需要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调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我国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我国各大中小学在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环境在给人们带去新鲜的尝试后,也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其具有活力的新力量,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正能量。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一门课程上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特别是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笔者认为,网络环境的引入和巧妙恰当运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一、学习多媒体设备使用技巧,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
网络环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虽然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网络环境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一些困难,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小学数学任课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到家,无法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以及互联网,这就给网络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想要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为小学数学课堂服务,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早日掌握网络环境的运用技巧,真正做到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给教学工作带去便捷。当然,比较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掌握较多,学习起来也相对比较轻松。这时候,教师之间也应该互帮互助,掌握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指导一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教师,共同进步,争取早日将网络环境引入并普及到小学数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
二、改变教学理念,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之后,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将网络环境妥善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我们引入网络环境,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教学工作带来便捷,更是为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发展。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巧妙地将自己想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如,在给学生讲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在黑板上画图书写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仪器,并结合网络上相关的几何体展示软件,将几何体的各个面都展示给大家。这个方法在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中更是相当实用的。网络环境的引入,不但给教学工作带来便捷,更可以让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小学生们。
三、引入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课堂外的数学学习
网络环境功能非常广,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如果使用得当,还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外的数学学习。那么,怎么做才能对小学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活动带来促进作用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和实践,并获得了成功。
笔者在利用网络环境资源促进学生课堂之外的数学学习工作时,首先联系了学生家长,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让学生家长明白了网络并不是如他们所想象的洪水猛兽般,带不来任何好处不说,还会让自己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得到学生家长的首肯需要做很多工作,但只要学生家长们都点头同意了,整个工作就会比较容易地进行了,因为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督导作用,有学生家长的协助,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了。在取得所有学生家长的同意之后,笔者选取了一些近年来比较流行且使用起来方便有效的网络交流工具,如博客、微博、QQ等,与学生家长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并在课后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网络交流工具上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解决学生课外辅导费用过高、同学之间学习问题交流过少、学生利用网络环境不当、任课教师想要给学生辅导却找不到场地和统一不了时间等问题,还能大大地促进学生课堂之外的数学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并要求学生家长能够尽量给予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度过这一段课外学习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亲子感情的培养,还能有效地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带来的新鲜且有力的支持作用,确实给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注入了一道新鲜血液。但是,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网络环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网络环境的使用情况,毕竟互联网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用恰当的方式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尽量避免自己的学生被网络环境的另一面伤害到。这不仅仅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义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然,教师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网络环境这一绝佳的教学工具,而是应该努力思考,寻求更有建设性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珍.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2]兰海燕.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盖欣.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1.
[4]董双威.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记上海市网络教研展示活动(徐汇)专场
2011年12月1日,上海市网络教研展示活动(徐汇)专场以徐汇区教育学院为主会场,上师大一附小、高一小学、中国中学为分会场如期举行。在区教研员黄琰老师的主持下,我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区骨干、区中心组教师携上师大一附小及高一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向与会者呈现了以“如何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为主题的网络教研活动。
整个教研活动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紧密围绕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以及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这两点展开。首先,大家观摩了上师大一附小顾文琴老师教学的一年级数学课《进位加法》。然后,由顾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在整堂课里顾老师共设计了5次练习,其中的3次利用了学习加油机这一终端。在此之后,费立华老师就这节课前后几次试教及修改的情况谈了她的感受,由终端机提供的大量数据直观地体现出随着课堂练习设计的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在逐步提升。与会的教师们都体会到课堂练习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围绕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出有效的练习。除此之外,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学习加油机这一终端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该不该在课堂上引入信息终端,如果引入的话怎么使用,围绕这些问题上师大一附小与高一小学两个分会场的教师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分布在徐汇区各所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登入徐汇同步教学平台观看《进位加法》的录像课,并根据此次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给这节课打分。据统计,这节课的点击率为867次,评论有320篇,本节课的平均得分4.92分(满分5分)。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的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称这是第五次信息革命,革命的含义是它不仅深刻的冲击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国家及个人的命运。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
一、“大众数学”思想在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作为信息贮存和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它能发挥个别化教学特点辅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达到最低要求,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建立一种自信的人格,符合大众教学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还给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通过上网搜寻不但满足了知识吸取的需要,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感受到数学是如此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美,可以刺激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在网络中学习课外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展和有益补充,使“大众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要求数学教师更新角色,把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多媒体网络环境必然支持“大众教学”教学思想的实现,但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工具的效益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教育技术为教和学服务。特别取决于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是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有和新观念、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创新的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元素,但创新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载体。为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作为创新教育的桥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变。
1、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观念系统的转变。教师首 先要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和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更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教学中追求全面发展与学生独特才能相结合,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另外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2、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敢于创造性的重组教 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必须有以下能力:(1)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的能力。(2)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更高级的根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①(3)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础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信息丰富,瞬息万变,真伪难定,良莠不齐,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是信息,选择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
3、方法系统角色的更新。(1)教学方法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利于创新习和终生学习。(2)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3)建立新的考核评估尺度,坚持杜绝阉割创新思维的考核方法。
因而教师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抢占教育的制 高点,抓住进行创新教育的主动权。
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体现教学过程的双主模式,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有利 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法则等。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1)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2)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3)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一套新的认识学习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构 符合认知规律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教师的教学设计和选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围绕四要素服务。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积极计算时,首先建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景,从急转弯问题出发,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电脑,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从动手操作和相互协商讨论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采用引探教学法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教材,(1)动手剪拼活动和操作电脑相结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从而为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提供表象(关系表象),学生从直觉可以知道,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处于独立探索阶段,通过自我内部矛盾来调整对表象的认知。(2)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根据表象用直觉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它们两者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然后让学生在视频仪上演示不同剪拼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从各种不同的剪拼现象中得出共同的认识,即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协商、会话阶段,它以协作式学习模式为框架。(3)根据第二、三问题自学教材,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二者交互穿插,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对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进行监视和适时的个别辅导,通过遥控和个别监视实现全体同学间的协作和交流,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意义。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模式、方法的使用都围绕着四要素服务,所以在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的运用,每种模式方法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合,互相支持,因此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不是独立排斥的,而是综合运用。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摘要】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网络环境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它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了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成长,网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数学 整合 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网络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它源自于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正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丰富数学学习素材
网络世界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网络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优势促进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极大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学习素材。课堂上,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物质可能。
[案例1]教学《百分数》的概念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例如百度http://.hk)对于任意一个百分数进行搜索,例如“68%”,这时搜索引擎显示共有相关网页约8140000篇,这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接着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条目如:“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发布居民幸福指数68%”,“谷歌7月全球搜索市场占有率达68%”,“66万人报名亚运志愿者,68%是学生”,“京4月预售项目销售率仅1成,销售率下跌超68%”,“第一季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超350亿,同比增长68%”……这些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么多的68%,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意义:“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八”。
[案例2] 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利用网络技术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解决这一世界难题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这一难题中所取得的让世人赞叹的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我国数学家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体会科学道路的艰辛与遥远,激励自己向这些老一辈数学家学习,从小养成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背景下,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网络优化学习工具,搭建展示个性平台
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 “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 “几何画板” “画图”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数学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画图”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必修内容,学生把在 “画图”中画图的技能运用到数学课中,能很好地辅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使用 “画图”中菜单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可绘出直线、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心目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智能型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环境,打破划
一、同步的学习方式,进行异步学习。“画图”和 “多媒体课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极大扩宽了学习、操作、展示个性的空间,使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纵情放飞。[案例3] 在“条形统计图”一课中,学生在对网页上的图形进行充分的分析、概括后,初步理解了 “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进而启发学生:既然条形统计图有这样的作用,那么怎样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呢?要求学生打开 “画图”,运用各种工具按钮,自由绘出一个或几个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所看到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在 “画图” 制作,在制作过程有的学生觉得制作时有点乱,没有头绪,他亦可选用网页上的制作方法示例,那里既有文字叙述,也有一步步的动作示范。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同时激发起他们创造性思维,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运用 “画图”,在本节课中有的学生中还能设计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学生的作品,这是传统学习工具所无法做到的。认知工具的改变,使 “条形统计图”一课充满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放飞,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 “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出大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者发现规律。
网络海量的学习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使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用信息技术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数学专题学习网站(),网站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在线学习模块、资源模块、实时交流模块、实时评价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互动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实时交流系统、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完成学业,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环境下,学生既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在数学课堂进行学习,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二次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经历前人的发现过程,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 “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案例4]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这一知识时,在学生理解“时间、速度、路程”这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要出游上海、北京或昆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三个城市的地图、景点等图片文字资料,制成网页,网页上提供其它相应的资源:如网址(火车时刻、票价查询网站、飞机时刻、各城市交通图)、软件(电子表格、绘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搜索引擎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点击,理解这三个城市的概况。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去上海、北京、昆明各有多远?”“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或者是轮船?”“车票是多少”“路上需要多长时间?”等等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有的负责查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网站,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计算,比较结果,制定出游方案)。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这就保证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只要学生掌握了网页浏览和上传与下载等的技术,通过互联网上查找,这样学生有足够的信息背景和宽广的“选择、加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的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充分表现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信息反馈渠道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网络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 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图1为传统的交流模式,图2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模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案例5]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24时记时法的反馈练习环节,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参与学习的时间,更好的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共享,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教师可以将任何一个学生的画面呈现给大家。其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在线练习方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学生上网进行在线测试,然后提交。由于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特点,可以匿名不怕被人嘲笑,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营造了共同参与的氛围,还有在线练习采用的不是对练习逐一评价,而是根据提交情况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来统计,来进行有针对性问题评价,充分利用现场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问题的探讨及改正。还可以根据回收信息,对后面的教学进行调控,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上用电脑进行原因分析,这样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因何原因进入“困境”而不可自拔,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及时排除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定势,有针对性地抓到关键之处点拨;还可以针对数学的难点进行研究,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大面积的回收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后面的教学。
总之,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 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孩子在网络中学会成长,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梁正明,《基于INTERNET网络的辅助教学》,《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8期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2期 王力群,《现代教育技术在主体性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9期
1 1. 创创设设情情境境不合实际
传统环境下,教师主要靠两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其一是实物展示方式,其二是口述方式。由于能够使用的素材有限,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总是出现以下三种不良现象:由于受班级空间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清楚的看到具体情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口述情境时,其内容并不清晰,加上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往往会使探究难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了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经常让学生探讨那些很熟知的知识,这也会降低他们的探究热情。
22.探究过于形式化
传统环境下,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探究中总是给予过度的暗示,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使他们处于被动的探究境地。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操作性”数学探究活动以及“指令性”探究活动。在“操作性”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指示,一步步操作,而在“指令性”探究活动中,教师总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铺垫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在这一系列“铺垫性”问题中探究思路以及探究过程已经完全显露出来,学生并没有机会思考。
33.巩固练习效率低
巩固练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基础上的巩固过程。在传统环境下,多数数学练习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解答,因此,每位学生的习题数量以及做题节奏也都是统一的,经常会出现学习差的学生“吃不了”和优秀学生“吃不好”的现象。这样的安排既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还降低了学生的练习效率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些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常常忽略课堂巩固练习,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优势及教学策略
1 1. 网络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主要有如下优势: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引导下,能够跟踪自主探究;分层练习,及时反馈;丰富素材,拓展思维;在网络平台中,能进行集体分享交流;资源达到了共享,从而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因为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成就感。
22.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具体如下:(1)探究展开前的情境导入。在此环节中情境创设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通常来说,这个环节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2-5min。而且可采用的策略也很多,例如创设虚拟情境、创设数学小知识情境、创建真实故事情境等。(2)探究过程中的情境迁入。该情境主要是针对情境导入中存在的一定困惑而展开的。为了让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多层面的情境。有名师指出,教师在备课中最好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去准备。具体来说,所谓横向就是分析某个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而纵向就是分析某个知识点在多个版本教材中的教学方法。(3)探究结束后的情境延伸。情境延伸主要是在学生掌握课堂目标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提供该知识点相关的其他情境。例如:在学习完《整理房间》这个知识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现事物之间的数学联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超市如何整理等其他生活情境。
33.网络环境下的练习巩固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练习巩固策略在层次上主要体现在题型、情景难易等几个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性质特征,教师可以从不同题型这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在练习“认识平面图形”这个知识时,可从“填一填”、“猜一猜”这两个环节进行,让学生从易到难的理解知识点;游戏练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练习的教学策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从小学生喜欢玩耍的天性出发,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此外,教师应在游戏中对时间和错误次数有一定的限制,这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和传统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从多层面、多角度更加深入地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方式。现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已经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文兵.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28-29.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方法也在进行不断的改善。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所以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应用而生,并且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运用。在网络幻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而且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更好的实施。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能很好都将其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并且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但是并没有将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很好的利用,只是将一些传统的教学资料上传至空间,以便学生对于学习资料的查询。也就是说简单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上传至网络,并没有真正利用到网络环境,完全发挥不出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教学的优势。
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完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掉。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在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一些影响①。所以,要想正确的使用网络学习空间,首先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学习空间相融合。进而得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当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时,并没有因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加入,而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学习空间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网络环境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对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模式已经逐步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进行革新,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容易进行。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及学习工具。保证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优点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优势作出相应的改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巧妙的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倍加重视,要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常常存在教师照顾不到每个学生的问题,这也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过于形式化。虽然教师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但是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数学教学则将这些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掉。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使数学课堂上的知识更加丰富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例如在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圆柱与圆锥物体利用多媒体投放出来,使学生对于圆柱与圆锥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些自己常见的圆柱与圆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网络环境教学时间
虽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不可盲目的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在一堂课中,有效的控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和传统教育的时间配比,不能将学生整堂课都在网络学习空间下学习,也不可只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将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效结合,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增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网络学习空间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的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而且打破了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的局限性。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在任何地点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对于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向教师请教,所以网络学习空间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认同②。虽然网络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以及教师带来了便利,但是却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进行及时的解答。所以在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时,需要就是合理的掌控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交流和传统课堂上交流的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四)提高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反馈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还应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建议积极的进行反馈,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质量也能及时的掌控,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知识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删减,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完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合理的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了保障。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也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快速的学会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49-54+65.
大班额:指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学生数20%以上的教学班。其每班学生数都在55人以上。目前,我市城区小学平均班额在70人以上。我校的现状是:每班都在75人以上。
因材施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本课题以我校大班额的现实为研究背景,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 别差异的关系,采用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多向互动、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特长,塑造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因材施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公元前470多年前,孔子曾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解放后,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教材中,都将“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原则专门进行论述。美国一向是个尊重个性的国家,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杜威更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对待,因材施教。日本的分层教学,德国的混龄教育,其精髓就是因材施教。时至今日,东西方教育家对因材施教的实践与研究的成果相当丰富,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然而,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普遍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因材施教的贯彻是比较困难的。在大班额条件下怎样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尚缺乏研究。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在城市扩容过程中,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办学规模和师资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我市城区各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导致班额普遍偏大,一般都在75人以上,个别学校班级达100多人,给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目前,我国的县级城镇普遍存在大班额,以湖南省为例,县级城镇小学平均班额达到了77.82人,省会长沙的平均班额达61人。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教师顾此失彼,很难关注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关注过少;学生人数多,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材施教,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评价时间和次数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正在被逐渐消磨掉。不少教师认为,大班额下更有必要实施因材施教,但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往往感到茫然。
因材施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然而,现阶段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因材施教实践研究理论只局限于20到35人之间的小班额,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尚为空白。因此,在大班额条件下,教师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最大限度的付诸实践,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四、研究目标
通过《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探索在大班额条件下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使每一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应有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技能,规范、创新学生学习的实践行为,提高因材施教的实效性,将国内外因材施教的理论成果转化为适用于大班额条件下的实践成果。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师因材施教指导策略,培养一批名师,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内容
1、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内涵研究
2、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小学生最近发展区研究
4、新时期小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特征研究
5、大班额条件下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
6、大班额条件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7、大班额条件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8、大班额条件下有效作业的实施研究
9、大班额条件下作业批改与指导研究
六、研究假设
通过对我校学生课内外因材施教的现状调查,探索大班额条件下对小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及在因材施教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建立大班额条件下对学生实施因材施的良好发展,培养建设适应大班额下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教的培养目标及评价体系,将提高课内外因材施教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能力
七、拟创新点
1、本课题以大班额作为因材施教的研究背景。
2、根据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在大班额条件下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和途径及教师指导策略,侧重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力求提高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践效果。
八、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国内外因材施教理论为指导,以大班额和新时期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个性差异为研究背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大班额下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大班额下多向互动,大班额下的合作学习,大班额下有效作业的实施等方面入手,探索大班额条件下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方法与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尽可能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技能现状进行调查,充分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的实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以研究提高在大班额条件下落实因材施教的效果。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因材施教研究动态,适时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4、个案法。对重点实验课及研究案例建立个案档案,对研究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追踪分析。
5、经验总结法。借鉴外省市的经验,从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每一阶段研究活动结束,课题组都要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进行经验交流,成果共享,为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好准备。
九、技术路线:
收集与查阅有关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静态资料→ 开展总体方案设计及基础研究 →访谈与问卷调查→ 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内涵研究 → 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重点研究课→ 示范课→ 研讨课→ 大班额条件下有效作业的实施研究 → 完成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十、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8)
1、我校学生学习意识和技能现状调查。
2、制订方案、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申报立项。
3、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由学校领导、一线教师组成,并聘请省、地、市三级教研部门理论教研员为课题组顾问。
4、邀请市教研室理论教研员采用专题辅导讲座和角色体验等途径,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5.6)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按年级段开展课内和课外因材施教的实践研究,探究教师指导策 略。
2、开展多形式的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定期举行重点实验课,对重点实验课采用卡方
检验和Z检验。
3、定期举行课堂因材施教教学比武。
4、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课题经验交流会。
5、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研究论文,并整理交流或编撰成册。第三阶段:总结推广,结题验收:(2015.7-2015.10)
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全面推广因材施教研究成果,定期举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观摩和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好数学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因此,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一、依据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必须适合学生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时,应以它为依据.1.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该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做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具体―抽象”的过程.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而辨别与概括又贯穿于“感知―表象―概括―概念系统”这一发展过程中.所以,我们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增强辨别不同正、反例证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教师请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围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呢?”“这根小棒太长了,另外两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们换掉,你们能将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互相讨论,结果围成了各种三角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师生共同抽象出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两个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通过变式练习,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2.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使学习者掌握概念的方式叫概念的同化.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概念,前提是学生已积累了许多初级概念,它不同于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一般适用于高年级教学.利用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概念,它是由概念到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我们要采取“加强与表象联系”、“强化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等方法,教会学生辨析新旧概念的异同.例如,建立比较小数大小的概念时,可以联系整数大小的比较及学生所熟悉的元、角、分等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可先出示654与543.8321与8436,让学生回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再出示例题,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2.35元和2.41元的整数部分完全相同,2.35元的十分位是3,表示3角;2.41元的十分位是4,表示4角,所以2.35元0.059米.这两道例题都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小数大小的概念.二、使用知识迁移的理论方法进行教学
知识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对以后学习的知识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知识迁移的理论有:形式训练理论、共同因素理论和概括化理论.为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注意知识间异同点的揭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水平,实现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发挥迁移规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第一步,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 × 宽;第二步,将平行四边形沿一条对角线或沿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将它分成两部分,然后拼成等积的长方形;第三步,根据等积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 × 高.这条思路和经验,为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迁移作了铺垫.那么,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只要适当提示,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两个等面积的三角形,通过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建立联系,自然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三、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教学
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大致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是形式主义地掌握概念,第二种是概括地掌握概念,第三种是创造性地掌握概念.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必须抓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关键,实现概括地或创造性地掌握概念.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指对这一类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类事物本身必须具备这种属性,否则就不是这类事物;第二,能把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譬如,长方体有许多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只有两点:第一,它是个六面体;第二,它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也就是说,长方体必须具备这两个属性,否则它就不是长方体.显然,这两个属性能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等其他多边形体区分开来.2.概念的外延
一、精选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内容
要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数学课的情景创设极为重要。只有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才会处于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这个切入点上不能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图画,要精选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最优的情景创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点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教学中就要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网络资源,起到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继而抽象概括出: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精选有利于突出重难点的内容
1.学习的重点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其重点,抓住了它的脉搏,其他相关的内容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一点上要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突出和强化重点。在教学重点处,只要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理解的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是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抽象性等因素造成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新知建构带来困难。教学时,教师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来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化难为易。
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一课时,课件演示: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卡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甲乙两地相距70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大卡车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相遇?在教学中,教者用动画演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线段图的变化展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既形象又具体,使空间形象化。
四、精选有利于突破难点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以及知识的相似性,而常常混淆不清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精选网络资源,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在自身和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能够互相沟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变模糊为清晰,从而突破知识点。
以上只是简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精选网络资源的几点做法,要真正用好网络资源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精选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网络内容,让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一、整合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雪深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网络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自觉地于网络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
二、整合的优势
1. 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思考, 亲自参加学习实践, 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 喜欢优雅动听的音乐, 鲜艳夺目的色彩, 美丽斑斓的图画, 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小小运动会》一课, 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 随着音乐讲述:“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有大雁 (课件出示大雁飞过的画面一会排成‘一’字, 一会排成‘人’字) , 有蜻蜓 (课件出示蜻蜓飞过的画面) , 有蝴蝶 (课件出示蝴蝶飞过的画面) ,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谁是冠军吗?”学生兴趣盎然, 回答想知道,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小小运动会, 这样教学, 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要学、乐学, 进而主动去学。
2. 优化网络资源做成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实践证明, 优化网络做成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有效地突出训练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 为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问题的实质,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 让图形的某些部分出现闪烁, 强化视觉效果, 增加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 这样做形象直观, 既讲清问题,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用网络资源做成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整合的定位
1. 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 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整合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相结合。网络资源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 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2. 要有选择地收集网络资源并加工, 丰富教学资源。
课本的知识容量是非常有限的, 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获取各种信息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就是应用互联网上的资源,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网上下载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为了便于浏览和使用, 可以制作网页, 把这些资料放在网页当中;通过分门别类, 放在特定的文件夹中, 可以随用随取。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找出互联网上相关资料的地址。对于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 如:中国基础教育网、小学数学教学网, 中国课件站, 中小学教学网等, 常常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便于经常使用。
3. 优化网络资源,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数学多媒体课件, 达到网络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许多教师为了一场公开课, 费尽心机苦战多日, 方才磨出一个课件, 由于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就是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 网络上每个章节的数学课件和教案比较丰富, 通过复制、剪贴其中的部分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不错的数学课件来、这样就可以在设计课件时应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与小学教学数学整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适当应用多媒体, 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 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节奏, 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
(5)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不可能取代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6)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尽可能多提供让学生教学计算机的机会。有些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地方, 如果让学生去操作, 学生的兴趣很高, 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 注意力集中。
【浅谈小学数学网络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网络培训心得12-0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06-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07-1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109-2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10-14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11-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选12-1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05-3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