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软技术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软技术(精选8篇)

项目管理软技术 篇1

技术:抽象性,目的,环境 实体 智能要素,过程方法工艺 软硬 软技术实体要素:规则制度流程 规范性 反复可用性 智能要素:经验和技巧 个体性 对人管理方面的共性规律和经验,有意识的利用和总结转变成各种规则制度机制 项目利益相关者识别(360,访谈),重要性分析,支持度分析,综合(坐标格)问题解决:同一部门 自我:积极性不足解决10-15人控制工作节奏分配任务安排作息时间 挑选 评估 多:同一等级不同领域 实用 交换信息激发新观点解决协调复杂 攻坚委员会 项目团队特性:目的临时领导职能合作灵活保障 组建:团队指导构建明确角色任务帮助理解 2宣传目标 描绘前景 效益3公布工作范围质量标准预算进度计划的标准和限制4对目标深入了解建立共同愿景 磨合:表达不满关注问题 2导向 解决问题矛盾3依靠团度解决同决策 规范:减指导性工作,支持帮助2确立团队规范 鼓励个性发挥3团队文化 认同 归属 协作 帮助 关爱奉献成效:更大权力 潜力2执行项目计划 掌握成本 进度 范围3培训4工作绩效评价 激励解散:总结评价 2安置3去向 项目团队管理:熟悉团队成员2讨论项目问题3分配工作和责任4确定沟通和处理冲突方式5明确工作检查和考核激励问题5工作总结和评价人整合:目标 分享 文化 事整合:协作工程 质量功能展开方法 沟通原理:真实 渠道适当 主体共时 信息完整 时间 连续 目标性 沟通障碍:个性、角色障碍 职责范围不明确 组织风气不正,语义 知识水平障碍 沟通渠道选择 选择性知觉技巧:倾听 双向 语言 情绪开会:1定计划:why 主题 结果 问题解决 2组织会议:日程 人员 时间 地点 主持 其他信息通知 3准备分发材料:图形表门图解图片表格实体模型4控制会议 限制时间跑题总结 冲突管理原则:系统思考 对事不对人 双赢(求同:爱好话题 共享 严格形同标准 存异个人工作风格 职责)回避妥协竞争迎合合作 冲突管理:认知开始 诊断前提(问题衡量 问题分析)处理(过程结构法)效果(目标实现系统资源内部流程组织战略法)反馈 冲突解决方案:回避冷处理 同战略目标 制度建立执行 各方妥协 强制执行 面对 仲裁或裁决 沟通和协调 发泄项目冲突策略:协作 折中 谈判 项目冲突解决方案:启动 1.优先权 仔细考虑评价 相关方同决策2管理冲突来 制定详细管理运营程序项目指导叨叨管理者认可3进度 开始前制定进度计划对其他部门优先权和对项目可能事情预测规划 1优先权 检查 计划需求提供反馈 2进度 职能部门协作安排工作分解包3管理 关键管理事项准备应变措施 执行控制 1,进度 监控 通告各方 问题预测 识别故障点 2技术 沟通 技术测试 3人力 预测沟通与职能人事确定需求优先级 结尾 1进度 严密监控 加派人手2个性 重新安排人力,班子小组保持联系 多项目冲突:多项目优化配置,优先组织资源多项目中优化配置,满足需求,组织目标最大 识别各需求 分析资源约束,制定多项目资源计划回避 分散 转移 自留 风险特性:客观 不确定 不利 可变 相对 对称 特征:客观 普遍 偶然 必然 可变

知识管理内容:1建立知识库2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内部环境4知识作为资产管

项目管理软技术 篇2

近年来, 我国的通信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在业务以及宽带上也具有了更高的需求, 使用户更加需要能够具有更为多样以及灵活的业务。而为了能够使用户能够具有一个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我们也对此形成了"下一代网络"的新概念, 而就在这个新形式的网络概念中, 软交换技术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网络核心技术, 而其也正是随着宽带速度的提升而得到了不断完善, 使其在网络中已经形成了为用户提供视频、语言的一项新一代多媒体业务。而就在这个形势之下, NGN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我们对NGN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则能够更好的帮助固网向着更为移动、智能的方向发展。

1 NGN以及软件换技术

所谓NGN, 就是下一代网络的英文缩写, 其通过分组交换技术作为基本基础, 并在这个过程中以软交换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来为用户提供更多视频、数据以及通话等方面的业务, 并通过标准、开放体系结构的应用来提供更为丰富的网络应用。而我们所经常提出的软交换技术就是通过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络的传输层中进行分离, 并借助网络以及服务器中的软件来实现呼叫控制功能如管理控制、连接控制以及呼叫选路等等, 而在话路的传输以及交换工作中, 则会由媒体网关对其来实现, 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传输同控制技术的分离, 并以次为我们的交换以及控制都能够提供良好的软件编程处理方式。在软交换技术中, 其中所存在的一项重要思想就是其中的分层体系结构, 其通过在不同层间实行的标准协议来进行通信工作。

对电信网络来说, 其所具有的智能化则是通过网络资源的形式进行集中, 从容能够使端局层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屏蔽, 并以此来减少由于不同交换机自身属性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对整个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以此来解决网络业务相分离、业务统一以及集中控制等等问题, 并以此来增强新业务所具有的灵活性, 并以此最终实现全网业务的快速部署, 激发固定电话网业务的新活力。

2 软交换技术在电信公网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2.1 网络项目建设方式

在我们所需求的全网智能化网络建设工作中, 主要的建设方式是对于现存网络进行一定的调整。而在NGN的网络智能化建设中, 则会主要以以下几项工作作为主要目标:首先, 应当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新增宽带的业务需求;其次, 在我国目前NGN以及3G、4G网络共同存在的情况, 应当能够保证不同业务之间的良好融合;最后, 则应当以增加用户ARPU值的形式来尽可能的提升老一代用户的业务能力。对于以上几项目标, 我们则会通过以下几种步骤对其进行实施:

首先, 我们应当对NGN进行应用并一起来建设一个良好的汇接。同时在系统中建设起一个集中的用户数据库, 从而以这种形式来对系统实现智能化, 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注重老用户的利益, 尽可能的对其进行覆盖。对于这种方式来说, 其第一能够为我们节约较大的一笔投资费用, 而在我们对PSTN智能化进行实现的过程中, 则能够更好的兼顾系统未来的发展, 使其能够随着用户的需要来更好的发展日常业务以及NGN用户群。而对于老端局来说, 也并不需要对其进行软硬件方面的更改, 就能够更好的对全网业务进行开展;第二, 这种以优化现有网络结构的形式, 还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网络应用的综合成本;第三, 这种方式对于端局的维护工作也会进行极大的简化, 能够更好的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使维护人员能够更好的完成维护任务。

其次, 我们则应当将NGN网络全面的覆盖到本地网络的用户群体之中。通过这种形式的应用, 则能够较好的使我们增加新式的融合业务, 并以增加新式应用服务器的形式使全网的用户都能够更好的享受到NGN的业务如多媒体彩铃业务以及UC业务等等。同时, 通过增加NGN用户接入的形式, 则能够在不加大软件以及系统硬件投资的前提下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更为迅速的开展对于分组用户的相关数据以及语音相关的接入工作。另外, 在其面对我国未来网络的发展时, 则能够在同汇接局进行一定的软交换之后, 逐渐将PSTN的用户迁移到NGA网络之中, 从而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完成系统的迁移工作。

最后, 则是将不同的网络技术进行统一的融合。而在整个系统得到融合之后, 则能够向我们提供具有多种方式的融合业务。而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之后, 则能够将我们现存的网络不同侧面都逐渐向着NGN进行发展, 并且使传送、控制以及接入等层面都向着NGN进行全面的过度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并最终形成全网的IP分组化。

2.2 电信网络建设方案

在电信网络建设中,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首先, 在业务层中, 会在全区都统一建立起一套增值业务平台ENIP, 其与NGN、ENIP以及3G等等我们现今所熟悉的网络类型都无关, 并且能够具有为不同的网络在同一时间提供业务的能力, 这种方式也能够较好的为用户提供跨媒体以及跨网络的融合业务。其次, 在业务交换层中, 在不同地区城市中则会建立起一对软交换、并且在不同对的交换过程中实现双归属组网, 并在其中以多台交换设备形成一个交换网络, 并在软交换之间通过SIP-IPSIP-T互通。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我国的电信网络在现今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需要我们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 我们对于软交换技术在电信公网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而在实际工作当中, 也应当紧密联系本地情况, 从而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做好电信公网项目的建设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 经济步伐的推进, 我国的电信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其中, 在我国的电信公网项目建设中, 软交换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本文中, 将就软交换技术在电信公网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信公网项目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穆明鑫.利用组播实现高可用的分布式IP数据网管[J].电信技术.2011 (05) :80-82.

[2]覃勇, 温婷婷.西藏移动软交换端局系统VoIP改造和实施[J].电信技术.2010 (05) :40-41.

软交换技术(1) 篇3

1、软交换出现的背景

软交换技术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提出,国内外对于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兴趣达到了高潮。国际及国内的不少厂商都已开发出了自己的软交换产品。一些运营商也纷纷在进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的试验。那么,软交换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为什么要采用软交换技术呢?

实际上,软交换技术是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或一个新的概念。在IP电话网中,考虑到网关功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分解的网关功能的概念,即将IP电话网关分解为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每一功能实体完成一定的功能。其中,媒体网关控制器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功能,而媒体流的传送和转换由在媒体网关控制器控制下的媒体网关来完成。媒体网关控制器就是软交换的前身。后来在IETF的相关文档中,又有人提出呼叫代理的概念,呼叫代理实际上也就是媒体网关控制器。进一步又有人提出了呼叫服务器以及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将呼叫代理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除了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外,还可以提供计费、认证、路由、资源管理和分配、协议处理等功能。

从业务需求来看,目前电话网上传送着许多数据业务,由于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给并不适合传送数据业务的电话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运营商希望能够将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上传送的数据业务旁路到新建的数据网上,以减轻对电路交换网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IP网络的普及和IP电话的大规模使用,人们希望IP网在提供数据业务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多更新的业务,这些业务包括在PSTN/ISDN以及传统智能网中提供的各种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智能业务,以及具有IP特色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增值业务。因此,基于分组技术的数据网与电路交换网最终必将走向融合,产生下一代由业务驱动的网络。

在传统PSTN/ISDN网络中,向用户提供的每一项业务都与交换机直接有关,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来完成。因此,每提供一项新的业务都需要先制订规范,再对网络中所有交换机进行改造,新业务提供周期长。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要求,人们在PSTN/ISDN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网的概念。智能网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呼叫控制和接续功能与业务提供分离,交换机只完成基本的呼叫控制和接续功能,而业务提供则由叠加在PSTN/ISDN网上的智能网来提供。这种呼叫控制与业务提供的分离大大增强了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和速度。但是这种分离还只是第一步。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承载网络希望接入IP网络的需求,如各种接入网、移动网、帧中继网、数据网等。因此,从简化网络结构、便于网络发展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将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并对所有的媒体流提供统一的传送平台。这样,就提出了分层结构的概念,将未来的网络功能从纵向分成4层,即业务层、控制层、传送层和接入层,其中,呼叫控制层的核心功能实体就是软交换。可以说,下一代网络的提出加速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实现这种分层结构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通过在呼叫控制层与业务层间采用统一公开的接口来实现业务提供和网络控制的分离,便于新业务的快速提供。

(2)通过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的分离,便于在承载层采用新的网络传送技术。

(3)通过承载与接入的分离,便于各种现有网络技术的接入。

(4)允许网络运营商从不同的制造商那里购买最合适的网络部件构建自己的网络,而不必受制于一家公司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这种完全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结构吸取了IP、ATM、IN、PSTN/ISDN等技术的精髓,是下一代网络(NGN)发展和业务提供的关键所在。

2、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技术被通信界炒作得红红火火,那么,到底什么是软交换?

简单地说,软交换就是基于软件提供呼叫控制的功能实体。按照通信界的理解,软交换是为下一代网络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的实体,是下一代网络呼叫控制的核心,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该体系结构中,网络从纵向划分成4层:边缘接入层、核心交换层、网络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

(1)边缘接入层

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将各种业务量进行集中,并利用公共的传送平台传送到目的地。接入层的设备包括各种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以及各种网关设备。这些网络或终端设备可以是公众交换电话网、ATM网络、帧中继网络、移动网络、各种IP电话终端及模拟终端等,它们通过不同的网关或接入设备接入核心网络。

a.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MG)负责将各种终端和接入网络接入核心分组网络,主要用于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格式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如提供电路交换网络的资源(如线路、中继)和分组网络(如IP、ATM)媒体流之间的转换,包括语音压缩、传真中继、回声消除和数字检测等。

b. 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用于提供一些特殊的资源,如交互式语音应答(IVR)、会议桥和传真等,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媒体服务器与媒体网关的区别在于:媒体网关可看作是IP网的一个端点或端点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媒体格式的转换,如从电路方式到分组方式,它通常只受控于一个软交换(如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服务器通常是作为软交换的一个从属设备,执行基于媒体流的媒体处理过程。媒体服务器可以同时受控于多个软交换,提供多项并发的编解码和代码转换工作。

c.分组接入设备

分组接入设备(PAD)用于采用H.323/SIP协议等的IP电话终端设备的接入。

d.综合接入设备

综合接入设备(IAD)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局域网接入、V5接入等。

e.信令网关

信令网关(SG)提供七号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其中包括综合业务用户部分(ISUP)、事物处理应用部分(TCAP)等协议的转换。信令网关通常和软交换设备合设在一处,也可以单独设置。

(2)核心交换层

核心交换层对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多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方式,目前比较公认的核心传送网为IP网或ATM骨干网。

(3)网络控制层

网络控制层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其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

(4)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在呼叫控制的基础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同时提供业务和网络的管理功能。该层的主要功能实体包括应用服务器、特征服务器、策略服务器、AAA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SCP、网管(负责网络的管理)及安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a.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统一公共的创作平台。

b.特征服务器

特征服务器(Feature Server)用于提供与呼叫过程密切相关的一些能力,如呼叫等待、快速拨号、在线拨号等,其提供的特性通常与某一类特征有关。

c.策略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完成策略管理功能,定义各种资源接入和使用的标准。

d.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

认证、授权和计费(AAA)服务器负责提供接入认证和计费功能。

3、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控制层的核心设备,也是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关键设备之一。软交换的概念虽然是从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等概念发展而来的,但其在功能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除了完成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功能外,还将提供原来由网守设备提供的资源管理、路由以及认证、计费等功能。同时,软交换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与传统交换机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也有所不同,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具体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因此在软交换系统中,为了便于各类新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引入,要求软交换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概括起来,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如下:

(1)媒体接入功能

软交换可以通过H.248协议将各种媒体网关接入软交换系统,如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和数据媒体网关等。同时,软交换设备还可以利用H.323协议和会话启动协议(SIP)将H.323终端和会话启动协议客户端终端接入软交换系统,以提供相应的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可以说呼叫控制功能是整个网络的灵魂。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系统既要兼顾与现有网络业务的互通,又要兼顾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发展,因此软交换应能够实现现有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软交换还应该能够提供开放的、标准的API或协议,以实现第3方业务的快速接入。

(4)互连互通功能

目前,在IP网上提供实时多媒体业务可以基于H.323协议和SIP协议两种体系结构。其中,H.323协议由ITU-T制订,SIP协议由IETF提出,两者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呼叫释放、业务提供和能力交换等功能。H.323沿用了传统电路网可管理性和集中控制的特点,目前已比较成熟且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会话启动协议则采用分布式结构,具有简单、可扩展性好、与Internet结合紧密等特点,已逐步得到应用,尤其是会话启动协议将会在第3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智能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体系结构,并实现两种体系结构网络和业务的互通。

另外,为了沿用已有的智能业务和PSTN业务,软交换还应提供与IN及PSTN/ISDN的互通。

(5)资源管理功能

软交换可以对带宽等网络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

(6)认证和计费

软交换可以对接入软交换系统的设备进行认证、授权和地址解析,同时还可以向计费服务器提供呼叫详细话单。

4、软交换的对外接口及采用的通信协议

作为NGN中的核心设备,软交换要与网络中很多的功能实体进行交互。为了便于网络各部件的独立发展,软交换与其它功能实体间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接口。图2为软交换的对外接口示意图。

(1)软交换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软交换与媒体服务器间的接口协议一般采用MGCP、H.248协议。软交换也可以通过SIP协议来引导媒体服务器提供必要的媒体交互功能。软交换同样可以通过SIP协议或H.323协议将呼叫传送到应用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服务器接受该呼叫,并驱动媒体服务器提供必要的媒体交互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SIP协议的情况下,软交换或应用服务器是采用第3方呼叫控制方式来控制媒体服务器的,而且媒体服务器只能被动等待软交换或应用服务器的“INVITE(邀请)”,媒体服务器本身不能发出“INVITE”。

(2)软交换间的接口

此接口可采用SIP-T(SIP for Telephony)或BICC(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用于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BICC协议由ITU-T提出,由于其与七号信令(SS7)网络的高度兼容性而成为多数运营商的首选。SIP-T协议由IETF提出,也将作为下一代网络软交换间的可选接口。目前SIP-T要解决的问题是其自身的稳定和与SS7网络的互通。

(3)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该接口提供对第3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接口协议是SIP,软交换作为应用服务器前端的SIP代理(SIP Proxy)。该接口也可以使用API,如Parlay API等。另外一种趋势是使用SIP-S(SIP-Servlet)。

(4)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提供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的功能。此接口可使用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

(5)软交换与信令网关间的接口

用于传递软交换和信令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口一般采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根据被传送的信令信息的不同,在SCTP之上可以使用不同的SIGTRAN协议栈,如SCTP/M3UA、SCTP/M2UA、SCTP/IUA等。

(6)软交换与媒体网关间的接口

软交换与媒体网关间的接口用于软交换对媒体网关的承载控制、资源控制及管理,可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或H.248/Megaco协议。

(7)软交换与网守之间的接口

用于基于H.323的IP电话系统的网守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该接口可采用H.323的登记、接纳和状态(RAS)协议。

(8)软交换与SIP代理间的接口

用于SIP代理的接入,采用SIP协议。

(9)软交换与网管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用于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可使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0)软交换与计费中心、数据库、目录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提供对数据库、目录服务等的访问,并向计费中心提供计费信息等。该类接口为各种API。

(11)软交换与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间的接口

提供对现有智能业务的支持能力,采用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

从上述接口结构可知,软交换要求支持的协议种类很多,包括:H.248、

H.323、SIP、ISUP/TUP、SCTP、M3UA、INAP、BICC、IUA等。(待续)

参考文献

1 The 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 Application Working Group. Enhanced Service Framework. http:∥www.softswitch.org/

2 The Parlay Group. Parlay Specifications 3.0. http:∥www.parlay.org/

3 赵慧玲,王立言,陈仁娣.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进展.中兴通讯技术,2002,8(2):39—41

4 赵慧玲,单秀云.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中兴通讯技术,2001,7(s0):29—30

(收稿日期:2002-06-10)

作者简介

卢美莲,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先后参加十余项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为:IP电话技术,宽带通信网上的实时多媒体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网络管理、性能评估等。已发表论文十余篇,译著3册。

计算机毕业论文:软交换技术 篇4

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

0引言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接入和传送层。将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的地址。

(2)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ATM信元或Ip包。此外,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3)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那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4)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克服了TDM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

(2)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3)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交换的结构;

(4)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品。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 Switch)。

2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制定的SIp协议标准,两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3)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角度考虑,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遍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远高于电路交换(每年提高20%),可见软交换在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

2)从用户角度考虑,在传统的交换网络中,一个设备厂商往往供应软件、硬件和应用等所有的东西,用户被锁定在供应商那里,没有选择的空间,实现和维护的费用也很高。基于软交换的新型网络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因为厂商的产品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所以用户可以向多个厂商购买各种层次的产品,可以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来构建自己的网络。

3)软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软交换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分组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3基于软交换的增强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协议

(1)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框架结构

软交换的引入形成了增强的业务框架,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交换间的接口信令;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提供特殊业务(如IVR、会议和传真)的资源平台,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2)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接口和采用的通信协议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接

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及其使用的协议如下: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和媒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口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2)软交换间的接口。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此接口可以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T或BICC(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3)软交换与应用/业务之间的接口协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如:

1、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以使用SIp协议或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

2、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使用COpS协议,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

3、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可使用SNMp协议,实现网络管理;

4、软交换与智能网SCp间的接口,可使用INAp协议,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

4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网是世界上目前分布最广的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载波等多种传输介质。这就形成了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这些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信息需要在不同介质的网络间传输,将需要更多的转换环节。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将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力通信网中网络互通

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络,而且拥有电力系统独有的载波电话网络;同时电力通信网中也存在计算机网络,它们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这就是使得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语音和数据,但随着网络的演进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这对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来说,引入软交换技术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3)统一不同介质的网络

电力通信网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且各自较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方面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各种介质的网络达到了一定的融合互通,在不同介质的网络中传递信息时也省掉了复杂的转换环节。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4)其他方面的功能

软交换具有操作维护功能(主要包括业务统计和告警等)。对业务繁杂的电力系统来说,引入软交换可以对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统计。若出现故障还可以及时地发出告警信号。另外,软交换还可以采集详细的清单,实现对用电量和电话费等的计费。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其应用将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将会产生很多方面的效果。

5结束语

目前,软交换的研究是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很多的科研、生产机构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著名的设备商都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从事软交换的国际组织ISC(软交换国际论坛)正在加紧对软交换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通信接口协议及其性能要求等作出具体的规范。软交换技术已被列为国家863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2000年11月底以前完成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和应用于无线系统的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和技术方案的研究,也包括配套网关和业务的支撑环境。

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加固技术论文 篇5

软基回填处理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将软基表层中的软土及时清除,在选择材料时,注重材料的使用强度和成本,应用压缩性小、多储备的材料,比如石块、石粒、沙土和灰土等,降低腐蚀性,达到性能的稳定和可靠。采用回填处理技术逐层铺垫,增强地基的密实性,从而将软基层转换为持力层。因此,回填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路基的承载力,防止路面沉降,避免出现严重的热胀冷缩情况。在选择土质时,可以选择淤泥性土质和暗塘浅层的软基。

3.2软基土木编织物技术的应用

软基土木编织物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土木编织物。土木编织物属于聚合物的一种,具有多种特点――质量相对较轻,有很强的耐腐蚀性,使用便利,且整体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土木编织物的抗拉强度较高,对微生物的腐蚀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3.3软基加固工程中添加剂的应用

软基层土壤构成有多种类型。如果土质为黏土,为了增加软基的强度,可以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在黏土中加入添加剂后,就能增强黏土的强度和压缩性,使其更加牢固。应用添加剂时,要根据相应的配比调配生、熟石灰,并适当地加入一些添加剂。应用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水分的含量,促使黏土转变成土壤团粒,也可以利用二者发生的化学反应改变黏性,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可靠性。

3.4软基浅层排水技术的应用

有些软基的土质质量相对较高,如果水分含量也较高,则土质较为松软。结合土质质量来分析,这时就要对表层进行深度挖掘,使得隐藏在表层中的水分蒸发,以此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在软基中,还会出现水分流失的现象。水分的流失可以有效增强软基的承载力,确保工程中大型机械设备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另外,我们可以在软基下装填部分沙石,借此将沟槽的盲沟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要分析了市政道路软基问题的危害,并且对常用的技术进行了描述,希望能够加深相关人员对此工程技术的了解。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方法不只一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最终的工程建设效果和目的。由于市政工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采用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加固方式。只有保证加固方式安全、可靠,才能够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向波.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78-79.

[2]张琦.论述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J].科技创新家,2013(17):98-99.

[3]青晓伟.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50-51.

项目管理软技术 篇6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国家高新企业认定的好处:

1、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15%低税率优惠。

2、现在宝安区第一次申请成为高新企业的一次性补贴10万元,龙华新区补贴20万。

3、高新企业是申请部分政府补贴的首要条件。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经过高新技术认定辅导过程,可以为企业造就一批专业化的研发团队,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 度、为企业羸得和保持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企业认定,要求企业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专利权,经过专利权的申请与批准,企业的专利技术得到法律保护。有利于扩 大企业产品与同行业产品的差异化,创造、保持特色名优产品,为企业获取、维持高额利润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6、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组织管理水平

高新认定的考核标准第三项“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明确要求将企业的研发活动从立项报告、建立核算体系、产学研活 动、研发设施、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列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考核指标,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

7、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名牌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竟争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8、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品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节约社会成本,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同进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9、研发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加计50%扣除,因经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实际税负降低。

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 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 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 工作指引》的要求。

国家高新企业认定需提供资料:

1、系统填报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交复印件验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及备案批复)(验原件、交复印件,复印件加盖公章);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加盖公章的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

6、由具资质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 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7、企业近三年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8、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的情况说明;

9、经符合《认定办法》规定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 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交复印件验原件);

10、近3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一(加盖企业公章);

11、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如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等。

双软企业认定 双软企业认定:

双软企业认证是指“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简称双软认证。软件企业认证的好处:

1、软件产品登记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 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14%)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 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产品登记的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满后可申请续延。

2、软件企业认定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软件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11年1月1日以后创办软件企业经认定后,自 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 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4、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5、软件企业不止是企业的文化,更是申请一些国家资助的有力依据;

6、可以显示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价值,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无形资产价值。

软件企业认定的条件: 1、2011年1月1日后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法人企业;

2、签订劳动合同关系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占企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企 业当年月平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

3、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且当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4、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集成电路自主设计销售(营业)收 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嵌入式 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软件产品自主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 的比例 不低于30%);

5、主营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软件产品拥有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和软件产业主管 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6、具有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集成电路或软件工程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有效运行的过程文档记录;

7、具有与集成电路设计或者软件开发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开发环境(如EDA 工具、合法的开发工具等),以及与 所提供服务相关的技术支撑环境;

8、公司成立至少6个月以上,上一年度收入至少达到5万元。双软企业认定需提供的资料:

1、软件产品登记申报表、产品登记审查表、软件企业认定申报表、软件产品登记审查表;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国税、地税登记证书复印件、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3、所登记软件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

6、需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的《软件产品登记声明》原件、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所填信息和申请材料真实性、准确性的承诺 书;

7、由指定测试机构出据的《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复印件;

8、企业开发及经营的软件产品列表(包括本企业开发和代理销售的软件产品),以及企业主营业务中拥有软件著作权或专利等自主 知识产权的有效证明材料复印件;

9、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说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相关材料;

10、经具有国家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申请认定年度上一年度(实际成立年限不足一年的按实际月份提供)财务报表

(含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企业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企业软件产品自主开发销售(营业)收入、企 业研究开发费用、境内研究开发费用等情况表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复印件;

刍议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篇7

软交换主要应用方式:

软交换技术目前主要解决的是包交换网中的语音问题, 既适用于PSTN的演进, 也适用于在城域网上提供多媒体业务。前者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PSTN和数据网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融合, 后者的重点是如何分阶段地在城域网上提供基本服务和增值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生命力在于灵活方便地提供综合的多媒体业务, 以真正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但就网络目前的情况, 尤其是中国现有网络的状况来说, 软交换技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应用方式:

在IP城域网上提供本地电信业务;

在骨干数据网上提供长途电信业务;

与现有PSTN, Vo IP网、工N进行网络和业务的互通;

为现有3G提供核心网解决方案。

2 软交换提供的业务

2.1 在IP城域网上提供本地电信业务

随着PSTN的成熟与退化, 传统双绞线接入方式的性价比越来越差, 加上带宽受限、施工复杂, 迫使各个运营商尤其是新型运营商转向大规模地在城域网上规划宽带多媒体业务。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 可以大致归类为三种不同的Vo IP接入方式。如表1所示。

2.1.1 SOHO方案

采用软交换+TG+SG+单口IAD的方式。将IAD放置于用户桌面或者个人办公地点。一般来说这种IAD可提供一个10/100M的上行以太网口, 下行接口为一个语音口和一个数据口。应用于家庭/SOHO、学校办公室、商业楼宇及企业。该方案实现方式简单, 功能多样, 可使运营商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

2.1.2 小区方案

采用软交换+TG+SG+AG或者采用软交换+TG+SG+多口IAD系列的方式。该方案要求用户拥有小范围的双绞线资源, 可应用于商业楼宇、小集团用户、小区、楼道、学校等等区域相对集中、用户模式相对单一的用户群体。接入方便, 成本较低。

这里所提到的多口IAD, 一般来说上行接口都是一个10/100M的以太网口, 下行接口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语音口, 一种是同时提供语音和数据口。完全根据用户的需要配置。通过语音口, 可以直接接普通话机。这种方式对于小集团用户比较实用, 节省投资。

接入网关AG的容量一般设计在几百至上千的范围内, 可以理解为将PSTN的端局直接贴近了用户。如果在一个小区, 既有双绞线到户, 又有五类线到户, 同时集中用户比较多, 就考虑采用AG的方案。相对来说, 这种方案便于管理, 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案。所以适用于用户侧有双绞线资源的大集团用户、办公大楼、商业楼宇等。接入网关AG对用户的接口为双绞线, 可以接模拟电话用户、传真机和数字电话用户, 也可支持DSS1、模拟用户信令及V5用户。其IP地址分配可以根据运营商网络地址资源的实际情况, 采用公用IP地址或私有IP地址。理论上一个AG只需占用一个IP地址, 这样就节省了大量IP地址。

2.1.3 智能终端方式

采用软交换+TG+SG+智能终端方式。智能终端目前有IP phone, PCphone, SIP phone、IP传真机等等。智能终端直接接入数据网接入层的以太网交换机上, 可灵活地为用户提供各种语音、数据、图像业务。该方案主要适用于一些高层次的用户, 可以让他们尽快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最直接和优越的业务服务。

2.2 在骨干数据网上提供长途电信业务

软交换与TG, SG (可选) 配合, 可以实现长途电信业务。在功能上, 相当于原有的汇接/长途交换机, 但在业务的实现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可以利用业务平台统一实现业务, 而且有利于将语音、数据、图像结合起来, 适应未来网络发展的需要。

该方案也可用于PSTN网络的演进, 取代原有的汇接/长途局。在此过程中保持与端局的接口方式不变, 这样操作的工作量少, 牵涉面小, 方便可靠, 是最简单的一种演进方案。

2.3 与IN进行网络和业务互通

软交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提供业务的种类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提供业务的速度上。软交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业务的生成和提供:一是在软交换提供的开放的通用AP工基础上, 由Application Server完成业务逻辑和流程。这样就可以实现网络运营和业务运营的分离, 便于运营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走势灵活掌握。二是软交换提供标准工NAP接口, 通过和工N的SCP互通实现对传统智能业务的继承和再利用, 有效地保护已有投资。

3 与现有H.323 Vo IP互通的方案

与H.323网络实现互通的方式可以有两种方式:纯IP互通方式和前置机互通方式。在采用纯IP互通方式实现与H.323网络的互通时, 信令配合采用的协议是H.323 V 2.0协议族, 包括:RAS, H.225 (Q931) 、和H.245。

3.1 纯IP互通

软交换实现与H.32 3网络的信令互通。负责向对端GK发起RAS, 与对端GK或GW交互Q.931信令, 进行呼叫控制, 建立H.245通道, 协商媒体能力与媒体通道。软交换支持GK路由信令和网关直接路由信令, 当GK路由信令时, 软交换与对端的信令交互都是软交换通过GK直接完成的;当网关直接路由信令时, 除RAS由软交换向GK发起外, 其它H.323信令都是软交换与对端H.323 GW直接交互完成的。媒体通道由数据网直接路由, 实现媒体网关间直接的媒体互通。

3.2 前置机方式互通

采用前置机互通方式与H.323 VOIP网互通, 该方式仅为两网互通的过渡方式, 此时软交换与现有H.323网络没有H.323的信令交互。软交换控制普通的H.248中继网关TG, 建立用户IAD和TG的连接;采用SS7, 通过信令网关SG和前置机交互, 将呼叫进一步路由到前置机。最终通过前置机实现与H.323网络的互通。其实现方式和软交换网络用户与PSTN电话用户互通完全相同。但是该方式下, 会对语音进行两次编解码, 将会导致语音质量的下降, 因此在正式运营中不推荐采用。

以上例举了一些软交换技术在现有网络上的发展和应用。当然, 整个的应用过程除了涉及到与现有的PSTN、七号信令网、IN之间的互通、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互通、与其他软交换系统之间的互通、与未来SIP网络的互通、以及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与各种H.323终端, SIP终端、MGCP终端、H.248终端之间的互通。

结束语

正如我们一开始就谈到的, 要真正体现软交换技术的生命力, 发展综合多媒体业务, 需解决于移动网络的融合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 各个厂家在这方面的策略和方案不尽相同, 各有千秋, 但软交换技术和3G平台的核心思想是统一的, 相信接下去的路不会太长。

摘要:主要从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角度进行讨论, 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软交换,业务,应用

参考文献

[1]Franklin D.Ohrtman, JR.软交换技术Softswitch.李晓东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9, 第五章, 第六章.

[2]赵学军, 陆立, 林俐等.软交换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9.

项目管理软技术 篇8

“软技术”是比“硬技术”

更重要的“基础资源”

“软技术”就是组织谋划主题计划、项目的创新理念,是吸引、调动、集成其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也就是如何在每个领域和每个项目中用这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其他资源。一个好的组织创意能吸引调动一大批资源。项目组织的机制创新是“软技术”的核心,是“软技术”的主要内涵,是“软技术”的实质。而所谓“硬技术”就是科技项目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领域技术。

与“硬技术”相比,“软技术”是科委更重要的基础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委组织过许多具有优秀“软技术”的项目,也积累了丰富的“软技术”资源,例如:以往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项目,都是某家医院的某位专家带着几名研究人员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同一领域,各家医院的专家不可能合作共同研究同一课题,这样就很难研究大项目,出现大的研究成果。

2003年,生材处成功地组织了北京17家医院研究治疗肝炎的项目。这种研究方式符合医疗卫生领域科研的内在规律,已被业内专家认可,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科研的一种新的组织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组织、协调过程和长期的磨合,其中渗透了丰富的创新理念。我们正在考虑将科委这几年优秀的“软技术”项目做成典型事例,整理出来供大家借鉴、研究和运用。一个好的“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要大于一个具体的“硬技术”的科研成果。

“软技术”是科委宝贵的知识财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无形的资源,是我们这个团队智慧的结晶,它正在我们工作中不断地被丰富和完善。我们应更加重视、珍惜、涵养这种资源,应提倡研究“软技术”,应加强重视“软技术”在项目决策中的分量。

另外要更加丰富和发展科委的“软技术”,就要培养一支能不断产出“软技术”成果的队伍。从讨论2006年重大项目中可以看出,我们组织的项目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明我们这支队伍的“软技术”水平还不够过硬。我们这支队伍包括机关业务处室、直属中心和项目主持单位和承担单位,将来还会发展其他更多的外围团队。我们应创造学习型组织,总结和积累我们的典型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软技术”水平。

对“软技术”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软技术”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软技术应使资源配置最合理、最优化,使吸引、调动、集成其他资源最大化。这是“软技术”在“资源科委”中最主要的功能。

二是软技术”应使资源消耗最小,项目的结果、效果最大。这是运用“软技术”的技术功能最主要的作用。

三是“软技术”应符合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和领域技术发展规律。“软技术”不是人为臆想,而是通过认识和掌握市场规律、经济及领域技术发展规律后,找到一种模式和方法,使项目的组织管理符合这些规律,符合的程度是“软技术”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之一。我们既不能逾越,也不能滞后这些规律。

四是如果一个项目的“软技术”是北京市科委创造的,那这一“软技术”一定要被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所接受,所理解,并按此方法去执行项目,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软技术”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如果“软技术”仅仅是包装得漂亮、纸上谈兵,没有很好地被执行,这类“软技术”就不能称为一个成功的“软技术”。

上一篇:绘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酒店管理 楼面服务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