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民调解工作汇报(精选7篇)

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篇1

一年来,我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在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全镇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好了三方面工作:

一、构建网络,经费保障,加强了组织队伍建设

我镇依托司法行政,建立了三级司法组织网络:第一级是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政法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的司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级是以司法所牵头,由综治、信访、公安、边防、法庭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三级是由治调干部和治调信息员组成的村级调解委员会。至目前,全镇共有调委会58个(海事调解1个、行政村51个、居委会3个、厂企3个);全镇治调干部220人,信息员90名。自司法行政(调解)、信访、警务、综治等工作部门纳入镇社会平安(综治)工作中心统一管理以来,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实现了“联调、联防、联勤、联治”的工作运行机制。

同时,我市从2010年起全面实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我镇实施一年多以来,效果显著。“以奖代补”把调处业绩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基层调解员工作积极性;自推行“以奖代补”以来,纠纷调解数与调处成功率双升,越级上访、群众性械斗等严重影响稳定的事件则大幅度减少,政府发放奖金不过万余元,却节省了大量的维稳费用;“以奖代补”吸引了一批调解能力强的热心人加入调解队伍,初步形成了我镇基层大调解格局。

随着新《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从法律上明确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财政经费保障,明确了调解协议效力可由司法确认,明确了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机制。这使人民调解工作更受当事人重视,基层调解员更加有工作积极性,进而人民调解工作更能作为一种高度实现群众自治的纠纷解决机制,对化解社会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做好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统一领导,认真抓好不稳定因素预防以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针对莼湖地区由于城镇化发展,阳光海湾、滨海新区两大工程建设,渔业发展,再加上本地区民风剽悍、宗族观念强烈,矛盾纠纷易发的实际情况,发动村干部、党员、群众每月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摸,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信息。并对排摸的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分解,逐一化解。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资金,发动各村、单位开展群防群治组织,组织村里干部、党员、民兵、青年成立夜巡队,形成了一种打击违法行为的集中行动。在伏季休渔期,对渔船集中停泊的桐照、栖凤码头加强夜间巡防,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到码头检查、巡逻,为渔民守夜。

据统计,今年来,共排摸各类不稳定因素70余起,已妥善处理化解50余起,防止群体性上访4起;今年镇调解中心共受理调解案件50余件,其中编制成规范化协议卷宗的疑难调解案件24起,成功处理24起,其中涉及死亡赔偿15起,占案件总量的62.5%,调解案值共计507

万元,下村帮助村级调委会成功调处民事纠纷40起;全镇各级调委会共受理300余起,遏制了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高压态势,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构建了司法调解新载体

我镇地处沿海,矛盾纠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捕捞作业过程中所引发的劳资纠纷、债权债务纠纷、海上碰撞、人员伤亡及网具归属纠纷比较普遍;二是因海区重点工程的建设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三是中日、中韩渔业协议签订后,渔业作业空间减少再加上渔业资源匮乏,本镇渔船与舟山等地区渔船争夺网地等利益冲突经常发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从加强海事渔事调解网络着手,全面做好海事、渔事矛盾纠纷预防工作,通过加强专业渔村调解会、“名老大”调解会、涉海事件调解中心、联合调解组织建设等方法措施,做好“海”字文章,将“枫桥经验”延伸到海上,打造平安海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年,我镇共调处各类海事渔事纠纷30余起,调处率10O%,调处成功率100%,制止群体性事件2起,未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当、处置不力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案件。

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篇2

一、全媒体时代呼唤新型电视问政模式

传统媒体问政活动主要体现在政府互动类电视节目中, 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作为嘉宾进入演播室,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进行现场采访与提问, 部门领导解答问题, 节目不断切入场外热线观众的提问, 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由于缺乏与其他媒体的联动和合作, 电视问政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民参与意识强, 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电视问政类节目在全媒体背景下, 可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 开拓多重传播渠道, 接受来自不同媒介平台的民众声音。

二、多媒体联动建构电视问政类节目新路径

2012年, 《向人民汇报》除了电视直播、热线电话、现场观众, 还增加了QQ视频、网络聊天室、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联合跟踪报道, 为广大市民与述职行业部门对话提供多重渠道和平台。

1. 传统媒体推动述职评议进程纵向深入

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期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 而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报纸的新闻报道形成“议程”的基本框架, 而电视新闻报道则挑选出“议程”中若干最重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电视的主要影响是提供“谈话议题”, 而报纸则可以进一步对“个人议题”产生较深刻的影响。

《南京日报》是南京的主流媒体, 在医院部门述职评议活动直播后的第二天, 就发表了解释性报道《市属医院将增加双休日专家门诊量, 年底前仙林建急救站》, 发挥报纸媒体在报道深度和个人议题引导上的优势, 对《向人民汇报》中出现的过度医疗、120急救和看病难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层解读和重点报道, 便于市民与行业部门相互理解。新华报业旗下的都市报《南京晨报》, 2012年10月29日发表《禄口机场有15元一碗的鸡汤阳春面了》, 是对10月23日《向人民汇报》中媒体观察员反映的机场雪菜肉丝面价格过高问题的后续报道, 也是对述职领导“抓紧时间整改”机场食品价格的常态化跟踪监督。主流机关报和都市报都不同程度地对“较长期议题”的重要性作顺序选择和排列, 以引导市民的个人议题方向和看待问题视角, 促进行业部门改进与解决问题。

对述职评议直播活动中的相关问题和重要议题, 电视媒体作进一步的连续报道、调查和评论, 对受到节目时间限制而未能得到深层阐释的问题作深入解读, 为澄清市民对行业的误解和改善行业形象提供了条件。除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现场直播和重播《向人民汇报》外, 《直播南京》、《南京新闻》等节目也作跟踪报道, 并将节目中具有争论性、敏感性的议题作为南京电视台新闻深度解读节目《亮见》的话题进行讨论。2012年10月23日的《亮见》针对《向人民汇报》学校述职评议活动中市民对“孩子即将高考, 政府却规定不能双休日补课, 只好多花钱参加社会补习班”的提问, 引出节目“到底支持还是反对补课”的辩论话题。电视节目间互动推进, 对节目中某些议题的突出强调和补充, 使民众对于述职部门有更深刻而全面的评价和认识, 拓展和深化了述职评议活动内容。

《向人民汇报》重视利用广播媒介, 同步直播节目的FM106.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迅速、及时、广泛地传递述职评议的活动内容, 补充电视、报纸媒体没有覆盖到的受众群体, 扩大评议者的声音, 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反响。

2. 全媒体互动建构电视问政新模式

(1) 多媒体运用

《向人民汇报》述职评议直播节目开辟了新媒体平台, 广泛采集和接收来自新媒体受众的声音, 使述职评议活动对象更具全面性和代表性, 评议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化, 促进述职评议活动向场外与场内联动、节目现场评议与常态化监督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节目通过中国江苏网、中国南京网、南报网、南京电视新闻网、龙虎网开展在线视频直播和相关报道, 开通行风热线电话84631111、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以及四家网站的政风行风在线讨论版参与直播互动。多媒体平台的开通, 使不同媒介的受众都能成为评议活动参与者。殡葬行业述职那一期, QQ视频聊天室一名网友对现场述职领导提出“能否为生态殡葬普及, 率先垂范做出一定榜样, 如果你们可以做到, 市民也可以以你们为榜样”的犀利问题, 反映了网友对此问题的真实看法, 体现了网络问政平台运用能够提高网民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在13场直播活动中, 现场评议代表100名, 通过现场电视直播与相关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等媒体平台联动, 扩大参与评议民众, 问题处理更迅速, 收集到有效建议、信息910条, 已办结720条, 推动被评议单位承诺对直播中涉及的咨询投诉将在10个工作日答复, 中国南京网站公布所有问题和结果, 使跟踪督办常态化, 参与述职37家单位共推出70多项新规、新政, 推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2) 嵌入微博平台

向人民汇报 篇3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巡展

时间:04.13—04.18

地点:北京/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

该展展出的作品一部分为于文国、王瑶、王杰等10位摄影家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创作的纪实摄影作品,另一部分为特约新华社、解放军报社近40位摄影记者在2015年9月3日拍摄的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仪式的精彩图片。展览以丰富的影像表达了当下全国多个地区、多个领域的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该展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主办。

惊蛰——2016摄影中原再出发

时间:04.16—05.30 地点:郑州/昆仑望岳艺术馆

该展聚合了陈卓、孙彦初、慕容拖鞋、梅若梅、高山等15位河南青年摄影师的作品。策展人为曾经拍摄《微光》而颇受关注的摄影师李宇宁。展览的标题、前言把这个展览与1995年一个名为《95摄影·中原》的河南摄影师群展联系在一起。但是与21年前那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以社会记录为主要取向的影像不同,年轻一代摄影师的影像转向了个人化的主观表达。该展学术主持河南老摄影家于德水写道:“这些影像触及他们个人生活的深处,以自我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噫语式的影像体现自身的存在状态。新一代作者的语言、风格、观念诸多方面的姿态,折射出他们时下生活多元化的社会形态。”

黑白·冥想:保罗·卡普尼格罗摄影作品展

时间: 04.15—04.26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193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是老一代 “纯影派” 风格摄影家中唯一在世的摄影家,他始终坚持运用手工银盐工艺制作摄影作品,赋予作品独特的“灵性”和内涵。

该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包商银行共同主办。

美丽时代——安哥摄影展

时间: 04.16—06.12 地点:广州/扉艺廊

安哥是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的中国当代重要纪实摄影家。该展是他自2004年“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展览后的首次大型个展,展出了1980年代以来他拍摄的黑白纪实代表作和众多从未面世的彩色影像。策展人为叶敏、许培武。

何时离去:骆丹新作

时间: 04.16—06.08 地点:上海/M97画廊

该系列作品呈现的是湿版火棉胶制作的中国西部景观,运用这个来自19世纪的摄影技术,骆丹把作品放大到160厘米的规格,在这种鲜见的大画面下提取精致的美与细节。骆丹拍摄于2010年至2012年间的《素歌》作品系列同时在M97项目空间展出。

可能——王轶庶个展

时间: 05.08—06.19 地点:上海/C14画廊

该展展出了《南方周末》记者王轶庶的最新系列作品。策展人姜纬认为:王轶庶的作品“弥漫着一种谨慎的暧昧气息,既来自于现实,又游离于现实;既单独成立,又整体积聚。其照片的色彩感,并不夸张矫饰,是拍摄对象的形态体现,也是不易察觉而恰如其分的表征。所有这些都通往他的叙述核心: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可能……”该展还将于2016年7月2日在北京CIPA画廊展出。

包商银行杯全国第六届“小企业贷款”摄影大展

时间:03.23 地点:北京/景山公园

该展由包商银行、《大众摄影》杂志社主办,并得到北京国艺光影文化传播公司的支持,历经5个月的征稿,共收到36000幅(组)作品。其中网络来稿35000幅,纸质来稿900余幅,最终有105幅作品入展。

启事:中国·宝应“荷香鹭舞”摄影作品征集启动

2016年4月8日上午,中国?宝应“荷香鹭舞”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征稿时间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此次活动由《中国摄影》杂志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中共宝应县委宣传部、宝应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面向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以荷为媒、以鹭为介,征集荷花与白鹭的摄影作品,并通过《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网站、微信平台等发布摄影作品征集消息,展现“荷藕之乡”的荷花之美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宝应的优美的生态环境,着力推进宝应生态文化建设,使宝应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篇4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庭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调解意识,讲究调解艺术,丰富调解手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人民调解工作经验,有力地指导了人民调解工作。

一、制定方案

认真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推进支持和指导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促进我辖区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改革发展,我们对人民调解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二、具体措施

(一)对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做到“三明确”。

1、明确指导原则。要求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指导要依法进行,不得越位。即只能针对一般性法律问题、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不得直接介入正在进行的调解个案,或对个案的具体处理发表意见。

2、明确责任。我庭指定了某人为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及联系乡、镇,要求所联系乡镇的人民调解员在对个案调解过程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予以解答。

3、明确工作日程。要求人民调解员每年至少安排二次到所联系乡镇司法所指导工作,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所联系乡镇专职调

解员来集中参加典型案件的庭审及调解观摩。

(二)建立庭与所两级联系制度。

由本院的法庭与各自确定联系的各乡镇司法所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主要任务为:对人民调解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接受人民调解员的法律咨询;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开庭的案件审理;进行法制宣传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并上报院办汇总;收集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典型民事案例以供学习借鉴;根据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司法建议以帮助所联系部门或社区、村委会查找涉法及规章方面的漏洞。

(三)开通法律热线。

为了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我庭开通了法律热线,由人民调解员具体负责热线电话的接听,可预约接受人民调解员的咨询,预约到所联系点进行业务指导,树立起尽心尽力的服务思想。

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局成立了以郭玫局长为组长,各司法所长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32个社区和35个村委成人民调解工作成员,并于每月25日上午9点,我局召开各司法所所长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局长亲自主持会议,安排部署排调工作,确定排调重点,分解排调任务,掌握工作动态,分析特点、加强指导,研究制定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措施;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增长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对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使矛盾或纠纷势头早发现、早预防、早调解、早处理,杜绝或减少矛盾激化,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2010年5月7日顺河区召开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会议宣布《顺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根据该意见规定,民间纠纷调处补贴的标准:第一种(一般性民间纠纷)补贴标准:30元/起;第二种(疑难性民间纠纷)第三种(群体性或重大恶性民间纠纷)补贴标准:100元/起。补贴标准:50元/起。民间纠纷调处补贴经费由区财政拨付。

该规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区财政把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和调解人员补贴经费到八财政发放,为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区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对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使矛盾纠纷势头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杜绝或减少矛盾激化,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稳定。2010年全年三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2289起(含口头调解)。经审核有114起符合发放标准的案件,人民调解经费已由司法局统一拨付到每个人民调解员。三、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排查

规范民调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平安河南建设纲要》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司法局工作重心下移,借和谐社区建设集中帮建活动的助力。把警力充实到办事处、社区,确保基层工作落实到位,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每星期二、四、五三天,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全员参与,编成六个组,每组4人,在辖区办事处6个社区设立固定接待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二是结合全辖区实际情况,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辖区范围安排到每一位司法所长,职责统管到位。全辖区六个办事处、两个乡,67个社区、行政村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调委会有3个以上固定的人民调解员和巡访调解员组成,街道、社区调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招牌、宣传版面、公章、台帐、档案。负责调处和预防矛盾纠纷工作。三是通过设立固定法律服务点,发放法律服务卡,在法制宣传楼道和法制宣传栏公示法律咨询服务联系方式等方法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等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四是积极组织对本辖区进行一次认真地排查摸底,掌握辖区居民的思想动态。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纠纷,久调未决容易导致突发事件、上访事件的纠纷作为重点进行排查调处。加强对重点对象的防范控制、思想转化和思想疏导工作。五是我局组织的普法宣传队,在67个社区、乡村党员电教室,为社区干部、居(村)民群众上了普法教育课。针对群众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进行《物权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劳动合同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等宣传和培训。把法律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法律的主人。六是充分发挥“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七是把排查到的不安定因素迅速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并协助进行解决,杜绝群体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特别是在XX年年12月30日至2010年3月30日,在“双节”来临之际,集中力量进行了一次民间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纠纷,在“三夏”将至,为了预防矛盾激化,确保我区的夏收夏种、夏粮征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区民调组织又进行了一次民间纠纷大排查调处活动。

我区组建各社区、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67个,组建率100%;办事处与企业建立联调组织12个,占目标的110%;调解纠纷196起,调成189起,调解率100%,调成率96%;调解员培训率达90%以上,调解文书规范,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文书使用率达到60%;“双节”和“三夏”调解各类纠纷28起。通过纠纷的排查和调解,有效地预防民间矛盾的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四、司法所硬件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经过省、市、区共同努力,顺河回族区土柏岗乡、东郊乡建设土柏岗司法所和东郊乡司法所,每所占地面积为0.5亩,建设规模为120平方米,区政府还专门拨出专款1万元为两所购置了电脑和空调,区司法局和东郊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资金为两乡司法所购置了调解桌、办公桌椅、柜子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统一按省、市要求制作了标准宣传板面、标牌等。我区两乡基层司法所建设由原来一间破旧房屋建设成为宽敞明亮,功能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基层司法所并正式投入使用。

我区共有八个司法所,另外六个司法所办公用房借用的是办事处的,没有独立的办公用房。

存在的问题

1.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队伍庞大,人员众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调解技能差,办法少,遇到一些难调纠纷束手无策。

2.由于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经济有限,基层调委会无经济来源,无法购办一些必要的宣传、学习培训资料,造成宣传教育、民调人员素质提高较慢的问题。

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篇6

(2012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市人大调研组高主任一行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县调研指导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固阳县司法局向莅临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固阳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上半年我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在固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包头市司法局的帮助、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按照县委政法委目标管理责任的要求,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统筹安排、立足预防、重在化解、健全机制、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为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人民调解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分工明确,组织机构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措施有力。

一是根据包头市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固阳县司法局2012年人民调解工作要点》、《固阳县司法局2012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方法。二是狠抓了经费报酬落实情况、制定下发了《2012年固阳县人民政府人民调解案件经费补贴办法》,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成功调解成功一般民事纠纷和较疑难民事纠纷每件补贴50-100元的规定,目前运行良好。三是不断加大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力度。鉴于人事变动及时更新了各级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对人民调解员予以重新登记造册。整合社会资源,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部分退休老干部、教师、工人、在当地有号召力的人士吸纳到调解队伍中来,完善了“流动调解庭”。同时,继续巩固完善村居、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着力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全县的“大调解组织网络”。截止目前,全县业已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个,有调解工作人员8人;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6个,有工作人员69人;村(居),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166个,涉及1079个调解小组共计4483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和信息联络员,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无盲区的网格化的工作格局。

(二)以 “六五”普法工作为契机,以继续深入开展

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扎基夯实,不断完善各项调解工作制度。

在制订了“领导值班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矛盾纠纷督察督办”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大调解工作制度。一是坚持重大矛盾主动介入调处制度。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调委会都能够在获悉情况后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并主动介入纠纷的调处,直到纠纷妥善解决。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大疑难纠纷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密切掌握矛盾的发展动向是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我们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开展常规检查,全力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处臵和非正常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在“元旦”、“春节”“两会”“五一”等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开展了定期专项排查,做到定期排查与专门排查相结合。三是在四级调解组织网络中建立了矛盾纠纷局面通报制度,月底各级调委会将掌握的矛盾纠纷情况和矛盾纠纷形势分析报告逐级上报,使我们的调解工作掌握了主动,能够在最佳时机介入矛盾纠纷的调处。四是强化联合调处制度。在各镇调委会直难以受理或由基层调委会逐级移送的案件中,有一部分案件涉及多个部门,我们主要通过 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部门联动的方式来解决疑难问题。我们与法院建立并完善了人民调解协议书效力认定,规范了相关程序,完善了衔接机制,有效消除了当事人的顾虑。五是有效落实调解回访制度。

回访的过程既是对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过程,又是对矛盾纠纷排查过程,更是一次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地调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一直注重调解回访,并使之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回访及时掌握纠纷调处的效果和协议履行情况,对不全面履行协议或不履行协议的,说服教育当事人,督促其履行协议。还可以了解到其它一些隐藏在民间的矛盾纠纷。

(三)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努力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格局。

一是在矛盾纠纷排查方面,本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激化之前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动员县、镇、村(居)、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集中时间、力量,采取多种手段,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根据不同情况,县局广泛动员全县六个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到各自辖区内的村组、社区、厂矿、企业开展普遍排查,全方位探情摸底,了解纠纷信息,掌握纠纷苗头。完善了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每月组织一次、镇司法所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县司法局每季度组织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到困难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度大的村组、社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重点排查涉及民生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劳

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排查越级上访、治安隐患、群体性事件等苗头线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和领域开展了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拟定了周密可行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制定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接受来电、来访咨询。另外,在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与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的衔接,要求各业务部门在咨询、代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向县局予以及时反馈。二是在矛盾调处方面,根据一般、疑难复杂、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了方案,及时进行了调解,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对于排查出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县、镇两级党委、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委托移交的矛盾纠纷,我们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了调解预案、采取了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及时化解,这一工作方法的良好效果在固阳县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多年积压、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攻坚化解;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民间纠纷的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难点、热点纠纷的调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

年初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7件,调处成功626件,调处成功率98.27%,接待咨询XX起,参与信访接待120人(次)。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因调处工作不力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我县已建成“固阳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个。该调委会自去年3月份成立至今,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5起,成功调解92起,其余三件正在积极调解中,共涉及赔付金额930万元。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等重大案件24起,赔付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达67起,占总受理案件数的63.65%。我们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劳动监察、残联、民政、卫生、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在成立了“固阳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备组建 “固阳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望在7月中旬正式启动运行。

(五)继续加大人民调解法律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力度,拓宽宣传、培训渠道,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民调解工作氛围,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将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条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大力开展《人

民调解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国用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森林法》、《拆迁补偿条例》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在全县六镇共张贴宣传标语和画报18处,出动宣传车8辆,在县天河广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短信平台发放宣传短信2000余条,宣传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各异、贴近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继续积极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争当人民调解能手”和“固阳县十大人民调解能手”活动,推广典型,表彰先进。在活动中涌现出了贾占全、张国勋等一批有影响力、享誉一方的优秀调解能手。三是在1至5月份举办了两期《人民调解法》专题培训和一场大型的人民调解经验交流会,共培训人民调解员700人。四是加强了信息简报和典型案例的报送工作。对人民调解过程好的经验做法,具有代表性、指导性意义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案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以简报信息和典型案例的形式向上级作了反馈汇报。

二、社区矫正工作

(一)切实加强同公、检、法的协调配合,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多方筹措为社区矫正提供经费保障。

第一,我们切实履行了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主动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联系,查找核实矫正对象,落实

帮教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移送矫正对象前得征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意见,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及时抄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配合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对脱管、漏管等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通知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针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变化,我们及时更新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和调整了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有专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年初与相关部门协调,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

(二)认真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管理、排查摸底、登记建档工作以及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使其能顺利回归社会。

首先,我局积极会同法院、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核查、登记。全县现共有社区矫正对象114名。其中,缓刑97人,管制7人,假释8人,剥夺政治权

2人;在城乡人口比例上,城镇居民34人,农村居民8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109人,女性5人;从犯罪类型上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33人,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19人,贪污受贿的15人,这三类犯罪人数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58.77%;从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上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7人,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85.08%,大部分集中在18周岁到45周岁之间。

其次,在综合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后,我们着重强化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在社区矫正衔接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与县人民法院协调配合,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或判处管制的罪犯判决书、起诉书副本、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一并及时送达其户籍所在地的镇社区矫正办公室,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现住址和联系方式,方便社区矫正办公室在接收入矫对象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二是在社区矫正执行方面,各镇社区矫正办公室都能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案、落实日常监督考核措施,与有监管能力的矫正对象的近亲属或村(居)委会等签订矫正协议。同时,确保每名矫正对象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和一个社区矫正志愿者,并通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和社区公益劳动,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矫正。三是促成矫正与卫生、环保等部门和敬老院、福利院社会公益机构达成帮扶意向,签订协议。另外,还采取了定

期听取汇报、走访、个别谈话的方式,因人施教,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经常性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总体上看,我局的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等基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调解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对各自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解不够系统,运用不到位,工作方法单调;二是缺乏创新意识,社会协作管理有待加强;三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普遍有畏难情绪。工作相对被动,对调解双方当事人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务和合法权益关注不够;四是缺乏资金保障,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资金来源有限、单一,社会捐献缺乏,宣传力度不够。五是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统一的服装,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严肃统一的服装,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略显尴尬和被动。

为此,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继续深化理论和业务学习,解放思想。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学习就更深入一层,思想就要更解放一些,努力形成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着重抓好“三个衔接”。即:抓好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相衔接,切实兑现向群众的承诺;抓好与活动载体相衔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实

效;抓好与队伍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相衔接,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强薄弱环节,推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基层行政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更好地为构建“平安固阳”、“和谐固阳”而努力。

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篇7

关键词: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职能和工作, 与社会管理中的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密切相关。通过多年的司法行政工作经验, 笔者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 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体系中具有预防性、治本性和长效性的作用。司法行政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 越来越彰显着它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调解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纠纷及时的优势。民间纠纷很多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突发性, 纠纷双方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往往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 只要能够及时调解, 矛盾很容易化解, 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处, 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 小纠纷演变成严重的刑事案件, 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而且民间纠纷发生没有规律, 有时一句玩笑话就可能产生矛盾, 如果这些纠纷都通过到法院起诉、立案、开庭调解或判决来解决很可能会错过最佳调解时机, 有些矛盾纠纷拖久了, 当事双方的怨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 调解起来难度就更大。各级人民调解遍布基层, 生活在群众之间, 人熟、地熟、情况熟, 对民间纠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进行调解, 及时达成调解协议, 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调解及时, 很多矛盾在还没有升级转化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处理和解决, 解决起来先对容易, 所以调解成功率非常高, 深受群众欢迎。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成本低的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第四条明文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人民调解深受群众欢迎, 老百姓乐意通过人民调解来化解纠纷, 达成互谅互让的协议, 许多民间纠纷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反, 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往往会给当事人增添不小的经济压力, 即使经济上不存在困难, 时间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作为法院一方, 调查、审理案件需要花费时间、人力、物力, 造成有限的司法资源浪费。人民调解却成本低廉, 既为纠纷当事人节约了金钱, 又为法院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理其他案件。由于它成本低, 调解快, 成功率高, 已经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后不结怨的优势。“打官司”并不是解决民间纠纷的最理想途径, 它除了诉讼成本高, 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外, 纠纷当事人和法官之间还缺乏有效互动, 一些案件很难达到法、理、情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有些老百姓的法律知识、法律水平有限, 对法院依法做出的判决并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因此往往会影响判决的执行效果。多数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纠纷, 当事人并不是心服口服, 这样就会使当事人双方隔阂加深, 容易引发新的矛盾。“一年官司十年仇”以及现在法院“执行难”等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人民调解能起到很好的疏导化怨作用。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 会先让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然后调解员再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社会公德和当地风俗习惯提出解决方案, 并就当事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将大道理同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小道理。调解人员在和当事人倾心交谈中, 情真意切, 和风细雨, 富有人情味, 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教育, 就很容易接受调解员的意见, 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达成的调解协议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很少有反悔的, 履行率也非常高。

人民调解具有以案普法的优势。开展全民普法,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经过了五个五年普法教育, 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但是, 基层群众的法律素质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要求相比, 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基层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生活忙碌, 几乎成了普法教育常规方式的盲点, 人民调解却能很好地担负起对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重任。绝大多数人民调解员生活工作在基层, 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 调解员能够充分发挥这种亲情、友情、乡情的优势, 把个案调解与法制宣传紧紧结合起来, 运用具体案例在基层群众中开展生动直观的以案讲法宣传, 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 更好的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调解一案, 教育一片, 普法一方, 就是人民调解法制宣传作用的直接体现。被西方人誉为“东方一枝花”的人民调解, 为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一道坚强的屏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法律服务的地位与作用

客观公正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得到群众信任, 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弱势群体的表达权, 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 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 往往情绪激动, 法律认识模糊, 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地引导, 很可能会采取一些错误甚至违法的方式处理问题, 从而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法律援助中心作为政府机构, 其工作人员超脱利益纷争, 能做到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地说理、释法、讲政策, 真诚地为咨询者提出合法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依安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年接到电话咨询上万人次, 在第一时间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 及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赢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绝大多数咨询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我, 符合条件的咨询者还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避免违法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面对面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法律援助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 在与群众面对面的咨询解答过程中, 接待人员凭借自己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能够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性问题。实践中, 很多群体性纠纷案件, 起初都是个别人前来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如兴长村的稻田跑水导致相邻的1500亩旱田被淹一案, 开始就是有5名农民代表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接待人员从咨询者的诉说和亢奋的情绪中了解到一个信息, 该案涉及的90多名农民已作好集体到县委上访的准备, 正在等待5名农民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咨询结果。接待人员立即向县司法局领导汇报, 同时耐心做好农民思想工作, 该案得到了依安县司法局长赵广军的高度重视, 县局和该镇司法所组成专案组, 不到6天将“旱田和水田之争”解决在了萌芽状态, 有效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常规性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架设桥梁。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依法设立的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 也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经过十来年的发展, 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成为老百姓反映问题、倾诉委屈、寻求帮助的窗口,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每天解答来访来电咨询, 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矛盾纠纷的消长变化, 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助于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动态。通过个案报告、信息简报、调研文章等形式上报党委政府, 为其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

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 矛盾纠纷得以消除, 公平正义得以伸张。维权就是维稳, 维权才能稳定。当贫弱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 因经济上的贫因和地位上的弱势, 靠自身能力难以通过诉讼解决, 对方当事人往往抓住这一点, 或不予以理采拒绝协商, 或乘人之危达成不平等协议, 导致部分弱势群众不得已采取伤害自己或伤害对方的极端方法维权, 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法律援助的实施, 无偿为贫弱群众解困、为他们维权、为他们伸张正义。法律援助案件的成功办理, 不仅维护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和满足, 对社会充满信心, 从而减少了矛盾积累, 避免了通过非法途径解决问题。这些年依安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年办理几百件法律援助案件, 通过诉讼、非诉讼方式, 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贫弱群体成功维权, 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文秘行政简历表格下一篇:振兴中华优秀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