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精选8篇)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篇1

范文,到]

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导致或可能导致重大信访问题的污染扰民事项,以及因污染扰民问题而发生的群体上访事项。

工作原则:一是预防为主,做好排查工作。二是信访科查处,监察队分片监督管理做好预防工作。三是教育疏导,做到谈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反应快速,应对正确,依法果断处置。

组织机构:为了将环境信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到实处,动力区环保局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

责任分工:环境污染扰民事项的处置,行动小组快速赶到现场,完成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及时制止环境违法行为,积极与上访者沟通,做好稳定工作,及时反馈相关查处意见,呈报上级主管部门。群体性上访事项的处置,行动小组快速赶到现场,做好劝返接回工作;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责任单位的,由区环保局统一安排,相关责任单位一并到现场共同完成劝返接回工作;有过激行为的,协调当地公安机关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适时汇总接待处置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篇2

1 突发环境事件类别

参考相关文献[1]对污染事件分类, 根据污染物类型不同, 比较典型的环境突发事件可分为空气污染环境事件、水污染环境事件及危废污染环境事件。

1.1 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是指有毒有害气体突然大量排入空气, 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甚至危及人体安全的大气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环保设备发生故障, 企业烟气未得到有效净化, 超标排放。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但这种情况中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不会很快, 需要一个过程和较长时间的积累, 才会显现出来。

(2) 易挥发的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比如2012年8月参与处置的某化肥厂液氨泄漏环境事故, 某企业的氯气泄漏, 某企业的二氧化硫泄漏等, 均属于此类事故, 此类环境事故一旦发生, 在短时间内即对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3) 化工企业发生爆炸或火灾, 导致化学品燃烧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如2013年2月某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导致的事故, 此类事故属于典型的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事故。

1.2 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向水体排放污水或者废物, 对水体质量或者下游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的严重环境事故。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企业环保设施未正常运行, 长时间向水体超标排污。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其危害程度视违法企业排污的种类及浓度确定。

(2) 企业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进入水体。一般是由于企业容器损坏或因交通事故等致使有毒有害物品泄漏, 未能及时封堵造成。

(3)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大量含有危害物的消防废水流入水体。此类事故属于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环境事故, 也比较常见, 比如2012年8月某化肥厂液氨泄漏, 产生大量消防废水排出, 2013年2月某化工厂发生火灾, 产生大量消防废水排出。而另一方面, 对消防废水的应急处置往往是很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易于忽略的一个环节。

(4) 渣坝垮塌导致大量废渣排入水体。如2007年某金矿渣坝垮塌致废渣排入下游水库, 某化工企业渣场溃坝使磷石渣外排进入水体, 2012年某选矿厂渣坝外泄等, 均属于此类环境污染事件。采取湿法堆渣或者渣坝周边雨污分流不彻底, 往往都是造成此类事故发生的诱因。

(5) 雨污不分流或者分流不彻底, 造成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比例较大。雨季发生的很多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均属此类, 一旦下大雨和暴雨, 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 大量雨水会进入污水沟, 事故池接纳不了的时候, 污水和雨水就一并外排造成事故, 参与处理的此类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较多。

1.3 危废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特指危险废物排出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 危险废物可能是固体, 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HW01~49均属于危险废物, 此类物质一旦泄漏或者外排, 对水体、土壤及空气的影响都比较严重。发生此类事故一般是因为设施损坏、交通事故等。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2.1 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有难以控制、污染扩散较快的特点, 一旦发生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建议按下列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1) 第一时间启动环境应急预警措施。预警措施的关键是人员疏散准备和控制污染源头, 通知应急监测部门尽快到达设置的应急监测点进行空气监测;现在有些环境管理部门配备有应急监测车辆, 因此也可采用应急监测车按应急预案划定的半径范围进行流动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应急指挥部。

(2) 观察污染物扩散情况, 视情况启动人员疏散应急措施。如果排放的污染物危害大, 扩散速度快, 可以在监测结果未出来前, 就启动人员疏散应急措施;如果排放物的扩散速度较慢, 排放物的危害性不是很大, 可以先获得监测结果, 再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3) 应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 尊守沿主风向两侧向上风向转移的原则, 选择人员疏散路径, 使被疏散人员尽快远离污染空气区域。

(4) 尽快掐断污染源。如果有阀门可以控制, 专业抢险人员应穿上防护服装, 进入污染区域, 关闭污染源;如果是不能实施阀门控制的污染源, 应及时通知消防等专业部门尽快到达事故现场处理。

2.2 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是污水通过管沟流入水体, 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污染物一旦进入河道, 由于河道水量大, 难以实施分离, 而且河道往往与下游饮用水源有关。因此, 沿江沿河的重化工企业不允许直接排污, 需要有一个中间地带的储池;增设公路边护网, 增加隔离带的距离;消防灭火的过程中也要求避免出现消防事故, 防止出现污染泄漏[2]。采用以上措施对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可有一定的防范作用。而发生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时, 我们总结出, 以下是应急处置的关键。

(1) 尽快切断污染源, 控制污染事态的扩大。

(2) 对外排的污染物实施拦截。

事故单位有事故应急池的, 应将污水尽可能拦截进入事故池。如2012年8月某化肥厂发生的液氨泄漏事故, 大量含有液氨的消防废水有序进入该企业的事故应急池, 使得下游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 有效防止了事故的扩大。

如果没有事故池或者事故池已经无法接纳污水时, 应采取临时措施对污水进行拦截。如2013年2月某化工厂火灾, 由于隐藏有爆炸的危险, 抢险救援人员不能进入厂区将污水引入事故池进行控制, 但通过在外围对含有大量甲苯的污水采取工程措施, 将其拦截至一个废弃鱼塘, 成功切断了污染物对河水的进一步影响, 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由于未对外排污染物实施及时有效的拦截, 会导致事态扩大, 环境影响加重的情况。2012年8月, 某选矿厂的渣坝泄漏, 因为对下游情况不清楚, 没有果断实施拦截措施, 致使渣坝完全泄漏, 几十万立方的渣浆全部进入河道, 半个月时间下游河道也没有完全变清, 并对下游20多公里的一个知名景区造成了停止营业的重大影响。如果在事故发生初期及时拦截, 尽可能将泥浆拦截在渣坝下游附近河道, 这起事故的影响会减少很多。

(3) 对于雨污分流不彻底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 要临时采取措施实施雨污分流, 尽量将雨水引出, 拦截雨水是不现实的。事后要对企业的雨污分流措施从根本上解决。

2.3 危废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危废污染突发环境事件一旦发生, 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拦截和固化储存, 尽可能不排入水体、土壤及大气中, 尽力避免对水体、土壤及空气产生污染, 对拦截下来的危险废物, 企业不能擅自处理, 必须全部交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置。

此类事件发生后, 要对受影响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后续处理要彻底。

2.4 突发环境事件的后续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以后, 大家的精力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对事态的控制上, 事态控制以后大家如释重负,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后续处置往往容易忽略。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拦截下来的污水应该进行处理, 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才能排入水体, 对残留的固体废物也必须分类进行处理, 如果是危险废物, 还必须交给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只有当后续处理以及善后事宜处理完毕以后, 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才能算是真正结束。这是环境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监督的一个工作环节。

3 环境应急体系需要完善的一些环节

3.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从思想、体系及技术层面上切实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的提高, 有效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损失的一项工作[3]。对于新建、扩建项目, 国家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备案是前置条件, 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进行管理, 对于新建、扩建项目, 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基本能到位。

对于已经建成投产的企业, 由于国家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是近年才开展的, 欠账较多, 完成所有涉及污染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有效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辖区内的行业类型, 按污染的轻重程度, 先编制重污染行业及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 再逐步向轻污染企业延伸覆盖。

通过参与审查大量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发现, 由于各个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差异, 加之企业都有淡化环境风险的潜意识, 企业自行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 质量较好的不多。因此, 在一个地区培育几家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专业机构是必要的, 也是推动环境应急产业化的一个切入点。

3.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环节的改进

突发环境事件以后, 为了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 减少对人群和环境的影响, 要求措施准确, 处置果断, 对应急处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要求均很高, 因此,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环境管理人员的环境应急培训很有必要, 组建本地区环境应急救援的专家小组也十分重要。

每个企业独立的环境应急能力往往有限, 采取区域联动, 企业间特别是同行企业间相互支持, 可以大大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效率。

在各企业实施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时候, 应组织本地区同行企业观摩;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 也应该组织同行之间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沟通与总结, 提高本地区整体环境应急能力。

3.3 环境应急物资区域调度

在处置环境事件的过程中, 发现企业独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数量不够, 而且各家企业都独立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也确实存在困难, 因此, 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应急物资统计备案是有必要的, 可以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申请财政资金, 在区域内设立应急物资库房, 集中储存环境应急物资并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也是可以考虑的。

另外, 突发环境事件毕竟属于非常规处置, 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物资的价格也应该给予协调, 避免某些企业及商人在提供应急物资的时候借机哄抬物价, 让发生事故的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4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通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产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国内工业产值的60%以上集中在工业园区, 因此, 工业园区今后会成为环境应急管理乃至环境管理的重心。2013年2月份, 在处置某工业园区一起环境事件过程中, 发现工业园区与非工业园区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园区事故企业排出的污水, 往往是与其它企业的污水共用排污管道, 又不能贸然将所有排放污水的其他企业停产, 因此产生的事故污水量很大, 给拦截污水带来困难, 所需事故水池的容量也很大, 实际处理这起事故时, 是将污水拦截到河道边上的一个废弃鱼塘内。因此, 工业园区除了各企业设立事故池以外, 可根据需要集中设置一个大型事故池。例如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就做了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第一级是企业内部拦截, 第二级是闸道拦截收集, 拦截能力达到5×106m3, 第三级是集中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应急池收集及处理, 这种方法非常值得其他工业园区借鉴。

3.5 环境应急产业化发展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 若由企业自行处置, 则很多企业并不具有专业能力, 处理效率低, 产生的费用高, 如果处置不当, 后续赔偿的代价可能很大。如果将环境应急产业化、市场化, 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置, 就可以提高环境事故处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环境应急产业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应急预案, 可以增强应急预案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 同时也能带动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2) 环境应急物资及装备。在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许可下, 专业机构提供环境应急物资及装备, 用于环境应急处置, 一些环保应急装备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可以减轻单个企业储备较多应急物资及装备的资金压力。

(3) 环境应急处置。以有实力的环境治理单位为基础, 成立专业应急机构, 专业机构要拥有相应的设施和专业人员, 一旦发生环境事故, 可以及时前往处置, 这样大大提高环境事件处置的有效性, 也可以为企业节省相应费用, 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4 结论及建议

(1) 中国已全面步入工业化时期, 环境问题彰显, 突发环境事件呈现上升趋势, 且国民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 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是现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 环境事件是一项以预防为主的工作, 因此做好涉污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事件的发生。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4], 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环境应急预案的质量, 增强其客观性和实用性。

(3) 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发生以后, 务实的应对策略是大事化小, 遇到大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和尽快切断污染源是工作重点;遇到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 拦截污水、减少对水体的影响是重点;环境事件中产生的危险废物要交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理, 先固化储存, 再分类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 建议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及时组织总结, 为今后处置环境事故积累宝贵经验。

(4) 建立区域环境应急物资集中库房以及区域内企业应急物资联合调度使用也很有必要, 同时鉴于环境事故处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建议区域内建立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和专业应急机构也是必要的。

(5) 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将成为今后环境管理的重点, 工业园区的排污企业是相互关联的, 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有别于分散的企业, 除了园区内各个企业的应急措施以外, 园区集中事故池以及终端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显得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海涛.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系统的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2) :112-115.

[2]张晓健.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反思[J].绿叶, 2008, (3) :86-90.

[3]赵艳博, 李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能源与环境, 2009, (5) :2-4.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篇3

关键词:政工干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突发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征兆不明显,加上目前人们的预测能力有限,人们难以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范围,预测和预警的难度很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突然性,与此同时,由于其破坏的范围非常广泛且破坏有时仅在一瞬之间,人们难以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往往措手不及。

(二)复杂性。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及时收集分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灾害程度,社会政府等单位的政工干部要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层级的众多单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积极参与应急处置的工作中,齐心协力、合理调动现有的附近的可利用资源,一起制定和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各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解决策略更加复杂。

(三)多样性。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多样,而且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不尽相同,往往是多样性特征,如地震、海啸、金融危机等影响范围和损失不同,对生命、经济、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后果多种多样,所以突发事件发生后,以及处置的方式也极其复杂多样。

(四)连续性。突发事件的演化一般关联范围广会导致大量次生、衍生灾害和关联性的巨大损失,使应急处置的难度系数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对突发事件次生和衍生一般规律做出分析,总结经验采用整体和统筹性的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关联灾害。

(五)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范围都具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和演化机理和规律都不清楚,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难以预知。

(六)时效性。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抑制突发事件的演化,那么将会给社会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所以应急处置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效性,应急处置的决策工作和应急方案的进行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和有效性考验

二、政工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不力原因

(一)缺乏敏锐的鉴别能力。 通常突发事件都不是“空穴来风”,突发事件在酝酿、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一定会有一定的征兆,所谓站得高就能看得远,如果检测和预知水平就可以发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事发迹象。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审时度势,努力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及时善于识别一些倾向性强、端倪多的因素。政工干部要想把突发事件的恶果和衍生灾难降到最低就要比一般人民群众注意的多一些,研究的问题也得深一些,不断增强自己的预知能力,然后及时科学地判断出突发事件的可能发生,尽快转移人民以及重要物质设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从容不迫。

(二)缺乏勇敢面对勇气和责任感。一些政工干部不敢也不愿意站在前线,挺身而出地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前怕狼后怕虎,既怕处理不力会遭到社会的舆论压力,又怕站在前线有危险。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逃避困难,导致不能及时对突发事件的后果做出分析,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最后导致突发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后果不堪设想。突发事件来时迅猛,演化速度快,稍有一点马虎大意,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损失。这就需要政工干部要勇于面对突发事件,迎难而上,处变不惊,还要具有大胆果断的作风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想出应急处置策略,尽早站在灾难的前线指导救人抢险工作。

(三)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少数政工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中,不知道以人为本,先救人,没有全局考虑、抓不住主要问题,从而对事件的产生、发展及影响的趋势判断错误,在应急处置现场又不会审时度势,没有大胆果断、处变不惊的气魄,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导致延误了最佳挽救时机,甚至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

三、提高政工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一)调动人力物力的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工干部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和聚集可以帮助应急处理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要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使应急处置有条不紊地进行,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快速的决策能力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同时也能体现政工干部的应急能力。要审时度势,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决策要适度超前,又要留有余地,制定决策时要集结各阶层的智慧和想法找出最高效的方案,还要及时将方案付诸于实践中。总而言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定要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抓住最佳战机,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这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

(三)不断学习,培养理性思维。想要顺利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置,,一般要熟悉各方面的知识并加以运用,不断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使应急决策科学化。要想把握最佳时机及时应急处置,平时就要扎实的学习作理论基础。

(四)要将各种理论观点结合。提高政工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要政工干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经济风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正确的立场观点和处理方式。

(五)使应急管理逐渐规范化。政工干部要注重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预防,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列入日常工作管理之中,构建科学健全的应急处置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决策方案。使应急处置机制不断规范化和机制化,政工干部还要对所管辖的区域下的人民群众、自然环境、工程以及经济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事项进行排查和梳理,事先预测和防范明确危机以及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具体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好应急处置的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一定要认真,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不能只想着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胡乱编制,编制好以后一定监督并落实预案,在组织对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和实践,分析并改进应急预案不合理的地方。还要经常培训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提高相关负责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视度和支持率。政工干部还要注重调查和研究,对突发事件的征兆和处置上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而敏锐性的形成与调查研究息息相关。因此,政工干部要亲自参与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调查资料,抓住内幕星的信息,抓住关键问题,见微知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撤离人群和重要设施。

(六)应急处置时灵活应变。政工干部的组织能力、决断能力、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成功与否,所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对政工干部灵活性与原则性的一种考验,考验政工干部的预知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当然应急处置也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突发性事件因其突发性,来势迅猛,政工干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做到审时度势,先主后次、先难后易、灵活应变。进行应急处置时切莫忽略了法律,要确保应急处置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结语:综上所述,突发性公共事件任务,应急处置时对政工干部能力的考验,政工干部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应急处置方案,还要注重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完善应急处置这件艰难而又漫长的机制,我们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的长久建设要有耐心和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信访维稳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妥善地处理信访突发事件,切实提高信访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确保全系统大局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处理信访突发事件,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分级负责、责权一致,统一协调、快速反应的原则,及时控制,避免事态扩大。在处理事件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合理、兼顾灵活,积极化解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适用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及突发性重点问题。

三、处置突发性事件遵循的原则

(一)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快不宜慢、宜缓不宜激。讲究策略,注意方式,正确做好上访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

(三)依规管理、分级控制。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控制、管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态发展。

(四)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建立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 密衔接,及时应对。

(五)内紧外松、内外有别。对内要及时做好正面教育疏导工作,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对外要严格控制宣传报道范围,统一宣传口径,以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四、组织保障

信访工作实行挂钩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各村、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级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为具体责任人,负责协调处理各类信访事项。成立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来访接待科,电话,负责日常工作处理。

五、处置要求

(一)信访问题及矛盾排查

1、各村、企业要建立信访事项信息的收集、报告制度,每周进行一次信访问题和矛盾排查活动,及时汇总上报信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可能引起信访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排查。

2、信访问题的排查主要包括问题的起因、现状、近期发展动向,拟处置措施。对排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落实责任,主动化解。

(二)现场处置

1、接待来访要热情细致,认真做好接访记录,耐心做好宣传解释、矛盾化解,并做好信访事项的交接落实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篇5

一、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1.电气事故上报和处理根据调度协议划分归属原则,按调度规程执行。

2.恢复供电时应按重要负荷保电序位进行。

3.异常方式运行时应监控负荷,防止发生过负荷引起的事故。

4.恢复供电时应加强与有关各方的联系,防止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二、应急事故处理

1.事故类型:一路进线电源开关跳闸,进线电源电压显示为“0”(线路TV无电)

1.1 现象一:检查后发现失压保护动作光字牌亮,设备无事故。

1.1.1 判 断:外部供电线路停电(非计划停电或事故停电)。

1.1.2 处 理:

1.1.2.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1.1.2.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1.1.2.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1.1.2.4 查找原因:认真检查受电设备,确认本站受电设备无故障。

1.1.2.5 操作恢复送电: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确认本路电源开关已断开后,合母联开关,用另一电源带全站,然后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

1.1.2.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1.1.2.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1.1.2.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1.2 现象二:检查后发现电源开关或馈出开关的保护已经动作,表明本站内设备有事故。

1.2.1 判 断:因本站事故,造成电源开关或馈出开关拒动,导致越级跳闸。

1.2.2 处 理:

1.2.2.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1.2.2.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1.2.2.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1.2.2.4 操作恢复送电:确认已经将事故点隔离开或消除后,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

1.2.2.5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1.2.2.6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1.2.2.7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2.事故类型:电源开关跳闸,进线电源电压显示正常(线路TV有电)。

2.1 现象一:检查后发现电源保护动作,站内设备有事故。

2.1.1 判 断:本站设备有事故,保护和开关正确动作。

2.1.2 处 理:

2.1.2.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2.1.2.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2.1.2.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2.1.2.4 查找原因:认真检查受电设备,确认本站受电设备无故障。

2.1.2.5 操作恢复送电: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确认本路电源开关已断开后,合母联开关,用另一电源带全站,然后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

2.1.2.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2.1.2.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2.1.2.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2.2 现象二:检查后发现电源保护动作,站内设备无事故,馈出回路保护动作,开关跳闸或未跳闸。

2.2.1 判 断:馈出回路有事故,造成越级跳闸。

2.2.2 处 理:

2.2.2.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2.2.2.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2.2.2.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2.2.2.4 查找原因:认真检查受电设备,确认本站受电设备无故障。

2.2.2.5 操作恢复送电: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确认本路电源开关已断开后,合母联开关,用另一电源带全站,然后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

2.2.2.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2.2.2.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2.2.2.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2.3 现象三:检查后发现电源保护未动作,站内设备无事故,馈出开关和保护均未动作。

2.3.1 判 断:电源开关因为本身问题而误动。

2.3.2 处 理:

2.3.2.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2.3.2.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2.3.2.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2.3.2.4 查找原因:认真检查受电设备,确认本站受电设备无故障。

2.3.2.5 操作恢复送电: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确认本路电源开关已断开后,合母联开关,用另一电源带全站,然后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

2.3.2.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2.3.2.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2.3.2.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3.事故类型:10KV馈出开关跳闸、继电保护动作的处理

3.1 原因:①所带线路的设备发生事故;②保护或开关误动。

3.2 处理:

3.2.1.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3.2.1.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3.2.1.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3.2.1.4 查找原因:对开关进行外观检查。若全线为电缆线路或所带设备为变压器或电容器组,则不准试发,须将小车拉至检修位,待查明原因,消除事故后试发。对于因保护或开关误动跳闸的全线电缆线路,可在查找保护或开关误动原因并处理后,试发一次。

3.2.1.5 操作恢复送电:若所带的是架空或混合线路,可试发一次,试发成功,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并通知进行事故查线。试发不成,将小车拉至检修位置,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查找事故点,待消除故障后试发。

3.2.1.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3.2.1.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3.2.1.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4.事故类型:高、低压保险熔断的处理

4.1 现象:

4.1.1 熔断相的相电压及与熔断相有关的线电压降低,非熔断相的相电压及与熔断相无关的线电压基本不变。

4.1.2 有断相保护的发出“电压断线”光字牌信号。

4.1.3 有关的电力表指示降低,电能表转速变慢。

4.2 分析判断:运行人员要正确判断TV保险熔断或系统单相接地,并注意与电源缺相的区别,因为电源缺相时TV电压表的指示与保险熔断时相同。区分的方法是:以电源TV电压表的指示与同路计量柜TV电压表的指示或与配电变压器低压倒电压表的指示相比较,若相一致,则是电源缺相,不一致则是电源TV保险熔断,只要三相电压,一相降低、另两相升高,则为系统单相接地。断保险时不出现电压升高现象。

4.3 处理:

4.3.1.1 记录现场事故信息,应包括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和弧光、烟雾、火苗等直观现象。

4.3.1.2 恢复各类光字牌、警示灯、音响等信号至正常位置。

4.3.1.3 上报事故情况:向供电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简要说明事故单位、地址、姓名、事故范围及性质。各部门接报后,应按用电客户的管理范围,顺序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值班领导、保卫部、总经理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等),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抢修工作,同时按规定答复有关部门的询问。

4.3.1.4 查找原因:取下TV二次保险,检查是否熔断,也可不取保险,用电压表进行检查,若有故障,予以更换。

4.3.1.5 操作恢复送电:根据事故情况,按照调度运行规程,填写倒闸操作票,恢复对重要负荷及正常设备的电力供应。确认本路电源开关已断开后,合母联开关,用另一电源带全站,然后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

4.3.1.6 上报处理情况:将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结果和现状,上报供电公司调度、责任检查员和本单位应急小组领导。

4.3.1.7 监控重要负荷:增加对重要负荷的电流、开关温度等检测和记录次数,确保重要负荷不因为应急供电设备限制而发生二次供电中断现象。

4.3.1.8 事故后期分析:组织有关专业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生产厂家等分析判断事故成因,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4.4 注意事项:

4.4.1 TV带有失压保护或母联自投时,应在取低压保险前将其停用,再作其他操作。

4.4.2 不能用普通保险代替,以免造成扩大事故。

4.4.3 要有专人监护。

4.4.4 值班人员若发现计量柜TV保险熔断时,应立即联系大兴供电公司用电安全服务人员,以便及时进行停电处理。

4.4.5 当TV冒烟和有不正常声响时,可立即用相应高压刀闸断开TV电源。

5.自备发电机和其它应急电源的使用

5.1 当发生所有外部供电电源同时无电的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启动自备发电机和备用UPS等应急电源。

5.2 自备发电机一般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所带负荷按照重要性等级分别接于应急母线段。当检测到外电源全部失电并自动闭锁相应开关且发电机自行调节电压及频率符合送电要求后,自动投入运行(担负应急负荷的供电)。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6

一、成立中考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对本考场的各项备考工作与考试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检查、督促与指导,对本考场考试工作负责。

二、突发事件处理细则

报告程序

突发事件

考场主考

光明新区教育体育科

深圳市招考办

1、试卷运送

学校必须准备三辆车,两辆为运送试卷专用车(其中一辆为警车),一部作为机动车辆,运送试卷的车辆及保密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办理好试卷领取手续,直达指定的保密室,中途不得搭载无关人员。

运送试卷车辆如遇交通事故或车辆堵塞,应立即报告主考,并向上级招生考试部门汇报,并立即调动备用机动车辆到出事点接应试卷。试卷运送途中发生失窃、泄密,保密人员立即报告主考,并向上级考试部门报告,如隐瞒不报的追究保密人员责任。每天考试结束后,保密人员负责把当天试卷安全送回新区保密室,并办理好试卷移交手续。

2、周密部署好考试安全保密工作

试卷的保存及取送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及要求进行。

(1)保密室必须做到“二锁(柜锁、门锁)、三铁(铁门、铁柜、铁窗)、四防(防盗、防火、防水、防潮)”。

(2)试卷进入保密室后应做好移交手续及登记。试卷在保密室期间,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同时保证至少有两名保密员现场监视。

(3)考试期间,保密室钥匙必须分开由两名保密员掌管,不得单人掌管或移交给他人,如有违反追究保密员责任。

(4)保密员做好试卷、答题卡的交接工作,试卷交接必须做好登记、检查、办理移交手续。交接时,检查试卷密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须迅速查明原因,并上报主考和市招办。

(5)开考前30分钟(语文、英语开考前40分钟),两名保密员押送试卷到考务办公室,做好试题的的分发工作,同时按规定办理手续,并做好登记。

(6)每天考试结束后,把所有试卷、答题卡全部安全送回新区

保密室,并办理移交手续。

(7)如发生泄密行为或试卷遗失现象,应立即报告主考,并保护现场,防止扩散,同时第一时间向上级考试部门报告。

3、保持交通畅通,防止由于交通原因引发考生大面积迟到

(1)考前40分钟联系考生学校领队

(2)如考生大面积迟到:

①报告主考

②通知所在学校

③迅速联系交通部门

4、做好气候突变的应急措施。

如遇大风雨,保卫人员应指挥送考生的车辆进入校内;考生在离教学楼较近的地点下车,尽量避免被雨淋;总务处要准备10把雨伞,10条毛巾、5套衣服,提供给有需要的考生;由于恶劣天气,造成一楼候考学生过多,则可让考生提前上楼候考,但不得进入试室。

5、保证供电正常

考试期间电工在办公室待命。如遇停电:

①立即联系供电部门启动发电车发电

②如遇听力考试,则立即启用备用直流电源为广播系统继续供电

③报告市招办,请求延时。

6、食堂保证食品安全

①发现部分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学校校医室进行初诊,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拨打“120”电话或送医院进行处理。

②迅速向新区教育体育科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③做好所有食物食品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④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⑤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家长和家属的工作。

⑥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7、安全保卫人员加强考场巡查,防止学生之间出现纠纷

安全保卫人员在候考期间、考试结束之后应加强考场巡查,避免学生之间出现吵架、斗殴等影响考生情绪或造成身体伤害的纠纷。发现吵架、打架现象,考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制止,并通知负责考场安全保卫的干警和学生所属学校的带队老师,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避免纠纷进一步恶化。

8、考务突发事件处理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篇7

关键词:地铁,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

1 地铁突发事件的原因

1.1 应急和预防工作不到位

突发事件的发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为造成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表明所有地铁单位都应该完善管理制度, 并且定期做好安全问题检查, 由于地铁线路多、设备多等因素, 很难对地铁运行环境以及设施设备按照相关条例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某些开通年限长的地铁会存在一些老化的设备, 如果正常使用很容易出现线路短路而出现突发状况,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排除安全隐患, 就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出现事故的时候, 工作人员一旦处理不当没有及时疏散乘客, 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 应急疏散是出现安全事件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在疏散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铁空间、人员密集的限制, 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快速地疏散乘客才能最大化地降低人员伤亡。但是往往工作人员在疏散乘客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 反应出地铁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乘客疏散信息发布流程见图1:

1.2 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不完整

有时候事件发生的比较突然, 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 电客车司机或者站务人员没有及时向行车调度员反映突发事件, 就导致了上级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知晓事件的发生, 也就不能第一时间做好应急预案, 乘客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疏散, 再加上有些工作人员在平时没有得到专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习和培训, 就导致了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能够高效的组织人员疏散和及时做好救援准备, 这就会延长救援时间, 导致发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1.3 应急指挥技术能力较低

应急指挥工作必须建立在收集到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才能够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出一套能够应急的处理方案, 以及能够及时调动人员和应急队伍进行急救, 但是因为地铁中受到系统设备、指挥监控系统、上级领导指示的能力的限制, 影响了整体的应急指挥能力。具体事故处理的流程见图2:

2 地铁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2.1 反应迅速原则

地铁中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比较突然的, 而且事件蔓延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这就需要在处理事件的时候必须要快速而且有效, 必须尽量抓紧时间做好内部工作人员的调动和人员的疏散, 而且也要完善和配齐相关的工具和设备, 迅速找到事故发生的源头并且制定相关修复计划, 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

2.2 全方位考虑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遵从大局和整体的利益, 不应当因为局部利益而影响到整体的利益, 所以应当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并且还要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待事件发生和处理, 应该全方位考虑到其他的利益, 例如周边环境的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因素考虑才能控制突发事件发生, 只有控制住事件发生, 才能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3 人道主义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必须要考虑以人为本, 要将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必须要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最重要的就是在发生事件之后第一时间疏散乘客, 避免乘客受到伤害, 在疏散过程中遇到困难立即向上反映, 根据上级的指导, 采取其他措施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2.4 及时沟通原则

地铁突发事件发生以后, 要及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 只有相互之间合作才能做好应急工作, 保证应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必须要做好沟通工作, 一方面是向上反映事件发生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向外界媒体主动发布关于事件的相关消息, 这样可以在公众之间树立良好的形象。

3 我国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策略的案例

本文就结合地铁中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工作和处置策略做了分析。

3.1 地铁突发事件的概况及产生原因

在某市地铁线路施工的过程中, 突然出现大面积的沉降和开裂现象, 对周围居民住房安全产生了影响, 周围的群众自发组织人员围堵地铁施工现场,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动荡。主要的原因归结于几方面:地铁设计工作不合理、降水方式不合理、周边建筑质量不过关、没有做好沟通工作等等原因。

3.2 地铁突发事件处置策略

在地铁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 首先要优化地铁主体施工的工序, 采用调仓施工的方法;其次, 加大施工过程监测;控制降水量;交通疏导和管制;改变地铁开挖顺序;做好群众沟通工作等等, 除此之外完善一系列应急处理方案来解决突发事件。具体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如图3: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 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经济损失和有效控制了事态的蔓延, 为以后的地铁突发事件做好了良好的模范工作。

4 结束语

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篇8

【摘要】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形势下的公共卫生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应急的素质,探讨和实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基层疾控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关键词】 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21-0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我国现阶段国情而言,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的基层应急处置人才能力的提高,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因此,很有必要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队伍。2010年通过实施《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项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国基层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

1 宾阳县疾控人力资源现状、特点与知识需求

1.1 人力资源现状:2007年12月,因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两项体制改革,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原来的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而成, 至2010年,中心核定编制为80人,在编职工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人,占职工总数的93.83%;工勤人员5人,占职工总数的6.17%。年龄结构为:55岁以上2人,占2.47%;45-54歲14人,占17.28%;35-44岁52人,占64.20%;30-34岁13人,占16.05%,无29岁以下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平均年龄为41岁。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10人(全部为医疗卫生专业),占人员总数的12.35%;大专学历47人,占58.02%,中专学历的18人,占22.22%,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7.41%。职称结构为:高级职称4人,占人员总数4.94%;中级职称32人,占39.51%;初级职称30人,占37.04%;其它无职称的人员15人,占18.52%。

1.2 基层在职人员的特点:2010年宾阳县中心在职人员有四大特点,一是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才平均年龄达41岁;二是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多为中专或专科学历,甚至无正规学历;三是因受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和单位条件限制,没有条件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跟踪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知识与技能难以得到充实和更新;四是专业技术知识面窄,实践操作技能低,无法适应新的疾病控制工作职能,无法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需要,应急人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2]。

1.3 在职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需求:经对全中心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培训的形式上,85.53%(65/76)的职工希望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短期培训班或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47.37%(36/76)希望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其中实验室人员8人(占实验室人员总数的80%);94.74%(72/76)希望聘请专家到本单位上课;在培训的内容上,71.05%(54/76)的职工希望系统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要求、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资料的分析、实验室采样检测,防控措施效果评价,调查报告的撰写、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技术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与技能。

2 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做法

2.1 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培训,接受当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知识新要求、新方法。

考虑到该类的培训配给县级参加人员的名额的有限性、培训知识的前瞻性、培训内容的独立性,主要选派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业务骨干参加,共派出18名25人次参加该类培训。要求培训回单位来后,1周内于科室内对科员进行培训,2周内于举办全员培训,使全体职工能够及时掌握当前全国、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新的要求、新方法,使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应急处置理念、技术得到更新。

2.2 派出实验室人员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班学习,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充分分析本中心所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相近性,依托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师资力量,选派5名(占50%)实验室业务技术骨干分期分批到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班学习15天,分别学习先进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常见毒物的检测、实验室采样试剂的配制等知识。要求学成回单位后,于本科室内进行带班培训,其他实验室技术人员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2.3 利用本单位的师资,开展中心内部全员培训,扎实基础知识。

认真分析中心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组织开展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等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以全面提高全体职工专业知识水平;其次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规范、技术规范知识的培训,使全体职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内容、时限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或进一步的熟练掌握。

2.4 聘请上级专家到本单位授课

2.4.1 开展专题培训 分别聘请区、市两级各1名专家到中心授课,所聘请的两名专家不仅有丰富现场应急处置实践经验,而且均熟悉全市、全区、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点以及宾阳县应急处置工作开展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专家通过典型的案例,亲身的经历,全面讲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各环节的知识点,关键点,并用图片形象反映当时事件的场景及处置情况,使所有的学员如临现场,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听取专家对本县应急处置事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本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监测资料的分析与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与预警、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采样检测,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现场防控措施的落实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2.4.2 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以人禽流感应急处置为背景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演练流程包括事件接报、应急前工作的准备、应急方案预案的制定、现场处置、实验室采样检测、资料的分析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演练方案的编写首先由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管理者起稿,交由中心专家成员讨论核定,然后根据聘请的专家审核后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修改,并作预演后确定。演练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要求开展,演练完毕由聘请的专家进行点评。通过方案的制订、修改,预演、正式演练、点评等一系列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应急处置人员全面的领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采样检测,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现场防控措施的落实,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应急处置技能与技巧。

3 培训效果

3.1 使中心所有职工基本掌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要求。考核结果表明:培训前该类知识答题正确率为59.21%(45/76),培训后答题正确率达89.47%(68/76),培训后答题正确率较培训前提高了51.11%,明显高于培训前。

3.2 制订或完善了本辖区内重点、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30种,类别包括水污染应急预案、核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等,预案体系完整率达90%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3.3 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分析能力得到提高。首次开展对本县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进行趋势分析或专题分析,并及时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防控决策依据。

3.4 实验室检测人员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高。在2010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本中检出沙门氏菌4株,在食品安全风险样品检测中检出沙门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阪崎肠杆菌1株,这是近10年来在该项工作的开展中首次检出致病微生物。

3.5 应急处置人员对事件应急处置调查报告书写的意识及水平得到提高。能及时从不同角度提出处置报告,如流调人员的调查报告,检验人员的检测报告,消毒人员的疫点终未消毒情况报告、疫情报告人员的疫情分析报告等。

3.6 应急处置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敏感性得到加强,及时处置事件相关信息意识加强,事件规范处置指数得到提高。2010年共接到或监测到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90起,经及时规范处理,仅11起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事件发生数较2009年(39起)下降71.80%,无特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较2009年提高23.61%。

4建议

应急处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多层次、广适应性、全方位性的应急人才队伍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和造就有中国科特色应急处置人才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本之策[3]。因此应建议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应急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采取派出学习,参加国家级专家举办的培训、专题研讨,到兄弟单位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交流,聘请专家授课或到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全面的培训模式;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要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采取自学方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技术水平,有效的服务于群众。

参考文献

[1] 王重建,向洁,柳东如,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55-2457.

[2]李威.反思“非典”加快培养现代化公共卫生人才.医药论坛杂志,2004,6:1-3.

上一篇:高考前的家长会演讲稿下一篇:前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