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纠纷的总结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的医疗纠纷的总结(共8篇)

医院的医疗纠纷的总结 篇1

医疗纠纷持续改进季度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病人生命安危、关系卫生院生存发展。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实行“首诉负责制”,强化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全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总结我院在防范医患纠纷等医疗安全工作方面主要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等为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为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卫生院每月召开会议,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带领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的生命线,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

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科室组长和各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分析研究存在和发现的隐患及问题,并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

三、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会诊制度等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认真遵守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等操作常规。

3、认真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对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不单独执业,一律在具有执业资格人员带教下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有交接、交接有记录,对疑难重危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做到“口头、书面、床旁”三交接。

四、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在所有与患者及家属接触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和理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同时要求各科室:增强对不良反应事件的敏感性,发现问题及时处臵上报;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科主任护士长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科组间严禁互相在服务对象面前推拖指责等。

五、在化验室的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做到:

(1)制定完善院内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化验室质控规定、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一次性用品使用登记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2)检验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处臵,定期安排接受上级培训、学习;

(3)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

(4)定期对检验场所进行消毒,请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对,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等;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按照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臵。

从这个季度全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业务收入等方面来看说明群众对我院服务的信任度有所提高。但是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不到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以及与患者沟通不当和态度冷漠导 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还应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三基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方方面面医疗安全,做到:

1、进一步强化环节管理。要针对医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减少疏忽,防止纠纷的发生。

2、加强门急诊管理和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建设,做到人员、技术、设备、服务和管理五到位。

3、加强高危科室的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查,落实消毒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4、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对病人投诉多,意见大,发生过医疗纠纷的职工,医院要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态度,做到重点培训,重点管理。

5、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巩固“三基三严”大练兵取得成果,提高服务能力。

医院的医疗纠纷的总结 篇2

对当前医疗纠纷的医患紧张因素大致分为三方面:社会环境因素、院方医务工作者因素、患方及家属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做如下浅析:

1.1 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 医院由于其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价格管制, 决定了医疗价格低于成本价格, 同时由于市场化导向, 出现竞争机制。其次, 新闻舆论对医疗纠纷倾向性的报导和炒作, 使人们在此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误区, 患者缺少引导就医的有效信息是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1.2 院方医务工作者因素

在医疗纠纷中部分患者对医方不满意因素可分为医务人员态度、管理问题、价格问题、医疗效果等方面。医方因素就是指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规范要求, 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医疗纠纷发生的导火索。

1.3 患方及家属因素

包括患者对医生期望值过高, 对医生不全信任, 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医院管理制度等等, 其中, 也不排除少数“医闹”为尝到甜头或以此为职业而采取的故意行为。

在这种形势下, 更应该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做到真正依法行医, 沟通医患关系运用法律解决医疗纠纷。

2 医疗机构的维权工作

2.1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1.1 建立健全院内各项管理制度

搞好医院管理, 首先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主题”的服务理念, 在当前医疗改革新形势下转变观念, 改革管理模式, 在国家医疗改革方针指导下, 有法必依, 遵章守纪, 严格按照诊疗程序、病历书写、规范相关程序制度, 做到针对病情检查、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应治疗措施, 做到优质服务。同时, 要完善以前的管理模式, 实施科学有效绩效考核, 使广大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执业素质等多方面提高。真正做到“依法治院”, 才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安全有效运转。

2.1.2 改善就医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做人民满意的好医院

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设施环境对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都有重要的影响。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真正做到为广大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方面, 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医疗安全。

第二方面, 优化就医程序和诊疗环境, 改善患者看病等候时间。

第三方面, 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切实提高服务态度。

第四方面, 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诊疗经济活动。

第五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费用管理制度, 杜绝以药养医等不合理收费现象。第六方面,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2.1.3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让广大医务人员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生命;以诚信为基石, 真正达到医患互信;以医疗质量为根本, 提高患者满意度;以效益为基础, 达到安全有效的医疗目的;改变发展理念, 建立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要认真做好下方面的工作:

(1) 改进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 创新服务理念, 制定科学严谨的服务规范体制, 培养热情、周到、负责的服务态度, 培训熟练掌握有序的就诊技巧。

(2) 长期贯彻医疗安全。从细节抓起, 从基础做起。常举办病案分析、抽查通报和绩效挂钩, 严重者通过经济惩罚等方法, 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全局意识和法制意识, 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3) 规范制度和实施全面监控。强化落实医疗管理的各项制度, 做到医护质量问题全面提高, 24小时全程监控。

2.2 改善医患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

2.2.1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服务态度

改善易患沟通态度的关键点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所以, 医务工作者是否树立良好的沟通愿望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

2.2.2 用心就诊倾听患者倾诉

要做真正的倾听高手, 应注重:一是要聚精会神和适时适当回应讲评。二是在倾听对方倾述过程中, 对病人的讲述进行核实。三是当患者讲述完有关情况后, 将病人陈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反述给病人, 使他能在你的反述过程中对自己的讲话和表现重新评估并做出必要的澄清。

2.2.3 积累工作经验, 掌握语言技巧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 语言位居第一。所以医生优秀的语言水平, 会使病人提高信心并增加希望和力量, 相反如果运用不恰当, 则会产生反作用, 恶化医患关系。因此, 医生学习掌握语言的艺术尤为重要。

2.2.4 重视人体语言的沟通

重视人体语言的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 这里所指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 即通过人的各种表情如与患者的空间距离、目光、动作等表现出来的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实际当中往往这些微小的非语言行为表现, 既可拉近也会疏远医患双方的距离, 所以在诊疗工作中要注重把握与病人的人体语言行为分寸, 达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更富有效果。

2.3 加强医务人员自律意识, 提高医务人员思想道德水平

针对当前医患关系之所以愈加紧张, 矛盾双方都有其自身责任。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道德建设要与现代医学发展状况相结合, 尽快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新形势,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

首先, 医院管理者根据职工思想情况, 切实下大力气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根据广大职工的工作和心理变化, 坚持以理服人和循序渐进的做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 注重实效, 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求真务实的开展工作。

同时, 职业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取向。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 以集体为荣, 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辱观。医院管理者要长期不懈教育职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发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 做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文明服务, 不以医谋私。

2.4 采取法律措施,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4.1 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正确处理医疗纠纷

医院还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正当合法权益。如双方发生问题时医院要收集好多方证据, 如病历、影像资料、相关文献报道、证人及证言等。另外, 还要做好医疗事故鉴定会的准备。

2.4.2 重视投诉, 妥善处理暴力索赔事件

医院要高度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来信、来电、来访, 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对反映的问题, 应该加以重视合理解决, 要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原则, 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 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要严格遵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肃查处聚众围攻医院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切实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2.4.3 医疗纠纷的调处

医疗纠纷发生后, 患方无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和工作秩序的行为发生, 由医患双方自行调处, 医务科进行接待、登记并予以解释答复。首先, 稳定患方情绪或带至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场所进行调处, 组织相关医学专家进行病情分析、认定责任, 如医院有责任, 由调处中心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共同与患者或家属, 按相关赔偿标准规定与其进行协商;如医院没有责任, 由调处中心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解释, 若患方不服, 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法律法规及处理医疗纠纷的其它途径:其一是由专门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部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其二是向人民法院进行诉讼。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医疗纠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3-01

医院档案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院病历档案资料是提高医疗技术,开展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奠定医院长远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随着新的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相关医疗纠纷法律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也意识也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管理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和维权依据。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医药档案管理工作,既符合医院诊疗法规的要求、又为医疗纠纷提供客观的病案法律证据,同时为医院档案工作做到更加完善[1]。本文就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分析如下。

1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机选取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事件15例,分析归来原因,以此探讨档案管理工作在应对医院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其中经鉴定为手术医疗事故隐患5例,包括骨科手术中应用钢板、固定螺丝断裂后查询医疗器械许可证、有效期及合格证等记录档案不全或缺失4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死亡,但病历记录中抢救记录和死亡时间记录错误引发纠纷1例;另外10例医疗纠纷查看病历档案显示:病案管理中病历患者名字入院前后不一致,出现姓氏或名字错误及张冠李戴现象3例;医生病程记录与护理病历记录不一致,出现自相矛盾现象2例;病案中辅助检查单丢失或记录不全,给病案管理留下隐患2例;病案中出现病历记录不完整,包括临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患者病情轻重记录出现前后不一,并且与上次病情记录相差巨大,埋下医疗纠纷隐患2例;病案内容中出现私自修改及涂改现象,引发医疗纠纷1例。由此,在病案管理中,任何一点差错记录、缺失均会引起医疗纠纷,并且不能提供合格地病案作为法律依据均会引起医疗纠纷,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医改深化的新形势下广大医务人员及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起到关键,尤其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 法律意识淡薄,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 在当前医疗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医务人员不再是单纯地诊疗、救死扶伤的工作,而是既要规范诊疗措施,同时还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现行的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文件中提到的“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无过错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进行判决。明确表明所有医疗机构具有在相关医疗事故争议中提供自己的诊疗证据来证明自己在全部医疗活动中的合法化、合理化[2]。而现实具体临床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为自己的治疗措施提供切实的证据,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在病案记录及保存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相关法律去建立保存制度,不能为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给医院或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尤其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人才更加匮乏。目前多数医院尤其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医护人员兼职或其他非医疗专业人员在进行病案管理工作。这些人员相对缺乏医疗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病历等档案管理的基本整理、录入及保存等工作专业素质欠缺,知识老化及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同时在医院领导层在人才培养中忽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导致档案管理审核、归档及保存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病案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提供出不规范的病案档案,出现对医疗机构不利的法律证据。

2.3 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病案质量偏低 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病案管理经验,尤其是医师及护士忙于诊疗措施,缺乏对病案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病案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医嘱记录不详细等问题,同时档案管理者保密性不强,病案资料随意让患者复印使用,尤其目前还没统一的病案管理模式归属于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出现对病历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容易给医院档案管理带来医疗纠纷法律依据。

3 做好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依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病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是医疗纠纷中唯一的提供真实、有效及合法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法制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并且依照相关法律及条例依法对病历等档案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包括病历中各种医嘱、记录、辅助检查依据及患者病情分析等完整地病案。尤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3月颁布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3],全面、系统、具体的就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基本格式、基本内容;各级医师应记录的内容查房记录和责任;完成各项记录的时限规定等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临床医师及领导阶层应在档案管理部门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否则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就无法举证以证明自己有无过失。

3.2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档案馆者法律意识 档案管理着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与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布,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形成健全地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约束广大医务人员及档案管理者,增强保密性[4]。所以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措施。

3.3 強化医务人员病案书写规范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律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健全病案管理机构和三级质控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措施,对病历档案书写、保管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严密监控,核查管理制度,并防患于未然。同时,充分发挥中、高级职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骨干作用,经常指导下级医师,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和技术水平,使每位患者的病历书写更规范,记录更完整,能体现本单位的诊疗水平及档案管理水平[5]。杜绝因书写漏洞或管理不善导致医疗纠纷隐患。

4 小 结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依法保护就诊者的病历资料,并且具有长期保管的法律义务。因此,在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性,即是一种科研资料,又是患者病情就诊的详细录的书面材料,尤其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法庭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而且这类法律文书不像普通文件一样,到期了就销毁。对医院档案管理类文件,也均应长期保存,以对医务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及科研总结,也有利于医院医疗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解俊霞.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13(7):1.

[2] 刘宇娟.病案管理如何适应医疗纠纷的新形势[J].中国病案,2005,6(12):20.

[3] 揭敏娟,王兴娟.关于医院档案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医院管理,2011,9(18):150.

[4] 燕军.医院病历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保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29.

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总结 篇4

2010年医疗保险工作总结

**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铁路管理处:

2010年,我院根据***铁路局职工家属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规定,认真开展工作,作出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医疗保险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内容,总结如下:

一、医疗保险组织管理:

有健全组织。业务院长分管医保工作,有专门的医保机构及医保管理,网络管理等主要制度,有考核管理办法并定期考核。

设有医保政策宣传栏,意见箱,导医图及医保政策主要内容。公布了常用药品及诊疗项目价格,按时参加医保培训,有特殊材料、职工家属转诊转院审批记录。

二、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

2010年1-11月份,我院共接收铁路职工住院病人760余人次,消耗铁路统筹基金335万元,平均每月30.5万元,比2009年略有下降。药品总费用基本控制在住院总费用的46%左右,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基本达到了要求,严格控制出院带药量,严格控制慢性病用药及检查项目。在今年五月份医保中心给我院下发了医保统筹基金预警通报,我院立即采取措施加强门诊慢性病管理及住院病人的管理,控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停用部分活血化瘀药品及抗生素。每次医保检查扣款均下发通报落实到科室或个人。先后扣款四次,共计3700多元,涉及4个科室,三个个人。对门诊慢性病处方每月检查,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通过加强管理,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控制,一至三季度统筹基金清算月平均逐月下降,三季度统筹基金降到月均28.3万元。

CT、彩超等大型检查阳性率达60%以上。

科室及医保部门及时认真解答医保工作中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

住院处统一保管IC卡,病区统一保管医保手册;实行三级核对患者金额身份制度,严格核对IC卡及医保手册,严防冒名顶替现象发生,一年来没有发现违规情况的发生。

三、医疗服务管理:

有门诊慢性病专用处方,病历和结算单,药品使用统一名称。严格按协议规定存放处方及病历,病历归档保存,门诊处方由要放按照医保要求妥善保管。

对达到出院条件的病人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并实行了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

对超出医保范围药品及项目,由家属或病人签字同意方可使用。今年6-7月份,医院先后为101人,150人次办理慢性病审批手续,在8月份结束了1700多人的铁路职工体检工作。

四、医疗收费与结算:

严格执行物价政策,无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和重复收费现象。今年11月份,医院按照社保处的要求,及时更新2010年医保基本用药数据库及诊疗项目价格,保证了临床记账、结算的顺利进行。

五、医保信息系统使用及维护情况:

信息科及保健站按要求每天做了数据备份、传输和防病毒工作。一年来,系统运行安全,未发现病毒及错帐、乱帐情况的发生,诊疗项目数据库及时维护、对照。网络系统管理到位,没有数据丢失,造成损失情况的发生。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有的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病情变化的用药情况记录不及时;有的对医技科室反馈的检查单不认真核对、分析,由造成病历记载不完善现象;有些医生对慢性病用药范围的标准掌握不清楚,偶尔有模棱两可的现象。这些是我们认识到的不足之处,今后会针对不足之处认真学习、严格管理、及时请教,以促使我院的医疗保险工作愈来愈规范。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篇5

2020年上半年,医院将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病案质量,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院内新技术新业务与各项临床应用技术的规范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不良事件管理,医疗争议与纠纷的及时处理、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现将本医疗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病案质量

2020年上半年,通过病案质控,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重点对病历完成时限,医患沟通与有效告知记录,会诊制度落实及会诊记录的及时书写,门急诊记录及留观病历的规范书写,病案首页的规范填写等几方面内容进行检查督导。通过全年的门诊病历、住院运行与终末病历质控,病案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仍发现许多问题。

(一)门诊病历

门诊病历大部分能够及时、完整书写,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个别科室因门诊量偏高或其他原因,存在部分患者未书写门诊病历或书写内容简单、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书写质量因检查督导的力度与频次呈现一定波动。本规范了急诊留观病历的书写,(二)住院病历

质控工作中发现住院病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首页填写不规范,过敏史与首程、入院记录等不符合,首页诊断遗漏等。

2.病程记录、三级查房不规范,记录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内容,记录时限亦把握不严,记录内容如同流水账,对异常检验检查结果照搬照抄,缺少必要的分析、判断,对病情变化和处置方案记录不及时。

3.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诊断单一、不规范、模式化,辅助检查分析不全、缺乏描述病情的转归,以及对诊疗方案调整的说明等。

4.手术科室的术前讨论记录三级医师的发言内容无内涵,有的术前讨论记录内容不全,缺乏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措施补救的记录。

5.病程记录中仍存在相互拷贝,内容雷同或前后内容矛盾的现象,此现象较为普遍。

6.抢救、疑难等各种讨论记录,缺少上级医师对于病情的分析指导意见,上级医师审核把关不严。

7.部分临床科室上级医师未审阅大病历或只签名不审阅,上级缺签名现象时有发生。如《手术安全核查表》缺少主刀医师签名,医嘱中有院内会诊一次,但是病历中缺少会诊记录,以及医疗告知缺签名或填写不完整等。

8.小结记录不完整,转科记录、阶段小结和死亡讨论记录等内容简单,不能反映治疗情况、目前状况和下一步治疗措施;

9.知情同意不确认,特殊检查、治疗和手术方式改变,无家属签字确认,给日后留下纠纷隐患;

10.知情告知不规范,缺少疾病相关内容的告知,如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病情变化等内容告知欠缺。

11.质量评定不严格,科室病历质控员对病历等级评定把关不严,所有出院病历均评定为甲级病案,我院要求终末病历必须达到甲级病案,但通过对终末病历的质控发现,仍存在单项否决项目的终末病历。

12.终末病历返修率较高,已经在病案室上架的终末病历常因错误需要申请修改。

(三)原因分析

无论是门诊病历还是住院病历,都应及时、完整、规范书写,一旦发生医疗争议,医疗文书是证明医生诊疗行为是否规范的有力证据。通过分析,认为导致缺陷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部分医师(各级都有)缺乏自律。譬如主治医生忙于应对患者,无暇顾及病历书写,而由下级医师(主要是住院医师)完成病历书写,因未履行对下级医师的指导,且对病历的环节质量疏于把关,科室质控员未认真开展病历质控工作,致使病历书写质量不过关。

2.年轻医师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基本功不扎实,在查房过程中对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意见没有认真记录,致病程记录不能如实反映病情,造成病历书写细节上显得空洞,缺乏真实性;

3.部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检查不到位,或只是听取患者的口述,没有将各项辅助检查和临床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而是以粘贴复制的方法,形成雷同的病程记录及病历。因此,客观上部分病历仅仅只是程度不同的复制,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病历书写。

4.我院医务人员紧缺,人才引进较多,流动性较大。每年新引进人员病历书写经质控督导规范后,下一新进人员仍需规范,加之科室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临床带教与指导工作开展不畅,病历质量问题呈现周期性与反复性。

5.针对职能部门检查出的存在问题,少数科室未认真整改,导致一些相同的问题重复发生,无法根除。

二、核心制度执行

日常质控工作中,对十五项核心制度重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科室,制定整改措施,质控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为:

(一)首诊负责制

表现在首诊医师不能认真负责的进行诊治: 对患者所提问题解答简单,不耐心;不能处理的问题不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意见;不是本专科的疾病不能认真、及时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专科不能处理的问题不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及时转科治疗等;由于门诊排班原因,部分科室上午与下午不是同一医师出诊,下午出诊医师对上午患者的检查结果不予解释及处置,甚至推诿患者,引起患者不满。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对于常见病种,科室三级医师查房有时流于形式,内容简单。对住院病人的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反映不出上级医师的水平,缺少实质内涵,且有的内容雷同。上级医师对查房记录的审签不及时、不规范;个别病历缺少或反应不出三级医师查房。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个人方面: 经治医生没有坚持每日至少2 次的查房;上级医生存在只听下级医生的口头报告,既不对病人进行检诊,也不检查医生的病历记录;科室方面: 普遍存在对三级查房重视不够的现象,其中手术科室往往只注重本专业情况,缺乏对病人全面、系统的体检和分析,普遍鉴别诊断单一、不规范、模式化,从而造成漏诊误诊等。

(三)术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与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

普遍存在实际讨论例数不够或有遗漏,讨论记录只为应付检查,未开展实际讨论,讨论无实质内容,讨论记录不规范等。

具体表现在术前病例讨论有遗漏,降低手术级别,回避术前讨论,术前讨论记录内容不全,缺乏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措施补救的记录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走过场,甚至以没有疑难危重病例为理由不进行讨论,不进行只有科主任、上级医师和管床医师参加,其余相关人员不参加,有的即使参加也不发言;死亡讨论有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讨论质量不高,材料准备不充分,病情介绍没重点,重要的检查检验结果无分析,不能深入分析死亡原因。

(四)会诊制度

表现在会诊医师资历达不到要求,包括安排主治医师以下人员承担院内会诊,特别是让刚刚单独值班的住院医师参加急诊会诊,使得会诊质量不高,耽误病人诊疗;会诊不下达会诊医嘱,会诊记录不规范,无实质性内容等。

(五)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个别科室对交接班制度主观不重视,交接班记录书写简单甚至一句话概括,记录不完整、漏记现象时有发生。值班人员没有把交接班记录做为值班时观察、处置患者的依据。

(六)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输血指征的把握已趋于严格。现存主要问题是:输血治疗同意书检验结果描述不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有缺陷;临床用血申请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质量管理办法》要求用血申请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申请,现已下发通知要求科室按要求执行;缺少输血评估表或填写不及时。

(七)手术、麻醉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手术医师手术、麻醉范围分级管理更新不及时,没有对各级手术、麻醉医师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再授权。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职能部门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宣教力度不够,科室对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不了解,职称与手术能力有变化时相关医师未及时提出手术级别变更申请,职能部门也未按照职称与能力的变化主动要求期变更手术级别,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工作存在一定脱节。

(八)新技术准入制度与临床应用技术管理

部分科室对临床应用技术管理不重视,对新开展的技术与业务,存在先开展后备案或开展不备案的现象,致使职能部门无法对此项技术或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另外,医院准许开展的临床应用技术,部分科室对应用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与合并症、随访情况等总结分析与上报不及时。

三、人员培训与考核

科室每月至少两次业务学习,包括三基三严、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技术规范;同时,每季度组织三基三严考试,每月120急救中心与急诊科考试,不定期进行基本操作技术培训与技能考核,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组织的病例讨论与视频讲座等。

科室业务学习与全院培训考核也是提升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考核,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分析解决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各学科人员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进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部分科室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业务学习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没有真正将科室业务学习认真开展,学习氛围不浓;同时,参与全院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工学矛盾所致,另一方面,存在一定主观学习不主动的因素;定期进行专项考核时,个别医生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学习,导致成绩不合格。

四、不良事件管理

2020年,我院各科室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例。其中,设备器械使用和医疗处置事件1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非治疗意外事件1例,沟通不良事件1例,信息传递错误事件1例,患者不满1例,检验病理反射等技术侦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事件1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跌倒事件1例,针扎事件1例,方法(技术)错误事件1例。

设备器械使用和医疗处置事件占不良事件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导管操作事件、非治疗意外事件、沟通不良等,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问题或操作错误,沟通告知不充分,缺乏工作经验等。

同时,发现部分科室对不良事件上报工作仍不够重视,甚至发生医疗争议或纠纷后仍未将事件上报,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仅1例上报了不良事件,其他医疗纠纷均未上报不良事件。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此制度的学习与宣传,继续督促各科室认真执行。

五、临床路径

全院整体临床路径入组率未达到出院患者30%的管理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个别科室主观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依从性较低,寻找客观原因少开展临床路径病种。

(二)回避诊断,避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诊疗方案未按第一诊断的疾病执行。

(三)变异率较高,变异不记录变异原因及分析。

(四)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流程不熟悉,人员操作电子信息系统不熟练,使工作开展受阻。

六、改进措施

2020年下半年,计划重点对以下工作内容进行整改:

(一)要求各科室质控小组严把质量关,每份病历主管医师应认真书写,上级(或质控)医师要切实开展质控工作,科主任重视病历质量管理,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医疗质量才能有保证。

(二)加强对核心制度内容的熟练掌握,认真查找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对院部职能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应积极响应和落实,重点加强医患沟通与告知、手术分级管理、会诊管理的落实与执行。

(三)强化业务学习,加速人才培训,开展医疗法规、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通过业务学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和浏览医学杂志等方法,全面了解本专业现状和新进展,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四)严格按照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进行诊疗工作,每例病人均按照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核心症状、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和诊疗方案进行规范书写和治疗。

(四)督促科室进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科室业务学习,使大家熟知各项病历文书的书写,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知晓率达100%。保持病历甲级率≥90%,尽量减少乙级病历,杜绝丙级病历,降低病历返修率;同时,督促科室加强带教工作,认真履行各级医师职责,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诊疗行为与病历书写进行指导与监管。

(五)完善临床路径病种目录,扩大我院临床路径病种范围,最大限度将收治疾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积极组织各临床科室实施,达到路径管理相关指标的要求。

医院医疗卫生重点工作总结 篇6

2015年正值我院建院7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市“民生战略”,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以“全面规范管理”为主题,以“大质控”为主线,创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截止10月份,门急诊量48万人次、入院量2.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1%和2.5%。诊断符合率98.7%,治愈好转率99.6%,抢救成功率99.1%,平均住院日8.5天,完成手术6021台次,体检2万人次。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狠抓“大质控”体系建设,形成管理新常态

我们始终坚信,全面、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是医院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必然趋势。为此,在县级医院中率先引进“大质控”管理理念和模式,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今年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班子成员以轮值主席的身份参与“大质控”管理,目前已进行两轮。牵头抓总、环环相扣、一以贯之,采取专题会议、分析报告、现场点评等形式,促使质控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加强医疗、护理、院感、药学、满意度、劳动纪律、医学装备七个质控小组之间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相互督促,打造完整立体的质控体系;三是实行“阳光考核”,结合科室实际制定考核标准和分值,采用“一事一卡一督导”的方法,实现了“查找原因、评估分析、奖优罚劣、督促整改、形成制度”的闭环式、循环式工作模式。四是加强医疗夜查房、不良事件上报、病历书写、科室质控及切口感染、手卫生等重点环节管理,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截止目前,共组织质控会议62次、培训38次、考核120次,分析改进质量缺陷51项,制定优化管理规范25项,上报不良事件176例。投诉纠纷率同比下降9.7%,抗菌素使用率临床和门诊分别控制到55%和15%以下。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全院共识、化为自觉行动,体系运行趋向成熟。

二、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健康持续发展

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力度,持续提高技术、人才、设备、学科上的核心优势。

一是强化医改惠民。自医改启动以来,累计在药品零差率销售等让利群众4000余万元,仅今年10个月就达1300余万元,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药占比由年初的41%下降到39%。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和龙头作用,对上:邀请北大一院、阜外、安贞、积水潭等权威专家授课、坐诊、义诊、带教手术等100余次,远程教育、远程诊断逐步实现,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对下:加强医联体合作,为吕桥卫生院免费提供dr等大型医疗设备,安排业务骨干坐诊100余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推进技术提升。坚持技术为立院之本,不断开拓,锐意创新。严格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品管圈等管理模式,共组织护理技能培训、考核80余次、参加人员2000余人次。今年共开展新技术项目20余项,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在全省“医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与“乳腺dr数字化摄影大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和3个集体三等奖的佳绩,为我市卫生系统争得了荣誉。继续依托京津等知名医院,选派40余名医护骨干进修学习,参加各类长短期培训班200余次。同时,加强了医院阵地建设,专题开展了青年医师交流会,各科室年轻骨干纷纷走上讲台,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大批精业务、懂管理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投资1500余万元,购置眩晕诊疗机、四维彩超及体外碎石机等高精尖设备20余台,成为技术进步的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新医院建设。新医院已完成桩基工程的90%,门诊医技综合楼、病房楼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山西一建集团为中标单位。目前,市政府拟推行ppp模式,推进新医院项目建设。下一步将加快清表工作,力争2016年全面开工建设。同时,新建了神经内科二病区、不孕不育门诊等科室,计划建设老年、康复、生物治疗中心,目前医院病床数量已达750张,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甘当健康卫士,争做社会文明先锋

医院承担着保障群众健康的主责,医护人员就是百姓的“健康卫士”,必须在构建社会文明中争做先锋。

一是坚决打击医闹,维护社会文明。近年来,“医闹”问题愈演愈烈。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及其关注,有良知的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医闹”现象不仅严重损伤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损害了群众利益,使社会文明和国家法律受到了公然挑战。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王大本“医闹”群体在我院无理大闹了三个多月,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就医环境。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潘书记专门组织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就“严厉打击医闹,维护医疗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做出重要部署,并对公安部门打击“医闹”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特别是针对“医闹入刑”,市委潘书记带领四位市委常委和公检法、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到医院看望慰问医护人员、组织召开座谈会;政协张主席也就此带领政协常委、委员到医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市里还组织召开了政法、宣传、卫生系统三个专题座谈会。电视台、报社连续一个月进行了打击“医闹”专题新闻报道。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各界,普遍形成了“严厉打击医闹,倡导社会文明”的强烈共识。这对全院乃至全系统医护人员给予了莫大地关注和爱护,全院职工无比振奋,纷纷表示要学法、懂法、用法,依靠法治维护医疗秩序、保护自身安全;从自身做起,精研技术、廉洁自律,优化服务和沟通,做好保障群众健康的忠诚卫士。医院迅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要求,安排组织了2次法律培训考试,强化了安保队伍、技术、制度和相关硬件设施建设,投资30万元对门诊楼、病房楼、会议室等部位安装、更换监控230余个,基本做到了无死角、无盲区,努力构建安全、文明、有序的医疗环境,让职工安心工作,让患者放心就医。目前,通过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部署安排和有力打击,社会更加关注、支持维护医疗秩序,医疗环境明显得到好转,医患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

二是举办70周年院庆,积极传播正能量。按照节俭、热烈的原则,成功举办了建院70周年庆典活动。“70年我们一路走来”专题片,再现了历代黄医人风雨砥砺、追求至善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朝气蓬勃、团结务实的精神风貌,凝聚了开拓进取、不懈奋进的强大团队力量。由我院职工积极参与、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既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又充分体现出黄医人医者仁心、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活动的举办,不仅对于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激情,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非常积极深远的意义,而且向社会传播了“热爱医疗事业,担当健康责任,倡导社会文明”的强大正能量。此次活动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夏市长专程参加了庆典并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贺信,潘书记给予了“70年风雨、劳苦功高、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鼓舞和鞭策,让我们更加不能忘记感动和感恩。同时,我们深入践行“厚德、严谨、务实、创新”之院训,积极开展“学国学、爱医学、净心灵、提境界”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优化了就诊、叫号、用药系统,逢重大节日为住院病人和夜班人员送餐、送祝福。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进行健康义诊和科普培训20余次,受益人群达5000余人。救治“三无”病人20人,减免困难群众费用40余万元,参加职工互助、博爱一日捐等活动捐款7万多元,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过硬作风。以“三严三实”专题活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为载体,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狠抓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班子和行管队伍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强化责任担当和执行意识,一线工作、对接服务,实现上下联动,凝聚了整体合力。认真贯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九不准等文件精神,对“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规定决策。深入落实采购、监督管理制度,保证了依法操作、阳光透明。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公务接待、房屋清理等有关规定,有效控制了奢侈浪费现象。不断加强医德医风、窗口服务和随访工作,今年电话随访2.1万人次,发放调查表3100余张,收到表扬信118封、锦旗96面,社会满意度达到99%以上。此外,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安全生产、治安综合治理、司法医学鉴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医院的医疗纠纷的总结 篇7

1 检验科出现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检验科自身原因

1.1.1 设备老化落后。

基层医院检验科目前大部分只满足于进行常规的检验项目, 仪器设备老化、落后, 远远落后三甲医院的水平。由于平时接触患者的疾病种类比较单一, 所以对较新颖或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 如果投入大额的资金或精力, 往往造成仪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后果。同时, 基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 也是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不能提供高效、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结果, 可能会引发患者的不满。

1.1.2 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缺乏, 责任心不强。

由于基层医院技术人员往往学历偏低, 学习进修机会较少, 专业知识还停留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另外由于一些传统的检验方法已经逐步被大型仪器和简易试剂盒所取代, 很多检验师已经沦为熟练工。只需要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就可以完成检验工作。虽然高效快速的检验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更好更快的服务, 但同时这种“被动”的, 只是简单的与检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方法, 会让检验人员忽略检验原理及临床可能, 造成与临床脱节, 停留在数据造成的判断, 最终会引起对疾病综合判断能力丧失[1]。因为检验工作人员少, 导致每人工作量大, 工作繁琐, 停留在快速发放检验结果的认知层面, 会忽略质控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质控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检查的任务, 不是监督本科室工作的重要手段。大部分检验科对质控的态度是得过且过, 弄虚作假, 更改数据, 根本无法监督检验数据的准确性[2]。检验技术日新月异, 而基础检验科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墨守成规, 在现阶段医院开展的固有项目上停步不前。

1.1.3 全方位服务意识淡漠。

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日益增长, 不只停留在简单治病的要求上, 还会迫切希望得到医生的尊重和理解。在对医生产生强大依赖的同时, 会格外在意医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会使检验工作者产生麻木感, 对待患者态度生硬, 语言平淡, 表情僵硬, 只是停留在检验工作阶段, 没有与医院的整体服务意识相连接, 对待患者的询问与咨询, 大多会冷漠推卸。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只是满足于检验结果数据之间的传递。其实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简单表情或是一个动作, 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 累积上患者从就诊开始储蓄的不满, 马上会引发连锁反应, 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突然爆发, 引发医疗纠纷。

1.1.4 潮汐现象。

随着大型仪器的配备, 检验科的工作趋于流水化作业, 集中快速检验是现今检验工作的特点。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室的主要工作时间集中在上午, 仪器和人员安排的原因会导致在高峰时期患者的等待时间延长, 许多患者由于路途遥远, 或者是疾病折磨, 已经是心情焦躁, 极易引发医疗纠纷[3]。

1.2 患者因素

1.2.1 专业知识缺乏, 期望过高。

患者缺乏专业知识, 对检验师的操作和处理缺乏信任, 如果出现不符合想象的检查结果就会迁怒于医生[4]。如果出现与临床不符的结果, 需要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患者会质疑检验师的工作, 认为是检验师工作出现问题, 推卸责任。往往患者会认为一张检验报告就能确诊疾病, 或者认为我花费了大额费用, 必须有明确结论, 其实对于疾病的确诊和治疗, 经常是多个科室协作的结果。而检验报告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就会引起患者不满。

1.2.2媒体舆论的报道, 维权意识的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法律知识的普及, 患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同时媒体为了增加收视率, 遇到有医疗纠纷的事件, 在不了解全面实情的情况下, 听患者的一面之词, 夸大扭曲了医院的态度和责任。报道上火上浇油, 扩大了医疗纠纷的态势。患者来就诊之前就对医院抱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一旦检验科和患者接触的过程中, 有语言上的冲突, 或者是对检验工作的不满, 马上上升到医疗纠纷的层面, 甚至诉诸于法律机构[5]。

1.2.3 经济利益的驱使, 职业医闹的出现。

高额的医疗费用让一些患者承担不起, 在就诊过程中, 其他患者或家属的不良引导, 一小部分人就会打起医疗纠纷的算盘, 在医院息事宁人的主导思想下, 通过制造纠纷获得医院的减免或是赔偿。职业医闹的出现, 对医疗纠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患者把自己的权利交给了医闹, 本来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无理也闹, 闹就有赔, 大闹大赔”的恶性循环上越来越紧张。

1.3 其他因素

1.3.1 临床科室的因素。

接诊医生基本资料填写不正确, 例如姓名的个别字或者是年龄、性别, 患者在取报告后立即质疑是否是本人的检查结果。填写的检验项目错误或遗漏, 极易造成需要患者重新留取标本, 造成患者身体上痛苦或是费用的增加, 引发患者不满。

1.3.2 医院流程不合理。

对于患者的就诊, 基层医院没有完整、高效、快速的流程。往往患者的时间耽误在寻找和等候上。因为基层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完善, 只是在部分科室使用, 导致检验科与临床其他科室合作上有缺陷。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有自己的规章和操作流程[6], 因为检验项目的繁琐, 会造成几个检验室各自进行检测, 导致在细节上没有很好衔接。从工作人员接收检测标本开始到检验报告发回患者手中, 没有很好的流程安排, 导致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医院管理, 健全服务流程

医院立足于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改变流程和管理体系, 力求提供简洁的医疗服务。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组织沟通技能方面的学习, 在提升人员工作职业素养的同时, 更好地合法合理的开展工作。医院做好对检验科的监督, 在提供优质后勤保障的同时,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定时对检验科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了解患者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 并及时要求检验科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加强质控分析控制工作, 减少在流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7],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进修学习, 加大检验科资金投入, 更好地与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接轨, 快速高效地提供检验结果。

2.2 社会的正确引导

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全面客观介绍, 使群众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有心理准备, 对医院的期望值在合理范围内。在报道医疗纠纷案件时, 能做到客观全面真实, 给医务工作者宽容体谅。同时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养, 本着尊重患者, 为患者着想的目的, 减少引发患者不满的机会。2.3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定期培训, 专家考核, 科室可以开展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组织轮流讲课, 加强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 必须重新培训上岗。质控工作是重中之重, 做到每人都了解, 有完整的质控体系, 详细到检验工作的每一项。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从患者角度出发, 关心、同情、体贴患者, 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服务同时, 让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信任、依赖。

医疗纠纷是现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而基层医院因为种种原因, 更是医疗纠纷的多发地。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 在认识到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种种情况下, 应该进一步完善检验科工作流程, 健全规章制度, 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质控管理,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检验科现状, 从根本上找出检验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对照检验科的特殊性, 制定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措施。在充分认识和谐医患关系对医院的重大意义后, 检验科依靠有效手段, 营造高效和谐的检验氛围。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纠纷,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敦科, 徐丽娜.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淮海医药, 2007, 25 (6) :584.

[2]刘耀辉, 汪洪波, 姜波.影响手术人员健康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2) :104-105.

[3]夏挺, 黄爱军, 倪军, 等.临床检验中的医疗纠纷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8) :1080-1081.

[4]王瑞.当前医患纠纷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12) :1645-1646.

[5]梁吉平, 李晶.临床检验中的医疗纠纷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240-241.

[6]李志勤.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23) :3386-3387.

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 篇8

[关键词] 医疗物资 采购 品类管理

一、引言

医用卫生材料是医院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资基础,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大型医院每年在医用卫生材料上的费用都在二、三千万元左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医用卫生材料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医院用于采购医用卫生材料的费用还在增加。如何科学地管理和采购这些医用卫生材料、保证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促进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是对于医院器材管理工作者的一个新挑战。

二、医用卫生材料的分类

医用卫生材料的品种已达数千种,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用卫生材料的品种越来越多。通常对医用卫生材料的分类是从应用角度、使用方式以及消毒方式上加以区分的。从应用角度来看将医用卫材分为普通医用卫材(如纱布、手套、常规注射器和常规器械等)和专科医用卫材(如骨科、导管、口腔科等所需的医用材料);从使用方式上分一次性使用卫材(如一次性注射器、胶布等)和可重复使用卫材(如各种器械);以消毒方式上分消毒卫材(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手套等)和非消毒卫材(如不锈钢刀、镊、剪等)。

三、医用卫生材料的采购

医用卫生材料由于品种、规格、型号繁多,使得采购工作较为繁重,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同时还要通晓相应的国家政策和法规。采购还需要根据库房库存量,由库房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制定采购计划,制定临时采购计划,并且还要经常深入临床,调查所购卫材使用情况,还要经常性的提供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信息给临床医务人员,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和制度,保证所采购物品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但现有采购流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采购审批环节多带来的低效。为了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建立了许多采购制度及审批手续,从最初的下单到最后的付款,大量的时间都在传递文件、审核签字的等待中消耗。大大降低了采购运行的效率。

2.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与信息流动的低效使内耗增加,内部组织成本上升。医院采购流程一项业务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监督制约完成,各部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本位主义,形成一个个利益中心,部门间边界也极为明显,使医院的整个采购流程处于低效状态。

3.医院部门间及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且信息流动速度慢,经常出现医疗物资单品采购现象,使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产生,同时使医疗物资的成本上升。

4.采购周期的延长影响了医院整体的运作效率。医院的业务部门也受到影响。这种“连锁负效应”会使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受到影响。

四、医院采购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的思想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零售企業流行开来。概括地说,品类管理就是把品类作为战略业务单位来管理,与供应商结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消费者价值为核心,进而取得最佳业绩的品类经营过程。运用品类管理技术手段的企业经营不是单纯从业务量的增减上提升业绩,而是通过对顾客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来提升业绩。

根据医院目前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进行采购流程重组。医院采购流程重组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运用了品类管理的思想,根据医院的采购特点,把目前的品类管理理念移植到采购流程中。

因此医院在采购医疗物资时,以已界定的医疗物资品类为采购对象。实施品类管理能够避免原有采购中出现的重复单品采购现象,减少重复审批手续,加快采购速度,使得所购医疗用品物资品类和库存物资的安排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及时满足医院临床需要。同时医院采购部门与医疗物资品类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可以为医院提供优质和低成本的医疗物资,最大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有此,根据原有医院医用卫生材料的分类,我们对其按品类的定义重新进行了界定:

1.医疗物资品类的界定

(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种界定医疗用品的品类;

(2)根据不同医疗用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界定医疗用品的品类。

2.医疗物资采购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的实施要与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特定的环境相适应,根据上述医疗物资品类的界定实施采购品类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客观评价医院实施品类管理的能力。

第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首先与医院高层管理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2)指定一名管理人员领导整个医疗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实施;

(3)评价承担医院品类管理任务和责任的人员目前所具备的技能。

(4)确定医院组织结构需要调整的范围,订出调整计划,该计划应说明:适应品类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选择程序、奖励制度。

第三、制定与医疗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相配套的医院采购部门战略

制定采购部门的战略,该战略应能对品类管理的关键问题如品类角色的设定、资源的配置和策略等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第四、从已经具备条件的医疗物资品类开始,制定若干个重要但不复杂的医疗物资品类管理计划并进行实施。

第五、制定或采用一个标准格式的医疗物资品类计划表或模型,保证操作过程协调一致。

第六、了解支持品类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处理技术,设计和采用医疗物资品类评估进度表和数据显示模式,利用现有的数据开始品类管理的实施过程。

第七、确定医疗物资品类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程序和责任。

第八、医院与医疗物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1)制定书面的合作原则和策略,指导品类管理中所有相关人员的行动;

(2)制定评估合作能力的流程,客观评价品类管理中最理想的医疗物资供应商;

(3)就“敏感”领域的问题,包括信息共享、非常规要求等与医疗物资供应商做出约定。

上述仅是实施采购医疗物资品类管理的基本框架,各个医院在实际医疗物资采购品类管理中,还会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目前,人们普遍反映的医疗物资价格偏高,我们希望各个医院在实施医疗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后,可以减低医院采购成本,使医院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和低价位的优质服务,也是医院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上一篇:科学谋划 创新工作 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下一篇: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