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精选10篇)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篇1

1.延时=发送延时+传播延时 2.信道利用率=发送时间/总时间 3.最短帧长=2倍传播延时*数据传输速率 4.吞吐率=原始帧发送时间/现发送一帧所用时间 5.环比特长度=数据传输速率*传播延时+站点引入延迟 6.C=B*log2N 7.奈奎斯特理论:C=2H* log2N 8.香农公式:C=Hlog2(1+S/N)9.冲突发现时间: 同时发送:1倍传播延时 不同时发送:2倍传播延时

10.令牌环中最大帧长=数据传输速率*令牌持有时间 常用数据单位 1K=2=1024=101M=220=106 1G=2=10

1秒=1000ms(毫秒)1秒=106us(微秒)1秒=109ns(纳秒)1字节=8bit 电磁波在有线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00m/us

数据通信考点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若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309103

局域网考点

1.设A、B两站位于长1km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s,若A向B发送800bit的数据帧,B接收完毕该帧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若A、B站同时发送数据,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2.A、B两站位于长2Km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C站位于A、B站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B站接收完毕A站发来的一帧数据所需的时间是80μs,求数据帧的长度;若A、C两站同时向对方发送一帧数据,4μs后两站发现冲突,求A、C两站的距离。(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个电缆长度为1Km的CSMA/CD局域网,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其最小帧长度为1000bit。试求出数据传输速率。

4.5000个站点竞争使用一个时分ALOHA信道,信道时隙为125us,各站点每小时发出36次请求。试计算总的信道载荷。(信道载荷指请求次数与时隙的比值)

5.有一个电缆长度为2Km的CSMA/CD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数据帧长度是512bit(包括32bit开销),传输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隙留给接收方,用于捕获信道并发送一个32bit的确认帧。假设没有冲突发生,试求出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包括开销)。(光速值为3×105Km/s)

异步传输考点

1.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传输7200个汉字,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差错控制编码考点: 1.已知发送方采用CRC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X4+X3+1,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01110110101,请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若采用CRC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XX1,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其他

1.有一个100Mbps的令牌环网络,令牌环行时间是120μs,每个主机在每次得到令牌后可以发送

1000字节的分组,发送完成后立即释放令牌。试求出任意一台主机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

2.设卫星信道上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数据帧长为5625bit,卫星信道的传播时延为270ms,采用顺序接收管道协议,其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的控制信息、确认帧长及帧处理时间均忽略不计。试求出此信道的利用率。(信道的利用率指信号传输时间与信号传输时间和信道时延之和的比值)

3.设信道上数据传输速率为4Kbps,信道的传播时延为20ms,采用停等协议,帧的控制信息、确认帧长及帧处理时间均忽略不计,若信道的利用率为50%。试求出数据帧的长度。4.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为3.8×10Km,在它们之间架设一条200Kbps的点到点链路,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将一幅照片从月球传回地球所需的时间为501.3s。试求出这幅照片占用的字节数。

课本课后习题 第四章P91 1.用BSC规程传输一批汉字(双字节),若已知采用不带报头的分块传输,且最大报文块长为129字节,共传输了5帧,其中最后一块报文长为101字节,问每个报文最多能传多少汉字?该批数据共有多少汉字?(假设采用单字节的块校验字符)

2.用HDLC传输12个汉字(双字节)时,帧中的信息字段占多少个字节?总的帧长占多少个字节?

第五章 P133 1.某通信子网如图所示,使用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假设到达路由器C的路由器B、D、E的矢量分别为(5,0,8,12,6,2)、(16,12,6,0,9,10)和(7,6,3,9,0,4);C到B、D、E的延迟分别为6、3和5,试画出C的新路由表并注明使用的输出线路及从C出发到达各路由器的延迟。

第八章P209 1.1万个站点正在竞争使用一时分ALOHA信道,信道时隙为125us。如果每个站点平均每小时发出18次请求,试计算总的信道载荷G

2.N个站点共享56Kbps纯ALOHA信道,各站点平均每100秒送出一个长度为1000比特的数据帧,而不管前一个数据帧是否已经发出去(假设站点有发送缓冲区)。试计算N的最大值。

3.一个1km长的10Mbps的CSMA/CD局域网(不是802.3),其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数据帧长为256比特,其中包括32比特首部、校验和以及其它开销。传输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隙被留给接收方,用来使接受方捕获信道并发送一个32比特的确认帧。假设没有冲突,试计算该局域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不包括开销)

4.长1km、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计算一个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5.100个站点的时槽环,任意两站间的平均距离为10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若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试计算:(1)两站点间链路的位长度为多少位?(2)整个环路的有效位长度为多少位?(3)此环上最多允许有几个37位长的时槽?

6.当数据传输速率为5Mbps、传播速率为200m/us时,令牌环接口中的一个比特延时等价于多少米电缆?

7.长1km、10Mbps、5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us,令牌长8位,数据帧长度为256位(包括32位开销),确认在数据帧捎带,问该环不包括开销的有效数据速率为多少?

8.长10km、16Mbps、10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问(1)该环上1位的延迟相当于多少米长度的电缆?(2)该环的有效位长度为多少位?

9.长1km、4Mbps、5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设数据帧最大长度为100字节。问该环上检查令牌丢失的超时计时器的数值至少要设置为多少微秒? 一个10Mbp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us,在此环上可发送的最长帧为多少位?

练习册习题

1.IP地址为192.72.20.111,属A、B、C哪类地址?子网掩码选为255.255.255.224,是否有效?有效的IP地址范围是什么?

2.要在一条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实现56KBPS的数据传输,则至少需要多大的信噪比(不需要换算成分贝)?其中传输信号至少要有多少个稳定状态?

3.T1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544Mbps,在50KHZ的线路上发送T1信号,需要多大的信噪比?

4.某公司采用一条租用专线与在外地的分公司相连,使用的modem的数据率为2400bps,现有数据12*106字节,若以异步方式传输,不加校验位,一位停止位,则最少需要多少事件才能传输完毕?(设数据信号在线路上的传播延迟事件忽略不计)

5.T1载波的数据传输效率是多少

6.在2800km长的T1线路上传送长度为64字节的帧,采用GO-back-N滑动窗口协议的差错控制方法。若信号的传播速度是7us/km,求帧的序列号应该取多少位

7.令牌总线局域网有100个站点,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令牌长度为12个字节,当只有一个站点请求发送数据时,求该站点发送数据帧的最长等待时间为多少?(忽略站点处理令牌的时间 和信号传播延迟时间)

8.设线路长度200km的以太网中,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00m/us。计算该以太网中帧的最短长度。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篇2

令X≥0表示一个损失随机变量, 其分布密度函数为F (x) , 则X的纯保费就是它的数学期望E (X) , 通过引入递分布密度函数, 损失X的数学期望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另外, 通过引入分位数函数, 损失X的数学期望还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这两种不同的表示E (X) 的方法将得到两种新的构造保费计算原理的方法。

2 加权保费

令ω:[0, +∞) →[0, +∞) 是一个函数式的E[ω (X) ]是有限的和严格非负的, 则加权分布函数[见6]的定义如下:

其中当S为真时示性变量等于1, 否则等于0。参照 (1.1) 式得到加权保费:

一些著名的保费计算原理正是H[Fω]的特例。

为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我们把 (2.2) 式写成如下形式:

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H[Fω]包括:

(1) 纯保费E (X) , 当ω (X) =常数时。

(2) 修正的方差保费E (X) +, 当ω (x) =x时。

(3) Esscher保费, 当ω (x) =eλx时。

(4) Kamp保费, 当ω (x) =1-e-λx时。

(5) 条件尾部期望E[X X>xq], 当ω (x) =1 x>xq≥≥时。

3广义加权保费

3.1广义加权保费

通过引入函数h (x) , 加权保费H[xFω]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H[V, Fω]=, 其中, 利用函数v (x) 和ω (x) , 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广义加权保费公式:

当ω (x) =x时,

3.2广义加权保费的性质

3.2.1尺度不变性。对于给定的常数a≥0, 令A表示aX的分布函数, 则有:H[v, Aω]=a H[v, Fω], 对所有的a≥0。

3.2.2平移不变性。对于给定的b≥0, 令B表示X+b的分布函数, 则有:H[v, Bω]=b H[v, Fω], 对所有的b≥0。

3.2.3可加性。令F, G分别表示随机变量X, Y的分布函数, C表示X+Y的分布函数, 则有:H[v, Cω]=H[v, Fω]+H[v, Cω]。

4 总结

本文从损失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出发, 通过引入损失函数, 将传统的保费计算原理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情形, 得到了一大类常用的保费计算原理, 为精算学中费率厘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精算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定义或描述一个保费计算原理使其满足一定的性质。经常用到的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修正损失随即变量的递减分布函数, 然后计算其数学期望来实现。但不是每一种保费计算原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因此, 在加权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加权保费公式, 推导出一大类常用的保费计算原理, 最后将加权保费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关键词:保费原理,损失函数,加权保费

参考文献

[1]王静龙、汤鸣、韩天雄, 非寿险精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12-123.

[2]汉斯.盖伯, 数学风险论导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1:88-92.

[3]James, O.Berger, 统计与决策论及贝叶斯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4]Stuart A, Klugman, Harry H panjer, Gordon E.willmot.损失模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5]成世学, 关于可信性模型的若干评注[J].应用概率统计, 2002, 18 (4) :438-447.

巧解化学计算题 篇3

有些计算题可以根据化学式的特征进行分类归纳,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

例1.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摇?摇)

A、N2OB、NOC、NO2?摇D、N2O3

分析:这四中物质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可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的数字使每种物质含氮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A、N2O B、2NO C、2NO2 D、N2O3根据质量分数的求解公式可知氧元素的原子个数越多,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其中A、B、C、D中氧原子个数比是1﹕2﹕4﹕3故答案为(A)

例2.有一不纯的硫酸铵样品含氮量为19%,若只含一种杂质,则其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CO(NH2)2 B、NH4HCO3

C、NH4NO3?摇D、NH4Cl

分析:纯硫酸铵的含氮量大约为21.2%,样品的含氮量为19%,说明杂质的含氮量小于19%。同样在化学式前加适当数字使各物质中氮元素的原子个数变为相等,只比较各物质中其它元素的质量总和,值越大含氮量就越低,即A、CO(NH2)2 B、2NH4HCO3 C、NH4NO3

D、2NH4Cl E、(NH4)2SO4比较画线部分质量A、32 B、130?摇 C、52 D、79 E、104,比104大的(不含氮部分)只有130故答案为(B)

例3.求含相同质量铁元素的Fe2O3与Fe3O4的质量比是(?摇?摇)

A、3﹕2 B、3﹕1 C、30﹕29 D、29﹕42

分析:根据化学式在其前加上适当的数字,使铁元素的原子个数变为相等(铁原子个数相等,铁元素的质量也相等),即:3Fe2O3和2Fe3O4质量比为3×160﹕2×232=30﹕29故答案为(C)

二、巧用结论、事半功倍

技巧在于平时的归纳总结,而计算题需要完整的解题步骤,根据这些步骤归纳得出结论,使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应用中事半功倍。

例4.用相同质量(各为m克)镁、铝、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解:设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1、X2、X3、X4。

Mg+H2SO4=MgSO4+H2↑?摇?摇2Al+3H2SO4=Al2(SO4)3+3H2↑

24?摇?摇2 ?摇?摇2×27?摇 ?摇6

m?摇?摇X1 ?摇m?摇?摇X2

Zn+H2SO4=ZnSO4+H2↑?摇?摇Fe+H2SO4=FeSO4+H2↑

65?摇?摇256 ?摇?摇2

m?摇?摇X3?摇?摇m?摇 ?摇X4

X1=■ X2=■=■ X3=■ X4=■

结合以上化学方程式,分析X1、X2、X3、X4的值得出,分子上数字2、3、2、2分别表示金属形成的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m表示金属的质量,分母上的数字表示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此可归纳为公式

氢气的质量=■

公式的适用范围:(1)金属完全反应,酸过量或足量;(2)酸指稀硫酸或稀盐酸。

运用实例:

例5.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的是( )?摇?摇

解析:应用以上公式把金属的质量看作A,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由此产生氢气质量最多的是铝。

例6.?摇2.4g不纯的镁带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2g,则镁带中含的杂质可能是(?摇?摇)

A、Zn?摇?摇B、Al?摇?摇C、Fe?摇?摇D、Ag

分析:假设2.4g是纯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应为:2×2.4g/24=0.2g,由此可知杂质参加了反应并且比同质量镁生成的氢气要多。Ag没有参加反应将答案D排除,并且相同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生成氢气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Mg、Fe、Zn故答案为(B)

三、描准目标、层层突破

平时做题你要善于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特征和规律。

例7.已知由硫酸铁和硫酸亚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由Fe2(SO4)3和FeSO4的组成可发现,它们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并由铁元素、硫酸根两部分组成,而且硫酸根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4、质量比为1﹕2。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a%-2a%=1-3a%

四、巧用差量、化难为易

例8.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完后,称其固体质量减轻4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由化学方程式H2+CuO?劬Cu+H2O可知,反应前后只有CuO和Cu是固体,并且Cu是由CuO失去氧元素得到的,所以两者的差值应是氧元素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Cu差量

80?摇 64?摇?摇 80-64=16

X?摇?摇4g

80/X=16/4g?摇X=20g

例9.将一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烘干后称量质量增加了1.6g,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铜被铁置换出来并附在铁钉表面,铁与铜的质量差值可用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出。每56份质量的铁就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差值8份,根据差量建立比例式求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摇?摇差量

56?摇 ?摇64?摇 64-56=8

X?摇?摇 1.6g

56/X=8/1.6g?摇X=11.2g

五、巧用质量分数、化繁为简

一题多解是常遇到的,但有些方法较繁琐并且很难理解,而简单方法便于求解和理解。

例10.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首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100%=35%

设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故:100%/35%=(1-10%)/X

X=31.5%

六、巧用十字交叉求解

例11?摇用25%的蔗糖溶液A和15%的蔗糖溶液B配成质量分数为18%的蔗糖溶液,所用A、B溶液的质量比是(?摇?摇)

A、1﹕1 B、3﹕2 C、3﹕7 D、4﹕11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篇4

(2)很难得到一个完整的样本名单。(√)17.分层抽样的优点是: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且单位之间差异较大的调查对象;

在样本容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小。(√)18.非结构——非掩饰性询问的相对优点是答复者一般不易表达出来的思想、动机可通过这种方法显露出来,并且访问员可根据情况和答复者的个性自由调整每个访问。(√)19.观察法的调查结果往往与观察人员的素质无关。(×)20.实验方法的缺点在于实验结果不易比较,限制性比较大。(√)21.市场调查的结果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其有不确定性的特点。(√)22.自我管理访问要求问卷设计得非常清楚,而且相对较短,因为访问人员不在场,没有澄清问题的机会。(√)23.问卷设计者必须对目标回答者多使用研究术语。(×)24.对开放式问题回答的分析不能作为解释封闭式问题的工具。(×)25.一般来说,敏感性问题、威胁性问题和人口统计性问题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部分。(√)26.顺位量表由刻度和两端组成。(×)27.便利抽样最大的局限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28.在多阶段抽样过程中,前几个阶段都是过渡性的,最后一个阶段才抽出调查单位,可以解决抽样框不易获得的问题。(√)29.邮寄调查回收率低,但不易发生代替现象。(×)30.数据资料的整理就是通过统计分组将数据条理化。各组内的回答应有差别,或答案性质不同。(×)31.由于问卷法经常采用回答者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自填问卷),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往往可以得到保证。(×)32.功能性原则是问卷设计的最基本要求。(√)33.在街上拦截或电话调查的问卷如果访问长度超过20分钟,应当考虑删减。(√)34.问卷设计者必须多使用诱导性问题,从而达到调查目的。(×)35.开放式问题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36.滚雪球抽样法的主要优点是抽样时不用依赖人际关系,且抽样质量可以受人员质量和判断力的影响。(×)37.面访调查需要到选定的样本户中寻找适当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一次访问成功率较高,而调查成本较低。(×)38.神秘顾客被用来搜集有关商店的观察数据以及顾客或雇员的反应数据,是观测调查法在实际中的一种典型应用。(√)39.数据资料的整理就是通过统计分组将数据条理化。各组内的回答应有差别,或答案性质不同。(×)40.标准差的意义与平均差是一样的,只是它通过对离差的平方来消除负号的影响。(√)二、计算题 1.某市常住居民70万人,抽选1400人进行调查,得知人均年食糖需要量为5.6公斤,样本方差为40.46,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的重复抽样公式,计算抽样误差。

(2)若置信度为95%,试估计样本年人均食糖需求量置信区间,并推断全市食糖需求量置信区间。

答:

2.某市常住居民16万户,抽选8000户进行微波炉普及率调查,得知样本平均每百户微波炉保有量为60台。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的重复抽样公式,计算抽样误差。

(2)若置信度为95%,试估计样本置信区间,并推断全市微波炉保有量置信区间。

解:

3.某市常住居民55万户,抽选100户进行食糖需求量调查,得知样本平均每户年需求量为12公斤,样本标准差为4。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的重复抽样公式,计算抽样误差。

(2)若置信度为95%,试估计样本置信区间,并推断全市食糖需求量的置信区间。

解:

4.某城镇常住居民4000户,抽选200户进行某商品使用情况调查,得知普及率为90%。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的重复抽样公式,计算抽样误差。

(2)若置信度为95.45%,试估计样本置信区间,并推断全镇使用该商品户数置信区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篇5

计算(能用简便的要简算):

+×

-×(÷)

(-)×÷

÷【×(+)】

-+÷

÷【(-)×】

+-

×+÷

(-)×88

13—48×(+)

÷3+×

+×+

×+×+

(-)×(+)

÷7+×

【1-(+)】÷

÷+×

(+-)×12

2-÷-

99×

÷+×

×+÷

×÷-

45×

(-)÷

÷(-)

×4-(+)

5--0,125

直接写得数

×16=

12÷

=

0.3×

=

÷

=

=

×

÷

=

×

÷

×

=

=

能简算的要简算

48×(+2)÷

23-

×

÷

×7+

×11

5÷[(+)×

×23+

×67

(-)×÷

直接写得数。

3÷=

÷10=

÷=

-=

18×=

÷=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

×【÷(+)】

(-×)÷

+××

9×+÷

(+)×8+

X-X=

1-X=

8X+=

:X=

84×(-)

+(+)×

÷+×8

(-×)÷

4-(+)×

÷(+×)

×÷×

×(1÷+÷1)

×【(-)÷】

×-×

×56+44×-

(+)×8+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5×

3×(+)-

+3-(+)

××-

+(-)÷

+(+)×

+2X=

5X-=

X-X=1

X+X=

13—48×(+)

45×

5--0,125

(8+3)-(-)

13.76-(+1.76+1)

(×)×(13×18)

19.98×37-199.8×1.9+

1998×0.82

35.2÷9+35.2÷

0.25×1.25×320

6×+13÷4-18×0.25

0.32×6.7+3.2×0.43-0.32

7.6×÷【1.9-1.9×(1.9-1.9)】

2.5×12.5×32-37-563

1×1×1×1×1

9-15÷19-×2

3.26×【1÷(-)】

(+)+(-)-(+)

(2.5+2.5+2.5+2.5)

×25×8

(+++)×(1-)

(6.9×0.125×1.75)

÷(2.3××)

【(-÷2)

×+1÷6】÷0.01

0.61×0.25+0.18×+0.21×25%

(3+÷+3)

-(7×÷7×)

1×【7+(4.125-)-4】

5-【1-(2.5-1)】÷0.125

1000÷32÷0.25÷1.25

+×

-×(÷)

(-)×÷

÷×(+)

-+÷

÷(-)×

÷+×

×+÷

×÷-

45×

(-)÷

÷(-)

×4-(+)

5--

(-)×(+)

÷7+×

1-(+)÷

÷+×

(+-)×12

2-÷-

99×

+-

×+÷

(-)×88

13—48×(+)

÷3+×

+×+

×+×+

÷

+×(-÷

(××-÷

2-()÷

(⑴8470÷14-26×18

⑵(6.9-3.15)÷0.3×0.8

⑶13.7+6.24×7.5+4.58

⑷[7.3-7.3×(7.3-7.3)

]÷7.3

⑸24.6×4.6+246×0.44+24.6

⑹×+÷

⑺60×(+-)

⑻-×÷

⑼5×+×10+6÷

⑽-(÷+×)

⑾(÷+×)×

⑿(0.4+)÷(-0.75)×0.5

⒀[4.6-1.2×(+1.5)]÷3

⒁[5.25-(0.625×4.75+4.75×)]÷2.8

⒂[7.2×(1+)-8.8]÷(4÷-3)

⒃÷[(+)×1.2-0.5÷]

⒄0.125×2.75+×4.25+12.5%

⒅3.68×[1÷(-2.09)]

⒆(17.3×+17.3+17.3×)÷

⒇(÷0.32-×0.375)÷

+×

-×(÷)

(-)×÷

÷[×(+)]

-+÷

÷[(-)×]

+-

×+÷

(-)×88

13—48×(+)

÷3+×

+×+

×+×+

(-)×(+)

÷7+×

[1-(+)]÷

÷+×

(+-)×12

2-÷-

99×

÷+×

×+÷

×÷-

45×

(-)÷

÷(-)

×4-(+)

电场计算题典型题 篇6

极相连接,AB,如果在两板正中间有一电子(m=9×10

沿着垂直于电场线方向以2×107m/s的速度飞入,则

(1)电子能否飞离平行金属板正对空间?

(2)如果由A到B分布宽1cm的电子带通过此电场,能飞离电场的电子数占总数的百分之

几?

v0

图9-5-19

2.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着匀强电场 电量为q、动能为Ek的带电粒子从a点沿ab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

(1)若粒子从c点离开电场,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

(2)若粒子离开电场时动能为Ek’,则电场强度为多大?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克、电量为q=2×10-6库的带电微粒从偏转极板A、B中间的位置以10米/秒的初速度垂直电场方向进入长为L=20厘米、距离为d=10厘米的偏转电场,出电场后落在距偏转电场40厘米的挡板上,微粒的落点P离开初速度方向延

长线的距离为20厘米,不考虑重力的影响。求:

(1)加在A、B两板上的偏转电压UAB

(2)当加在板上的偏转电压UAB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带电微粒会碰到偏转极

-31kg,e=-1.6×10-19C),4.如图所示,两带有等量异电荷的平行金属板M、N竖直放置,M、N两板间的距离d=0.5m.现

5将一质量为m=1×10kg、电荷量q=4×10C的带电小球从两极板上方A点以v0=4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点距离两板上端的高度h=0.2m,之后小球恰好从靠近M板上端处进入两板

间,沿直线运动碰到N板上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设匀强电场只存在于M、N之间。求:

(1)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2)小球由A到B所用总时间;(3)小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

5.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处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在距抛出点水

平距离L处,有一根管口比小球直径略大的竖直细管.管上口距地面h/2,为使小球能无碰撞地通过管子,可在管子上方的整个区域加一个场强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如图图9-5-18所示,求:(1)小球初速v0(2)电场强度E的大小.

(3)小球落地时动能EK.

图9-5-18

复合场问题

例1:一条长L 细线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将它置于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且水平向右。已知小球在C点时平衡,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如图所示,求:

⑴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为多大时,才能使小球由静止释放后,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

⑵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时,至少要给小球一个多大的冲量,才能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2.(14分)如图9-9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轨道最低点与一条水平轨道相连,轨道都是光滑的.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为使小球刚好在圆轨道内做圆周运动,求释放点A距圆轨道最低点B的距离s.已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倍.

4图9-9

3.如图5-10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缘的光滑离心轨道,一个带负电的小球从斜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q,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斜轨道的倾角为α(小球的重力大于所受的电场力)。(1)求小球沿斜轨道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使小球通过半径为R的圆轨道顶端的B点时不落下来,求A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至少应为多大?

(3)若小球从斜轨道h = 5R 处由静止释放,假设能够通过B点,求在此过程中小

球机械能的改变量。

4.一个质量为m、带有电荷-q的小物体,可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其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小物体以初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作用,且f<qE;设小

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5.如图甲所示,电荷量为q=1×10C的带正电的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方向沿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前2秒内电场力做的功。(2)物块的质量.(3)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E

/

/s

/s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篇7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 可能计算题并不是他们的困难所在, 但是对于大部分中等甚至是学困生而言, 计算题就是他们的噩梦。本人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 以及一些教师的启发, 认为表格法是解计算题, 尤其是电学计算题的最好办法。下面我将详细的介绍如何运用表格法解计算题。

例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 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位置时, 电压表V1的示数为4伏。求: (1) 电流表的示数; (2) 电压表V的示数;

对于这道电学计算题而言, 开始的简单电路分析, 我就不做解释, 直接进入表格法的运用。

首先, 从电路中知道, 对于总电路而言, 有U总, I总, R总。对于电阻R1来说, 有U1, I1, R1。对于滑动变阻器而言有, U滑变, I滑变, R滑变。

然后可以画出一个3x3的表格, 如图将各个数据填入, 由题目中可以直接知道的数据可直接填入表格一。

如上图所示,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张表格, 很明显, 我们看第二列的关于电阻R1的这一组数据, 可以马上得出流过电阻R1的电流的大小, 即I1的大小。算出是0.2A, 即I1=0.2A。填入表格中, 可以得到表格二

看电路图知道, 这是一个串联的电路, 由串联电路知道, 在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所以, 表格二中的第二行I总=I1=I滑变=0.2A。填入表格得到表格三。

题目中说道,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位置时, 电压表V1的示数为4伏。所以此时的R滑变=10Ω, 所以需要将表格中的R滑变的大小改为10Ω。

从第三列的数据中又可以知道U滑变=2V, 同样, 因为是串联电路, 所以U总=U1+U滑变, 所以可以得到U总=6V, 依题意, 可以知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电压表V的示数为6V。

但我们的计算题, 肯定是不能以这样的表格形式写在试卷上, 那么, 我们要怎么将我们的表格翻译成我们的物理语言和计算题的格式呢?下面我就继续将如何翻译慢慢道来。

对于表格一, 其实质就是我们已知、求、解、答, 这几个步骤中的已知。即:

已知:U1=4V, R1=20Ω, R滑变=10Ω (即表格一得到)

依题意知道

求:I1, U总

对于表格二、表格三, 其实质就是我们计算题中的解这一步。

由于是串联电路, 所以有I总=I1=I滑变=0.2A (即表格三得到)

接下来就是答了, 这里就略去。

初中物理计算题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计算题;畏难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2-0067-02

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计算题难学,不爱做计算题。计算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同时计算题也贯穿于填空、选择、实验及大题中,应该说是普遍存在的。针对计算题难学的问题,教师可以对计算题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索解决策略。

一、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

学生的交友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很多学生在学物理之前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就已经有了物理难学的思想。因此,学生刚学物理时我会用不同方法向他们渗透物理好学的思想。例如演示一系列有趣而又神秘的实验,设置一个个悬念,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想学物理的欲望。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由浅入深的,八年级初学物理时第一章是《声现象》,这章内容较少且简单,我会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更多的去体验成功,为他们体验成功创造机会。若是九年级学生,我会把物理学分五块内容、且做综合题前各块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特点,告诉学生,通过和学生打赌、签协议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肯定,千万不能当一名“吝啬”的教师,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们无穷的力量。就这样,渐渐地学生会爱上物理,当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物理好学,有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使他们为学好物理计算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扎实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由于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致使一些学生渐渐地掉了队。如果学生连解决问题的知识都没有,就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要解决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问题,作为教师要准确地理解所教知识点,教学形式要多样,关键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做的实验教师必须做,能让学生做的实验绝对不能教师代替,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背实验、背知识点的现象,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我会以竞赛、小组测评、组长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物理知识点,也就掌握了物理公式,公式的熟练掌握使学生成功地迈出了学好物理计算题的第二步。

三、举一反三,归纳方法

学好物理计算题的第三步就是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典型问题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行,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了对计算题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做专题性练习,真正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进而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计算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写已知和求,目的是让学生仔细的读题、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便于学生寻找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图(最初接触计算题时要求学生写在解题过程中,习惯养成之后只需写在草稿纸上即可)。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渗透的解题方法主要有四种:顺推法、逆推法、两头推和方程法。

(一)顺推法

顺推法是一种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探索各中间结论,以构成由计算题的条件到目标的推理链,从而解出习题的方法。已知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学生熟悉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能通过已知量层层组合不断求出新的物理量。即:首先找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由这些条件或其中某些条件组合能推出什么结论?再考虑根据所推出的结论还能进一步推出什么结论,如此步步深入,直至推出习题的目标。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适合所有题型,但若已知较多、且所求与已知联系较紧密,应用会更顺手。

(二)逆推法

逆推法与顺推法恰恰相反,它不是从题目已知的条件出发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而是从问题本身入手,根据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求解问题必需的条件。即:首先找到题目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要得出目标需要什么条件?再考虑将此条件作为结论又需要什么条件?如此逆推,直至需要的条件是题目所提供的已知为止。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适合所有题型,但一般所求物理量计算方法较少的可首先考虑这种方法。

(三)两头推

两头推其实是上面两种方法的综合,即从已知找可知,从求解问题找须知,直至可知与须知有直接的物理关系为止。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可以使学生解决偏难一点的习题,通过两头推使已知与所求结果的联系更为紧密。例如,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像这种题,其实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很容易用顺推的方法求出水的体积,通过逆推又发现缺少的是油的体积,所以只需找到这两者的关系即水的体积与油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仔细审题便会发现用的是同一个瓶子,无论是装满水还是装满油其体积是一定的,这样我们就把已知与须知联系到了一起,完成了此题的推导过程。

(四)方程法

物理学也经常会用到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一般上述三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建议用这种方法。列方程的关键是要会找等量关系,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相等的量或不变的量。例如电学部分的电表示数变化问题、变化电路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电源电压不变,或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列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对于电学计算题我们也经常会用比值关系构建方程或方程组。力学里我们也经常会用这种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物理的难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篇9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在信息社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是计算机进入到第四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原理》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它是进行网络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为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本课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局域网技术、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做了比系统全面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对网络发展前沿的内容也有所涉及。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开展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

1.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和未

来发展趋势、网络功能、网络分类、网络应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组成等知识。

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的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解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 机制,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协议、基本工作原理。了解OSI和TCP/IP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理解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了解各类传输介质的性能和应用场合,理解和掌握信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编码原理、调制解调器、ADSL、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协议。

4.理解和掌握数据链路层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理解链路层的基本协议的功能,掌握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和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

5.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概念,理解路由选择算法、拥塞的概念和拥塞预防策略,理解Internet的IP、ARP、RARP和IPv6协议,了解ICMP和IGMP协议、理解Internet使用的路由协议,理解网络互联基本原理,掌握互联设备、互联协议,理解网桥和路由器的概念与功能、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6.理解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服务质量和传输服务原语,理解Internet上的传输协议(TCP,UDP),理解和掌握寻址、建立连接、释放连接、流量控制和缓冲策略。

7.理解和掌握运用层的域名系统、电子邮件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万维网的原理等。

8.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掌握几种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即CSMA/CD、Token King的工作原理和协议标准,掌握以太网(包括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以及万兆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AdHoc 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路由协议和应用,了解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点。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9.了解分组交换技术(X.25和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第三层交换技术、虚 拟局域网技术、VPN、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实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课程教学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助学和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

际,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与有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和配合。应当尽可能采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倡采用案例教学和案例考核方法,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 《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及原理、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它综合运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了自身比较完整的体系。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课程之前,应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知识。对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课程为操作系统概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本章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

(2)三大网络:计算机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络。

(3)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

(3)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

(4)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拓扑类型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2)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3)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4)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1)国际标准化组织。(2)其它标准化机构。(3)Internet的组织机构。

(二)考核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及广播电视网络三大网络的基本知识,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2)领会:计算机网络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识记: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各种网络拓结构的特征;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按网络的覆盖 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3)领会:星形、总线形、环形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识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ISO、ITU、IETF。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两大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分类,覆盖范围分类,交换方式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的特征。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本章知识点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2)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

(3)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2)OSI/RM各层的功能。

(3)面向理解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3.TCP/IP 参考模型

(1)TCP/IP的体系结构(2)TCP/IP各层的功能

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两者相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

(2)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目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通信。

(二)考核要求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领会: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关系。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领会:OSI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3.TCP/IP参考模型

领会:TCP/IP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内容。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识记:两者相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2)领会: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三要素;OSI和TCP/IP参考模型;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难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协议及三要素;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三章 物理层

(一)本章知识点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2)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2.传输介质(1)双绞线。

(2)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光纤: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4)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5)传输介质的选择。3.数据通信技术

(1)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

(2)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 号调制速率的关系。(3)误码率的定义。

(4)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 比的含义。

(5)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

(6)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T1载波和E1 载波的帧结构。

(7)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4.数据编码

(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及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得到工作原理。

(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位同步 法的工作原理,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群同步(起一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4)

ADSL的工作原理和特点。5.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4)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5)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识记: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数据、控制、定时及接地四类接口信号线,规程特性。

(2)领会:

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及平衡方式三种电气连接方式,EIA RS-232C接口标准,EIA RS-499及ES-422与ES-423接口标准。2.传输介质

(1)识记: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2)领会: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线,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数据通信技术(1)识记:

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误码率的定义。(2)领会: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好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3)简单应用: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 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4)综合应用: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4.数据编码

(1)识记: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工作原理,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2)领会: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的工作原理和性能,ADSL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位同步法的工作原理,群同步(起--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简单应用: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及量化级与编码位数的关系,T1载波和E1载波的帧结构。5.数据交换技术

(1)识记: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领会: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理层的功能,物理层提供的四种特性;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误码率的定义;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信噪比;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数据编码;交换技术。

难点: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信噪比;多路复用技术;数据编码技术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一)本章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帧同步功能: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2)差错控制功能: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3)流量控制功能: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4)链路管理功能。2.差错控制

(1)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

(3)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求算。3.基本数据链路协议(1)停等协议。(2)顺序接收管道协议。(3)选择重传协议。4.链路控制规程

(1)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

BSC: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

(2)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HDLC:帧格式、三种帧类型。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1)SLIP协议。(2)PPP协议。

(二)考核要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识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同步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功能。(2)领会: 帧同步功能: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差错控制:

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流量控制: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2.差错控制

(1)识记: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简单应用: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求算。

3.基本数据链路协议

简单应用: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4.链路控制规程

(1)简单应用: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BSC: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2)简单应用: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 HDLC:帧格式、三种帧类型。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1)识记:SLIP协议。(2)领会:PPP协议。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差错控制;链路控制规程;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难点:帧同步;滑动窗口机制;CRC;HDLC;SLIP;PPP。

第五章 网络层

(一)本章知识点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网络层的功能。

(2)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3)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2.路由选择

(1)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最短路由选择算法,泛射路由选择算法。(3)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RIP路由信息协议,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OSPF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4)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5)广播路由选择。(6)多播路由选择。3.拥塞控制

(1)拥塞现象发生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必要性。(2)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

(3)拥塞控制方法: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负载丢弃,抖 动控制。4.服务质量

(1)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2)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5.网络互连

(1)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2)RIP和OSPF。

(3)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络互连设备。6.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1)IP协议。

(2)ARP协议与RARP协议。(3)ICMP协议。(4)IGMP协议。(5)IPv6。

(二)考核要求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1)领会:网络层的功能。

(2)领会: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两

种子网的比较。

2.路由选择

(1)识记: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领会: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泛射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策略:链路状态路由算

法。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广播路由选择。多播路由选择。

(3)简单应用:最短路由选择算法,距离矢量路由算法。3.拥塞控制

(1)识记:拥塞现象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必要性。(2)领会: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拥塞控制方法。4.服务质量

识记: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5.网络互连

(1)识记: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

(2)领会:RIP和OSPF,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际互连所使用的中继设备及其对应的

OSI层次,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综合应用:网络互连的概念,网络互连模型,网络互连设备。6.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

(1)识记:ICMP协议,IGMP协议。(2)领会:IP协议,ARP协议与RARP协议,IPv6。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层功能;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因特网的互联层协议。

难点:虚电路和数据报;静态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拥塞控制;IP数据报;ICMP;IGMP。第六章 传输层

(一)本章知识点 1.传输层的功能

(1)传输层的功能和作用。(2)两种传输服务。2.传输协议

(1)传输连接建立的方法。(2)传输层的服务。3.传输控制协议

(1)报文格式,TCP的段结构,常用TCP协议所使用的端口号。(2)TCP连接管理。

(3)TCP滑动窗口控制。(4)TCP重传策略。(5)TCP拥塞控制。4.用户数据报协议

(1)报文格式,UDP的段结构,常用UDP协议所使用的端口号。(2)UDP协议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1.传输层的功能

识记:传输层的功能和作用。2.传输协议

(1)识记:传输连接建立的方法。

(2)领会:传输协议的要素。传输层的服务(3)简单应用:寻址和端口,建立和释放连接。3.传输控制协议(1)识记:

TCP的滑动窗口控制、重传策略和拥塞控制。

(2)领会:协议的内容和功能,报文格式。连接管理机制。4.用户数据报协议

领会:协议的内容和功能,报文格式。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传输层功能;传输层协议; 难点:TCP;UDP。

第七章应用层

(一)本章知识点 1.应用层的概念

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

2.域名系统

(1)IP地址与域名。(2)域名解析原理。3.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的格式。

(2)电子邮件的协议:SMTP、POP3、IMAP。4.万维网

(1)WWW的工作原理。(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3)同一资源定位器URL。5.其它服务

(1)文件传输协议FTP。(2)远程登录Telnet。

(3)电子公告板系统BBS。

(二)考核要求 1.应用层的概念

识记: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2.域名系统

(1)识记:域名系统。

(2)领会:IP地址与域名,域名解析原理。3.电子邮件

(1)识记:电子邮件的格式。

(2)领会:电子邮件的协议:SMTP、POP3、IMPAP的特点。4.万维网(1)识记:

HTML,浏览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统一资源定位器URL。(2)领会:WWW的工作原理。5.其他服务

(1)识记: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公告板系统BBS。(2)领会:文件传输协议FTP。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层功能;域名系统;电子邮件;万维网; 难点:IP地址;域名解析;SMTP;IMAP;

第八章局域网技术

(一)本章知识点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信道访问权的分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3)纯ALOHA系统、分时ALOHA系统。

(4)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二进制倒数协议。

(5)介质访问控制(CSMA/CD),传播延时和传输延时的关系,冲突检测时间和最短帧长的计算。

2.IEEE 802标准与局域网(1)局域网的参考模型(2)IEEE 802标准。

(3)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4)IEEE 802.3:IEEE 802.3协议、帧格式、MAC功能以及物理层规范。(5)IEEE 802.4:令牌总线。

(6)IEEE 802.5:令牌环,令牌环工作原理、环结构以及操作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令牌环的特点,令牌环MAC帧格式。(7)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比较。(8)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3.高速局域网

(1)FDDI环网,FDDI工作原理、性能、编码、时钟偏移、帧格式,FDDI组成。

(2)以太网标准、帧格式、物理层规范,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物理层规范,交换型以太网技术特点,千兆位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物理层规范,万兆位以太网特性。4.无线局域网技术

(1)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技术要求。(2)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3)无线局域网的连接方案。

(4)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蓝牙技术,IrDA和HomeRF技术,IEEE 802.16协议。

(5)无线应用协议WAP。5.移动Ad Hoc网络

(1)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2)移动Ad Hoc网络的结构和路由协议。

(3)移动Ad Hoc网络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6.局域网操作系统

(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2)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二)考核要求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识记:信道访问权的分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2)领会: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

(3)领会:介质访问控制(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及二进制倒计数协议,传播延时和传输延时的关系。

(4)简单应用: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冲突检测时间和最短帧长的计算。

2.IEEE 802 标准与局域网

(1)识记:IEEE 802标准系列。(2)领会: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3)领会: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4)领会:IEEE 802.3:协议、帧格式、MAC功能以及物理层规范。(5)识记:IEEE 802.4令牌总线。

(6)识记:IEEE 802.5:令牌环,令牌环工作原理、环结构以及操作过程,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令牌环的特点。

(7)领会: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

(8)领会: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比较,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9)综合应用:CSMA/CD,以太网,快速、高速局域网,网桥与局域网互联,交换机和交换式局域网。3.高速局域网

(1)识记: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性能、编码、时钟偏移。(2)识记:FDDI工作原理、帧格式,FDDI组成。

(3)识记:以太网、100Nbps、1Gbps、10Gbps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4)领会:以太网、100Nbps、1Gbps、10Gbps以太网的物理层规范,MAC方法。4.无线局域网技术

(1)识记: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技术要求、硬件组成。

(2)领会:无线局域网的连接方案以及标准,无线应用协议WAP。(3)领会: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系列,蓝牙技术,IrDA和HomeRF技术,IEEE 802.16协议。

5.移动Ad Hoc网络

(1)识记: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2)识记:移动Ad Hoc网络的结构和路由协议。

(3)识记:移动Ad Hoc网络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6.局域网操作系统 识记: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介质访问控制协议;IEEE 802标准;FDDI;WLAN

难点: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WAP。

第九章

实用网络技术

(一)本章知识点 1.分组交换技术

(1)X.25协议:协议层次、分组格式、分组类型。

(2)帧中继(Frame Relay)的基本原理、帧格式、应用和发展。2.异步传输模式(ATM)

(1)ATM交换、定义及功能。(2)ATM的特征及信元交换技术。

(3)ATM的层次结构、ATM子层和ATM适配层。(4)ATM的工作方式:异步时分复用。3.第三层交换技术

(1)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引入。(2)局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3)广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4.虚拟局域网技术

(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2)建立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3)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5.虚拟专用网VPN(1)VPN的概念。(2)VPN的特点。(3)VPN的安全技术。(4)VPN的应用。6.计算机网络安全

(1)网络管理管理五大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

(2)网络安全概念,网络攻击的几种形式,网络安全机制,加密解密,数字签名。

(二)考核要求 1.分组交换技术

(1)识记:帧中继工作原理及应用。(2)领会:帧中继帧格式。2.异步传输模式

识记:定义、工作方法、功能。ATM特征,基于Cell的分组交换技术,信元格式、适配层功能。

3.第三层交换技术

(1)识记: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引入。

(2)领会:局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广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4.虚拟局域网技术

(1)识记: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2)领会:建立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划分虚拟局域网 的方法。5.虚拟专用网

VPN 识记:VPN的特点,VPN安全技术。6.计算机网络安全

(1)识记:网络管理的五大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网络安全的概念。(2)领会:常规加密解密方法,认证和数字签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组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模式;虚拟局域网;VPN。

测量实习——坐标计算原理 篇10

坐标增量设直线两端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两点间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纵坐标增量以∆X表示,横坐标增量以∆Y表示。若A为始点,B为终点,则A至B的纵、横坐标增量分别为

∆XAB=XB-XA

∆YAB=YB-YA

反之,若B为始点,A为终点,则B至A的纵、横坐标增量应为

∆XBA=XA-XB

∆YBA=YA-YB

用通式表示为

∆X始-终=X终-X始

∆Y始-终=Y终-Y始

以上可以看出,A至B及B及A之坐标增量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可见,一直线之坐标增量的符合取决于直线的方向,即取决于直线方向所指的象限,而与该直线所在的象限无关。如果已知直线AB的长度SAB,同时已知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那么,AB两点间的坐标增量也可以由下式求得

∆XAB=SAB.cosαaB

∆YAB=SAB.Sinα

写成通式为

∆X始-终=S .cosα

∆Y始-终=S .Sinα始-终aB始-终

已知两点坐标,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X始-终)2+(∆Y始-终)2]^0.5

在测量工作中,应用坐标增量可解决两类问题

(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始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方位角,计算直线终

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上一篇:片段教学如何准备下一篇:硅谷传奇英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