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精选8篇)
造福平江百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县政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组
为了更好地履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促进平江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今年,县政协加大了对事关国计民生,百姓冷暖的职能部门的民主监督力度,成立了相应的民主监督小组,我们按照县政协安排,负责对合管办的民主监督工作,从3月份以来,我们深入龙门、板江、大洲、三墩、余坪、浯口等乡镇,分别召开乡村干部代表以及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座谈会,听情况汇报和来自基层的意见,发放农民、乡村干部、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征求县合管办班子成员的建议等多种方式对我县自2006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三年多来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一)新农合运行情况
1、农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7个乡镇,775个行政村。2006年应参合农民773305人,已参合614778人,参合率为79.5%,其中:民政解决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9326人,占1.52%。全县参合金3073.8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部份614.778万元,含民政解决的10万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2459.112万元.2007年应参合农民815650人,已参合698325人,参合率为85.6%,其中:民政解决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10712人,占1.53%.全县参合金3491.625万元,其中:农民自筹部分698.325万元,含民政10万元, 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2793.3万元.2008年应参合农民853293人,已参合820015人,参合率为96.1%。其中:民政解决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12824人,占1.56%,全县参合金6560.12万元,农民自筹部份820.015万元,含民政解决15万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5740.105万元。2009年应参合农民831140人,已参合802051人,参合率为96.5%,其中: 民政解决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12824人,占1.6%,全县参合金8020.51万元,农民自筹部份1604.102万元,含民政解决15万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6416.408万元。
2、基金支付及平均住院比上扬。2006年住院患者诊治人次33363人次,受益面为5.42%,共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金2152.04万元,平均住院补偿645元。2007年住院患者诊治人次52999人次,受益面为7.6%,共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3563.1万元,平均住院补偿672.3元。2008年住院患者诊治52603人次,受益面为6.4%, 共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 金4447万元,平均住院补偿845.4元.2009年1-7月住院患者诊治人次30781人次,受益面为3.84%,共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3489.8万元,平均住院补偿1133.8元。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1、各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健全了办事机构,确定了实施方案,把新农合纳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他们有病能医,看得起病,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2、加大了宣传,把知情权交给农民,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农民一开始就明确了参合后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3、建立了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住院统筹、门诊统筹、特殊病种补助、大病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新农合补偿机制和网络监管、报表监管、公示监管、举报监管、定期不定期现场督察“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4、补偿政策逐步完善。
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了各级别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民 受益最大化,3年多来参合农民在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因病住院的补偿比例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5%,补偿封顶线由8000元提高到了5万元。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补偿程序更加简便,县内补偿一律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门诊补偿实行属地报销。
三是坚持大病救助的原则,切实减轻发生高额医药费用的贫困农民因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对超过封顶线的特殊情况按比例进行了二次救助。
5、正式启动了药品集中统一配送。从6月份开始该体系启动后,新农合用药价格平均比上年下调5-10%,今年就可为老百姓节省药品费用支出480万元,节省新农合基金支出300万元以上。
6、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参合金,扩大了农民对制度的普惠面。
(三)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 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问卷调查及座谈意见
(一)群众问卷调查情况
这次调查选择的六个乡镇共有行政村165个, 村民小组2040个, 农户45196户, 农业人口165904人,2009年参合农民146875人, 参保率为88.5%。发出农民问卷970份,收回631份,发出乡村干部问卷660份,收回476份,发出乡村医生问卷300份,收回209份。
1、农民问卷调查624人,其中596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94.5%;没有参加的28人,占5.5%;他们对新农合的总体印象认为好的占50%,认为一般的占44.5%,认为不好的占1.3%。
2、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54%的人熟悉,39.1%的人了解一点,4.3%的人还不太了解。
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机,68%的人是因为生病能够报销医药费,缓解经济压力;7%的人是随大流、别人参加我参加;26.3%的人是根据村委会的宣传。
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20元,认为正合适的占88%,认为可以再增加点的占4.8%。5、73.7%的人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到医院看过病,27.3%的人没有在参保后去医院看过病。56%的人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住过院,44%的人未住过院。
6、看门诊首选村卫生室的人占9.4%,首选乡镇卫生院的人占56%,首选县级医院的人占30%,首选个体诊所的人占4.5%,因病住院会首选乡镇卫生院的人占39%,首选县级医院的人占53%,首选其它的人占8%。7、14.1%的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方便及时,61%的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方便一般,15.1%的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手续比较复杂。8、48%的人对住院补偿比例满意,40%的人认为住院补偿比例只一般,12%的人对住院补偿比例不满意。
9、对所住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满意的占44.2%,认为一般的占43.3%,不满意的人占4.3%。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满意的占47%,认为一般的占43%,不满意的占10%。
10、下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占90%,不 愿意参加的人占10%。
11、不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原因,45%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太低,14%的人担心合作医疗基金管不好,26%的人认为报销手续太繁琐,15%的人认为看病不自由等其它原因不愿意参合。
12、乡村干部问卷调查,对农民每年缴纳2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认为可以但不须再增加的占91.8%,认为农民个人部份还可以适当增加的占6.7%。
13、乡村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了解的占58.2%,不了解的占8.2%,了解不透彻的占31%。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减轻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认为是的占40%,认为对大病患者保障力不强的占21%,认为没有根本解决农民经济负担的占32%。
15、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41%的满意,36%认为一般,19%的人不满意。
16、乡村医生的问卷调查,对合作医疗公示制度认为有必要的占78%,认为没必要的占19%。
17、对住院补偿比例,认为可以的占33.5%,认为只一般的占32.5%,认为太低了的占35%。
(二)问卷调查和代表座谈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报销药品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特别 是重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五保户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总费用不能超过300元的标准太低。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中间商和医生拿回扣造成药价过高,还有的小病用药多造成实际开支增加,至使农民利益实惠少。有部分农民反映一进院医生只问你进农村医保了吗?带了多少钱呀!没进医保的要比进了医保的少花很多钱。
3、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手续比较麻烦,不少代表反映村上证明说起来是小事,但是由于平江是个山区,居住都比较分散,加之村干部都不是脱产干部不在固定地点上班,跑几里甚至十几里找不到人而无法开到证明。
4、在撤区并乡后,部分合并乡的乡镇都只设一个定点医院,由于是山区农民到定点医院相隔30多里,加上又没有通客车,非常不方便,如三墩乡的瑚佩管区有1.5万人口的就医问题。
5、有部分乡镇定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低,有些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是技术力量簿弱。如大洲乡13个村1.5万人,每年出生人口一百多人,而乡镇卫生院却没有一个妇产医生。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要求的参保指标比较高,而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又比较多,每年12月份外出农民基本都没有回家,对参加新型农村医疗都要打电话联系,有的不知 地点无法联系,村干部为完成参保指标只好充保费,调查了解有长江村、黄泥村、新沅村、大枫村的村干部都充了1000元以上,其中浯口镇长江村支部书记充了3000多元。
7、医疗保障机制要理顺好,要避免重复参保问题。我县既开展了城镇医保又开展了农村医保,到底进哪种保常出现政策打架的问题,给乡镇工作增加难度。另外是农村学生本来都进了农村医保,但学校规定要进20元的城镇医保,造成重复参保问题。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农民参保热情比较高,但由于必需在每年的12月底前完成宣传发动、参保登记、保费收缴工作,这样就造成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村级干部对外出农民要打电话联系,有的还要垫付保费,乡镇要搞总结评比,每年完成这项工作乡村都要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行政费用,因此,不少乡镇提出要求政府解决村级干部的电话费补助和乡镇的工作经费。
三、调研认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是一件惠民的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和一些不可预见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冷静对待,尽快研究解决。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使农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进而出现不信任、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现象。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惠性还不高。根据我县3年试点实践,参合农民因病住院的比例不足20%,也就是说有80%的参合农民没有享受新农合制度的好处,长此以往农民难以接受,势必影响农民参合积极性。
2、贫困面大,外出打工人员多,部分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筹资难度加大,筹资成本增高。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8.9836万人,占农村人口72.47万人的40%,民政部门解决力度较大的2008年也只解决1.2824万人。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活条件极差的贫困乡村,产业条件差,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收入来源单一,农户经济薄弱,导致收入的不稳定性,农民实际支持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潜在着参合危机。再是根据县劳动局2008年底的调查统计我县农民外出打工人员为18.29万人,18.29万的外出打工者的参合自筹部分靠其亲戚代交又为新农合的运作带来隐患。部分农民健康的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富裕的地方,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钢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 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又存在农民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缺乏经验体会。这些都会加大资金的筹集难度,进而导致农民个人负担部分的征缴每年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动员群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一些乡镇出现了两种垫资现象,一是干部为完成筹资任务垫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属或亲戚垫资,造成了参保人员姓名、出生年月与本人信息不够吻合,给医疗证的核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票据、参合信息等基础资料错综复杂,难以理顺,增加了补偿难度,总之,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外出人员的亲戚垫资都给他们带来联糸的麻烦和电话费用的支出以及垫资难以收回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为新农合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行政成本高影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参合农民个人筹资部分全部依赖乡、村干部上门收缴,每年所耗费的会议宣传培训、信息采集录入管理、制作证卡、劳务工资等经费需要很多,据大约估计我县每年的筹资开支不少于200万元。乡、村不胜负荷,干部有厌烦情绪,财政又没有专项经费补助,从而可能动摇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缺编,特别是医疗技术人员缺乏,我县的南桥、思村、冬塔等乡比较突出。二是设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县的南桥、黄金、咏生等乡比较突 出。南桥乡卫生院房屋面积只有500平方米,其医疗用房5间仅有100平方米,医疗设备器械全无,6名医务人员有编的3人,省派医师一人,雇请医务人员2人,没有正式护士,反映出我县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有待改善、医务人员有待充实加强。
5、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偏高。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购进药品的现象,但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高于市场药店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自费药品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农民抱怨“药费太高”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后住院报销的那点钱被医院赚去了,自己负担的医药费跟没参合前没什么差别。
6、真正的穷人还存在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合,但按比例报销低,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少,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特别是患有大病或慢性的患者,依然解决不了因病致贫的问题。
7、新农合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不到位,工作经费紧张、无固定办公场地,办公设施添臵困难,严重制约我县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优化服务。县委、县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经常组织有分量的专题调研活动,切实解决新农合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在宣传和服务方面,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宣传“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大病救治,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困难压力的典型事例开展广泛宣传,让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增强制度的吸引力。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相共济意识。三是定期公布住院补偿报帐费用,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进行公示。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对定点医院要加强民情民意通报,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和交流方式,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2、关注弱势群体,健全救助体系。一是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大救助受益面。二是积极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 等的社会救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弥补现阶段新农合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
3、加快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一是最大限度地逐步增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修建力度,为其添臵更新医疗设备,改变村卫生员的工作条件,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对类似三墩乡瑚珮管区1.5万人口就医问题政府要予以重视,争取将原瑚珮卫生院改建为三墩卫生院分院。
4、强化药品管理,降低药品成本。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询价、竞标和区域配送等办法,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购销成本。同时组织药监部门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严格农村药品批零企业的经营准入,打击非法经营,净化农村医药市场。
5、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对于同一管理、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若采用 目录外用药,其药品费用一律由医疗机构承担。有效控制农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6、实事求是、惠民便民。第一,要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基本原则,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及时调整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同时拓宽补偿范围,积极探索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制度的可行性,提高农民的受益面,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第二,简化报销程序,报销手续,县内住院既允许全额垫付实行报帐制,又允许在就医的定点医院直接报销。应取消村级证明这一环节,参合农民可直接凭《合作医疗证》及身份证办理住院手续。第三,完善转诊制度,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合农民在县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7、健全监督机制,真正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合管办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职责,对医疗定点医院的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合理控制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促使定点医院对患者做到入院一张告知书,出院一份结算单,补偿一张明白纸。二是要注重发挥协议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协议 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四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管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创新群众举报、投诉、咨询等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畅通信访受理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
8、创新缴费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我县贫困人口较多,往往在一个时间要筹集所有资金,确实给一些贫困农户带来经济压力。在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上,要探索符合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缴费方式,可以试行采取农民定时定点交纳,委托乡镇财政所等机构代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的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储蓄或结算帐户代缴等方式,逐步变上门收缴为引导农民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9、整合机构、定岗定偏。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域面积有4250平方公里,经办机构要承担着80多万农合和目前94家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每年管理资金8000多万元,如果启动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后,还要涉及700多个村卫生室的监管问题,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乡镇合管站及县级医院要直派专职审核员,按此计算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要有50多人,而目前我县新农合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虽然上岗的 有19人,但有编的只有14人。即使到乡镇的专职审核员暂不考虑,按照目前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新农合的发展方向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19人,是再不能少了,编制也不能再不解决了。关于工作经费,总的讲县政府是高度重视和关心的,财政预算都是逐年增加,但由于县合管办办公场所需租用、下乡用车、宣传费用、接待费用、业务费用等,每年经费缺口都比较大,而其他县、市都向定点医院收取了数额较大的赞助性工作经费,我县却没有收过,鉴于县财政比较困难,对于合管办的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县政府核定允许范围,由县卫生局协调解决。关于机构级别问题。我们建议将我县的城镇医保中心与新农合办合并起来,新成立一个医保管理局,隶属县卫生系统。这既可提高经办机构的管理级别,也可节省一些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还可避免政策打架的机制问题,有利于这项“惠民工程”的快速发展。
10、明确职责,扎实工作。一是要把推进新农合制度实施,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农村卫生支出经费列为职能部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作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党委、政府要加强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监督工作。三是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不但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还要成为有水平的服务者,在推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主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调节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断完善各项关于机构级别的问题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各项实施制度。
2009年8月11日, 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吉林大学07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来到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进行实地调研。永久镇葛平村位于长岭县的东南部, 距长春60公里, 约有400农户, 约2 000人。葛平村经济发展情况处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 据调研数据其农民年人均收入为4 085元, 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4 140.36元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 、永久镇葛平村农户问卷调查汇总数据:130份) 。
为了更好地完成调研目的, 我们对永久镇葛平村的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139份, 收回有效问卷13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3.53%。
二、数据及样本分析
我们组对永久镇葛平村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80份, 收回有效问卷4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55%。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目前有77%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可见, 农民对国家实施的新农合政策还是比较支持的, 但在调查中仍然发现有很多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首先, 家庭年龄结构对农民是否参保存在很重要的影响, 有老人的家庭90%都参加了新农合。其次, 身体状况较差的7%的农民都选择参保, 但身体状况良好的58.99%的农民中参保的不到一半。再次, 文化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民达到75%, 他们中大部分对国家政策比较了解, 参保就比较积极。而剩余25%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很狭隘, 不愿参保。最后, 家庭收入满意度对农民的参保意愿也有影响。对家庭收入不乐观的农民达87.7%, 参保率达89%。
综上所述, 农民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都是影响农民参保的重要因素。
三、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 我们总结出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农合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新农合存在报销范围窄的局限性。新农合以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为主, 门诊、跌打损伤、各种意外伤害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而我们在葛平村了解到, 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 农忙时的意外伤害、冬季的煤气中毒以及春种时期的农药中毒等病症较多。而这些意外伤害却不在报销范围内。因此, 农民大都认为付出多, 回报小, 参保不划算。而导致此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在制定新农合政策时对农民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其次, 新农合报销手续烦琐, 收费水平高, 农民受益水平低。对当地参加了新农合、同时又有报销经历的农民访谈时, 农民反映说:“报销流程的十分混乱”。通过调查得知, 当地一部分农户直接在医院结算减免, 而另一些村民则自己先垫付, 出院后再到乡镇政府索要报销的部分。同时, 当地农民反映, 到医院看病医生都会问是否要报销。是报销的, 医生就会开高价药, 药价普遍高出30%~40%。药费高开, 医保定点医院的的乱收费, 大大抵消了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收入的挂钩, 是医疗乱收费问题产生结症所在。同时我们认为, 医疗乱收费的存在也有补充经费缺口、医疗收费标准偏低等客观因素。按照政府公共服务理论, 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投入的不足。
(二) 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低
我们调查发现, 大部分农民对新农合的起征点、报销上限及报销渠道等并不了解。高达77%的农民对新农合缺乏认识, 只有23%的农民对新农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我们调查走访中, 有一典型农民王某, 家住葛平村一组, 他本人近两年因胃出血两度住院治疗, 但他并没有选择走医保程序。他说, 若走医保程序, 医院就会开大处方, 安排做不必要的检查, 最后除去报销部分就和不走医保程序的花费不差毫几。我们当然不排除一些医院有王某反映的问题, 但归根结底是农民对新农合的不了解, 不信任。
农民对新农合产生抵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村干部不适当的工作方式。在中国农村这个地缘狭窄的小社会中, 人情往往成为决定事物的关键所在。村干部利用人情提高参保率, 农民迫于处好与村干部的关系进而参保, 这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一种对新农合的隐性强制。隐性强制固然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率, 但对新农合在农村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新农合缺乏认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农民不了解新农合的本质意义。新农合作为一种社会保险, 其建立的基本目的就是“保大病”, 防止农民因病返贫, 因病致贫。社会保险中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 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 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2]。
(三) 农民自身的意识淡薄
1. 农民健康意识差。
根据美国卫生经济学家胡志伟教授在研究健康保险需求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表明, 健康保险需求不是直接取决于人们的客观疾病风险, 而是人们对疾病风险的主观认识和主观决策的心理过程。中国农民健康知识的贫乏直接导致贫困地区农民对疾病风险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疾病风险存在着差距。往往是小病靠挨, 中病靠拖, 不到病危不进医院, 使得本该少花钱能治愈的病变成了多花几倍的钱去医治。
除去客观原因, 我们调查得知, 由于健康意识差造成农民未能及时就医的达到46%。农民健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健康知识相对贫乏, 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评价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认识等。我们调查发现, 90%以上的农民不知道结核病是国家免费治疗的疾病, 有些村民甚至对实施多年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都觉得无关紧要。
那些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但身体健康的农民不愿参保。只有那些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是新农合的积极参与者。这就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导致新农合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 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弱。
互助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众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农民认为患病是自家的事, 与他人无关, 体现出强烈的家族自助、不求“外人”的观念, 缺乏“互助共济”意识。同时, 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观念在农村相对浓重, 使得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共济”也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他们更多的是以血缘和情缘为基础来处理事务。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所以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 只注重眼前利益。
调查发现, 很多农民若今天用20元参保了, 就想着能否得到实际的利益。一些年纪较轻、身体较好的农民, 觉得交钱就是吃了亏, 因此不愿参保。也有的觉得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个人是他本人福利的最好判断者。我们调查发现, 由于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淡薄, 当他们交了钱而未得到实际好处时, 就会对新农合带来的个人福利不满意。但从整个社会来看, 新农合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 即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参保农民只缴纳了10元或20元的费用, 却能极大地减轻生病农民的负担。同时, 其他未生病而未享受报销优惠的农民损失并不大。所以, 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薄弱, 成为建立和发展新农合的又一阻力和障碍。
四、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
以上列出的几个问题, 都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现介绍如下:
1.对外出务工人员就医政策应增强灵活性。农民工是重要参保人群, 针对农民工就医报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 实现“多保合一”, 破除城乡界限, 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例如, 2010年两会之后, 很多地区将过去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少儿互助金”等统一改为“城镇居民医疗险”。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医疗报销问题。其次, 建立农民工全国联网就诊系统。通过加强新农合的网络化管理, 运用发放IC电子卡的方式, 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 通过刷卡身份认证的方式, 在打工所在地的定点医院实现报销。
2.简化医保报销程序。首先要变“病人跑”为“医疗机构转”[1]。政府要加大在新农合定点医院普及方面的建设。其次, 建立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三级联网的计算机网络报销管理系统。例如, 目前吉林参合农民已经可以进行“网上报销”, 农民再也不用在医院和合管办之间跑来跑去。
3.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针对农民对新农合认识程度低的问题, 我们建议应加大传媒宣传报道, 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广泛宣传受补偿实例,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宣传发动”与“行政动员”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媒体介绍新农合, 使广大农民了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方式, 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 提高对新农合的认知度。
4.提高农民自身的思想意识。我们认为, 国家社会要加大对农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培养。例如, 利用电视、广播对农民进行科学卫生知识讲解, 将良好卫生习惯编成浅显易记的歌谣、手册发给农民;开展农村健康知识教育, 提醒其注意疾病的预防;让农民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及其治疗的有关信息, 避免患者和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消费。同时, 可以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下乡实践, 为农民讲解健康卫生的常识, 帮助其培育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帮助形成社会各界成互助共济的一个良性循环。
五、结论
综合了我们对松原市永久镇葛平村的调查情况, 发现新农合政策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再加上农民对新农合认识程度不高, 自身健康意识淡薄, 导致新农合普及度并不理想,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国家应加强政策的灵活性, 扩大报销范围, 简化报销手续, 加大宣传力度。只有真正地解决了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 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实施的满意度, 农民才能更加积极地参加并支持新农合, 新农合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是近年来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形式之一。通过对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新农合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 深入剖析农民不愿意参加新农合的深层次原因, 以期找到能使新农合有效运行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合,认知程度,政策
参考文献
[1]郭振宗.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 (6) .
世界银行报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只保大病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保大病、自愿参加的性质,可能会出现大病风险覆盖不平等,造成逆向选择。对此世界银行在北京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农村卫生改革的报告,报告称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做进一步调整。
四川成都:防艾知识将走进中学日常课程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实施意见,并要求教育部门要负责指导和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以普及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有害健康”等健康提示语可能标上酒瓶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10344-2005)将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除了饮料酒的酒精度范围、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方法等内容有调整外,新国标还推荐企业在标签上印上“劝说语”,如“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孕妇和儿童不宜饮酒”等等健康提示语。
我国成功研制人体外“种植”组织器官的新技术
由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近日通过专家鉴定。这一新技术被认为是继组织器官移植以及重建手术之后,治疗病缺损组织器官的另一种手段。
卫生部:6月份传染病疫情 共死亡617人
2006年6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75512例,死亡617人。本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上海市把造血干细胞移植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自2006年7月15日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将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自担医疗费用将有望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具体金额可达10万元至15万元。
港澳台
港一些公立医院流行诺沃克病毒
香港一些公立医院近日连番遭到诺沃克病毒袭击,已有110人受影响。专家指出,虽然此病毒传染很快,但杀伤力并不大,症状多为呕吐、腹泻,并可于2至3日内康复。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诺沃克病毒或已变种,提醒市民要提高警觉。
台湾查获假农药50吨毒性可致肿瘤、畸胎
台湾嘉义的检调机构自2006年5月起,陆续在岛内多个地方查获总量达50吨的假农药,其中有些毒性有可能导致人体肿瘤、畸胎、生育能力受损、基因突变等。
台湾孩子上网调查:32%成瘾 60%沉迷网络游戏
暑假来临,台湾儿童福利联盟公布2006(台湾)儿童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显示,有32%的孩子因为长时间接触网络、依赖网络,已经出现“网络成瘾症”。在上网成瘾的孩子中,有62%的人因为玩在线游戏而沉迷网络,而80%的网络游戏内容都涉及暴力;还有40%的孩子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交友。
台湾高雄出现今年首例台湾本土登革热病例
今年以来首例台湾本土型登革热病例在高雄市出现,该名女性在6月26日发病后前往就诊被怀疑是登革热,经院方通报采血送验确认感染登革热。高雄市卫生局呼吁,岛内民众在暑假期间如前往东南亚国家应做好防蚊保健措施。
澳门卫生局叫停服康婷纤维素
澳门卫生局药物事务厅接获香港卫生署通报,当中指出由海南康婷保健品有限公司供应的“康婷纤维素”,每粒胶囊参杂有十毫克的处方药“西布曲明(Sibutramine)”。有心脏病人士不应服用。澳门卫生局呼吁居民不要购买及停止服用。
国际
世界卫生组织称:安哥拉已经有2000人死于霍乱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2月中旬到7月初这段时间里,安哥拉累计报告48000多起霍乱病例。已经有2000人死于霍乱。
美国研究称男性孤独症患者缺少部分脑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年龄在10到44岁的9名孤独症男童和男性成年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发现患有孤独症的男童和男性成年人较之正常人缺少部分脑细胞,即在与情感和记忆相关的脑组织当中,他们的神经细胞数量较少。
德科学家造出人工精子 有望根治男性不育问题
英国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利用老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人造精子,并使之与卵细胞结合,制造出了7只小老鼠。这项研究有望帮助解决男性因无法产生精子而带来的不育问题。
美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红藻提取物可防宫颈癌
调研队伍: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赴浙江省义乌市城西镇东河乡雅留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调研人员:
乌云 3080101268何珍珍 3080102803王宇佳 3080104187 蒋招梧 3080102594庄振亚 3090103323陈洪军
309010262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赴浙江省义乌市城西镇东河乡雅留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摘要】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对浙江省义乌市城西镇东河乡雅留村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村民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是否清楚报销制度、对住院报销是否满意、投保是否有减轻经济负担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民的切身感受,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义乌市城西镇东河乡雅留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虽然此次调查人数较少,但在调查过程中农户的呼声却是相同的,能充分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
一、调研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以下不同特征的创新:
1.筹资的稳定性。政府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的缴费,受制度的正式约束,至于集体的扶持以及社团与个人的资助,给不给、给多少、何时给,几乎是非正式的约束。在正式的筹资制度约束之中,政府财政资助占主导地位(财政占三分之
二、个人约三分之一),大大减少了原来集体经济支持的不确定性。
2.补偿的“保大”性。以“大病”(住院)医药补偿制度为主,兼顾“小病”(门诊)费用补偿,并且实行分级、分段、分项等补偿办法,重在“保大”,而不是解决缺医少药的原始问题。
3.参合的整体性。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整体参加,可以防止一人参合、全家享福的“搭便车”行为。
4.保障的配套性。同时建立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统筹解决特困户的参合问题,以及高额费用过重者的负担问题,较好的体现公平性。
5.管理的外在性,参合农民与医疗服务者之间,没有合作、合办的产权经营关系,而具有一定的“准”社会性和“准”保险性特征。
6.基金的专用性。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经办机构的经费一律由财政供款解决,这有利于控制缴费标准,减轻缴费负担,增强基金支付能力,提高制度的效率。
7.统筹的高层性。统筹层次明显提高,不再局限于大队、村和公社,而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筹调剂,有的地方以地市为统筹单位,仅此更能体现
保险的“大数法则”,共济能力大大增强。
8.农民的被动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安排,更多表现为政府意志的主动性、超前性、主导型,显示了制度变迁的外动力在政府,取决于政府的价值判断和政策的取向,而农民更多的是处于被动员、被宣传、被引导的被动地位,尽管最终参合权由农民个人的“自愿”来决定。
新型农村合作实施以来,是否切实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问题?是否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调研过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访
此次调研任务分四个部分进行:走访当地群众,通过随机问卷填写的方式收集群众对现有医疗保险的态度和意见;走访近期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减免的村民,了解医疗保险的保障项目、报销程序等;采访政府相关单位,了解医疗保险资金的来源和投入金额、投保人员总数等信息;走访医疗机构,了解当地医疗条件。
图1 实际走访村民分发问卷
在调研过程中,大家不仅了解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认知。参与调研的同学在实践心得中是这样描述实践过程的:
事情在进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交流问题。由于我们深入农村调查情况,并且想获得更为广的信息,我们从各个年龄层进行调查,很快就遇到了与当地村民的交流问题,而我们队中只有一名成员能讲当地方言,这给我们调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影响了我们调查的速度和效率。我们只能克服语言上的困难,耐心指导村民填写调查报告,对其中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地介绍,也辛苦了何学姐的耐心翻译。我们进程缓慢,一天下来回收了有限的调查问卷,和一些采访记录。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这些把大量时间花在学校里的学生缺少社会上的这些现实经历和经验,往往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突发的问题确实带来不少的困难,但同时仍然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和收获。并且,见惯了城市里校园中大家填问卷走马观花式的情况,当地村民填问卷的的认真态度真的让我们非常佩服,他们是真的希望这些问卷能对他们带来一些帮组,我们也从他们这些行为中看到了农村人民朴实的作风。(摘自队友蒋招梧实践心得)
通过参加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切的认识到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问卷调查固然是一种理想的调研方式,但如何和当地的村民沟通则比简单的填问卷更复杂。在社会实践中会结识到更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活动更容易互相了解、增进感情,拓宽社交面;同时,共同的实践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引导我们学生去地认识和接触社会,更好的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摘自队友庄震亚实践心得)
三、调研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成果
3.1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身体会
回收问卷总结得出的结果如下:
3.1.1绝大多数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都有所了解,但宣传深度不够。据对调查显示,参保率几乎到100%,但对政策具体的内容如补偿办法、药价目录等却不清楚。
3.1.2新农合实施,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为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少乡镇卫生院积极改进就医制度,在筹措资金改善医疗环境、更新医疗设备的同时,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狠抓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改变了以往农村医疗“三差”——医疗环境差、医疗设备差(落后)、业务水平差的局面,广大农民选择就近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人数增多。数据显示,100%的农户参合后都有到定点医院看病的记录,且农户表示满意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3.1.3医疗费报销审批程序方便、快捷。患者出院后,拿到费用单当天就可以直接到医保部门去报销。只要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费用都会得到相应的补偿。报销的比例都有公示,都能达到55%以上。在雅留村有很多的自筹小商品加工作坊,在调研过程中碰到一位阿姨,左手手指受伤被判定为工伤,从而没能得到费用报销。但工伤没有经过法律判定步骤,所以在报销审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1.4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景,群众扔抱希望。当问及被调查群众明年是否继续参加新农合时,100%的参合群众表示要继续参合。“虽然感冒等小病我们可以在个体医务所就诊,但人生难免不会患大病啊,现在大医院看病又那么贵,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多报少报,但至少也会报一些的。”
3.2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看,政策目标是正确的,政策实施阶段是明确的,制度初始阶段的情况也是较好的。但对存在一些急待改进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以完善。
3.2.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愿参保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应逐步改变农民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农民自觉参保的积极性。宣传教育要以引导农民如何正确地分析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利弊为出发点;要实事求是,避免夸大或是只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点;要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杜绝任何形式的强迫性举措,坚持自愿原则。
3.2.2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高价药建立起医保名录的退出机制和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或采取直接从生产厂商处订货的方式。
3.2.3强化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合作医疗的透明度问题。医疗合作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要对基金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得到的医疗补助定期予以公示,要让广大农民对基金的使用放心、满意。一是做到医疗过程的信息公开化,确保农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设立有农民参与的监督管理机构,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基金管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在资金使用上的不正之风。
3.2.4逐渐加大对现有公益医院的投资力度。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为了给病人一个明确的诊断,也更是为了明哲保身,医生只好加大辅助检查力度,检查费用也就大幅度提高了。在国家没有投资情况下,医院只好提高检查价格尽早的收回投资,以利更换更先进的医疗器械,而越来越昂贵的医疗器械价格致使检查费用也越来越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出面,由国家来调整或者投资为医院购置器械,并出面干预降低各项检查费用,这也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财政对医院的拨款普遍在5%以下,如此低的比例,医院要生存肯定要赚钱,病人就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无论药医分家、药品降价、单病种限价等等,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出面,由国家来调整或者投资为医院购置器械,并出面干预降低各项检查费用,这也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调研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访调查活动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它确实可以减少农村人口的医疗负担,从而改善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其不完善的一面。而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对于农村人口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逐步地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完善医疗监管,公开医疗合作基金开支,降低人民医疗开销,让人民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医疗合作制度所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这项制度才会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可,获得更多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一、调研背景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的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调研内容
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老百姓的日常就医现状和目前就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调研地点及调研对象
德惠市边岗乡平安村村民
五、调研时间
2012年2月10号––20号
六、调查方式
访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我对平安村的20余户农民和诊所1名医生以及5名病人家属调查显示,农民对现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体上持肯定态度,对合作医疗补助方式格外关注,参合率在92%左右。
一、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识和态度
1、大多数农民了解“新农合”,参加“新农合”的热情较高
调查显示20名被访者中,100%听说过“新农合”,从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工作评价看,30%的人认为本县新农合医疗办公室宣传是很全面而且是连续的;60%的人表示宣传工作只是在投保期进行;10%的农民表示不知道宣传。从宣传的效果来看,农民对“新农合”还是比较了解的。有
40%的农民表示了解“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和相关知识,60%的人知道一点。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普遍表示欢迎,对参加“新农合”有很高的热情,在调查的20人中,只有一个人没参加“新农合”。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不能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不能接受,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话,所以重点精心策划好的农合宣传活动,利用典型事例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参加新农合的权益,消除参合盲点。
2、绝大数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感到满意
100%的人是自愿参加“新农合”的,对于为什么要参加“新农合”,被访者表示“新农合”在减轻经济负担上有积极作用,能防止因病致贫,看病时能减轻经济负担。由于“新农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就医的经济压力,几乎所有的农民满意“新农合”制度。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为什么只有住院费才能报销?
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县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也就是说,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报销补偿。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
2、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乡镇卫生院占有的医疗资源有限,条件总体来说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一方面是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是医疗设备不足。乡镇卫生院总体上来讲设施陈旧、设备较差,近两年虽有所改善,仍不能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村卫生室更存在很多问题几个村共用一个卫生室,群众就医不方便。部分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卫生差、医疗水平低、管理不规范。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参合积极性。
3、定点医院少,农民就医不方便。
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院,但认为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像一些医疗技术很高的私立医院却没被设为定点医疗机构。他们建议私立医院也应该设为医疗定点机构。
4、医务人员报酬低
乡镇卫生院普遍反映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月工资千元左右,导致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不安心,服务意识差。医疗机构有明显的趋利行为(如药价高、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5、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
目前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目前农户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生病一般都就近到村级卫生室或个体诊所就医,一来方便,二是收费低。而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6、新农合报销比例低,新农合用药范围过窄如:进口药品不能报销 大病的特点是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各种开支多,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生产生活影响特别大,建议调报销上限,提高定点医院的报销比例。这样的政策调整符合新农合的政策取向,也有利于实现新农合的基本目标。还要逐步扩大新农合基本用药范围,把那些疗效高、进口药纳入报销范围;合理确定报销费用,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负担,约束医疗行为。
三、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1、加大工作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
鉴于我县参合率较高的情况,目前要把稳定参合率,保护和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放在首位。一是舆论引导。运用多种形式,长期不懈的宣传新农合政策,使党的新农合政策为广大农民所熟知,自觉支持新农合。二是政策吸引。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受益,应成为各级政府政策制度研究的重点。也要做好未参合农民的工作,用实际利益吸引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
2、加大对乡村两级卫生院所的投入,提高卫生院所的管理水平和医护质量 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强乡村两级医卫队伍建设,通过医疗支农、培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乡村两级医卫人员医技水平,培养一支扎根农村、作风过硬、技术优良的农村卫生队伍。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办尽可能大的事情,提高办事效率。
3、严格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参合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要进一步理顺药品、医疗器械进货渠道,实行招标采购制度,严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关,充分保证农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促进农村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4、简化报免程序,方便农民就医看病
利民工程就要让农民既得实惠,又得便利。应削减门诊、住院费用报免中间环节,逐步推行门诊、住院现场直报方式。特别对于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参合农民,也要简化手续,除大病大额医疗费用需要事先电话告知外,只要凭正规医院的证明和发票,无需补办任何手续,就可以报销医疗费用。
四、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一、初步成效
试点工作在我县正式启动已历时一年,进入医疗费用补偿程序已有10个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有序。目前,全县参与合作医疗农户约24.5万户、83万人,参加率达79%。今年1-3月受益群众7.39万人,补偿金额467万元,其中住院补偿6092人,人均补偿500元,试点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
1、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题。
我县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按照“大病统筹为主,预防治疗双管齐下”的方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对年内未住院的农民实行免费体检制度,初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确保群众“无病保健康,小病自筹费用,大病统筹关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体系,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民实施“大病特补”,从治疗费2万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补助;对农村五保户实行二次补偿,二次补偿实行零起付点,按实际费用补偿50%;对农村“大病特补”、“二次补偿”后仍无力承担剩余医疗费用的农民实施医疗救助。
2、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就医习惯。
实施合作医疗试点后,通过提高补偿比例、降低门槛费、封顶线后,农民就诊、住院比例明显上升,农民健康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来”的现象得到改变。农民高兴地说,一年只花10元钱,就能享受到“公费医疗”,值得;在县内出院时当场就能获得补偿,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乡镇卫生事业发展。
许多乡镇卫生院在试点工作开始前人员四分五裂、名存实亡。试点工作进行后,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重组,以往的医务人员又回来上班从事试点工作。而从操作来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诚信、优质、高效、细致的服务工作对于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疾病,有利于促进全县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构筑了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平台,促使全县卫生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诊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医患纠纷逐步减少,实现患者需求与医疗机构自我发展的“双赢”。去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6%,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构成比下降2.38%,开大处方和滥用药、造成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抽样调查,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平桥乡1村9社农民陈维润患白血病在广东和南充中心医院住院花费3万多元,由于参加了合作医疗,报销药费7450元,解决了继续住院的经济问题。受益群众感慨地说:“农村税费改革,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减负;新型合作医疗,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拿钱,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一是党政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方式简单,部分农民还不知道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更不知道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把握不准,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对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产生误解。
三是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十分了解。
2、试点工作权责利不够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诿。部分乡镇党政领导认为合作医疗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具体的工作应由乡镇卫生院去实施。有的地方虽由政府牵头,但要求乡镇卫生院支付工作经费等,造成工作脱节。
二是岗位职责不清。由于村、社与医院之间职责不明,信息不畅通,在做基线调查时意见不统一,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试点过程中,由于登记、造册、收缴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填发《医疗证》、建立家庭帐户、个人信息资料录入和送审、农民办理住院补偿等后续工作,群众有意见。
3、群众对费用报销不够满意。
一是农民认为报销费用低。部分农民认为手续多,审查严,报帐较为麻烦,到手的钱少。河东区老鸦镇流杯村三组参保农民吴显发因骨折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去费用3700元,几经周折实际报销才278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农民受益面小。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在报销医疗费用中,未住院则不能享受基金补偿。假定一次大病在县以上医院住院后,补偿费用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左右,其结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没顾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审核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乡镇卫生院为笼络病人,该审核的项目不审,或审核出的项目不计数,夸大报帐金额,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的公平、公正。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偿公示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
四是医药收费标准不统一。药品报销范围太窄、品种太少,甚至出现同一种药品,在定点医院拿药的参合患者比不参合患者支付的费用要高,正规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比个体私人诊所和药店的药品价格要高。更为突出的是报销有“封顶线、门槛费”,还有“好药不能报”的限制,影响到了农民受益。
4、合作医院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不够完善,整体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就医需求。同时,设置定点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的报销只能在合作点报,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直接影响农民参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关不严。无论具备住院条件与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长住院时间,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看病热情,这一点在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
三是处方用药违反规定。有的合作医疗点,开大处方、人情方的时有发生,群众产生攀比心态,也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进展。
5、财政经费投入不够充足。
一是合作医疗业务费用负担过重。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乡镇卫生院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宽面大,而财政没有一分钱的补助,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有的乡镇卫生院形成了新的债务。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县合管办年度预算经费不足。县财政核算的20万元工作经费,远远不能适应县合管办业务费用的需要,加重了乡镇医院的经济负担。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扩大试点工作的影响力。
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原则、意义、基金的管理运行、费用报销流程、转诊等内容,宣传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要通过“典型带动、压滤机滤布示范引导”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农民自愿参加的积极性。同时,系统地设计一套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宣传方案,力争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领导,提升群众参与的认可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财政资金长期、稳定投入,有效解决“筹资难”等突出问题。县合管办要组建试点工作督导组,设立举报电话或,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到群众有意见可以提,有“猫腻”可以举报,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农民的认可度,真正让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进试点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的筹资形式,对因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而垫资的乡镇,县委、政府应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减轻乡镇村社干部负担。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费用的报销要坚持做到乡、村张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情况、受益群众名单以及参合农民的补偿数额和比例,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要坚决防止截留、挪用、滥用合作医疗资金的事件发生,确保专项资金有效用在农民身上。
二是要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坚决杜绝合管办既对医疗机构的费用单据实行审核,又直接办理报销拨付现金的做法。对乡镇收缴的医疗基金,要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做到“收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全面落实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的各种优惠服务措施,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4、科学操作,增强试点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简化报帐程序。要全面推进科学合理的报帐结算制度,加快报帐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先行垫付的办法,实现农民随时出院、随时结算、随时报帐。
二是取消门诊补偿费用。将个人缴费全部用于住院统筹基金,一次性趸交收费10元,5年为收费周期,平均每年统筹2元。这样既可体现互助共济的原则,又能够节省人、财、物,降低运行成本,更能够消除定点与非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因价格竞争而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矛盾。
三是要让利于群众。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降低医药费、服务性收费,药品价格、费用的审核报销要坚持阳光运作,做到公开透明,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5、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一是严格资格审核。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上岗的合管员严格进行资格审查,重新认定,确保基层审核、补偿工作质量。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农村合作医疗点骨干医生,县财政应拨付专项资金,加强对全县专业人员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后备力量。从当地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一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村医疗机构中来,以提高乡镇、村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题。
6、增加投入,保障试点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统筹经费。县委、政府对县合管办的工作经费进行核定,应根据实际业务量的多少和相关费用的支出酌情考虑,也可参照人口、参合率确定区乡镇经费比例,属于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经费,应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一、临沂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
临沂是山东省农村新型金融改革的先行市, 山东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在2008年3月26日正式挂牌营业。目前, 股东已由刚成立时的48户, 发展到100户左右, 股本由原来的53.7万元扩增到170万元以上, 2008年末实现账面利润5.77万元。2008年11月16日,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临沂市罗庄区江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目前已为罗庄区52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运作资金达1.57亿元。
到目前为止, 临沂市有1家经银监会和政府部门批准成立、具有金融经营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另外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建立, 为临沂市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 对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问题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 政府把握政策导向, 审慎灵活监管, 助推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的发展
在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以来, 临沂地方政府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等课题, 多次深入各县区进行认真调研, 明确了试点工作思路。为提高已成立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维护其发展信心, 临沂银监分局坚持审慎灵活监管, 努力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协调临沂市商业银行沂水县支行向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拆借资金30万元, 解决了部分社员的燃眉之急;针对入股社员资金需求较大的实际情况, 该银监分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允许其突破了前十户贷款的限制比例, 促进了资金互助社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支农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 试点区地域优势明显, 组建条件成熟
临沂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在地, 并不是经济较落后地域, 而是临沂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中小企业较多, 地域优势明显的县区, 组建条件成熟。临沂市民营经济较发达, 2008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75.1%。江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临沂市罗庄区, 中小企业较多, 主发起人华盛江泉集团连续7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区域优势为小额信贷公司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市场环境。临沂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较好, 全市现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4万多个, 占山东省的1/2, 农村金融市场总量大。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在有成功开展农民资金互助活动经验、民主管理状况良好的沂水县姚店子镇蔬菜协会的基础上组建的。
(三) 信息对称, 手续简便,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组建具有区域性, 对服务范围内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 因此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 其操作手续比较简便, 放贷时间最多为3天,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贷款的归还期、利率、归还方式等进行创新和变通, 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于那些急需资金发展生产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而言, 可谓雪中送炭。
沂水县姚店子镇有45个行政村、很多生姜专业户, 有的收姜户一年的资金需求就高达几百万元, 资金需求很大, 而整个镇上, 只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 农民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开业一年来, 共发放贷款37笔247万元, 帮助社员扩大生姜加工规模200余吨, 帮助社员增收10余万元, 充分发挥了互助社的支农优势。
(四) 坚持合作制方向, 注重规避风险, 示范作用明显
临沂市已有的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 坚持合作制方向, 注重规避风险, 业务运营规范, 社区内金融服务格局明显改观, 示范作用明显。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民主管理、公开章程等管理运营方式, 建立健全了以“三会一层” (全体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互助社经营管理层) 为主体、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江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管理和业务上以实现“三零”为目标, 即业务上“零风险”, 服务上“零距离”, 管理上“零库存”。由于目前注册资本为1亿元, 加上可向银行融资5 000万元, 可贷资金只有1.5亿元, 为达到效益最大化, 公司一方面尽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经营业务。
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立为当地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定的资金, 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受到了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欢迎。但在调查中了解到,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刚刚起步, 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地位不明确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关于农业金融的法律体系。而我国, 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框架来界定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地位。比如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是银行, 在性质定位上是“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新型农村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成立的企业, 并不涵盖在《商业银行法》的范围之内。但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却是金融类服务, 这种定位的模糊为其日后的发展和监管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良好发展。
(二)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限制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从各国经验来看, 农村金融建设离不开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显然不够, 而且监管部门出于风险控制要求, 用近乎现代正规金融机构的审批程序和标准, 对各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立实施严格审批, 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组建成本和操作成本。另外, 在社员红利分配比例、股金退出、附加表决权、非农民社员和社会组织借款数额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也不利于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力。
(三) 数量少, 规模小, 难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临沂市作为农业大市, 有7 151个行政村, 农业和农村经济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但目前临沂市还只有1家合法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和3家小额贷款公司, 还没有一家村镇银行。显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数量上来说, 远远达不到“广覆盖”的要求。另外, 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和服务范围的限制, 已有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限, 对当地急需资金的农民和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而言, 不过是杯水车薪,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金融抑制问题。
(四) 融资渠道窄, 限制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正常成长
现有的关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规定, 在组建条件、融资渠道方面限制较多。农村资金互助社存、贷款业务限于社员。农民本身是需要资金的群体, 没有多少存款, 所以资金互助社吸收存款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前景不明确, 使获得社会捐赠这一资金来源的效果差强人意;在向其他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方面, 尽管国家目前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和股东人数的限制, 极易造成资金短缺, 严重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狭窄的筹资渠道和有限的资金积累, 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限制了其正常成长。
(五)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风险防范能力差的隐患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型化、资金实力较弱, 在适应分散农户和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 也存在着风险防范能力差的隐患。临沂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资金都是贷给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运行一年来, 贷款回收不错, 信用状况较好。但如果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 贷款不一定能收回来, 信用风险就可能发生;另外, 农户和小企业自身无足够可供担保资产, 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贷款风险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受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从业经验的限制, 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技术和人才, 潜在的操作风险也很大。
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建议
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虽然没有从完全改变农村金融抑制现象, 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试点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需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迫切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来解决新问题。
(一) 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的专门法律, 明确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地位
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支持是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为此, 应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农村合作金融法或者类似的法律及相关法规, 规范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要以立法形式明确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三农”的地位, 赋予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合法金融机构的正式身份, 并明确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有关法人登记、税务优惠、金融监管等方面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提供法律支持。我国还应借鉴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成熟国家的经验, 为合作金融机构合并、重组、转型等提供法律依据。
(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助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农业的弱质性, 决定了农村金融建设需要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设初期, 出台配套政策, 从资金、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切实负担起打造良好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责任, 明确对金融机构“三农”信贷投入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在有利于产权保护的基础上, 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选择权利, 制定合理的制度框架, 确立有效、公平的竞争规则。
(三) 拓宽融资渠道, 保障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持续发展
解决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短缺问题, 应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渠道,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持续发展。可由中央银行向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批发支农再贷款, 委托其向农户发放;商业银行可在政策支持下向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批发贷款;探索互助性担保、互助性保险等新的互助合作方式, 推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等。对于小额贷款公司, 应放宽其市场准入条件, 取消其股东人数限制, 在组建时允许吸纳民间资金和企业法人资金, 并且还可以随时吸纳新的资金入股, 使公司具有比较充足的资本金等。在风险可控、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拓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融资渠道, 保障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
(四)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有效性
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要突破风险由政府全部买单的传统, 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 以自担风险为前提, 切实加强监管。通过龙头企业、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相互制约关系, 提高贷款的安全性。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 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以尽快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建立谨慎的运营监管制度, 根据资本充足率、贷款分类标准、流动性比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日常监管中可能引发的风险苗头, 适时进行风险提示;积极引导和督促其贷款投向, 防止贷款投向偏离“三农”, 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对改善区域内金融服务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可盲目快速复制。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上必须坚持积极审慎的原则, 既要有积极的态度, 更要坚持审慎的原则。试点区域要具备应有的基础条件, 不能强行推进, 要循序渐进。要选择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状况良好、信誉佳的企业为依托, 承载这项工作。同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不是发展的越多越好, 也不是规模越小越好。在发展规模、层次上要针对服务的产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定, 要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文化建设、品牌塑造相适应, 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 特别是要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探索成立了一个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还在于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 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模式, 构建现代金融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参考文献
[1]唐双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J].当代经济, 2008 (7, 上) .
[2]刘宛晨, 段泽宇.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3) .
[3]张琦.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3) .
[4]曾文革, 吴宏丽.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法制建设的经验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3 (6) .
一、沛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目前,沛县共有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481个,其中村级430个、镇级27个、县级6个、市级18个,形成了多层次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结算网络化、电算化,建立了补偿稽查制度。农民参合人数由2004年59.1万人增加到2013年94.78万人,参合率由最初的60.75%提高到100%;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2004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005万元,2013年增加到2.67亿元。2013年累计补偿229.91万人次,累计补偿41402.05万元,县镇两级住院费用政策补偿比达到83%。
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持续有效筹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但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筹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一些贫困镇区,农民支付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镇村干部和乡村医生筹集个人负担的部分成本较大,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卫生室人员垫付农民个人负担资金的现象。
(二)重复参合参保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因素,比如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允许在城镇就读的学生和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这部分人员有的已参加了新农合,造成重复参合参保。二是信息不能共享,由于现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承办,两种基金的筹资时间不一致,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医疗保险信息平台没有实现对接,对参保人员信息核实的难度较大,造成重复参合参保现象的发生。
(三)基本药物品种价格不够合理。一是基本药物目录过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基本药物数599种,远远低于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894种。目前,群众较常用的品牌药、小儿适宜剂型药品、眼科等小科用药药物品种缺失。而且常用品种配送不及时,有时不定期缺货,有的甚至长期缺货,如三七片、丹参片、甘草片等,加之少部分慢性病人常用药品以及群众已经接受并且习惯了的常用药品不在目录之内。二是部分药品价格不尽合理,部分基本药物中标价不仅高于制度实施前自主采购价,甚至还高于制度实施前的药品零售价。
(四)基层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部分乡镇卫生院执业水平低,服务不规范,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较突出。据了解,医改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60%以上用于县级以上医院报销,40%以下用于乡镇卫生院报销,这与医改的目标“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背道而驰。况且乡村医生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村级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价格和诊疗服务标准不到位,有的没有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报销相关费用。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级统筹,资金在县级完全做到了封闭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但是在资金使用的终端,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情况屡禁不止,尤其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医患联手造假开处方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监管存在漏洞。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一)强化制度宣传,优化医疗服务。要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要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二)整合医疗制度,避免重复参保。按照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制度之间的平稳有序衔接工作,将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合并实施,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机构合并归一个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防止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
(三)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成本。建议在符合国家医改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或增补药物目录品种,特别是儿童、老人、妇女等重点人群常见病防治药品,以满足群众合理的基本用药需求。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询价、竞标和区域配送等办法,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购销成本。同时,组织药监部门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严格农村药品批零企业的经营准入,打击非法经营,净化农村医药市场。
(四)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定点机构监管。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对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要加大对“滥用药”、“滥检查”、“滥用高值耗材”、“炒卖病人”、“滥收住院病人”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病区执业医师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定点资格。
(五)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重新调整镇卫生院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基层镇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备所需人员和设备,积极发展村级卫生室,提供初级诊疗服务。要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镇延伸,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延伸。要开展乡村医疗队伍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转变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价廉、质优、便捷、高效的服务。
(六) 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有效。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行“收、管、支”三分离的封闭管理方式,即收钱的不管钱(镇村人员)、管钱的不用钱(财政部门)、用钱的不见钱(经办机构)。设立新农合基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开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上银行系统,加强各相关部门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乡、村三级公示及医院内公示工作,确保新农合基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接受各级组织、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卫生、审计、财政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成立专家技术组,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用药、诊疗、收费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控制药品费用比例和自费药品比例,不断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操作。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实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控,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通报批评、扣减费用,直至终止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标语11-05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07-22
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调查分析10-27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11-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调查问卷10-16
祥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07-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管理规定10-30